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品茗杯比賽

品茗杯比賽

品茗杯比賽

品茗杯比賽是一種品嚐茶葉和評判茶葉的比賽,通常由專業的品茶師和品茶愛好者參加。參賽者在比賽中需要根據茶葉的外觀、香氣、湯色、滋味、回甘等多個方面對茶葉進行評價和比較。比賽的目的是提高參賽者對茶葉的認識和理解,以及促進茶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在比賽中,參賽者需要保持專注、細緻、敏感和公正,才能評出優勝者。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bim品茗杯的含金量

較高。BIM品茗杯比賽設立了多個獎項,包括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獎等不同級別的獎項,其中,金獎的含金量相對較高,代表著比賽中的最高榮譽和最高水平。品茗杯是由中國建築學會主辦的一項全國性職業技能競賽。

品茗杯bim大賽屬於什麼級別

A類級別。品茗杯bim大賽屬於A類級別,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作為全國規模最大、涵蓋專業最多的高校土木建築專業賽事,已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是教育部認定的56項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屬於國家A類競賽。

品茗杯大賽含金量高嗎

高。品茗杯大賽的賽環節的精巧設定,評委的專業認真,賽項的公平公正,都讓此次大賽獎項極具含金量。

品茗杯bim大賽屬於什麼級別

高階級別。品茗杯bim大賽,由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全國高校BIM應用畢業設計大賽,主辦單位是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所以是高階級別,舉辦目的是培養既符合國家發展要求又與社會實踐相接軌的實用人才。

簡述品飲茶藝賽項的比賽流程

簡述品飲茶藝賽項的比賽流程如下:

1、備具候用:按正確順序擺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向客人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把紫砂壺裡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

13、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4、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澆淋在紫砂壺表,起到養壺的作用,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用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旋轉一圈後,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泡功夫茶用什麼茶葉好

問題一:泡工夫茶用什麼茶葉比較好! 一般福建安溪的鐵觀音為上選,最好是用泉水泡製,口感更佳。功夫茶所用的茶葉,只限於半發醇的福建巖茶,溪茶和潮汕的鳳凰水仙一類(均屬青茶類)。中國的其它茶類如紅茶,綠茶,磚茶,或花茶,白茶等則不適合。因為若用功夫茶的衝法,往往苦澀不堪入口,只有這種半發醇的青茶類為上。習慣上功夫茶最好是用福建的烏龍茶,即閩北武夷山的巖茶和閩南的溪茶。烏龍茶是個總礎,其中的暑茶是閩北所產。鐵觀音則主要產於閩南安溪,故又稱溪茶。巖茶和溪茶名目繁多,其中奇種,單叢,名叢大紅袍,水仙,一枝春等都是名茶。――潮汕的鳳凰山也生產茶葉,也屬半發醇的青茶,也是功夫茶的用茶。其名目有水仙(俗稱鳥嘴茶),單叢,浪菜等;上引丘逢甲詩的鷦嘴便是鳥嘴茶。鳳凰茶也是我國的名茶之一。

功夫茶的泡法及飲法

1.備具: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放在茶盤上,茶道、茶樣罐放在茶盤左側,燒水壺放在茶盤右側。

2.賞茶:開啟茶樣罐,讓來客欣賞茶葉的色和形。

3.燙杯熱罐:將開水倒入水壺中,然後將水倒入公道杯,接著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18的比例把茶放入壺中。5.洗茶:右手提壺加水,用左手拿蓋颳去泡沫,左手將蓋蓋好,將茶水倒入聞香杯中。

6.第一泡:將開水加入壺中,泡一分鐘,趁機洗杯,將水倒掉,右手拿壺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只斟七分滿。

7.鯉魚跳龍門:用右手將品茗杯反過來蓋在聞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聞香杯杯底,翻轉一圈。

8.遊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

9.喜聞幽香: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90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

10.品啜甘茗:三個口是一個品,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嚐,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問題二:泡功夫茶時一般都用什麼茶泡? 最好是鐵觀音哦,普洱和紅茶葉湊合。

問題三:功夫茶是用什麼茶葉泡的,最好具體一點……謝謝! 任何茶葉都可以泡功夫茶的。比如普洱,碧螺春等。

問題四:適合泡功夫茶的茶葉有哪些,哪個牌子好些? 只有功夫茶才適合用功夫茶方式飲用。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儲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

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

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鍋為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衝罐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製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為“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

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為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衝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

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餘,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

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

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嘿嘿,在我買茶網上學的,

問題五:喝功夫茶最好用哪種茶? 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問題六:適合泡功夫茶的茶葉有哪些,哪個牌子好些? 懂茶的老人說這個牌子的茶葉質量非常好,用來泡功夫茶很合適!

問題七:功夫茶用什麼茶葉好 怎麼泡好功夫茶 任何茶葉都可以泡功夫茶的。比如普洱,碧螺春等。

問題八:普通泡茶和功夫茶的區別 除了功夫茶以外的泡茶都是普通的泡茶法

所謂功夫茶指的是烏龍茶的泡法,在烏龍茶中進行茶藝表演功夫茶多用的是鐵觀音,因為泡烏龍茶需要很多道程式,就是比較的麻煩,所以叫做功夫茶

功夫茶的衝飲過程: 一溫壺:先用開水燙`壺`茶海`茶杯`聞香杯;二注茶:把水倒幹,把適量(注:壺的1/5到1/4)的茶葉放入壺內並用開水沖泡;三刮沫:颳去浮在壺口上的泡沫,蓋上壺蓋等15到30秒;四注湯:把泡好的茶湯經過濾網注入茶海(及公道杯);五點茶;把茶湯倒入聞香杯,用茶杯倒扣在聞香杯上連同聞香杯翻轉過來;六聞香:把聞香杯從茶杯中慢慢提起在茶杯上輕轉三圈(順時針),聞香杯在手中拂搖後深聞其香;七品飲:細品慢飲茶湯,使茶湯在口中充分滾動迴旋將其飲入,此時,口鼻生香,喉吻生經,周身舒坦。飲攻夫茶,重在細細品嚐。工夫茶可謂是中國一種古風猶寸的茶道。

