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從零開始學茶藝

從零開始學茶藝

從零開始學茶藝

學茶藝前需要準備的東西:

1. 茶具:包括茶壺、茶杯、茶盤、茶勺、茶筅等。

2. 茶葉:不同種類、品質的茶葉都有不同的沖泡方法和口感。

3. 熱水壺:最好使用電熱水壺或燃氣爐,以保持水溫的穩定性。

4. 茶藝書籍:包括茶藝知識、沖泡技巧、茶道文化等。

5. 茶道服裝:主要包括唐裝、漢服、和服等。

茶藝學習的步驟:

1.瞭解茶藝的歷史和文化:學習茶藝可以先了解它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茶藝,而且有助於提高我們的修養和素養。

2. 學習茶道禮儀:茶道禮儀是茶藝的重要組成部分,瞭解和掌握茶道禮儀是學習茶藝的關鍵。

3. 學習茶藝知識和沖泡技巧:茶藝知識和沖泡技巧是學習茶藝的基礎,包括茶的品種、茶的產地、茶葉選購、水溫控制、泡茶時間等方面的知識。

4. 實踐練習:無論學什麼技能,都需要實踐練習,茶藝也不例外。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5. 參加茶藝活動和比賽:只有在與更多的人交流和比拼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茶藝水平。

茶藝學習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要急於求成,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實踐,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茶藝師。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從零開始學茶藝

從零開始學茶藝

從零開始學茶藝,茶藝在中國是一種特色文化。在日常生活當中,泡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要真正泡好一壺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領。下面一起來看看從零開始學茶藝。

從零開始學茶藝1

茶藝的基本知識1:泡茶要素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基礎,泡茶時應該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泡時間和茶葉的用量,使茶的香味、色澤和滋味得到充分的發揮。泡茶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次數。

茶藝的基本知識2:泡茶用水的選擇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由此可見,用什麼水泡茶,對茶的沖泡和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泡出一壺好茶,應選用水質清、水體輕、水味甘、水源活的,這樣才能泡出茶的純正滋味。

茶藝的基本知識3:茶具的選擇

現在常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玻璃和塑料。從品茶的角度來看,瓷器和陶器泡茶最好,因為其保溫性好,泡茶能獲得比較好的色香味,而且外形美觀,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茶藝的基本知識4:茶的品飲

品茶,是一門綜合藝術。茶葉沒有好壞之分,主要是看個人的口味。茶類不同、花色不一樣,茶的品質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茶的方法也不同。品茶時,可先透過晶瑩清亮的茶湯,觀賞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態,再察看茶汁的浸潤、滲透和湯色的變化,然後端起茶杯,先聞其香,再喝上一口。

茶藝的基本流程

1、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2、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3、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4、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5、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8、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10、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11、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12、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13、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從零開始學茶藝2

中國茶藝——藝茶

中國人與外國人喝咖啡大不相同,特別是茶道中的茶,是作為天、地、物品與人的統一過程來看待的。所以,無論辨茶之優劣、產地、加工、製作、烹調,不僅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還包含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在現代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已可以分析出各種茶的.化學成分、營養價值、藥物作用,而古代的中國茶學家,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互動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既包含著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從物質與精神的結合上說,其成就甚至有超過現代之處。

茶,在中國人看來,乃天地間之靈物,生於明山秀水之間,與青山為伴,以明月、清風、雲霧為侶,得天地之精華,而造福於人類。所以古代真正的茶人,不僅要懂烹茶待客之禮,而且常親自植茶、製作,課僮藝圃。即使沒有親種親制的條件,也要入深山,訪佳茗,知茶的自然之理,從漢王課僮藝茶,唐代名僧廣植茶樹,陸羽走遍大江南北,太湖東西,朝攀層巒,暮宿野寺、荒村,一直到明代茶人自築茗園等,形成了這種實踐的傳統,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茶學大師莊晚芳先生,既是自然科學專家,又皆通古籍,既明茶理,又懂其中的蘊藉。所以,中國茶藝中第一要素便是“藝茶”,無論評名茶,擇產地、採集、製作,均需得地、得時、得法。

《茶經》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次者生黃土”。這是講茶的土壤條件。又云:“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者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採綴,性凝滯,結瘕疾。這是講茶的其他自然環境和採摘時機,而這些條件多在我國南部氣侯溫潤、環境幽靜的名山之中。於是茶的生長條件本身決定了它天然要與風光名勝之區相伴。中國茶人深深瞭解這個道理,從選茶開始便重視契合自然。

