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四川茶葉產量

四川茶葉產量

四川茶葉產量

四川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產區之一,其茶葉產量較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截至2019年,四川的茶葉總產量為56.7萬噸。其中,中山茶和蒙頂甘露等名優茶在四川也是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知名度的。四川的茶葉多數產自成都、雅安、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等地。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四川茶葉農產品單耗數量

100萬。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內陸,地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茶葉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四川茶葉農產品單耗數量是100萬,約佔全國茶葉總產量的12%,位居全國第四。

蒙頂山茶的由來

秦滅蜀之前,古巴蜀先民主要利用的是野生茶樹,2300年前的古巴蜀人還處於原始、簡單農耕生活狀態,生產落後,主要種植水稻、小麥、 玉米等農作物和馴養家禽、家畜,對自然界的野生動、植物有相當高的依存度。

因此對茶葉的利用,時間上可能已經超過3000年,利用方式上應該比較原始。

最早食用鮮葉,之後是摘下葉片晒乾收藏、烹煮羹飲。

在秦滅蜀之前,茶葉的利用也僅限於巴蜀地區。

儘管不能證明茶樹的種植始於何時,但是,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 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可以證明四川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

到目前為止,能夠證明的最早開始人工茶樹種植的地方是四川雅州的蒙頂山。

早在西漢時期,相傳當地人吳理真在蒙山上種植茶樹。

吳理真是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0年)人,由於在蒙山種植茶樹,帶動了當地茶葉生產的發展,據說至今蒙山頂上留下的七株茶樹是當年吳理真所種。

到了宋代,茶葉成為與鹽、鐵一樣重要的生活物質和軍需物質,對宋代財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宋代《金石苑》記載: “甘露祖師由西漢出現,吳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嶺表來,住蒙山植茶七 株,以濟飢渴。

元代京師旱,敕漲秦二相,詔求雨濟時,師入定救旱,少頃,沛澤大通。”

《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於此。”蒙頂種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

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

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

《雲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

古詩云:“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

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現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採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著眾多旅遊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弔。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著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

蒙頂茶之所以為世獨珍,不僅因為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

“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為天下稱道。”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聖揚花”等茶問世。

“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冪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

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

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

“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

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 *** 。

“以是蒙山先後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謂盛況空前。

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藝術等,前後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

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為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

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製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

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

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

名山茶葉成為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並“立為永法”。

名山茶葉成為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除舊革新。

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製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

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

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為 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為國家級禮茶。

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為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

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為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為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茶中故舊“蒙頂茶”

蒙頂茶,產於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

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讚語不絕。

茶聖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產於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把病治好。

有一天,一位老翁跑來告訴和尚,說春分前後春雷初發時,採得蒙山中頂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

這位老和尚聽了老翁的話,便在蒙山上清峰築起石屋,請了一些人長住在這裡,遵照老翁所傳授的方法,採了蒙頂茶。

煎服後,老和尚病果然好了,體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歲的人。

於是,蒙頂茶可以返老還童的神話遂之傳開。

巴蜀文化·吃的特色·川茶

巴蜀文化·吃的特色·川茶

(1) 源流

茶葉、咖啡、可可並稱世界三大飲料,其中茶葉原產中國。四川是我國最早飲茶、植茶和出現茶葉市場的地區。秦以後飲茶的習俗才傳入我國其他地區。四川茶葉的質量和產量在唐以前都居全國首位,宋代,東南地區的名茶躍居全國首位,但四川茶葉的產量仍居全國之冠。

四川茶葉除產量巨大、名茶眾多且歷史悠久外,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屬性,有一句名言甚至說:“川茶是商品”。其具體表現就是“邊茶”生產和“茶馬互市”。歷史上川茶產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邊茶;而茶馬貿易從唐代開始到清代乾隆時期廢止,持續了一千多年,是歷朝 *** 重要的、經濟,在我國民族關係史上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川茶的歷史可追溯到史前的民族社會時期。生活在今四川東部的巴族的祖先在那時發現了茶的藥用價值,進而把茶用作食物,在此基礎上發明了飲茶。西周政權建立後(約公元前1066年),巴族因參與周軍討伐殷紂王有功而受封為巴子國,並向周王朝納貢,其貢品之一即是茶。據史籍記載,當時巴國已有人工種植的茶樹,茶葉生產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民間飲茶習俗也開始形成。

先秦時期,川茶產區由東部的巴族地區擴充套件到了西部的蜀國。蜀國的葭萌郡(今廣元市境內)就以產茶得名(蜀人稱茶為葭萌)。

兩漢時期,川茶產區進一步增多,產量也進一步增加,茶葉市場開始出現。西漢宣帝時,蜀郡資中(今資中縣)人王子淵規定其僮奴的任務之一就是去“武陽買茶”(王褒《僮約》)。武陽今為彭山縣,資中人要跨過今仁壽縣到彭山去買茶,說明那裡已經是一個著名的茶葉市場。兩漢時四川的寺觀僧道也開始植茶,以名山縣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所種茶最為有名,此即著名的川茶仙品蒙山茶。

唐及五代,四川是全國茶葉的主產區,川茶產地廣泛分佈於成都平原周圍和川南、川東的長江流域。十數種四川名茶蜚聲全國。唐以前的茶都是餅茶,唐代四川開始出現蒸青散茶,以蜀州所產最佳,被稱為“散茶之最上也”(毛文錫《茶譜》)。如蒙頂茶,甚至被視為靈丹妙藥,具有使人脫胎換骨、羽化登仙的妙用。此時四川已出現每年僱傭百餘人的大規模茶園,川茶“南走百越,北臨五湖”(楊曄《膳夫經手錄》),還銷往吐蕃、党項等少數民族地區。唐德宗建中三年(782), *** 開始徵收茶稅,文宗太和九年(835)實行榷茶(即茶葉專賣),官府在茶葉貿易中得到了巨大的收入。唐末四川地區的茶利已足以彌補 *** 巨大的軍費開支。

