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南非對華出口有哪些

南非對華出口有哪些

南非對華出口有哪些

南非向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礦產、金屬、化工產品、機械裝置、紡織品、食品、木材等。具體如下:

1. 礦產:鐵礦石、鉻礦石、煤炭、銅礦石、鋅礦石、錳礦石、鈦礦石等。

2. 金屬:銅、鋁、鋼材、稀土金屬、鋰、鎳等。

3. 化工產品:石油化工產品、烯烴、基礎化工品、精細化工品等。

4. 機械裝置:汽車、輪胎、風力發電裝置、挖掘機、機床、軸承、變壓器等。

5. 紡織品:毛衣、棉製品、絲綢製品等。

6. 食品:葡萄酒、水果、魚類、肉製品、奶製品等。

7. 木材:木材、木製品、紙漿、紙張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南非對我國出囗商品主要以什麼為主

南非對中國出口貨物主要是鐵礦砂及其精礦、鑽石、鋼材等。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愉快,期待你的好評,謝謝鼓勵。

按照貿易總額來分,非洲與中國貿易來往最多的一類國家主要分佈在非洲哪裡?

目前中國是南非的第五大貿易伙伴,南非是中國在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南非的貿易額佔中國與非洲貿易總額的五分之一。中國向南非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機電產品、紡織品、日用品以及工藝品。在機電產品中,自動資料處理裝置及其部件是中國向南非出口的大宗商品,其他電信類產品的出口增速也較快。

南非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鋼材、礦砂、化工原料以及珠寶鑽石。南非對中國出口的第一大類商品是礦產品,約佔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近一半,這凸顯了南非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

南非葡萄酒不僅質量上乘且價格實惠,他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如何?

南非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掀起一股銷售狂潮,因為南非的葡萄酒價格便宜質量也好,經過官方認證,所以銷售的情況還是很不錯的。但現在欠缺的一點,就是品牌的知名度能夠和品牌知名度打出去,那這些南非的葡萄酒肯定會獲得不錯的市場條件。

南非本身是有生產葡萄酒的天然條件的,因為在歐洲,尤其是法國,大家比較推崇的比較經典的拉菲系列的葡萄酒,他們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種植酒葡萄是比較有條件的。因為溼度比較大,有利於滿足水分這方面的需求,但是南非它本身沒有那麼高的水分,它卻有另外一個條件,晝夜溫差比較大,土地也比較肥沃,這兩個條件就足以產出良好的酒葡萄。釀造葡萄酒自然就是可以做的事情。

因為南非它本身所處的緯度並沒有歐洲的那些國家那樣高,但是它本身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它大部分是季風氣候或者帶的一些氣候,所以它早晚溫差比較大,有利於植物進行糖分積累。學地理的時候大家都學過新疆為什麼有很多葡萄以及哈密瓜之類的都比較受歡迎,就是因為晝夜溫差大,沒有那麼多的水分,然後糖分積累比較濃厚,吃起來就比較甜,南非本身勞動力又比較便宜,土地也比較肥沃,有了良好的產出條件了。

很缺一些品牌知名度,所以後續要想在國內市場上有不錯的發展,肯定需要打廣告啊,畢竟現在已經不是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現在也需要宣傳,既然這個產品只認好,味道好,那為什麼不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呢?做廣告前期肯定是要投入的呀,但前期投入1點帶來的是後期鉅額的回報,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啊。

南非的牛肉能出口到中國嗎

進口牛肉的話,不太好進,要做備案的,

另外還要看有沒有瘋牛病之類的,

總之肉類進口的話,還是算比較麻煩的

時隔七個月為什麼南非牛排重返中國?

         自今年以來,中國肉類市場需求大幅提升,除了豬肉之外,我國也加大了對牛肉的進口。據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共進口牛肉113.2萬噸,同比去年增長了53.4%。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海外牛肉正在輸往中國。據媒體10月15日報道稱,日前來自南非的50噸牛肉經過全程冷鏈運輸後,已經順利抵達中國成都。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今年7月南非牛肉被允許重返中國市場後,中國西南地區首次進口南非牛肉。

       據悉,去年我國共自南非進口6800噸牛肉,已經成為該國最大的牛肉出口目的國。但是今年3月,南非牛肉因質量問題被暫停對華出口。好在四個月之後,南非已經重新獲得資格對華出口,時隔7個月,南非恢復對華出口後的首批牛肉才抵達中國。除了首批50噸南非牛肉之外,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成都國際鐵路港還將繼續進口500噸南非牛肉,以填補進口肉類市場的缺口。

