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山東人信仰什麼

山東人信仰什麼

山東人信仰什麼:答案是儒教。

山東人信仰什麼

山東人信仰什麼:答案是儒教。

山東人信仰儒教,儒教就是孔子的學說,也稱為儒學。因山東孔府是儒家的發源地與居住地。這裡的人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信仰儒家文化的比較多。儒教,源自中國。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詩書禮樂易春秋設教。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為儒客推崇。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屬於儒教分支,儒教有著顯著的中國文化特點,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思想。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山東人信仰儒教,儒教就是孔子的學說,也稱為儒學。因山東孔府是儒家的發源地與居住地。這裡的人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信仰儒家文化的比較多。儒教,源自中國。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詩書禮樂易春秋設教。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為儒客推崇。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屬於儒教分支,儒教有著顯著的中國文化特點,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思想。

山東農村有很多信教的人,他們不公開信,這是什麼教?

天主教,是教的一個分支,因為山東早年割讓給德國,天主教在山東農村有一定影響,平均幾個村就會有一個天主堂,不過現在只剩下一些老太太信徒,年輕人都信金錢教了。

民國期間山東一帶信奉什麼道教?

期間宗教信仰繁雜之極,出現了很多雜糅了儒釋道的泛道教的宗教形式,山東地區流行較廣的有皈一道教,萬理教,南方主要是同善社,先天道教,關於這些宗教的詳細介紹你自己看下這個銜接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59184.html

希望採納

都說山東人喜歡吃饅頭,饅頭對山東人的意義是什麼?

都說山東人喜歡吃饅頭,饅頭對於山東人的意義是什麼?對於山東的人來說饅頭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東西,山東人他們每天的食物都是吃饅頭,可以說饅頭不僅僅是他們每天吃的食物了,也可以說是他們心中的情懷,如果不吃饅頭的話,感覺心裡面就缺點什麼,饅頭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情懷,吃饅頭已經成為習慣了,就像我們南方人一樣吃米飯也是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情懷

自然成習慣

正是因為山東人他們每天都在吃饅頭,所以在山東人心中饅頭不僅僅是食物,饅頭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信仰,每天都吃饅頭吃著吃著就成了習慣了,發現如果一天不吃飯的話,就是心裡面就會有點不習慣,在山東人的心中饅頭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了饅頭生活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

可以說饅頭對於山東人的意義,就像老火靚湯對於我們廣東人的意義,存在於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一但缺少了它那麼就感覺生活當中就缺失了一些東西,那麼饅頭已經成為了山東人心中的信仰

總的來說,饅頭對於山東人來說就是他們心中的信仰,他們的生活當中不能沒有它,對於他們來說饅頭已經成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失去了他,那麼就會感覺生活缺失了一部分生活不完整,他們已經成為了他們生命當中的一種東西,對於他們來說,我們都不僅僅只是食物了,但是他們心中的信仰,他們不能夠沒有饅頭,饅頭不僅僅只是食物,還是他們的夥伴生活當中,如果沒有饅頭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那麼可以說,饅頭成為了那麼他們心中的一部分,對於他們來說,饅頭已經成為了他們信仰。

為什麼山東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高看與信任?

這得感謝孔子和梁山好漢。孔子的道德標準是山東人內心的信仰,“梁山好漢”是他們外在的言行。所以,山東人性格是外武內文,文武兼備。儒家提倡“來而不往,非禮也”,山東人不是不求回報,求的長遠利益。我將心比心;“好漢”一詞,冠諸于山東人身上,並非浪得虛名,除了熱情豪爽之外,尊老愛幼,善待朋友,保護婦女,所謂“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正是山東人行俠仗義的精確寫照。山東人最講究一個“信”字,信用對於山東人,比臉面都重要。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否則自己以後都不好意思見別人,也不知道怎樣跟人家交往。山東人耿直,不拐彎,不抹角,不認識你的時候,也會客套幾句。這種耿直就是不矯揉,不造作,不隱藏,應該說什麼就說什麼,不應該說什麼絕對不會說。這就是為什麼山東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高看與信任了。

為什麼齊魯之地,在歷史上有著那麼多的聖人?

山東地處中原文明核心毗鄰區,幾乎參與了中原文明的發展演變全過程,這就為山東人的歷史眼界奠定了基礎,多次親眼目睹和參與中原文明的興衰更替,使得山東人更能總結出社會治理必要的需求和規律。不說別的,孔子在當時就有《春秋》、《尚書》一類的著作,其中有很多內容就是古老的歷史記載,從而使得從歷史過往中總結出經驗教訓,為未來指明瞭方向。由於歷史意識在山東的根深蒂固,導致後來的山東籍人成為聖人的方向指引走向了正確的方向。 

山東的地理環境因素,山東此地準確來說應該稱為山東半島,三面環海一面連陸地,這種地形有利於形成海洋和陸地雙向熟悉的知識環境,有別於內陸省份四面都是陸地,也有別於四面都是海水的孤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山地比較多,例如聞名天下的泰山、嶗山、沂蒙山、梁山……等等,有了很多的山地,才能山高水清、草木繁盛、空氣清新、陽光照耀,山清水秀才能站得高、看得遠,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山東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和尊師重教的好習慣,山東人既有漁民的勇敢冒險精神(三面環海漁民多),也有山裡人的直爽熱情的情緒特點(山地比較多),所以在我國日常社會交往中很少有山東人不被歡迎和接納的,山東人尊師重教也是聞名於世的,精明、誠實、勇敢、健壯、豪爽這些山東人的性格,就像是如生俱來的“吸鐵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精神生命,無形的人格魅力也為山東聖人的形象增光添彩不少。

跟山東的人文思想和經濟繁榮有很大的關係,山東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普遍信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類的社會信念,導致人們的生養意識比較傳統,所以人口數量一直都不算少;另一方面山東人體質普遍不錯(民間常常有“英雄好漢出山東”、“山東出偉男”的說法),這本身就有生養的天然需求和能力。這也就是山東出聖人多的原因吧。

 

水滸傳裡的很多人都來自山東,這是為什麼?

在山東這塊土地上,為什麼溫文爾雅、慷慨大方的孔孟儒生出了搶劫家族、大無畏的梁山好漢,還有大名鼎鼎的山東相馬?為什麼山東不僅是歷史上農民起義高發區,還是文化名量湧現的地方?為什麼山東人的血液裡一直流淌著兩種不同的傳統?

