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宋代點茶法

宋代點茶法

宋代點茶法

宋代點茶法:答案是飲茶方式。

宋代點茶法:答案是飲茶方式。

宋朝點茶是一種飲茶方式,即先把研細篩過的茶末放入溫過的茶碗裡,然後注入少量熱水,調成膏狀,再注水,注水的同時用茶筅[xiǎn]不停的來回攪動茶湯,直至白色的湯花(茶沫)覆蓋水面,湯花越多越好,越白越好,且以茶與水融合度高、碗邊不沾水為好。

宋代點茶法是一種以茶藝為基礎的文化活動,20世紀初期確立,在中國社會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宋代點茶法起源於早期的點茶文化,發展至宋代逐漸成熟。宋代點茶法強調茶道為一種精神、修養與禮儀的體現,講究茶具的製作、飲茶的方法、精緻的服飾以及雅緻的環境等。此外,宋代點茶法還涉及到音樂、詩歌、書畫等文化元素,形成了豐富而獨特的茶文化。今天,在中國甚至全球範圍內,點茶法仍然被大家廣泛接受和喜歡,併成為了一種文化活動。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宋代點茶步驟有哪些?

宋代點茶法是兩宋盛行的一種飲茶方式。如果說唐代的煎茶重於技藝,那麼宋代的點茶更重於意境。歐標抹茶研究院帶你瞭解宋代點茶四大步驟。

1.備水

歐標抹茶研究院推薦使用天然礦泉水或純淨水。

2.碾茶

先用純棉紙包茶,壓碎茶葉,然後入茶碾,迅速碾茶。

3.點茶

宋代鬥茶就是比試誰的茶湯湯花──沫餑在盞面上的時間保持更久,稱為咬盞,宋代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4.分茶

點茶完後,要將茶湯分盛入盞,供人飲用,一勺一盞,分茶時行茶藝禮儀,更顯雅趣。

點茶茶藝從元朝起逐漸衰落,最後於明代消失。

宋朝是如何喝茶的 宋朝的點茶法有什麼特色

宋朝是如何喝茶的?

點茶法源自煎茶法,開始於晚唐至五代間,宋代點茶法代替煎茶法成為主要的飲茶方式,點茶法是將茶粉置於盞中,加入熱水,用茶筅擊拂,使茶粉均勻分佈在水中,然後飲用的茶湯製備方法。

宋代的點茶程式大致可分為以下12 個步驟:列具- 炙茶- 碾茶- 羅茶- 燒水-燲盞- 置茶- 候湯- 調膏- 衝點選拂- 鑑賞湯花- 聞香嘗味。

宋代點茶法的茶文化特徵:

1注重茶湯的色、香、味:宋代點茶法不再在茶中加入任何作料,已經純粹是清飲了,因此更加註重茶湯的色、香、味,宋徽宗《大觀茶論》說:“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蔡襄《茶錄》指出:“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茶有真香……民間試茶皆不入香,恐奪其真”;“茶味主於甘滑”。

2有較高的點茶技藝要求:點茶在碾羅、候湯、衝點、擊拂都有較高的技藝要求。

3重視點茶的環境要求:宋代品茶有“三點”、“三不點”之說,“三點”其一要有好天氣;其二要求佳客風流儒雅、氣味相投,其三要求點茶做到:茶新、泉甘、器潔;反之,是為“三不點”。

4茶色貴白之風盛極一時:唐代,陸羽《茶經》稱紫者上;宋徽宗《大觀茶論》則說:“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可見其以茶色白為貴。

宋代點茶是怎麼操作的?

茶用石磨磨細、過篩。點茶之前,用沸水沖洗杯盞,預熱飲具,之後將適量的茶粉放入茶盞中,點泡一點沸水,把茶粉調和成糊狀,然後再新增沸水,邊添邊用茶筅擊拂。

點茶後,如果茶湯的顏色呈乳白色,茶湯表面泛起的“湯花”,且能較長時間“咬住”杯盞內壁,這樣才算點泡出一杯好茶。點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並且十分注重點茶過程中的動作優美協調。

宋代點茶的步驟

宋代點茶法,兩宋盛行的一種飲茶方式。飲茶也是文人墨客雅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代點茶法。

1、備水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泡茶最好的水自然是新鮮的泉水,但現代人要備有泉水都很難。我們推薦使用天然礦泉水,或純淨水,但不推薦使用礦物質水。煮水的原則是: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的二沸水為度。也就是說,當看到水面呈現魚眼大小、蟹眼大小的沸泡時,就可停止加熱了。待三沸後,水就偏老了。泡茶時,取二沸的水,置邊上,等到水沒有沸騰的聲音,就可以用了。