您將會感到心曠神怡,美和藝術的享受。

要想泡好一壺功夫茶

首先須注意水質、水溫、茶的品質.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 水溫”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 攝氏 100 度沖泡為宜; “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 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均有可能。泡後約15到30秒鐘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 ,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 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 愛飲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壺,現今中華一般家庭中, 多流行以小壺泡茶法(功夫茶),這是從十六世紀末明朝神宗時代所 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用小茶壺泡茶,茶味特別 甘醇芳香,明清時代以江蘇宜興的紫砂壺最有名,凡出於名家的作 品,四方爭購,價比黃金,而現在“紫藝網”和宜興紫砂工藝師們密切合作,不僅製作精 美的紫砂壺,並且另外發展出許多改良式的創意壺,為各方所喜愛 ,而“藏壺”或“養壺”在臺灣已成為一種高雅的風氣。 茶是中國人的“國飲”,因為茶中含有多種維他命、茶素、精油 、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腦、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國人相信一個常 飲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壽,而現代進步的科學,也已證明茶有醫學上 的效用,對人體有益處,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天然的健康飲 料。 在臺灣,茶是經濟作物,也是輸出國外賺取外匯的農產品;各地 的茶行、茶 為使茶藝普及,推動甚力,而許多內部陳設古典高雅的 茶藝館也紛紛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各茶區也定期性舉行評茶比賽活動 ,吸引茶農、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經入選,茶價倍增,使得茶藝 活動,呈現出一股朝氣,因而飲茶的風尚,在臺灣已成為一種高 層次的精神生活,而這種崇尚自然,無拘無束的茶藝精神,就如同中 華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溫馨。

問題九:泡功夫茶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 泡功夫茶需要準備:茶海,用來承載茶具的,如果是喝烏龍茶,最好是用紫砂壺,蓋碗是百搭茶具,如果你想專心的養一個壺,最好是那個壺專門用來泡同一類的茶。公道杯,有白瓷的也有玻璃的,玻璃的比較便於觀賞茶湯鼎澤。但在買蓋碗的時候應該會搭配有一套瓷的,包括品茗杯之類的。品茗杯、聞香杯、茶濾、濾架、隨手泡(燒水的)、茶道組合――包括:茶勺、茶導、茶針、茶漏、茶夾、杯託。還需要茶巾,茶盒。

總結就是:茶海,紫砂壺或蓋碗、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針對香氣高揚的茶)、茶道組合、茶巾、茶盒,還有一好的心情!

問題十:功夫茶都可以用什麼茶? 功夫茶具包括“四件寶”:孟臣衝罐、若琛甌、玉書鍋 、紅泥烘爐。

功夫茶所用的茶葉,只限於半發醇的福建巖茶,溪茶和潮汕的鳳凰水仙一類(均屬青茶類)。中國的其它茶類如紅茶,綠茶,磚茶,或花茶,白茶等則不適合。因為若用功夫茶的衝法,往往苦澀不堪入口,只有這種半發醇的青茶類為上。習慣上功夫茶最好是用福建的烏龍茶,即閩北武夷山的巖茶和閩南的溪茶。烏龍茶是個總名,其中的暑茶是閩北所產。鐵觀音則主要產於閩南安溪,故又稱溪茶。巖茶和溪茶名目繁多,其中奇種,單叢,名叢大紅袍,水仙,一枝春等都是名茶。――潮汕的鳳凰山也生產茶葉,也屬半發醇的青茶,也是功夫茶的用茶。其名目有水仙(俗稱鳥嘴茶),暢叢,浪菜等;上引丘逢甲詩的鷦嘴便是鳥嘴茶。鳳凰茶也是我國的名茶之一。

功夫茶的泡法及飲法

1.備具: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放在茶盤上,茶道、茶樣罐放在茶盤左側,燒水壺放在茶盤右側。

2.賞茶:開啟茶樣罐,讓來客欣賞茶葉的色和形。

3.燙杯熱罐:將開水倒入水壺中,然後將水倒入公道杯,接著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18的比例把茶放入壺中。5.洗茶:右手提壺加水,用左手拿蓋颳去泡沫,左手將蓋蓋好,將茶水倒入聞香杯中。

6.第一泡:將開水加入壺中,泡一分鐘,趁機洗杯,將水倒掉,右手拿壺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只斟七分滿。

7.鯉魚跳龍門:用右手將品茗杯反過來蓋在聞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聞香杯杯底,翻轉一圈。

8.遊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

9.喜聞幽香: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90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

10.品啜甘茗:三個口是一個品,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嚐,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元宵節的作文散文

  元宵節的作文散文有哪些?元宵節的味道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愈發撩人,這或許是她的華麗轉身!想到元宵節就滿心歡喜,因為不僅可以吃到圓圓甜甜的湯圓,還可以徜徉在燈火流蘇的童話世界中。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散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元宵節的作文散文1

  元宵節那天,陽光明媚,帶著兒子到超山玩啦一趟。十多年沒去,發現“十里梅花香雪海”成啦名副其實。暗香浮動,遊人如織。我們登高望遠,玩得不亦樂乎,途中還遇到啦幾位多年不見的好友。只是下山的時候雙腿直打顫,心中不免感慨,歲月不饒人。

  晚上和父母一起在外面吃完飯,我已經累的不行啦,趕緊回家休息。兒子卻嚷嚷著還要去看燈會。“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所描寫的元宵夜和如今沒多大區別,今年的燈會和往年也差不多,“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熱鬧是孩子們的事,與我無關。只是一覺醒來,雨恨雲愁,天空完全沒啦白天的燦爛。或許歐陽修經歷的也是這樣的情景,才有“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的感觸吧。

  元宵節一過,年味也就沒啦,生活又回到原有的軌道。上班的正常上班,上學的也開始上學啦,而我依舊會晚出晚歸,一如既往。忙時會覺得倍加充實,無聊時依然會胡思亂想,日子還是單調與重複。但是,生活卻在繼續,幸好還可以在這裡放飛思緒。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多少往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元宵節過後的日子,在綿綿細雨中開始……

  元宵節的作文散文2

  這是我20xx年的第一篇日誌,安逸的假期在我的慵懶中溜走。咋暖還寒好個冷,風還是那麼硬朗。帶著一顆熱切的心出行,有個地方讓我歸心似箭,那是親情的。往北走給我浪漫,那是燈的魅力。有愛陪伴在身邊融化啦冬的冷漠,列車疾駛平原,穿過山洞隧道,在氣笛的回聲中我心飛翔。飛翔在燈的十里長街,閱讀那花好月圓的章章節節,等待一場元宵的盛宴,在柔軟的記憶中植下幸福的思緒。

