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百草之王是哪種草藥

百草之王是哪種草藥

百草之王是哪種草藥

百草之王不是指某種具體的草藥,而是指中國傳統草藥中的一種“全能草藥”或“大補草藥”,常用於補益身體、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它實際上是一種由多種草藥配製而成的藥物,具體組成可能因地區、傳統習慣和藥方而異。常見的組成包括但不限於人蔘、黃精、枸杞、淮山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百草之王”人蔘

有一味中藥,被譽為“千草之靈,百草之長”,又有“百草之王”的別稱,這就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人蔘。

人蔘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之效。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咳喘等症狀。其大補元氣、復脈固脫之功無藥可代,為拯危救脫之要藥,亦為治虛勞內傷第一要藥。《神農本草經》中載:“人蔘,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神農本草經疏》謂其“回陽氣於垂絕,卻虛邪於俄頃”,《本草綱目》謂其“治男婦一切虛證”。

中醫認為,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原動力,元氣虧虛,必然導致肺、脾、心、腎等臟腑功能低下,出現相應的氣虛表現。不過,人蔘雖補,卻不宜過量服用,否則易導致高血壓、神經過敏、失眠、煩躁、皮疹、瘙癢、兒童性早熟等人蔘中毒綜合徵。如無特殊需要,一般不宜常服人蔘。服用人蔘時,需密切觀察不良反應,輕度表現為腹脹感,或身體尤其是面部灼熱感,重者可至鼻出血。其解救方法是,可用大米50克炒焦煎水飲服,即可消除症狀,同時不影響人蔘的補性。

文/陳陸泉(北京同仁醫院傳統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百草之王是什麼植物

百草之王是人蔘。人蔘是五加科、人蔘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還叫做棒槌、棒棰、棒錘、地精、野山參、園參、高麗蔘、吉林參等,人蔘的植株高約60釐米左右,根莖較短,主根呈紡錘形,葉為掌狀複葉,3-6枚輪生莖頂,傘形花序單個頂生,花梗呈絲狀,花朵為淡黃綠色,具有五枚花瓣。

為什麼人蔘被稱為百草藥之王?

人蔘被譽為“百草藥之王”,是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其根莖形似人,故稱“人蔘”。我國是利用和種植人蔘最早的國家。早在古農書《神農本草經》中,便將人蔘列為百草藥中的“上品”。我國人工栽培人蔘始於唐代。我國是人蔘主產國,人蔘產量、質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吉林長白山林區出產的野人蔘,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名。東北人蔘被稱為關東“三寶”之一。

人工栽培的參,6~10年即可成熟。野人蔘,一般要在30年以上才能成熟。五六十年才能長到一二兩重。在吉林白山林區,生長百年以上的人蔘亦不罕見。人民大會堂吉林廳陳列的一支長2尺餘、重9兩多的大山參,參齡在百年以上,是一棵長壽“參王”,為人蔘珍品。

我國古代人蔘產地在晉、陝、甘、冀、魯、豫一帶。後來,由於地質的演變,特別是人為的破壞森林,這些地區的人蔘資源逐漸減少,甚至滅絕。現在,人蔘主產區在東北長白山、完達山、大小興安嶺林區,尤以長白山林區出產最多,質量最佳,蜚聲中外。野山參由於資源少,生長慢,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因而人工栽培的園參有很大發展。僅東北國有林區,參園面積就已達2萬多畝,年產人蔘1.5萬多斤,除東北外,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北、湖北等省都有種植。

在國外,生產人蔘的還有朝鮮、美國等國家。但產量、質量均不及我國。

人蔘生長需要特殊的環境,野山參一般生長在氣溫低、光照長、土地肥沃、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裡。挖山參勞動相當艱苦,人民大會堂吉林廳的那支野山參,是4個農民用了6個小時才挖出來的。提到挖山參,東北長白山林區還流傳著一種有趣的說法,說過去挖參人上山之前,必須先用饅頭和煮熟的小雞祭山。見到山參後,先用紅布條把它綁起來,防止它從地下溜走。然後,再用骨制的釺子一點一點地挖,挖出來後,還要用紅松樹皮包裹,使它免遭損傷。