張天霖在《論山東人的性格》一書中說:“有兩個人物主宰著山東人的心、言行,一個是孔子,一個是水滸英雄。”如果說孔子的道德是山東人內心的信仰,那麼“水滸英雄”就是山東人外在的言行。

要解開這個謎,必須追溯山東的歷史。山東最早的居民是東夷人,他們在山東創造了高度文明、體系和風格的東夷文化。甲骨文的“衣”字是指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腰間繫著一把弓。《說文解字》中,許慎解釋:“夷,平也,由大至弓,東人也”。可以推斷,東夷人是擅長獵弓的高大部落。後漢《東夷列傳》說東夷人“喜飲酒”,“善歌舞”,豪放不羈。東夷人民俗性很強。夏商經常征服東夷。牧野之戰時,商軍主力是征伐東夷,“伊克東夷失身”(《左傳》)。召公十一年”),而周公的東征主要是徵東夷人。同時,東夷人善仁善禮,這一點從古代“夷”與“仁”的同音異義可以證明。東夷文化為山東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西周建立後,英雄姜尚被封為山東齊侯,周公之子伯禽被封為魯侯。繼齊、之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風格的齊文化和魯文化,東夷人的性格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分析了齊、魯文化的差異,指出:“智者樂水,仁者樂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樂者,仁者生。”(《論語》。永夜》)這裡的知者,是指齊文化屬於智者型;仁,即魯文化屬於忍者型別。齊文化是沿海文化的一種型別,達到真理而不停滯,如水,類似梁啟超所說的希臘;魯文化是文化的一種,它以正義為滿足,不為所動。它像山,像梁啟超說的羅馬。對此,朱的解釋是:“孔子讀書時,急功近利,愛說大話,這是他獨霸的習慣。魯重德信,尚有先王遺風。”(《論語筆記》。和諧”)

由於地理位置相近,齊魯文化有很多接觸的機會。雖然摩擦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們也相互影響和融合。孔子有一次去見,帶著改造齊學的願望,希望會變,魯會變,會變,陶會變(《論語》。永業”),卻遭到了當時齊派代表人物晏子的堅決抵制,並以失敗告終。後世的孟子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來到齊國,並且長期逗留。按照錢穆先生的計算,孟子第一次一起旅行至少花了18年。孟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齊學的影響。他的“民為道”的思想是說,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如果你沒有毅力,放下鋪張,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論孟子和滕文公)與齊學之代表人物管子的思想驚人地一致。荀子是齊學與魯學融合的典型產物。

秦始皇一統天下,齊、魯為郡,齊、魯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融合的最終結果是齊文化逐漸與魯文化契合,古人稱之為“一清齊是走魯”。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最終完成了齊魯文化的融合。董仲舒所說的儒家,並不是以孔子為代表的魯文化中的儒家,而是吸收了諸多齊文化因素而重新融化的儒家。它是以魯文化為主體、齊文化為輔翼的文化體系,即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所說的“仁智合一”的文化體系。至此,齊文化和魯文化這兩種不同風格的異域文化從同一個母根孕育出來,最終融合形成了齊魯文化。因此,齊魯文化既包含“王政”又包含“霸權”,是“王政”與“霸權”的對立統一。因此,山東的文化性格是以“誠、信、忠、儉、慎”為特徵的,也是以“豪放、豪放、豪放、好客”為特徵的。

文化性格作為一種“集體潛意識”,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與文化趨同。齊魯文化融合後,齊魯文化性格在漢代、魏晉南北朝經歷了800多年,直到隋末初唐才基本完成。

所以山東人有著從古代傳承下來的“齊文化基因”。學者李新泰在《齊文化大觀》一書中指出:“齊國崇吳、,堪稱諸侯國之最”。“荀子。《議兵》記載:“齊用兵。”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也指出,齊人“有執刺之勇”。據歷史學家安考證,“山東農民起義古往今來都有,次數最多,規模較大”(《歷史上的山東》)。

關於山東的資料

山東省

簡稱魯。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處黃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與黃海之中,隔海與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全境東西寬約700千米,南北長約420千米,面積15.33萬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山東省省會為濟南市。有14個地級市,32個縣級市,63個縣。

人口、民族、宗教、風俗 1994年人口8671萬,僅次於四川、河南省,居全國第三位。山東的人口分佈比較集中,平原地區人口稠密,山地丘陵人口相對稀少,黃河三角洲的濱海地帶人口最稀。山東是少數民族雜居、散居省份,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苗族等53個少數民族,佔全省總人口的0.6%。其中回族人數最多,近46萬人,是山東少數民族的主體。少數民族主要居住於魯西 、北地區和魯中、南山區。全省有信教群眾100多萬人,其中信仰教的少數民族42萬人。現已開放寺觀、教堂420 多座,開放宗教活動點2365處。已有宗教界職業人員4000多人。主要宗教節日有信仰教傳統年節古爾邦節,有信仰教的人們的聖誕節等 。山東人最為重視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歷史沿革 著名的沂源猿人的發現,證明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的新生代更新世中期,山東地區就是古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搖籃。距今約6000年前,山東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大約四五千年前,龍山文化誕生於此,表明當時就已經有了較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據考三皇五帝中的黃帝、炎帝、共工、太皞、少昊、唐堯、虞舜等,都在山東長時期居住活動過。西周建立後,周天子選派最得力的大臣統治這個地區,周公被封於魯,姜太公被封於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依靠管仲改革,富國強兵,稱霸稱雄於世,是當時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方。山東作為行政區劃名稱,是在金代出現的。元朝置山東道,明朝設山東布政使司,形成與今山東省境大致相同的版圖。清朝正式啟用山東省一名,相沿至今。

自然資源 山東是中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寶庫之一。已發現的礦藏資源有128種之多,已探明儲量的74種,其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基地,年開採量3350萬噸,中原油田的部分開採區也在山東。全省預測煤炭儲量2680億噸左右,皜藏煤面積達5萬平方千米。山東也是中國最大的黃金、海鹽生產基地,年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山東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自古就是中國重要的農區之一。全省平原、丘陵地帶都是產糧區,盛產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稻穀等。糧食總產量在四川省之後,居全國第二位。山東的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花生、烤煙和麻四大類。棉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花生產量佔全國的40%左右,出口佔90%以上,也居第一位。烤煙產量居全國第四位,是五大烤煙調出省之一,各種麻類種植面積和產量也都居全國前列。山東蔬菜種類很多,主要蔬菜有瓜類、根菜類、葉菜類、花菜類、莖菜類、果菜類和豆類等7大類,約60多種。其中不少品種屬名產蔬菜,如膠州大白菜、蒼山大蒜、章丘大蔥、萊蕪生薑等。果品佔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煙臺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平度大澤山葡萄、泰沂山楂在國內外市場都很受歡迎。水產品如對蝦、海蔘、扇貝、鮑魚產量高,質量好。土特產有博山豆腐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德州西瓜、黃河鯉魚、加吉魚、泰山赤鱗魚、明水香稻、龍口粉絲、煙臺紅葡萄酒、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東阿阿膠、濰坊風箏等。

經濟 1993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2702.49億元。有23個縣(市)進入了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 。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市、區)發展到29個,全省還湧現出一批工農業總產值過10億元的鄉鎮和過億元的村。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列入山東半島開放區的有7個地級市、53個縣(市、區),面積、人口均佔全省的40%。青島建有保稅區。到1992年底,外商投資企業已達5844家,合同外資額54億美元,外商實際投入15.4億美元。海外企業已發展到120家,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相繼建成了齊魯30萬噸乙烯、兗石鐵路、石臼港(後改名為日照港)、濰坊純鹼廠、引黃濟青等大批重點工程。所有市地開通了程控電話,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通訊網路。到1996年2月全省2194萬農戶已全部通電。交通便利,形成以濟南為中心、以鐵路為骨幹的四通八達的運輸網。京滬、膠濟鐵路在濟南交會,構成全省交通的大動脈;藍煙鐵路連線煙臺、青島兩大港口;還有石德、兗石、新兗鐵路及一些通往礦區的支線。海運發達,主要有青島、煙臺、石臼港、威海、龍口、羊角溝等港口。航空以濟南為中心,可通北京、南京、上海、合肥、瀋陽等地。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有70座廣播電臺、34座電視臺,電視覆蓋率達到80%以上。九五期間,山東正著手構築兩大跨世紀工程,一是開發黃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是中國三大三角洲之一,它較之珠江、長江兩個三角洲起步晚 ,這裡石油資源是世界各大三角洲中最豐富的。鹽滷資源取之不盡,這裡將綜合開發,全面發展,成為石油生產、石油化工、鹽化工業和農、牧、漁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基地。另一個跨世紀工程是建設“海上山東”。山東海岸線長達3000千米,沿海港口密度居全國之首,其中有7個是對外開放港口。山東海洋產業1993年居全國第三位,以後將有更大發展。

