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均衡勞動力的分佈是什麼

均衡勞動力的分佈是什麼

均衡勞動力的分佈是什麼

均衡勞動力的分佈指的是在市場供需的作用下,不同型別的勞動力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崗位上達到均衡分佈的狀態。這個均衡狀態下,勞動供需雙方都能夠達到最大收益,並且市場資源得到了最優配置。傳統或者早期的概念中,勞動力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徵上。員工這一範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

均衡勞動力的分佈指的是在市場供需的作用下,不同型別的勞動力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崗位上達到均衡分佈的狀態。這個均衡狀態下,勞動供需雙方都能夠達到最大收益,並且市場資源得到了最優配置。傳統或者早期的概念中,勞動力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徵上。員工這一範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勞動力市場的均衡

勞動力市場的均衡

  人才市場,又稱勞動力市場、勞動市場、勞工市場、職業市場、就業市場、求職市場、招聘市場、人力市場等,是指勞工供求的市場。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勞動力市場均衡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勞動力市場的含義

  勞動力市場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勞動力市場是指勞動力所有者個體與使用勞動要素的企業之間,在勞動交換過程中所體現的、反映社會經濟特 徵之一的經濟關係;狹義的勞動力市場是指市場機制藉以發揮作用,實現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的機制和形式。狹義的勞動力市場是廣義的勞動力市場交換關係的外在 表現,是實現勞動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

  勞動力市場的主體由相互對立的兩極構成:其一為勞動力的所有者個體,其二為使用勞動力的企業。勞動力市場的客體是勞動者的勞動力,即存在於勞動者身體之內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勞動能力。同時,勞動力也是勞動力市場關係的物質承擔者。

  勞動力市場的性質:

  第一,勞動力市場是社會生產得以進行的前提條件。

  第二,勞動力與工資的交換行為,使交換雙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價值,實現各自的效用;在交換的過程之中,各方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進行經濟計量,能夠使雙方接受交換的結果,因而其交換隻能是一種等價交換。

  第三,勞動力市場的勞動交換,決定了勞動力的市場價值——工資。勞動力價格——工資是實現和決定這種交換行為的必要手段。

  第四,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交換,實現勞動要素與非勞動生產要素的最佳結合,是一種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費用的最經濟的形式。

  勞動力市場的本質屬性,是指勞動力市場所維護、反映和調節的經濟利益的性質。其主要表現是:

  第一,勞動力市場是在產權邊界界定清晰的`條件下的必然產物。因為進行財產交換的前提是有對財產享有支配權的主體。

  第二,勞動力市場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調節勞動力的配置,實現勞動要素與非勞動生產要素相結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徑。勞動力市場為勞動者追求正當的物質利益提供了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勞動力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勞動交換,離開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後,所開始的勞動過程是商品生產者的勞動過程。商品生產者所生產的價值在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

  (二)勞動力市場的靜態與動態均衡

  經濟學中運用的均衡概念,一般含有兩重含義:其一指某種經濟現象所處的狀態;其二指分析方法。

  均衡狀態指經濟中各種對立的、變動著的力量處於一種力量相當、相對穩定、不再變動的狀態。市場均衡是經濟學中最初的均衡的概念,經濟學對均衡的第一個擴充就是將這個概念應用於各種經濟形態,將市場均衡一般化,因此現在所說的均衡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均衡”。

  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說明實現均衡的條件以及如何調整實現均衡的方法。

  均衡分析分為區域性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區域性均衡分析,就是假定其他情況不變,分析單個市場均衡的實現與變動。區域性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馬歇爾。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變動,在所有市場的供給、需求和價格的相互關係中研究一個市場的均衡問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 人物是瑞士洛桑學派的L·瓦爾拉。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主旨是,研究任何一種特定商品的供求和價格的關係,它必須在聯絡其他所有商品的供求和價格的關係的條 件下才能做好。單個市場均衡的建立與變動依賴於其他所有市場均衡的建立與變動。

  均衡分析又分為靜態均衡分析和動態均衡分析。靜態均衡分析抽象掉時間因素,變數的調整是瞬時完成的,其調整時間設為零。動態分析與此相反,經濟變數的調整需要時間,著重考察經濟變數在不同時間的變動情況。它要分析經濟現象的變化過程。