2、碾茶

先用純棉紙包茶,壓碎茶葉,然後入茶碾,碾茶要迅速,不能長時間碾茶,否則有損茶末的新鮮度。如果不是當年的新鮮茶餅,最好將茶烘烤後再碾,以激發陳茶封存過久的香氣。

3、點茶

重頭戲來啦。在北宋時期,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無不以鬥茶為樂,樂此不疲。宋代鬥茶就是比試誰的茶湯湯花──沫餑在盞面上的時間保持更久,稱為咬盞,直到花散水出,稱之為"雲腳散",經過幾個回合來決出勝負。宋代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宋代鬥茶用的方法就是點茶。點茶總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與水交融,茶湯表面顯現雪沫乳花,但這整個過程不超過數分鐘。點茶之前要先暖盞,用開水過一遍茶碗,否則茶不浮。然後以小勺舀取茶末,在盞中調作膏狀,不時以湯瓶衝點,邊衝點邊以竹製的茶筅(為了使茶末與水交融成一體,宋人發明的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或銀製的茶匙在盞中迴環攪動,即所謂"擊拂"。

點茶需要技巧,又以因擊拂之法不同盞面泛起之乳花不同而有各種名目,自第一湯至第七湯而各有不同。

一湯:可用湯匙先將茶末調成膏狀。水要環繞著茶注入,不可直接衝在茶末之上。

二湯:二回注水要求來回成一條直線,快注快停。

三湯:三回注開水時,運用茶筅要輕盈均勻,此時茶麵沫餑大半已成定局。

四湯:注入的開水量要少,茶筅的擊拂要舒緩。

五湯:此時注入開水要看茶湯沫餑的狀態決定擊拂輕重。

六湯:如果這個時候沫餑勃然而生,只要緩慢攪拌就行。

七湯:最後一次注開水要看沫餑厚薄、凝固程度,如果達到要求,點茶便可完成。

4、分茶

點茶完後,要將茶湯分盛入盞,供人飲用,一勺一盞,而且每盞茶湯的沫餑要均勻。分茶時行茶藝禮儀,更顯雅趣。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那盛行於宋代的點茶法是怎樣的一種飲茶方式?

謝邀:

開篇明義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飲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唐代以煎茶為主流,煎茶又名煮茶,就是將茶末傾入沸水之中以製成茶湯的品飲方法。其中水的沸騰狀態與傾入茶末的時機是檢驗煎茶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

茶聖陸羽在前人對茶葉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一整套烹茶技法、飲茶習俗以及品茶法,並寫成專著《茶經》。在“茶之煮”一章中,陸羽就對其進行了細緻的論述,並將其歸納為“三沸”之義。可以說,唐代的飲茶方式主要以煎茶道為主。

宋代飲茶風氣不減,文人墨客以茶會友,以茶為詩,以茶取樂。茶葉與宋代人的生活、文化有著不解之緣。宋代茶藝在繼承前代精華的基礎之上推陳出新,宋真宗初年出現團餅茶,享譽京華。而真正引領宋代的飲茶風尚則是點茶。

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手執茶筅(竹絲做成的調茶工具)適時攪拌,茶末上浮,以製成茶湯。

宋人點茶,對茶末質量、水質、火候、茶具都非常講究。在宋人眼中,烹茶的水以山泉水為上品,井水次之。茶葉以白茶為頂級茶品;茶末研磨得越細越好,這樣點茶時茶末才能達到最佳狀態;火候也極重要,宋人說“候湯最難,未熟則末浮,過熟則茶沉”,以水剛過二沸為恰到好處;盛茶的茶盞以建盞為宜;最後,點出來的茶湯色澤要純白,茶沫亦以鮮白為佳。

根據點茶法的特點,民間興起了鬥茶的風氣。鬥茶,多為兩人捉對“撕殺”,三鬥二勝。決定勝負的標準有兩條:一是湯色,二是湯花。

湯色即茶水的顏色,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偏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採製不及時;色泛紅,是烘焙火候過了頭。

湯花是指湯麵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也有二條標準:第一是湯花的色澤,以鮮白為上;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如果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怡到好處,湯花勻細,好像“冷粥面”,就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被稱為“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對點茶工藝有著精闢的描述,他將衝點與攪拌視為一個整體,二者同時進行,對注湯的多少與攪拌的力度進行了精妙的探討,並將點茶過程分為七個階段即“七湯”。

