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陶瓷茶具產地在哪裡

陶瓷茶具產地在哪裡

陶瓷茶具產地在哪裡

陶瓷茶具的產地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中國的景德鎮、宜興、福建、臺灣等;日本的藝術陶瓷產地有瀬戸、信楽、備前等;韓國的青瓷、白瓷也有一定的名氣。此外,歐洲的英國斯多克、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等也有生產陶瓷茶具的傳統產地。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瓷器茶具的主產地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真宗趙恆下旨,在浮樑縣昌南鎮辦御窯,並把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望溪文化?這時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質薄光潤, 白裡泛青,雅緻悅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種彩 繪。當時彭器資《送許屯田詩》曾有這樣的評價:“浮樑巧燒瓷,顏色比瓊玖”。 到元代,景德鎮因燒製青花瓷而聞名於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潤,不僅為國內所共珍,而且還遠銷國外 。

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全國制瓷中心。景德鎮在生產青花瓷的基礎上,又先後創造了各種彩瓷,產品造型小巧,胎質細膩,彩色鮮麗,畫意生動,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被視同拱璧。明代劉侗、於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一書中有“成杯一雙,值十萬錢”之說。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雲集景德鎮,制瓷技術又有不少創新。到雍正時,琺琅彩瓷茶具胎質潔白,通體透明,薄如蛋殼,已達到了純乎見釉,不見胎骨的完 美程度。這種瓷器對著光可以從背面看到胎面上的 彩繪花紋圖,有如“透輕雲望明月”,“隔淡霧看青 山”。製作之巧,令人驚歎。瓷器茶具景德鎮向來重視瓷釉色彩,這裡的顏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著名。我國瓷器為色釉裝飾,大約起源於商代陶器。東漢時期出現了青釉瓷器,唐代創造了黃、紫、綠三彩,稱為唐三彩,宋代有影青、粉青、定紅、紫鈞、黑釉等。據史籍記載,宋、元時期,景德鎮瓷窯已有300多座,顏色釉瓷已佔很大比重。到了明、清時代,景德鎮的顏色釉取眾窯之長,“盡人工之巧”,承前啟後造詣極高,創造了鈞紅、祭紅和郎窯紅等名貴色釉。鈞紅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宋朝時為河南鈞州禹縣(今河南禹州市)燒造,從明朝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鈞紅瓷。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豔,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製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製作祭紅瓷時,很名貴的原料如珊瑚、瑪瑙、玉石、珍珠、黃金等都在所不惜。郎窯紅又叫寶石紅,色調鮮豔奪目,絢麗多彩,亦很受人喜愛。如今景德鎮已恢復和創制70多種顏色釉,如鈞紅、郎窯紅、豆青、文青等已趕上或超過歷史最好水平,還新增了火焰紅、大銅綠、丁香紫等多種顏色釉。這些釉不僅用於裝飾工藝陳設瓷,也用以裝飾茶具等日用瓷。使瓷器“白如五、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的特點更加發揚光大。 施黑色高溫釉的瓷器。釉料中氧化鐵的含量在5%以上。 商周時出現原始黑瓷,東漢時上虞窯燒製的黑瓷施釉厚薄均勻,釉色有黑、黑褐等數種,至宋代黑釉品種大量出現。其中建窯燒製的兔毫紋、油滴紋、曜變等茶碗,就是因釉中含鐵量較高,燒窯保溫時間較長,又在還原焰中燒成,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鐵結晶,成品顯示出流光溢彩的特殊花紋,每一件細細看去皆自成一派,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茶器。  白瓷:

施透明或乳濁高溫釉的白色瓷器。在長期的實踐當中,窯匠們進一步掌握了瓷器變色的規律,於是在燒製青瓷的基礎上,降低釉中氧化鐵的含量,用氧化焰燒成,釉色一般白中泛黃或泛綠色,還原焰燒成釉色泛青,有青白瓷、影青之稱。唐代白瓷生產已十分發達,技藝卓越首推北方的邢窯,所燒製的白瓷如銀似雪,一時間與南方生產青瓷的越窯齊名,世稱南青北白。  青白瓷:

江西景德鎮是青白瓷的燒造中心,北宋時其青白瓷的基本特徵是胎質細密,呈白色 ,透光度極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澤性強,流動性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處泛白,積釉處則呈水綠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積釉微泛器型多見盤、碗等日用器皿,還有瓶、壺、盞託、注壺、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吳家盒子記、段家盒子記等標記,均為陽文直書,此外尚有藍、朱、程等共計14家;裝飾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和印花,多在碗、盤的內壁,刻花花紋吃刀深淺不同,施釉後,吃刀深處積釉成青綠色,淺處泛白,層次感很強。刻印花圖案內容主要是花卉。  顏色釉瓷:

各種施單一顏色高溫釉瓷器的統稱。主要著色劑有氧化鐵、氧化銅、氧化鑽等。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有青釉、黑釉、醬色釉、黃釉等。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有海棠紅釉、玫瑰紫釉、鮮紅釉、石紅釉、紅釉、豇豆紅釉等,均以還原焰燒成,若以氧化焰燒成,釉呈綠色。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瓷器,燒製後為深淺不一的藍色。此外,黃綠色含鐵結晶釉色也屬顏色釉瓷,俗稱茶葉末。  彩瓷:

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總稱。釉下彩瓷器是先在坯上用色料進行裝飾,再施青色、或無色透明釉,入高溫燒製而成。釉上彩瓷器是在燒成的瓷器上用各種色料繪製圖案,再經低溫烘烤而成。  青花:

釉下彩品種之一,又稱白釉青花。在白色的生坯上用含氧化鈷的色料繪成圖案花紋,外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在燒製時,用氧化焰時青花色澤灰暗,用還原焰則青花色澤鮮豔。  釉裡紅:

釉下彩品種之一。在瓷器生坯上用含氧化銅的色料進行繪製圖案花紋,然後施透明釉,經還原焰高溫燒製而成。  鬥彩:

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的品種,又稱逗彩。先在瓷器生坯上用青花色料勾繪出花紋的輪廊像,施透明釉用高溫燒成,再在輪廊像內用紅、黃、綠、紫等多種色彩填繪,經低溫烘烤而成。除填彩外,還有點彩、加彩、染彩等數種。  五彩:

釉上彩品種之一,又稱硬彩。是在已燒成的白瓷上,用紅、綠、黃、紫等各種彩色顏料繪成圖案花紋,經低溫烘烤而成。  粉彩:

釉上彩品種之一,又稱軟彩。是在燒成的素瓷上用含氧化砷的玻璃白打底,再用各種彩色顏料渲染繪畫,經低溫烘烤而成。  琺琅彩:

釉上彩品種之一,又名瓷胎畫琺琅,即成燒成的白瓷上,用琺琅料作畫。琺琅料中的主要成分為硼酸鹽和矽酸鹽,配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低溼烘烤後即呈各種顏色,多以黃、綠、紅、藍、紫等色彩作底,再彩繪各種花卉、鳥類、山水和竹石等圖案,紋飾有凸起之感。

恆陶茶具是哪裡生產的

恆陶茶具是南安市生產的。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訊顯示,恆陶是中國福建省南安市恆陶陶瓷有限公司的品牌。南安市是福建省著名的陶瓷生產基地之一,恆陶陶瓷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陶瓷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包括茶具、餐具、花瓶等陶瓷製品。因此,恆陶茶具是在中國福建南安生產的。

陶仁坊茶具產地是哪裡

中國臺灣。陶仁坊茶具產地是中國臺灣。因為陶仁坊是中國臺灣品牌。中國臺灣陶仁坊茶具擁有精湛的技術優勢,清新儒雅的設計風格,探索創新的文化追求,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

景德鎮陶瓷茶具茶盤怎麼樣

挺不錯的。景德鎮是中國著名的陶瓷產地之一,出產的陶瓷製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景德鎮的陶瓷茶具和茶盤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景德鎮陶瓷茶具和茶盤製作精細,採用高溫燒製工藝,製作出來的產品質量較高,具有較好的耐熱、耐冷、耐磨、耐酸鹼等特點。

是什麼地方產的茶壺?