  又一個月圓之日向我們走來,正月十五,一個家家開懷歡樂的日子。親情元宵節,它永遠是那麼溫馨,那麼青蔥,那麼鮮活,那麼盛情。元宵節一個燈的炫彩,一個紅的光帶,一個幸福的團圓。它把人間的美好傳遞,它把友情、親情、愛情凝聚。我感嘆著這個有兩千年曆史的燈的節日,人們在虔誠的繼承光大,在年輪的光圈裡,把它延續的紅紅火火、精彩分層。在它的繽紛妖嬈裡,體現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不得不讓中華民族的子孫為偉大的國度而驕傲。淵源的歷史,璀璨的文化,徜徉在元宵節的神采世界裡,再翻出那古老的傳奇,傾聽來自千年的詩歌,那悠悠之音來自於腳下的大地,來自於茫茫的滄海橫流,來自於殘葉落盡的枝頭來自於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旅。當抹去歲月的浮塵,走進20xx的日曆依然是那麼燦然,耀眼得醉心醉魂,只因為元宵節自古以來就是百姓的快樂之日,團圓之夜。

  一個節日就是一場繁華的記憶,今宵的記憶依然留在啦北方的北方,那兒真的很冷,一張張燈的照片還在發散著襲人的寒氣,我欣賞著。拽回思緒走在元宵節的古道上,捧讀著那一盞盞燈的詩章,穿越時空,編輯有關這個節日的故事,在現實與傳說中,在思想和虛構中,咀嚼著元宵節的原汁原味,鍾情於從古自今元宵節帶來的那份美好與祝福。“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隋煬帝的一首詩一展隋代燈樹的風貌,我仰視啦一棵聳入雲天形同大樹的巨型彩燈,在它旁逸斜出的枝幹上垂下千條流光,就像天上的流星雨,那搖曳的燈火與星星輝映,在燈火的霓光中,雀躍著春的,美好的心願隨著燈樹飛入碧霄,叩響月宮的拱門,求得嫦娥千里共嬋娟的.的美好祝福,在隋代的燈樹上,掛上我會心的微笑。我提著隋帝賞賜的一枝燈丫,走進啦盛唐的踏歌。城門外已是紅霞映天,長安城內已是燈火華燦。這裡的元宵節,皇城已是歌舞昇平,樂聲醉人,萬盞彩燈已把長安城裝扮得明如白晝。天壤相接,燈星互耀,百姓歡騰,笑顏綻放。我穿梭於這萬頭傳動的人山人海,觀一盞盞奇燈異彩,賞一處處夜遊的美景,迴應著黃髮熱情地問好,牽挈著垂髫活潑的嬉戲。換一身唐裝舞霓裳,提一盞唐燈來踏歌,此時我早已忘記荀荀是千年後20xx年的一女子,再也走不出那“誰家見月不來坐,何處聞燈不來看。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隘通衢。”的盛唐仙境。四十里燈光璀璨,躋身於摩肩接踵的人群,憑著我的聰明睿智,去揭曉一個個燈謎。迎來啦宋人的羨慕的眼光,在耀眼的燈輝裡,我綻放著現代人的驕傲,讓一個個秀才舉人拜倒在現代文明的腳下。我為宋代元宵節猜燈謎的創舉而助威。最終我還是情不自禁的痴迷在辛棄疾的千古佳詩“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繞過元代高聳入雲的燈塔,“拔地燒空空炬長,炫龍桂影照穹蒼,七層火樹雲生暖,九曲神珠夜吐光。”它的偉岸之軀光芒萬丈,讓我留戀。穿過那明朝萬家燈火的華燈萬點,在通明的街道上,欣賞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傑作——元宵節裡的冰燈。可謂是炫彩奪目,晶瑩剔透。再也收不住腳步,駐足於明代大畫家唐寅的府前,“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美詩盛景,讓我把一個深情的讚許留在啦這條遠古的街道。我激動在清代的萬民之樂的元宵燈展裡,好一個清代的乾隆盛世,萬蒼歡騰。來自民間五彩繽紛的各式彩燈,都是人們的秀手佳作。“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燭花不得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裡看。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我精贊這民族的智慧,我驕傲著勞動者的雙手。我沉浸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感慨之中。那一盞盞燈火永遠是古老民族人民心中的希望,正是這燃起的希望,才讓我們的祖先在千辛萬苦的跋涉中,在艱難的世世中,從遙遠的古道上一步步走來。這一路之上,他們憑著頑強的民族精神,開創著一個個偉大的紀元,做出啦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創舉。又在血脈的繁衍中,延續啦一個個家族,前仆後繼,風雨無阻,終於讓一個偉大的民族,頂天立地的屹立於地球之上,世界之巔。

  夜深,詩詞煙花伴我無眠。這多情的元宵節,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聖燈,把我們美麗的生活裝扮得絢爛多彩,婆娑旖旎。把每年的新春盛典推向情更濃,愛最深,景尤美的最高境界。讓人在佳節的親情裡,享受著最美好的真情盛意。縱然有生活中的煩惱,也被這紅色的海洋淹沒。縱然有無盡的相思,也被這燈的色彩迷戀。縱然有太多的坎坷,也被這希望之光牽引。縱然有無奈的聚散離合,也被這燈豔的妖嬈愉悅。把太多太多的情感珍藏在這一刻,在忙碌的一年裡一點點的品嚐,帶給人們別樣的風情萬種。撩開窗紗,遙望那屬於十五的一輪明月,在這紫色的夜裡,我的心情在靜謐裡悄然悸動。那來自心靈裡的一份激動,不知道偏愛啦哪一個方向,也許還沒有從闌珊裡走出,在斑駁陸離的夜幕下那綴滿五光十色的空間,那星河璀璨的天空,讓我迷失啦思的歸路。在這個多情的元宵節裡,迷失啦自己,都因佳節太濃情,痴顛啦多情的有情人。都因元宵太魅力醉倒啦鍾情這火樹銀花的墨香之筆。今夜,我為這盛典的元宵節讚美,我為這有情有義的佳日動情,帶著我思緒的豐翼讓心飛翔。在這個承上啟下的元宵節裡,在一個“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的告別中,翻過昨日的日曆,續寫又一個新春的未來。在新春落地娃娃的臉上,捕捉新的靈感,在新春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的衣裙上寫滿新的篇章。在新春健壯青年的臂膀上,挽起一個新的自我。於是我感動在此刻,當最後一束煙花和春節做著最後告別的時後,我落筆20xx情繫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散文3