  (三)勞動力市場均衡的意義

  1.勞動力資源的最優分配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勞動力市場實現均衡,勞動力資源就能達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給定資源與總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會產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這是勞動力市場均衡在理論上所具有的第一個意義。

  2.同質的勞動力獲得同樣的工資

  勞動力市場均衡的意義的第二個表現是同質的勞動力獲得同樣的工資,不存在任何職業的、行業的和地區的工資差別。

  在勞動力市場均衡的條件下,經濟社會中任意一種職業、行業,任何一個地區的工資,都不會與其他職業、行業、地區存在差別。

  3.充分就業

  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的競爭在均衡工資決定的同時,實現充分就業。

  經濟社會在均衡時,實現了充分就業。當然,必須注意的是,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構成“充分就業”的就業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量。在勞動力供給曲 線與勞動力需求曲線給定的條件下,供求的競爭導致充分就業的實現。當勞動力供給曲線或勞動力需求曲線一方或雙方都發生移位時,均衡工資的水平不同,其充分 就業的就業量也是不同的。

;

中級經濟師2020人力資源管理常考知識點:勞動力市場均衡及其變動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十月上旬,為了在考試會考到一個好的成績,下面由我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級經濟師2020人力資源管理常考知識點:勞動力市場均衡及其變動”,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考試資訊!

   中級經濟師2020人力資源管理常考知識點:勞動力市場均衡及其變動

  一、單一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均衡

  勞動力市場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場工資率下,勞動力需求正好等於勞動力供給這樣一種狀況。此時的工資率即為均衡工資率或市場出清工資率,在這一工資率下通過市場實現的就業量即為均衡就業量。

  在市場開放的情況下,市場勞動力供給曲線就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而市場勞動力需求曲線無論其是長期還是短期都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我們可以斷定,在特定的勞動力供給曲線、勞動力需求曲線和競爭性的勞動力市場下,將有且僅有一個單一的工資率,這個工資率就是經濟中的均衡工資率。

  二、勞動力市場均衡的破壞與重建

  1、勞動力需求曲線移動對均衡位置的影響

  當勞動力供給曲線不變,而勞動力需求曲線右移時,均衡工資率和就業量均隨需求曲線右移而上升;反之,當需求曲線左移時,均衡工資率和就業量同時下降。

  2、勞動力供給曲線移動對均衡位置的影響

  勞動力需求曲線不變而勞動力供給曲線右移必然導致均衡工資率下降和均衡就業量上升。同樣道理,當勞動力需求曲線不變而勞動力供給曲線左移時,則會導致均衡工資率上升和均衡就業量下降。

  3、勞動力需求曲線和勞動力供給曲線同時移動對均衡位置的影響

  以人口和勞動力增長為例說明:

  (1)在消費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人口和勞動力增加會引起消費品需求增加,從而導致勞動力需求增加,促使勞動力需求曲線右移;另一方面,人口和勞動力數量的增加必然會使勞動力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右移。

  (3)勞動力需求和勞動供給同時擴大,曲線同時右移,導致勞動力市場均衡位置以及均衡工資率的決定不確定。當需求曲線移動幅度更大時,均衡工資率就上升;而當供給曲線移動幅度更大時,均衡工資率就下降。

什麼是勞動力分佈圖?如何繪製?勞動力不均衡係數如何確定?

1勞動力分佈圖是根據總進度計劃算出來的,一般畫在總進度計劃表的下邊。

1、2繪製方法:橫軸為日期(和總進度計劃同步),縱軸為人數.在畫勞動力曲線時,把每一天進度計劃中當天進行的所有工序需要的人數疊加到一起就是勞動力數(勞動力曲線縱軸上的值),逐天算完後把這些縱軸的值連成一條線,這就是勞動力曲線。

2、3勞動力不均衡係數=施工期現場高峰期人數/施工期平均人數,且勞動力不均衡係數在1.55左右較好.