         而與此同時,中國寧波穿山港區口岸也迎來了首批阿根廷牛肉。據瞭解,這批共27噸、貨值13.3萬美元的阿根廷牛肉正在該口岸進行質量檢驗,等通過之後將會銷往全國。而今年前7月,阿根廷對華的牛肉銷量增長了超過一倍,達8.7億美元。而阿根廷在中國進口牛肉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21.7%,還略高於巴西,短時間內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牛肉進口國。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同樣作為中國主要牛肉供應國的澳大利亞還強調了對華出口牛肉的信心。澳洲牛肉出口公司Elders宣稱,澳大利亞每年對華出口價值30億澳元肉類的目標將不會受到影響。而在阿根廷牛肉對華出口大增、南非牛肉重返中國市場的情況之下,澳大利亞這30億對華出口目標或難實現。

非洲對中國的援助20世紀70年代

一、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貿易是中非經貿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隨著中非關係的發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貿易規模日益擴大。1950年,中非雙邊貿易額僅為1214萬美元,1960年達到1億美元,1980年超過10億美元。2000年邁上百億美元臺階後,中非貿易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08年突破了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非洲出口508億美元,自非洲進口560億美元。2000年至2008年,中非貿易年均增長率高達33.5%,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2%升至4.2%,佔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3.8%升至10.4%。2009年,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非貿易額下降到910.7億美元,但中國在當年首次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隨著世界經濟復甦,中非貿易呈現良好的恢復發展態勢。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貿易額達1148.1億美元,同比增長43.5%。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中非貿易結構逐步優化,雙方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相繼進入對方市場。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對非洲出口商品以輕工、食品、化工、土畜產等為主。2000年以來,機械裝置、汽車、電子產品等機電產品出口顯著增長,商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大幅提高。目前,機電產品佔中國對非出口的比例已超過50%。在非洲對中國出口方面,棉花、磷酸鹽等初級產品曾經是主要商品。近年來,非洲的鋼材、銅材、化肥、電子產品等工業製成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非洲農產品對中國出口增長加快。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迦納的可可豆、烏干達的咖啡、突尼西亞的橄欖油、衣索比亞的芝麻等特色產品,逐漸為中國消費者熟悉和喜愛。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從非洲進口有所下降,但農產品進口增長了25%。

多年來,中國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則,推進貿易便利化,推動中非貿易全面綜合平衡發展。中國已與45個非洲國家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加強在海關、稅務、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合作,為中非貿易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為支援非洲國家擴大對華出口,從2005年起,中國給予與中國建交的非洲最低度開發國家部分對華出口商品零關稅待遇。截至2010年7月,受惠商品已擴大到4700多個稅目,今後將逐步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全部稅目95%的商品。在零關稅帶動下,非洲受惠商品對華出口快速增長。從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國在零關稅待遇項下累計進口非洲商品13.2億美元,包括農產品、皮革、石材、紡織服裝、機械零部件、賤金屬、木製品等。中國還通過舉辦非洲商品展、設立非洲產品展銷中心,並提供攤位費減免等優惠便利措施,幫助非洲企業開拓中國市場。

當前,中國和非洲同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中,市場需求旺盛,中非貿易具有很大潛力。就中國而言,非洲原油、礦產、鋼材、農產品等商品對華出口,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出積極作用。就非洲而言,中國的產品和技術適合非洲發展的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也為非洲產品提供了廣闊空間。特別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非洲資源產品提供了穩定的出口市場。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進入非洲,可以幫助提高非洲民眾的生活水平,並且有助於一些非洲國家控制和緩解通貨膨脹。

二、拓展相互投資領域

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始階段規模普遍較小。進入90年代後,中國對非投資規模逐步擴大,領域不斷拓寬,方式日趨多樣。2000年以來,在中非合作論壇帶動下,中國對非投資快速增長,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與此同時,非洲對中國的投資也日漸活躍,一批非洲企業在中國市場中發展壯大。

近年來,中國對非投資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增長迅速。200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為4.9億美元,而截至2009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已大幅增長到93.3億美元。二是分佈廣泛。中國對非投資分佈在49個非洲國家,主要流向南非、奈及利亞、尚比亞、蘇丹、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國家。三是領域豐富。主要涉及採礦、金融、製造、建築、旅遊、農林牧漁業等。四是方式多樣。除獨資、合資外,參股、併購以及與第三國企業合資開發資源等方式也逐漸增多。五是主體多元。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和個體從業者等,均在非洲投資興業,各有所長,相互補益。

