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冰河期間隔多少年

冰河期間隔多少年

冰河期間隔多少年

冰河期間隔多少年:答案是2億5千萬年。

2億5千萬年。太陽繞銀河系公轉一週是2億5千萬年。而且太陽公轉一週,太陽也會受到帶領銀河系公轉的中心,致使2億5千萬年期間,太陽與銀河系的銀心距離也有遠點和近點。由於遠點,銀心輻射熱量產生的溫度平臺低於正常溫度平臺,致使此時太陽系整體溫度就會降低,所以地球隨著水落石出,使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在它的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饑荒中喪生。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冰雪蔓延:衣索比亞的部分地區白雪皚皚,中國的農作物歉收(此時的確是明朝末期--崇禎時期)。冰河期理論上是種氣候現象,應該會發生,但有專家指出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已經不會讓冰期出現,但科學界對這一結論有很大的爭議,對將來是否發生也很有爭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2億5千萬年。太陽繞銀河系公轉一週是2億5千萬年。而且太陽公轉一週,太陽也會受到帶領銀河系公轉的中心,致使2億5千萬年期間,太陽與銀河系的銀心距離也有遠點和近點。由於遠點,銀心輻射熱量產生的溫度平臺低於正常溫度平臺,致使此時太陽系整體溫度就會降低,所以地球隨著水落石出,使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在落它的巔峰時期,北歐一降孩戰帶饑荒肆虐。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饑荒中喪生。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冰雪蔓延:衣索比亞的部分地區白雪皚皚,中國的農作考山物歉收(此時的確是明朝末期--崇禎時期)。冰河期理論上是種氣候現象,應該會發生,但有專家指出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已經不會讓冰期出現,但科學界對祖場紙看士這一結論有很大的船孩界爭議,對將來是否發生也很有爭論。

冰河期間隔多少年

2億5千萬年。太陽繞銀河系公轉一週是2億5千萬年。而且太陽公轉一週,太陽也會受到帶領銀河系公轉的中心,致使2億5千萬年期間,太陽與銀河系的銀心距離也有遠點和近點。由於遠點,銀心輻射熱量產生的溫度平臺低於正常溫度平臺,致使此時太陽系整體溫度就會降低,所以地球隨著水落石出,使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2億5千萬年。太陽繞銀河系公轉一週是2億5千萬年。而且太陽公轉一週,太陽也會受到帶領銀河系公轉的中心,致使2億5千萬年期間,太陽與銀河系的銀心距離也有遠點和近點。由於遠點,銀心輻射熱量產生的溫度平臺低於正常溫度平臺,致使此時太陽系整體溫度就會降低,所以地球隨著水落石出,使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在它的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饑荒中喪生。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冰雪蔓延:衣索比亞的部分地區白雪皚皚,中國的農作物歉收(此時的確是明朝末期--崇禎時期)。冰河期理論上是種氣候現象,應該會發生,但有專家指出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已經不會讓冰期出現,但科學界對這一結論有很大的爭議,對將來是否發生也很有爭論。

冰河時期多少年一次?

冰河時期時間可以維持超過一百萬年,地球形成以來冰河時期曾出現過十一次,上一個冰河時期稱為“大冰河時代”,發生於距今一萬八千年前,結束於一萬年前,當時地球約三分之一的陸地被覆蓋在240米厚的冰層下。

冰河時期期間,溫度下降,改變了地球表面的植物相和生物的生存環境,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亡或遷移,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倖存下來。

冰河期成因

冰河時期主要造成原因與火山爆發有非常大的關係,當火山爆發時,將會噴發出上萬噸二氧化硫到高空大氣中,進而反射陽光使其無法進入地球表面,因此造成地表溫度迅速下降,進而導致冰河時期的發生。

而一般二氧化硫在空氣中,會慢慢的變成亞硫酸或硫酸,經下雨後落到地面之後,造成植物跟生物無法生長,也是導致生物滅亡的其中一項因素。

而一般數萬噸的二氧化硫在空氣中會慢慢經由雨水降落到地表,因此需要數年或數十年才有辦法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清洗到正常值範圍,當恢復正常範圍後,理論上陽光進入地表會導致溫度上升。

然而地表跟海面因為之前溫度驟降導致結冰,造成陽光再反射到太空,溫度沒有顯著上升,需要持續上百年或上千年才有辦法讓溫度恢復到正常水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冰河時期、百度百科-冰河期

冰川時代幾年一次

“冰川時代”在地質學上稱作“冰期”。一個“冰河時期”其時間跨度是幾千萬年甚至2~3億年。

冰期是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紀冰期。在地球54億年的漫長地質歷史上曾發生過五段“冰川時代”:

約24億至21億年前——休倫冰期

約8.5億至6.35億年前——成冰期

約4.5億至4.2億年前——奧陶紀

約3.6億至2.6億年前——石炭紀

約258萬年前——第四紀冰期

有記載的大冰期一共發生過幾次,週期為

有記載的大冰期一共發生過三次,週期為將近三億年發生一次

地質時期中的寒冷期通常表現為,全球平均氣溫偏低,冰川覆蓋面積巨大,通常被稱為“大冰期”,在地球地質時期總共經歷了三次大冰期,分別是距今6億年前的震旦紀大冰期、距今2.5億年前的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距今200萬年前開始的第四紀大冰期。大冰期之間大約間隔2至3億年時間,這一時期相對溫暖,稱為“大間冰期”。

大冰期是地質歷史上出現大規模冰川的時期;大間冰期是兩次大冰期之間氣候變暖的時期。大冰期時,冰川大規模擴張或前進;大間冰期時,冰川消融後退。

有記載的大冰期一共發生過三次,週期為將近三億年發生一次。第一次發生在大約八億年前的元古代末期,稱為震旦紀大冰期。第二次發生在大約三億年前的石炭紀至二疊紀,第三次大冰期就是最著名的第四紀大冰期,也是對現在影響最大的冰期。

擴充套件資料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紀冰期。

是一個“冰河時期”(其時間跨度是幾千萬年甚至2、3億年)之中,一段持續的全球低溫、冰蓋大幅度向赤道延伸的時期。在中國學術界冰期稱冰河時期(Ice Age)也稱之為“大冰期”。相鄰的冰河時期之間的地球氣候比較溫暖的時間段,稱之為“大間冰期”。地球史上四大冰河時期:卡魯冰期、安第薩哈拉冰期、瓦蘭吉爾冰期、休倫冰期;冰期內部的冷暖交替的時段,分別稱為冰段(或稱作副冰期、冰階)與間冰段(或稱作間冰階)。時間尺度是數萬年。

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形成冰期。特別是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續時間很長的地質事件,通常稱為大冰期。大冰期的時間尺度至少數百萬年。大冰期內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氣候冷暖交替和冰蓋規模的擴充套件或退縮時期,這種擴充套件和退縮時期即為冰期和間冰期。

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

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

自從地球誕生至今,每隔數萬年左右,地球上的氣溫就會經歷一次溫暖期與冰河期的迴圈。根據地質學上的資料,在80萬年內就發生了30次以上。兩次冰河時期之間,地球的氣溫較暖和,稱為間冰期。因此,地球的氣候是以緩慢的速度逐漸的變化,並非一成不變的。 其中最著名的,時間較久四次冰河時期,其名稱列於下: 鄱陽冰期 137-150萬年前 大姑冰期 105-120萬年前 廬山冰期 10-32萬年前 大理冰期 1-11萬年前 冰河時期來臨時,會使得全球氣溫下降,每次冰河時期,南極的溫度會比現在的溫度下降攝氏約11度左右。由於大量的海水結冰,因此會使海平面縮小,陸地面積擴張。同時熱帶與帶的面積也會縮小。 地球的氣候不斷重複冰期與暖期的迴圈,嚴寒的冰期大約持續10萬年後就會出現1萬年的暖期。目前地球正處於暖期,並已經持續了大約1.5萬年。現階段的暖期與以前最大不同就是目前處於忽冷忽熱的跳躍期。因此,科學家認為,根據跳躍的非線性規則來分析,並用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人類沒有理由忽視全球可能突然變冷的警告。歐洲可能將是地球上最先變冷的地區。

歷史上第一次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

在漫長的地質史上,地球曾歷經三次溫度持續下降的時期,地理學家將之稱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紀與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續了幾千萬年,新生代的冰河期則持續了兩百萬年。 關於冰河期的成因學界至今仍無一定論,部份學者認為,可能和地球自轉時,地軸週期性傾斜角度的改變,導致陽光照射量減少有關。冰河期的發生,至今仍是自然科學的一個謎。雖然科學家已相當肯定地球的繞日軌道和自轉軸的變化,與冰河期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這些變化並不會改變太陽的入射能量,只改變了入射陽光的分佈,卻能引起地球上氣候極大的變化,這令科學家十分困惑。

大約是人類剛出現在地球舞臺的兩百萬年前,地質史上第三次冰河期「第四紀冰河期」同時揭開序幕,全球各地氣溫開始下降,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場歐洲、北美洲和格陵蘭,都被北極一路延伸過來的大冰蓋所覆蓋。這段期間,歐洲共發生了五次冰河期,北美洲及中國則發生了四次冰河期。至於臺灣,目前只確定雪山地區在最後一次冰河期,也就是七至一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曾發生過冰河。學者們將其稱之為「雪山冰期」。

南北兩極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蓋融化,要知道冰的融化是要吸收熱量的,所以兩極的溫度升高就會相應的造成全球氣溫失衡,也就是說溫度下降.