人蔘的神奇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它雖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但在恢復和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方面,確有獨到之處。人蔘含有多種皁式以及配體糖、人蔘酸、甾醇、氨基酸、維生素、揮發油、黃酮等營養成分。它對於增強大腦神經中樞、延髓、心臟、脈管的活力,刺激內分泌機能,增進食慾,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日本科學家發現人蔘有抗癌的功效。

人蔘雖好,切忌濫用。臨床實驗證明,長期大量服用,會引起過度興奮、失眠、神經紊亂、食慾減退並導致高血壓。

人蔘根據加工製作方法不同,可分為紅參、糖參和生晒參三種。紅參呈棕紅色或棕半透明角質狀,質硬而脆,味苦。糖參體表鬆泡,淡或黃白色,味先苦而後甜。生晒參最大特點是體表有明顯的環紋和縱紋,斷面呈菊花形,味苦。人蔘除了全株入藥以外,還可制參茶、人蔘酒、人蔘膏、人蔘煙和以人蔘為原料製成的潤膚霜、洗髮水、沐浴油、香皂、牙膏等,深受消費者歡迎。

在東北,人蔘被譽為“百草之王”,俗稱有什麼?

在東北,人蔘被譽為“百草之王”,人蔘是中國東北地區的特產之一。它之所以被稱為人蔘,是因為它的根部肥大,呈紡錘形,通常有分叉。它與人們的頭、手、腳和四肢相似。古代人蔘的雅號是黃精、妖精、神草。人蔘被譽為 "藥材之王",是著名的 "中國東北三寶"(人蔘、貂皮、鹿茸)之一,是享譽海內外、老少皆宜的珍貴藥材。

人蔘在中國醫藥界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良醫扁鵲就對人蔘的藥性和療效有所瞭解。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藥。人蔘可分為兩類:山參和園參。野生人蔘被稱為 "山參"。它生長在中國東北地區闊葉林和針葉林混雜的原始森林中,是中國的一種保護植物。

人蔘的分類:世界上的人蔘有四個大家族:即中國的 "吉林人蔘"、朝鮮的 "高麗人蔘"、日本的 "東方人蔘"、加拿大、美國的 "西洋參"。中國的人蔘有三種類型:野山參,產於深山老林。我國吉林省生產的質量最好,所以又稱 "吉林參";另一種是用野生人蔘種子進行人工栽培的,稱為 "園參";還有一種與園參相似的,是將幼年山參移植在園中,或將幼年園參移植在山中野外生長,稱為 "移山參"。

據史料記載,撫松縣開採野山參的歷史有1400多年,而園參種植也有450多年的歷史。同時,人蔘的故事也在口口相傳中流傳下來。從民間傳說到歌舞、繪畫、書法、攝影和書籍,人蔘文化以各種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目前,已經出版了《撫松人蔘故事》、《人蔘姑娘》等30多部書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撫松縣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9月1日至5日定為 "中國.撫松人蔘文化節"。撫松人蔘文化節"。

為什麼甘草稱為“百草之王”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乾燥的根及根狀莖入藥,集中分佈於東北、華北和西北各省區,以新疆、內蒙古、寧夏和甘肅為中心產區,為我國著名大宗、常用藥用植物和工業、製藥、食品等的原料,國內、國際市場需求量都很大。

在祖國醫學寶庫中,甘草是一味普通而又重要的藥物。說它普通,是因為它藥源豐富、藥價低廉;說它重要,是因為它在眾多的中藥方劑裡,均起著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從遠古開始,甘草就被醫家所重視,我國現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把甘草列為“上品”。公元五世紀的名醫陶弘景所輯的《名醫別錄》,稱它為美草、蜜草,還有“國老”這樣的尊稱。陶弘景說:“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最為眾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甘草號稱中草藥之王,在中藥裡可以說是應用最廣的一味藥了。在《傷寒論》的110個處方中就有74個處方用了甘草。《本草綱目》說:“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調和從藥有功。” 

人蔘作為百草之王,“東北三寶”之一,有哪些功效?

