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過年祭祀風俗有哪些

過年祭祀風俗有哪些

過年祭祀風俗有哪些

晉朝時候就已經有守歲的習俗。

周處《風土記》稱蜀地的風俗,到除夕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1、祭祖先:一般設龕或香爐於廳堂,歲時節日(辭年八節)延續不斷奉祀之。

近祖忌日多另加“拜忌”,遠祖久了、多了,便省了“拜忌”和拜節,改為年間“春分”“秋分”祭祀,俗稱“春秋二祭”。

2、祭天地父母:設香爐於大門頂,每年時節、每年正月初九、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

3、祭佛祖:又稱北極玄天真武上帝。

民俗多以其“香火”及插其令旗於大門頂,同“天地父母”爐一起,每年時節、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之。

4、祭太陽公:民間有“三月十九太陽公生”之謂,是日中午,婦女們把祭品擺在天井或門外日頭下,焚香拜日頭。

5、祭土地公:土地公又稱伯爺、伯爺公,民間有“三月廿九伯爺生”之謂。

舊俗多設爐於門後牆腳跟,每年三月廿九及每月八年級、十六,定期奉拜,祭物不拘,飯菜牲品果餅等均可。

6、祭五穀母:民間有“六月十五、十月十五五穀母生”之謂,舊俗多在飯桌牆上掛五穀母像(神農像),每年農曆六月十五、十月十五及喜慶時祭拜之。

7、祭招財爺,又稱財神爺。

民間商家商戶,不論生意大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及每月七年級、十五有奉拜招財爺(財神爺)之俗。

8、祭灶神:灶神,俗稱“鑊灶老爺”,又稱為“順民公”(九天司命公或司命帝君)。

民間有“十二月二十四順民公生”之謂,舊俗多在每年農曆這一天及歲時節日祭拜之,其神位多設於灶臺牆壁上或煙囪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過年祭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具有豐富多樣的風俗。

下面是一些常見的過年祭祀風俗:

1. 祭拜祖先:過年期間,家庭會進行祭祀儀式,祭拜祖先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家人會將祖先的牌位或照片擺放在神案前,燃香燒紙,並向祖先祈福,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2. 上香祈福:在寺廟或廟宇裡,人們會上香祈福,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他們會點燃香燭,虔誠地向神明祈求福祉,表達對神靈的虔誠和敬意。

3. 貼春聯:過年前,人們會在門上貼春聯。

春聯是一種用紅紙寫有吉祥話語的對聯,通常包括對聯和橫批。

這是一種祈求新年好運和吉祥的傳統習俗。

4. 點燃鞭炮: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會點燃鞭炮。

鞭炮的聲音被認為可以驅走邪氣,迎來吉祥和福氣。

此外,鞭炮聲也是迎接新年的標誌,給人帶來喜慶和熱鬧的氣氛。

5. 送祝福:在過年期間,人們會互相拜年,給親朋好友送去祝福。

這是一種表達關愛和問候的方式,人們會互相道賀新年,祝願對方在新的一年裡幸福安康、事事順利。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過年祭祀風俗,不同地區和家庭可能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和儀式。

這些風俗不僅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代表了人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過年祭祀風俗有哪些”主要包括:守歲、祭祖、掃塵、舞獅、貼春聯、壓歲錢、拜年、放鞭炮、祭灶、賞花燈、遊神、遊標旗、守歲、祭祖、掃塵、舞獅、貼春聯、壓歲錢、拜年、放鞭炮、祭灶、賞花燈、遊神、遊標旗,並且大部分使用者都認為守歲更好。

晉朝時候就已經有守歲的習俗。

周處《風土記》稱蜀地的風俗,到除夕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祭祖:一切準備齊整,在供桌前點燃紙錢,全家男丁按輩分長幼依次向祖先行跪拜之禮。

禮畢才能開始年夜飯。

七年級:全家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向祖先行跪拜禮以後才能出門給別人拜年、吃早飯。

來客拜年首先向祖行跪拜之禮,然後才能給主人拜年。

八年級——初四:來客循例都要先向祖先叩頭,再向主人拜年才算懂禮法。

送祖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

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大家小戶準備過年。

在祀灶前後至除夕,例有一次衛生大掃除,牆角床下及屋柱屋樑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於此日以掃帚清除乾淨;箱櫃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

舞獅開始於南北朝。

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

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

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貼春聯、貼門神 春聯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門神則有辟邪之用,這都是要在除夕貼好的,門上紅彤彤的春聯,嶄新的門神,向人們昭示著:過年啦! 守歲 除夕一家人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這個時候,是一家人樂享天倫之時,也是展望未來之際。

