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謝字的歷史 秦朝謝字怎麼寫

謝字的歷史 秦朝謝字怎麼寫

1.謝字的歷史

當代謝姓分佈

秦朝謝字怎麼寫 謝字的歷史

謝氏分佈很廣,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基本上都有謝姓人,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72%,按人口多寡排列,為當今中國第二十四大姓。據有關資料顯示,廣東、江西、四川、湖南四省的謝姓人較多。這四省謝姓人合計,約佔全國謝姓人口的 45%。謝氏祖根地河南唐河、南陽二縣 (市),謝氏共有聚族群30個,約3000戶,13000人。

謝氏大多數為漢族,同時還分佈於壯、侗、瑤、白、苗、黎、彝、回、滿、土、畲、布依、仫佬、仡佬、土家、朝鮮、蒙古等民族及臺灣土著中。其中,白、壯、侗、布依族謝氏,系由謝蠻融入形成;瑤族謝氏,有部分系湘南漢族謝姓男子入贅瑤族,所生子女便繼承父姓而為謝氏,還有一部分系由壯族謝氏融入形成;畲族謝氏,系原居於廣東的瑤人,東遷至福建漳平縣謝畲演化而成;仡佬謝氏,系由其他族謝氏久與仡佬族雜居而逐漸融入仡佬族,主要散居於湘西。至清末,多數演變成漢族,有的則成為苗族;滿族謝氏,世居遼東,有滿洲的漢族謝氏融入滿族形成的,也有滿族多字姓改為單字謝氏的;土族謝氏,系由謝加氏簡化而成。

謝氏還是客家十大姓之一。“客家”是漢族一個特殊的民系,形成於4世紀初至13世紀末。西晉末永嘉年間,黃河流域接連發生戰亂,一部分漢人因避難南徙渡江,至唐末及南宋末,中原漢人又大批過江南下。這些漢人,經多次遷徙,輾轉至贛、閩及粵東、粵北等地,被稱為“客家”,以別於當地的居民,後遂相沿而成這些漢人的自稱。客家人以廣東東部的梅州、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市縣最為集中,還有一部分分佈在江西、福建、貴州、廣西、四川、湖南、臺灣、海南島部分地區和僑居海外南洋一帶及歐美一些地區。他們的語言保留了較多的中原古音韻,稱為“客家話”。

到了當代,謝姓人的分佈呈現出更加廣泛的趨勢。目前謝姓在全國的數量已有數百萬之多,佔全國大姓中的第24位。在分佈上,除已遍佈於各省以外,在南方各省尤其人口眾多。當然,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所致,謝姓在全國各地的分佈並不是均衡的,人口也是有多寡之別的。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中的部分省市的謝姓人口資料的抽樣調查顯示,謝姓的人口分佈就有南方較多、北方較少的分佈規律。具體說來,在被抽樣調查的全部174900人中,謝姓人口有1186人,這一數字,佔被調查人口總數的0.678%,在所調查姓氏中位居第 29位。如果再作進一步的考察,就會發現在被調查的24948個北京人中,有185人姓謝,這一數字,佔被調查人數的0.742%,位居北京大姓的第25位;同樣,在被調查的25092個上海人中,有114人姓謝,佔被調查總數的0.454%,位居上海大姓的第49位;在23795個陝西人中,有74人姓謝,佔被調查總數的 0.311%,位居陝西大姓第60位;在25029個遼寧人中,有159人姓謝,佔被調查總數的0.635%,位居遼寧大姓的第29位;在 25239個四川人中,有271人姓謝,佔被調查總數的1.074%,位居四川大姓的第22位;在25646個廣東人中,有190人姓謝,佔被調查總數的0.741%,位居廣東大姓的第33位;在25244個福建人中,有193人姓謝,佔被調查總數的0.765%,位居福建大姓的第23位。

謝姓從古代發展到今天,在國內早已形成以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河南,湖南,四川等省分佈最為集中的基本格局:

2.歸納文言文中謝字的用法、要全、每個用法舉一個例

基本字義1. 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

~儀。~忱(謝意)。

~恩。~意。

面~。致~。

感~。2. 認錯,道歉:~過。

~罪。3. 推辭:~絕。

閉門~客。4. 凋落,衰退:~頂。

~世(去世)。凋~。

新陳代~。5. 告訴,詢問:“使人稱~:‘皇帝敬勞將軍。

’”6. 遜,不如:“錦江何~曲江池?”7. 古同“榭”,建在臺上的房屋。8. 姓。

詳細字義 〈動〉1. (形聲。從言,射聲。

本義:向人認錯道歉)2. 同本義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自謝曰。——《戰國策·趙策》長跪而謝。

——《戰國策·魏策》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驚謝曰。

——清· 周容《芋老人傳》3. 又如:謝咎(引咎自退;悔過;謝罪);謝錯(認錯賠不是);謝室(待罪之室)4. 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 [decline;refuse] 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 黯伏謝不受命。——《史記·汲黯列傳》謝媒人。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楚而謝。—— 唐· 李朝威《柳毅傳》謝客矣。

——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 ——宋· 蘇軾《蓋公堂記》5. 又如:謝醫(謝絕醫療);謝金(謝絕禮金)6. 辭去官職 [resign] 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無復遊宦之興矣。

——《南齊書·王僧虔傳》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唐· 王維《送張五歸山》7. 又如:謝老(告老還鄉);謝事(卸去官職);謝政(致仕退休);謝役(辭去差使);謝職(卸去官職)8. 告辭;告別 [take leave;leave] 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

——《史記·李將軍列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史記·魏公子列傳》故不復謝。

不報謝?過謝侯生。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9. 又如:謝了擾(告辭);謝別(告別,辭別)10. 告訴,告誡 [tell;warn] 謝漢使。——《漢書·李廣蘇建傳》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11. 以言辭相問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至府,為我多謝問趙君。——《史記·趙廣漢傳》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12. 感謝 [thank] 休謝之。

——《三國演義》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史記·項羽本紀》且謝曰。

——唐· 李朝威《柳毅傳》雖死必謝。13. 又如:謝承(感謝;答謝);謝荷(感謝);謝候(致謝並問候);謝私(感謝私下幫助)14. 逝去 [farewell] 詔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齡謝世,顯號未加。

——《魏書·彭城王勰傳》15. 又如:謝賓客(死亡的委婉說法);謝世16. 酬謝 [thank sb. with a gift] 婚禮不許多用盤盒豬羊糖餅,不許厚禮物謝媒。——明· 海瑞《禁約》受人十萬,謝客數千,又重饋部吏。

——《潛夫論》17. 又如:謝土(修建完畢,祭祀土神的禮義活動);謝犒(酬謝;犒勞);謝銀(酬謝用的銀子);謝灶誥(祭灶王爺的青詞)18. 衰敗,衰落 [decline;wane] 宿覺名未謝,殘山今尚存。—— 宋· 葉適《宿覺庵》花之既謝。

——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19. 遜讓;不如 [modestly decline] 既鯨鯢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訴其本懷,避賢謝拙。——《宋書·王巨集傳》20. 又如:謝拙(自謙愚笨而辭職)21. 避免,避開 [avoid] 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章炳麟《文學總略》22. 又如:謝短(避其所短) 常用片語1. 謝病 xièbìng [excuse oneself on grounds of illness]託病謝絕會客或自請辭職 常為謝病。

——《史記·春申君列傳》應侯(范雎)因謝病。——《國策·秦策》2. 謝忱 xièchén [gratitude;thanksfulness] 感謝的忱意 承蒙協助,謹致謝忱3. 謝詞 xiècí [thank-you speech] 在正式場合作的表達謝意之辭4. 謝頂 xièdǐng [be balding] 歇頂 有的老年人謝頂,有的老年人不謝頂5. 謝恩 xiè'ēn [thank sb.(esp.the emperor or a high official)for his favor (or kindness)] 感謝別人的恩德(多指臣子君主) 6. 謝候 xièhòu [express appreciation (for sb.'s kindness or hospitality)] 答報致謝並加問候的意思7. 謝絕 xièjué [decline] 婉辭,推辭 謝絕回答有關個人的問題 謝絕一項正式的邀請8. 謝客 xièkè(1) [refuse to meet visitors or guests]∶婉言拒絕會見賓客(2) [express thanks to guests]∶向賓客致謝9. 謝禮 xièlǐ [honoravium] 向人致謝送的禮物。