名勝古蹟 全省已查明的文物古蹟有2200多處,其中有山旺國家自然保護區和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全省現儲存有歷代碑刻和漢畫像石刻1.1萬餘方。山東自然風光秀麗,有200多處旅遊點。主要名勝古蹟有:①泰山。位於山東中部、京滬鐵路近旁,主峰海拔1545米。山勢磅礴雄偉,峰巒突兀峻拔,景色壯麗異常,故有五嶽獨尊稱譽。②曲阜市。位於山東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最為著名的是孔廟、孔府、孔林。③蓬萊閣。在蓬萊市城北1千米臨海陡起的丹崖山上。約創建於宋嘉佑六年(1061),明代擴建,清代重修 。高15米,垂簷八角,繞以迴廊。④劉公島。位於威海灣內,距市區碼頭2.1海里,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面積20平方千米。

山東省地圖及行政區劃表見下面:

參考資料:http://info.datang.net/S/S0497.HTM

山東民俗特色。

山東素稱“齊魯之邦,禮儀之鄉”,魯中平原以農耕文化為特色,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散發著濃郁的泥土氣息;膠東沿海漁家風情濃郁,粗獷奔放;魯西地區傳統深重,是孔孟之鄉。在特有的地域文化薰陶下,山東的民俗風情風格多樣,生生不息。在這片土地上,山東民俗藝術叫響全國。

齊魯兩俗並存,山東民俗自成系列。古時山東分為齊、魯兩國,兩個不同的地區形成不同風格的民俗並且一直相對存在,互相影響卻又自成風格。山東東部是齊國,西部是魯國。由於兩個古國對後人影響至深,至今山東還是被稱為“齊魯”。齊、魯的不同民俗,形成後來山東民俗的地區差異。齊俗繼承東夷文化傳統,較少受宗周禮制的束縛,帶有商品經濟的色彩。魯俗則試圖用周禮來替代原有的文化傳統,更帶有自然經濟的色彩。

山東兩大民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山東濰坊的楊家埠年畫和山東高密的撲灰年畫入選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密撲灰年畫全國獨此一家,年畫藝人用柳木炭條起線稿,再用畫紙線上稿上撲抹影印,一稿可撲數張,因有這一招,便有“撲灰”之名。撲灰起稿之後,再加手繪一整套工序,才能畫出一張漂亮的畫來。撲灰年畫起源於明初,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撲灰年畫的人漸多。到清末,發展成兩個主要的流派:“老抹畫”和“紅貨”。如今,撲灰年畫的作品日漸其少,當年兩派藝人的作品,存留下來的都特別珍貴。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朝乾隆年間,楊家埠年畫已行銷省內外。楊家埠年畫題材多樣,吉祥活潑,色彩鮮明,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根據張貼方位的不同,通常可分為門畫、炕頭畫等品種。楊家埠年畫的功夫在版上。木版製作是個細緻活,需要精雕細刻,有的木版能夠儲存多年。在一些民間藝人的手中,至今儲存有明清傳下來的木版。刻好版,還要層層上彩,印在紙上,一幅年畫通常要上6-8道彩才能完成,都是純手工製作,大多是現場印製。

八大民俗叫響全國

山東濟南被稱為“麵塑之都”,在濟南工藝美術中,麵塑成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個種類。濟南的麵塑色彩鮮明,手法細膩,應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點製成的人物形象,衣飾容貌真傳神,特別是對中國古裝戲劇人物的塑造尤為專業。濟南市民俗藝術館劉學斌館長介紹,現代麵塑的發祥地就是山東,代表人物是董風歧,尤其擅長人物像。“麵塑的最高極限就是微塑,董風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釐米高。”

說起叫響全國的山東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紙藝術。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任意剪出各種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讓人驚訝。據瞭解,山東剪紙以範祚信和欒月英較為有名。山東的剪紙風格簡練明快,地域文化性強,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國都是很高的。“剪紙最初是用來當作窗花,後來才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劉館長說,“山東的剪紙歷史悠久,從發明造紙之後就逐漸出現了。”

山東濰坊是中國著名的風箏產地,明代就已在民間出現扎制風箏的藝人。後來,隨著放風箏習俗的流行,風箏藝術亦達到鼎盛階段。濰坊風箏主要有3種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簡形,其中以龍頭蜈蚣最突出。現代風箏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花樣翻新,贏得了“風箏藝術,濰坊第一”的美譽。現在濰坊已成為國際風箏節的固定舉辦地。濟南市民俗藝術館劉學斌館長介紹,山東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畫、微雕和臉譜等山東民俗即使在全國也是叫得響的。

移民民俗對山東的影響

山東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謀職等原因,不斷髮生地域之間的交流,表現於民俗演變,形成了吸收與開放兼有的態勢。

因移民而帶來的民俗文化對山東民俗產生了深刻影響。明初推行"移民寬鄉"的民墾,從明洪武二年到永樂年間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至山東、德州、濱州、聊城、泰安、菏澤、濟寧一帶,其中一部分又先後由濱州一帶東遷。這樣,山西移民幾乎遍佈山東各地。山西民俗影響山東,如寒食節不生火做飯。魯西北數縣居民(今聊城一帶),許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隸(今河北省)棗強縣移民而來,他們居住的地方,年畫、泥玩具等民間藝術品,至今與棗強風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東的多集中在萊州,因此,萊州風俗多有與東鄰不相同,還有許多市地有移民至山東各地,民俗也各異。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碼頭城鎮,如山東地段的德州、臨清、聊城(東昌)、濟寧等,受南北漕運影響,風俗與山東其它地區多有不同。這些城鎮中大多都有一個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見的竹編店鋪,街面上開設的茶館,其鋪面格局,賣茶、飲茶大致相同。濟寧的玉堂醬園由蘇州沿運河遷入,其產品至今保持著江南風格,並且仍用"姑蘇老店"的招牌。

外出謀職帶來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當數歷史上的山東人下關東,或稱"闖關東"。山東人下關東大致有兩種不同型別:一種是攜家移住東北家村和山區,帶有逃荒性質,俗謂"被無奈闖關東";一種是家在山東,但大半生在東北做生意,俗稱"住地場"。他們將山東的風俗帶去東北,又將東北的習俗攜回山東。長期的交流使兩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一些內容相同的民間故事,如禿尾巴老李和人蔘的故事等,在山東與東北同樣廣泛流傳。山東風俗受東北影響以膠東最為突出。

希望我能幫到您!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望採納!

關於泰山民俗!