生旺火 除夕守歲時,屋外點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

壓歲錢,年俗之一,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年。

北方人有晚輩給長輩拜年的習俗,在大年七年級的清晨小輩們三五成群地到長輩那裡拜年問好。

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過年特有的習俗,不管男女老少組織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扭秧歌拜年,場面十分熱鬧。

過年當天男人貼春聯,女人在準備各種美食,貼春聯之後,在祖先的排位前面擺放水果,菜品,糕點,筷子

放鞭炮 千百年來,鞭炮已成為春節的符號之一,它為人們帶來了熱鬧、喧囂、喜慶,年味也會倍感濃郁,孩子們也喜歡燃放爆竹。

放鞭炮最初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驅趕“年獸”以及瘟疫,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因此在除夕這天早上開門時,家家都會燃放鞭炮。

但這兩年,很多地方已禁燃鞭炮,就連不少農村也不例外。

貼春聯 春聯最早

祭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當日入夜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遊神:是傳統賀歲習俗之一。

遊神,又稱聖駕巡遊、遊老爺、營老爺、遊菩薩、遊神賽會、年例、迎神、迎年、遊春、行香、菩薩行鄉、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他喜慶節日裡,又或諸神聖誕的這一天,到神廟裡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裡,然後抬出廟宇遊境,接受民眾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

過年祭祀風俗有哪些

祭祖先:一般設龕或香爐於廳堂,歲時節日(辭年八節)延續不斷奉祀之。祭天地父母:設香爐於大門頂,每年時節、每年正月初九、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祭佛祖:又稱北極玄天真武上帝。民俗多以其“香火”及插其令旗於大門頂,同“天地父母”爐一起,每年時節、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之。

1、祭祖先:一般設龕或香爐於廳堂,歲時節日(辭年八節)延續不斷奉祀之。近祖忌日多另加“拜忌”,遠祖久了、多了,便省了“拜忌”和拜節,改為年間“春分”“秋分”祭祀,俗稱“春秋二祭”。

2、祭天地父母:設香爐於大門頂,每年時節、每年正月初九、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

3、祭佛祖:又稱北極玄天真武上帝。民俗多以其“香火”及插其令旗於大門頂,同“天地父母”爐一起,每年時節、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之。

4、祭太陽公:民間有“三月十九太陽公生”之謂,是日中午,婦女們把祭品擺在天井或門外日頭下,焚香拜日頭。

5、祭土地公:土地公又稱伯爺、伯爺公,民間有“三月廿九伯爺生”之謂。舊俗多設爐於門後牆腳跟,每年三月廿九及每月八年級、十六,定期奉拜,祭物不拘,飯菜牲品果餅等均可。

6、祭五穀母:民間有“六月十五、十月十五五穀母生”之謂,舊俗多在飯桌牆上掛五穀母像(神農像),每年農曆六月十五、十月十五及喜慶時祭拜之。

7、祭招財爺,又稱財神爺。民間商家商戶,不論生意大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及每月七年級、十五有奉拜招財爺(財神爺)之俗。

8、祭灶神:灶神,俗稱“鑊灶老爺”,又稱為“順民公”(九天司命公或司命帝君)。民間有“十二月二十四順民公生”之謂,舊俗多在每年農曆這一天及歲時節日祭拜之,其神位多設於灶臺牆壁上或煙囪旁。

春節祭祀風俗詳細過程

春節祭祀風俗詳細過程:

1、祭祖先。一般設龕或香爐於廳堂,歲時節日(辭年八節)延續不斷奉祀之。近祖忌日多另加“拜忌”,遠祖久了、多了,便省了“拜忌”和拜節,改為年間“春分”、“秋分”祭祀,俗稱“春秋二祭”。

祭祖先也有墓祭的,民間祭祖掃墓,多在新正、清明、冬至舉行。七月半為鬼節,又稱為“盂蘭盆節”,多在野外燒“三十六香”、“紙斛”,祭祀孤魂野鬼。

2、祭天地父母。設香爐於大門頂,每年時節、每年正月初九、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民間有“正月初九天地生(天公生)”之謂,民間舊俗,這一天人們備辦祭品拜天公(天地父母)。

並告誡孩子們漱牙水、洗臉水不可倒落地上、溝裡,應倒桶裡,待次日才倒掉,否則被視為對“天公”,對“天地父母”不敬,恐遭天譴。這一天,民間不宰牲畜,誠感天地好生之德也。

3、祭佛祖,又稱北極玄天真武上帝。民俗多以其“香火”及插其令旗於大門頂,同“天地父母”爐一起,每年時節、每月七年級、十五祭祀之。佛乃宗教之一類,僧尼不祀神,但老百姓自古神佛不分,且相延不斷。