兩宋時期,四川年產茶約三千萬斤,約佔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五十六,特別是南宋時期,由於東南地區受宋金戰爭的破壞,川茶產量達到全國產量的百分之六十二。北宋開始大規模地“茶馬互市”,川茶生產以邊茶為主,“邊茶”產量佔川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茶馬互市”的茶几乎全來自四川。

元明清時期,川茶生產仍以邊茶為主,元代出現了專供藏區的“西番茶”,主要產地為川西北地區。南宋末年,四川遭受了長期的戰爭摧殘,元、明兩朝四川茶葉產量大幅度下降,特別是明朝, *** 過分強呼叫茶葉“馭番”,嚴重束縛了川茶的發展,造成產銷不暢,川茶產量由宋朝的三千萬斤下降到四百六十萬斤左右,川茶的全國主產區地位也被東南地區所取代。清朝大力經營蒙古、地區,擴大了四川邊茶市場,川茶產量較明代有大幅度增長,鴉片戰爭後,四川邊茶在受到印茶(英國經營的印度茶)的衝擊,產生了嚴重的危機,在四川、地方 *** 聯合抵制下,印茶輸藏未能大規模進行。但川茶生產已每況愈下,不但邊茶發生危機,雲南、湖北、江西、福建、湖北等地的茶葉也先後進入了四川市場。

初年,四川處於軍閥割據的戰亂之中,茶葉產量和質量持續下降,加工工藝落後,假茶氾濫。抗戰爆發後,四川成為抗戰的大後方,中國茶葉公司移設四川,官僚資本侵入川茶業,川茶進一步衰落了。

(2) 邊茶與茶馬互市

邊茶又稱馬茶或“剪刀粗茶”,相對於腹茶而言,最早區分邊茶與腹茶在明嘉靖時期,是針對銷售地區而言。邊茶即銷往等沿邊地區的川茶,腹茶則是銷往內地的川茶。由於藏民喜歡飲用連枝帶葉的粗茶,因其味濃耐熬,價格低廉,並且特別適合熬製酥油茶。故清以後邊茶在品質製法上都有了顯著地區別。邊茶用料磚茶和金尖為茶葉,金玉為茶芽和莖梢,金倉則多為莖枝,其加工十分粗糙,成品均為磚或包形,飲用需烹煮,不能衝飲。邊茶又因銷藏運輸路線不同分為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南路邊茶由雅安起運,到康定後又分為北路和南路到拉薩,這條線路稱川藏大道,又稱“茶道”。西路邊茶《灌縣(今都江堰市)起運,經茂汶、茂縣到達松潘後進入牧區。歷史上邊茶主要用於茶馬互市,茶馬互市廢止後也一直由國家專營或授權經營。

茶馬互市興起於唐,興盛於宋、明,至清代廢止,歷時一千餘年,唐、宋稱茶馬貿易,明、清稱茶馬互市。唐代中原漢族人民形成了普遍飲茶的風俗並開始傳入西北少數民族和西南藏族地區,到宋代,茶已成為這些地區人民不可一日或缺的生活必須品,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對茶的巨大需求,使以茶易馬的茶馬貿易在宋代迅速興旺發達,成為漢族人民與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最主要的經濟交流,也成為宋朝同吐蕃等少數民族維持友好關係的最主要的經濟紐帶,它既滿足了吐蕃等少數民族對茶的需求,又保證了宋朝的戰馬來源。

宋朝分別在成都設都大提舉成都府路茶場,在秦州(今甘肅天水)設都大提舉熙河路買馬司(後更名為都大提舉茶馬司),負責在四川產茶州縣設買茶場,將所買茶葉通過官運或商運運至設在熙秦地區和四川與藏區交界地區的賣茶場和買馬場進行茶馬貿易。賣茶場所賣茶葉又分為“博馬茶”和“雜賣茶”兩類,“博馬茶”直接用茶葉按市價換馬,雜賣茶則按市價出賣,所得經費用於買馬和支付運茶開支和購買馬匹的糧草。所買馬匹也分為“戰馬”和“羈縻馬”兩種。戰馬是宋朝需要的可行軍打仗的軍用良馬;而羈縻馬則是著眼於“羈縻”少數民族,以自其提供茶葉而達到安靖邊疆的目的而購買的馬匹,其特點為短小,不能軍用。宋代茶馬貿易以購買甘肅、青海地區吐蕃等族戰馬為主,四川境內的買馬主要購買羈縻馬,北宋每年在熙、秦地區買戰馬一萬五千匹至兩萬匹,在四川買羈縻馬五千匹左右,所用茶葉絕大多數是川產邊茶,使川茶銷路大增,年產量達到三千萬斤。

明朝茶馬互市被藏族人民視為“金路”,明朝 *** 更是認為“茶、馬、國之要政”。(《明憲宗實錄》卷九十七)。茶馬互市制度趨於成熟,估計整個明朝二百多年。其易馬約七十七萬匹,用茶約五千三百九十萬斤,仍絕大部分為川茶。為保證對川茶的儲運,洪武三十年(1397)在四川修建了成都、保寧、重慶、播州(今遵義,明代屬四川)宣慰使司四大茶倉,集中川茶以備互市之用。明朝茶馬互市的特點是目的太強, *** 過分強調了以茶控制少數民族,認為控制茶葉供應便能“制番人死命”,在茶馬互市中以官方定價的辦法抬高茶價,認為賤馬貴茶就可以藏族人民,同時可多換得戰馬,若反之則會導致“戎羌放肆”。永樂以前,陝西地區平均每匹馬的易茶量在四十斤以下,低於洪武后期六十斤的標準,熙寧時期增至一百斤以上。當時若用銀買馬,每匹馬需銀十兩,而一百斤川茶運至陝西,其成本低於五兩。實際上這種不合理的茶馬比價的實行,不但沒能多換戰馬,反而導致了私販充斥,使官營茶馬走向衰落,也導致了川茶業的衰落。

