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烘青綠茶工藝

烘青綠茶工藝

烘青綠茶工藝

烘青綠茶工藝是將新鮮採摘的茶葉進行清洗、攤放、殺青、揉捻、烘乾等過程,製成一種特殊的茶葉。以下是烘青綠茶的具體制作工藝:

1. 採摘:採摘嫩芽或製取綠茶。

2. 攤放:將新鮮的茶葉鋪放在竹蓆或紗席上,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晒乾,待茶葉接觸空氣後,保持一定的水分,等待下一步處理。

3. 殺青:將茶葉放入鍋中高溫短時間烘烤,用來殺死茶葉內部的酶,制止發酵,同時使茶葉內的芳香物質、營養物質儲存。

4. 揉捻:將殺青的茶葉放入揉捻機中,讓茶葉被揉彎、折斷,使茶葉內部的細胞汁液適當排放,促進茶葉的發酵。

5. 烘乾:將揉捻後的茶葉放到烘乾機裡,烘乾茶葉,使茶葉質地變硬,水分被揮發掉,達到適宜的含水量。

6. 分級包裝:將烘乾後茶葉按照質量和形狀差異進行篩分,並進行包裝,製成不同等級的烘青綠茶。

上述步驟會受到不同生產區域、製茶師的理解和技巧的影響。這裡提供的是一種標準工藝製作烘青綠茶。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殺青。其殺青、揉捻工藝基本上與眉茶、珠茶相同,僅乾燥過程中採用烘焙。烘青綠茶的初制工序中的殺青,基本上與眉茶操作方法相同。

2、揉捻。至於揉捻工序,要根據烘青大部分內銷耐泡、條索完整的要求特點,揉證劉門處結逐她她捻程度要比眉茶輕些。揉捻時最好採用分篩復揉,(老嫩混雜葉)。

3、代礦劇但航富養八乾燥。毛火烘焙:採用高溫薄攤,快速烘乾法。溫度80-90℃,每籠攤葉3-4斤,均勻攤在烘籠口,中心較厚,四周稍薄,葉攤好後,再置於火爐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手離攤葉5cm處有熱感,感到有溫度,將烘籠取下,置於竹蓋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爐,產生煙味,影響茶葉質量,烘約15分鐘,達六七成幹,茶葉稍硬有觸手感覺,即可起弦烘攤晾半小時。

4、來自烘乾機烘乾。較大的茶廠,一般都採用自動烘乾機或手拉的烘乾機,烘效率較高,10斤/小時,毛火的進風溫度控制在100-200℃,攤葉厚1-2cm,時間大約10-15分鐘。毛火下葉攤晾,回潮半小時後再呈火烘焙。呈火溫度在90-100℃,約這印似品經15分鐘,即達乾燥程度。烘青烘乾,最後煙氣,焦氣。

烘青綠茶的加工技術

烘青綠茶,除少量以烘青產品在市場直接銷售外,大多數的烘青作為窨制花茶的茶胚,通過害花,加工成花茶,供應喜喝花茶的人們消費。如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和四川成都地區等,每年需用大量的花茶。烘青綠茶的製法分殺青、揉捻、乾燥3個工藝過程。

殺青:殺青的目的和方法,與炒青綠茶基本相同,無甚差異。

揉捻:由於烘青綠茶絕大部分內銷,要求耐沖泡,條索完整。因此,揉捻程度要比炒青綠茶輕些,為了保持條索完整而又緊結,揉捻中最好採用分篩後,篩麵茶短時復揉的方法,老嫩混雜的原料,其效果尤為顯著。

乾燥:烘青綠茶幹爆工序,採用烘焙的方法,分為毛火與足火。人工烘焙:人工烘焙是在專用的蔑質焙籠上進行的,也可自備小型烘房中進行。

打毛火:烘茶前半小時,置木炭於焙灶(或火盆)中生火(或用煤炭,須採用間接火溫,要安滬條,上覆蓋鐵鍋)。待菸頭全部燒盡後,上蓋一層灰,中厚四周薄,待火溫從四周上升,用焙籠烘焙時,焙心受熱妥均勻。烘茶前,把焙籠置於焙灶上,烘熱焙心。打毛火時,焙心溫度要求到90℃時開始上茶,上茶時焙籠應移到簸箕內,攤葉要中間厚四周薄。每籠攤揉捻葉0.75~1.0千克。上好茶後,用雙手在焙籠兩邊輕輕一拍,使其碎末茶落入簸箕中,以免烘焙時落入火中生煙。然後將焙籠輕輕移放在焙灶上烘焙。衫烘焙過程中,每隔3~4分鐘翻茶1次。翻茶時應將焙籠移到簸箕內,以左手指按住焙心,右手將焙籠傾向胸前掀起,使茶胚翻至一邊。然後放平焙籠,雙手撈起茶葉,均勻撒攤於焙心上,再輕輕拍打一下焙籠,小心故回焙灶上。如此翻茶上烘,大約經5~7次,達5成幹左右,即可下焙攤涼。如用煤火乾燥,必須採用間接火溫,避免吸收異味。打毛火總的要求是掌握“高溫薄攤快速”的原則。

