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開化龍頂的歷史

開化龍頂的歷史

開化龍頂的歷史

開化龍頂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名山,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南部,距離昆明市中心約50公里。其歷史可追溯至唐朝,相傳當時有一位名叫“龍隱”的高僧,他來到這裡修行,因得道成仙,成為了一條巨龍,從此就在龍頂上居住。因此,這裡被視為龍隱高僧的化身之地,被稱為“開化龍頂”。

在宋代,開化龍頂開始成為一座著名的佛教聖地,吸引了大量的佛教教徒和神仙來此朝拜和修行,同時也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來遊玩。明清時期,開化龍頂更是名聲大振,成為了雲南南部的重要佛教中心之一,並且修建了大量的寺廟和佛塔。

20世紀初期,開化龍頂受到了一些破壞,但在1957年,經過修復,又恢復了原貌。如今,開化龍頂已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和朝拜。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開化龍頂茶的歷史溯源

開化縣產茶歷史悠久,於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建縣,有記載的該茶在明朝已列為貢品,據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開化縣誌》記載,“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進貢芽茶四斤”。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茶葉開始出口。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開化縣誌》記載,芽茶進貢時“黃絹袋袱旗號簍”限時進貢。

自道光至光緒年間(公元1821—1911年)為國內眉茶主要產區,但也生產小量名為“白毛尖”的名茶。又據三十八年(1949)《開化縣誌稿》記載“茶四鄉多產之,西北鄉產者佳,其在穀雨以前採摘者曰雨前,俗名白毛尖。”以上是開化龍頂茶最早的歷史考證。

朱元璋真的喝了開化龍頂茶嗎?有什麼歷史依據嗎?

歷史依據沒有,傳說倒是有的。

開化龍頂始產於海拔800米“龍頂潭”周圍。據傳原潭中無水,有一年江西三清山開山第二佛祖雲遊到此,見潭四周古木參天,煙雲漫空,便搭起石屋定居潭邊,動手清潭。忽一日黃昏,鐵鋤觸到潭底硬物直冒火花,挖掉浮土,見一青石形如磨盤,用鋤鬆動青石,有水四溢,並聽到隆隆水聲由遠而近,突然間一聲巨響,千斤大石變成碎片,被潭中噴出的水柱衝出九霄雲外。隨即飛出一條青龍停在潭上空觀望許久,然後繞潭三週並向佛祖頻頻點頭,以示謝意,便仰首向東海飛去。

從此涸潭常年泉湧不絕,大旱不涸,澆山下良田,潤周圍山林,此潭便叫“龍頂潭”。開山佛祖沿潭周圍栽滿茶樹,山上嫩草、林中肥土,年年添鋪茶園,加之溪澗溼度大,山谷日照短,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茶樹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滿山香花薰染,造就了龍頂茶的佳茗風格。元朝末年,朱元璋帶兵來到開化縣齊溪鄉的大龍山頂,正感口渴,一老茶農端上一碗剛沏好的新茶,朱元璋喝了之後,滿口異香,渾身倍感神清氣爽。朱元璋當即詢問老茶農:“此茶產自何方?”老茶農回答:“就產在咱大龍山的‘龍頂潭’周圍”。朱元璋預感到此乃上上吉兆也,日後一定能當上皇帝了!

朱元璋異常高興地對茶農說:“我如今是在大龍山頂上喝著龍頂潭邊上生長的茶,龍在大龍山之頂,真龍天子非我莫屬!這茶就叫龍頂茶吧!”——這就是“龍頂茶”名稱的由來。朱元璋當王以後,喝茶就指定必喝開化大龍山所產之龍頂茶。是故從明朝開始,龍頂茶就一直是作為朝廷貢品。

杯中森林,開化龍頂

開化龍頂

產地: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城北齊溪鎮。品種:六大茶類之一·綠茶·不發酵·性偏寒。簡稱“龍頂”,開化縣處在浙、皖、贛三省的交界地帶,這裡地勢險峻、樹木茂盛、氣候溫和溼潤、土質肥沃,十分適合茶葉生長,堪稱是“中國綠茶金三角地區”。開化龍頂還有芹鬥“幹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的顫旅特徵。

如何挑選?