由於距孔子誕生地曲阜很近,泰安人的日常風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最大。同時,泰山是道教名山,對泰安人的民間信仰影響最大。下面簡單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風俗。

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陰曆的3月15日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這是泰安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年這時拜山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泰城的人更是幾乎每家必去。如果旅遊者時間恰當,可不要錯過,你能從中感受到古代百姓進香盛況的影子。

東嶽廟會 東嶽大帝的誕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時立泰山廟會,以祭東嶽大帝。地點在東嶽廟即岱廟。除祭祈活動外,後世逐漸增加了商貿、娛樂活動等內容,服務於來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水滸傳》中燕青打擂就是在泰山東嶽廟會上。

另外元君生日為4月28日,與東嶽大帝生日僅僅晚一個月,而且後世碧霞元君的影響超過了東嶽大帝,因此東嶽廟會拖長了時間,增加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內容。期間一度取消了東嶽廟會。

現在的東嶽廟會會期在5月6日至12日,一般在岱宗坊西側的廣場舉行。廟會內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外,主要是經貿活動、旅遊觀光和文化娛樂。近年來,八方人士紛至沓來,國外客商及遊客也不斷增加。

王母生日 陰曆的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進香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海外、港澳的香客不在少數。

喪事 泰安喪事的辦理講究不少。首先要向親朋好友報喪。訂好日子設靈棚,門口有專門負責上帳的人,親朋好友捐的錢要上榜公佈,來的人越多,捐的錢越多,說明主家的人緣越好。直系親屬捐的錢越多說明家庭團結。被人高看一眼。每有喪事自家直系親屬要在旁哭喪,人越多聲音越大,說明孝心越多,最後主家要設宴招待賓朋,以示感謝。

酒席 泰安人乃至山東人酒桌上的講究特別多,在鄉下尤其如此。首先是座次,一定不能搞錯,座位有主賓副賓、主陪副陪之分,一般面對門的座位是正座,應為主賓副賓坐,背對門的座位為主陪副陪坐。喝酒時一般用幾錢的小酒杯,但花樣繁多,“哥倆好”“四喜發財”“六六大順”“十二週全”等等,一不留神,就不知喝多少了。全國有一半的白酒產自山東,山東人酒量大多很好。

打招呼 如果你在泰安問人:“您是哪人?”老泰安人一般說自己是“泰城的”。由於受孔子的影響,泰安人打招呼一般尊稱一聲“老師”。

生小孩 自己家有小孩出生先要通知親朋好友。親朋好友會來看望,一般由家中女性出面接待,過去,每家大多是用一對小籃子,裝上雞蛋等物品在用紅布蓋上,挑者送去,現在,大多是送雙數的營養品即可,在鄉下,還經常可以看到幾個大嬸挑著蓋紅布的挑子排著隊的身影。之後主家會回請,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吃麵”。

許願還願 這一民俗是泰山周圍方圓幾百裡的古俗。據時的泰安縣誌記載:“泰山為五嶽首,而聖田之廟在焉,既有求而必應,亦無感之不通。上山祈願一般在山頂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訴”。“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祈嗣。”並向元君許下承諾。一旦實現就必須要還願,既落實所許之承諾。一旦沒有實現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終滿意後再行還願。

許願還願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供奉獻禮者,有掛袍送匾者,有捐資修廟者,也有植樹造林者。

進香 進香的準備工作很複雜。聯絡會員、收斂會費、購置祭品等。進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於東嶽大帝的生日是陰曆3月28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4月18日,所以這一期間香火最盛。準備妥當後就開始啟程上山進香。進香的一般程式是:“啟程,沿路焚祠,衝火,落宿,登山,報號(到泰山娘娘殿前報到),朝頂,守架,進貢,進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駕,謝山”。

上山進焚的香紙有三種:一是黃草紙(當地稱火紙),二是印有玉皇大帝為行長,東嶽大帝為別行長的大面額冥幣,三是元寶,用錫箔、裱糊、金銀成對。碧霞祠有一方“碧霞元君璽”,有錢的香客可請道士在紙上加蓋璽印。

求子 進山求子的最多,天南海北的都有。求男孩者在碧霞祠拴一個金男娃,求女孩拴一個金女娃。並以此向泰山老奶奶許願。

生育禮俗 岱下方圓幾百裡曾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程式。

一是擇定吉日。欲求生子,須由妻子出面,帶上禮品去求當地的“神媽子”擇定吉日,安排求子儀式。

二是籌備供事。主要是購置香燭、火紙、供品等。供桌的擺放是兩碗饅頭,兩個盤子——魚和雞蛋,兩個果碟——棗和栗子。供品前擺三個香爐一字排開。紅布條寫上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裝入火紙折成的紙盒中,將供桌抬往神媽子家。

三是舉行儀式。由求子的婦女點燃三炷香,插在香爐上,與神媽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由神媽子祈禱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後將紅布條焚燒。接著,神媽子續香,再由求子婦女訴說求子的心願後進香,並各取一隻棗和栗子吃下,與神媽子一起跪至香全部燃盡。

四是還願。如果果真得子,要到附近的泰山老奶奶行宮還願(最好是到泰山碧霞祠還願)。

若祈子未成,則再來一次,但“求子不過三”。

石敢當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國外中華文化圈都有源於泰山的石敢當信仰。將寫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或石人立於路、橋要衝之處,或者砌於房屋牆壁之內,起到避妖邪、壓災殃的作用。日本、新加坡等國也有此風俗。

節令習俗 泰山腳下除了我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乞巧(7月7日)、中秋、重陽等節日外,還有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天貺節和浴佛節。

天貺節源於宋真宗封禪泰山,公元1008年的舊曆6月6日天降書於泰山,於是宋真宗大舉封禪。為感謝上天,不僅在岱廟修建天貺殿,而且定6月6日為天貺節。這一節日現已沿襲演繹成嫁出去的閨女回孃家看望雙親的節日,或者晒衣、晒書的日子。

浴佛節為4月8日,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節又增加了慶賀東嶽大帝和碧霞元君生日的內容,三位一體,佛道融合,古代十分隆重。

參考資料:http://www.ytrip-ts.com/data/wenhua/minsu.htm

山東人風俗習慣是什麼對父母如何盡孝的?

山東是孔孟之道發源地,山東人骨子裡烙印的就是儒家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對於孝道又是倍加推崇,所以山東人很孝順受儒家文化的很大影響。

在《論語·里仁》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從孔子這句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於孝道的重視,作為子女應該在父母身邊孝敬他們,但孔老夫子也並不反對有目標有目的的外出奮鬥,這種思想牢記在了每一個山東人心中。

20180919-DSC_0272_愛奇藝.jpg

除了孔子之外,山東還有一個歷史人物被尊稱為“孝聖”,這個人就是琅琊王氏的王祥,今山東臨沂人。

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對於繼母的打罵欺壓,他不僅不生氣,反而更加盡心盡力的照顧他的繼母,這份孝心感動了上蒼,也感動了他的繼母。

山東人之所以這麼孝順離不開這些歷史名人的薰陶,《二十四孝》故事中,山東佔了十個,每一位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孝文化對山東人的影響。

20180925-DSC_0625_愛奇藝.jpg

山東人對於自己的父母非常重視,每逢佳節的時候在外的遊子們都會帶上豐盛的禮物,回家和父母歡聚一堂,這是孝道。

而且山東小夥喜歡帶媳婦回老家,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悅,讓父母在街坊四鄰面前臉上有光,這也是孝道。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很多父母都想讓兒女們早點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但山東人即使是在大城市定居結婚了,也要回老家擺酒席宴請賓朋,讓父母感受一下親朋好友送來的祝福,這就是最好的盡孝。

山東人信仰儒教,儒教就是孔子的學說,也稱為儒學。因山東孔府是儒家的發源地與居住地。這裡的人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信仰儒家文化的比較多。儒教,源自中國。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詩書禮樂易春秋設教。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為儒客推崇。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屬於儒教分支,儒教有著顯著的中國文化特點,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思想。

山東農村有很多信教的人,他們不公開信,這是什麼教?

