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孔府孔廟孔林的現代詩怎麼寫

孔府孔廟孔林的現代詩怎麼寫

1.孔府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府孔廟孔林的現代詩怎麼寫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汝奚不。

2.孔府

曲阜位於山東中部。

公元前11世紀即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也是儒家學派始祖、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故鄉,他曾在此著書講學。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舉世聞名。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於公元前478年,當年規模很小,僅就孔子故居為廟,“歲時奉祀”。

西漢後,隨著歷代帝王對孔子的不斷加封,孔廟規模也隨之擴大。孔府是個龐大的院落,其實並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孫後人的居所。

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家族的墓地,佔地200公頃。 孔府: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

現在,孔府佔地240多畝,有廳、堂、樓、軒等各式建築463間,分為中、東、西三路。東路為家廟,西路為學院,中路為主體建築。

中路以內宅為界,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廳、百戶廳、知印廳、掌書廳、典籍廳、司樂廳);後為內宅,設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最後是孔府的花園,是歷代衍聖公及其家屬遊賞之所。

孔廟:建築規模巨集大、雄偉壯麗、金碧輝煌,為我國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

此後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孔子,擴建廟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擴建成現代規模。廟內共有九進院落,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縱長630米,橫寬140米,有殿、堂、壇、閣460多間,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

孔廟內的聖蹟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東西兩廡,陳列著大量碑碣石刻,特別是這裡儲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也是孔廟的核心。

唐代時稱文宣王殿,共有五間。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時,移今址並擴為七間。

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簷,黃瓦覆頂,雕樑畫棟,八斗藻井飾以金龍和璽彩圖,雙重飛簷正中豎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殿高 24.8米,長45.69米,寬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為全廟最高建築,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

杏壇位於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傳為孔子講學之處,壇旁有一株古檜,稱“先師手植檜”。杏壇周圍朱欄,四面歇山,十字結脊,二層黃瓦飛簷,雙重半拱。

亭內細雕藻井,彩繪金色盤龍,其中還有清乾隆“杏壇贊”御碑。亭前的石香爐,高約1米,形制古樸,為金代遺物。

孔林: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

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從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內古樹已達萬餘株。

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開成現在規模,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周圍林牆 5.6公里,牆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編年史”。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英文名稱: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於1994年12月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12)。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

孔林裡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

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曆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參考資料:?fr=qrl3。

3.簡述孔府 孔廟 孔林

孔廟是我國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 ,位於曲阜城中央。

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 孔廟始於孔子死後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弟子們將其生前“故所居堂”立為廟,“歲時奉祀”。當時只有“廟屋三間”,內藏孔子生前 所用的“衣、冠、琴、車、書”。

其後,歷代王朝不斷加以擴建。東漢永興元年(公元153年), 桓帝令修孔廟,並派孔和為守廟官,“立碑於廟”。

魏黃八年級年(公元221年),文帝曹丕又下詔 在魯郡“修起舊廟”,但當時孔廟的規模並不甚大。西晉末年“廟貌荒殘”。

東魏興和元年(公 元539年)修繕孔廟,“雕塑聖容,旁立十子”,為孔廟有塑像之始。唐初除了在國都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修建“周公、孔子廟各一所”外,皇帝又下詔“州、縣皆立孔子廟”。

唐代修廟5次, 北宋修了7次。最大的一次是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擴大舊制。

.凡增廣殿堂廊廡316間”。金代修了4次,元代修了6次,明代重修、重建共達21次之多。

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十二年(公元1499年)當時孔廟遭雷擊,大成殿等主要建築120餘楹“化為灰燼”。皇帝朱右樘急忙下令重修,歷時5年,耗銀15.2萬兩。

到了清朝, 孔廟又修建了14次。最大的一次是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當時孔廟又毀於雷火世 宗胤真除親到太廟祭孔外,又“發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監修,凡殿廡制度規模,以至祭器儀物,皆令繪圖呈覽,親為指授”。

為加快工程進度,還調集了12個府、州、縣 令督修,共用了6年時間。歷史上,孔廟先後共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終於形 成了目前這樣的巨集大規模。

現在的孔廟的規模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建築仿皇宮之制,共分九進庭院,貫穿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作對稱排列。

整個建築群包括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共466間,分別建於金、元、明、清和民國時期。孔廟佔地約200畝,南北長達1公里多。

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黃瓦紅垣,雕樑畫棟,碑碣如林,古木參天。

宋朝呂蒙正有文讚道:"繚垣雲矗,飛簷翼張.重門呀其洞開,層闕鬱其特起。

”這一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龐大建築群,面積之廣大,氣魄之巨集偉,時間之久遠,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築學家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唯一的孤例”。

它凝聚著歷代萬千勞動者的血汗,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孔林本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

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

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那時還是“墓而不墳”(無高土隆起)。到了秦漢時期,雖將墳高築,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幾家守林人後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

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魯相韓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門一間,在東南又造齋宿一間,以吳初等若干戶供孔墓灑掃,當時的孔林“地不過一頃”。到南北朝高齊時,才植樹600株。