中國鼓勵和支援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並採取措施加以引導,起到了明顯帶動效應。一是通過簽訂協定等方式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截至目前,中國已與33個非洲國家簽署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11個非洲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為中非企業合作創造條件。二是設立中非發展基金。該基金是由中國金融機構設立的專門用於支援國內企業對非投資的股權基金,成立3年來已決策投資30多個專案,涉及農業開發、機械製造、電力、建材、工業園區、礦業、港口物流等領域。目前基金一期10億美元額度已安排完畢,將逐步擴大到50億美元。三是推動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由中國企業在雙方支援下進行合作區的基礎設施開發,並負責招商,吸引中外企業入駐,逐步形成產業叢集。目前,中國正在尚比亞、模里西斯、奈及利亞、埃及和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建設6個經貿合作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投入2.5億美元。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在非洲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目前已引進13家企業,涉及採礦、勘探、有色金屬加工、化工、建築等領域,完成實際投資6億美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

非洲國家資源豐富,在資源領域的開發合作是中非投資合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按照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參與非洲資源開發,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資源加工業,提高資源附加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合作中,中國企業嚴格遵循國際規則,採取公開透明、形式多樣的合作方式,不壟斷、不排他,與非洲國家和國際企業共同開發、利用資源。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拓寬了非洲發展的資金來源,提升了資源價值,也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贏得了當地和民眾的廣泛歡迎。如,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企業與蘇丹合作開發石油資源,幫助蘇丹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蘇丹的財政收入由此大幅增加,對改善人民生活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在非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注意處理好與當地民眾關係,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施“本土化”經營,僱用大量當地員工,積極提升所在國自主發展能力,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如,中國在尚比亞的礦產企業,不僅投資建設冶煉廠,提高當地銅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承諾,“不減少一噸產量、不裁減一名員工、不減少一分投資”,成為該國7家外資礦山企業中唯一沒有減產、裁員的企業。

近年來,隨著非洲經濟發展和中國市場潛力擴大,非洲企業對華投資日漸活躍。其中,模里西斯、南非、塞席爾、奈及利亞、突尼西亞等是非洲主要的對華投資國家。南非企業在華合資成立的啤酒企業,共經營著近70家啤酒廠。突尼西亞與中國企業在華合資成立的化肥企業,已成為中國大型複合肥生產基地之一。截至2009年底,非洲國家累計對華直接投資99.3億美元,涉及石油化工、機械電子、交通通訊、輕工家電、服裝紡織、生物製藥、農業開發、娛樂餐飲、房地產等領域。非洲對華投資體現了優勢互補,也帶動了中國對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商品出口。

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很多非洲國家發展的瓶頸,基礎設施建設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中國重視支援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援助、工程承包、投資合作、擴大融資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興建住宅、公路、橋樑、鐵路、機場、港口、通訊、電力、給排水、醫院等基礎設施,對非洲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中國鼓勵和支援中國企業參與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要求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保質完成專案建設。

多年來,中國援助非洲國家建成一大批基礎設施專案。20世紀70年代,在自身經濟還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國援建了1860多公里長的坦尚尼亞—尚比亞鐵路,成為中國無私援助非洲的歷史見證。中國援建的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每年舉行上百個國際會議及展覽,推動了當地商貿及旅遊業發展。截至2009年底,中國在非洲援建了500多個基礎設施專案,較大的專案還有索馬利亞貝萊特溫—布勞公路、茅利塔尼亞友誼港、突尼西亞麥熱爾德—崩角水渠、坦尚尼亞國家體育場等。正在援建非洲聯盟會議中心等一批專案。

為支援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中國提供了大量優惠性質貸款,並支援中國金融機構擴大對非洲商業貸款規模。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不斷加大對非融資力度。2007年至2009年,中國向非洲提供了50億美元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2010年至2012年,中國計劃向非洲提供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優惠性質貸款支援的在建大型專案,包括模里西斯機場、赤道幾內亞馬拉博住宅、迦納布維水電站等。

中國工程企業按照國際通行規則,通過競標在非洲承建工程專案,建設了大批質量好、造價低、非洲急需的基礎設施。從住房、道路,到機場、煉油廠、電信網、水電站,專案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從單一企業投標到組建國際企業聯合體投標,中國企業在非洲展現了實力,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提升了國際化經營能力。中國企業建成的大型專案包括阿爾及利亞喜來登酒店、衣索比亞全國電信網、蘇丹麥洛維大壩等。正在建設的大型專案有安哥拉社會住房、利比亞沿海鐵路、奈及利亞拉各斯輕軌等。