清初,全國尚未完全統一,為保證統一戰爭的需要,繼續進行茶馬互市以求獲得戰馬。互市之初清軍尚未入川,入川后四川又由於戰火不能提供茶葉,清廷只能以湖茶易馬,其數量十分有限,到順治時年易馬不過兩千餘匹,遠低於明朝,順治末年全國大體統一,戰馬需求量下降,加之蒙藏地區逐漸安定,戰馬來源充足,茶馬互市斷斷續續,乾隆中期完全停頓,茶馬司一變而成為漢藏貿易管理機構,官營茶馬制度宣告結束。

筠連紅茶屬於哪兒的特產

筠連紅茶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筠連紅茶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筠連紅茶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筠連紅茶種植歷史悠久,據《中國茶葉通史》記載:“筠連產茶的悠久歷史可上溯至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早在唐代就是四川的重點產茶區之一”;另據《筠連縣誌》記載:“清道光30年(1850年)派引徵收茶稅。元年(1912年)至25年最高年產350噸,以色味俱佳,冠於四川省南路各縣,銷售陝滇黔諸省。36年,全縣茶葉產值9.79億元(法幣),為農村經濟最大收入之一”。筠連紅茶品質上乘,上世紀50年代即在全國享有盛名,在國際市場享有“賽祁紅”的美譽。1955年,上海茶葉公司對筠連紅茶的評價是“外形秀麗,條索緊細,毫鋒顯露,色澤烏潤,湯色紅豔,葉底紅勻,香高味醇”。1956年,國家投資20萬元在筠連建電動紅茶初制廠,加工精製紅茶。1957年春,蘇聯駐華茶葉專家專程來筠連參觀紅茶的製作過程,對紅茶的品質相當滿意。1959年9月,筠連茶葉工作者採製白露芽茶1.5公斤獻給毛品嚐,以此向國慶十週年獻禮,覆函致謝。至1959年,全縣茶種植規模11000畝,比建國初期增加八倍有餘,共出口紅茶2000噸,暢銷蘇聯、波蘭、聯邦德國、英國等國家。1974年,筠連縣被全國茶葉大會列為百強茶葉基地縣。近年來,縣委、縣面對國際國內紅茶市場新的變化,審時度勢,著力恢復發展紅茶產業。筠連紅茶在保持原有色、香、味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制作方法,使產品外形緊細秀麗,滋味鮮醇,回味悠長。2009-2013年,筠連紅茶連續5次榮獲國際茶博會金獎;2012年以來,筠連紅茶先後榮獲第1-3屆中國(四川)國際茶博會金獎。2013年,全縣茶園總面積17.69萬畝(其中紅茶9萬畝),茶葉總產量5413噸(其中紅茶2017噸),茶葉總產值2億元(其中紅茶0.97億元)。全縣18個鄉鎮中,面積1萬畝以上的5個,茶葉年產量100噸以上的4個,200噸以上的9個。共有茶葉初精製加工企業68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個、市級龍頭企業3個、省級示範合作社2個(1個正在申報國家級示範合作社)、市級示範合作社3個,擁有茶葉加工機械1250餘臺套。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對筠連紅茶區域品牌價值評估為3.81億元。茶農人均收入1058元,茶葉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率達13.5%,筠連紅茶已成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

特定品質

外形緊細、秀麗,金豪顯露;香氣馥郁,天然花香、果香彰顯,滋味鮮醇,回味悠長,具有濃厚地域風格

文化典故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筠連生產的紅茶就曾出口蘇、英、法、日等國。1959年,該縣曾試製出了色澤金黃、芽葉勻整的紅茶“黃金白露”,作為敬獻毛的禮品。1985年,筠連紅茶在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上,首次獲得金獎。

地域範圍

筠連紅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筠連縣境內的筠連鎮、騰達鎮、巡司鎮、蒿壩鎮、雙騰鎮、沐愛鎮、維新鎮、鎮舟鎮、大雪山鎮、武德鄉、塘壩鄉、龍鎮鄉、孔雀鄉、樂義鄉、高坎鄉、團林鄉、聯合鄉、高坪鄉18個鄉(鎮)、243個村。東經104°17′45_-104°47′20_,北緯27°50′37_-28°14′8_。保護面積9200公頃,年產量500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感官品質特徵:筠連紅茶外形緊結烏潤、勻整,香氣甜香濃郁、持久,湯色紅亮清澈帶金邊,滋味鮮醇回甘,葉底紅勻亮。(2)內在品質指標:筠連紅茶茶多酚≥9%,水浸出物≥35%。(3)安全要求:筠連紅茶執行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標準要求。

川茶有望實現量價雙增,這和哪幾個因素離不開關係?

主要是受氣候的影響,川茶的採摘時間比去年前了二十天,這讓川茶能夠更早上市。根據媒體報道,由於今年的氣溫明顯偏蓋,雨水天氣過去的比較早,所以川茶的採摘時間比往年提前了20天,也就是說,川茶的上市時間比以往要早半個月以上,這一優勢,也幫助川茶實現價格和銷量的雙雙提升。根據媒體披露,目前四川省有川茶種植面積超過570萬畝,今年一季度預計實現11萬噸的川茶產量,而且價格也相比去年上漲了不少,目前春茶的價格在80元左右,而鮮葉的價格最高甚至達到了120元每斤。初步估計,一季度四川省將實現川茶銷售額130億元以上。

當地的農業負責人也表示,由於疫情的減緩和川茶的提前上市,今年川茶有望實現大豐收的一年,而且疫情的減緩,也讓通過四川的道路更加暢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商人也早早進入四川開始採購川茶。該負責人還表示,其實川茶的銷量一直不錯,即便去年各地遭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川茶依然實現三千噸的茶葉出口,創造了五百多萬美金的外匯收入。