上一次冰河時期是在5萬多年以前,因為當時地球的氣候十分悶熱,陸地動物都適應了40度以上的常年高溫,最後兩極溫度失衡造成全球溫度下降,但下降幅度並不明顯,可是對於許多恆溫動物來說哪怕生存環境氣溫下降10度,那也是致命的.

順帶一提,人類的祖先在5萬年前因為已經懂得使用最基本的保暖措施所以度過了那段時期.

全球四個主要冰河期(Ice age)

國外冰期名稱 中國冰期名稱 距今發生年代(萬年) 地質年代

古薩(Guniz)冰期 鄱陽冰期 137-150 侏羅紀末

民德(Mindel)冰期 大姑冰期 105-120 白堊紀

里斯(Riss)冰期 廬山冰期 10-32 第三紀漸新世

沃姆(Wurm)冰期 大理冰期 1-11 第四紀更新

下一次冰川期在什麼時候?

國《發現》雜誌撰文說,有跡象表明,第五紀冰川期即將來臨。此前,一些加拿大科學家在經歷了1996年的大風雪以後也公開宣稱,地球已經踏入了一個新的冰川期。與此同時,美國一家電視臺的科學頻道也暗示說:地球在1970年左右就已經進入了第五紀冰川期。

2001年,美國中西部到大湖地區經歷了一場由於蜜蜂大量減少而造成的災難。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農民普遍抱怨,因為可惡的冷冬,蜜蜂都凍死了,結果使得他們的農作物因授粉不充分而大量減產。科學家認為這正是第五紀冰川期的表現。

地球經歷的四個大冰期

為什麼要把地球經歷的下一個冰期叫做第五紀冰川期,第五紀冰川期的到來會給地球造成什麼影響?要想解開第五紀冰川之謎,就要先從地球經歷的四個大冰期說起。

冰川學說專家認為,全球氣候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曾有數次冷暖變化,冰川作用隨之重複發生。氣候寒冷時,降雪量增加,發育大規模的冰川,巨大的冰蓋掩蓋地球,稱為冰期;當氣候變暖時,冰川大規模消退,叫做間冰期。

在5.7億到6.8億年前的先寒武紀裡,我們的地球經歷了第一紀冰川期。那次冰川大規模覆蓋了澳洲、歐洲、美洲和亞洲部分地區;在4.1億到4.7億年前,地球遭遇第二紀冰川期。此次冰川覆蓋了非洲、南美洲、歐洲、北美洲北部地區;地球經歷的第三紀冰川期是在2.3億到3.2億年前,冰川覆蓋面積擴大至整個南半球;著名的第四紀冰川期是從250萬年前開始並一直持續至今,我們現在就生活在第四紀冰川期裡。在第四紀冰川期之初,冰川覆蓋了整個北半球。第四紀冰川期之後的大冰期,自然就是第五紀冰川期了。

溫室效應與冰川期

目前,地球正處於第四紀大冰期的後期。最近一次冰川廣佈的情況是在1萬多年前結束的。此後,氣候總的來說在逐漸變暖,冰川逐漸消融,規模變小,現在冰川的面積只佔陸地面積的10%。觀測的結果告訴我們,阿爾卑斯山上的冰川在1876—1934年間面積減少了15%,較大的冰川縮短了1—3.5千米。喜馬拉雅山上的絨布冰川,冰舌中部近百年來減薄了約50米。但也不是直線下降,仍有時冷時熱的變化。不過,從長期來看,總的趨勢是變暖了。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目前不是大家都在關注“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嗎,那麼地球到底將會越來越熱,還是越來越冷呢?其實這個問題是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問題,“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是由人為因素導致的短暫氣候變化,它與地質歷史上的冷暖變化比起來是極其微小的,只是一個區域性現象,對整個地球氣候變化的總趨勢產生不了影響。但是,這並不是說溫室效應無足輕重了,溫室效應的加劇會導致短期氣候異常,進而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冰川期生物的命運

第四紀冰川期的來臨,導致了大量生物物種的滅絕,因為在第四紀冰川期之前存在一個比較長的間冰期,那時氣候溫暖,環境適宜生物生存,可以說是一個很舒適的“太平世界”。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物生存在這樣的環境裡其適應性就逐漸變差,甚至退化,結果在大規模冰川來臨的時候,很多物種便走向滅絕。比如現在我們在化石中看到的長毛象,就曾經大量生活在第四紀冰川期來臨之前的間冰期。同時,在冰期裡部分物種滅絕,也會有新的物種誕生,比如地球上最高等生物———人類,就是在第四紀大冰期中誕生並進化的。