中國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從事惠及當地民眾的公益事業,贏得了所在國、公眾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中國企業在非洲國家捐資修路、架橋、打水井、建醫院、蓋學校,還捐贈物資,為當地社群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如,中國企業在蘇丹的公益事業已使200多萬人受益,在奈及利亞捐建的中尼友好國小緩解了當地300個村莊的基礎教育壓力,在安哥拉、利比亞等國建設的職業培訓中心已培訓大批學員。

四、加強發展能力建設

發展是非洲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技術和人才的匱乏是制約非洲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高度重視非洲發展能力建設,通過與非洲國家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向非洲派遣援外專家和青年志願者等,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中非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合作,為非洲培養大量人才。截至2009年底,中國提供援助在非洲建成107所學校,向29465人次非洲留學生提供了獎學金。目前,中國每年向非洲國家提供5000個左右獎學金名額。中國還加強與非洲國家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遠端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非洲建立生物、計算機、分析化學、食品保鮮加工、園藝、土木工程等專業實驗室。

開展管理和技術培訓。中國通過多種方式幫助非洲培養管理和技術人才。截至2010年6月,中國為非洲國家培訓了各類人員3萬多人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公共行政管理、農牧漁業、醫療衛生、科技、環保等20多個領域。另外,中國在非企業通過建立培訓中心、在職培訓、選派優秀員工赴華培訓等方式,為所在國培訓大批熟練技術人員。

進行實用技術培訓。中國在許多非洲國家開展種植業、養殖業、漁業、編織、刺繡、皮革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如,中國為賴比瑞亞戰後難民、輟學學生、貧困農民舉辦了多期竹藤編技術培訓班,推動當地竹藤產業發展。竹藤編培訓班學員通過出售自制產品,月收入可達150美元,有效改善了生活條件。

派遣援外專家和青年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33個非洲國家派遣了104名高階農業技術專家,幫助非洲國家制定農業發展規劃、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和培訓等。派遣專家指導中國援建專案的生產運營,培訓當地管理人員,幫助非洲國家掌握管理專案的能力。中國還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與茅利塔尼亞、迦納、衣索比亞、加彭、獅子山、馬裡、奈及利亞等國分別簽署了《南南合作三方協議》,累計向上述國家派出600多名中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非洲派出青年志願者312名,提供了漢語教學、醫療衛生、體育教學、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方面的志願服務。

五、幫助提升民生水準

完善公共設施、解決糧食問題、改善衛生條件、減少外債負擔等,是關係到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民生問題。中國十分關注非洲的民生髮展,幫助非洲國家建設公共福利設施,提高農業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並積極開展對非減債、救災和人道主義援助。

積極援建公共福利設施。中國為非洲國家援建了一大批低造價住房、打井供水、汙水處理、廣播電視和通訊設施等公共福利專案,對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塞席爾、莫三比克、安哥拉、衣索比亞的低造價住房專案,改善了當地民眾居住條件;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赤道幾內亞的打井專案、坦尚尼亞查林茲供水系統、尼日津德爾供水工程等,解決了當地居民生活用水問題;赤道幾內亞國家電視中心,滿足了當地電視訊號傳輸、覆蓋的需求。

開展多種形式農業合作。糧食安全關係到非洲的穩定發展和脫貧減困。農業是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支柱產業,也是中非經貿合作的優先領域。中國始終將幫助非洲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中非農業合作的根本目的。中非農業合作的主要領域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糧食生產、養殖業、農業實用技術交流和轉讓、農產品加工和儲運等。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為非洲援建農業技術試驗站、推廣站、農場等農業專案142個,啟動1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專案,並向非洲國家提供大批農用物資、農業裝置。中國還鼓勵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農產品加工、農業開發專案。

改善非洲醫療衛生條件。援建醫院、派遣醫療隊、提供藥品和醫療物資援助,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的主要措施。截至2009年底,中國在非洲援建了54所醫院,設立30個瘧疾防治中心,向35個非洲國家提供價值約2億元人民幣的抗瘧藥品。自1963年起,中國持續向非洲派遣醫療隊,共向46個非洲國家派出過1.8萬人次援外醫療隊員,累計治療患者2億多人次,併為非洲培訓數萬名醫療技術人員。中國醫療隊不僅診治常見病、多發病,還創造條件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斷肢再植、巨大腫瘤切除等高難度手術,挽救眾多生命垂危病人,並填補了受援國多項醫學空白。目前,有1000多名中國醫療隊隊員在41個非洲國家提供醫療服務。

減輕非洲債務負擔。中國一貫支援非洲國家的減債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減輕對華債務負擔。從2000年至2009年,中國已免除35個非洲國家的312筆債務,總計189.6億元人民幣。上述減債舉措,體現了中國幫助非洲實現發展的願望和決心,也推動了國際社會對非減債程序。