而且去年川茶還採取了線上茶博會的方式,在疫情之下依然拓展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同時幫助川茶進入更多的市場,增加更大的銷量。面對未來,四川還表示,將在品牌建設和人才培育上投入推更多,川茶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資料:

在做強基地方面,今年四川省將實施百萬畝低產低效茶園改造提升行動,在11個茶葉主產市示範改造低產低效茶園20萬畝,重點對生態條件良好、規模100畝以上的茶園,按田網滿足景觀化佈局、路網滿足機械化作業、水網滿足水肥一體化或排灌自如的建設要求,全面提升茶園安全水平和質量效益。

在建設綠色高效茶園方面,四川省將實施茶園“機器替人”行動,推動機採加工優質大宗茶,示範推進機採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名優茶。

在加工突破方面,四川省將圍繞“精製”做文章,在綠茶、紅茶、藏茶等各個茶類中分別培育2-3個市場認可度高的超級單品。

今年底,全省茶園總面積穩定在590萬畝左右,建成安全高效茶園433萬畝,標準化機採茶園263萬畝,全程綠色防控的生態茶園佔比達到25%。

峨眉山茶文化的基本介紹_峨眉山景點介紹

由於峨眉山卓爾不群的自然環境與得天獨厚的茶葉資源及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成了品種繁多,品質優異的茶葉生產和茶文化。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峨眉山茶文化的基本介紹,一起來看看。

峨眉山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1、 宗教茶文化概述

  峨眉山茶史始於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峨眉地區先民的農耕文化,始於公元前西周時代最先遁入峨眉山修行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中國遠古原創道教創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國隱士陸通。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時代,由山中道家焙制的茶已相當有了名氣,漢文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

  到了隋唐,道、佛兩門經前一千多年聚修和納為課業的茶事(採摘、加工、焙制、貯存;茶儀、儀贈、上貢朝廷)活動已成禮序章制。隨著之前數百年上至朝廷、各地官衙、達官顯貴、寺廟供養施主、一般香客及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峨眉山。作為寺廟禮儀之序的茶飲習尚已成山中道、佛兩門必不可少的儀事活動。接客、引客、看茶、泡茶、品飲、論道等道茶、佛茶之茶藝內涵漸漸形成;山風、林濤、水起風生皆成仙山茶韻。道觀、寺院的茶僧對茶的論說自有心得,代代嫡傳。

  道、釋、儒相滲相融的人文內涵漸長漸豐,大大地豐富了峨眉山茶史發展中的茶文化內涵。由此而產生了不少以吟頌和讚美峨眉山茶的茶詩和文章:

  “風推松林吼,茶烹千古雪”

  “青花捧盞,叩問峨眉鬼谷寶掌山樵千壽何物滋養歲同日月;五千草本,庇佑仙山嘉木仰承上蒼恩澤盡納瑤草芬芳焙成雪芽”

  “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

  峨眉山的道家和佛門所焙制的茶,從不作為商貿交易,施主香客品飲,道觀、寺廟從不收取茶資。皆被道、佛兩門視為儀品,有云遊僧參學他山或有海內外大德高僧前來參拜普賢,佛門都會將寺中上品雪芽作為儀贈禮品。

  2、峨眉山佛茶

  峨眉山佛茶在峨眉山茶史和峨眉山茶文化的發展演繹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歷史長達1900多年。

  峨眉山佛茶的形式,一是從事茶事生產的寺廟眾多,所屬茶園的規模大,年產量佔全山茶葉產量的90%以上;二是各寺廟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生產中,因水土、海拔高度、植被狀況的差異,茶葉的品質形成不同的特色,在湯、色、味、型上均有細微差別,也形成各自的特色;三是在茶葉加工工藝上,形成了各自的方法;四是通過雲遊參學,引進了其它地方焙茶的技術。

  明代,黑水寺茶僧因地制宜,焙製成功“峨眉白芽”。由於黑水寺巖上茶株受小區域氣候的影響,所產茶葉形成“二年白一年綠”的品相特徵,故取名為“峨眉白芽”。與此同時,對“峨眉雪芽”綠茶因茶園不同,所處的地域不同,佛茶中亦流行有“五峰雪芽”之別,如:“天池峰雪芽”、“競月峰雪芽”、“白巖峰雪芽”、“黑水峰雪芽”、“寶掌峰雪芽”。其間以“黑水峰雪芽”與“寶掌峰雪芽”尤顯珍貴。

  峨眉山佛茶在發展中,從對茶的精神理念到具體的茶事活動,皆形成獨特的文化歸屬。在佛門看來,峨眉山茶是佛之所賜,是隨普賢菩薩駐錫峨眉山並以之作為弘法道場的法意,是降福於眾佛弟子之饋贈。它具有卻百疾、驅穢氣、延年益壽療效的同時,還具備了清心明目、智慧善根、禪悟一切人生的精神意向與菩提心向。“玉手纖纖,禪心淨淨,虔誠頌誦,採供佛前”。

  峨眉山茶文化的歷史

  唐代以後,峨眉山僧眾農禪並重,此中農事即為茶事。在黑水寺、意月峰、白巖峰、天池峰、寶掌峰一帶的中山區,各寺皆有自己的大片茶園,採摘、炒制有自己的技術,形成了獨特的禪茶文化。

  明神宗萬曆年間,由於明神宗朱翊鈞與其母慈聖皇太后獨尊峨眉山,明神宗曾御賜茶園數畝予萬年寺,寺中僧眾在當家主持的引領下,在寺側開地建茶園近十畝,精心管理,每年採焙雪茗進貢。神宗之賞賜之物不為他物而獨為茶園,峨眉山茶事之盛可見一斑。該茶園至今仍歸萬年寺所有,仍年年產茶。