但是,正如第四紀冰川期中大量動物因不適應新環境而滅絕一樣,人類似乎也正面臨生死挑戰。最近有美國專家稱,人類進化正趨於停止。若果真如此,這對人類本身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停止進化就是退化的開始。如果人類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肌體的抵抗能力,而只滿足於享受“舒適”的自然環境和......>>

下一次冰河時期是什麼時候

冰期成因

學者們提出過種種解釋,但至今沒有得到令人感到滿意的答案。歸納起來,主要有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學成因說。

天文學成因說

天文學成因說主要考慮太陽、其他行星與地球之間的相互關係。①太陽光度的週期變化影響地球的氣候。太陽光度處於弱變化時,輻射量減少,地球變冷,乃至出現冰期氣候。米蘭科維奇認為,夏半年太陽輻射量的減少是導致冰期發生的可能因素。②地球黃赤交角的週期變化導致氣溫的變化。黃赤交角指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它的變化主要受行星攝動的影響。當黃赤交角大時,冬夏差別增大,年平均日射率最小,使低緯地區處於寒冷時期,有利於冰川生成。

地球物理學成因說

地球物理學成因說影響因素較多,有大氣物理方面的,也有地理地質方面的。①大氣透明度的影響。頻繁的火山活動等使大氣層飽含著火山灰,透明度低,減少了太陽輻射量,導致地球變冷。②構造運動的影響。構造運動造成陸地升降、陸塊位移、視極移動,改變了海陸分佈和環流型式,可使地球變冷。雲量、蒸發和冰雪反射的反饋作用,進一步使地球變冷,促使冰期來臨。③大氣中CO2的遮蔽作用。CO2能阻止或減低地表熱量的損失。如果大氣中CO2含量增加到今天的2~3倍,則極地氣溫將上升8~9℃;如果今日大氣中的CO2含量減少55~60%,則中緯地帶氣溫將下降4~5℃。在地質時期火山活動和生物活動使大氣圈中CO2含量有很大變化,當CO2遮蔽作用減少到一定程度,則可能出現冰期。

下一次目前不能預測

下一次冰河時期什麼時候來?

目前公認標準的冰河時期迴圈週期成因的「日晒理論(insolation model of glacial cycles)」,是塞爾維亞天文物理學家Milutin Milankovitch於1912年提出:冰河時期是因抵達地球的太陽光量變化所致,而引起太陽光量變化的主因則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形狀有一週期性的平緩變化。不過,日晒理論雖然可以解釋史前氣候約41000年的變化週期,但卻不能解釋現在有觀測到的10萬年氣候變化週期;此外,這個理論還預測有個40萬年的變化週期,卻不曾觀測到。

冰川時期是什麼時候啊

這是指地球氣候酷寒,高緯度地方的廣闊區域為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所覆蓋的時期。最近的冰川期在更新世,據在歐洲和北美研究的結果,認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間冰川期。在日本根據分析冰斗地形(圍谷地形,kar)地形發現有兩次冰川期。最顯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紀一二迭紀,冰川的遺蹟殘留於岡瓦納。除上述兩大冰川期外,在歐洲和美洲還發現有前寒武紀、中生代和第三紀的冰川遺蹟,但都不太顯著。

冰川時代

在地質史上,冰川曾多次滑過地球表面,衝擊刻畫過大地,形成許多湖泊和沼澤。最近的一次冰河時代發生在大約20億年前。在加拿大南部,從東向西綿延1000英里的地面上,有一系列原始冰川的沉積物。這塊最早的加拿大冰原,想必至少有1000英里長、1000英里寬,數千英尺厚。最新的證據表明冰塊曾流到美國北部,至少進入了米歇根地區。

科學家們認為在南非、印度中部和澳洲西部發現的冰河沉積物與加拿大南部的冰河沉積物屬於同一個時代。如果是這樣,那麼20億年前的冰河時期想必非常廣泛,並且延續了數百萬年。從那以後,地球經歷過若干次冰河時期。

大約在後10億年當中,地球至少經歷過6個主要冰河時期,每次發生的間隔大約為1.5億年,每次都持續大約5000萬年。至於為什麼要有這種週期性的冰河時代,這是地球史的難解之謎。科學家們提出不少有關這方面的理論,從洋流的改變到太陽黑子的週期變化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但是沒有哪一種理論站得住腳,令人信服。很明顯,冰河現象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有一點看來是肯定的,地球目前仍然處於冰河時代。