  我非常懷念小時候鬧元宵的時光。家鄉有句俗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元宵節就是要很熱鬧的。

  元宵節鬧花燈。孩童最高興的事就是吃過晚飯後提著花燈找自己的小夥伴。二十年前經濟條件都不好,所謂的花燈,大多不過是自己用酒盒子製作的,挖成各種形狀的空洞,用透明的帶有圖案的塑料紙貼上,再用泡沫鑿個洞安裝蠟燭,當做底座,用一根繩子穿上,找根木棍做把手,就是一盞燈籠,能夠玩上一個晚上。那時候也有塑料的成品燈籠,但是我覺得暗淡,不喜歡。最豪華的就是裝電池的現代花燈,有的還帶有音樂,比較流行的是《渴望》的主題曲。那會兒電視劇《渴望》熱播,賢惠善良的劉慧芳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如果有誰提著這樣的花燈在村裡諞,其他人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這可是最高階的玩意兒啦!

  對於元宵節吃元宵的記憶我倒是很模糊,因為我向來不愛吃那東西,甜的膩人,我不喜甜食。但是元宵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蒸乾菜包子,有幹薺菜,有幹豆角,用肉和餡,出鍋後特別香。乾菜本身蘊含的菜香和肉的膩人的香正好中和,相得益彰。那天的包子也不是圓形,而是半月形的,就像是大號的餃子,家鄉叫“角子”。這種習俗從何而起,有何寓意,我倒從來不得而知,老年人也說不出為什麼,只說是老輩兒傳下來的。

  在蒸包子的同時會蒸麵燈。十二個或者六個,分別象徵一年和半年。面燈必須用沒有發酵的面製作,否則無法成型。麵糰摶成品茗杯的形狀,邊緣還捏一圈花邊兒。出鍋後,老人會看看燈的情況,如果哪盞面燈有水,說明哪個月會有降水。用火柴或者牙籤做燈芯,一頭纏上棉花,栽在燈裡,倒上油,就可以點啦。如果家裡有人屬龍或者屬蛇,還要蒸相應數目的龍燈。家鄉人認為蛇是“小龍”。這個習俗我也不知其寓意。點著的面燈要拿到每個房間去照照,犄角旮旯都要晃一遍,說是這樣家裡不鬧蚰蜒。等到面燈油盡燈枯,看看燈芯爆裂的形狀,家鄉人據此會得出今年豐收的是大豆高粱,還是小麥。我那時便不以為然,直呼迷信。是迷信嗎?與其說是迷信,倒不如說是莊稼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期待。

  今年,我家元宵節也蒸啦六個面燈,奶奶去世後,時隔多年,再次見到面燈。家鄉有個風俗,家裡有人去世,三年內不能蒸麵燈,但是別人送的可以點。今年有些新奇,卻沒有啦點燈的童心,更沒有興趣看油盡燈枯後燈芯的形狀。村民多是如此。如今沒有多少人種莊稼啦,村裡的田地也都被承包啦,還有的被開發成啦小區和公園以及廣場。城鎮化的速度非常驚人,每年回家都會感到一絲陌生。小孩子倒是還有提花燈的,但是絕對看不到一個孩子提著自制燈籠,都是電子的。現在的孩子,保不齊都不會自己做。一零後這一代完全是在電子產品的陪同下成長的,他們沒有體會過鄉村生活的童趣,也沒有機會。

  元宵節那晚,煙花燦爛,一盞盞孔明燈,載滿人的願望,慢慢悠悠飛向遼闊久遠的夜空。那一晚,很多人都在觀賞絢麗的煙花。我在房頂,仰望夜空,一輪明月照天心。

  元宵節的作文散文4

  我是非常喜歡過元宵節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時間允許我都喜歡回老家過,因為在我的老家鬧元宵才是正月裡的重頭戲,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開始張燈結綵,大紅燈籠從頂樓一直一溜煙地掛到一樓,門外的走廊上掛滿啦一盞盞精雕細琢的大木雕燈,到啦夜晚這些燈全部被點得賊亮堂,光這些就足以把節日的喜慶渲染的一覽無餘,更不用說還有那些閃爍的彩燈也不偷閒來湊熱鬧啦……

  上面的這些還都不算什麼,在我們老家鬧元宵最熱鬧、最讓人盡興的就數那迎龍燈。龍燈在我的家鄉意味著神聖、節慶、吉祥,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迎龍燈前,有把稻草窩成一個團點燃,準備去迎龍燈的人從火上跨過驅除邪氣,以自己神聖乾淨的軀體去迎龍燈的習俗。龍燈的頭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紮成龍的樣子,然後用白紙糊上,彩繪上龍的花紋,把龍頭、龍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龍身是由每家每戶的板凳燈組成,每橋板凳燈上扎兩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上面還點綴著美麗的插花呢;當然板凳燈也有很簡潔,簡潔的就只有兩個清一色的燈籠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燈籠組成,當燈亮起來時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當夜幕降臨時,在鑼鼓的喧天聲中,在煙花爆竹的嘭啪聲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聲中,龍燈緩緩起舞啦……龍燈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相迎,眼中到處是煙花所閃過的美麗、那些騰空而起的的煙花把夜空裝扮的異常繽紛妖嬈;耳中到處是鞭炮的劈啪聲、鑼鼓的喧天聲、人們的歡笑聲;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煙”味,空氣中到處傳遞著人們的幸福、興奮、開心……