開展減災救災和人道主義援助。中國與非洲積極開展減災、救災領域的人員交流、技術合作以及經驗共享。當非洲國家遭受自然災害和戰亂影響時,中國堅持及時向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隨著國力提升,中國對非洲的人道主義援助力度不斷加大。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6.8級地震,中國迅速向其提供緊急救援物資並派遣國際救援隊,救災援助總計536萬美元。2004年,中國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援助行動更加快捷有效。近年來,中國向蘇丹、馬達加斯加、蒲隆地、坦尚尼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賴索托、辛巴威等國家提供了食品、帳篷等緊急物資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增強抵禦災害以及災後重建的能力。自2004年以來,中國向蘇丹提供近1.5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用於向達爾富爾地區提供人道主義物資和實施打井供水專案。

六、拓寬中非合作領域

近年來,中非合作領域日益拓展,金融、旅遊、航空、環境保護等逐漸成為中非合作的新領域、新亮點。中非還在多邊框架中就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相互支援、加強合作。

拓展金融合作。中國支援中非金融機構加強交流合作,為雙方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業務已遍及非洲,提供國際結算、貿易和融資等服務,融資領域涉及製造、能源、通訊、電力、供水、交通、農業、物流等行業。中國金融機構已在尚比亞、南非和埃及等國設立了分行或代表處。中國加入非洲開發銀行、西非開發銀行等,通過捐款、減債、設立雙邊技術合作基金等方式,支援非洲減貧與發展事業。非洲國家的金融機構也積極拓展對華業務。截至2009年底,埃及、摩洛哥、喀麥隆、南非和奈及利亞等5個非洲國家的6家銀行,在中國設立了分行或代表處。

推進旅遊合作。旅遊是非洲國家關注的新興產業之一,也正成為中非服務貿易新的增長點。中國積極推進與非洲國家的旅遊合作。2002年,埃及成為非洲第一個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截至2009年底,非洲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2009年,中國公民首站到訪非洲38.1萬人次,同比增長18.5%;非洲來華旅遊40.1萬人次,同比增長6%。中國企業還在非洲開設旅行社、餐館,參與酒店建設、管理等。

加強航空運輸合作。中國鼓勵雙方航空企業建立更多合作關係,開通更多連線中國、非洲的直達航線,以便雙方人員交往和貨物運輸。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衣索比亞、安哥拉、尚比亞、南非等15國正式簽署民用航空運輸協定,與塞席爾、利比亞、烏干達等6國草簽民用航空運輸協定。目前,埃及、衣索比亞、辛巴威、肯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的航空公司已開通直達北京、廣州的航班。中國的航空公司開通了北京至奈及利亞拉各斯、安哥拉羅安達和蘇丹喀土穆的直達航線。此外,中國航空主管部門通過國際民航組織等渠道,積極開展對非援助合作,承諾從2008年至2011年,每年向國際民航組織“非洲航空安全全面地區實施計劃”捐款10萬美元,用於幫助非洲提高民航安全水平。

開展環境保護合作。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同召開中非環保合作會議,實施中非人力資源環境培訓計劃,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非環境中心。中國倡議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係,在衛星氣象監測、新能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強合作。中國與非洲國家就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維護開發中國家的共同利益。中國支援非洲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正當權利,在長期減排目標等問題上最大限度照顧非方關切。中方還承諾,在資金問題上不與非洲爭援助,並將結合非洲實際需要,從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提供幫助。目前,中國已與部分非洲國家開展了沼氣技術、水力發電、太陽能與風能發電等方面的合作。

七、發揮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作用

2000年,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同建立了中非合作論壇。論壇迄今召開了四屆級會議和一屆峰會,建立了級會議、會、企業家大會等多層次的對話與合作機制。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論壇成為中非集體對話的重要平臺和務實合作的有效機制。中非合作論壇增強了中非互信,引領、帶動了包括經貿合作在內的中非合作,不斷豐富中非關係內涵,提升中非關係水平。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級會議以來,中方圍繞著中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長期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不斷出臺新的經貿舉措,推動中非經貿關係深入發展。這些經貿舉措契合非洲發展需要,體現了中國在中非合作上的務實和創新精神。

在第一屆級會議上,中方宣佈減免非洲債務、鼓勵企業對非投資和培訓專業人才等措施。在2003年第二屆級會議上,中方宣佈增加對非援助、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給予與中國建交的非洲最低度開發國家部分輸華產品免關稅待遇等措施。