天主教,是教的一個分支,因為山東早年割讓給德國,天主教在山東農村有一定影響,平均幾個村就會有一個天主堂,不過現在只剩下一些老太太信徒,年輕人都信金錢教了。

民國期間山東一帶信奉什麼道教?

期間宗教信仰繁雜之極,出現了很多雜糅了儒釋道的泛道教的宗教形式,山東地區流行較廣的有皈一道教,萬理教,南方主要是同善社,先天道教,關於這些宗教的詳細介紹你自己看下這個銜接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59184.html

希望採納

都說山東人喜歡吃饅頭,饅頭對山東人的意義是什麼?

都說山東人喜歡吃饅頭,饅頭對於山東人的意義是什麼?對於山東的人來說饅頭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東西,山東人他們每天的食物都是吃饅頭,可以說饅頭不僅僅是他們每天吃的食物了,也可以說是他們心中的情懷,如果不吃饅頭的話,感覺心裡面就缺點什麼,饅頭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情懷,吃饅頭已經成為習慣了,就像我們南方人一樣吃米飯也是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情懷

自然成習慣

正是因為山東人他們每天都在吃饅頭,所以在山東人心中饅頭不僅僅是食物,饅頭已經成為他們心中的信仰,每天都吃饅頭吃著吃著就成了習慣了,發現如果一天不吃飯的話,就是心裡面就會有點不習慣,在山東人的心中饅頭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了饅頭生活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對於每一個人的意義

可以說饅頭對於山東人的意義,就像老火靚湯對於我們廣東人的意義,存在於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一但缺少了它那麼就感覺生活當中就缺失了一些東西,那麼饅頭已經成為了山東人心中的信仰

總的來說,饅頭對於山東人來說就是他們心中的信仰,他們的生活當中不能沒有它,對於他們來說饅頭已經成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失去了他,那麼就會感覺生活缺失了一部分生活不完整,他們已經成為了他們生命當中的一種東西,對於他們來說,我們都不僅僅只是食物了,但是他們心中的信仰,他們不能夠沒有饅頭,饅頭不僅僅只是食物,還是他們的夥伴生活當中,如果沒有饅頭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那麼可以說,饅頭成為了那麼他們心中的一部分,對於他們來說,饅頭已經成為了他們信仰。

為什麼山東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高看與信任?

這得感謝孔子和梁山好漢。孔子的道德標準是山東人內心的信仰,“梁山好漢”是他們外在的言行。所以,山東人性格是外武內文,文武兼備。儒家提倡“來而不往,非禮也”,山東人不是不求回報,求的長遠利益。我將心比心;“好漢”一詞,冠諸于山東人身上,並非浪得虛名,除了熱情豪爽之外,尊老愛幼,善待朋友,保護婦女,所謂“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正是山東人行俠仗義的精確寫照。山東人最講究一個“信”字,信用對於山東人,比臉面都重要。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否則自己以後都不好意思見別人,也不知道怎樣跟人家交往。山東人耿直,不拐彎,不抹角,不認識你的時候,也會客套幾句。這種耿直就是不矯揉,不造作,不隱藏,應該說什麼就說什麼,不應該說什麼絕對不會說。這就是為什麼山東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高看與信任了。

為什麼齊魯之地,在歷史上有著那麼多的聖人?

山東地處中原文明核心毗鄰區,幾乎參與了中原文明的發展演變全過程,這就為山東人的歷史眼界奠定了基礎,多次親眼目睹和參與中原文明的興衰更替,使得山東人更能總結出社會治理必要的需求和規律。不說別的,孔子在當時就有《春秋》、《尚書》一類的著作,其中有很多內容就是古老的歷史記載,從而使得從歷史過往中總結出經驗教訓,為未來指明瞭方向。由於歷史意識在山東的根深蒂固,導致後來的山東籍人成為聖人的方向指引走向了正確的方向。 

山東的地理環境因素,山東此地準確來說應該稱為山東半島,三面環海一面連陸地,這種地形有利於形成海洋和陸地雙向熟悉的知識環境,有別於內陸省份四面都是陸地,也有別於四面都是海水的孤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山地比較多,例如聞名天下的泰山、嶗山、沂蒙山、梁山……等等,有了很多的山地,才能山高水清、草木繁盛、空氣清新、陽光照耀,山清水秀才能站得高、看得遠,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山東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和尊師重教的好習慣,山東人既有漁民的勇敢冒險精神(三面環海漁民多),也有山裡人的直爽熱情的情緒特點(山地比較多),所以在我國日常社會交往中很少有山東人不被歡迎和接納的,山東人尊師重教也是聞名於世的,精明、誠實、勇敢、健壯、豪爽這些山東人的性格,就像是如生俱來的“吸鐵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的精神生命,無形的人格魅力也為山東聖人的形象增光添彩不少。

跟山東的人文思想和經濟繁榮有很大的關係,山東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普遍信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類的社會信念,導致人們的生養意識比較傳統,所以人口數量一直都不算少;另一方面山東人體質普遍不錯(民間常常有“英雄好漢出山東”、“山東出偉男”的說法),這本身就有生養的天然需求和能力。這也就是山東出聖人多的原因吧。

 

水滸傳裡的很多人都來自山東,這是為什麼?

在山東這塊土地上,為什麼溫文爾雅、慷慨大方的孔孟儒生出了搶劫家族、大無畏的梁山好漢,還有大名鼎鼎的山東相馬?為什麼山東不僅是歷史上農民起義高發區,還是文化名量湧現的地方?為什麼山東人的血液裡一直流淌著兩種不同的傳統?

張天霖在《論山東人的性格》一書中說:“有兩個人物主宰著山東人的心、言行,一個是孔子,一個是水滸英雄。”如果說孔子的道德是山東人內心的信仰,那麼“水滸英雄”就是山東人外在的言行。

要解開這個謎,必須追溯山東的歷史。山東最早的居民是東夷人,他們在山東創造了高度文明、體系和風格的東夷文化。甲骨文的“衣”字是指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腰間繫著一把弓。《說文解字》中,許慎解釋:“夷,平也,由大至弓,東人也”。可以推斷,東夷人是擅長獵弓的高大部落。後漢《東夷列傳》說東夷人“喜飲酒”,“善歌舞”,豪放不羈。東夷人民俗性很強。夏商經常征服東夷。牧野之戰時,商軍主力是征伐東夷,“伊克東夷失身”(《左傳》)。召公十一年”),而周公的東征主要是徵東夷人。同時,東夷人善仁善禮,這一點從古代“夷”與“仁”的同音異義可以證明。東夷文化為山東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西周建立後,英雄姜尚被封為山東齊侯,周公之子伯禽被封為魯侯。繼齊、之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風格的齊文化和魯文化,東夷人的性格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分析了齊、魯文化的差異,指出:“智者樂水,仁者樂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樂者,仁者生。”(《論語》。永夜》)這裡的知者,是指齊文化屬於智者型;仁,即魯文化屬於忍者型別。齊文化是沿海文化的一種型別,達到真理而不停滯,如水,類似梁啟超所說的希臘;魯文化是文化的一種,它以正義為滿足,不為所動。它像山,像梁啟超說的羅馬。對此,朱的解釋是:“孔子讀書時,急功近利,愛說大話,這是他獨霸的習慣。魯重德信,尚有先王遺風。”(《論語筆記》。和諧”)

