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雨花臺的由來和歷史

雨花臺的由來和歷史

雨花臺的由來和歷史

雨花臺的由來和歷史:答案是南朝。

雨花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重要的革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的由來和歷史與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偉大人物——秦淮河畔的民間英雄——劉海粟有關。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他們向南京進軍,虐殺無辜,搶掠財物。南京市民為了保護家園,挺身而出,成立了保護城市的義勇軍,其中就有劉海粟。他在南京市的雨花橋附近建立了一個據點,進行抗擊八國聯軍的鬥爭。在那裡,他曾經親手打死了一個來犯的敵人,並向雨花臺方向望去,發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民族危亡存亡之際,豪傑何在?”這句話不僅激勵了同胞們的士氣,也留下了南京之戰的傳奇。

為了緬懷劉海粟的英名,南京市政府將原來的雨花橋更名為雨花臺,並在此修建了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那些為民族利益和民族獨立而英勇獻身的烈士。今天,雨花臺已經成為了南京市的重要景點之一,成為了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象徵。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雨花臺的得名源於南朝。

2、據傳: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臺由此得名。

3、雨花臺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也因此逐漸荒蕪。如今的雨花臺,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南京雨花臺是一個什麼景點,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和歷史典故?

南京雨花臺是一個什麼景點,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和歷史典故?雨花臺是烈士陵園,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較為著名的烈士包括:鄧中夏、惲代英等。據傳犧牲的黨員有2000多人,其他愛國人士、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不下10萬人。周總理和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曾經前往雨花臺憑弔烈士。我上國小和中學的時候,學校就經常組織我們去雨花臺憑弔烈士,順便春遊秋遊什麼的。

雨花臺的特產是一種叫雨花石的天然瑪瑙石,這種瑪瑙石有各種五顏六色的顏色,並且外表相對光滑,是南京雨花臺和儀徵等地附近的著名特產。雨花臺不需要門票,可以免費前往參觀憑弔烈士。其中著名景點包括: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雨花臺烈士紀念碑、烈士群雕等二十多個著名景點、名勝古蹟和樓臺亭閣館。相信我南京是個可以獨遊的好去處;它整個城市的歷史氣息會讓我想一個人心無旁騖地去感受;每年我都會去一趟南京,每次都會重複逛好多地方;以至於不是南京人但是對南京門兒清,這注定是一個不會讓人有所厭煩的城市。

看你喜歡什麼樣的玩法啦,說說我自己吧。在南京第五年了,一個人去過很多地方,著名的景點基本上都走遍了,最近一直在往郊區走。我很喜歡這種老舊、被遺棄的地方,可以從中感受被遺棄的舊時光。還有,我平時喜歡聽音樂,所以去聽音樂現場體驗也是很棒的!尤拉藝術宮,這裡幾乎每隔一天就有一場演出。如果有你喜歡的小眾樂隊、歌手、音樂家,可要早點搶票哦!

雨花臺是什麼時期

雨花臺是南朝梁武帝時期。這個時期佛教盛行,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臺由此得名。雨花臺,又名雨花禪院、雨花庵,是著名的古寺遺址,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於清順治五年重建。

雨花臺,咸豐年間又被毀。同治六年智慧和尚重建。禪院居莫釐峰半山腰,背山面湖,前有不蓄水的沖溝,庵後有從石隙中流出的終年不絕的翠香泉風景絕佳。l920年,東山葉氏在雨花臺邊建醉墨樓,張謇為之題匾。十年中,禪院和醉墨樓均被拆毀。1986年,吳縣重建雨花禪院。

歷史

雨花臺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臺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佈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有關於南京雨花臺曾經發生的歷史故事

雨花臺,位於中華門外雨花路南端,是一處悼念民族英雄和先烈的參觀遊覽勝地。

【雨花臺的成因—雨花臺的歷史傳說—雨花石】

雨花臺屬丘陵地帶,最高海拔60米,佔地面積113.7公頃。山崗頂部如平臺,佈滿大大小小的礫石,它們都是在距今1200萬年到300萬年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期,由長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從安徽貴池以遠的中下游搬運而來的,途經磨擦水蝕等天然加工,磨去了稜角,有的滾圓如卵,有的扁如圓餅。這些礫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矽質灰巖等一類堅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類礦物質組成,由於所含礦物質成分不同,呈現出各種美麗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黃、深黃、紅色、綠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為透明或半透明狀,更顯晶瑩光澤,被稱為“雨花瑪瑙”。