唐代由於皇帝愛喝陽羨茶,皆以陽羨為佳。其實,當時名茶產地已經很多。最著名者,一是集中於風景秀麗的巴山蜀水之間,二是太湖周圍的著名風景區。陸羽將全國盛產名茶的三十一州加以評定,其中八州在今四川境內,佔四分之一。當時,蜀中貢茶已達上百種,最著名者有蒙山茶、中峰茶、峨眉茶、青城茶、峽川間的石上紫花芽、香山茶、雲安茶、神泉小團、明昌祿等,而蒙頂石花號稱第一。巴蜀多文人,唐人重詩歌,經詩人吟詠,巴蜀之茶愈為世人推重。浙西的常、湖二州亦多產名茶,最有名者稱顧清紫筍。此地濱臨太湖,山水佳麗,流泉清激,既得氣侯之宜,又兼水土之精。中有杼山,多佛剎精舍,陸羽曾為作《志》。兼陸羽及皎然等正是在此處奠定了中國茶道的格局,顧渚茶更為人所重。

宋代繼南唐於建州北苑大造貢茶,北苑名剎毗連,茶好,水也好,加之朝廷推崇,名聲大振,但貢茶製作過於艱難複雜,又加入龍腦等香料,故真正的茶人並不以為佳,即便建州民間鬥茶也不以臘面龍團為之。於是,不少茶人訪名山,尋佳茗,日注茶、蒙頂茶、寶雲茶等茶被視為真正上品。

明人崇尚羅岕茶。隱棲於山中曰“岕”,“岕”字,今通“芥”字,相傳有羅氏者隱於武夷山,因得羅芥之名。明代文人好武夷茶,多因同好武夷之景。茶痴朱汝圭,每年入羅芥訪茶,六十年如一日,此山又有明月峽,吳人姚紹憲自闢小園,其中植茶自判品第。由童年而至白首,始得其玄詣。據他講,許次紓所著《茶疏》,便是因姚紹憲將終生試茶祕訣都告知許氏方有此著作。許氏逝世後又“託夢”給他,令其將《茶疏》傳佈,姚氏因而為之作序。有此一段神話般的故事,武夷山茶更令人傳頌。明代被人重視的好茶,還有歙州羅鬆茶、吳之虎丘茶、錢塘龍井茶、天台山雁蕩茶、括蒼山大盤茶、東陽金華茶、紹興日鑄茶等。

由此可見,歷史上的名茶,常在好山好水間,又得茶人品第,文人傳頌,方為人所重。僅選茶一節,既包含了科學道理,又有美學思想,莊子認為,凡物契合於自然方算真好、真美,中國茶藝由選茗開始便體現了這種自然觀點。

好茶,還要採摘得時,製作得法。

唐人採茶時間要求不嚴,謂陰曆二、三、四月均可採。宋以後,對採茶時間要求嚴格,常以驚蟄為候,至清明前為佳期。天色主張晴日凌露之時,如果茶被日晒,則膏脂被耗,水分又失,不鮮且失精華。採茶用指甲,不用手指,以免被手溫所薰染,為汗水所汙。唐人對茶芽不大揀擇,挺拔者即為佳。宋以後揀擇甚精,以芽之形狀,老嫩分別品級,一般說,芽愈嫩茶愈佳。一芽為蓮蕊,如含蕊未放;二芽稱旗,如矛端又增一纓;三芽稱雀舌,如鳥兒初啟嘴巴。真所謂未見其物,先聞佳名,使人油然生出喜悅之情。中國茶藝,未施術而先有美韻,非古老文明國家是難理解的。

好茶需製作得法。故製茶又是茶藝要害,唐代製茶已相當考究。唐代製作的茶有四種:觕茶、散茶、末茶、餅茶。觕茶類似現代茶磚,儲運方便但不精。散茶經焙烘後立即收藏,如現代散茶,但在飲時需研磨成末,類似日本茶道所用末茶。這三者,主要是民用,觕茶主要供邊疆民族,散茶與末茶流行民間。但作為茶藝,均難取得藝術效果,故陸羽著重改進餅茶。而其他諸品因餅茶的馳名,唐代中後期已流行日稀。餅茶原為荊、巴間製法。陸羽主張只取春芽,以蒸青法殺青,然後搗為泥,以圓模拍製成餅,最後穿孔,串為一氣,溫火焙乾,收藏備用。餅茶既有末茶使用的簡便(因古代要將茶末與水交融共飲),又便於儲存,所以自此大為流行。由唐代中期直到明初,領導中國茶藝五百餘年。