  峨眉山是普賢道場,與普洱茶亦有著殊勝的因緣。在普洱茶區,茶民中世代相傳的一個傳說。相傳7世紀左右,古代南詔國所轄的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發生了大型瘟疫,一時間哀鴻遍野。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家,摘取綠葉供百姓煮沸飲用,瘟疫竟不藥而癒。當地居民為感謝菩薩恩德,從此廣種大葉種茶,並因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將其命名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併而稱“普洱”。此一說,充分表明了當地人民視茶為菩薩恩賜的感激、崇拜之情。

  從佛教史考察,禪茶文化的發端可追溯至唐代。茶文化與禪文化同時興起於唐代,禪茶文化興起之時,正是中國唐密隆盛之期。唐王朝以茶供佛真身舍利,以茶齋僧。唐代茶道與佛教食法相關,僧修禪定,過午不食,但許飲茶助修;在陝西法門寺地宮供奉物中就有唐代皇室系列茶具,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成套茶具。禪茶文化是一個容量很大、範圍很廣、內容豐富的大文化圈,並不侷限於佛教文化。但其主流確是中國佛教的茶道。它由佛而興起,繼由禪而成熟,終因禪而成就。中國佛教不僅開創了自身特有的禪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國本有的茶文化,使禪、茶融為一體而成為中國的禪茶文化。禪茶文化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

  在茶道發源地的中國,有著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國茶道,卻於唐朝之後逐漸湮沒。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復興中國茶道文化的呼聲愈來愈高,身為中國茶禪學會會長的吳立民先生,把破譯法門寺地宮唐密曼陀羅,挖掘、整理出的《藥師茶供會儀軌》,做為中國茶道之法本,它既可為禪門清修供施之儀,又可為中國茶道表演之用,讓人們看到了中國茶道復興的希望,使得禪茶一體的茶道文化重放光輝。

  1998年末,吳老鄭重的將唐密茶道儀軌傳授給謝美霞女士,並囑其弘揚、傳播“唐密茶道”,讓中國和世界人民對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茶道文化有所瞭解和認識:唐密茶道《藥師茶供會儀軌》不但是一部教人生活做人之,也是教人即生即身認識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

  唐密茶道傳承是按中國傳統的師帶徒方式授受、灌頂修學。唐密茶道,集供茶、施茶、飲茶於一體,可觀、可參、可修、可飲。

  峨眉山的茶文化與佛教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絡,二者經過一千多年來相互潤浸、交流、融合,茶文化已經成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峨眉山佛教協會會長永壽大和尚,在觀看了謝美霞居士展示的唐密茶道後,感悟中國茶道的式微,立志弘揚禪茶文化,尋根溯源,著力於人間佛教觸處全是佛法大用的理念,納茶用的藥、飲、藝於道,為此特邀請“唐密茶道”傳人謝美霞女士,在大佛禪院舉辦首屆“唐密茶道”研修班,以收領略佛法之精微、步入茶道之堂奧之功,希望有志之士積極參加。

  峨眉竹葉青屬於綠茶類。產於四川省峨眉山。歷代文人都讚美峨眉之秀麗,唐代詩人元稹有“錦江滑膩峨眉秀”,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詩句。峨眉山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為貢品。宋代詩人陸游有詩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萬年寺)種茶萬株,採製入貢。現代峨眉竹葉青是20世紀60年代創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陳毅元帥所取。

茶葉的產地是哪裡?

茶葉有哪些產地

中國是世界產茶大國,差不多每個省都有茶葉產量,綠茶的產量最多!各地的特色茶葉可以上喝杯茶網,的各地名茶欄目去看看!

中國有哪些名茶,產地分別在哪裡?

中國十大名茶

名茶,顧名思義,在於有名。其所以有名,則由於名茶具有燴炙人口的品質,獨具特色的風韻,蜚聲遐邇的名譽,以及體現悠久歷史文化的掌故。名茶之成名,併為人們之所愛,社會之珍視,是與秀麗的名勝古蹟,美妙的神話故事,優良的茶樹品種,精湛的製茶工藝,優異的品質風格,名人的詩詞歌賦分不開的。

在中國名茶藝苑中,花色品目,估計不下兩百種,形攻 *** ,俱顯珍奇,各有千秋,令人愛慕。由茶學教授陳文懷先生費心機地從數十種蜚聲中外的名茶中,挑選出西湖龍井、鐵觀音、祁紅、碧螺春、黃山毛峰、白毫銀針、君山銀針、蒙頂茶、凍頂烏龍茶及普洱茶等十種作為代表,稱之為中國十大名茶,並略作介紹於下。

西湖龍井--色香味形俱佳

西湖龍井茶,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習慣上稱為西湖龍井,有簡而化之,索性稱這種色香味形別具風格的茶葉為龍井。龍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龍井茶,向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之譽。西湖龍井,正是〔三名〕巧合,〔四絕〕俱佳。

龍井茶採摘十分細緻,要求苛刻。高階龍井茶,在清明前後採摘。清明採製的龍井茶,稱為〔明前〕。〔明前〕龍井,為龍井茶極品,產量很少,異常珍貴,常成的龍井茶,歷史上又分〔蓮心〕,〔旗〕,〔雀舌〕等花色。

西湖山區各地所的龍井茶,由於生長條件不同,自然品質和炒制技巧略有差異,形成不同的品質風格。歷史上按產地分為四個花色品目,即獅,龍,雲,虎四個字號。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最富盛譽。現在調整為獅,龍,梅三個品目,仍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

鐵觀音--音韻留甘

鐵觀音,是中國鳥龍茶的極品,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又稱安溪鐵觀音。素富盛譽,蜚聲中外,特別是在閩南,粵東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華僑社會,享有極高的聲譽,備加珍貴。