  龍燈就在人們這樣的期盼中開始表演啦,在那筆直的街道上開始啦“拉燈”,“拉燈”就是龍尾想要當“老大”,不願意跟著龍頭走,所以倒轉過來往回跑,迫使龍頭往回倒,等龍頭反映過來是怎麼回事時,當然不願意放棄做老大的機會啦,就會使出所有的勁繼續往前跑,這樣一來拉鋸戰就展開啦,哪邊的人力量大,哪邊的人跑得快,龍就往哪邊遊動,隨著龍燈來來回回的遊動,鑼鼓鞭炮在邊上不停的湊熱鬧,龍燈越拉得歡,鞭炮也越放得歡,鑼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戰場上的戰鼓在擂動,人們也笑得更歡、哄也起得更帶勁……有些時候由於人們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龍燈中間可能被拉斷啦,而兩邊的人們還在往各自的方向飛奔,等到龍頭髮現自己的尾巴不見啦時,龍頭只有放下架子在鑼鼓嗩吶聲中回頭尋找自己的尾巴歸隊,這個時候龍尾就象一隻鬥贏啦的公雞似的,神氣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嗩吶去賠禮道歉……一直到迎龍燈的人們跑累啦,龍燈才緩緩的繼續前行,遠遠望去那蜿蜒的龍燈真的就像是一條遊動中的龍,隨時準備騰空舞起。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拉燈”,更精彩的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到啦比較寬廣的操場上時,龍尾就悄悄的把龍頭圍在啦操場的最,而龍頭髮現被包圍時當然是想突圍啦,所以就試圖著左衝右突想衝出重重包圍圈,這就是“偷燈”。正當這條龍燈在這邊突圍時,恰縫來啦另外一條燈,這個時候“內戰”就暫時被擱置在一邊啦,兩條龍之間就展開啦“競美”比賽,當兩條龍的龍頭迎面相聚時,迎龍頭的人們就儘量把自己的燈高舉,比賽誰的龍姿態更高昂,這就是“賽高”。由於我們是在鎮上,過元宵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好幾條龍在同一個操場上“短兵相接”,記得最多的時候是九條龍在一個地盤上盤旋爭奪,那一個個高昂的龍頭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那麼多絢麗的燈把那黑夜幾乎折騰成白晝啦,整個操場就只看見一片旋轉的燈光……那燈旋轉著旋轉著,把人們所有的歡樂、把整個元宵都帶進啦那旋轉而開心的世界,把人們帶進啦燈的五彩繽紛,帶進啦歡樂的頂峰……

  我們家鄉的元宵節不僅是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就是山上也會被一盞盞紅紅的燈所裝扮的,那是後輩在自家的親人墳前點亮的燈,那是邀請已逝親人一起欣賞一起鬧元宵的燈,那是思念親人的燈……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是否是很熱鬧呢?

  元宵節的作文散文5

  年過啦,元宵節到啦,假期結束啦,我們又要上班啦。離開老家,奔向四面八方。濃濃的鄉愁,永遠有童年的守候。

  那充滿膠東風情的平房,雖不似樓房般挺拔,卻也有自己獨特的溫情。多少人期盼著在門上貼上大大的“福”,不小心貼倒啦,也會很開心來句“福到啦”。那紅紅的春聯,帶來一年嶄新的面貌,你是否還如同小時候般挨家串戶的看春聯、數對子,“躍馬迎春春風撲面,抬頭見喜喜氣盈門”,“出門求財財到手,居家創業業興隆”。

  鏗鏘的鑼鼓,歡快的舞步,大秧歌扭起來,過年就是這麼熱鬧。

  點菸花、放鞭炮似乎也是過年時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部分,不管男孩女孩,圍在一起,堵著耳朵聽著鞭炮噼裡啪啦,“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聲中,送走一年迎來新的一年,孩子們長大一歲,而老人們也又年老一歲。

  只有元宵節才燃放的花火,招遠人叫“解悶兒”,有意思吧?想起自己的童年。環保宣傳語 打凍、炸面魚、掛族譜、掛燈籠、放煙花、扭秧歌、看大戲。這些充滿年味的傳統民俗千百年來一直在延續著。

  不知你是否已離開家鄉,又踏上奮鬥的歸程,鄉愁將是你永遠的守候和牽掛,它將在心靈深處永遠陪伴著你。願你新的一年在奮鬥路上可以給自己點時間享受日出和日落,多給老人打個電話,多回家看看。加油!

教我如何沏茶,如何選茶業,如何品茶,如何選茶器。

如何沏茶:中國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區別。由於現代茶的品種五彩繽紛,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大體說,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為要旨。濃淡亦隨各地所好。近年來賓館多用袋裝泡茶,發味快,而又避免渣葉入口,也是一種創造。飲休既是精神活動,也是物質活動。所以茶藝亦不可墨守成規,以為只有繁器古法為美。但無論如何變,總要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導下,作些改進是應該的。當代生活節律不斷變化,飲茶之法也該越變越合理。法簡易行,但過簡通俗讀物是韻味佳趣。古法不易大眾化,但對現代工業社會過於緊張的生活,卻是種很好的調節。所以,發掘古代茶藝,使再現異彩,也是極重要的工作。據說福州茶藝館已恢復鬥茶法,使沫餑、重華再觀,實在是一雅舉。談飲法,不僅講如何烹製茶湯,還要講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湯,湯熟後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點;也可以用大湯缽,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後分茶,分茶準則同於唐代。明清以後,直接沖泡為多,壺成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壺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碼能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稱“茶子。五杯至十幾杯巡注幾周不停不撒,民間稱為“關公跑城”。技術稍差難以環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點一提,也是幾次才均勻茶湯於各碗,引謂“韓信點兵”。

泡茶掌握茶水比例

總覺得在家喝茶與在茶館裡喝滋味不同,探究原因,我以前總歸結為家中和茶館環境、氛圍不同,因而導致心情不同,從而影響口腔裡、舌尖上的滋味,但最近一位專業人士相告,其實這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沏茶時不同的茶水比例所致。

泡茶有很多講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雖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樣的。為了使茶葉的色、香、味充分地衝泡出來,使茶葉的營養成分儘量地被飲茶者利用,其中應注意茶、水的比例。

一般來說,茶、水的比例隨茶葉的種類及嗜茶者情況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檔茶用量可少一點,粗茶應多放一點,烏龍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應多一點。對嗜茶者,一般紅、綠茶的茶、水比例為1:50至1:80,即茶葉若放3克,沸水應衝150至240毫升;對於一般飲茶的人,茶與水的比例可為1:80至1:100。喝烏龍茶者,茶葉用量應增加,茶與水的比例以1:30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葉3克衝開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衝開水150毫升。