4、祭太陽公。民間有“三月十九太陽公生”之謂,是日中午,婦女們把祭品擺在天井或門外日頭下,焚香拜日頭。

5、祭土地公。土地公又稱伯爺、伯爺公,民間有“三月廿九伯爺生”之謂。舊俗多設爐於門後牆腳跟,每年三月廿九及每月八年級、十六,定期奉拜,祭物不拘,飯菜牲品果餅等均可。

春節有哪些傳統的風俗

春節有拜神祭祖、貼年紅等傳統的風俗。

1、拜神祭祖

除夕祭祖是過年重要習俗之一,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報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們會擺上菜餚、倒上美酒,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並祈求祖先的庇佑,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祭祀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2、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節淵源

春節是集除舊佈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過年如何祭祀故人

過年如何祭祀故人:

祭祀方法各地一般略有不同

1、大年三十上午,在房屋正堂掛上已故去先人的家堂,去世沒超過3年的,用黃表紙寫牌位。

2、擺上供品(單數),酒杯,放上筷子。

3、擺上香爐,然後點上三支香,去祖墳路口,鞠三個躬,口中默唸請先人回家過年。

4、回家後,把香插在香爐裡,燒三刀黃表紙,供應完畢。

5、香燃盡即換,香菸不斷;每吃飯前,新餐上供,先人同享,並燒黃表紙。

6、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家堂夜話不睡,守夜。

7、七年級下午,或八年級早上,收家堂,並把牌位帶去墳上焚化。此時可放爆竹,燒紙錢,送先人歸寧。

這是中華文化的敬先人的傳統,以孝為先。

春節前祭祖有什麼規矩

春節前祭祖的規矩如下:

1、一般要用木棍或者石塊繞著祖墳畫一個圈,在圈內擺上各種各樣的祭品,焚燒紙錢。燒紙錢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燒全燒透,不能有殘留。

2、把酒灑在地上祭奠一下,為祖宗敬獻鮮花或者紙花。有的地方,還要在祖墳前燃放鞭炮,渲染出一種熱鬧喜慶的氣氛,告訴祖宗要過年了,家裡的子孫後代都挺好的。

3、磕頭可沒那麼簡單,是有規矩的。先說次數,分別有磕一個頭、三個頭、九個頭三種。一般來說,多是磕一個頭,這樣比較簡單,表達到對祖宗的真誠敬意就行了。

4、有些宗親在外工作,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不能回鄉祭祖,晚上的時候,可以到十字路口燒些錢紙。

祭祀禁忌

祭祀順序:如果有幸和家人一起去祭祖,祭祀前要恭恭敬敬地擺放好供品、酒水和香火。如果要燃放爆竹來提醒先祖的話,切忌將供奉、燒紙、燃爆竹的流程同時進行,以免有衝撞先祖之嫌。

不說不吉利的話:過年期間,正是熱熱鬧鬧迎新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希望在來年有個好運勢,所以最好儘量避免口吐不吉利的話語,特別是在除夕祭祖的時候,一些不吉利的話是不能隨便說的。

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春節期間的10個民間習俗,看看你知道幾個?

一、新春掃塵

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二、貼對聯、福字、門神

春節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們會踩著凳子,拿著糨糊和刷子,往門上貼對聯,然後讓下面的大人看看貼的是否端正。有的還橫批,貼於門楣的橫頭上,對聯貼在門的左右兩邊。還有的在屋門、牆壁、門楣上貼福字,寄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還有人會把繪有門神的畫帖貼在門板上,祈求一年平安無事,增添節日喜樂氣氛。

三、祭祖、祭神

春節祭神,是一種遍及我國東西南北的習俗。全國各地祭神習俗大同小異,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祭神之後,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在我們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飯之前,各家各戶派個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祠堂才會關門。

四、吃水餃、吃湯圓、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區,春節都有早晨吃水餃的習俗,還經常在水餃裡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硬幣,大家就說他是全家當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蘇淮安,早上有吃湯糰的習俗,河南開封一帶,春節這天既吃餃子又吃湯圓。春節期間還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口味因地而異。

五、守歲、給壓歲錢

除夕守歲,也是最重要的春節活動之一,鄰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節晚會,大家終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來。

壓歲錢是小孩子和晚輩最喜歡的習俗。除夕吃過年夜飯後,長輩會向晚輩分別贈送錢幣,並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孩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這個習俗自漢朝開始就已經流行,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銅錢了,一般都是拿個紅包裝現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辭舊迎新,以示吉慶。當然,現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還是應該遵守國家規定,以安全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節最重要的活動和習俗之一。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問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從自家開始,小輩給長輩拜完年後,人們在外出相遇時,再笑容滿面地互相恭賀新年。

八、逛廟會

春節期間,一般在農村裡都會有廟會。早期的廟會,僅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又逐漸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動,還有一些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九、舞龍、舞獅

