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河南過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河南過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河南過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河南七夕節的習俗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主要參與者是少女,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

河南新鄉一帶的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六晚上,當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湊成一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準備供品。有的要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麵條湯。

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願。

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擺在瓜棚下或清靜的地方,焚香點紙,跪在月下向織女祈禱,唸完禱語後,七個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餃子。然後把七張油餅和七個大餃子放在竹藍內,掛在椿樹上。這天晚上,七個姑娘一齊守夜,看守竹藍子。這種舉動稱為“守巧”,目的是防止愛開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餃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剛剛矇矇亮,七個姑娘閉著眼睛,在竹藍內各摸一個大餃子。誰摸出的餃子內包有針、剪刀等東西,誰就是未來的巧手。

在豫北沁陽、孟縣等地,現在還流傳有“七夕”對歌的習俗。每到“七夕”這天,當地的少女們按村子,或按鄉、縣組成小組,每組七人,也可為九人、十一人,以單為巧數。民間講究對歌人的數量,俗語有“當單不當對,當對拙一輩”。人們把對歌小組分成單數,都是為了能夠獲“巧”,希望本村的對歌組能夠取勝。

河南過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有些地方把七月七日稱作“女節”或“女兒節”。河南及陝西等地在此日有迎女避節的習俗。陝西省《蒲城縣誌》記載:“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節”。當地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織女婚姻的不幸是天帝不願孫女與牛郎長期生活造成的。每逢七月七日,人們就要把新出嫁的女兒接回家來,以免天帝發現女兒與女婿長期生活在一起,把他們像牛郎與織女一樣強迫分開。當地的這個習俗充分體現了為人父母者希望女兒婚姻美滿幸福的願望,同時,也說明牛郎織女的傳說不但深入人心,而且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麵的習俗,可以說,掛麵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餃子

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在裡面放入一枚銅錢、一根線和一個紅棗,如果是吃的時候可以吃到錢的話就是非常的有福氣的,如果是可以吃到針的話,就是代表手是比較的巧的,吃到棗的話代表的是早婚。

巧果

巧果實浙江那邊的特色小吃,它是用麵粉製造成為小形狀,然後用油煎炸之後形成的就叫巧果。巧果的款式也是比較的多的,味道也是比較的好的。

食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巧酥

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瓜果

瓜果是在七夕這個特殊的節日裡食用的食物,瓜果的變化也是多種多樣的,人們會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者是在瓜皮的表面繪成很多的花果。這個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一個習俗。

標籤: 河南 習俗 七夕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3kgx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