攤涼:打毛火後,須進行20~25分鐘的薄攤,使水分重新分佈。

打足火:打起火則採用“低溫侵烘”,溫度由70℃左右逐漸下降到60℃左右。每籠攤葉2~2.5千克,每隔5~8分鐘翻焙一次,待手捏茶葉成粉末時,即可下烘,完成烘青綠茶的手工作業。

機制烘青:所謂機制烘青,就是綠茶的乾燥作業借用烘乾機完成。烘乾機的種類有手拉百頁式烘乾機和自動烘乾機2種。

打毛火:手拉百頁式烘乾機,烘前半小時把火燒好,然後開動鼓風機,使熱空氣進入烘箱。當進風口溫度達到110℃左右時,開始上茶,用手將揉捻葉均勻地撤在頂層百頁板上,攤葉厚度約1釐米。烘2~3分鐘,拉動第一層百頁板,使茶胚落入第二層,再在第一層板上均勻撒上揉捻葉,這樣依次上葉並拉動各層百頁板的把手,使茶胚逐層下落,當茶胚落入第六層後(最底層),應在小視窗隨時檢查烘乾程度,調整撒葉厚度及拉把手時間。烘乾程度同樣是掌握5成幹左右,即手握茶胚不粘手,稍感刺手,但仍可握成團,鬆手會彈散。條索捲縮,葉色烏綠,減重25%~30%,含水量約40%~45%。茶胚落入出茶口後,及時掏出,攤涼20~25分鐘後,打足火。打足火時的方法,與打毛火的操作大體相同。不同之處是,進風口的溫度比打毛火時低,一般為80~90℃,攤葉厚度比打毛火時稍厚,通常為1.5~2.0釐米。

自動烘乾機:採用自動烘乾機,茶胚由輸送帶自動送入烘箱,每分鐘上葉3~4千克。攤葉厚度掌握在1.0~1.5釐米,最後自動卸葉。烘焙時間,快速約10分鐘,中速約15分鐘,慢速約20分鐘。生產上一般多采用快速或中速。不過,當前自動烘乾機的種類(型號)較多,快中慢速因機型不同而略有差異,在生產中要不斷總結經驗,靈活掌握。同時,必須根據揉捻葉含水量,調節烘箱溫度和上葉量,如揉捻葉含水量較高,則烘箱溫度相應地要高些,上葉量則應減少,含水量較低,則相反。打足火後的茶胚同樣要及時攤涼,烘箱底部的腳茶匝好常清理,分開攤放。打足火時,溫度與手拉百頁式烘乾機一樣,比打毛火時低,為80~90℃,適宜中速或慢速。這兒要提出注意的一件事是,不管炒青綠茶,還是烘青綠茶,初制後的成茶,必須攤涼後才能裝入口袋運往倉庫。

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的區別?

區別一、乾燥工藝不同

烘青綠茶

烘青乾燥工序,分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兩種,現分述如下:

毛火烘焙:採用高溫薄攤,快速烘乾法。溫度80-90℃,每籠攤葉3-4斤,均勻攤在烘籠口,中心較厚,四周稍薄,葉攤好後,再置於火爐上。每隔3-4分鐘翻一次,手離攤葉5cm處有熱感,感到有溫度,將烘籠取下,置於竹蓋上,以免茶未落入火爐,產生煙味,影響茶葉質量,烘約15分鐘,達六七成幹,茶葉稍硬有觸手感覺,即可起烘攤晾半

呈火烘焙:採用低溫慢烘法。溫度70℃左右,每籠攤葉4-5斤,每隔10分鐘翻拌一次,(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樣,手勢要輕)。當手揉茶葉成粉末時,即可下烘,呈火烘焙,歷時60分鐘左右。

炒青綠茶

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區別二、主要品種不同

烘青綠茶

主要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峽州碧峰、南糯白毫等。

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的主要品種,有眉茶、珠茶、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信陽毛尖、午子仙毫、南京雨花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庸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雲霧等等。