也叫“謝儀”10. 謝靈運 Xiè Língyùn [Xie Lingyun] (385—433) 南朝宋詩人,曾任永嘉(現在浙江省永嘉縣)太守,喜歡遊覽,擅長寫山水詩,有《謝康樂集》11. 謝幕 xièmù [answer a curtain call] 演出結束後,演員在臺前向觀眾敬禮,表示謝意12. 謝媒 xièméi [(of bride and bridegroom) express their thanks to the matchmaker] 舉行婚禮後男女雙方向媒人致謝 13. 謝卻 xièquè [decline] 謝絕;婉言拒絕14. 謝世 xièshì [pass away;die] 逝世15. 謝天謝地 xiètiān-xièdì [thank goodness, thank heaven] 迷信說法,謂感謝天地神靈的佑護。後多用來表示滿意或感激之意16. 謝帖 xiètiě [a note of thanks] 舊時受禮後道謝的回帖17. 謝孝 xièxiào [visit and thank relatives and friends for their presence at funeral] 舊俗,孝子到弔唁的親友家行禮致謝,特指服滿後拜訪弔唁的親友,表示感謝 18. 謝謝 xièxie [thank] 感謝的表示。

感謝,尤指對接受別人給。

3.“謝”字的拼音是什麼

“謝”字的拼音是[xiè]。

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謝謝、謝儀、謝忱(謝意)、謝恩、謝意、面謝、致謝、感謝;認錯,道歉:謝過、謝罪;推辭:謝絕、閉門謝客;凋落,衰退:謝頂、謝世(去世)、凋謝、新陳代謝;告訴,詢問:“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遜,不如:“錦江何謝曲江池?”;古同“榭”,建在臺上的房屋;姓。

造句:

1. 讀書人不言怪力亂神,對玄門怪論自然敬謝不敏,可是無論楊業怎樣推脫,老道都是找各種理由厚著臉皮賴在楊業身邊不肯走。

2. 小白領對這種從腦子裡取出的東西敬謝不敏,秦?用東西包著看了一會,也看不出什麼門道來,老劉不動聲色的將其納入自己的儲物空間裡。

3. 感謝時間讓我們剛好相遇,感謝世間讓我們美麗相依,感謝事件讓我們彼此瞭解,感謝彈指間讓我們親密無間,感恩節,親愛的,感謝你和我在一起。

4. 請不要發謝帖,否則有可能被刪而不另作通知。

5. 王小平覺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比較信任謝禮,所以借條是謝禮寫好了,交給他。