宋代因貢茶把餅茶作得過於精細,雖表面好看,卻反失茶的真味。茶道本應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失去物質本來面目,藝術精品亦顯得造作。但從藝術角度,亦不失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創造,故仍有介紹之必要。

宋代貢茶以龍團、鳳餅為名,是以金銀模型壓制的餅茶,又稱團茶。宋代團茶去掉穿孔,研製多次,細膩美觀,再加龍腦香料,外附臘面,光澤鑑人。大龍團一斤八餅,小龍團一斤達二十餅。名為團茶,其實有各種圖案。龍、鳳團皆為圓形,龍團勝雪為方形餅,白團為六角梅花形,雪英為六角形,宜年室玉為橢圓形,太平嘉瑞似白團面大,端雲用龍似大龍團而小,萬春銀葉為六角尖瓣形,長壽玉圭下方而上圓……每餅皆以龍紋、祥雲、綵鳳為圖案,歷朝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武林舊事》曰:

仲春上旬,福建漕司進第一綱蠟茶,名北苑試新。皆方寸小銙。進御只百銙。護以黃羅軟盝,藉以青蒻,裹以黃羅央袱,巨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芨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水芽所芽所造,一銙值四十萬,僅可供數甌之啜耳。

歐陽修《龍茶錄·後序》雲:

茶為物至精,而小團又其精者,《錄》敘所謂上品龍茶者也。蓋自君謨(注:即格襄,宇君謨)始造而歲貢焉。仁尤所珍惜。雖輔相之臣,未嘗輒賜。唯南郊大禮致齋之夕,中書框密院各四人,共賜一餅。……至嘉佑七年,親享明齋夕,始人賜一餅,餘亦忝予,至今藏之。餘自以諫官供奉大內,至登二府,二十餘年,才一獲賜。

以歐陽修之職位,二十餘年方得皇帝賞賜一餅,可見龍團之精、之貴,實比珍寶更為難得。蘇軾則比歐陽修幸運多了,曾多次得到小龍團,所以說:“小團得屢試,糞土視珠玉。”一倚茶餅值數十萬,拿珠玉與之比,自然與糞土一般了。然而物雖至精,但過於奢侈,便不合我國茶道養廉、雅志的主旨了。但宋代龍團鳳餅工藝確有值得研究、發掘之處。今之坨茶、磚茶皆使大黑粗,雖實用但確不美觀,若能吸取宋人工藝加以改良,豈不更美!

元代北方蒙古族對過分細膩的文化難以接受,遊牧民族喜磚茶,民間則多用散茶。明代正式廢除團茶,這也算朱元璋體諒民間疾苦的一項功德之舉,而散茶、末茶、磚茶皆流傳下來。明清半發酵的紅茶類出世,茶的色、香、味能得到更好地體現。花茶也應運而生,由於符合北方人,特別是京師的飲茶習慣因而大為風行。

應當特別指出,古人制茶既是生產過程,又當作精神享受,是從製茶過程中體驗萬物造化之理。所以從起名到製作,皆含規律和美學精神。

而許多文人飲茶,有的臨時採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加以研磨、烤炙,從中體驗自制自食的妙趣,便更富實踐精神。

從零開始學茶藝3

茶藝分為幾個步驟

第一道:淨手

在給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沒有髒泥,一定要先淨手,更要讓客人知道你洗過手了,這不僅是一個喝茶衛生問題,更是表現主人對客人的尊重。

第二道:燙器

在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還必須要進行的步驟便是“溫器”,即將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衛生的需要,也是為了給茶具預熱,使茶的味道更香濃。更重要的是,讓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第三道:請茶

在茶道里,人們往往將第三個步驟稱為“馬龍入宮”,即將茶葉放到茶壺裡。雖然過程比較簡單,但從這個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來,茶道體現的是對客人的尊重。

第四道:洗茶

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經過“洗茶”這一步驟,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清潔茶葉表面的雜質,讓客人得以放心的飲用茶水。

第五道:泡茶

前面幾個步驟,可能大家平時在斟茶的過程中,都能做到。而泡茶這個步驟,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後,在倒入沸水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壺嘴“點頭”三次,這也是茶道文化裡所謂的“鳳凰三點頭”,以示向客人致敬。

第六道:拂蓋

這個步驟,體現的是主人的用心。“拂蓋”的意思是,泡茶時,沸水要高出壺口一點,然後,主人要用壺蓋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兒,防止客人喝茶時喝到漂浮著的茶沫。

第七道:封壺

“封壺”指的是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這個步驟為的是儲存茶水的濃香,保證客人的口感。

第八道:分杯

這個步驟,更體現“茶道”的文化。主人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為客人加茶。這個步驟一定要注意,分杯時,先把杯子一字排開,而不是直接分到每個客人的面前。

