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故宮三大殿作者

故宮三大殿作者

故宮三大殿作者

故宮三大殿林徽因  ①北京城裡的故宮中間,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宮殿是整個故宮的重點,紫禁城內建築的核心。以整個故宮來說,那樣莊嚴巨集偉的氣魄,那樣富於組織性,又富於圖畫美的體形風格,那樣處理空間的藝術,那樣的工程技術,外表輪廓,和平面佈局之間的統一的整體,無可否認的,它是全世界建築藝術的絕品,它是一組偉大的建築傑作,它也是人類勞動創造史中放出異彩的奇蹟之一。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為我們這“世界第一”而驕傲。  ②三大殿的前面有兩段作為序幕的佈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門,經端門到午門,兩旁長列的“千步廊”是個嚴肅的開端。第二段在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小廣場,更是一個美麗的前奏。這裡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橋,在黃瓦紅牆的氣氛中,北望太和門的雄勁,這個環境適當地給三殿做了心理準備。  ③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後排列著同立在一個龐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這種臺基過去稱“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層,每層有刻石欄杆圍繞,臺上列銅鼎等。臺前石階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鏤隱起的龍鳳花紋。這樣大尺度的一組建築物,是用更巨集大尺度的庭院圍繞起來的。廣庭氣魄之大是無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與保和兩殿的左右還有對稱的樓閣和翼門,四角有小角樓。這樣的佈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常見於美麗的唐宋壁畫中。  ④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木構大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整個殿內外立著84根大柱。殿頂是重簷的“廡殿式”,中國傳統建築屋頂形式之一。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平脊)和四條斜脊組成。瓦頂,全部用黃色的琉璃瓦,光澤燦爛,同藍色天空相輝映。底下彩畫的橫額和鬥、朱漆柱、金鎖窗,同白石階基也作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殿建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已有255歲,而結構整嚴,完好如初。內部滲金盤龍柱和上部樑藻井上的彩畫雖稍剝落,但仍然華美動人。  ⑤中和殿在工字基臺的中心,平面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當中的“柱廊”竟蛻變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頂是單簷“攢尖頂”,“攢尖頂”有多種形式,其共同點是頂部都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上端用滲金圓頂為結束。此殿是清初順治三年(1646)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餘年。  ⑥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東西闊九間,每間尺度又都小於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歇山式”是中國傳統建築屋頂形式之一,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和兩側傾斜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牆面組成,形成兩坡和四坡屋頂的混合形式。殿頂,它是明萬曆的“建極殿”原物,未經破壞或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還留有“建極殿”標識。它是三殿中年壽最老的,已有337年的歷史。  ⑦三大殿中的兩殿,一前一後,中間夾著略為低小的單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點。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時因環境之大,攝影鏡頭很難把握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須親自進到那動人的環境中,才能體會得到。選自《林徽因文集•建築卷》  【註釋】①林徽因(1904—1955),中國著名建築學家、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樑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②廡(wǔ)殿式:即廡殿式屋頂,由於屋頂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內凹陷形成弧度,故又常稱為“四阿頂”。漢族傳統宮殿建築的屋頂中以重簷廡殿頂、重簷歇山頂為級別最高,其次為單簷廡殿頂、單簷歇山頂。③戧(qiàng)脊:戧脊又稱岔脊,是古代漢族歇山頂建築自垂脊下端至屋簷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對垂脊起支戧作用。(1)作者為什麼說故宮是“世界第一”?(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語言表達上的效果。①它們與的建築群構成一幅風景畫。②內部滲金盤龍柱和上部樑藻井上的彩畫雖稍,但仍然華美動人。(3)文中用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故宮三大殿的特點,請舉出一例,指出這樣寫的好處。(4)下列說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A. 作者將三大殿前面兩段稱為序幕的佈局,第一段是美麗的前奏,第二段更是嚴肅的開端。B. 在一個龐大而崇高的臺基上面,前後同立著三座大殿,臺前路上都有雕鏤隱起的龍鳳花紋。C. 太和殿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木構大殿,空間大,立柱多,歷時久,而結構整嚴,完好如初。D. 中和殿是呈亭子形的方殿,屋頂富於變化,主體為重簷的廡殿式瓦頂,上端又有滲金圓頂。E. 保和殿在三殿中年壽最老,作為明萬曆的建極殿原物,它的每間尺度都比太和殿大。:

(1)因為故宮是一組建築傑作。它氣魄莊嚴巨集偉,既富於組織性,又富於圖畫美;其空間藝術和工程技術高超,外表輪廓和平面佈局之間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全世界建築藝術的絕品。(2)①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以建築的部分典型特徵代指整個建築,生動形象。②剝落是指物體表面的覆蓋物成片地脫落,用來形容古建築年久之後的狀態,非常準確貼切。(3)比如描寫太和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整個店內外立著84根大柱。這樣寫一方面說明更準確,另一方面使說明更具說服力,使人信服。(4)BC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故宮各大殿中的匾額各寫的是什麼?都是誰寫的?