如何選茶葉:古聖賢說,大禮必簡,大樂必易。好茶也是相通的。

一款茶大致從其色,香,味三個方面鑑別。

色:看茶湯油亮、通透、清澈的程度。

香:聞其香是否自然,有沒有雜味。

味:嘗其味,滋葉,甜、苦,回甘程度。

最後看看葉底,肥厚、舒展、油潤、彈性程度。

下面介紹一種非常簡便的試茶方法給茶友。

準備幾個約250毫升的通透玻璃杯。可鑑別一款茶,或幾款不同茶同時對比。稱3克待鑑別的茶,放入杯中,用大開水,沖泡入杯,約五分之四水位。

觀察:1.茶葉舒展快慢程度。茶葉舒展越快茶就越好。

2.伸縮度(茶葉未展開與完全展開的對比度)。伸縮度越大茶就越好。

3.看茶湯。茶湯越通透、油亮、清澈,茶就越好。

4.聞香。香氣越自然並沒雜味,茶就越好。

5.品味。浸泡5分鐘可試其味,滋味越厚,甜、苦平衡,回甘強而持久,茶就越好。

6.看葉底。葉底越肥厚、油潤、富彈性,茶就越好。新茶友剛開始時,最好用2款以上的茶作對比。熟練後,就算單獨試一款茶,都會清晰。

用通透的玻璃杯,可集看茶葉舒展快慢,伸縮度,茶湯,葉底及試茶於一身,省時省力

。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方便;既直觀又容易;既客觀又準確。用蓋碗技巧沖泡,尤其用紫砂壺沖泡,都會改變或提升茶性。

如何品茶:先說怎樣品茶:品茶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具體是: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取(選):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衝低調,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為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於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 ,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充套件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 必須注意禮節,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為宜。

清:要等客人離後,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所謂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覺,並隨著季節、環境、與個性的不同而不同。

就季節而論,若在春風拂面之際,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綠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悅;夏日炎炎,飲上一杯碧綠生青、滿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綠陰中的感覺;秋高氣爽,收穫在望,那時最好衝一杯“龍井”、“毛峰”,慢慢地咂咂,細細地品品,反反覆覆地想想,這是一種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鐵觀音”,望著杯中熱氣氤氳的橘紅色茶水,則會從心頭瀰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調。

由於個性所驅,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辦事風風火火。按其性情便不習慣慢慢細品,故一上來就大口地飲。也有極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來,就像“咪”老酒一般,偶爾呷上一小口,說話也像溫吞水,一派篤定泰山、穩坐釣魚臺的派頭。而像我,大約算是中間派,不疾不徐。夜間寫稿,有時文思受阻,就會一個勁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貫通思路;有時文思順暢,則會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復又埋頭電腦屏前,不斷敲擊鍵盤。所以此類品茶有疾有緩,二下扯平,適中而已。

品茶種種,說道甚多,但大體而言,所謂品茶就是感覺。

再說下品茶該注意的2個事情: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1 品紅茶七則

1. 新鮮的冷水注入煮水壺裡煮沸:

因為水龍頭流出來的水飽含了空氣,可以將紅茶的香氣充分導引出來,而隔夜的水、二度煮沸的水或保溫瓶內的熱水,都不適合來沖泡紅茶。

2. 注入正滾沸的開水,以漸歇的方式溫壺及溫杯,避免水溫變化太大:一般茶壺的造型,都有一個矮胖的圓壺身,是讓茶葉在沖泡時有完全伸展及舞動的空間。

3. 謹慎斟酌茶葉量:

沖泡濃茶,每人用1茶匙的量(約2.5g的茶葉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紅茶,建議最好以2杯的紅茶葉量(約5g)來沖泡成2杯,較能充分發揮紅茶香醇的原味,也能享受到續杯樂趣。

4. 將滾水注入壺裡泡茶:

水開始沸騰之後約30秒的時間,水花形成像一元硬幣大小的圓形時,來沖泡紅茶,最適合不過的了。

5. 靜心等候正確的沖泡時間:

因為快速的沖泡是無法完全釋出茶葉的芳香,一般專業的茶罐上,都會專業的標示出茶葉的濃度大小(Strength,即強度),這關乎到茶葉沖泡的時間。例如:濃度分為1-4級,1為最弱,4為最強。沖泡時間則是從2分鐘到3分半鐘,依次遞減。

6. 將壺內沖泡好的茶湯,倒入你喜愛的茶杯中:

茶杯雖有各種不同的造型,但一般而言,都是屬於底較淺而杯口較寬,因為這樣除可以充分讓飲茶人享受到紅茶的芳香,還可以欣賞到它迷人的茶色了。

7. 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糖或牛奶:

若是選擇喝純紅茶,所著重的完全就是紅茶的本色與原味。而奶茶用的茶葉一般而言都屬於口味較重,並帶有一些澀味,但是加入濃郁的牛奶之後,澀味會減低而且口感也變的豐富一些。

品綠茶

2 綠茶的品飲,大致有如下程式: 

一、選具大凡高檔細嫩名綠茶,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飲茶,而且無須用蓋,這樣一則增加透明度,便於人們賞茶觀姿;二則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鮮嫩色澤和清鮮滋味。至於普通綠茶,因不在於欣賞茶趣,而在於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或暢敘友誼,因此,也可選用茶壺泡茶,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壺泡”。 

二、潔具就是將選好的茶具,用開水一一加以沖泡洗淨,以清潔用具,平添飲茶情趣。 

三、觀茶對細嫩名優綠茶,在泡飲之前,通常要進行觀茶。觀茶時,先取一杯之量的幹茶,置於白紙上,讓品飲者先欣賞幹茶的色、形,再聞一下香,充分領略名優綠茶的天然風韻。對普通大宗綠茶,一般可免去觀茶這一程式。 

四、泡茶對名優綠茶的沖泡,一般視茶的鬆緊程度,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徑山茶、廬山雲霧、湧溪火青、蒼山雪綠等等,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沸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茶葉便會徐徐下沉。對條索比較鬆散的高檔名優綠茶,一般採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後衝入沸水。至於普通大眾茶,當然是先置茶後沖水了。 

五、賞茶這是針對高檔名優綠茶而言的,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飲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湯的變化,茶煙的彌散,以及最終茶與湯的成相,以領略茶的天然風姿。  