冰川期這個說法可能有些含糊不清。通常這一說法指的是地球上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了一二百萬年的那個時期。這些時代通常以一系列冰川前進或間冰期(冰川停止前進、溶化、後退)為標誌。但是,地質學家所說冰河時代是指全球變冷的那段時間,可能延續了幾百萬年。前面提到的5000萬年的那個時代被認為是冰河時代。很明顯,在一個冰河時代裡可能、也確實發生過幾個冰川期。

最近這次冰河時代大約在6500萬年前開始,好像剛巧與白堊紀的大滅絕聯絡在一起。大量的證據表明地球曾與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相撞,後者的殘餘部分飛向外太空,撞擊造成的森林大火發出的大量煙塵瀰漫了大氣層的低層,擋住了陽光,結果使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併產生大量酸雨。這樣,僅存的恐龍滅絕了,3/4現有植物和動物物種死光了。這次相撞還可能多少改變了一下地球的執行軌道,這就是為什麼地球總保持這種溫度較低的狀態,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地球可能恢復到中生代適於恐龍生長的較熱的氣候。

冰河時代的開始是個緩慢的過程。大約在6500萬年前南極開始形成冰川,冰面越來越大、變小、又擴大,逐漸形成厚厚的隆起的冰原。大約到2000萬年前,冰面覆蓋了整個南極,這個過程現在仍在繼續。大約到1200萬年前,冰川才開始擴散、移動,並覆蓋了阿拉斯加山區。在冰河時代,格陵蘭冰川比較年輕,因為這塊直到大約300萬年前才被冰川覆蓋。

時光已經進入了新的冰川期,地質學家們稱之為更新世。大約在200萬年前大量冰川開始向前移動,有時覆蓋地球陸地表面的1/4,厚達數千英尺。在這最後一個冰凍時期,冰川由於至少有4次溶化,因此,出現了幾度前進、幾度後退的現象。現在人們開始發現一些證據表明,冰川在下一次推進時總比前一次更凶猛。最凶的一次大約發生在5萬年前,到1萬年前停止。每當出現間冰期,全世界的氣候就平均變暖,比現在還要曖得多。通常間冰期要持續好幾千年。即使在最後這次冰川推進的高峰期,也有過若干次停......>>

冰河時期 溫度是多少

1、全球進入冰河期氣溫降低6度

2、冰河時期,是指極地冰幅蓋的時期。過去地球的氣候曾經變得非常冷,兩極和山上的冰覆蓋了大片陸地,稱為冰河時期,時間可延續超過一百萬年。冰河時期由若干次冰河作用組成,每次都使得冰蓋前進或後退。一萬八千年以前左右就發生過一次冰河作用。

具有強烈冰川作用的地史時期。又稱冰川期。冰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寒冷的冰期廣義的冰期又稱大冰期,狹義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層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氣候寒冷,極地冰蓋增厚、廣佈,中、低緯度地區有時也有強烈冰川作用的地質時期。大冰期中氣候較寒冷的時期稱冰期,較溫暖的時期稱間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間冰期都是依據氣候劃分的地質時間單位。大冰期的持續時間相當於地質年代單位的世或大於世,兩個大冰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是幾個億,有人根據統計資料認為,大冰期的出現有15.0 億年的週期。冰期、間冰期的持續時間相當於地質年代單位的時期[2]。

在地質史的幾十億年中,全球至少出現過3 次大冰期,公認的有前寒武紀晚期大冰期、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冰川活動過的地區,所遺留下來的冰磧物是冰川研究的主要物件。第四紀冰期冰磧層儲存最完整,分佈最廣,研究也最詳盡。在第四紀內,依冰川覆蓋面積的變化,可劃分為幾個冰期和間冰期,冰蓋地區約分別佔陸地表面積的30%和10%。但各冰期的冰川發育程度有很大差別,如歐洲冰蓋曾達北緯48°,而亞洲只達到北緯60°。由於氣候變化隨地區的差異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各地冰期的劃分有所不同。1909 年,德國的A.彭克和E.布呂克納研究阿爾卑斯山區第四紀冰川沉積,劃分和命名了4個冰期和3個間冰期[3]。

大冰期的成因,有各種不同說法,但許多研究者認為可能與太陽系在銀河系的執行週期有關。有的認為太陽執行到近銀點區段時的光度最小,使行星變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有的認為銀河系中物質分佈不均,太陽通過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段時,降低了太陽的輻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4]。