因雨花臺產雨花寶石,古人將這一帶山崗稱為“聚寶山”和“瑪瑙崗”,孫吳時還稱其為“石子崗”。至於雨花臺的來歷,還有傳說: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位叫雲光法師的和尚,曾在崗上的高座寺講經說法。他的一片誠心感動蒼天,頓時落花如雨,變成寶石,於是人們就把這裡稱為雨花臺。明、清時期,這裡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為江南登高覽勝的佳地。

雨花石因為色彩豔麗,又有各種生動形象的山水、花鳥、魚蟲、奇花異卉等圖案,形狀也豐富多樣,有球狀、餅狀、卵狀、核桃狀等,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常被用作案頭、茶几、書架上的擺設;大塊的雨花石經加工後,還可成為項鍊、雞心、領帶結等“雨花石巧件”。其實早在5000多年前,當地已開始將雨花石作為裝飾品了。在鼓樓北陰陽營的氏族公共葬地,發現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徐悲鴻、敬愛的周總理也都曾對雨花石情有獨鍾。

【陵園廣場—烈士雕塑群像】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政變後,南京成為反動統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統治時期,在雨花臺殘酷殺害了十多萬名黨員和各界愛國志士,雨花臺的每一塊山石都浸透了先烈的鮮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著烈士的忠骨。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人民為緬懷先烈,在雨花臺建立了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和烈士事蹟陳列館等,使這裡成為人們瞻仰烈士的紀念地。

烈士陵園北側建有高約11.7米的花崗石陵門,隱含走十月的道路之意。門內為陵園廣場,廣場周圍種滿了青松翠柏和名貴花木。廣場南端矗立著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肅然起敬。這座雕塑於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塊花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寬14.2米,厚5.5米,重達1374噸,生動地展現了黨的工作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戰士、學生和報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義前不屈的光輝形象。他們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鎮定自若,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咬牙切齒,栩栩如生,神態異,充分表現了志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

雕塑後面是當年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為“北殉難處”,在中臺崗的東、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據統計,在22年的統治時期,從全國各地被捕後押解到南京,在這裡被殺害的愛國志士多達十萬之眾,其中有輝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中國黨委員會委員,有領導江蘇人民進行鬥爭的候紹裘、張應春、許金遠、陳振等黨員,有蘇北聯軍抗日縱隊司令兼參謀長盧志英,有前南京孫律川,還有年僅17歲的曉莊師範學生沈雲樓和郭鳳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黨支部毛福軒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

雨花臺主峰峰頂平臺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題寫。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位於雨花臺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為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築,館名由題寫。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當我們踏著雨花臺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上地,憑弔為捐軀的先烈們時,先烈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地為理想而奮鬥。

參考資料:http://www.tpole.com/hphtml/?thread-1352.html

雨花臺風景區的景區歷史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臺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臺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佈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常在此地高座寺後的山頂設壇講經,有僧侶五百餘人,趺坐聆聽,講得精彩,聽得入神,盛況空前。相傳此事感動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絢麗的石子,雨花臺由此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在雨花臺上下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古聖先賢和仁人志士曾在此演繹了壯麗的人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臺的優美詩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這些美妙的詩句,正是歷史上雨花臺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

南朝時盛極的高座寺於洪武初年被廢,後建築也多毀於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間,禮部尚書胡瀅前來進香,該寺的規模尚存,只是破敗不堪。成化年間,僧人照堂廣募錢財,想要加以修繕,到弘治戊申年(1488年)臘月正式動工恢復拓建,丙辰年十月(1496年)完工,先後恢復了藥師、淨業兩大殿以及東室、西堂、鐘鼓樓、廚房等建築,寺後即為古雨花臺。

