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雖有嘉餚拼音版本

雖有嘉餚拼音版本

雖有嘉餚拼音是什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雖有嘉餚的拼音:suī yǒu jiā yáo。

《雖有嘉餚》: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後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後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後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上說:“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兌)命(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古代皇帝釋出的政令。

(學)學半(通“斆”(xiào)“),教導。

二、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古義(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2、不能知其旨(旨:古義,甘美。今義:意義)

3、教然後知困(困:古義:不通,理解不了。今義:困難)

4、教學相長(長:古義:促進。今義:增長)

三、一詞多義

①學學半:通假字,同“斆”,教導。

②學學半:向別人學習。

①其此之謂乎:表推測,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雖有嘉餚拼音版本

 

雖有嘉餚一文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

看了這段文學,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在《實踐論》當中說的一段話:“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從這裡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於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好的。

進行實踐必須抱著現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以清醒冷靜的態度面對現實,是一就是一,絕不說是二。即使錯了,也要敢於承認,使言行合一,理論和實際聯絡在一起,反對空頭理論。這樣就有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種自然而然的結論。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另一方面,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輔相成。這樣來看問題,同樣也是現實的和實際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x585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