什麼是勞動市場的均衡

勞動市場的均衡是在勞動力市場,勞動力供給和勞動力需求相互作用,當供給等於需求時,即實現了勞動力市場的均衡。

此時的工資率即為均衡工資率或市場出清工資率,在這一工資率下通過市場實現的就業量即為均衡就業量。

勞動力市場均衡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是勞動力資源得到最優分配;同質的勞動力獲得同樣的工資;使經濟社會實現充分就業。

勞動力市場均衡的簡介

如圖所示, 和 分別為市場勞動力需求曲線和市場勞動力供給曲線, 和 相交所決定的工資率 和就業量 分別為均衡工資率和均衡就業量。

在任何高於W0的工資率下(如W2時)都會存在過度的勞動力供給,因為較高的工資率既會減少企業的勞動力需求數量,也會增加願意供給的勞動力數量。在自由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上,這種工資率不會持久,因為失業工人的存在將會對工資率產生一種向下擠壓的力量。當然,工資率也不會長久地低於W0,如處於W1狀態,因為工資率為W1時,勞動力需求超過勞動力供給,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企業為得到足夠的勞動力,將不得不提高工資率,直到W0。我們可以斷定,在特定的勞動力供給曲線、勞動力需求曲線和競爭性的勞動力市場下,將有且僅有一個單一的工資率,這個工資率就是經濟中的均衡工資率

勞動力市場的均衡條件是什麼?

3.勞動市場均衡和工資的決定

一般來說,社會總工資水平由勞動總供給曲線和勞動總需求曲線的交點決定,如圖6.8所示。

在圖6.8中,勞動的需求曲線D和勞動的供給曲線S的交點E是勞動市場的均衡點,該均衡點決定了工資水平為WE,這時勞動的需求量與供給量都是LE。

當勞動的需求大於供給時,工資會上升,從而增加勞動的供給,減少勞動的需求;當勞動的需求小於供給時,工資會下降,從而減少勞動的供給,增加勞動的需求。正如價格的調節使產品市場實現供求相等一樣,工資的調節也使勞動市場實現供求相等,並保證充分就業。

(二)不完全競爭勞動市場的工資決定

不完全競爭勞動市場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買方壟斷的市場,在這種市場上勞動的供給者眾多,而勞動的需求者只有一家;另一種是賣方壟斷的市場,在這種市場上勞動的需求者眾多,而勞動者卻由工會組織在一起,成為要素市場上的賣方壟斷者。

以賣方壟斷市場為例,在一些勞動市場中,勞動者通過組織工會,集體與廠商討價還價,從而形成勞動市場的賣方壟斷。工會影響工資決定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對勞動的需求

工會通過提倡保護關稅,擴大出口等方法擴大產品銷路,從而提高對勞動的需求,使勞動需求曲線向右移動來提高工資和就業量。如圖6.9所示。

在圖6.9中,勞動的需求曲線原來為D0,      這時D0與S相交於E0,決定了工資水平為W0,就業水平為L0。勞動的需求增加後,勞動的需求曲線由D0移動到D1,這時D1與S相交於E1,決定了工資水平為W1,就業水平為L1。W1> W0,說明工資上升了;L1>L0,說明就業水平提高了。

2.減少勞動的供給

工會通過非會員受僱,移民,童工,縮短工時,實行強制退休等方法減少勞動的供給,使勞動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從而提高工資水平。如圖6.10所示。

                                      W1

   W1                                                                              W0

   W0

在圖6.10中,勞動的供給曲線原來為S0,這時S0與D相交於E0,決定了工資水平為W0,就業水平為L0。勞動的供給減少後,勞動的供給曲線由S0移動到S1,這時S1與D相交於E1,決定了工資水平為W1,就業水平為L1,W1> W0,說明工資上升了;L1< L0,說明就業水平下降了。

3.最低工資法

工會通過使立法規定最低工資,也可將工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如圖6.11所示。勞動的需求曲線D與供給曲線S相交於E0,決定了工資水平為W0,就業水平為L0。最低工資法規定的最低工資為W1,W1> W0。這樣能使工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但在這種工資水平時,勞動的需求量為L1,勞動的供給量為L2,有可能出現失業。