龍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據說能夠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祈福消災。早在漢代時期,就有舞龍求雨的活動。除了舞龍,還有舞獅子,也是春節期間比較普遍的習俗,在我們北方,也叫耍獅子,小時候經常見,現在也少了。

十、踩高蹺

踩高蹺,也是春節期間的一項娛樂活動,歷史悠久,在《列子.說符篇》就有記載:“宋有蘭子者……以雙肢長倍其身,屬其脛,並驅並馳。”踩高蹺也叫“扎高腳”、“踏高蹺”,表演的人在兩隻腳上綁上兩三尺高的木質蹺棍,表演各種古怪滑稽的動作,小時候基本村村都有這項活動,後來就越來越少了。

過年祭拜的規矩

過年祭拜的規矩如下:

1、祭品在祭祀前不能先吃

祭祀的供品歷來講究頗多,在民間認為,供品是上供給祖先的,表達了對逝去先輩的尊敬和緬懷。如果在沒有祭祀之前,就把供品吃了,這是對祖先的“大不敬”,祖先“生氣”了何來庇佑後代。因此在祭拜祖先前切記不能食用供品,尤其是一些小孩子,容易嘴饞,大人在這天要看好孩子以免破壞了規矩。

2、祭祀不能穿太過鮮亮的衣服

祭拜是一件莊重的事情,緬懷先人,追念過往,而紅色一般用於喜慶的場合,在祭祀先祖時,身著大紅、大紫等顏色太豔的服飾,一方面會給人不嚴肅的感覺,會被視為不懂禮數。另一方面是對祖先不敬,會冒犯祖先,因此,祭祀時不能穿太過鮮亮的衣服。

祭祀習俗

祭祀是中國的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於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春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的節日。

祭祀天地大典其實是在心理思維的終極意義上感悟人神溝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實現人神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慾念。祭祀活動,進貢上香,叩拜行禮,莊重肅穆,一絲不苟。祭祀禮節祭品有一定的規範,舊俗備供品向神靈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

各地春節祭祖習俗是什麼?

中國各地,一到春節,都要舉行隆重嚴肅的祭祖活動。

臺灣:時序一到除夕轉進春節,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後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後,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正月七年級,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糰、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像供在祠堂裡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正月七年級,大多數人家先在曆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分、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河南開封:守歲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分,連續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羅田:新正七年級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東北地區:一到七年級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紙接種”。

粵桂地區:七年級上午五、六點鐘,擺設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份,排前後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七年級早餐以後,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分長幼,先男後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敲著,瀰漫著肅穆的氣氛。這時候,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分長幼,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北京:七年級到了子時,即一點鐘,家長率領全家老幼,男左女右站立兩旁,衣冠整齊,向祖宗神位焚香燒紙,按輩分長幼,向祖宗跪拜,禮節非常隆重。

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更表現源遠流長,有望於後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時,嚴肅、隆重、恭敬、誠摯,全發自中國傳統的倫理思想。

過年的時候有哪些習俗

過年的風俗有很多。我下面給你介紹十種:

1、祭灶神

年尾廿三/廿四,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拜灶神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和流傳極廣的年俗。在以前差不多家家戶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相傳他是玉皇大帝親自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他負責掌管每家每戶的灶火,民間人民都稱這位尊神為“灶君司命”或者是“司命菩薩”,當做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2、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掃塵的意義在於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希望來年的生活過得更加的美好。

3、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洗福祿

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5、貼年紅

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說在農曆十二月廿八日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裡打掃衛生,貼年紅,迎接新年。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都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

6、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懷念故人。

7、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8、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9、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

春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10、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除夕為什麼要祭祖 除夕祭祖有什麼習俗

除夕這天的習俗有很多,不同地方會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但是大致上都會相差不多。那麼除夕為什麼要祭祖呢?除夕祭祖有什麼習俗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除夕為什麼要祭祖

在大年三十給去世的人燒香燒紙,也代表著對先人的緬懷。因為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過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

除夕祭祖有什麼習俗

在中國不同地區,祭祖習俗也不同。祭祀祖先一般在家中進行,有的地方,家家戶戶在堂屋中懸掛祖先畫像,但多數地區是供著祖先的牌位。除夕子夜前後,開門放鞭炮之前,祭祖的活動便開始了。祖先的牌位前擺好美酒佳餚、時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點燃香紙蠟燭後,家長率子孫行叩祭禮。在祭祖時,要面對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項稟報家中一年來發生的喜慶事件,大到娶媳、聘女、生兒添丁,小到生活怎樣等。

除夕為什麼要放鞭炮

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為什麼要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加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倒(到)”。其實福字不能倒貼,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裡的箱櫃。中國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標籤: 祭祀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v30p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