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書的味道作文 書的味道怎麼寫

書的味道作文 書的味道怎麼寫

1.書的味道作文

每個人都要嚐遍人生百味,我看書也算是其中一味,只是它的味道品嚐起來豐富極了.書的味道是甜的作業做完後,學習之餘,我躺在沙發上悠閒地看著雜誌,品味著書中風趣幽默的笑話和連環畫,還有那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心裡別提有多愜意了,讀著讀著,我就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心底就會洋溢位一股甜滋滋的感覺.書的味道是苦的學海無涯苦作舟,用苦這個字來描寫為了學習而讀書的情景實在是合適不過了.強制地去背那些枯燥無味的定理和公式,強制地把自己長時間定在一個地方去做那些沒完沒了的題,而不能去看電視和玩遊戲,心裡的感覺那是要多壓抑有多壓抑,別提多苦了.但一想到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這是獲取知識的最好途徑,我只好拼命地吸取在苦中所蘊涵的一絲絲養分.書的味道是酸的讀書讀得那麼好又那麼多的我竟然也會在閱讀這栽跟頭.剛升入國中的第一次語文考試就讓我品嚐到了嚴重失敗的滋味,在閱讀那丟分尤為慘烈.這讓我的心中感到酸酸的,但我不會被失敗所打倒,而是振奮精神,重新再來.書的味道是辣的書中要是沒有一點激動人心的火辣辣的味道,我想我也不會喜歡讀書.讀書有時候就是為了振奮自己的精神.因此從接觸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喜歡在書中尋找自己在生活中不曾有過的激情,《水滸》、《三國演義》中那激烈的戰鬥場面,還有那《西遊記》中孫悟空降魔除妖的超級本領,使我的心中就像吃了一個火紅火紅的辣椒似的——充滿了一股火辣辣的感覺,有一股火辣辣的衝動,夢中總盼自己像他們一樣.教育學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政治學家說:書是世代的生命;經濟學家說:書是致富的資訊;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書的味道是如此地豐富,也難怪它會成為人生百味中的一味,它讓我的生活從此變得日益豐富多彩起來.。

書的味道怎麼寫 書的味道作文
2.《讀書的味道》作文怎麼寫(國中水平500到600字)

有人看了題目一定會問:“讀書難道還有滋味?”在這裡我要告訴你,讀書是有滋味的。

但如果你想問是什麼滋味,那我就說不好了。 讀書的滋味可能是甜的。

因為如果你認為讀書是一種樂趣,那麼你就會擁有許多知識。到了考試時,假如你有一道題不會,在檢查時突然想到在看過的書裡有,便用筆寫上,這樣心裡一定會是甜的。

交完卷,同學們都愁眉苦臉,焦急地問這道題怎麼答,這時你告訴他們,這道題怎麼答,他們會怎樣高興,這是你的心就更甜了。 但讀書的滋味還可能是酸的。

當你看故事、童話時,故事裡的人物可能遇到不幸的事,你很同情他們,不知不覺中,鼻子一酸,就會哭出來,當時心裡就是酸檸檬的滋味。 讀書的滋味又可能是辣的。

如果書中某個人物很像你,和你犯的錯誤差不多時,你彷彿就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知道自己錯了,那時臉上就是火辣辣的。 讀書的滋味又難免是苦的。

如果你看書入了迷,上課也看,車上也看,晚上打著手電筒還看,那麼不僅你的成績會一落千丈,連眼睛也會變壞的。考試時,老師講得內容你一無所知,那麼你的試卷就要變成“滿堂紅”了。

這還不算遭,你的眼睛在不知不覺中就患上了近視,眼前一片朦朧,什麼也看不清。父母即便花很多錢,也難以挽回你曾經明亮的雙眼。

最後,只好戴上一副眼鏡,從此也可能多了一個“四隻眼”的綽號。這時,你可就要後悔莫及了,同時心裡也會比吃了黃連還要苦。

所以我說,讀書的滋味是因人而異的,要想知道是什麼滋味,那就靠你自己去選囉。 讀書的滋味 英國學者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

讀書,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知識的方法。而莘莘學子一心苦讀,談及讀書,酸甜苦辣便會頓時湧上心頭。