“冰川是氣候的產物”,這是冰川學界的流行說法。那麼,氣候又是什麼的產物呢?筆者的說法是“氣候變化是地球系統的變化在大氣圈中的反映”。冰凍圈是地球系統的一部分,所以人們可以說“氣候的一部分是冰川的產物”。當然,氣候的主要部分應該是地圈(包括殼、幔、核)的產物,因為地圈佔地球系統總質量的99.9%。冰川與氣候的關係緊密,它們同時受地圈變化的制約,人們甚至可以說“冰川和氣候同是地圈變化的產物”。地圈的變化又受宇宙因素的制約,筆者經過長期研究,提出如下觀點:宇宙磁場與地核磁流體的電磁耦合作用,可能是地球表層各系統變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冰川與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因[5]。

冰川期:距今大約100萬年前,地球進入冰川期,廣大地區被冰雪覆蓋,許多物種如劍齒象、巨貘等都消失了,有些物種如大熊貓、水杉等只在極少地區存活下來![6]

冰期標誌摺疊編輯本段

冰期時期最重要的標誌是全球性大幅度氣溫變冷,在中、高緯(包括寒冷的冰期極地)及高山區廣泛形成大面積的冰蓋和山嶽冰川。由於水分由海洋向冰蓋區轉移,冰蓋不斷擴大增厚,引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所以,冰期盛行時的氣候表現為乾冷。冰蓋的存在和海陸形勢變化,氣候帶也相應移動,大氣環流和洋流都發生變化,這均直接影響動植物生長、演化和分佈。

第四紀冰期以後,距今約1萬年以來的時期叫冰後期。此期氣候仍有過多次低量級的冷暖波動,如距今4000~6000年期間曾出現的較明顯的寒冷期,使全球冰川一度擴充套件前進,被稱為新冰期。

近一次較明顯的小規模的冰川推進出現在1......>>

冰河時期有周期性,那下一個冰河時期是何時呢?

在地球過去的10億年時間裡,成型的冰河時期佔據了25%的時間。地球經歷過5大冰河時期,其中最長的休倫冰河時期持續了3億年時間,其餘的冰河時期持續1億年左右。

冰河時期為什麼會出現?

冰河時期的出現,取決於地球軌道以及地球傾角和擺動,當地球處在距離太陽最遠的遠日點,並且地球傾角增加,這就會導致極地幾乎無法接觸到陽光,極地溫度下降,冰川開始拓展。

南極周圍沒有,巨大的海洋會冰川的增加,因此冰河時期的冰川一定會從北極向南蔓延。隨著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北極冰川並非一直拓展,夏季冰川會消融,冬季冰川重新向南蔓延,隨著冰川的增長,地面對太陽光的反射能力越來越強,從而進一步降低全球溫度。每一次冬季的到來,都會讓極地冰川更靠近南方,夏季也會融化更少的寒冰,被冷卻的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失去溫室氣體,地球逐漸被寒冰覆蓋。

人類處於第四紀冰河時期?

事實上,人類已經處在冰河時期的週期之中,地球兩極出現冰川,其實就是冰河時期開始的標誌,第四紀冰河時期在270萬年前開始。

冰河時期發生的原因非常複雜,由於其產生的條件苛刻,因此大約每隔四萬年才會發生一次,每隔十萬年發生一次較長的冰河時期,但每一次冰河時期的開始,都會進行數萬年的冰川成長週期,在這段時間裡,地球依舊會處於相對適宜的環境中。

按照正常的冰河時期週期,第四紀冰期大約需要成長五萬年-九萬年時間,才會正式進入冰封期,理論上來說,目前的極地冰川應該已經開始向外拓展,開啟新一輪冰封時代。

但是目前地球極地的冰川不但沒有拓展,反而正在消融,這是由於人類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已經超出地球的自然承受範圍,人類或許將讓地球跳過冰河時期?

全球暖化已經抵消了第一次冰川拓展?

影響全球氣候的關鍵,就是溫室氣體,其中二氧化碳最為重要。在過去的80萬年時間裡,地球每100萬個空氣分子中,只有170-280個是二氧化碳分子。在冰河時期的冰川拓展期,全球二氧化碳分子減少;在夏季的間冰期,二氧化碳分子增加。然而隨著人類的活動,地球南極的二氧化碳水平也達到了400ppm(100萬個空氣分子中,400個是二氧化碳分子),這讓地球的平均溫度受到了明顯影響。

二氧化碳對全球暖化的影響非常大, 即使是小幅度的上升,也會影響全球氣候。目前地球平均溫度已經比正常情況高出5℃,幾乎已經抵消了第四紀冰河時期的第一次冰川拓展,並且極地冰川依舊在不斷融化,人類或許已經跳過了整個冰河時期。如果該狀況沒有改變,人類在第四紀冰河時期融化了極地所有冰川,那麼全球海平面將至少增加60米,足以淹沒絕大多數的城市,人類數量也會大幅度減少甚至滅絕。

當人類數量減少,地球環境會逐漸回到平衡狀態。極地開始重新出現冰川,海平面下降,陸地也重新露出海平面,陸地生命或許又需要重新開始進化。如果人類導致的全球暖化,真的讓人類滅絕,那麼重生後的地球,還會再次出現人類嗎?