雨花臺風景區中,歷史上有著名景點“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古時亦稱永寧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纖湮縷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絕,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臺遊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讚賞,稱之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及之後的“第”字為後人所加,如今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建築為木結構,經白蟻常年侵蝕,已成危房。隨著雨花臺風景區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臺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由於雨花臺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臺淪為統治者黨人和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風景區的建設可分為三個時期。從1949至1979年,根據“先綠化、後建設”的方針,主要進行大規模的綠化造林工作;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陸續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築群,在全長1500米的中軸線上,由北向南,烈士就義群雕、烈士紀念碑、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等依次展開。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上,這組巧奪天工的紀念建築群榮獲“藝術創作成就獎”。自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景區景點建設,修復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點,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館和江蘇省教育展覽館,陸續完成了新民主主義烈士紀念區、名勝古蹟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的建設,和遊樂活動區、生態密林區的建設。

如今的雨花臺,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雨花臺區的歷史沿革

雨花臺區名源於雨花臺,雨花臺系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積物所形成。相傳樑代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泣天神,落花如雨,故名雨花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10日,南京市成立,為直轄市,下設13個區:鼓樓、白下、雨花臺、建鄴、玄武、棲霞、下關、秦淮、大廠、浦口。8月增設1個郊區(鐘山區)。

1955年10月,南京市第十一區也就是現在的雨花臺區成立,同年12月南京市向遞交申請,決定將當時的江寧縣自西南面開始的雙閘鄉、西善橋鄉、鐵心橋鄉、板橋鄉、沙洲鄉、江東門鄉、紅花鄉、寧南鄉、石門坎鄉和雨花鎮(今雨花新村和賽虹橋一帶)劃規到南京市管理併成立組成南京市十一區雨花臺區。

1956年1月1號正式批覆將上述地區劃歸到南京市。1955年到1985年雨花臺區轄9鄉1鎮,分別為雙閘鄉,西善橋鄉,江東門鄉,鐵心橋鄉,沙洲鄉,板橋鄉,紅花鄉,寧南鄉,石門坎鄉,和雨花鎮(今天的雨花新村賽紅橋一帶)。

1985年到1995年雨花臺區實行區域面積整合,整合後將江東門鄉劃歸到鼓樓區,將紅花鄉劃歸到秦淮區,將石門坎劃歸到白下區。整合後雨花臺區轄雙閘鎮,西善橋鎮,沙洲街道,板橋鎮,鐵心橋鎮,雨花新村街道,寧南街道和賽紅橋街道。

1995年南京市明確為副省級市,市轄區為副廳級。調整市區行政區劃。將雨花臺區石門坎鎮,棲霞區孝陵衛鎮的苜蓿園、後莊2個行政村,劃歸白下區管轄。秦淮區:將雨花臺區紅花鎮和大校場機場用地範圍,劃歸秦淮區管轄。建鄴區:將雨花臺區江東鎮所轄的河南、所街、興隆、向陽、東林5個行政村和仁東橋、棉花堤、螺絲橋3個居委會,以及原茶亭行政村,劃歸建鄴區管轄。鼓樓區:將雨花臺區江東鎮建制及江東鎮所轄的清江、江東、河北3個行政村和中保村南半部分,以及江東門、新河口、二道橋3個居委會,劃歸鼓樓區管轄。下關區:將雨花臺區江東鎮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棲霞區的小市鎮、邁皋橋鎮的五塘村歸下關區管轄。雨花臺區:將江寧縣東山鎮的農花村,江寧鎮的永安、孫家、邵莊、新建、三山5個行政村和谷裡鄉的梅村用地範圍,劃歸雨花臺區管轄。

2002年,雨花臺區沙洲、雙閘劃歸建鄴區管轄;雨花臺區沙洲、雙閘事處的秦淮新河以南部分劃歸雨花臺區西善橋事處管轄;建鄴區朝天宮、止馬營事處劃歸白下區管轄;建鄴區漢中門大街及其西延至長江段以北部分劃歸鼓樓區江東事處管轄;鼓樓區漢中門大街及其西延至長江段以南部分劃歸建鄴區興隆事處管轄。經過上述調整,白下、建鄴、鼓樓、雨花臺四區的總人口數分別為:52.36萬、25.65萬、55.60萬和22萬。