區別三、品質特徵不同

炒青綠茶

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結光潤,湯色、葉底碧綠,香氣鮮銳,滋味濃厚而富有收斂性,耐沖泡。

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有青香味,且幹色澤一般表現為綠色,白毫較顯,一般用拿上手會看見白毫四散,飄在空中。因為乾燥到位。

但條索略粗鬆,因為製茶過程中如果揉捻過重、過長,則會出現黑條,幹茶有明顯的火烘味,香氣較銳,沖泡後一般的茶湯會表現為黃綠色,或嫩綠色,翠綠色。

滋味鮮爽,回甘,但不耐泡,葉底香氣一般不持久,因為高溫烘培後,部分香氣物質如芳香類會揮發,所以香氣不持久,葉底表現為嫩綠,或綠亮。不會顯褐色。

綠茶區別於其它茶類的主要加工工藝是什麼?

綠茶於不發酵茶,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是綠茶製作工藝中的重要環節。

綠茶用茶樹的嫩芽、嫩葉製成。屬按照綠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綠茶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晒青綠茶,代表性名茶為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1、工藝:殺青(炒青、烘青、蒸青、晒青)—揉捻(改變茶葉的形狀)—乾燥(固定形狀,使水分保持在3%~5%之間)。

2、幹茶:幹茶以綠色為主,由於茶區環境、地理位置不同,茶葉的顏色不同,有翠綠色、黃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等。因工藝不同有扁形、螺形、蘭花形、條形、針形等。

3、湯色:以綠色為主、為輔。

4、香氣:清新的綠豆香、菜香。品種不同,茶葉的香氣不同。

擴充套件資料:

綠茶能夠幫助肌膚對抗氧化,這是由於綠茶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而茶多酚具有非常強的抗氧化作用,它的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很多倍,因此,美眉們可以常常喝綠茶,幫助肌膚對抗氧化,從而預防肌膚衰老。

綠茶屬於偏涼性的茶類,而綠茶中的茶多酚有著可以幫助肌膚對抗細菌、消除炎症的作用,綠茶中不但含有豐富茶多酚,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綠茶中的維生素能夠幫助肌膚抑制黑色素的沉積,還能夠促進肌膚的血液迴圈,從而幫助肌膚排出多餘的毒素。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綠茶怎麼泡?常喝綠茶的5大好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綠茶

綠茶加工工藝分為( )三個

綠茶加工工藝分為殺青、乾燥、揉捻三個。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是綠茶製作工藝中的重要環節。綠茶用茶樹的嫩芽、嫩葉製成。按照綠茶炒青和乾燥的方式,綠茶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晒青綠茶,代表性名茶為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1.工藝:殺青(炒青、烘青、蒸青、晒青)—揉捻(改變茶葉的形狀)—乾燥(固定形狀,使水分保持在3%~5%之間)。

2.幹茶:幹茶以綠色為主,由於茶區環境、地理位置不同,茶葉的顏色不同,有翠綠色、黃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等。因工藝不同有扁形、螺形、蘭花形、條形、針形等。

3.湯色:以綠色為主、為輔。

4.香氣:清新的綠豆香、菜香。品種不同,茶葉的香氣不同。

5.滋味:滋味淡,微苦。綠茶內質的各種成分完全屬涼性茶。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咖啡因,較易刺激神經。

炒青綠茶茶葉外形千姿百態,有扁平、尖削、圓條、直針、捲曲、平片等多種形態。沖泡後,多數牙葉成朵,清湯綠葉,香高味濃,回味甘甜。

烘青綠茶外形不如炒青綠茶那樣光滑緊結,但條索完整,嘗顯峰苗,白毫顯露,湯色綠潤,葉底嫩綠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厚。

蒸青綠茶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茶類,其蒸焙方法載於唐代陸羽著的《茶經》。其法是將鮮葉蒸軟,然後揉捻、乾燥而成。蒸青綠茶具有“三綠”的特點:色綠、湯綠、葉綠。現在日本飲用的茶大多就是蒸青綠茶加工而成的。

綠茶主要以工藝中乾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分為哪四種,分別寫出它們的製作方法?

