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詩詞的題目怎麼寫

詩詞的題目怎麼寫

1. 古詩的題目

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詩詞的題目怎麼寫

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讚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讚,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 ,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溼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

這首小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試想: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簷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在何處?連影兒也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你瞧吧,春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你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象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還能不新嗎?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還能不美嗎?

臨了,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徵著大地春回、永珍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呢?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麼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餘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是呀,一年之計在於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註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絕勝:大大超過。

5、皇都:指京城長安。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

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

2. 詩詞的題目及作者

卜算子①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②

君住長江尾。③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④

【作者】

1038-1117,字端叔,號姑溪居士,滄州地棣(今屬山東)人。宋神宗朝進士,

曾從蘇軾於定州幕府,後遷樞密院編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獲罪,編管太平州。

官終朝議大夫。詞以小令見長,有《姑溪詞》。

【註釋】

①《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

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②長江頭:指長江上游。 ③長江尾:指長江下游。 ④“只願”二句:用顧

夐《訴衷情》“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詞意。定:詞中的襯字。在詞

規定的字數外適當地增添一二不太關鍵的字詞,以更好地表情達意,謂之襯字,

亦稱“添聲”

【品評】

借水寄情,始於建安詩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但唐宋文人詩詞對這種手法的運用卻更為嫻熟、精到與豐富,而此詞則又是其

中的獨出機杼、尤耐尋味者。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於情、專於情的女子。

其芳心早以有所屬,但心上人卻與她天各一方,別多會少。“我住長江頭”二

句便揭示她們之間的地理距離,言外頗有憾恨之意。接著,“日日思君不見君”

句則將這種憾恨之意和盤托出,令人想見女主人公徒自佇立江頭,翹首企盼的

怨望情態。“共飲長江水”句復作自我慰解:兩地情思,一水相牽;既然同飲

長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間,深情畢見。“此水幾時休”二句仍舊寄

情江水,卻又推進一層,以江水之永無竭時,比喻離恨之永無絕期。這是反用

《漢樂府·上邪》中的“江水為竭”之意。同時,為求變化生新,作者還採用

設問句式,使語感得以強化,令人如聞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時的心靈顫音。“只

願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樣心無旁

屬,守情不移。“只願”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別無所求,但求兩情天長地久

也透露出其內心唯恐對方負心的隱憂。雖屬直抒胸臆之筆,卻亦有不盡之意見

於言外。全詞託為女子聲口,發為民歌風調,以滔滔江流寫綿綿情思,不敷粉,

不著色,而自成高致。毛晉《姑溪詞跋》推許作者“長於淡語、景語、情語”,

並稱贊此詞“真是古樂府俊語矣”,堪稱中的之論。

3. 詩題目有什麼

春,是開啟夢的精靈

輕輕的,悄悄的

伴隨著第一場雨的飛舞

翩然而至

帶來綠的新意

生命的氣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著白花的綻放

蝴蝶的纏綿

輕快的歡唱著

好似人間的天堂

秋,是轉換自然氣息的魔法師

絢爛多變的個性

是秋最美的符號

每一片飄零的落葉

都是大自然的奇蹟

生命的讚歌

冬,是妖嬈嫵媚的雪女

純淨中透著清新

紛紛的雪花

是雪女輕舞的彩綾

是浪漫的飛絮

4. 如何做詩詞曲賞析的題目

詩詞曲的賞析就是對其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面的評價、鑑別和賞析。其重點是:能正確理解詩詞曲的內容,如,熟悉作品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其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會賞析其語言,如從遣詞、用句、修辭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煉字達意的技巧;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的比較中,從用韻、節奏、音調三個方面去品味其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韻律美。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詩宋詞為主,以愛國詩、離愁詩、送別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等題材的詩詞為主。從考查的題型看:有主觀題和客觀題。

具體解答時,應仔細體味試題的要求,理解試題的側重點,把握試題解答的切入點,從關鍵詞語、詩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資料入手,仔細品讀、辨明題旨(試題重點)、縱橫聯絡(課內外知識)、前後比較(語體風格)、結合要求(試題問題)多向思維(逆向、發散)、選準角度(準、新、小、巧)、審慎作答(滿足試題各項條件),反覆檢查,訂正修改。

5. 古詩的格式怎麼寫

無非兩種,絕句與律詩,又分七言與五言。

而你要寫的詩,就要弄清楚平仄與押韻,這可能就是你說的格式

以五言絕句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絕句

平起首句起韻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韻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韻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韻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絕句,尾字押韻,第三句可不用。

6. 古典詩詞鑑賞論文題目怎麼

參考一下: 渡湘江 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詩的首句“遲日園林悲昔遊”,是因眼前的春光回憶起往昔的春遊。

當年,春日遲遲,園林如繡,遊目騁懷,該是心曠神怡的。而這裡追敘“昔遊”時卻用了一個“悲”字。

這個悲,是今天的悲,是從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樂;而反過來,也可以說,正因為想起當時的遊樂,就更覺得當前處境之可悲。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

這一句詩是用現在的情移過去的境,為昔日的歡樂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傷心情。 詩的第二句“今春花鳥作邊愁”,是從昔遊的回憶寫到今春的邊愁。

一般說來,鳥語花香是令人歡樂的景物;可是,這些景物卻使詩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邊疆的途中。鳥語也好,花香也好,在詩人心目中只構成了遠去邊疆的哀愁。

這一句詩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詩人緣情寫景,因而景隨情遷。

如果就藝術手法來說,以“花鳥”與“邊愁”形成對比,是從反面來襯托邊愁。 與杜審言的這句詩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聯,司馬光的《續詩話》評這一聯詩說:“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

這裡,以花鳥可娛之物來寫“感時”、“恨別”之情,採用的也是反襯法。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對杜甫有直接影響。