2002年,經省批准,南京市對白下、建鄴、鼓樓和雨花臺4區的部分行政區劃作出調整。具體調整方案為:將雨花臺區,沙洲、雙閘2個事處秦淮新河以北地區及其建制劃歸建鄴區管轄;將鼓樓區漢中門大街及其西延至長江以南地區劃歸建鄴區管轄,其中,江東北路—江東南路以西部分歸興隆事處管轄,江東北路—江東南路以東、集慶門大街以北部分歸南湖事處管轄,江東南路以東、集慶門大街以南部分歸南苑事處管轄。將建鄴區朝天宮、止馬營2個事處劃歸白下區管轄。將建鄴區莫愁湖事處漢中門大街以北地區及其建制劃歸鼓樓區管轄;漢中門大街以南部分劃歸建鄴區南湖事處管轄。雨花臺區沙洲、雙閘2個事處秦淮新河以北地區劃歸建鄴區管轄後,原沙洲、雙閘2個事處秦淮新河以南地區劃歸雨花臺區西善橋事處管轄。區劃調整後,新的建鄴區將覆蓋整個河西地區,與鼓樓、白下、雨花臺3個區基本上以河、路分界。調整後,建鄴區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24.46萬人,轄7個街道;白下區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轄10個街道;雨花臺區面積134.6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7個街道;鼓樓區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60萬人,轄6個街道。

2012年7月雨花臺區街道區劃調整,寧南事處與雨花新村事處合併,新組建為“雨花街道”。以雨花南路為界,將雨花南路以北的原雨花新村街道轄區範圍劃入新組建的雨花街道,將雨花南路以南的原雨花新村街道轄區範圍劃入賽虹橋街道。雨花臺區轄雨花、鐵心橋、板橋、西善橋、賽虹橋、梅山6個街道。

著名旅遊景點雨花臺位於哪個城市

雨花臺是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的一處著名旅遊景點。這個景點以其悠久的歷史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色而聞名於世。它是一座紀念抗日戰爭中犧牲了許多無名英雄的烈士陵園,也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紀念碑。

雨花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時期。在這個時期,南京成為了英國和法國的佔領地。在這一時期,雨花臺成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象徵。1948年,雨花臺再次成為了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中國人民在這裡擊敗了日本侵略者,為中國的和解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雨花臺是一個充滿歷史意義和文化遺產的地方。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壯觀的景色,參觀歷史文物和紀念碑,以及瞭解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的英勇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對於那些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人來說,雨花臺是一個必去的旅遊景點。

南京的雨花石是產自六合,那為什麼有雨花臺

雨花臺不是因雨花石而命名的。

雨花臺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城堡向南約800米。相傳南朝梁天監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 在石子崗上設壇說法,說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

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說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臺。高座寺 內有清泉二眼,名永寧泉,其水質清洌,飲之甘甜。南宋詩人陸游品其泉水後,稱之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雖枯, 古之盛名猶存。 雨花臺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 5公里,頂部呈平臺狀,由3個山崗組成。東崗又稱梅崗,中崗 也稱鳳台崗,西崗延伸至安德門外,無別名。雨花臺是烈 士殉難處,在這裡遇難的黨人和群眾達10萬之多。

六合隸屬南京

雨花門和雨花臺是一個地方嗎

雨花門和雨花臺不是一個地方

一、雨花門:

1、為南京明城牆增闢城門之一,介於通濟門、武定門和中華門之間,因地處附近的雨花臺而得名。江寧路南北向穿過城門,經雨花橋過秦淮河。

2、1936年(二十五年),國民為將京市鐵路在養虎巷處與江南鐵路連線,與京粵線貫通,特在南京明城牆基礎上開闢一座城門。

二、雨花臺:

1、位於南京中華門南,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臺狀,由3個山崗組成。

2、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臺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之一。

南京雨花臺風景名勝區的歷史文化

雨花石文化區作為雨花臺風景區六大功能區之一,是集中展現開創和發祥於雨花臺的雨花石文化獨特魅力的主題園區。它位於。,雨花臺風景區東南部,面積約3公頃。

雨花石被稱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最早產於雨花臺。南朝時期,相傳高僧雲光法師在雨花臺上講經說法,感動上蒼,天降雨花,墜地成石。這個神話傳說,不僅使雨花石上升為天賜神品,也賦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蘊。雨花石文化由此發祥,綿延至今,雨花石進而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珍愛,成為金陵古都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物。