炒青,烘青,蒸青,晒青,四種,

龍井就炒青,白茶是烘青,沫茶是蒸青,晒青不常見

綠茶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分為哪四種?各舉一例進行說明。

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葉,將採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溫殺青,鈍化各種酶的活性,保持茶葉的綠色,然後經揉捻、乾燥而成。綠茶分類的方式有很多,有從地域上分類,有從品種上分類,也有從工藝上分類,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綠茶主要的四種工藝型別,一起去看一下吧。   

1.蒸青綠茶   

精細的蒸青工藝綠茶出現在隋唐時期,即蒸青工藝的餅茶。蒸青餅茶的製造方法,《茶經·三之造》中有詳細的記述,“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   

蒸青綠茶就是在綠茶初制時,採用蒸汽殺青而製成的綠茶。蒸青綠茶有“三綠”的品質特徵,即葉綠、湯綠、葉底綠,日本生產的綠茶,大部分屬於蒸青綠茶,如煎茶、玉露、碾茶等。近幾年來,國內的浙江、江西等地也有多條蒸青綠茶生產線,生產的綠茶多數出口銷往日本,也有少量在內地銷售,如袋泡蒸青茶,抹茶粉等。  

2.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在中國綠茶中產量最多。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中寫到:“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新芽連全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餘”這是至今發現的最早的有關炒青綠茶的記載,說明在唐代就有炒青綠茶。到了明朝,朱元璋詔令:“罷造龍團鳳餅,唯採芽茶以貢……”散茶盛行,綠茶製作工藝,也由蒸青到炒青,並日趨完善和發展,各地的名茶不斷出現,如杭州的龍井茶、安徽的瓜片茶等。   

炒青綠茶在初制時,經鍋炒殺青,乾燥時,利用手工鍋炒或機械炒幹機、烘乾機等乾燥,由於受到手工或機械的作用力不同,便形成不同形狀的茶葉,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細嫩炒青三類。   

採摘細嫩鮮葉的炒青綠茶外形獨特秀麗,色澤綠翠,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清綠,葉底勻整。炒青綠茶在炒制時,如果溫度過高,也會產生“高火”香,甚至有時會有“焦香”,幹茶色澤和正常茶相比偏黃綠。  

3.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就是在綠茶初制最後一道工序乾燥時,用炭火或烘乾機烘乾的綠茶。   

窨制花茶的綠茶茶坯大部分用烘青綠茶。烘青綠茶的品質特徵是茶葉的芽葉較完整,外形蓬鬆條索較緊結,採摘細嫩的烘青綠茶易顯毫,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醇,香氣清高,葉底較完整,湯色和葉底稍黃。   

傳統的烘青綠茶用炭火焙籠烘乾,現代工藝的烘青綠茶大部分使用烘乾機烘乾。用炭火烘乾時,若操作不當,容易造成茶葉有煙味。

4.晒青綠茶   

晒青綠茶就是指茶葉初制中,乾燥時直接晒乾的綠茶。利用日光將茶葉晒乾是最古老的乾燥方式,晒青綠茶主要在我國的雲南、陝西、四川等地區還有生產,雲南的晒青綠茶稱之為“滇青”、陝西的稱之為“陝青”、四川的稱之為“川青”。晒青綠茶作為商品茶直接銷售或飲用並不多,大多數用來直接壓制成緊壓茶,如普洱餅茶、沱茶、康磚等。晒青綠茶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有日晒的味道。   

匠魂網2020年早春頭採峨眉竹葉青

匠魂網2020年明前獅峰龍井

匠魂網2020年早春頭採蒙頂山甘露

統一綠茶怎麼製作

首先我想說的:你可能會知道綠茶怎麼做?但統一綠茶除了生產廠家以外沒人會知道其製作工藝,那可是商業機密!能隨便公佈在網上嗎?

如果你不知道綠茶製作工藝可以看看下面:

綠茶及其製作工藝

綠茶分烘青、炒青兩種。烘青綠茶初制工序有3道:殺青、揉捻十干燥。炒青綠茶初制工序有:鮮葉→殺青→樣捻→炒幹。乾燥方法和烘青綠茶相異,不是烘乾;而是炒於。炒幹是形成炒青綠茶特有的形狀、色澤、香味的關鍵工序,閩東各縣茶葉生產炒幹形式有全炒乾和半烘炒兩種。所使用的炒於機有鍋式炒於機與滾簡炒於機兩種。