讀書自是“苦”字當頭,古時即有“十年寒窗苦”之說。除了頭懸梁錐刺股者,更有鑿壁偷光、映書以觀者。

讀書雖有些苦,卻也其樂無窮。讀一本好書,或為之樂而開懷一笑,或為之悲而感慨萬分,細細品味,真是妙不可言。

讀文學歷史如此,學數理化亦然。每逢難題,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經學友稍加點撥恍然大悟,頓感快樂無比。

學術之精湛、學友之情誼,讓人不禁對讀書更為鍾愛。 讀書的時間因個性、習慣等而不同,有人喜歡沐浴朝露清風早讀,有人樂於在午後或落日餘暉中感受讀書之趣,而我認為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夜讀。

夜深人靜,燈火闌珊,面對窗外點點繁星,扭亮桌上的檯燈,手捧一本好書,輕輕翻動,實乃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一杯熱茶在手,心便融入了那份淡雅的香氣之中,進入了奇妙的書之世界,任由思緒在時空裡徜徉,盡情分享書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

書,是一片夜空,讓我的夢自由飛翔。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若讀書。

讀書同心境有關,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共識。我一直以為雨天是讀書的佳日。

雨天讀書,心無旁騖;倚窗而坐,摒棄一切雜念,捧讀一本好書,在茶香與雨聲中,感悟別樣恬靜的人生。 如今暑意已去,於是開窗納新迎雨。

雨飄飄而來,輕靈動聽,洗滌了浮躁的塵埃穢物,消除了喧囂的市井雜音,讀書便有了一種怡然自得的氛圍。“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偶爾,會有燕子穿行,屋外樹枝上,淡淡煙雨中,不時傳來幾聲動聽的呼喚。這時,似乎眼前的每一個字都生動鮮活起來,書便讀得更有韻味了。

書,使一個人從無知變為淵博;書,給一個人正確的思想觀點;書,使躁動的心變得寧靜。讀書,使枯寂的生活變得潤澤;讀書,使貧瘠的生活變得豐富;讀書,使平庸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書像一壺濃茶,而讀書則像品茶一樣,當耐下性子忍受寂寞後,書中的縷縷芳香就會慢慢地給你帶來無盡的歡樂——永恆的歡樂! 朋友,請不要因為初嘗讀書之苦,而放棄了讀書的甜美滋味。在書裡,我們會認識許多中外名人,瞭解許多科學知識,更會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

正是在讀書中,我們一天天長大。只要持之以恆,只要勤奮努力,讀書便能引領我們獲得成功;只要勇往直前,只要心中有書,你必能抹掉嘴角的一絲苦味,採擷誘人的甘果。

3.【書的味道作文】

書,是全人類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人的一生中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老師,無聲的老師。

童話,是每一位孩子最初的讀物,相信每一位孩子都特別熟悉。小時候,媽媽總會用清脆的聲音讀著優美的童話哄我入睡。

漸漸地,我學會了閱讀。每買一本書,我都會坐在床頭,在夜晚明亮的燈光下細細的品味書中的營養。

那時,我覺得書是一顆美味的棒棒糖,讓我吃了還想吃。它的甜蜜一直滲透到我幼稚的心頭。

漸漸地,童話已經不能滿足我了,我開始看一些好玩的連環畫,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小兵張嘎》,……那些美麗的圖片經常吸引著我,讓我常常在圖書館的書堆裡不停地翻找這些迷人的小畫冊。那時,我覺得書是冬天裡一碗美味的熱湯,喝下去暖乎乎的,鮮香鮮香的,讓人舒服但容易被人淡忘,就像漫畫情節一樣。

進入高年級,我開始看一些經典名著。有些悲壯的故事常常使我感動,有些曲折的故事常常讓我回味無窮,有些搞笑的故事常常令我開懷大笑。

這時,我覺得書是一盤麻辣火鍋,勁辣十足,慢慢嚼來,就會讓人面紅耳赤,大汗淋漓。有時候剛看一本書時,覺得很平凡,當我第二次拿起這本書時,就會覺得:咦,這本書怎麼會寫的這麼好呢? 書有很多味道,只要細細品味,就能品嚐出其中的酸甜苦辣來。

讀一本書,就等於嘗一桌美味的佳餚。讓我們讀多點書吧。

4.以書的味道寫一篇作文,速度

據說,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猶太人酷愛讀書,而他們教導子女讀書的方式也很奇特。