中國著名茶具的十大產地:

1、越窯:以生產青瓷為主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的主要產地,其中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的時期,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

2、邢窯:以生產白瓷為主

邢窯是中國北方最早燒製白瓷的窯場,當時地址位於邢臺市所轄的內丘縣和臨城縣祁村一帶,在中國的陶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3、汝窯:釉色以天青為主

汝窯在今河南寶丰清涼寺一帶,因北宋屬汝州而得名,汝窯生產的茶具以青瓷聞名,有天青、豆青、粉青等。

4、鈞窯:以燒製銅紅釉為主

鈞窯也稱均窯,均州窯是宋代初河南禹州市神垕鎮鈞臺建立的瓷窯。鈞窯古瓷窯址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址處建有“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

5、定窯

定窯在宋代屬定州境內,故名“定窯”,定窯創燒於唐代,以出產白瓷聞名,定窯窯址的規模很大,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期,198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是“襲故京遺制”移地於南方繼續生產,開始於紹興十三年,卻連續生產了一百三四十年的優質瓷,前後映輝,為中國奠下了制瓷王國的美名,千多年以來,被舉世認為宋瓷是藝術性最高的時代。

7、哥窯

哥窯為宋代浙江處州人章生一在龍泉琉田建立的瓷窯,是中華民族用“天工開物”的方式創造出的藝術形式。

8、建窯

建窯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亦稱“建安窯”、“烏泥窯”。

9、景德鎮窯

景德鎮窯在今江西省景德鎮,故稱景德鎮窯,建國以後發現遺址多出,以楊梅亭、石 虎灣、黃泥頭最早。

10、宜興窯

宜興窯,在今江蘇宜興鼎蜀鎮,明清時是成為當時的燒陶中心,其燒製陶瓷的歷史遺址延續到今天,有2000多年,故可稱為最古老的窯口。

以上就是中國著名茶具的十大產地。

茶具的發源地是哪裡

茶具的發源地為中國。茶具選材廣泛,金、木、竹、陶皆可取。茶具,古代又稱茗器,同其它飲、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粗糙到精緻的過程。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茶具的材質有哪些

茶具的材質有紫砂、陶器、瓷器、玻璃、金屬、竹木、搪瓷等,其中紫砂、瓷器、玻璃是我們常用的茶具,紫砂壺具有增香、透氣、保溫等特性;瓷製茶具,則容易出湯,真實還原茶葉滋味;玻璃杯茶具,則方便觀色、聞香,且方便、快捷。

挑選茶具的方法

1、美感。雙龍戲珠陶瓷茶具茶壺是自己使用的,所以在選擇茶壺的造型及外觀方面。只要依個人喜好、個人感受選擇便可,最重要是自己看得舒服滿意。

2、質地。泡茶用的壺,一般是以砂為主,因為砂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外型較瓷器渾親和,在上面提款也別具韻味,所以大致上砂壺比瓷壺受歡迎。至於茶壺的質地,主要是以胎骨堅、色澤潤為佳。

3、壺味。在選購新壺時,應嗅一嗅壺中味,新壺有些也許會略帶瓦味,這倒還可選用,但若帶火燒味或其它雜味,如油味或人工著色味則不足取了。

4、精密。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則茗香散漫。

古道源汝瓷茶具是哪裡生產的

德化縣福滿堂生產的。古道源汝瓷茶具生產自德化縣福滿堂日用陶瓷工藝廠。現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