第九道: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這個步驟也是體現著茶道“公正、公平、公道”的文化。

第十道:分茶

這個步驟就是把茶湯均勻的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中,一般而言,斟茶只需七分滿,以免客人飲用時茶水溢位,燙傷客人。並且,斟茶時,每個杯子的茶量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

第十一道:奉茶

這個步驟,是茶道里主人的最後一步,等到泡茶、斟茶步驟都完成後,主人需雙手把杯子送到客人面前,這也是中國“以茶奉客”禮儀的根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聞香過後,客人便可以品茗了。品茗前,客人需用三指取拿起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品茗杯,顯示對主人的尊重和禮節,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怎樣學習茶藝

茶如詩詞,有的婉約,有的豪放;茶如書法,有的豐潤如“顏筋”,有的勁瘦如“柳骨”,有的中規中矩如隸楷,有的張揚奔放如“顛張狂素”;茶如歌,有的抒情溫婉,有的激越豪邁,有的清遠悠揚,有的蕩氣迴腸。

茶與諸多藝術形式貌不似而神似,我們完全可以將茶也看成一種藝術,一種充滿靈性的藝術,而有參悟的茶人們無疑就是個藝術家。

在茶文化大爆炸的時代,工作應酬,對外交流,不知道茶葉知識,懂些品茶文化、茶藝、茶道,顯得挺out。目前國內權威的陶瓷設計師崗位人才評價證書,就是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頒發的“茶藝師”證書。那麼茶藝應該學點什麼呢?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

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茶藝的技術

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藝的禮儀

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四,茶藝的規範

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

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如王維的詩所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零基礎培訓深度學習能學會嗎?

意思是儘管以前不瞭解,但是通過刻苦努力,是能夠學會的。

這句話是對的。

從零開始學茶藝

從零開始學茶藝,我想如果大家能通過看書,就能像書上寫得這麼好,許多名牌大學都要失業了,學茶藝大家都有個誤區,認為是學個茶藝表演,不,還不能叫茶藝表演,應該是泡茶流程展示而已,就說自已已經是茶藝師了,在我國,有這樣的想法的比比都是,我國有95%以上的茶藝師並非是經過專業化、系統化學習茶學知識與技能和實踐中來,而是參加分初級、中級、高階茶藝師培訓班的茶藝師資格證書考前輔導班——“考出來”的。

茶藝師最起碼也得學習掌握以下知識:

系統化、專業化的茶藝培訓是學什麼呢?

1、茶怎麼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麼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鑑別其品質、等級、特性?市場上流行什麼茶,重點學什麼茶,中國十大名茶品茗交流等。

4、根據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性的三套泡茶流程展示(A、綠茶茶藝表演(玻璃杯器皿);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白瓷器皿);C、臺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紫砂壺器皿);)。

泡茶怎麼泡,茶道的步驟

你可以看看哦

從零開始學泡茶的作者簡介

從零開始學泡茶

理應從

茶和茶這個主體開始深入

然而

一切卻不是這樣子

泡茶流程是因茶而改變

不同的茶

不同的泡茶器具

不同的茶葉品質特性

應掌握水的溫度和浸泡的時間

讓茶發揮至最佳境界

從零開始學泡茶,

先學茶吧,瞭解茶才會泡好茶。

從零開始學泡茶的編輯推薦

《從零開始學泡茶》基礎入門,包括識茶、擇具、選水等基本知識,泡茶手法、水溫的介紹,以及不同茶類最適宜的沖泡方式,品茶一章介紹了茶俗茶禮茶歷史以及茶室的規劃,《從零開始學泡茶》囊括最基本的知茶、泡茶和品茶知識。

從零開始學茶藝的介紹

《從零開始學茶藝(附盤)》,本書在內容全面的基礎上,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讀者最為關注的識茶、泡茶、茶保健的內容,讓人生活在茶中,茶在生活中。

大益茶道八式的茶道步驟:大益行情

大益茶道八式基礎茶式古樸精湛,典雅大方,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惜茶愛人”的茶道宗旨、“潔靜正雅”的茶道美學和“守真益和”的茶道精神,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大益茶道八式的茶道步驟,一起來看看。