工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既提高工資又不造成過多的失業,這取決於勞動對工資率的需求彈性。如果勞動需求對工資率缺乏彈性,即廠商的勞動需求量對工資率變化的反應不敏感,那麼工會提高工資率能給勞動者帶來較多的收入和較少的失業。如果勞動需求彈性很大,則工會提高工資率不僅會使失業大量增加,而且也會使勞動者的總收入減少。 

還有圖傳不了了

需要留言

參考:臧良運主編 西方經濟學 科學出版社

追問需要圖哈,沒有圖不能說明啦。。。謝謝了!6.8圖傳了呀,6.9-6.11也用同樣的方法傳一下啦~~

追答一回傳一個,傳了之後你繼續追問

勞動市場均衡(w/p)2如何迴歸平衡

1.勞動力資源的最優分配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勞動力市場實現均衡,勞動力資源就能達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給定資源與總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會產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這是勞動力市場均衡在理論上所具有的第一個意義。

2.同質的勞動力獲得同樣的工資

勞動力市場均衡的意義的第二個表現是同質的勞動力獲得同樣的工資,不存在任何職業的、行業的和地區的工資差別。

在勞動力市場均衡的條件下,經濟社會中任意一種職業、行業,任何一個地區的工資,都不會與其他職業、行業、地區存在差別。

3.充分就業

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的競爭在均衡工資決定的同時,實現充分就業。

經濟社會在均衡時,實現了充分就業。當然,必須注意的是,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構成“充分就業”的就業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量。在勞動力供給曲 線與勞動力需求曲線給定的條件下,供求的競爭導致充分就業的實現。當勞動力供給曲線或勞動力需求曲線一方或雙方都發生移位時,均衡工資的水平不同,其充分 就業的就業量也是不同的

勞動力市場均衡如何實現同工同酬,畫圖分析?

勞動力市場均衡包括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同工同酬的實現需要通過兩者的均衡來實現。當供給和需求兩者達到均衡時,市場價格即為市場清算價格。畫出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點A表示當市場僱傭勞動服務的價格較低時,供給勞動力的數量要多於需求,存在勞動力過剩的現象;點B表示當市場價格較高時,需求勞動力的數量大於供給,存在勞動力緊缺的現象。當市場價格達到點P,也就是供給和需求兩者的均衡點時,同工同酬的目標就得到實現。因此,勞動力市場均衡是實現同工同酬的基礎。

勞動力市場均衡的主要途徑與方法是什麼 詳細一點的那位大師告訴我 求助!

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一樣,是一種供需關係,要使市場均衡,非人力所為,它會自我調節,當供大於求時,勞動力相對廉價,甚至會被賤賣,很多人便不會選擇該職業,時間一長,因為沒人做該項工作,此工作便會增加報酬,此時便吸引很多人,又使供大於求,迴圈往復。。。。

分析勞動市場均衡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急需!! 謝謝

如果一個社會勞動力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不相等,則稱此種勞動力市場為非均衡態的勞動力市場。當市場工資上漲到已經超過了勞動力的邊際產出,企業仍然不能得到足夠的勞動力時,此種勞動力市場便是供給約束型勞動力市場。相反,當市場工資下降到低於勞動力市場的邊際產出,市場仍然存在大量的非自願失業的勞動力時,則此種勞動力市場為需求約束型勞動力市場。供給約束型勞動力市場與需求約束型勞動市場是非均衡狀態勞動力市場的兩種理論模式。我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是典型的需求約束型非均衡態勢動力市場,並且在未來的幾十年內這一狀況都不可能得到根本轉變。目前我國勞動力供給的形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城鎮待業人員或“失業人員”。據有關資料反映,1979年前後與1989年前後,我國城鎮出現兩個失業高峰期,僅失業青年人數就分別達到1538萬人和1050萬人,失業率分別是6%和3.8-4%。目前我國處於失業狀態的人數約3000萬人,並出現上漲趨勢。其二是“富餘人員”數量較大。“富餘人員”即隱性失業人員,主要是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超過了工作需要的人數。

本文來自於中國知網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YYSZ199504047.htm

標籤: 勞動力 分佈 均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5lk1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