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山東三孔導遊詞精選

山東三孔導遊詞精選

山東三孔導遊詞精選

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選5篇山東三孔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精選5篇山東三孔導遊詞(一)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為“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裡。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裡逝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定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裡身著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精選5篇山東三孔導遊詞(二)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貌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型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裡。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裡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裡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施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稜的淺浮雕龍柱,一個稜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稜,八九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殊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裡。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14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精選5篇山東三孔導遊詞(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__。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逝代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古樹1700餘株。孔廟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30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主人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專用墓地,佔地3000多畝,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圍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裡。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希望“三孔”之遊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精選5篇山東三孔導遊詞(四)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孔子的故鄉——曲阜。我姓趙,是此次行程的導遊,我將陪同各位遊覽孔廟、孔府和孔林。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孔子的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誕生於曲阜尼山。春秋末期,他在魯都闕里聚徒講學,傳授“六世”(禮、樂、射、御、書、數),並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

現在我們前往孔廟。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府即“衍聖公府”,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佔地三千餘畝。

孔子創立的儒學及儒家思想,統治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到曲阜來尋找歷史,曲阜歡迎你的到來!

精選5篇山東三孔導遊詞(五)

各位遊客,你們好!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去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我叫艾席文,大家叫我小艾就可以了。如果我有不知之處,請多指教。

孔廟是著名的“三勝”(孔廟、孔林、孔府|)之一,位於山東省曲阜西南部,是後人用來供奉孔子的地方。孔廟佔地200多畝,坐落在曲阜城內,其建築規模巨集大。

進入孔廟大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弘道門,它建於明朝337年。往前走就是大中門,大中門是讚揚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從大中門左拐,有一個高約4米,寬約1米得石碑,也建於明代,這個傳話碑,他有兩個特點,一是上面的內容全是用正楷書寫的;二是讓人最難忘的是碑下面的一個贔屓,叫四不像,因為它有龜殼、虎頭、蛇尾,鷹爪。

孔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這座大殿是我國現在巨大的古建築之一,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前面十根柱子,柱子上都雕刻著兩條飛龍,飛騰於彩雲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所以叫做“二龍戲珠”。

現在,我們解散,兩小時後我們在大中門集和,大家可以自由遊玩了,不過,要注意衛生和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emek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