宋代宣和年間,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儀。元文宗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凱主修了林牆,構築了林門。

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將孔林擴為3000畝的規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銀25300兩重修了各種門坊,並派專官守衛。

據統計,自漢以來,歷代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增植樹株5次,擴充林地3次。整個孔林周圍垣牆長達7.25公里,牆高3米多,厚約5米,總面積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2000多年來葬埋從未間斷。

在這裡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曆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1961年**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內現已有樹10萬多株。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時至今日孔林內的一些樹株人們仍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其中柏、檜、柞、榆、槐、楷、樸、楓、楊、柳、檀雒離、女貞、五味、櫻花等各類大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百種植物,也依時爭榮。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

“斷碑深樹裡,無路可尋看”。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外,林內尚有李東陽、嚴嵩、翁方鋼、何紹基、康有為等明清書法名家親筆題寫的墓碑。

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東側,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看管孔子一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

4.孔府孔廟孔林簡介

孔府孔廟孔 林 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1公里,佔地3000餘畝,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已有2500多年曆史,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

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儲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檢翠柏,夾道侍立,龍幹虯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

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

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

洙水橋北不遠處為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獸。

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為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芨(子思)墓。

據傳此種特殊墓穴佈局稱之為“攜子抱孫”。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於氏坊。墓前高大的木製牌坊上書“容音褒德”。

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於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孔林裡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而名盛—時。

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

孔尚任曾為康熙皇帝導遊孔廟和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

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氏。孔子為後世留下的有關道德、倫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論,不僅對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影響東南亞,乃至全世界。

中國曆代帝王、文人和史學家對孔子非常崇敬,在他的家鄉,當時魯國國都興建起大型的孔廟,修建了孔子後代子孫居住的孔府和他的墓地——孔林。1961年**把“三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聲玉振坊——進孔廟的起點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為廟,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諡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最大的孔廟。

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佔地327畝,前後九進院落。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0多間。

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皇宮樣式修建的。整個廟宇氣勢恢巨集,佈局嚴謹,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築群(故宮、避暑山莊)之一。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孔廟的建築群貫穿在南北的一條中軸線上。

中路從金聲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櫺星門、太和元氣坊、聖時門、過壁水橋。進大中門後,再經奎文閣、十三碑亭、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到最後一座殿堂——聖蹟殿,這是孔廟的主體。

由大成門向東,進聖承門,達詩禮堂、魯壁、孔宅故井及祟聖祠、後為家廟,這是孔廟的東路。由大成門向西,進啟聖門,達金絲堂、啟聖殿及啟聖寢殿,這是孔廟的西路。

孔廟內的主要建築有:奎文閣 又名藏書樓,是一座專門收藏曆代帝王御賜書籍、墨跡的樓閣。它三重飛簷、四層斗拱,丹牆黃瓦,具有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一座僅次於大成殿的高大建築。

十三碑亭 位於奎文閣和大成門之間的院落裡。13座石碑外形相同而碑文內容不同,南面8座,北面5座,俗稱御 十三碑亭 碑亭。

是歷代帝王為修建孔廟、祭祀孔子所立的石碑而建。計有唐、宋、金、元、明、清六代巨碑50餘幢。

在書法藝術上,真草隸篆,座座不同,風格筆法,各有千秋。杏壇 在大成門之後。

是一座十字結脊重簷方亭,四面懸山頂,黃瓦朱欄,雕樑畫棟。壇前有石刻香爐,壇側有幾株古樹,是當年孔子“……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之地。

即所謂“杏壇說教”是也。大成殿 為孔廟主體建築。

整個大殿金碧輝煌,氣勢磅礴,其前廊10根大理石柱上各精雕兩條戲珠的飛龍,工藝絕 大成殿 妙,實為宮殿建築中罕見,殿內廊住皆楠木,都彩繪團龍錯金。殿前有一名為“杏檀”的亭子,是孔子晚年講學的地方,杏檀設教,弟子三千。

奎文閣是三層木結構的閣樓,飛簷斗拱,造型莊嚴,為國內少見。其佔地1800多平方米。

是全國四大磚木結構殿堂(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十三陵長陵稜恩殿)之一。是一座金碧輝煌、規模巨集偉的建築,為當年祭孔的主要場所。

殿內正中供有孔子塑像。左右有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塑像,稱“四配”。

兩側又有塑像12尊,他們是閔損、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有若和朱熹,為“十二哲”。上述16位學者是儒家學派公認的正宗繼承人。

殿前10石柱是用整塊巨石透雕二龍戲珠,作升騰狀。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是石雕藝術中的珍品。

孔廟最後一座殿堂是聖蹟殿,存放以孔子的經歷和故事為題材雕成的連環畫石刻圖。孔廟東。

5.孔府孔廟孔林的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任一諾。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回到家裡時,別忘了說你們還有一個這樣導遊噢!

6.孔府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汝奚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0lo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