地球什麼時候進入下一個冰期

2至3億年之後。

由於全球氣候變化的週期性,所以將來地球肯定會再次進入“大冰期”,而兩次大冰期之間的間隔大約為2至3億年,目前差不多是第四紀大冰期末期,也就是說大約在2至3億年之後地球會再次進入冰期,以人類科技的發展,到時候應該不用過於擔心的。

不過,隨著人類因素的加入,使得地球氣候變化更為複雜,冰期和間冰期的時間間隔可能縮短,“全球暖化”可能會導致間冰期的提前結束,使得地球快速進入下一個大冰期,這一場景已經在美國的災難電影《後天》中呈現了。

下一個地球小冰河什麼時候出現

按照如今的氣候情況來看,全球暖化是趨勢,而小冰河出現的可能性不高,而說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時期的是來自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議上的一個報告,科學研究團隊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共同發表的一個說明,科學家警告稱,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將會進入到“休眠期”,這個時候將會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所以按照這個科學研究報告來看,下一個小冰河時期就是在2030年的時候可能出現,到時候我們地球將會感覺到明顯的寒冷氣候,相比如今的情況來說,可能我們感覺到的寒冷真的是太弱了。所以這裡大家參考下即可。

下一個冰河時期是多久?

下一次冰河時期將始於一萬五千多年後

歐洲科學家針對自南極洲底層挖掘到的最深與最古老的冰核進行研究,蒐集到的證據顯示,下一次冰河時期將始於一萬五千多年後。此外,這個長達三千一百九十公尺的冰核證實可追溯過去七十四萬年的全球氣候演變,包括地球確實出現過八次冰河時期,冰河時期之間則為非常短暫但溫暖的間冰期。

由十國組成的「歐洲南極洲冰核取樣計劃」(Epica)大型團隊,花了十年時間自南極洲冰原東部的「圓丘C」(DomeC)挖掘新生代時期的冰柱,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揭露史前時期氣候奧祕,進而更能掌握未來的氣候變遷。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英國「自然」期刊。

科學家忍受攝氏零下四十度的低溫鑽取冰核樣本,鑽取的地點距離最近的研究前哨也有一千公里。這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探勘冰核的計劃,卻是回溯地球歷史最為久遠的一次。英國劍橋大學學者、英國南極調查隊成員沃爾夫說:「這項計劃將改變我們看待氣候的方式。」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每一片冰核都記錄著遠古時期的故事。舉例來說,科學家可以透過觀察氫原子不同種類(也可稱為同位素)的比率,推算出全球氣候模型。氘是氫的一種穩定同位素,冰核樣本若含有很多這種物質,意味著這段期間溫度較高。

科學家說,過去七十四萬年共出現八次冰河時期,期間也有八次較為溫暖的間冰期。從七十四萬至四十三萬年前,溫度較今日低,而間冰期也比現在要冷,且持續得較久。四十三萬年前是氣候變遷的分水嶺,稱為TerminationV,這時的間冰期縮短且變得更溫暖,讓人類與其他溫血動物能夠繁衍。

人類因為燃燒石化燃料,將二氧化碳發散到大氣中。科學家表示,這種溫室效應可能導致降雪與降雨模型的重大變化,導致洪水氾濫與乾旱同時存在的現象,還可能出現變化無常的暴風雨。

沃爾夫說,研究顯示下一個冰河期不會這麼快來臨,然而如果無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其他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層,可能會出現熱浪。初步的研究顯示,今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四十四萬年來最高。

冰河期多久發生一次?

那麼,冰期多久發生一次,下一次冰凍預計何時開始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所說的是大冰期還是發生在大冰期內的小冰期。地球經歷了五次大冰期,其中一些冰期持續了數億年。事實上,地球現在正處於一個大冰期,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地球上有極地冰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古氣候博士生邁克爾桑德斯特羅姆(Michael Sandstrom)說,

大冰期約佔地球過去十億年的25%,

古記錄中的五個主要冰期包括休倫冰期(24億至20億年)21億年前),低溫冰期(7.2億至6.35億年前),安第斯-撒哈拉冰期(4.5億至4.2億年前),晚古生代冰期(3.35億至2.6億年前)和第四紀冰期(270萬年前至今),