形狀:緊直挺秀,銀綠披毫,色澤:翠綠油潤,湯色:杏綠、清澈、明亮,香氣:清高持久,伴有幽蘭清香,滋味:鮮醇爽口,回味甘甜,葉底:肥嫩、勻齊、成朵。

歷史發展

據崇禎四年(1631年)《開化縣誌》記載“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進貢芽茶四斤”。據三十八年(1949年)《開化縣誌稿》記載“茶四鄉多產之,西北鄉產者佳,其在穀雨以前採摘者曰雨前,俗名白毛尖”。

開化龍頂的傳統工藝一度失傳,建國後,開化茶葉科技人員多次到齊溪鎮大龍山龍頂潭周圍的茶園裡,進行挖掘整理,結合傳統和現代工藝研製出適合開化茶葉品種的加工工藝,後命名為"開化龍頂”。

沖泡方法

投茶,用熱水溫杯,然後倒掉,投入3g幹茶,茶水比例1:30;注水,懸壺沿杯壁衝入水,不要蓋蓋子,水溫85C為佳;品飲,等待20s出湯,倒入公道懷分享。呢茶小貼士:一泡15s、二泡20s、三泡30s,三泡為佳(玻調杯、蓋碗)。

工藝

採摘、攤青、殺青、理條、搓揉、烘乾。

儲存方法

綠茶的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儲存綠茶的環境為:避光、隔離潮溼、防異味、密封,建議將綠茶裝入鋁箔袋,擠掉袋內多餘空氣,並將袋口密封。封口後將茶葉袋放入鐵罐或錫箍內,蓋好蓋子,最後放入冰箱茄首凳冷意室直立儲存,可以提前取出1~2周的用量,不要頻繁取出。如短期2個月內可以飲用完的,可放置在常溫、陰涼處存放。控制溫度:10℃以下,相對溼度:50%以下。

開化龍頂茶真的是朱元璋讚賞過的嗎?

只是傳說而已,並無歷史史料證實。

傳說元朝末年,朱元璋帶兵來到開化縣齊溪鄉的大龍山頂,正感口渴,一老茶農端上一碗剛沏好的新茶,朱元璋喝了之後,滿口異香,渾身倍感神清氣爽。朱元璋當即詢問老茶農:“此茶產自何方?”老茶農回答:“就產在咱大龍山的‘龍頂潭’周圍”。朱元璋預感到此乃上上吉兆也,日後一定能當上皇帝了!

朱元璋異常高興地對茶農說:“我如今是在大龍山頂上喝著龍頂潭邊上生長的茶,龍在大龍山之頂,真龍天子非我莫屬!這茶就叫龍頂茶吧!”——這就是“龍頂茶”名稱的由來。朱元璋當王以後,喝茶就指定必喝開化大龍山所產之龍頂茶。是故從明朝開始,龍頂茶就一直是作為朝廷貢品。

開化龍頂是什麼茶(圖文)

      開化龍頂是浙江新開發的優質名茶之一,簡稱龍頂。產於開化縣齊溪鎮的大龍山、蘇莊鎮的石耳山、張灣鄉等地。開化龍頂名茶,自明朝崇禎年間就被列為貢品,每當清明前夕得用快馬飛舟送至京城,被皇帝、大臣們享用,深受寵愛。

      開化龍頂茶是清明至穀雨前選用高山良種茶樹生長健壯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鮮葉原料,經傳統工藝攤放-殺青-揉捻-烘乾至茸毛略呈白色100°C斜鍋炒至顯毫-烘至足幹精製而成的。具有外形緊直挺秀、銀綠披毫,內質香高持久、鮮醇甘爽、杏綠清澈、勻齊成朵的獨特風格,沸水沖泡後,芽尖豎立,如幽蘭綻開,湯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齒留遺香,沖泡三次,仍有韻味。更具有"幹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的"三綠"特徵,是形美質優的綠色佳茗,是錢江源頭的"一絕"。

      重要內容介紹:

      1、產地:開化縣齊溪鎮的大龍山、蘇莊鎮的石耳山、張灣鄉等地。

      2、採摘標準:清明至穀雨前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

      3、外在品質:緊直挺秀、銀綠披毫。

      4、內在品質:香高持久、鮮醇甘爽。

      5、三綠:幹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

開化龍頂屬於什麼茶

開化龍頂屬於綠茶。

開化縣產茶歷史悠久,於宋太平興國六年建縣,有記載的在明朝已列為貢品。開化龍頂茶產於浙江開化縣齊溪鄉的大龍山、蘇莊鄉的石耳山、溪口鄉的白雲山,其中,白雲山為開化龍頂的主產區。該茶採於清明、穀雨間,選取長勢旺盛健壯枝梢上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為原料。

開化龍頂茶炒制工藝分殺青、揉捻、初烘、理條、烘乾等五道工序。開化龍頂茶為中國的名茶新秀,1985年在浙江省名茶評比中,榮獲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名茶榮譽證書,同年被評為中國全國名茶之一。

產品特點

開化龍頂茶成品外形緊直挺秀,芽葉成朵,香氣馥郁持久,有蘭花香或板栗香,滋味鮮醇爽口,回味甘甜,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肥嫩、勻齊、成朵,耐沖泡。幹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為開化龍頂的主要特徵。開化龍頂芽茶,棵棵緊直挺秀,玉綠光潔,香氣優雅,可品可賞。

在清明至穀雨前,選用長葉形、發芽早、色深綠、多茸毛、葉質柔厚的鮮葉,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經採摘、攤青、殺青、理條、搓揉、烘乾至茸毛略呈白色,100℃斜鍋炒至顯毫,再烘至足幹而成,從而造就了其三綠。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開化龍頂

開化龍頂是什麼茶 關於開化龍頂的介紹

1、開化龍頂茶是綠茶,它也被稱之為是龍頂茶,它的加工工藝是殺青、揉捻、初烘、理條、烘乾這幾道程式。

2、開化龍頂茶為中國的名茶新秀。1985年在浙江省名茶評比中,榮獲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的名茶榮譽證書,同年被評為中國全國名茶之一。開化龍頂茶,浙江省開化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屬於綠茶,是浙江新開發的優質名茶之一,簡稱龍頂。

3、開化龍頂茶產於浙江開化縣齊溪鄉白雲山。該茶採於清明、穀雨間,選取長勢旺盛健壯枝梢上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為原料。開化龍頂茶炒制工藝分殺青、揉捻、初烘、理條、烘乾等五道工序。開化龍頂茶最大的特點是採摘單芽,泡完後,芽會豎立於杯中,有杯中森林之美稱。

開化龍頂茶的對外發展

開化龍頂茶自1985年被評為全國名茶以來,至今已獲得省、部級名茶證書、獎狀和金盃44個。1992年榮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1997年在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產品。從1998年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交易會開始,連續四次蟬聯“國際名茶”金獎。在第一、二、三屆上海茶文化節上被指定為貴賓專用茶。2000年在韓國舉辦的國際名茶評比會上獲金獎;2001年,在日本舉辦的國際名茶評比會獲得了“日本大賞”。連續三次被認定為浙江名牌。“開化龍頂”商標連續三次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在2004年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中以總分第一入選“浙江省十大名茶”。建國後,在大力挖掘傳統名茶的號召下,1959年4月,縣農商部門的茶葉科技人員登上海拔1193米高的大龍山頂,此山頂部有口水潭,稱“龍潭”,常年流水不斷,久旱不竭。沿潭周圍山溪兩旁,土質鬆軟肥沃,沙質壤土,溪澗溫差大,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茶樹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滿山香茶薰染,清香似蘭。在其間的茶園裡採製了幹茶1.3斤,命名為“龍頂”。

經過近40餘年的發展,茶產業已壯大成為該縣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首先,名茶採製技術日臻成熟,並得到全面推廣,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全縣26個鄉鎮449個行政村基本上都有茶園,據1995年茶園面積普查,全縣有茶園101587畝,其中有骨幹茶園60799畝。

其次,產量突飛猛進。1979年恢復試製後,直到1981年正式投產,並提供商品茶38.45公斤。1985年產量增加到3.48噸,1992年產量24.4噸,1995年產量59噸,1997年產量是180.95噸,到2001年達到603噸,2002年產量達到763噸,2003年產量830噸。2004年產量1025噸,實現茶業總產值2.74億元。茶葉產業增加值約佔農業國內生產總值的1/5。