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第三屆級會議上,中方宣佈了旨在加強中非務實合作、支援非洲發展的8項舉措,包括擴大援助規模、提供優惠性質貸款、援建非洲聯盟會議中心、擴大免關稅受惠商品範圍、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設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和瘧疾防治中心等。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這8項舉措已在2009年底前全面落實。

在2009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級會議上,中方又宣佈了8項新舉措,涉及農業、環境保護、促進投資、減免債務、擴大市場準入、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進一步突出改善非洲民生、加強農業合作、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提高非洲自主發展能力等內容。這些舉措,立足於幫助非洲國家解決當前的實際困難,著眼於幫助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的一系列經貿舉措,惠及所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使非洲有關國家和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今後,中國將繼續本著互利共贏、友好協商、務實高效的精神,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加強論壇框架內的經貿合作,推動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不斷向深入發展。

南非建材料出口到辛巴威的出口稅率和退稅。

辛巴威口岸通關實務指南

一、 進口關稅

辛巴威關稅編制依據是《協調商品名稱和編碼制度》,主要為從價稅,依照到到岸價值徵收。原材料稅率為0-5%,奢侈品和非必需品的稅率為35-40%一般來說對所需原材料和資本性物資徵收低關稅,反映了對當地製造的保護。大多數進口商品要徵收20%的附加稅。許多進口商品還要在零售時交納12.5%銷售稅,奢侈品的消費稅則一般高達20%。酒精飲料、菸葉和石油產品要繳納消費稅。中國和辛巴威於1980年4月18日建交。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礦產品和五金工具,進口的主要商品為農產品(菸草等)、礦產品(鉻礦鈔、鈮、鉭、鋇礦砂)、石棉與原木等。值得一提的是,依據辛巴威關稅法案,反傾銷法允許徵收普通傾銷關稅、運費傾銷關稅、外匯傾銷關稅及再徵收傾銷稅等。

二、 進口管制

辛巴威進口實行許可證制度,在出口方面法令規定禁止犀牛及犀角、枷南香木等各類動植物產品的出口,若出口,須經特別許可。糧食、棉花、礦產品均由國營公司出口,禁止私人商品直接出口。對於由貿易和商業部制訂的進口計劃,須經內閣會議審批;審批後,提出進口商品貨單及進口商名單,公佈配額額度;屬於商業的進口,由貿易和商業部發放配額,併發出進口批准書。屬於工業所需的原材料、裝置等,由工業技術部負責發放配額,併發出進口批准書。屬於工業所需的原材料、裝置等,由工業技術部負責發放配額,發出進口通知書。進口許可證有效期為6個月,延期須提出申請。在進口許可證有效期內,進口人將進口合同及許可證交儲備銀行稽核申請外匯,核准後,該行將外匯額度撥交進口人的關係銀行,由進口人到其關係銀行對外開證、付匯,銀行保證對外承付外匯。進口商品專案不得更改,進口許可證不得轉讓。進口許可證的額度,均以FOB價核算及徵稅,實際成交時,所需保運費可向儲備銀行申請。目前,辛巴威進出口業務以私人企業為主,且基本採用食用證和現匯方式交易。然而,國營進出口公司的業務正逐漸擴大,如負責進口,學校、公共事業等單位所需物品,通常通過招標方式進口。

三、進口單證

1、裝貨單裝貨單應用公司辦公用紙列印並編號。裝貨單,必須包括貨物的詳細說明,供貨商或製造商的姓名和地址,裝船時間和地點,運費,總離岸價值,保險費用,輔助費用。中國的出口商需向辛巴威進口商就特別要求檔案詢求指導,包括髮貨單影印件的形式、重量。

2、提貨單提貨單一般要有船主姓名,收貨人姓名地址,指定港口,貨物說明書,運費及其它費用清單,整個提貨據的數量,承運人裝船收據的日期及簽字。以上資料應與裝貨單和包裝上的相關內容一致。標記與數量要清晰。授權提貨是允許的,一般需要在海關清算時提供原始提貨單。

3、包裝清單所有包裝清單應包括下列內容:包裝標記及數量,每包的淨重與毛重,每個包裝及其內容物的詳細說明。

四、標籤、標記及包裝

1、標籤對某些有毒物質或含有有毒物質的藥品的進口和標籤有特殊規定。殺蟲劑的標籤也有特殊要求,且安全警告必須寫清。商業標記法案要求標出進口貨物原產地的城鎮、地區、行政區及國家名稱。

2、標記根據通知到船的需要,包裝應有收貨人標記,包括港口標記。同時,應對包裝加以編號,除非內裝物的數量不經編號亦可確定。

3、包裝運往辛巴威的船貨的包裝應適應長途航行、熱帶地區炎熱和潮溼氣候及簡單搬運。由於該國地處內陸,船運的進口貨物需經南非或莫三比克轉口,對於特殊包裝要求,出口商應與其辛巴威顧客接洽。