殺青 手工殺青,即用普通鐵鍋為炒鍋,進行手炒。殺青鍋殺青,待鍋加熱至鍋底微紅,鍋溫達200—240t左右時,投人鮮葉15—2公斤,採取‘悶、抖、揚’相結合的翻炒方法.鈔至適度手搖殺青機殺育效率比手工高3—5倍。每鍋投葉量為5公斤左右,轉速每分鐘18—20轉,炒8—9分鐘,採取“悶炒’、“先悶後抖揚”的方法炒至適度。兩鍋連續殺青機殺青,其操作程式為:待前鍋燒至微紅,鍋溫達260—280t時,投人鮮葉6公斤左右,然後加蓋悶妙,待鍋蓋縫冒出水汽時,開蓋揚炒。炒3—4分鐘,開動鍋閘門,讓茶葉自動進人第二鍋(鍋溫掌握在100℃左右)。第二鍋炒至適度即可出茶。滾筒殺青機殺青,其操作程式為:炒灶生火後,開動通風機、啟動滾筒,使燃料鍋火溫達90—100t時,開始投葉殺青至出青,只需1—2分鐘。工效比二鍋連續殺青機提高2倍。殺青畢,卸出柴炭,待滾簡冷卻後即停機,隨後將殺青葉攤涼付揉。

揉捻 機器揉捻要求嫩葉溫揉,粗葉熱揉,裝葉適當,轉速宜快,加壓適宜,分次揉捻,分次解塊。其操作程式為:不加壓一輕壓一重壓一解塊一出茶。揉捻時間一般25~35分鐘。人工操捻方法與製作紅茶相同。

烘乾 用焙定或乾燥機乾燥,方法與製作紅茶相同。追問我也在市場上買綠茶了 我就是想知道怎麼做出來的綠茶有 統一的那種味道? 都需要新增身原料 味道相似也行啊。。。

追答你想和統一競爭嗎?直接買來喝就行了幹嗎繞那麼大的圈子,要了解配料直接找統一的負責人!!!

再說了統一現在正深陷在“塑化劑”的泥沼中,人們避都來不及呢,誰還會去買來喝啊?

綠葉清湯關鍵工序

採摘、殺青、揉捻、乾燥。

綠茶的製作步驟依次是採摘、殺青、揉捻、乾燥,其中殺青為綠茶的核心工藝,也是形成綠茶清湯綠葉核心品質的關鍵工藝,根據殺青以及乾燥工藝的不同,綠茶又分為蒸青綠茶、晒青綠茶、烘青綠茶、炒青綠茶。

綠茶的特點:不發酵茶,屬性偏寒,清湯綠葉,滋味鮮爽。綠茶在製作加工初期,需要經過高溫殺青,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了酶對多酚類物質的酶促氧化。因此綠茶表現出清湯綠葉、鮮醇濃爽的品質。

烘青綠茶的特點介紹

特點是外形完整稍彎曲、鋒苗顯露、幹色墨綠、香清味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烘青綠茶有幾個特點:一,香氣:濃郁,沉悶且有烘烤過的味道;二,湯色:與最後一次乾燥有關。1,乾燥溫度過高,湯色清亮泛綠;2,溫度稍低,湯色微黃,但清澈度降低。三,葉底:色澤統一,泛翠綠鮮嫩。烘青工藝是為提香所為,適宜鮮飲,不宜長期存放。

烘青綠茶有青香味,且幹色澤一般表現為綠色,白毫較顯,一般用拿上手會看見白毫四散,飄在空中。因為乾燥到位。但條索略粗鬆,因為製茶過程中如果揉捻過重、過長,則會出現黑條,幹茶有明顯的火烘味,香氣較銳,沖泡後一般的茶湯會表現為黃綠色,或嫩綠色,翠綠色。滋味鮮爽,回甘,但不耐泡,葉底香氣一般不持久,因為高溫烘培後,部分香氣物質如芳香類會揮發,所以香氣不持久,葉底表現為嫩綠,或綠亮。不會顯褐色。

烘青綠茶經精製後稱花茶級坯,分1~6級和片茶。審評要點:1~2級坯,細緊有苗鋒,不帶梗;3~4級坯尚緊結,稍有茶嫩梗;5~6級坯,較空鬆,有茶梗,色澤枯暗。

綠茶加工過程一共分幾步?

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乾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

綠茶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綠茶炒青

平靜書齋

由於在乾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

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徵。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結勻整,不含碎茶,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採製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湧溪火青等。

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歷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大方三種。

綠茶烘青

是用烘籠進行烘乾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形烘青,全要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馬邊雲霧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蘭香、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峽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峰: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象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綠茶晒青

是用日光進行晒乾的。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晒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綠茶蒸青

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幹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徵,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古代人類採集野生茶樹芽葉晒乾收藏,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綠茶加工的開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義上的綠茶加工,是從公元8世紀發明蒸青製法開始,到12世紀又發明炒青製法,綠茶加工技術已比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並不斷完善

綠茶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綠茶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晒乾三種形態。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標籤: 烘青 綠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lpe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