“七湯點茶法”是宋徽宗《大觀茶論》中記載宋人點茶的方法。這“七湯”名為:疏星皎月、珠璣磊落、粟文蟹眼、青雲漸升、浚皚凝雪、乳點勃然、稀稠得中。基於此,“七湯點茶法”的點制過程體驗了宋代點茶的優雅,主要體現在湯花、茶器與點茶手法的優雅上。

“致清導和”是宋徽宗提出來的茶道思想。清與和,除了以上內容它還包含了儒釋道思想的精神內涵,如儒家的中和謙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明心見性,人們都可以在點茶過程中體會到。

又如點茶人的儀表,要求茶人儀表樸素、乾淨和整潔;挑選的茶器必須潔淨,準備的茶葉是從大自然中親自採摘的植物,具有大自然的味道等。其次,點茶的點茶動作和過程中要求點茶人具有尊卑有禮、內斂沉穩的道德情操。

在點飲時,通過茶自然乾淨的特徵,取得清新、清淨的感覺,從而讓身心淨化,達到一種明心見性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茶性的中正平和要求點茶和飲茶之人要懂得進退有度,舉止得體,不驕不躁,方可點得好茶一碗,才能一品其中香味和滋味。

最後,佛家追求,點茶人只有明瞭點茶的真諦,才能點得一碗好茶湯,點茶人才能真正體會到點茶之美,成就點茶得“得味、得韻、得道”的境界。

點茶中湯花的乳白、鮮白等色澤、變幻的花形、悠然的清香,將湯花之美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點茶的顏色之美主要指的是湯花之美,要求乳白或鮮白之色,純白最佳。點注之後,茶湯表面會升起一層白色的厚厚的泡沫。泡沫通常被稱為“湯花”。宋代文人們常將它比作乳點、雲朵和白雪等物象。

如丁謂的《詠茶》中記錄的“碾細香塵起,烹新玉乳凝”的句子,將純白的湯花比作玉乳、雲朵、白雪。水融入茶盞,點起白色的湯花,湯花在盞中翻騰,就像冬天翻滾的皚皚雪浪。白湯給宋代人在點茶過程中帶來了美的體驗,以及心靈享受。

再如歐陽修詩句中的“憑君汲井試烹之,不是人間香味色”,描述的就是茶湯滋味的超凡脫俗感,帶來了異於生活的味覺體驗。清香的感官感受常會給我們帶來超凡脫俗、遠離喧囂、平靜安詳的精神美感。

宋代點茶法有一套獨具審美的茶具,點茶過程中,茶具是主泡器,最為重要。在中國,茶具以福建建安建窯黑釉盞為上乘。黑釉盞中兔毫盞最適合點茶。

因點茶的湯花追求白色,所以黑色的茶具方便觀察湯花的形態,會形成黑白強烈的對比效果。兔毫的紋理也容易讓點茶者產生“咬盞”的清晰視覺效果。白色湯花在黑色茶盞中移動的時候,有白色湯花穩穩“咬盞”慢慢移動的感覺,形成生動有趣的動態景象。

兔毫盞的色澤和厚重感中還蘊含著古樸典雅的生活氣息,黑色沉穩,釉色的溫潤晶瑩,釉面下還有不規則的和彎彎曲曲的形狀宛如山川的影象,影象與兔毫盞融為一體,給人一種古樸、沉穩、優雅的美感。

七湯點茶法,分七次注水,每一次注水,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如週迴一線,定點注水和吊水線等方式,只有嚴格點注,湯花才能達到乳霧洶湧,溢盞而起和週迴旋而不動的要求,才能點出真正的好茶。

七湯點茶法從一湯開始燦然生出“疏星皎月”的自然景象,二湯擊拂出“珠璣”漸落的茶湯形狀,三湯後“雲霧”慢升,四湯結“浚靄”和“凝雪”,最後盞中出現“乳霧”。

宋人在點茶時,通過利用自然的審美方式去挖掘點茶的美學內涵和精神內涵,從單純的點茶活動去感悟大自然的物像美,將藝術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美與天然相互依存的狀態。整個點茶過程的樂趣和情趣,通過自然和物像的體現躍然而出,讓人只讀文字就能迅速捕捉到感受到點茶的美感。

宋代的點茶是宋人智慧的結晶,對人們現代的茶藝的學習、傳承、茶美學建設有著很強的推動價值。我們可以結合宋代點茶的方法、技藝和茶藝審美方向來創造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茶儀軌、行茶形式,還可以推動現代中國茶文化、茶美學的發展,繼而形成具有中國當代茶道特色的點茶形式。

點茶法是哪個朝代

點茶是唐、宋代的一種煮茶方法。點茶是分茶的基礎,所以點茶法的起始不會晚於五代。點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下面是關於點茶法是哪個朝代的內容,歡迎閱讀!