由於地理位置相近,齊魯文化有很多接觸的機會。雖然摩擦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們也相互影響和融合。孔子有一次去見,帶著改造齊學的願望,希望會變,魯會變,會變,陶會變(《論語》。永業”),卻遭到了當時齊派代表人物晏子的堅決抵制,並以失敗告終。後世的孟子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來到齊國,並且長期逗留。按照錢穆先生的計算,孟子第一次一起旅行至少花了18年。孟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齊學的影響。他的“民為道”的思想是說,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如果你沒有毅力,放下鋪張,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論孟子和滕文公)與齊學之代表人物管子的思想驚人地一致。荀子是齊學與魯學融合的典型產物。

秦始皇一統天下,齊、魯為郡,齊、魯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融合的最終結果是齊文化逐漸與魯文化契合,古人稱之為“一清齊是走魯”。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最終完成了齊魯文化的融合。董仲舒所說的儒家,並不是以孔子為代表的魯文化中的儒家,而是吸收了諸多齊文化因素而重新融化的儒家。它是以魯文化為主體、齊文化為輔翼的文化體系,即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所說的“仁智合一”的文化體系。至此,齊文化和魯文化這兩種不同風格的異域文化從同一個母根孕育出來,最終融合形成了齊魯文化。因此,齊魯文化既包含“王政”又包含“霸權”,是“王政”與“霸權”的對立統一。因此,山東的文化性格是以“誠、信、忠、儉、慎”為特徵的,也是以“豪放、豪放、豪放、好客”為特徵的。

文化性格作為一種“集體潛意識”,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與文化趨同。齊魯文化融合後,齊魯文化性格在漢代、魏晉南北朝經歷了800多年,直到隋末初唐才基本完成。

所以山東人有著從古代傳承下來的“齊文化基因”。學者李新泰在《齊文化大觀》一書中指出:“齊國崇吳、,堪稱諸侯國之最”。“荀子。《議兵》記載:“齊用兵。”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也指出,齊人“有執刺之勇”。據歷史學家安考證,“山東農民起義古往今來都有,次數最多,規模較大”(《歷史上的山東》)。

關於山東的資料

山東省

簡稱魯。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處黃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與黃海之中,隔海與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全境東西寬約700千米,南北長約420千米,面積15.33萬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山東省省會為濟南市。有14個地級市,32個縣級市,63個縣。

人口、民族、宗教、風俗 1994年人口8671萬,僅次於四川、河南省,居全國第三位。山東的人口分佈比較集中,平原地區人口稠密,山地丘陵人口相對稀少,黃河三角洲的濱海地帶人口最稀。山東是少數民族雜居、散居省份,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苗族等53個少數民族,佔全省總人口的0.6%。其中回族人數最多,近46萬人,是山東少數民族的主體。少數民族主要居住於魯西 、北地區和魯中、南山區。全省有信教群眾100多萬人,其中信仰教的少數民族42萬人。現已開放寺觀、教堂420 多座,開放宗教活動點2365處。已有宗教界職業人員4000多人。主要宗教節日有信仰教傳統年節古爾邦節,有信仰教的人們的聖誕節等 。山東人最為重視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歷史沿革 著名的沂源猿人的發現,證明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的新生代更新世中期,山東地區就是古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搖籃。距今約6000年前,山東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大約四五千年前,龍山文化誕生於此,表明當時就已經有了較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據考三皇五帝中的黃帝、炎帝、共工、太皞、少昊、唐堯、虞舜等,都在山東長時期居住活動過。西周建立後,周天子選派最得力的大臣統治這個地區,周公被封於魯,姜太公被封於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依靠管仲改革,富國強兵,稱霸稱雄於世,是當時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方。山東作為行政區劃名稱,是在金代出現的。元朝置山東道,明朝設山東布政使司,形成與今山東省境大致相同的版圖。清朝正式啟用山東省一名,相沿至今。

自然資源 山東是中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寶庫之一。已發現的礦藏資源有128種之多,已探明儲量的74種,其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基地,年開採量3350萬噸,中原油田的部分開採區也在山東。全省預測煤炭儲量2680億噸左右,皜藏煤面積達5萬平方千米。山東也是中國最大的黃金、海鹽生產基地,年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山東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自古就是中國重要的農區之一。全省平原、丘陵地帶都是產糧區,盛產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稻穀等。糧食總產量在四川省之後,居全國第二位。山東的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花生、烤煙和麻四大類。棉花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花生產量佔全國的40%左右,出口佔90%以上,也居第一位。烤煙產量居全國第四位,是五大烤煙調出省之一,各種麻類種植面積和產量也都居全國前列。山東蔬菜種類很多,主要蔬菜有瓜類、根菜類、葉菜類、花菜類、莖菜類、果菜類和豆類等7大類,約60多種。其中不少品種屬名產蔬菜,如膠州大白菜、蒼山大蒜、章丘大蔥、萊蕪生薑等。果品佔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煙臺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平度大澤山葡萄、泰沂山楂在國內外市場都很受歡迎。水產品如對蝦、海蔘、扇貝、鮑魚產量高,質量好。土特產有博山豆腐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德州西瓜、黃河鯉魚、加吉魚、泰山赤鱗魚、明水香稻、龍口粉絲、煙臺紅葡萄酒、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東阿阿膠、濰坊風箏等。

經濟 1993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2702.49億元。有23個縣(市)進入了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 。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市、區)發展到29個,全省還湧現出一批工農業總產值過10億元的鄉鎮和過億元的村。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列入山東半島開放區的有7個地級市、53個縣(市、區),面積、人口均佔全省的40%。青島建有保稅區。到1992年底,外商投資企業已達5844家,合同外資額54億美元,外商實際投入15.4億美元。海外企業已發展到120家,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相繼建成了齊魯30萬噸乙烯、兗石鐵路、石臼港(後改名為日照港)、濰坊純鹼廠、引黃濟青等大批重點工程。所有市地開通了程控電話,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通訊網路。到1996年2月全省2194萬農戶已全部通電。交通便利,形成以濟南為中心、以鐵路為骨幹的四通八達的運輸網。京滬、膠濟鐵路在濟南交會,構成全省交通的大動脈;藍煙鐵路連線煙臺、青島兩大港口;還有石德、兗石、新兗鐵路及一些通往礦區的支線。海運發達,主要有青島、煙臺、石臼港、威海、龍口、羊角溝等港口。航空以濟南為中心,可通北京、南京、上海、合肥、瀋陽等地。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有70座廣播電臺、34座電視臺,電視覆蓋率達到80%以上。九五期間,山東正著手構築兩大跨世紀工程,一是開發黃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是中國三大三角洲之一,它較之珠江、長江兩個三角洲起步晚 ,這裡石油資源是世界各大三角洲中最豐富的。鹽滷資源取之不盡,這裡將綜合開發,全面發展,成為石油生產、石油化工、鹽化工業和農、牧、漁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基地。另一個跨世紀工程是建設“海上山東”。山東海岸線長達3000千米,沿海港口密度居全國之首,其中有7個是對外開放港口。山東海洋產業1993年居全國第三位,以後將有更大發展。