陶瓷的產地在哪裡?五大陶瓷產區不相上下

   河北唐山

  唐山陶瓷行業一直是支柱和特色產業,素有“中國陶瓷看三山,北方陶瓷看唐山”的美譽。唐山陶瓷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久負盛名,品種眾多,主要有日用品、建築瓷、衛生瓷、工業理化瓷、高新技術瓷、美術陳列瓷等,造型新穎,巧妙別緻,題材廣泛,品種齊全,刻意求新。唐山北方陶瓷城已成為唐山陶瓷行業重要的產品集散地。

   山東淄博

  淄博是全國重點陶瓷產區,被譽為“ 中國陶瓷名城”、“北方瓷都”和“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淄博日用陶瓷被黨和國家機關國宴場所長期選用,藝術陶瓷常常被作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在全國高檔賓館用瓷中,淄博陶瓷獨佔鰲頭。制瓷水平被國內陶瓷權威專家張守智教授譽為“當代國瓷淄博生輝”。

  淄博陶瓷生產歷史源遠流長,傳承8000年的淄博陶瓷史是齊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後李文化時期,境內先民們就開始掘地築窯,焚柴而陶。到南北朝時,聰明智慧的淄博陶瓷工匠已經從技術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歷史性飛躍,淄川寨裡窯成為中國北方唯一的青瓷產地,成為中國 陶瓷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南長葛

  長葛的衛生陶瓷行業起步於1974年,長是我國北方中低檔衛生潔具生產基地。這裡集聚著70餘家本土陶瓷企業,有100多條生產線,幾乎都是從事衛浴潔具生產,目前,長葛陶瓷產區比較著名的衛生潔具企業,有金惠達、恆爾、遠東、藍鯨等公司。近年來。長葛生產衛生潔具產品的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到2008年時,長葛的衛生潔具總產量已達2900萬件,產值逾2個億人民幣。目前,長葛瓷區生產的衛生潔具產品產量,在全國衛浴潔具產品中已經佔第三位,可謂“中國衛浴潔具產品長葛佔其三”。

瓷器茶具

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質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白瓷茶具

唐代飲茶之風大盛,促進了茶具生產的相應發展,全國有許多地方的瓷業都很興旺,形成了一批以生產茶具為主的著名窯場。各窯場爭美鬥奇,相互競爭。據《唐國史補》載,河南鞏縣瓷窯在燒製茶具的同 時,還塑造了“茶神’陸羽的瓷像,客商每購茶具若干件,即贈送一座瓷像,以招攬生意。其他如河北任丘的邢窯、浙江餘姚的越窯、湖南的長沙窯、四川大邑窯,也都產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北宋時,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質薄光潤,白裡泛青,雅緻悅目,並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點彩裝飾。

到元代,景德鎮因燒製青花瓷而聞名於世。青花瓷茶具,幽靚典雅,不僅為國內所共珍,而且還遠銷國外。 明朝時,在永樂宣德青花瓷的基礎上,又創造了各種彩瓷,產品造型精巧,胎質細膩,彩色鮮麗,畫意生動,十分名貴,暢銷海外,國際上譽我國為“瓷器之國”。

白瓷以江西景德鎮為最著名,其次如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 此外,傳統的“廣彩”茶具也很有特色,其構圖花飾嚴謹.閃爍有光,人物古雅有致,加上施金加彩,宛 如千絲萬縷的金絲綵線交織於錦緞之上,顯示出金碧輝煌,雍容華貴的氣派。

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 六朝以後,許多青瓷茶具擁有蓮花紋飾。唐代的茶壺又稱“茶注”,壺嘴稱“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晉時的雞頭流子。相傳唐時西川節度使崔寧的女兒發明了一種茶碗的碗託,她以蠟做成圈,以固定茶碗在盤中的位置。以後演變為瓷質茶托,這就是後來常見的茶托子,現代稱為“茶船子”,其實早在《周禮》中就把盛放杯樽之類的碟子叫做“舟”,可見“舟船”之稱遠古已有。