這些大冰期可以有更小的冰它們的年齡(稱為冰川)和溫暖期(稱為間冰期)。在第四紀冰期開始的大約270萬到100萬年前,這些冷冰期每41000年發生一次。然而,在過去的80萬年中,巨大的冰蓋出現的頻率較低,大約每10萬年一次,桑德斯特羅姆說,

這就是10萬年週期的工作原理:冰蓋生長約9萬年,然後在溫暖的時期需要約1萬年的時間才能崩塌。然後,這個過程又重複了一遍。

考慮到上一個冰河期大約在11700年前結束,地球不是該再次結冰了嗎“我們現在應該進入另一個冰河時代,”桑德斯特羅姆告訴《生活科學》。但影響冰川和間冰期形成的與地球軌道有關的兩個因素已經消失。”這與我們把這麼多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的事實相聯絡[意味著]我們可能不會進入冰川至少100000年,“他說,”KdSPe“什麼導致了冰川?”

塞爾維亞天文學家米盧廷·米蘭科維奇(Milutin Milankovich)提出的一個假說解釋了為什麼地球會在冰川和間冰期內外迴圈。

當行星繞太陽轉時,三個因素會影響它獲得多少陽光:它的傾斜度(在41度上從24.5度到22.1度,根據Milankovitch在1976年的

,它的偏心率(圍繞太陽執行的軌道形狀的變化,範圍從近圓形到橢圓形);它的擺動(一次完全擺動,看起來像一個緩慢旋轉的陀螺,每19000年到23000年發生一次),Sandstrom說,《科學》雜誌上的一篇里程碑式的論文提供了證據,證明這三個軌道引數解釋了行星的冰川週期。

“Milankovitch的理論是軌道週期是可預測的,並且在整個時間內非常一致,”Sandstrom說如果你處在冰河時代,那麼根據這些軌道週期,你會有更多或更少的冰。但是,如果地球太熱了,他們基本上不會做任何事情,至少在冰的生長方面是這樣的。“[末日:9個真正的地球可以結束的方式]”,“地球”,一個能使地球變暖的東西就是二氧化碳之類的氣體。在過去的800000年中,二氧化碳水平在百萬分之170到280 ppm之間波動(這意味著在100萬個空氣分子中,其中280個是二氧化碳分子)。Sandstrom說,在冰川和間冰期之間只有約100 ppm的差異。“KDSPE”“KDSPs”,但與過去的波動相比,今天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得多。根據氣候中心的資料,2016年5月,南極二氧化碳水平達到了400 ppm的高水平。“KDSPE”“KDSPs”地球以前是溫暖的。例如,在恐龍時代,氣溫要高得多。”但是可怕的是我們投入了多少二氧化碳。他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二氧化碳的變暖效應將產生巨大的後果,因為即使地球的平均溫度的微小增加也會導致巨大的變化,”Sandstrom說。例如,在上一個冰河時期,地球平均只比現在冷了9華氏度(5攝氏度),桑德斯特羅姆說:

如果全球暖化導致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融化,海洋將比現在高出196英尺(60米),桑德斯特羅姆說會導致大冰河時代?”Sandstrom指出,“導致長冰期的因素,如第四紀冰川作用,比導致冰川作用的因素更不為人們所瞭解。”。但有一種觀點認為,二氧化碳水平的大幅下降會導致氣溫下降,他說,“KdSPE”“KDSPs”,例如,根據抬升風化假說,板塊構造推高山脈,新的岩石暴露出來。這種未受保護的岩石很容易風化和破碎,並會落入海洋,帶走二氧化碳。“KDSPE”“KDSPs”這些岩石提供了海洋生物用來建造碳酸鈣殼的關鍵成分。Sandstrom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岩石和貝殼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帶走,這與其他的力量一起幫助降低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小冰河期多久出現一次

科學的來說,小冰河期大多是間隔2億5千萬年出現一次,狹義的來說,小冰河期差不多3-4個世紀一次。

據科學家推測,小冰河期的到來與太陽公轉息息相關。太陽公轉一週是2億5千萬年,太陽公轉會受到銀河系上一級移動中心潮汐力的影響,致使2億5千萬年期間,太陽與銀河系的銀心距離也有遠點和近點。由於遠點,銀心輻射熱量產生的溫度平臺低於正常溫度平臺,致使此時太陽系整體溫度就會降低,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小冰河期在我國一共發生了四次,第一次是出現在殷商時代的末期,這直接導致當時周朝推翻商朝,而第二次則是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也因此而導致了三國亂世,而第三次則是在唐朝的末期,小冰河期也就使得五代亂世事件發生了,而第四次就發生於明朝的末期,等到清朝才完全結束。

標籤: 間隔 冰河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5lo38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