名勝古蹟 全省已查明的文物古蹟有2200多處,其中有山旺國家自然保護區和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全省現儲存有歷代碑刻和漢畫像石刻1.1萬餘方。山東自然風光秀麗,有200多處旅遊點。主要名勝古蹟有:①泰山。位於山東中部、京滬鐵路近旁,主峰海拔1545米。山勢磅礴雄偉,峰巒突兀峻拔,景色壯麗異常,故有五嶽獨尊稱譽。②曲阜市。位於山東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最為著名的是孔廟、孔府、孔林。③蓬萊閣。在蓬萊市城北1千米臨海陡起的丹崖山上。約創建於宋嘉佑六年(1061),明代擴建,清代重修 。高15米,垂簷八角,繞以迴廊。④劉公島。位於威海灣內,距市區碼頭2.1海里,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面積20平方千米。

山東省地圖及行政區劃表見下面:

參考資料:http://info.datang.net/S/S0497.HTM

山東民俗特色。

山東素稱“齊魯之邦,禮儀之鄉”,魯中平原以農耕文化為特色,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散發著濃郁的泥土氣息;膠東沿海漁家風情濃郁,粗獷奔放;魯西地區傳統深重,是孔孟之鄉。在特有的地域文化薰陶下,山東的民俗風情風格多樣,生生不息。在這片土地上,山東民俗藝術叫響全國。

齊魯兩俗並存,山東民俗自成系列。古時山東分為齊、魯兩國,兩個不同的地區形成不同風格的民俗並且一直相對存在,互相影響卻又自成風格。山東東部是齊國,西部是魯國。由於兩個古國對後人影響至深,至今山東還是被稱為“齊魯”。齊、魯的不同民俗,形成後來山東民俗的地區差異。齊俗繼承東夷文化傳統,較少受宗周禮制的束縛,帶有商品經濟的色彩。魯俗則試圖用周禮來替代原有的文化傳統,更帶有自然經濟的色彩。

山東兩大民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山東濰坊的楊家埠年畫和山東高密的撲灰年畫入選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密撲灰年畫全國獨此一家,年畫藝人用柳木炭條起線稿,再用畫紙線上稿上撲抹影印,一稿可撲數張,因有這一招,便有“撲灰”之名。撲灰起稿之後,再加手繪一整套工序,才能畫出一張漂亮的畫來。撲灰年畫起源於明初,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撲灰年畫的人漸多。到清末,發展成兩個主要的流派:“老抹畫”和“紅貨”。如今,撲灰年畫的作品日漸其少,當年兩派藝人的作品,存留下來的都特別珍貴。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朝乾隆年間,楊家埠年畫已行銷省內外。楊家埠年畫題材多樣,吉祥活潑,色彩鮮明,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根據張貼方位的不同,通常可分為門畫、炕頭畫等品種。楊家埠年畫的功夫在版上。木版製作是個細緻活,需要精雕細刻,有的木版能夠儲存多年。在一些民間藝人的手中,至今儲存有明清傳下來的木版。刻好版,還要層層上彩,印在紙上,一幅年畫通常要上6-8道彩才能完成,都是純手工製作,大多是現場印製。

八大民俗叫響全國

山東濟南被稱為“麵塑之都”,在濟南工藝美術中,麵塑成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個種類。濟南的麵塑色彩鮮明,手法細膩,應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點製成的人物形象,衣飾容貌真傳神,特別是對中國古裝戲劇人物的塑造尤為專業。濟南市民俗藝術館劉學斌館長介紹,現代麵塑的發祥地就是山東,代表人物是董風歧,尤其擅長人物像。“麵塑的最高極限就是微塑,董風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釐米高。”

說起叫響全國的山東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紙藝術。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任意剪出各種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讓人驚訝。據瞭解,山東剪紙以範祚信和欒月英較為有名。山東的剪紙風格簡練明快,地域文化性強,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國都是很高的。“剪紙最初是用來當作窗花,後來才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劉館長說,“山東的剪紙歷史悠久,從發明造紙之後就逐漸出現了。”

山東濰坊是中國著名的風箏產地,明代就已在民間出現扎制風箏的藝人。後來,隨著放風箏習俗的流行,風箏藝術亦達到鼎盛階段。濰坊風箏主要有3種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簡形,其中以龍頭蜈蚣最突出。現代風箏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不斷花樣翻新,贏得了“風箏藝術,濰坊第一”的美譽。現在濰坊已成為國際風箏節的固定舉辦地。濟南市民俗藝術館劉學斌館長介紹,山東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畫、微雕和臉譜等山東民俗即使在全國也是叫得響的。

移民民俗對山東的影響

山東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謀職等原因,不斷髮生地域之間的交流,表現於民俗演變,形成了吸收與開放兼有的態勢。

因移民而帶來的民俗文化對山東民俗產生了深刻影響。明初推行"移民寬鄉"的民墾,從明洪武二年到永樂年間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至山東、德州、濱州、聊城、泰安、菏澤、濟寧一帶,其中一部分又先後由濱州一帶東遷。這樣,山西移民幾乎遍佈山東各地。山西民俗影響山東,如寒食節不生火做飯。魯西北數縣居民(今聊城一帶),許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隸(今河北省)棗強縣移民而來,他們居住的地方,年畫、泥玩具等民間藝術品,至今與棗強風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東的多集中在萊州,因此,萊州風俗多有與東鄰不相同,還有許多市地有移民至山東各地,民俗也各異。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碼頭城鎮,如山東地段的德州、臨清、聊城(東昌)、濟寧等,受南北漕運影響,風俗與山東其它地區多有不同。這些城鎮中大多都有一個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見的竹編店鋪,街面上開設的茶館,其鋪面格局,賣茶、飲茶大致相同。濟寧的玉堂醬園由蘇州沿運河遷入,其產品至今保持著江南風格,並且仍用"姑蘇老店"的招牌。

外出謀職帶來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當數歷史上的山東人下關東,或稱"闖關東"。山東人下關東大致有兩種不同型別:一種是攜家移住東北家村和山區,帶有逃荒性質,俗謂"被無奈闖關東";一種是家在山東,但大半生在東北做生意,俗稱"住地場"。他們將山東的風俗帶去東北,又將東北的習俗攜回山東。長期的交流使兩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一些內容相同的民間故事,如禿尾巴老李和人蔘的故事等,在山東與東北同樣廣泛流傳。山東風俗受東北影響以膠東最為突出。

希望我能幫到您!

祝您一生平安,財源滾滾!

望採納!

關於泰山民俗!