在書本上塗上蜂蜜,然後讓小孩子聞。於是,猶太孩子從小便產生了這麼個感覺:書本是甜的。

我的父母非舞文弄墨之人。在他們的時代,除了一本語錄,其它的書一概被打入冷宮。

社會告訴他們,書本是毒的。到了我生活的時代,我既沒有猶太孩子那麼幸運,從小就受到如此詩意化的良好薰陶,也沒有沉重枷鎖的束縛。

書本是苦是甜,需要我自己去體味。 外公是我讀書的領路人。

他是自學成才的驕子,因此對書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外公的思想正統、嚴謹,所以我幾乎沒有接觸過小人書一類的畫冊。

至今仍留有記憶的最早的一本書是《兒童成語畫本》。裡面的每個字都標著拼音,圖畫也都簡單明瞭。

我看時幾乎是不看拼音的,有不懂的字就跳過去。結果一遍看下來,只記得幾幅圖和一個囫圇的大概。

外公聽說我讀完了,便要考我。一問三不知的結果令他非常生氣。

“看書最忌走馬觀花!”他一板一眼地教訓我。那時我才六歲。

之後在上學的日子裡,接觸最多的自然是課本了。我最喜歡語文書,總是要媽媽把它包得漂漂亮亮的,然後一邊聞著油墨的香味一邊一課課地翻讀。

常常是上午拿到新書,下午就把書看完了。後來得知三毛也有這個習慣。

並且三毛還更為大膽地向語文老師提出課教得太慢了。我很榮幸能與三毛有個共同點,雖然我沒有她那麼勇敢。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第一遍讀課文時覺得文章真是精彩,但到課上老師開始講“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時,便覺枯燥乏味,再也品不出文章的好來。

課本只是書的極小的一部分,並且我越來越反感裡面的大道理。一本正經的外公推薦的書也同樣一本正經,根本提不起我的興趣。

我開始自己選擇課外書。一開始我愛看優秀作文選,並且很“不知好歹”地認為自己有深度。

所以當我還是國小二年級的毛丫頭時,就不屑於《國小生文選》了,我喜歡看中學生寫的記敘文。看得多了,筆頭也覺得流暢了,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朗讀。

後來,我不知怎麼迷上了歷史小說,於是很有耐心地啃完了厚厚的《上下五千年》。還記得我在圖書館踮著腳指著那本大部頭時,管理員老婆婆透過厚厚的老花鏡仔細打量了我好一會兒,才遲疑地有些不放心似的把它交給了我。

之後我便四處蒐集一些歷史人物的正傳、外史、小傳,看得津津有味。 有一個階段,特別迷偵探小說。

晚上看得毛骨悚然,卻還忍不住往下看。亞當·羅賓,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還有一個記不清名字的日本驚險小說家,都成了我崇拜的偶像。

記得我連著好幾個禮拜去書店徘徊,原因是我看中了一套四本的《福爾摩斯全集》,卻只能對它的“天價”望洋興嘆。 進了國中,班上突然颳起了一陣“名著熱”。

於是我像突然發現新大陸似的,原來還有這麼重要的一個版塊我沒有接觸過。我走馬燈似的不停地借書、還書,再借書。

湊夠了錢便不時買進一本大部頭。《簡愛》《霧都孤兒》《永別了,武器》《高老頭》《飄》《傲慢與偏見》……也不管是不是囫圇吞棗,反正就這麼一口氣讀下去。

《紅樓夢》是最讓我回味的一部。在我借來看了兩遍之後,終於還是忍不住自己又買了一本來,再細細地讀第三遍,第四遍。

讀到後來竟覺得裡面每個人物都那麼熟悉,那麼可愛,簡直都辨不清善惡了。名著讀得多了,也漸漸發現有些書根本就是被強套上“名著”的桂冠,價值並不大。

於是我不再追隨那些別人封號“名著”的書。 自認為思想有了些“深度”,便開始接觸散文。

起初還只是一些簡單的哲理、人生小品,像劉墉、三毛的一些文集等等,後來便覺得有些“膚淺”。開始拜讀一些名家的文筆,將冰心、梁實秋、徐志摩、張愛玲、葉靈鳳、石評梅、丁玲、胡適、林徽因等等一些平時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家一一品味。

每讀一篇,便覺得有了新的感悟,有了新的提高,而再讀一篇,又頓覺剛才的我是多麼可笑。有時簡直覺得自己的思想正在被這些名家操縱,再容不得一點自己的觀點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看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書的範圍也在擴大。從時政報告到紀實文學,從風土遊記到地理雜誌,從流行時尚到科技論文,幾乎什麼都看。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ypg1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