鐵觀音沖泡後,香氣清高馥郁,滋味醇厚甜鮮,入口不久,立即轉甘,具有一種特殊的風韻,稱之為〔觀音韻〕,簡言〔音韻〕。品嚐鐵觀音時,領略〔音韻〕,是品茶行家和烏龍茶愛好者的樂趣。鐵觀音由於香郁味厚,故耐衝,因此有〔青蒂、綠腹、紅娘邊、沖泡七道有餘香〕之稱。

祁紅--茶中英豪

在紅遍全球的紅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讚,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向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困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嚐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后祝壽,讚美茶為〔群芳最〕。

白毫銀針--銀裝素裡裡

白毫銀針,屬於白茶類,產於福建省福鼎和政和等縣。是用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等優良茶樹品種春天萌發的新芽製成的。白毫銀針,由於鮮葉原料全部是茶芽,製成成品茶後,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因此命名為白毫銀針。白毫銀針的採摘十分細緻,要求極其嚴格,規定雨天不採、露水未乾不採、細瘦芽不採、紫色芽頭不採、風傷芽不採、人為損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開心芽不芽、空心芽不採、病態芽不採,號稱〔十不採〕。

蒙頂茶--茶中故舊

蒙頂茶,產於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

茶葉的主要產地是哪兒

1、龍井茶

龍井茶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於浙江省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有"西湖龍井"、梅塢龍井"、"獅峰龍井",以龍井村獅子峰所產"獅峰龍井"最佳。龍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2、 鐵觀音

產於閩南安溪縣。外形頭似蜻蜓,尾似蝌蚪,顏色砂綠起霜,質地重如鐵,美如觀音,滋味清高醇美,回味甘甜,帶有獨特的"觀音韻"。素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以西坪松林頭魏蔭鐵觀音發源地所產最佳,為烏龍茶之上品。

3、武夷巖茶

產於閩北武夷山。九十九巖,巖巖有一茶,一茶一名,獨特採製,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肉桂"等名樅。巖茶外形條索粗壯緊實,呈釘狀,色砂綠蜜黃,鮮潤光澤,泛"寶色"。花果香濃郁高長,滋味濃醇高爽,具獨特的"巖韻"。

4、碧螺春

康熙所名。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捲曲呈螺,銀毫遍佈,香濃芬芳,滋味醇厚,湯色嫩綠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

5、黃山毛峰

產於安微黃山桃花溪。宋代貢茶。特級黃山毛峰堪稱我國毛峰之極品,其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金 *** "和"象牙色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6、君山銀針

產於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外形芽頭壯實筆直,茸毛披蓋,色澤金黃光亮,稱為"金鑲玉";內質香氣高純,湯色杏黃明澈,滋味爽甜。沖泡時,芽頭在玻璃杯中直挺豎立,狀似群筍出土,又如尖刀直立,能三起三落,繼而徐徐下沉杯底,極為美觀。

7、六安瓜片

產於安微六安地區齊靈山,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均勻,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依採製季節,可分三個品種:穀雨前提採的稱"提片",品質最優;其後採製的稱"瓜片";梅雨季節採製的稱"梅片", 品質最差。

8、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省南部大別山區的信陽縣。信陽毛尖外形細、圓、緊、直、多白毫;內質清香,湯綠味濃。

9、都勻毛尖

產於貴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勻縣。"三綠三黃"是都勻毛尖茶的特色,即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帶黃。詩云:"雪芽芬芳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似神仙"。

10、祁門紅茶

產於安微省祁門縣。祁門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黑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 永,葉底嫩軟紅亮。

中國的茶葉有哪些?種類、產地!

中國十大名茶

1、龍井茶

龍井茶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於浙江省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有"西湖龍井"、梅塢龍井"、"獅峰龍井",以龍井村獅子峰所產"獅峰龍井"最佳。龍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2、 產於閩南安溪縣。外形頭似蜻蜓,尾似蝌蚪,顏色砂綠起霜,質地重如鐵,美如觀音,滋味清高醇美,回味甘甜,帶有獨特的"觀音韻"。素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以西坪松林頭魏蔭鐵觀音發源地所產最佳,為烏龍茶之上品。

3、武夷巖茶

產於閩北武夷山。九十九巖,巖巖有一茶,一茶一名,獨特採製,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肉桂"等名樅。巖茶外形條索粗壯緊實,呈釘狀,色砂綠蜜黃,鮮潤光澤,泛"寶色"。花果香濃郁高長,滋味濃醇高爽,具獨特的"巖韻"。

4、碧螺春

康熙所名。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捲曲呈螺,銀毫遍佈,香濃芬芳,滋味醇厚,湯色嫩綠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

5、黃山毛峰

產於安微黃山桃花溪。宋代貢茶。特級黃山毛峰堪稱我國毛峰之極品,其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金 *** "和"象牙色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6、君山銀針

產於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外形芽頭壯實筆直,茸毛披蓋,色澤金黃光亮,稱為"金鑲玉";內質香氣高純,湯色杏黃明澈,滋味爽甜。沖泡時,芽頭在玻璃杯中直挺豎立,狀似群筍出土,又如尖刀直立,能三起三落,繼而徐徐下沉杯底,極為美觀。

7、六安瓜片

產於安微六安地區齊靈山,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均勻,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依採製季節,可分三個品種:穀雨前提採的稱"提片",品質最優;其後採製的稱"瓜片";梅雨季節採製的稱"梅片", 品質最差。

8、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省南部大別山區的信陽縣。信陽毛尖外形細、圓、緊、直、多白毫;內質清香,湯綠味濃。

9、都勻毛尖

產於貴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勻縣。"三綠三黃"是都勻毛尖茶的特色,即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帶黃。詩云:"雪芽芬芳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似神仙"。

10、祁門紅茶

產於安微省祁門縣。祁門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黑光,俗稱"寶光";內質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蘭花香,湯色紅豔,滋味醇厚,回味 永,葉底嫩軟紅亮。

