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末伏和處暑的含義

末伏和處暑的含義

1、末伏,漢語詞彙,拼音是mò fú,是指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至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前一天這時段,共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俗稱秋老虎。末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謂“伏”即是“暑氣潛伏於地”之意,標誌著一年裡最炎熱的時期;也有的解釋是“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末伏和處暑的含義

2、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鬥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於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至處暑,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暑熱將盡。處暑,已到了高溫天氣“三暑”之“末暑”,氣溫不會異峰突起。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處暑節氣後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減弱,雨日不多,空氣溼度降低。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標籤: 末伏 處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q5x6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