六、飲茶飲茶前,一般多以聞香為先導,再品茶啜味,以品賞茶的真味。另外,綠茶沖泡,一般以2-3次為宜。若需再飲,那麼,得重新沖泡才是。

最後是品烏龍茶

在品茶中,尤以品烏龍茶的方法最為講究、複雜。客人入座後,先分好茶托,將沸水倒入紫砂壺、茶海、品茗杯、聞香杯中以溫壺燙盞,繼而將沸水澆在紫砂壺外表上,名曰“封壺”。接著,把茶荷內的烏龍茶經茶漏用茶撥輕輕撥入壺內,又曰“烏龍入宮”。前後兩次封壺、沏茶,再將茶水倒掉,稱為“洗茶”。洗茶之後,再次將沸水倒入壺內,在倒水時要特意使壺嘴“點頭”三次,名曰“鳳凰三點頭”,以示對客人的尊敬。接著用茶壺蓋把浮在水面上的茶末颳去,稱為“春風拂面”。給茶壺封蓋之後,再用沸水淋壺身,為的是保持壺內外溫度的一致,此舉稱為“重洗仙顏”。這時,主人應用茶夾把沸水燙過的聞香杯、品茗杯一一放在客人面前的茶托上,接著把過濾網放置在茶海上,將壺中的茶經過過濾網倒入其中,然後用茶海斟入客人的聞香杯裡,此為“分茶”。通常茶水只斟七分滿,留下三分是情誼——這就是茶文化的特殊含義了。最後的程式也就是到了聞香品茗之時了。先將聞香杯中的茶水輕輕旋轉倒入品茗杯中,然後用手搓一搓柱形的聞香杯,香氣便從杯底漸向杯口散溢,端至脣邊,馥郁撲鼻、沁人心脾,此曰“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扣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託著杯底,此稱為“三龍護鼎”。先要仔細欣賞茶水的湯色,然後分三次細細品啜。分三口喝乾是緣於“品”字有三個口,就是人們通常所講的三口茶暗含“一苦二甜三回味”之意.

品茶藝術的主要內容:

嘗茶:從幹茶的色澤、老嫩、形狀,觀察茶葉的品質。

聞香:鑑賞茶葉沖泡後散發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會蓋上的“蓋面香”)

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之過程,茶葉溶解情況及茶葉沖泡沉靜後的姿態。

品味:品賞茶湯的色澤和滋味。

唐宋時品茶工於煎,重在品茶湯的湯花。對茶湯的色、香、味,則以色為主。進入瀹茶的明清時代,品茶則工於“淪”,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品茶如參禪。而飲茶因能清心寡慾、養氣頤神,故向有“茶中帶禪、茶禪一味”之說。

故中華歷來以茶香與書香、墨香齊名(號稱“三香”),是高雅、安祥、和諧之社會精神的體現。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風論雅;芸芸眾生,一茗在手,照樣海闊天空。

平易近人,寧靜淡泊,雅俗共賞,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品茶藝術之延伸——欣賞茶葉的外形美:

品茶時欣賞茶葉的“外形美”,是品茶藝術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賞心樂事之一。茶葉的外形可謂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在茶葉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葉,似珠、似花、似針、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

品茶與其他飲茶方式的不同。

品常飲茶按飲茶方式不同,可分為:品茶、喝茶、飲茶、灌茶四種,其中品茶,或稱品茗,為飲茶之最高方式。

一般習慣,江浙滬愛飲綠茶,廣東、香港愛飲紅茶,福建、臺灣愛飲烏龍茶,雲南愛飲普洱茶,而我國北方則大多愛飲“香片”(即花茶)。

在國外一般來說,歐美喜歡飲紅茶,非洲愛飲綠茶,東南亞也偏愛烏龍,日本則嗜好蒸青綠茶。

烏龍茶的品飲,烏龍茶的品飲,和一般茶葉不同,自有它的獨特之處。品飲前,先用“高衝、低斟、括沫、淋蓋”等傳統方法沖泡。品飲時,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戲稱“三龍護鼎”。

以前剛喝茶時,對於香氣並不那么敏感,喝了一年之後,對於香氣已經有明顯的區分,三年之後(茶葉接觸多),大概對於所有的香氣都瞭然於胸。當然有部份香氣自己是不覺得香,全憑別人的感受得知,於我而言,那種香味只是類似菊花的“悶悶味”。至少,經過訓練之後,嗅覺、味覺都會比較敏感!訓練的方法無他,仔細喝、仔細聞,而且詳加比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應當客觀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僅能夠彌補自身味覺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見的交流,對於泡茶、賞茶是無窮利多!

茶香出現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種:

第一種是聞香杯(後來我就改進用瓷器湯匙)。從聞香杯中聞到香味是要從最高溫聞,溫度漸降,香氣可能有變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連溫度低到室溫時都要仔細聞,不僅可以欣賞茶葉的香氣,並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壞,甚至製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溫時,會有嗆鼻的感覺,只有部份的茶湯在最高溫時會嗆出香味來,如果是這種情形,沖泡時,儘量再掌握住更高溫泡,可以再衝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經過幾秒之後,香味就開始呈現,由淡轉濃,再由濃轉淡,這是第一道香。之後另一種香味就會慢慢呈現,也是由淡至濃,由濃至淡。一層接著一層,甚至到室溫時,都還有香味,人家所說杯底留香的茶就是這樣!在聞香的時候,通常嗅覺會疲憊,就是“久不聞其香”的意思,所以應當每聞幾秒就將聞香杯移開幾秒,讓嗅覺接觸到新鮮空氣,再聞,才不至於“入於芝蘭之室”!在現今的茶葉,除非是三四年株採的茶葉,否則火氣太大不容易聞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氣的數量就越減,恐怕這個道理有些焙茶人還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選購時,應當知道!當然,選購茶葉時的試泡,香氣的表現常被火氣包住了(剛焙過的茶,火氣自然在),所以要問清楚焙火的時間,在品咂之後才得以鑑別。但是選茶比較好的方式,並非聞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濃者,香氣在往後的表現會比較好。當然,剛製成的茶葉,如果焙火重,香氣又足,保持新鮮的感覺(香氣會轉、滋味會跳、喝了之後會感到鮮活),當然是等級以上的茶葉!

第二種是茶湯。有些茶,用聞香杯或湯匙或許聞不出香氣來,可是在入口時,會有香氣表現出來。當然,跟聞香杯一樣,溫度漸減,香氣會有變化。不過,可能在一兩個月後,會發覺入口的香氣漸減,這是茶葉內部進行反應的緣故,屬於正常,或許在別的地方表現更佳的感覺!早期有人說那是“走味”!如果對於茶葉的後發酵有一定的認識,我想, “走味”不見得是件壞事。覺得茶葉的狀況值得珍藏,將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庫,可減緩茶葉的變化!