五、入境與倉儲

辛巴威海關對進口10個月內或經允許的時間內的申報,予以接受.進口商必需在規定的時間內提貨,若超期未提貨,海關將把貨物運往國家倉庫;若3個月後仍無人提貨,則進行拍賣。若不能在法定期限內提交裝貨單,海關當局可在收取押金和保證在規定期限內提交裝貨單的條件下允許暫時入境。另外,對於多數高於一萬美元的對辛巴威出口貨物要接受數量與質量的強制性檢查和價格比較。這些檢查與比較由專家服務有限公司或其代理在裝船前進行。(轉載)

目前哪些國家對中國有反傾銷?分別是哪些產品?

美國、加拿大、印度、墨西哥等國均在對原產於我國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調查;歐盟、美國、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多個國家及地區分別對我國產的聚酯高強力紗、粘膠纖維等紡織原料展開反傾銷調查;歐盟、阿根廷、印度等國家及地區對我國的鋁合金輪轂、鋼輪轂、前軸傳動杆和轉向鉸鏈等汽車零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從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來看,印度對我國發起反傾銷的宗數最多,商品涉及鋼材、化學品、紡織品、機電產品等多個領域。

從商品角度來看,各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比較集中的商品有鋼材、紡織品、汽車零件、輕工產品等。

美國至今已對我國汽車零件發起了近10宗反傾銷調查,涉案商品包括車輪墊圈、剎車轂、剎車盤等多個品種。今年歐盟和阿根廷又分別對原產於我國的鋁合金輪轂和鋼輪轂發起反傾銷調查,印度則對進自我國的用於商用車的前軸傳動杆和轉向鉸鏈開展反傾銷調查。

中國與南非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有哪些地理意義

對中國的意義:獲得南非豐富的鐵礦石、鑽石等資源,滿足輛經濟筷的需要;有利於輛企業開拓南非(非洲)市場。

對南非的意義:可以獲得中國的資金、技術,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經濟發展;獲得豐富而廉價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國的跨區域經濟合作策略

作為亞太地區的與經濟大國,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迅速發展的趨勢下,我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總體佈局是“依託周邊,拓展亞洲,兼顧全球”,但“合作伙伴應優先選擇周邊國家”並不意味著要先完成與周邊所有國家的談判再尋找其他地區的夥伴。我國一直關注亞洲與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之間大型FTA的動態,並與區域性地區形成了雙邊自由貿易框架。目前,已經參加的具有論壇性質的跨區域經濟合作包括亞歐會議、中非合作論壇、東亞―拉美合作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中國與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等等,與智利的雙邊FTA已經生效,與澳大利、紐西蘭亞已啟動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與南非關稅同盟也開始了跨區域FTA談判。

與區域經濟合作相比較,跨區域經濟合作雖然具有前者不可替代的特點和優勢,但也會有一些困難,其發展也不可避免地會遭遇種種阻力。對我國來說在現階段需要重點細化以下幾方面的舉措:

首先,應在多個地區確定重點合作伙伴並對合作物件有明確的考慮。應與評估友好的國家或有戰略利益的國家簽署區域貿易協定,雖然與有些國家間的貿易量很少,對我國實質經濟效益可能不大,但可藉此鞏固我國的戰略利益,而且因雙方貿易量少,對我國產業的衝擊也相對較小,更容易達成協議,並可藉此積累談判及協議執行經驗。如非洲的埃及、奈及利亞等,應該作為下一步的目標進入我們的視野。此外,在某些地區的合作伙伴選擇上應採取謹慎的態度,例如,拉美一向被視為美國的後院,若過多與拉美國家簽訂自貿協定,可能會引起美國的猜忌甚至阻撓。我國在拉美地區已同智利簽訂了FTA,如果再選擇合作伙伴,則墨西哥是最佳候選國。墨西哥作為輪軸國與很多國家簽訂了FTA,同時也是我國重要貿易伙伴,與之進行跨區域合作不太可能引起美國的干涉。

其次,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貿易創造效應”,避免“貿易轉移效應”。為了確保國內產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處於平穩狀態,在參與跨區域經濟合作中,我國應儘可能避免貿易轉移帶來的損失,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關係。例如,目標籤約國簽約前的貿易保護程度越高對我國越有利,目標籤約國在簽約前的貿易保護程度高,說明我國出口至該國少,在簽約後,為我國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果將大於貿易轉移效果,為我國帶來較大利益。