再次,市場進一步拓展。開化龍頂茶目前已完全告別了過去“提籃小賣”的歷史,在全國31個省(市)12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430家銷售“視窗”,從1998年起批量出口歐盟,並在歐盟建立了12家連鎖店。

開化縣先後被列為浙江省名茶重點縣、機制名優茶工程示範縣、有機茶工程開發試點縣,2000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龍頂名茶之鄉”。

從1997年開始,縣委、縣將名茶產業作為“生態立縣”戰略的主導產業來抓,提出了實施“開化龍頂”名茶名牌戰略。於1997年底成立了開化龍頂名茶協會,專門負責品牌、商標、質量和包裝物的管理。自協會成立以來,全面實現了品牌、商標、質量和包裝物的“四統一”管理。為統一商標管理,協會在多方協調的基礎上,將原有的12個企業商標統一為“開化龍頂”牌開化龍頂茶。為統一質量管理,由浙江省農業廳提起,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佈,全面實施了國內第一個名茶系列省級地方標準——— 《浙江省開化龍頂茶系列標準》,對苗木、栽培技術、鮮葉與加工技術和商品茶都作了系統規範。

目前全縣名茶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率達99%,2002年又組織力量修訂,如今該標準已與國際接軌。為統一包裝物管理,制定了《開化龍頂茶商標包裝物管理辦法》,採取包裝物預訂製、編碼制、跟蹤制等措施加強包裝物的管理。從2004年起推廣使用了原產地域標誌。

目前,開化縣已被列入全國無公害茶葉基地示範縣。開化龍頂茶已被認證為全國無公害食品,每年都呈供不應求、質高價揚之勢。

開化龍頂的簡介

浙江省開化縣城北齊溪鎮海拔1193米的大龍村、蘇莊鎮1260米的石耳山,溪口1450米的白雲山。茶區地勢高峻,山峰聳疊,溪水環繞,氣候溫和,地力肥沃。“蘭花遍地開,雲霧常年潤”,自然環境十分優越。清明至穀雨前,選用長葉形、發芽早、色深綠、多茸毛、葉質柔厚的鮮葉,以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經攤放-殺青-揉捻-烘乾至茸毛略呈白色100℃斜鍋炒至顯毫-烘至足幹而成。 該茶創制於新中國建立後的50年代,一度產製中斷,從1957年開始研製,1979年恢復生產,併成為浙江名茶中一枝新秀。經過不斷改進,品質逐步提高,龍頂茶壯芽顯毫,形似青龍盤白雲,沸水沖泡後,芽尖豎立,如幽蘭綻開,湯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齒留遺香,沖泡三次,仍有韻味。成品色澤翠綠多毫,條索緊直苗秀;香氣清高持久,具花香,滋味鮮爽濃醇,湯色清澈嫩綠;葉底成朵明亮。

主產區分佈於開化縣的齊溪、池淮鎮、蘇莊、長虹、張灣、華埠,遍佈各個鄉鎮,年產量約6000公斤,供不應求。1985年獲全國名茶稱號,1985、1986年連續被評為浙江省優勝名茶。榮獲浙江十大名茶稱號。

哪些開化先賢對於茶的描寫透露出開化產茶歷史之悠久,開化龍頂是“芽茶始祖“?

芽茶始祖,即芽茶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

開化龍頂或為芽茶始祖

關於芽茶的始祖,有很多說法,但目前尚無定論。直至近日,開化縣池淮鎮一茶園“明處士茶園”碑的出土 ,則使開化龍頂茶也陷入了關於芽茶始祖的爭論。

“明處士茶園”碑

該石碑目前由5塊不同程度受損的青石碑體拼合而成,雖不完整,卻能清晰看到其面上所刻著的“明處士茶園”五個大字和碑體右側用繁體中文赫然標明的“萬曆三十七年十一月”等字樣。從這個碑來看,開化很早之前,至少是明萬曆年間就有一定規模的茶山和茶園了。

目前業界專家都比較傾向於認同開化龍頂茶是芽茶始祖,但是至於芽茶始祖究竟如何認定,還期待著更多的考古發現。

標籤: 開化 龍頂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xm8x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