“花濺淚”、“鳥驚心”一聯,可能就是從“花鳥作邊愁”這一句化出的。 詩的第三句“獨憐京國人南竄”,是整首詩的中心,起承上啟下作用。

上兩句,憶昔遊而悲,見花鳥成愁,以及下一句為江水北流而感嘆,都因為詩人遠離京國,正在南竄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圍繞著這一句,從這一句生髮的。

但這一句還沒有點到《渡湘江》這個題目。最後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點破詩題,而以“水北流”來烘托“人南竄”,也是用反襯手法來加強詩的中心內容。

這首詩,通篇運用反襯、對比的手法。詩的前兩句是今與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遊對照邊愁;詩的後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

這是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詩,而出現在七言絕句剛剛定型、開始成熟的初唐,尤其難能可貴。胡應麟在《詩藪·內編》中說,初唐七絕“初變樑、陳,音律未諧,韻度尚乏。

惟杜審言《渡湘江》、《贈蘇綰》二首,結皆作對,而工緻天然,風味可掬。”在胡所舉的兩首詩中,這首《渡湘江》更為可取。

這首詩,不僅平仄調諧,合乎七絕的規則,而且顯示了高明的藝術技巧--翻疊。他寫這首絕句的當時,不象後來有許多絕句佳作可以借鑑,因此,這種開創之功就更覺可貴了。

絕句,字數很少,篇離短小,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較大的容量,具有較廣闊的供讀者想象迴旋的天地,用現代詩歌批評的術語來說,就是要追求詩的密度和新鮮感,這樣,就促使詩人們在藝術上孜孜以求,而翻疊,就是增大密度與獲得新意的詩藝之一。 所謂"翻疊",一是反用或翻用歷史故實或前人成句,一是在自己原來的意思之上,用否定意義的翻筆產生新意。

在形式方面,包括意蘊兩兩反照的原意與新意,在效果上,不僅可以因反覆對照使詩句警動而不流於平弱,也可以因迴環重疊而增加詩的層次、波瀾與容量。而那種平直的缺乏容量與新意的語句,是難以進入詩的門庭的,即使是大詩人的作品,也不免受到譏議,如杜甫的《送王十五辨官扶侍還黔中》中的"離別不堪無限意",前人就曾嘲之為"無聊之極"。

杜審言這首詩的前兩句,各自是前半句與後半句用翻筆的句中翻疊。"遲日",指春天的太陽,《詩經·豳風.七月》中早。

就有"春日遲遲,採繁祁祁"之句,而"遲日園林",是詩人描寫京華春目的美好風物,令人不禁憶起後來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的麗句,但杜審言詩接下來的卻是“悲昔遊“;“春花鳥”,在一般情況下本來是應該令人賞心悅目的,但詩中隨之而來的卻是"作邊愁"一句之中後半句翻疊上半句,相反的意思兩兩並列,單一的意象轉化為複式 的意象,使人感到十分警峭而意趣深長。 明代的唐汝詢認為湘江是杜審言的舊遊之地,園林昔遊,是感三湘舊遊而悲,這雖可說是一家一言,但且不說杜審言先此是否來過湖南已無可查考,如此解詩,也使原來富於情趣的作品減少了許多情味。

"遲園林悲昔遊"一句,宋代李畸、宋自等人所編的《文苑英華》作"他園林非舊遊",其中的“悲”字,明代李攀龍的《唐詩選》也作"非"字,都遠不及現在這一句的詩意雋永而濃至。 這首詩的後兩句雖仍是翻疊,卻與上兩句有所不同,它們是上句與下旬的句與句的翻疊:"獨憐京國人南竄",正面抒寫自己被貶逐南荒的悲,"不似湘江水北流",人生有情而偏偏"南竄",江水無知而偏偏"北流",詩人用翻筆使原意翻上一層,意思是:入的命運連江水都不如,北去的江水真是值得欣羨呵!這兩句本來已經是層波疊瀾了,而翻疊申又,綜合運用了對比,更覺意象單純中見繁複,精采紛呈。

從全詩來看,"悲"、"愁"、"冷"這些詞語在表意上都是直露的,直言發露,常常易於一覽。

7. 幾篇古詩題目,誰能幫我寫出來

幫你做了一下,僅供你參考,並祝學習進步:

1.金陵酒肆別(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此詩中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詩人用“柳花”暗示暮春時節,一個“香”字把店內店外連成一片,同時又帶出第二句。詩人用“東流水”三個字,將朋友的惜別之情化虛為實。

2.清平樂(晏殊)

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晏殊在《踏莎行》中寫道:“一場夢愁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清平樂》中與此詞境相似的一句是: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

聯絡全詞內容,揣摩作者的情感,品味“銀屏昨夜微寒”(從情感和寫作技法角度作答)

答:雙雙紫燕即將歸巢了,這個景象勾起詞人獨居憂鬱之感,於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後原是一個人在獨宿。一種淒涼意緒、淡漠愁情,不禁流於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說屏風有些微寒。寓情於景,含蓄蘊藉,令人低徊不盡。

3.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在全詞中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它不僅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時也兼比興,喻人生、年華、愛情的流逝、喻親人離別的愁怨,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詞中運用了對偶修辭手法表達表達離人相互惦念的名句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5.蝶戀花(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回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判斷下列說法正誤

(*)“花褪殘紅青杏小”通過寫景點出時令。“花褪殘紅”表明是暮春之景,”青杏小“說明夏天剛到。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兩句先揚後抑,在跌宕起伏中,表現詞人深摯的情況和曠達的襟懷。

(*)詩詞特別是文字不多的小詞,最忌詞語重複,此詞中的“牆裡”“牆外”邊出現了瑕疵

標籤: 題目 詩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p5ko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