雨花石文化區分為“神話傳說”、“科普展示”和“溪灘觀賞”三大部分,由天降雨花廣場、踏花尋石甬道、《雨花石的傳說》暨《登臺問天》雕塑、雨花石博物館、雨花茶館、雨花溪灘、植物觀賞等景區(景點)組成。 踏花尋石甬道 踏花尋石甬道用花崗岩和各類雨花石鋪地。甬道中蓮花塊石周圍鑲刻著的五彩雨花瑪瑙石,與沿糊的題刻景石、踏花亭等園林小品,共同營造出“踏花尋石”的意境。 登臺問天廣場 登臺問天廣場由踏花尋臺甬道、觀景平臺和《登臺問天》主題雕塑等組成。《登臺問天》主題雕塑取材於雨花臺傳奇故事,是雨花石文化軀的標誌性建築。雕塑以簡捷而又浪漫的手法形象再現了登臺問天、天降雨花的感天動地的壯麗場景:佛手結印向天,展臂直指蒼穹,催動落英繽紛,點化花石斑斕,表現了雲光法師祈求上天風調雨順、澤被大地、五穀豐登、庇佑萬民豐衣足食的良好願望。 雨花溪灘觀景區 雨花溪灘觀景區由景亭、雨花灘、淺水池等景點構成,集賞石、賞景、休閒為一體。雨花石灘中的雨花石有1000餘噸,厚達三十公分,灘中設有木棧橋供遊人嬉戲、賞玩。溪灘邊栽植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 景區:8:00——17:00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8:30——17:00(16:00停止入館,週一閉館)

雨花石文化區:8:00——17:00

雨花茶博物館:8:30——17:00(週一、週二閉館)

南京生態文明教育館:8:30——16:30(週一、週二閉館)

江蘇教育館:8:30——16:00(週一閉館)

注:遇法定節假日另行通知。 雨花石文化區——:10元/人,全日制學生:5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雨花閣——:7元/人,全日制學生:3.5元/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雨花臺是產雨花石的地方嗎?雨花臺的來歷是怎樣的

產地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與巴林左旗交界處的巴林山上。

另外阿拉善盟也有許多奇石出產

希望對你有幫助!

經地礦學家考證,雨花石形成於距今250萬年至150萬年之間,是地球岩漿從地殼噴出,四處流淌,凝固後留下孔洞,涓涓細流沿孔洞滲進岩石內部,將其中的二氧化矽慢慢分離出來,逐漸沉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雨花石的顏色和花紋,則是在逐漸分離、不斷沉積成無色透明體二氧化矽過程中的夾雜物而已。仔細欣賞雨花石,箇中藏有山川雲彩、人物神仙、花鳥蟲魚,色彩豔麗,變化萬千。人們多愛將其置於水盂中,陳設於書齋、案頭,不失為高雅之物。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經過了原生形成、次生搬運和沉積礫石層這三個複雜而漫長的階段,也可謂是歷盡滄桑方顯風流了。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花瑪瑙,主要出產於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為全國最大的雨花石產地。所產雨花石之質、形、紋、色、呈象、意境六美兼備,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美麗的雨花石被人們欣賞、收藏已有千年歷史,近年來,古風復起,雨花石倍受國內外人士青睞,成為饋贈親友、欣賞、收藏的珍貴禮品…… 雨花石

雨花石為我國特有的美石,在百千種奇石中,堪稱石中皇后的佼佼者。提到雨花石,先聲奪人的是一則關於雨花石的神話:傳說古時雨花臺上有一座雨花觀,雨花觀中有一位雨花真人。雨花真人端莊睿智、深藏若虛,他經年靜坐而絕少宣道,彷彿自己就是一部玄祕古奧的經書。一天,雨花真人開壇講經。微言大義、懸河流水、探本溯源、咳唾成珠,品格和智慧的魅力震撼了眾多百姓乃至感動了上蒼諸神,歡悅之中諸神命令降下一場五彩天雨來。五彩天雨比肩接踵雜沓而下,好似一幅珍藏在故宮博物院裡的米芾山水長卷。泠泠雨水敲擊在雨花臺上,一粒粒變成了瑪瑙般的雨花石。

標籤: 歷史 雨花臺 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om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