大益茶道八式的茶道步驟

  (一)洗塵:潔淨雙手,靜心凝意,為茶事做準備。

  (二)坦呈:陳列器具,敞開胸懷,以示誠摯之心。

  (三)甦醒:醍醐灌頂,溫潤壺杯,喚醒茶之本性。

  (四)法度:量取茶葉,適度即可,是謂取捨有度。

  (五)養成:沸水養茶,靜候佳茗,以使茶性釋放。

  (六)身受:茶湯初成,親自品嚐,唯求實得真知。

  (七)分享:邀請好友,共品佳茗,品茗樂在分享。

  (八)放下:茶儀結束,整理茶具,一切皆應放下。

  大益茶道八式的茶具步驟

  洗塵實際上是指茶道演習開始時身與心進入一個乾淨的境界過程。即包括入禮、禮拜宗師、禮拜客人等步驟;坦呈指向一個動作,即將茶席鋪開,在茶席上擺佈茶具的動作。這裡的坦呈有兩層含義,一是待客之坦白誠懇,二是茶具的呈現、展示。甦醒是指在泡製過程中“溫杯洗具”的過程。這一過程,茶具的溫度得以提升,可以使茶具裡面的能更好地施展色、香、味、型的特點;法度,是指取茶,所謂量不在多,適度就好,正是取捨有度,知足常樂,動作上要求輕柔;養成是茶湯沖泡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它對水溫有著嚴格的要求,水溫的掌握對茶性的展現極為重要,前面幾式均是為此做鋪墊;身受,它是茶者品茗感悟一杯茶的過程,先己後人,益己利人這是茶道所提倡的;之後是分享和放下。

  茶道的步驟

  第一步是備具備水,將三隻玻璃杯杯口向上置於杯託內,三隻杯子呈到三角形性擺放在茶盤橫中部,茶盤左上角放茶匙筒及茶荷,茶盤靠身體這一側放摺疊好的茶巾,茶盤右下角放水壺。這些擺放位置都是有講究的哦,不要弄混淆了,記清楚再擺放。備水就是沸水煮好放在熱水壺內備用。

  第二步賞茶,將茶荷奉給賓客,讓他們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嗅聞幹茶香。

  從零開始學泡茶。

  第三步潤杯,乾燥的玻璃杯溼潤後,沖泡時可以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霧,以保持玻璃杯的透明度,以便觀賞茶舞。潤杯先逐個倒入三分之一開水在玻璃杯內,右手握住杯底基部,左手托杯底,雙手手腕逆時針轉動三圈,最大限度的將整個杯內壁溼潤。然後雙手滾動茶杯,將開水倒入水盂,杯入茶托。

  第四步是置茶,將茶荷中的幹茶分別投入三個玻璃杯中,茶水比例一般是1:50。

  浸潤泡,是從零開始學泡茶的第四步。以迴轉手法向玻璃杯內倒少量的開水,水量沒過茶樣即可。很多人以為浸潤泡就是洗茶,其實浸潤泡的目的並非是洗茶,它是使茶葉充分浸潤,可以更快的使茶葉可溶物質析出,促發茶香。浸潤時間控制在20-50秒,看茶葉的緊結程度而定。

  第五步才是正式沖泡。泡綠茶可以用“鳳凰三點頭”的手法,右手執壺三起三落將開水衝入杯中,水量控制在七分滿就好。一則是避免奉茶時如履薄冰的窘態,二則是向來有“淺茶滿酒”之說,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第六步是奉茶,雙手將沖泡好的茶依次敬奉給賓客,行伸掌禮請賓客用茶。

  第七步是收具,奉完茶後將不需要用了的茶具收回,順序為先的後收回。比如你先用了茶荷後用的茶巾,那就先收茶巾再收茶荷。筆者認為這一步也可以後面再來做,自己泡完茶先和賓客聊聊天說說笑也無妨。

  第八步品飲。先聞香,感受沁人心脾的茶香在靈魂裡徜徉;再賞茶舞,觀茶葉在杯中沉浮飄舞;然後才是品茶味,慢慢感知茶的滋味。其實在品茶的時候能備些賞心悅目的精緻茶點,是非常棒的。

  續水和復品,是從零開始學泡茶的新手們也要了解的。賓客們杯裡的茶湯只剩三分之一的時候就要續水了,續水溫度在80攝氏度左右,以保證第二泡的濃度。復品的第三道茶,淡若微風,靜心體會的話絕非寡淡,而是一種沖淡之氣的淡。新手們可以自行體會一下。

  淨具就是從零開始學泡茶的最後一步啦。每次沖泡完,都應該養成及時清潔茶具的好習慣,最好是能消毒處理,以備下次之用。

從零開始學茶藝的目錄

第一章: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四要

綠茶

烏龍茶

紅茶

白茶

黑茶

黃茶

花茶

“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

古人選水

現代用水

標籤: 茶藝 從零開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lo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