北京故宮“太和”、“昭德”、“貞度”三大殿的匾額出自清末著名書法家王法良之手。

王法良,字弼臣,河北省任邱市人。1848年,出生於書香門弟,幼年學業不佳,其父清朝進士王金臺便讓他改練書法。未料,他一開始就出手不凡,不但字跡工整,而且秀拔蒼勁。王金臺大喜,便不時從京中買來名家字帖讓他臨摹。王法良也倍加勤奮,如飢似渴、如痴如醉地寫、練。後他又得著名書法家、他的同鄉王斌的指教,書藝大進。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慈禧太后命彩畫故宮三大殿,更換匾額,招各地書法家試筆,僅翰林院就有20多位學士、進士應試,誰知皇上都不中意。

此時48歲的王法良也來到京中,他苦練幾十年之後,臨蘇帖,仿隸書,皆能神似,他的顏體字能夠亂真。翰林院大學士李鴻藻和王金臺是同鄉世交,他見王法良功力不凡,便向操辦故宮彩繪的翁同龢推薦。於是王法良便前往一試。

未試之前,有一天,王法良把自己仿顏的字帖噴上黑豆水,又揉搓幾遍,拿到“榮寶齋”書畫店,掌櫃即以400兩紋銀買下。

再說翁同龢這日閒逛,信步來到“榮寶齋”,見到王法良的仿顏帖,暗暗叫絕,竟以500兩紋銀買下。進得翰林院正遇李鴻藻,便拿出這幅仿顏帖對他說道:“此乃顏魯公真跡,若有人有如此功力,皇上保能滿意。”李鴻藻細看笑曰:“此乃王法良所書,不信揭開宣紙”。翁半信半疑,揭開上下層宣紙果見“弼臣書”之印,不禁大喜,忙稟報光緒帝,光緒遂命在三殿門前高搭綵棚,請王法良獻書。慈禧又下旨“門字不準提勾,恐皇上出入有傷龍體”。王法良受旨後,高登棚臺,蘸足筆墨,穩住筆鋒,“太和”、“昭德”、“貞度”三匾額一一揮就。皇上一看喜不自勝,愛不釋手,連連稱讚。自此,王法良名聲大震,慕名向他求書寫碑者接踵而至,應接不暇。慈禧下旨重賞王法良,並賜他以厚祿,都被他一一謝絕。 此後,王法良迴歸故里,整日閉門研習書畫,為家鄉父老撰文寫碑,直到晚年,1909年,王法良在老家病逝,享年61歲。

北京故宮是誰設計的?

設計者是蒯祥。

他是中國明代建築匠師。生於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於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蘇吳縣魚帆村人(今屬江蘇蘇州) 。世襲工匠之職,蒯祥的父親蒯富,有高超的技藝,被明王朝選入京師,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

蒯祥自幼隨父學藝,蒯富告老還鄉後,兒子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曾參加或主持多項重大的皇室工程,景泰七年(1456)任工部左侍郎。負責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宮(1417)、皇宮前三殿、長陵(1413)、獻陵(1425)、隆福寺(1425),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裕陵(1464)等。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

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巨集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

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後是宮後苑。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參考資料:故宮-百度百科

林徽因故宮三大殿的說明順序

林徽因故宮三大殿的說明順序是佈局。

1、第一段由天安門,經端門到午門,兩旁長列的千步廊是個嚴肅的開端。

2、第二段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小廣場,更是一個美麗的前奏。這裡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橋,在黃瓦紅牆的氣氛中,北望太和門的雄勁,這個環境適當地給三殿做了心理準備。

3、第三段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後排列著同立在一個龐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這種臺基過去稱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層,每層有刻石欄杆圍繞,臺上列銅鼎等。臺前石階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鏤隱起的龍鳳花紋。這樣大尺度的一組建築物,是用更巨集大尺度的庭院圍繞起來的。廣庭氣魄之大是無法形容的。

標籤: 作者 故宮 大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p84x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