第三種是喝完之後,從口中吐出來的香氣。會發覺呼吸之間,有香氣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潽洱茶,有時候在聞香杯、飲用時聞不到某種香氣,飲完後會發覺有一種清香存在。“清香”?20年以上的老潽洱都可能有這種香味,而這種香氣是屬於青潽洱特有的香氣,尤其芽茶最為明顯!當然其它茶種也有類似的情況。

喝茶的場所會影響香氣。舉出四個地方,如室內、挑高建築、涼亭、室外。如果風不大,溼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覺香氣明顯來排列:室外>涼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內。所以,飲茶聞香和環境中的氣流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不妨試試看,拿著聞香杯,在室內和室外比較一下,所謂室外,頂天即可(上面沒有遮蓋物)。其它如抽菸、喝酒、喝咖啡…,都有類似情形!所以陽臺喝茶一定比室內好;頂樓喝茶一定比陽臺好!一般倒茶區選茶時,各家的營業場所通風情況應比家裡好,香氣也比較聞得到!

口中對於香氣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顎跟鼻腔的交接處,所以,評鑑比賽茶時,評審都會將少量茶湯飲入口中時,稍微低頭,從嘴脣的左邊和右邊吸入空氣。當吸入空氣時茶湯混著空氣在口鼻交界處翻攪,容易讓嗅覺感受到茶湯的香氣。當然我們喝茶時也可以這樣做。雖然這是很高竿的品鑑方法,但是建議兩點:剛開始時 “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經過個一年半載後,嗅覺才能適應;容易嗆到,入口茶湯儘量少,吸入空氣時先輕輕吸,習慣後再加重。

茶湯飲下,口中有翻攪的動作,例如吸氣、吞口水的動作,可以聞到茶的香氣。尤其是飲入濃茶時,茶香會漸漸由口腔翻攪而顯現出來。早期,有人用小壺泡(孟臣壺),泡出來的茶湯雖然少但濃得讓人皺眉頭,但是,茶香、滋味漸漸呈現出來的那種感覺,好得就像那首歌“雪…一片一片一片…”。

回甘。回甘的茶,讓人有餘味無窮的感覺!但是並非所有的茶都會有回甘的現象。所以這種感覺要好好體會。茶湯下肚後,輕咳,會有甘味和香氣跑出。

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一)紅茶飲法

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一般說,各類工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沖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於飲用,習慣採用於壺飲法。

從茶湯中是否加其他調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飲法”兩種。我國絕大部分地方飲紅茶採用“請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料。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里加牛奶和糖,使營養更豐富,味道更好。在我國、內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飲法是:

先將茶葉放入預先燙熱的茶壺中,衝入沸水浸泡約五分忡,然後把茶湯倒入茶杯中,衝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

(二)綠茶飲法

綠茶在我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是人們普遍愛飲的茶類、其飲法也隨不同茶品、不同地區而異。

高階綠茶(包括各種名茶),一般習慣於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以顯示出茶葉的品質特色,便於觀賞。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採用瓷質茶杯沖泡。瓷杯保溫效能強於玻璃杯,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較濃厚的茶湯。低階茶葉及綠茶未,又多用壺飲法,以便於茶湯與茶渣分離,飲用方便。

江浙一帶,人們大多喜歡龍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階眉茶。飲用時,十分講究茶具的潔淨和用水的質量。

(三)烏龍茶飲法

烏龍茶採製工藝有許多獨到之處,而泡飲方法更為講究。

我國福建、廣東兩地都偏愛烏龍茶。特別是閩南人、潮汕人,在喝烏龍茶時,對茶品、茶水、茶具和沖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上品;泡茶時選用的是甘淨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緻,稱為“四寶”,即:玉書煨(開水壺)、潮山烘爐(火爐)、孟臣罐(茶壺)、若深甌(茅杯)。玉書煨是扁形的簿瓷壺,能容水4兩;潮山烘爐,用自鐵製成,小巧玲瓏,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欖核當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煙味冒入壺口;孟臣罐多出自宜興,顏色以紫為貴,容水約2兩;昔深甌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過二三錢,多用景德鎮等地產品。飲茶時,把爐子放在牆邊,上擱玉書煨煮水,同時用清水洗滌茶具;當水汽從煨日徐徐冒出時,即用沸水燙熱孟臣罐和若深甌,再把鳥龍茶放入罐內,茶量約佔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衝入開水後,用壺蓋颳去面上浮沫,然後把蓋蓋上,再用開水在蓋上淋浴,並把若深甌燙熱;二三分鐘後,把茶湯均勻地傾入各個杯中,通常一壺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傾一半,周而復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氣味均勻。這時,一邊慢慢品啜,一邊又把清水放入煨裡,準備沖泡第二壺茶。這種泡法,液色極濃,揭開壺蓋,只見滿壺茶葉,湯量卻很小。一隻若深甌只能容二三錢茶湯,也許不滿一口,不過此飲法可細細品嚐,回味悠長,滿口生香,此飲法亦稱功夫茶。

品飲烏龍茶時,拿看茶杯,從鼻端慢慢移到嘴邊,乘熱聞香,細品其味。特別是武夷巖茶和鐵觀音有一種茶香,聞香時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遠及近,來回往復,即覺陣陣茶香撲面而來,品飲時甘香適口,餘韻不絕。

(四)花茶飲法

花茶,大多是選用芳香濃郁的鮮花和經過精工細制的綠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為多,也最受人們的喜愛。泡飲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乾杯內,用沸水沖泡,加蓋四五分鐘後即可品飲。如飲茶人數較多,往往採用壺飲法,即將適量的花茶置於壺內,沖泡四五分鐘後,傾入茶杯或茶碗中飲用。

花茶的飲法,與普通綠茶相仿,但需特別注意防止香氣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潔淨無異味,最好選用白瓷有蓋茶杯,以襯托花茶固有的湯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所以綜上茶香品茗方式得知,如果真的是幾個人一起喝茶,聲音豈不是大得驚人?是的,如果遇到一群人喝茶聲音嘈雜得很,不是茶業品鑑,就是遇到珍奇古玩了!

對於茶香、滋味的鑑賞,是需要用心體會的。專心是不二法門。喝茶,專心喝茶,完茶後聊天、賞壺,就專心聊天、賞壺。

品茗杯大賽含金量

品茗杯大賽含金量高。根據查詢相關資料資訊,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主辦單位: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等獎的含金量高,品茗杯bim大賽屬於A類級別,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作為全國規模最大、涵蓋專業最多的高校土木建築專業賽事,已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是教育部認定的56項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屬於國家A類競賽。

品茗杯bim大賽含金量

一等獎的含金量較高。 “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主辦單位: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標籤: 比賽 品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lox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