西湖龍井 鐵觀音 碧螺春 黃山毛峰 我覺得比較受歡迎 一看:看的是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好茶葉的色澤基本上是翠綠的,而且芽頭的條形也比較均勻。此外,還要特別留意茶葉裡是否有老葉或死葉,如有,則茶葉品質一般。

二聞:如果茶葉看起來不錯,那你可以接著把茶葉拿起來聞一聞。一般好茶葉聞起來會有一股撲鼻的清香;而品質不佳的茶葉聞起來會有一股黴味,像燜過......>>

我國的著名茶葉是哪些產地在哪裡

您好,中國的茶葉種類繁多,產地也很廣泛。算上名茶以及地方茶葉還有介於茶葉和保健特產之間的飲品甚至達到了上千種之多,給您說幾個比較有名的茶葉:西湖龍井(浙江省杭州市片區)、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片區)、信陽毛尖(河南省信陽市片區)、黃山毛峰(於安徽黃山市片區)、鐵觀音(福建安溪縣片區)、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片區)、都勻毛尖(貴州都勻市片區)。

淘 寶:金寨縣茗香園茶行(六安瓜片、金寨翠眉、金龍玉珠、皖西白茶、金寨野茶、黃芽毛峰)

茶葉產在哪裡

1、安徽省: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霍山黃芽、太平猴魁等;

2、浙江省:西湖龍井等;

3、江蘇省:碧螺春等

4、江西省:廬山雲霧茶等;

5、四川省:峨嵋竹葉青、青城倒茶等

6、湖北省:恩施玉露、峽州毛峰等;

7、湖南省:君山銀針等;

8、福建省:大紅袍、肉桂、鐵羅漢、金佛等;

9、海南省:水滿茶、鷓鴣茶、白沙綠茶等;

10、雲南省:普洱茶等;

11、廣東省:鐵觀音等

12、河南省:信陽毛尖等;

13、山東省:泰山女兒茶、日照雪青、嶗山雲霧等;

14、甘肅省:商南泉茗等;

15、貴州省:都雲毛尖、遵義毛峰等;

16、陝西省: *** 毛尖、午子仙豪等;

17、廣西自治區:凌雲白豪、廣西紅碎等;

18、 *** 自治區:茶禺綠茶等;

19、重慶市:景星碧綠、清明香、雲霧毛峰、滴翠劍茗等;

20、臺灣省:凍頂烏龍、青心烏龍、青心大方、硬枝紅心、四季青等。

茶共分幾種?主要產地分別在哪裡?

茶的分類

一、茶樹的品種

1.茶樹在植物分類學上屬山茶科、茶屬,而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 有23屬,三百八十餘種,其地位如下:

界(Kingdom)-植物界

門(Division)-種子植物門

亞門(Subdivision)-被子植物亞門

綱(Class)-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Subclass)-離瓣花亞綱

目(Order)-側膜胚座目

亞目(Suborder)-山茶亞目

科(Family)-山茶科

屬(Genus)-茶屬

種(Seoecies)-茶

2.臺灣原有栽培主要優良品種

(1) 青心烏龍(別名:青心、種籽、種茶、軟枝烏龍、正□)

樹型稍小,枝葉較密,葉色呈濃綠色而富光澤,幼芽呈紫 紅色。本品種在臺茶開創初期即由福建安溪縣引入,由於製茶品質優異,全省各茶區均有栽培,1914年全省茶園面 積38,216公頃中,佔栽培面積第一位(48.4%),直至光復前夕均以青心烏龍之栽培面積為最廣,目前則以臺北文 山茶區及南投凍頂茶區等種植最多。本品種適於製作包種及烏龍茶。

(2) 大葉烏龍(別名:烏龍種)

樹形高大,枝條粗大,枝葉較少,葉色呈暗綠色,幼芽稍 呈肥大,白毛多,呈淡紅色,樹勢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產量居中。以汐止、七堵、石門、深坑、石碇等為主 產地,目前栽培面積有逐漸減少之趨勢。

(3) 青心大□(別名:大□、青心)

樹形稍大,葉形呈長橢園形,最闊,鋸齒較銳利,葉 色呈暗綠色,幼芽肥大,密生茸毛且呈紫紅色。本品種至光復後由於 *** 推廣,且樹勢強、生產性高,至四十 二年,其栽培面積已凌駕青心烏龍等品種而佔第一位,目前以關西、竹東、北埔、峨眉等地為主產地。由於適制性 大,目前仍為本省茶區栽培面積最廣之品種。

(4) 硬枝紅心(別名:大廣紅心)

樹形稍大,枝葉稍疏,葉形呈長橢圓披針形,鋸齒銳利大 小不等,葉色呈紫紅色,幼芽肥大而密生茸毛,呈紫紅色。本品種萌芽期長,樹勢強健,收量居中。原產地為臺北 縣金山鄉,目前以石門鄉為主產地。

(5) 阿薩母

分枝綢密,葉形較大,本品種種於1920年前後,由日人從 印度引入,經平鎮試驗所試驗證實其產量較高、品質較優,且適種於魚池茶區,故日本 *** 於1936年於魚池區設紅 茶試驗所,專事印度種之馴化試驗及繁殖推廣。光復後由於 *** 大力推廣,栽培面積曾達二千公頃。

(6) 紅心大□

樹形稍大,葉形長橢圓形,葉色呈綠色,側脈幾乎同葉色 ,故無最不明顯的品種,幼芽帶紅色。樹勢尚強,生長迅速,但不及硬枝紅心與大葉烏龍,本品種之主要產地為新 埔、竹東、峨眉等鄉鎮。

(7) 黃心烏龍

樹形稍大,枝葉著生稍密且開展,外形近於紅心大□種。 樹勢旺盛時葉色濃綠,樹勢衰老時葉色則呈黃綠色,心芽茸毛多,幼芽呈淡綠色。本品種以頭屋鄉為主產地,且因 幼芽茸毛多,製造烏龍茶白毫多,外觀品質優良,故在名茶區老田寮地區種植最多。