4.“謝“字的起源

謝:原是射箭的符號。 謝姓人的謝字來源於拉弓射箭的“射”,這是早已被古代文字學家證明了的事實;謝姓人的祖先既是弓箭的發明者,又是最會使用這種武器的人,以致使數千年後的子孫們,仍把這一功德冠於名字前,當做自己的家族徽記。可以想象,在人類的洪荒時代,野獸出沒,與人為伍,極大地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古人們為了生存,使用原始的石塊和木棒與之搏鬥,但又往往於事無補。在偶然的機會裡,一些好事者發現,利用柔韌的樹皮拴住彎曲的樹枝,用力拉扯可產生強大的彈性,用以彈擊細棒可以射出很遠,甚至可以殺死猛獸。於是便相互傳授,不斷改進,這樣便有了最早的弓箭。 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朔縣峙峪村的人類遺址中,發現一枚箭鏃,經測定,大約製造於2.8萬年前。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箭鏃,說明當時人們已知在弓箭上裝上鏃頭以提高射殺能力,使用的已不再是最原始的弓箭。他們發明弓箭的歷史肯定遠遠超過這個時代。 “謝”就是這樣奇妙的一個象形文字。得知了它產生的歷史後您會發現,它的幾筆幾劃中積澱著厚重的文化,同時也潛藏著動人的故事。 謝字最初是指彎弓射箭的行為,後來便成了這部分人的姓。經過數千年的滄海桑田與風雲變幻,謝字除作為姓氏使用以外,又被賦予許多新的含義。 首先,謝字有辭去官職之義。《說文解字》說:“謝,辭去也,從言,射聲。”《玉篇·言部》也說:“謝,辭也,去也。”在《禮記·曲禮》上篇中,說當官的年近七十就要辭官歸田,“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仗”。這是謝字作辭官之義的最早記載。 謝字又有拒絕、謝絕、杜門謝客之義。《字彙·言部》解釋說:“謝,辭也,絕也。”關於這種用法,《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春秋戰國時,秦國為了在晉國安插勢力,曾把流亡在楚國的晉公子重耳迎人秦國,後又把晉懷公子圉的妻子賞賜給他,“重耳初謝,後乃受”。重耳就是後來著名的晉文公。 謝字還有辭別、離開之義。《廣雅·釋詁二》:“謝,去也。”古詩《孔雀東南飛》中有這樣兩句:“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意思是說,過去初陽(十月為陽)的時候,我離開孃家嫁到您家。這裡的謝字就是辭別離開之義。 謝字又有除去之義。在辛棄疾《浣溪沙·偕杜叔高吳子似宿山寺戲作二首》詞之二中,就使用了這一意思。其中的三句是:“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謝字又作消逝、凋落解。《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王逸注:“謝,去也。”現代人也有這種用法,如朱自清《匆匆》:“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便是突出的例子。 謝字還有告訴的意思。《集韻·榪韻》:“謝,告也。”《篇海類編·言部》:“以辭相告曰謝。”使用這種意思的例子,如《史記·張耳陳餘列傳》:“有廝養卒謝其舍中曰:‘吾為公說燕,與趙王載歸。一不過,這只是古代的用法,現在早已被“告訴”一詞取代了。 謝字也有問或問候之義。《漢書·李廣傳》顏師古注:“謝,以辭相問也。”其用法如《樂府歌辭·陌上桑》:“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這裡的謝,就是問的意思。 謝字現在最常見的用法,是表示感謝、酬謝、答謝之義。 第二層意思,用法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他前日進了學,我來賀他,他謝了我二十四兩銀子”,便是此義;第三層意思,事例如《新唐書·李光弼傳》:“萬有一不捷,當自刎以謝天下”,也是說的報答之義。 除以上所述外,謝字還有道歉、認錯、表示慚愧之義。《正文通·言部》說:“謝,自以為過曰謝。”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謝,猶慚也。”屬於前一種含義的例子如柳宗元《駁復仇議》:“執事者宜有慚色,將謝之不暇,而又何誅焉?”後一種例子如唐玄宗詩《送張說巡邊》:“茂先慚博物,平子謝文章。” 謝字其他方面的含義還有:代,更替;遜色,遜讓。前者用法如《淮南子·兵略》:“若春秋有代謝,若日月有晝夜,終而復始。”現代生物學和醫學常用語“新陳代謝”仍保留著這種意思。後者如《後漢書·宦者列傳序》:“或稱伊、霍之勳,無謝於經載。”這裡的謝即有遜色之義。 謝字在古代還被當做名詞用,指一種爬行時喜歡仰頭的龜。《爾雅·釋魚》:“龜俯者靈,仰者謝。”邢疏:“行頭仰。” 謝字有時還被用來代替別的字。最常見的如被當做亭臺樓榭的“榭”用,指一種平頂沒有四壁的建築。《公羊傳·宣公十六年》有“成周宣謝災”,《荀子·王霸》有“臺謝甚高”,都是此義;而甲骨文中“王於門謝”和《爾雅》中“仰者謝”,則又是用謝字代替射字,表示另外的意思了。 此外,謝字在歷史上又分別被用做水名、部落名、國名、居邑名。

5.秦朝用的是什麼字型

秦朝使用標準文字是小篆。

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

秦始皇以原來秦國的制度為標準,整齊劃一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圖儘可能消除由於長期分裂割據造成的地區差異,以利統一。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的基本結構雖然相同,但字型繁簡和偏旁位置卻有差異。李斯受命統一文字,他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制定小篆,並寫成範本,在全國推行。

當時還流行一種書法,叫做隸書,比小篆更簡便。但是因為要求書同文,但是將小篆作為標準文字,由進行“焚詩書”,加強思想控制,並以吏為師,嚴禁私學。

擴充套件資料:

篆書起源於甲骨文等古代象形文字。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即大篆)、六國文字(齊楚燕韓趙魏等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小篆",也稱 "秦篆"。篆書,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型。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

參考資料:小篆-搜狗百科

標籤: 秦朝 謝字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1ygq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