點茶法是哪個朝代

點茶法是 宋代 鬥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中的茶。為了使茶末與水交融成一體,於是就發明了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稱為“茶筅”。

點茶法要怎麼做

點茶法的具體方法是將採摘回來的茶葉碾成細末,置於茶盞中,用沸水進行點衝。所謂點衝,就是先在茶盞中注入少量的沸水調膏,接下來根據茶盞中的茶末量來決定注入的水量,一邊注水一邊用茶籠在茶盞中擊拂。茶道大師陶谷在其著作《荈茗錄》的“生成盞”條中有“沙門福全生於金鄉,長於茶海,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並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的記載,其“茶百戲”條中也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的記載。陶谷將點茶注湯的過程中茶末的變幻比喻成一幅水墨丹青畫,稱之為茶白戲、水丹青,宋人又稱之為“分茶”。《荈茗錄》是陶谷《清異錄》中“荈茗部”的一部分,當中所記載的`大都是五代十國以及宋朝初年的茶事。分茶是在點茶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可以推斷點茶法的起始時間當應不會晚於五代。

點茶法盛行於宋元時期,並北傳遼、金。元明因襲,約亡於明朝後期。從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等書可以瞭解到,點茶法的主要程式有備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爝盞、點茶(包括詞膏和擊拂)。  點茶法在宋朝時十分流行,宋代的文人墨客在其詩詞中有很多關於點茶法的描寫。北宋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一詩中:“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試院煎茶》詩中也有“蟹跟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的吟詠;蘇軾的弟弟蘇轍在其《宋城宰韓文惠日鑄茶》一詩中有“磨轉春雷飛白雪,甌傾錫水散凝酥”的描寫;南宋詩人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中雲:“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北宋釋惠洪《無學點茶乞茶》詩有“銀瓶瑟瑟過風雨,漸覺羊腸挽聲變。盞深扣之餚浮乳,點茶三昧須饒汝”之句。北宋黃庭堅的詞作《滿庭芳》有“碾深羅細,瓊蕊冷生煙”,“銀瓶蟹眼,驚鷺濤翻”之語。眾多的文人都對點茶法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可以看出點茶法在宋朝時的廣泛影響。

點茶法雖然自宋以後逐漸衰退,但一直到明朝前中期時,仍然存在。寧王朱權在其所著《茶譜》的序中有云:“命一童子設香案攜茶爐於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飄汲清泉注於瓶而飲之。然後碾茶為末,置於磨令細,以羅羅之。候湯將如蟹眼,量客眾寡,投數匕人於巨甌。候湯出相宜,以茶筅捧令沫不浮,乃成雲頭雨腳,分於碾甌”。由此可見,朱權“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的烹茶方法仍然沿用的是宋人的點茶法。

點花茶法

明代朱權等人創造出了點花茶法,人們把數枚梅花、桂花和茉莉花等花的蓓蕾直接和末茶一起放在碗中,熱茶中的水氣能讓茶湯催花綻放,既能觀賞花開的美景,又能嗅到花香和榮香。

點花茶的方法是首先要準備簡約的茶器。然後是煎水,最好選用山泉水來煎一煎水以”三沸水‘最為適用。接著是備茶,準備上好的茉莉花茶和“本茶”各~聽,並準備納茶紙和茶匙。接著是投茶,分別把本茶和花茶投入茶甌、點香杯中。接下來要洗茶,因為“點花荼”法所用的本茶都是較陳的茶葉,所以要先進行洗茶。也要洗一遍花茶,但過湯要快。緊接著是點花茶,用沸水直接衝入點香杯後,約10秒就可以出湯,茶湯經過過濾後倒人公道杯中,待用。隨後就是烹茶,把公道杯中的茶湯直接衝八茶甌中就行,約半分鐘之後就可以開湯。

宋代點茶文化是什麼?