(8) 鐵觀音

樹形稍大,枝條肥大,葉形橢圓形,葉面最為開展,且中 央部份以下呈扭轉 *** 浪狀為其特徵,側脈間隆起呈皺紋狀,幼芽稍帶紅色,產量少。本品種以福建省泉州府安溪 為原產地,於1919年由木柵龍業公司自安溪引入,本省以木柵為主產地。

3.近年育成之優良新品種

茶葉改良場研究育成之茶樹新品種,自五十八年之臺茶一 號起至今已發展至臺茶十七號,其中除臺茶七號、八號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研究育成外,其餘均由桃園縣臺灣茶業改良場 育成。

(1) 臺茶十二號(別名:金萱)

樹身屬橫張型,葉呈淡綠色、闊橢圓形,葉片比青心大□ 大,產收量較青心烏龍、臺茶十三號高,......>>

產茶的地方哪些??

中國是茶葉大國,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茶的品種特別多。現在全國能夠叫的出名的茶葉就有一千多種。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茶葉中,不少是名氣很大的。如果要給它們排了一下座次,不同的人會排出不同的名單來,以下只是一種說法:

1、杭州龍井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老井的品質為最佳。

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好茶還需好水泡。“龍井茶、虎跑水”被並稱為杭州雙絕。虎跑水中有機的氮 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於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有專家說,正宗龍井可能絕跡。

2、蘇州碧螺春

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階的碧螺春,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為高階禮品。

關於“碧螺春”茶名的由來,可以參見《茶葉命名之法》

3、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峰的雲谷寺、鬆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裡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

黃山毛峰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4、廬山雲霧 `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6、恩施玉露

產於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對採製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製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制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7、白毫銀針

這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鬆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於製作時未經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

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溼退熱,常作為藥用。在港澳地區,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價值。

8、武夷巖茶

產於福建崇安縣武夷山。 武夷巖茶屬半發......>>

茶葉的產地在哪?

茶樹是熱帶、帶作物,我國長江以南的浙江、江蘇、湖南、雲南、臺灣等省都有種植,世界範圍內主要是東南亞國家、斯里蘭卡等。

說起茶樹的起源,國內各地說法不一,在雲南省就有許多野生大茶樹,有些比一般的大樹還高。不過,根據唐代茶仙陸羽在我國現存第一部茶葉著作《茶經》卷七《坤雲錄》中提到:“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 *** ,歌舞於此山,山多茶樹。’2015年湖南省茶葉專家組考察研究基本認定無射山就在現沅陵縣二酉鄉,說明沅陵的茶起源也是相當早的。

全國春茶地圖出爐,哪個茶區名茶最集中?

全國春茶地圖出爐,江南茶區是名茶出產最集中的地方,全國十大春茶中的江蘇洞庭碧螺春、湖南安化黑茶、浙江西湖龍井以及安徽太平猴魁均出自江南茶區。

此外,十大春茶還包含江北產區的安徽六安瓜片、河南信陽毛尖以及山東嶗山綠茶,西南產區的雲南普洱、四川竹葉青,華南產區的福建福鼎白茶。

江南茶區春茶品種豐富,和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是分不開的。江南茶區的茶園主要分佈在丘陵地帶,土壤pH值為5至5.5之間,有機質含量較高。

此外,江南茶區中北部為中帶季風氣候,以西湖龍井的產地杭州為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438毫米,年日照時數可達1709小時,十分利於茶樹的生長。茶樹生長期如果雨量充足,空氣溼度高,長出的新梢葉片就會比較大,節間長,產量高,而且內含物質豐富,茶葉品質好。

擴充套件資料

我國茶產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我國茶產業快速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葉生產大國。近幾年,中國茶葉生產快速發展,茶葉種植面積擴大,茶葉產量不斷增長。目前,全國有茶園面積約4400萬畝,茶葉年產量約260萬噸,分別佔世界的60%和45%,穩居世界第一位。所產茶葉中,每年有10%以上出口,每年出口額16億美元左右。

中國茶葉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增長率為10.7%。中國茶葉市場規模持續攀升,市場紅利進一步提高了茶企的經營動力。受環境氣候及經濟貿易結構等影響,短期內茶葉生產國的產量變動不會太大,並且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茶葉需求量的進一步增加,主要茶葉生產國的產量仍將保持增長。

而歐洲作為主要茶葉消費區域之一,近年來在茶葉市場消費、茶葉市場渠道拓展方面的發展較為規範和細化。中國茶葉生產快速發展,茶葉種植面積擴大,茶葉產量不斷增長。目前,全國有茶園面積約4400萬畝,茶葉年產量約260萬噸,分別佔世界的60%和45%,穩居世界第一位。

四川茶葉十大品牌

茶綠島,長虹,陳年老茶等。

四川茶葉十大品牌分別是茶綠島,長虹,陳年老茶,大益,光明居,國茶,紅樓夢,華韻,珂研,綠島。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茶葉產地之一,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四川茶葉主要分佈在四川盆地和亞高山區,其中以峨眉山、樂山、雅安、宜賓、南充等地的茶葉產量和質量最為出名。

2018年什麼產量最高 a 白茶b 紅茶c 綠茶d 普洱茶

是c 綠茶

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茶葉產量為260.9萬噸,國內茶葉年消費量達到190萬噸;市場銷售規模達到2353億元。國內市場依然是拉動中國茶葉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來看看大家比較關心的茶園面積,截止至2017年底,全國茶園面積總面積達4588萬餘畝,開採茶園面積3778萬畝。

全國茶園面積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為貴州、雲南、四川。

採摘面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雲南、湖北、四川。

全國茶葉產量前十排名依次為:福建、雲南、湖北、四川、湖南、浙江、貴州、安徽、廣東和河南。

標籤: 四川 茶葉 產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lyl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