宋代飲茶,盛行茶盞,使用盞託也更為普遍。茶盞又稱茶盅,實際上是一種小型茶碗,它有利發揮和保持茶葉的香氣滋味,這一點很符合科學道理。茶杯過大,不僅香味易散,且注入開水多,載熱量大,容易 燙熟茶葉,使茶湯失去鮮爽味。由於宋代瓷窯的競爭,技術的提高,使得茶具種類增加,出產的茶盞、茶壺、茶杯等品種繁多,式樣各異,色彩雅麗,風格大不相同。浙江龍泉縣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於16世紀 首次遠銷歐洲市場,立即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唐代顧況《茶賦》雲:“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瓶”;皮日休《茶甌》詩有“邢客與超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之說;韓偓《橫塘詩》則雲“越甌犀液發茶香”。這些詩都讚揚了翠玉般的越窯青瓷茶具的優美。宋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鼎盛時期,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景象。

黑瓷茶具

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鬥茶者們根據經驗認 為建安窯所產的黑瓷茶盞用來鬥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宋黎、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烙(原字左為“火”字,右上為三個“力”字,右下為“月”字)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這種黑瓷兔毫茶盞,風格獨特,古樸雅緻,而且磁質厚重,保溫效能較好,故為鬥茶行家所珍愛。其他瓷窯也競相仿製,如四川省博物館藏有一個黑瓷兔毫茶盞,就是四川廣元窯所燒製,其造型、瓷質、釉色和兔毫紋與建瓷不差分毫,幾可亂真。

浙江餘姚、德清一帶也曾出產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至今還存有一件,名叫“天雞壺”,被視作珍寶。

總之,我國的瓷器茶具品類很多,產地遍及全國,重要的亦有數十處,這裡重點介紹幾處。

瓷都景德鎮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真宗趙恆下旨,在浮樑縣昌南鎮辦御窯,並把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這時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質薄光潤, 白裡泛青,雅緻悅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種彩 繪。當時彭器資《送許屯田詩》曾有這樣的評價:“浮 樑巧燒瓷,顏色比瓊玖。”

到元代,景德鎮因燒製青花瓷而聞名於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潤,不僅為國內所共珍,而且還遠銷國外。

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全國制瓷中心。景德鎮在生產青花瓷的基礎上,又先後創造了各種彩瓷,產品造型小巧,胎質細膩,彩色鮮麗,畫意生動,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被視同拱璧。明代劉侗、於奕正著的《帝 京景物略》一書中有“成杯一雙,值十萬錢”之說。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雲集景德鎮,制瓷技術又有不少創新。到雍正時,琺琅彩瓷茶具胎質潔白,通體透明,薄如蛋殼,已達到了純乎見釉,不見胎骨的完 美程度。這種瓷器對著光可以從背面看到胎面上的 彩繪花紋圖,有如“透輕雲望明月”,“隔淡霧看青 山”。製作之巧,令人驚歎。

景德鎮向來重視瓷釉色彩,這裡的顏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著名。我國瓷器為色釉裝飾,大約起源於商代陶器。東漢時期出現了青釉瓷器,唐代創造了黃、紫、綠三彩,稱為唐三彩,宋代有影青、粉青、定 紅、紫鈞、黑釉等。據史籍記載,宋、元時期,景德鎮瓷 窯已有300多座,顏色釉瓷已佔很大比重。到了明、清時代,景德鎮的顏色釉取眾窯之長,“盡人工之巧”,承前啟後造詣極高,創造了鈞紅、祭紅和郎窯紅等名貴色釉。鈞紅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宋朝時為河南鈞州禹縣燒造,從明朝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鈞紅瓷。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豔,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製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製作祭紅瓷時,很名貴的原料如珊瑚、瑪瑙、玉石、珍珠、黃金等都在所不惜。郎窯紅又叫寶石紅,色調鮮豔奪目,絢麗多彩,亦很受人喜愛。如今景德鎮已恢復和創制70多種顏色釉,如鈞紅、郎窯紅、豆青、文青等已趕上或超過歷史最好水平,還新增了火焰紅、大銅綠、丁香紫等多種顏色釉。這些釉不僅用於裝飾工藝陳設瓷,也用以裝飾茶具等日用瓷。使瓷器“白如五、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的特點更加發揚光大。