第三,為了加深與那些相距遙遠國家的相互理解和友誼,應繼續採取各種可行的方式和舉措加強官方和民間的相互交往,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擴大交流,與各地區分別建立“論壇”,堅持定期舉辦已有論壇,並將這些論壇制度化。這有利於加深參與國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誼,促進貿易、投資、技術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對建立新型合作伙伴關係有重要意義。

最後,作為WTO的成員,我們必須遵守相關條款的要求,必須認識到多邊貿易對於保障開發中國家貿易權利和實現其貿易利益的重大意義。在與一些重要貿易伙伴締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同時,我國應當積極參與WTO區域貿易委員會現有議題的談判,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並進一步考慮如何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來剋制雙邊FTA的歧視性不利後果。

金磚機制能夠成就開發中國家光明未來嗎?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於9月3日在中國廈門拉開帷幕。南非駐華大使多拉娜・姆西曼女士在會晤前夕接受中新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表示,金磚國家機制在國際事務中已經發揮重要作用,給南非和其他國家帶來了發展機遇,“作為代表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共同利益的組織,金磚機制將有著更加光明的未來”。

姆西曼指出,金磚機制成立10年以來,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取得了諸多成就。金磚機制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開闢了新的路徑,包括推動全球經濟治理、加快推進國際貿易和投資往來、倡導包容聯通的發展方式以及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

在姆西曼看來,金磚機制已經成為開發中國家之間對話和合作的最重要平臺之一,對於促進金磚國家經濟等領域的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據官方統計資料顯示,金磚國家間的貿易額較2009年增長70%;2015年金磚五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總量的22.53%;過去1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姆西曼說:“我們重視金磚機制不僅因為它是有效的經貿合作平臺,也是安全、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是探索以新的方式參與國際事務的平臺。”她認為,金磚機制使得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這一群體在國際舞臺上有了更強的聲音。同時,這一機制在開發中國家群體中起到的領導力和影響力也逐漸增強。“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金磚機制代表了這些國家謀求更公平、包容、多邊主義的國際秩序的願望,代表了國際社會中的新聲音。”

姆西曼認為金磚機制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組織”,而是代表所有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共同利益的機制。在此次峰會上,通過打造“金磚+”這樣的機制化開放平臺,將使更多開發中國家參與其中,更有利於增強開發中國家在世界的影響力。

姆西曼同時表示,金磚國家都是二十國集團、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成員,她希望金磚國家能夠加強在這些多邊機制中的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高效的方向發展。

談及金磚機制對南非的影響,姆西曼表示,該機制對南非經濟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同時也使南非可以更有效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在姆西曼看來,最大的亮點就是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建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致力於資助基礎設施建設等重要領域;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則為各國提供金融安全網,對於應對金融危機導致的貨幣不穩等狀況將起到關鍵作用。”

今年8月,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非洲區域中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正式成立。作為該行的第一個區域中心,姆西曼認為將對南非以及整個非洲的經濟發展帶來“切實有效的益處”,尤其在加快工業化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姆西曼強調,金磚國家對於非洲的投資和建設與非盟提出的非洲“2063年願景”高度契合,符合非洲國家的切身利益。據瞭解,該中心在為非洲國家基礎設施等專案建設提供資金之外,還將逐步建設成為整個非洲地區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援的中心。

姆西曼說,金磚機制對推動南非與其他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經貿合作也起到重要作用。在金磚框架下,南中兩國在多個重大經濟專案上展開合作,例如2016年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南非庫哈工業區建設工廠,總投資達8億美元,成為南非近40年內最大一次綠地投資專案。

在姆西曼看來,南中兩國關係正處在歷史最好時期,中國是南非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合作伙伴之一。南中兩國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來,雙方在、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都取得顯著進展。“同中國的合作將助力南非實現《2030國家發展規劃》,兩國在金融、農業、環境等領域還有很大合作空間。”

姆西曼相信,中國的經濟發展給南非帶來了機遇,南非也會對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給予幫助。目前南非正在與中國協商關於南非多種食品對華出口。另外,南非也可以為中國企業在非投資提供相應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服務。

談及廈門峰會提出打造“人文交流”機制,姆西曼認為將有利於實現金磚國家間的民心相通,對深化金磚國傢伙伴關係起到積極作用。姆西曼十分看好南中兩國友好往來。近年來,兩國舉辦了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動。今年4月,雙方啟動了兩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

姆西曼期待有更多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遊客赴南非旅遊。她說,南非有著獨特而豐富的旅遊資源,比如野生動物園等,能夠提供和一般都市旅遊完全不同的體驗,滿足遊客的多元化需求。

標籤: 南非 出口 對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5k6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