由於距孔子誕生地曲阜很近,泰安人的日常風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最大。同時,泰山是道教名山,對泰安人的民間信仰影響最大。下面簡單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風俗。

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陰曆的3月15日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這是泰安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年這時拜山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泰城的人更是幾乎每家必去。如果旅遊者時間恰當,可不要錯過,你能從中感受到古代百姓進香盛況的影子。

東嶽廟會 東嶽大帝的誕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時立泰山廟會,以祭東嶽大帝。地點在東嶽廟即岱廟。除祭祈活動外,後世逐漸增加了商貿、娛樂活動等內容,服務於來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水滸傳》中燕青打擂就是在泰山東嶽廟會上。

另外元君生日為4月28日,與東嶽大帝生日僅僅晚一個月,而且後世碧霞元君的影響超過了東嶽大帝,因此東嶽廟會拖長了時間,增加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內容。期間一度取消了東嶽廟會。

現在的東嶽廟會會期在5月6日至12日,一般在岱宗坊西側的廣場舉行。廟會內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外,主要是經貿活動、旅遊觀光和文化娛樂。近年來,八方人士紛至沓來,國外客商及遊客也不斷增加。

王母生日 陰曆的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進香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海外、港澳的香客不在少數。

喪事 泰安喪事的辦理講究不少。首先要向親朋好友報喪。訂好日子設靈棚,門口有專門負責上帳的人,親朋好友捐的錢要上榜公佈,來的人越多,捐的錢越多,說明主家的人緣越好。直系親屬捐的錢越多說明家庭團結。被人高看一眼。每有喪事自家直系親屬要在旁哭喪,人越多聲音越大,說明孝心越多,最後主家要設宴招待賓朋,以示感謝。

酒席 泰安人乃至山東人酒桌上的講究特別多,在鄉下尤其如此。首先是座次,一定不能搞錯,座位有主賓副賓、主陪副陪之分,一般面對門的座位是正座,應為主賓副賓坐,背對門的座位為主陪副陪坐。喝酒時一般用幾錢的小酒杯,但花樣繁多,“哥倆好”“四喜發財”“六六大順”“十二週全”等等,一不留神,就不知喝多少了。全國有一半的白酒產自山東,山東人酒量大多很好。

打招呼 如果你在泰安問人:“您是哪人?”老泰安人一般說自己是“泰城的”。由於受孔子的影響,泰安人打招呼一般尊稱一聲“老師”。

生小孩 自己家有小孩出生先要通知親朋好友。親朋好友會來看望,一般由家中女性出面接待,過去,每家大多是用一對小籃子,裝上雞蛋等物品在用紅布蓋上,挑者送去,現在,大多是送雙數的營養品即可,在鄉下,還經常可以看到幾個大嬸挑著蓋紅布的挑子排著隊的身影。之後主家會回請,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吃麵”。

許願還願 這一民俗是泰山周圍方圓幾百裡的古俗。據時的泰安縣誌記載:“泰山為五嶽首,而聖田之廟在焉,既有求而必應,亦無感之不通。上山祈願一般在山頂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訴”。“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祈嗣。”並向元君許下承諾。一旦實現就必須要還願,既落實所許之承諾。一旦沒有實現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終滿意後再行還願。

許願還願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供奉獻禮者,有掛袍送匾者,有捐資修廟者,也有植樹造林者。

進香 進香的準備工作很複雜。聯絡會員、收斂會費、購置祭品等。進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於東嶽大帝的生日是陰曆3月28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4月18日,所以這一期間香火最盛。準備妥當後就開始啟程上山進香。進香的一般程式是:“啟程,沿路焚祠,衝火,落宿,登山,報號(到泰山娘娘殿前報到),朝頂,守架,進貢,進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駕,謝山”。

上山進焚的香紙有三種:一是黃草紙(當地稱火紙),二是印有玉皇大帝為行長,東嶽大帝為別行長的大面額冥幣,三是元寶,用錫箔、裱糊、金銀成對。碧霞祠有一方“碧霞元君璽”,有錢的香客可請道士在紙上加蓋璽印。

求子 進山求子的最多,天南海北的都有。求男孩者在碧霞祠拴一個金男娃,求女孩拴一個金女娃。並以此向泰山老奶奶許願。

生育禮俗 岱下方圓幾百裡曾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程式。

一是擇定吉日。欲求生子,須由妻子出面,帶上禮品去求當地的“神媽子”擇定吉日,安排求子儀式。

二是籌備供事。主要是購置香燭、火紙、供品等。供桌的擺放是兩碗饅頭,兩個盤子——魚和雞蛋,兩個果碟——棗和栗子。供品前擺三個香爐一字排開。紅布條寫上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裝入火紙折成的紙盒中,將供桌抬往神媽子家。

三是舉行儀式。由求子的婦女點燃三炷香,插在香爐上,與神媽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由神媽子祈禱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後將紅布條焚燒。接著,神媽子續香,再由求子婦女訴說求子的心願後進香,並各取一隻棗和栗子吃下,與神媽子一起跪至香全部燃盡。

四是還願。如果果真得子,要到附近的泰山老奶奶行宮還願(最好是到泰山碧霞祠還願)。

若祈子未成,則再來一次,但“求子不過三”。

石敢當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國外中華文化圈都有源於泰山的石敢當信仰。將寫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或石人立於路、橋要衝之處,或者砌於房屋牆壁之內,起到避妖邪、壓災殃的作用。日本、新加坡等國也有此風俗。

節令習俗 泰山腳下除了我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乞巧(7月7日)、中秋、重陽等節日外,還有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天貺節和浴佛節。

天貺節源於宋真宗封禪泰山,公元1008年的舊曆6月6日天降書於泰山,於是宋真宗大舉封禪。為感謝上天,不僅在岱廟修建天貺殿,而且定6月6日為天貺節。這一節日現已沿襲演繹成嫁出去的閨女回孃家看望雙親的節日,或者晒衣、晒書的日子。

浴佛節為4月8日,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節又增加了慶賀東嶽大帝和碧霞元君生日的內容,三位一體,佛道融合,古代十分隆重。

參考資料:http://www.ytrip-ts.com/data/wenhua/minsu.htm

山東人風俗習慣是什麼對父母如何盡孝的?

山東是孔孟之道發源地,山東人骨子裡烙印的就是儒家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對於孝道又是倍加推崇,所以山東人很孝順受儒家文化的很大影響。

在《論語·里仁》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從孔子這句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於孝道的重視,作為子女應該在父母身邊孝敬他們,但孔老夫子也並不反對有目標有目的的外出奮鬥,這種思想牢記在了每一個山東人心中。

20180919-DSC_0272_愛奇藝.jpg

除了孔子之外,山東還有一個歷史人物被尊稱為“孝聖”,這個人就是琅琊王氏的王祥,今山東臨沂人。

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對於繼母的打罵欺壓,他不僅不生氣,反而更加盡心盡力的照顧他的繼母,這份孝心感動了上蒼,也感動了他的繼母。

山東人之所以這麼孝順離不開這些歷史名人的薰陶,《二十四孝》故事中,山東佔了十個,每一位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孝文化對山東人的影響。

20180925-DSC_0625_愛奇藝.jpg

山東人對於自己的父母非常重視,每逢佳節的時候在外的遊子們都會帶上豐盛的禮物,回家和父母歡聚一堂,這是孝道。

而且山東小夥喜歡帶媳婦回老家,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悅,讓父母在街坊四鄰面前臉上有光,這也是孝道。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很多父母都想讓兒女們早點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但山東人即使是在大城市定居結婚了,也要回老家擺酒席宴請賓朋,讓父母感受一下親朋好友送來的祝福,這就是最好的盡孝。

標籤: 山東人 信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w1r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