宋代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其實,點茶就是把茶瓶裡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具體操作是: 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對候湯要求與唐代是一樣的。而後將研細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成膏。所謂調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

宋代點茶文化的影響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法以點茶為主。

點茶是兩宋飲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國古代茶藝的代表之一,已傳播到日本、韓國、朝鮮,它對日本抹茶道和高麗茶禮產生較大的影響。它的重現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多重價值和意義,使得衰落700多年的古茶禮,通過後人對宋人留下大量史料和書畫作品的研究和梳理,仿製出宋代團餅茶,複製出宋代點茶茶器、宋人服飾和茶禮,推進了中華茶文化完整儲存的程序。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點茶

宋代的點茶有哪些步驟

宋代盛行點茶法。此法即宋代鬥茶所用,茶人自吃也用此法。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入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製,大部分用竹製,文人美其名“攪茶公子”。水衝入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就會慢慢出現泡沫。茶的優劣,以沫餑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是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幹,稱為“咬盞”。茶人以此較勝負,勝者如將士凱旋,敗者如降將垂首。點茶法直到元代尚盛行,只是不用餅茶,而直接用備好的茶葉碾末。現今日本末茶法類似宋元的點茶法,不過茶筅攪打無力,並不出沫餑,不過綠錢浮水而已。

關於宋代點茶法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法以點茶為主。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範的程式。

宋代的點茶形式是將團餅經炙茶後將茶碾磨成粉末狀,然後再用篩羅分篩出最細膩的茶粉投入茶盞中,即用沸水衝點,隨即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並使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為止。

宋代點茶時強調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式,才能衝點出茶的色、香、味。宋代點茶,煮水改用肚圓頸細高的湯瓶,因為很難用眼辨認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聲音來判斷煮水。南宋羅大經在《茶瓶湯侯》中詳細記載了煮水的要領:“近世瀹[1]茶,鮮以鼎鑊[2],用瓶煮水,難以侯視,則當以聲辨一沸二沸三沸之節。”他認為:水初沸時,如砌蟲聲卿卿萬蟬鳴;忽有千車稛載[3]而至,則是二沸;聽得松風並澗水,即為三沸,此時,便應及時提起湯瓶,將開水注入已放有茶粉的茶盞中,隨即用茶筅擊打茶湯,直至水與茶充分交融,茶湯表面浮起一層白色茶沫為止。羅大經還認為:瀹茶之法,湯欲嫩而不宜老,湯嫩則茶味甘,老則過苦矣。

“鬥茶”是宋代茶事活動主要內容之一。當時流行於上流社會、文人雅士之中的鬥茶形式,主要是猜測茶葉的產地、辨別茶葉的採摘時間、說出當下喝的是春茶還是秋茶,以及辨明點茶之水的來源和品質,這種帶有強烈色彩和遊戲樂趣的鬥茶方法,通過日本僧人傳到了日本,經日本幾代茶人的共同努力,同時受浙江餘杭徑山寺《禪院清規》的影響,在不斷融入日本本國審美情趣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集日本品茗文化藝術為一體的“茶道”。而流行於民間的主要鬥茶形式,是以評出點茶技術和茶品的優劣為主,鬥茶又稱“茗戰”,這種鬥茶形式促進了當時茶葉品質和點湯技藝的提高

宋代當時還流行一種點茶遊戲稱為“分茶”,分茶又稱“茶百戲”。分茶的方法是將茶粉放入茶盞中注入沸水,然後用茶筅擊打茶湯,使茶湯表面形成白色茶沫。與此同時,白色茶沫會幻化出各種圖案或文字,但這些奇特的現象又會轉瞬間消失殆盡。追問雖然是複製貼上的,但由於解決了我的問題,我就給你採納吧

宋代飲茶的主要方法 宋代飲茶有何方法

1、宋代飲茶方式,在北宋初期不是以飲用煎茶為主,但方法已較煎茶有所簡化,如碾茶之前的灸茶,已不如唐代那麼強調,主張視茶而行。以後,用煎茶法飲茶逐漸為宋人摒棄,點茶法成了當時的主要方法。

2、宋代的點茶法較之唐代有所發展。宋代“點茶”法是將研細後的茶末放在茶盞中,先衝入少許沸水點泡,把茶末調勻,然後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特別的竹絲子帚)去拂,調勻茶而後飲用。宋代飲茶講究欣賞茶葉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不再在茶湯中加入香料和調味品,是進入清飲方式的開端。

3、宋代為評比茶的品質,興起“鬥茶”之風,當時在閩北一帶最為盛行。宋代詩人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就生動描寫了當時鬥茶的盛況是“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

標籤: 宋代 茶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1lyy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