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怎麼寫叛逆者讀後感 叛逆者讀後感

怎麼寫叛逆者讀後感 叛逆者讀後感

1、叛逆者的讀後感

叛逆者讀後感 怎麼寫叛逆者讀後感

2、正文

山河破碎,信仰不滅

亂世浮萍,在戰火中輾轉,找到最終信仰。作家畀愚寫於2011年的中篇小說《叛逆者》,令人驚歎於那段烽煙中的英雄歲月。

故事發生在南昌起義爆發直至新中國成立後。主人公林楠笙原本是軍統的特務,在上級顧慎言和重逢的昔日愛人朱怡貞的潛移默化下,最終選擇了自己內心真正的信仰,成為一名黨員。

文題《叛逆者》是對這部小說的最好詮釋,除去始終堅定的黨員朱怡貞,每個人都在時代的洪流中艱難抉擇自己的陣營。林楠笙亦師亦友的上級顧慎言,從中共轉軍統,卻仍然帶著中共的思維和理念,無論在何陣營,他只堅守自己的信仰,最後為中共組織留下重要檔案後自裁。他的思想實際上影響了他的學生林楠笙和左秋明。左秋明在以為自己必然暴露時,銷燬證據,上報組織,而後被敵人利用,剖腹取證,他被救治後,選擇了扒開自己的傷口,用最壯烈而安靜的方式自戧。而林楠笙脊柱中彈,註定大限之日不遠,相比麻木地死去,他選擇了投身革命的洪流,他隱藏,他徘徊,但他最終選擇了內心真正的信仰。

他們都是叛逆者,但正是他們的叛逆,使我們不禁問道,難道陣營上的對立才是諜戰作品的主題嗎?顯然不是。正如顧慎言所說:“任何組織一旦把忠於個人和某個集團作為精神支柱,就會產生悲劇。”忠於人民,能夠真正實現救國自強的無產階級團結在一起,這種如燈如炬的信念吸引著愛國者們,他們信仰併為之奮鬥的,從不是某個組織或領導者,而是千千萬萬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同胞。如此想來,這種叛逆,便也不可用簡單的褒貶來形容了。

文章格局很大,落筆卻輕,側重於主人公林楠笙的情感描述。沒有人原本就是英雄,他曾掙扎於摯愛朱怡貞與自己陣營對立,也曾在與藍小姐的互相支撐和救贖中感到安然和滿足,他為死去的友人悲怮,為身邊人的處境憂心,但他從未選擇彷徨。日復一日精神與病體的煎熬,其苦不堪說,其痛難言停,而他沒有時間沉溺。作者通過林楠笙,更真實地展現出人們在亂世中搖擺不定的心理,而林楠笙的選擇,也凸顯了他堅定信仰的一身孤膽,一腔無畏,滿心的善良和勇敢。新中國成立後,他選擇隱姓埋名,重操舊業,成為一名教師,當塵埃落定,國泰民安,他終於站在自己青年時平和而簡單的理想中,坦然地等待死亡到來。

此外,作者畀愚寫作水平極高,《叛逆者》篇幅雖短,但區別於同類的文學作品,它有著讓人眼前一亮的特色,沒有刻意地區分陣營,中共也好軍統也罷,亂世中人們各自為謀,改變也好堅守也罷,總有人向著光前行。再者,文中細節都與歷史極為契合。對於高中生來說,讀這樣一部小說,不僅對革命先烈崇敬之情愈深,更能有身臨其境之感,瞭解到更為真實的歷史。箇中益處,著實匪淺。

那段沉重的歷史,因為許許多多一如林楠笙之類的人出現,才彷彿天光乍破萬物生。正如作者畀愚所說:“我們更有理由去尊重那些從時光暗淡處放射出來的人的光芒,哪怕它微弱如螢火劃過夜空。”

標籤: 讀後感 叛逆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zg1q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