福建德化瓷 宋朝福建燒製瓷器,有閩北建甌、建陽和邵武、秦寧、建寧等地。茶具都以鬥茶用的為多,形式也極不一致。宋末、元初在泉州德化開始建有瓷窯,所產瓷器潔白可愛(《福建通志》)。唐、宋時期景德鎮白瓷茶具和龍泉青瓷茶具都由泉州出口,對福建泉州燒瓷影響很大,德化瓷可能是江西、浙江瓷窯傳播過去的。

據福建考古工作隊對德化屈鬥宮窯址的發掘, 德化瓷器種類很多,有碗、盤、壺、罐、洗、盅等十多種。造型雅緻,色澤有黃有灰,色調宜人,豐富多彩。 德化永春所制瓷器成為泉州出口的主要商品。據考證,德化瓷器舅高足杯、軍持、執壺和花瓶.等.在日木印尼和印度等地均有發現。

湖南醴陵瓷 湖南瓷器的特點是瓷質潔白, 色澤古雅,音似金玉,細膩美觀。醴陵的釉下彩瓷,更 是譽滿中外的傳統產品,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商品 博覽會上曾獲一等金牌獎。如今醴陵群力瓷廠繼承 和發揚這裡特有的生產工藝而製造的釉下彩茶具等,其畫面猶如穿上一層透亮的玻璃紗,潔白如玉, 晶瑩潤澤,層次分明,立體感強。這種餐具和茶具裝飾淡雅,造型新穎,配套齊全,既實用又富有藝術性。 十多年來.這些餐具和茶具一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宴會廳內使用,受到國內外來賓的讚賞,被譽為陶瓷藝術國裡的明珠。1979年醴陵釉下彩茶具和景德慎青花瓷器一起,分別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榮獲金質獎。

龍泉青瓷 浙江龍泉青瓷.以造型古樸挺健, 釉色翠青如玉著稱於世,是瓷器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被人們譽為“瓷器之花”。龍泉青瓷產於浙江西南部龍泉縣境內,這裡林木蔥蘢,溪流縱橫,是我國曆史 上瓷器的重要產地之一。南宋時,龍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窯業中心。其優良產品不但成為當代珍品,也是當時皇朝對外交換的主要物品,特別是造瓷藝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的“哥窯”、“弟窯”,繼越窯有發 展,學官窯有創新,因而產品質量突飛猛進,無論釉色或造型都達到了極高造詣。因此,哥窯被列為五大名窯之一,弟窯亦被譽為名窯之巨擘。

哥窯瓷,胎薄質堅,釉層飽滿,色繹靜穆,有粉青、翠青、灰青、蟹殼青等,以粉青最為名貴。釉面顯現紋片,紋片形狀多樣,紋片大小相間的,稱為“文武片”,有細眼似的叫“魚子紋”,類似冰裂狀的稱“白圾碎”,還有“蟹爪紋”、“鱔血紋”、“牛毛紋”等。這本來 是因釉原料收縮係數不同而產生的一種疵病,但人們喜愛它自然、美觀,反而成了別具風格的特殊美。 它的另一特點是器腳露胎,胎骨如鐵,口部釉隱現紫色,因而有“紫口鐵腳”之稱。

弟窯瓷,造型優美,胎骨厚實,釉色青翠,光潤純潔,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為最佳。滋潤的粉青酷似美玉,晶瑩的梅子青宛如翡翠。青瓷藝人向來追求“釉色如玉”,弟窯產品可謂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尚無匹敵。器物的稜沿部分微露白痕,稱為“出筋”,底 部呈現硃紅,稱為“硃砂底”。有的不加任何裝飾,卻給人以清新活潑之感,有的卻作巧妙裝飾,如在瓶肩上飾一隻虎、一條龍.或兩隻遠眺的鳳鳥,神態真, 栩栩如生;有的將碗口沿做成荷葉狀,中間伏著一隻龜,或洗內刻雙魚,別有風韻。

從宋代起,龍泉青瓷不僅是國內暢銷產品,也已成為重要出口商品,博得國內外群眾的廣泛喜愛。16 世紀晚期.龍泉青瓷傳入法國,它那青翠欲滴的釉色,令法國人驚歎不已,不願以俗名稱呼它,時逢名 劇《牧羊女》風靡巴黎,風趣的巴黎人認為,只有劇中主角——雪拉同的青袍,堪與龍泉青瓷媲美,於是他們把龍泉青瓷稱為“雪拉同”,至今法國人對龍泉青瓷仍用這一美稱。現在世界上所有著名博物館,都珍 藏有龍泉青瓷,僅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院就有1000多件,日本東京還設有專樓珍藏,只有高階外賓到來 或櫻花時節才開放.供人們觀賞。如果博物館舉辦陶瓷展覽而沒有龍泉青瓷,準會被認為不符合著名博物館的條件。

中國茶具的瓷器茶具

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效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讚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白瓷以景德鎮的瓷器最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趙恆下令在浮樑縣昌南鎮建辦御窯,並把昌南鎮改名為景德鎮。到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聞名於世,並遠銷國外。 以浙江生產的質量最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青瓷茶具晉代開始發展,那時青瓷的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宋朝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達到了鼎盛時期,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甌江兩岸盛況空前,群窯林立,煙火相望,運輸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榮的景象。 始於晚唐,鼎盛於宋,延續於元,衰微於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流行的鬥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茶麵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得很明白: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蔡襄在《茶錄》中這樣說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配方獨特,在燒製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鬥茶者根據經驗認為建安所產的黑瓷茶盞用來鬥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宋蔡襄《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這種黑瓷兔毫茶盞,風格獨特,古樸雅緻,而且瓷質厚重,保溫效能較好,故為鬥茶行家所珍愛。 彩瓷亦稱“彩繪瓷”(painted china)。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繪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兩大類,釉下始於唐唐青花}。明清時期開始出現是釉上彩{粉彩},同時也是彩瓷發展的盛期,以景德鎮窯成就最為突出。

彩瓷茶具顧名思義是運用彩繪瓷器製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樣,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琺琅彩等茶具豐富多樣,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實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塗上一層透明釉,爾後在窯內經1300℃左右高溫還原燒製而成的器具。然而, 對“青花”色澤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稱為“青”,故“青花”的含義比今人要廣。它的特點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豔之力。加之彩料之上塗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後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產,特別是景德鎮,成了我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由於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物件,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後代。康熙年間燒製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

綜觀明、清時期,由於制瓷技術提高,社會經濟發展,對外出口擴大,以及飲茶方法改變,都促使青花茶具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當時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較有影響的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雲南的玉溪,四川的會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國還有許多地方生產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區域內,供民間飲茶使用。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盛行於明代,器物成型後在坯上鏤雕透空花紋,再用釉將透雕花紋填平,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後以釉燒成,燒後鏤花處得以墁平花紋清晰可見,具有玲瓏剔透、精巧細膩的特色,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  玲瓏瓷茶具即為運用玲瓏瓷製作而成的茶具。玲瓏瓷往往與青花相匹配,而有青花玲瓏瓷,而在創新技法上,將玲瓏眼與青花圖案進行有效結合,與一般的規則對稱的玲瓏眼相比,更靈活而有趣味。景梅文化瓷青花玲瓏瓷的創作就是這樣,將玲瓏鏤雕與青花山水、花鳥、圖案相融合,達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效果。 現代釉中彩與玲瓏瓷的結合運用,而創作出了釉中彩玲瓏瓷。釉中彩玲瓏為景梅文化瓷創新之舉,採用傳統釉中彩與鏤雕玲瓏的綜合技法,並完美融合,創作的釉中彩玲瓏瓷追求綠色與環保的生活理念,整體上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樸實而又富麗堂皇之特點。

標籤: 茶具 陶瓷 產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p8w1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