 

人蔘有調氣養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補強身的神奇功效,所以素被人們稱為“神草”,被擁戴為“中藥之王”。人蔘之所以如此神奇,是由於它含有多種皁苷以及配糖體、人蔘酸、甾醇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揮發油類、黃酮類等,對於增強大腦神經中樞、延髓、心臟、脈管的活力、刺激內分泌機能、興奮新陳代謝等,都具有很高的醫療作用。

人蔘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莖約有四、五十釐米高,葉有3-5個裂片,花很小,只有米粒般大,紫白色。藥用部分主要是它的根。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產參用參的國家。中國最早的草藥書《神農本草經》就已經提到了人蔘的名字。其後的歷代名醫如陶巨集景、唐鬆敬、陳藏器、張仲景、李時珍等也都對人蔘作過高度評價。東北是我國人蔘最著名的產區,主要分佈在吉林東部和長白山脈的撫松、集安、通化、臨江等地,產量要佔全國的90%以上。自遼金時代起,其產量就已經很可觀,明清時代,當地的勞動人民多以此賴以為生,因此,產參的數量大得驚人。據史載,明萬曆三十七、三十八兩年,僅建州女真爛掉的人蔘即達“十餘萬斤”之多!

人蔘分為山參和園參。山參為山野自生,生長年頭不限,可生長几十年至百餘年不等。在康熙二年(1663年)曾有人挖到過一棵淨重20兩(當時16兩為一斤)的老山參。在1981年8月,吉林省撫松縣北崗鄉四名農民,用了六個多小時挖出了一棵特大的山參,它已有百歲以上,重達287.5克。這棵大山參外形美觀,緊皮、細紋,參須上長滿勻稱的金珠疙瘩。從顱頭到鬚根長54釐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棵山參,目前陳列在人民大會堂的吉林廳中。

園參為人工栽培,由種到收約需6年以上的時間。雖然其產量不少,但藥效遠不及野山參為佳。

根據對人蔘的加工方法不同而又可分為紅參、生晒參、白參等。紅參呈深棕色。生晒參和白參的外表呈黃白色。把剛挖出的人蔘經汽蒸後,灌以白糖,或用火烤後裝在蓋有玻璃的木匣內在日光下晒,就成為糖參和生晒參。

人蔘之所以如此珍貴,不僅因為它有“神功”,而且因為它很嬌氣,生活適應能力很差。它既怕冷,又怕晒,但又需要溫暖的陽光,只能生長在溫帶寒冷氣候的有陽光斜照的山坡上。所以人蔘的採取和種植都十分困難。我國自唐朝時,就已人工種植人蔘。目前除東北三省大量栽培之外,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湖北等省、自治區均有種植。

人蔘的果實就是“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裡的人蔘果。它呈扁圓形,如豆粒大小

為什麼說艾草是“百草之王”

為什麼說艾草是“百草之王”?

艾草被中醫稱為百草之王,擁有良好的治療功效。

《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

本草從新》中又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我們的肌膚出現問題,很多是因為身體內部的機能故障而導致的。

許多女性貪涼,吃冷飲、涼水果,隨便節食又暴飲暴食,這會使脾胃受到一定傷害,表現在臉上就是黃褐斑。

而白領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質量差,則會引起腎臟功能不好,從而可能導致眼袋、臉上長黑斑和麵部水腫的情況

在東北,人蔘被譽為“百草之王”,俗稱有哪些?

在東北,人蔘被譽為“百草之王”,俗稱有棒槌、人蔘娃娃、人蔘姑娘等等。

東北主要位於我國的邊界地區,偏向於中國的東北方向,學過地理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太陽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兒落下,而東北中黑龍江就是能夠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同時也是最早就天黑的地方,並且由於特殊的地帶,東北地區常年積雪並且也很寒冷,而夏天也是熱的人們汗流浹背,所以說這種特殊的天氣讓東北中的名貴材料顯得的珍貴,因為一般的名貴藥材的生長都需要很好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才能夠隨機的長出適合生長的名貴藥材,並且這種藥材就算長出來都還需要後期的培育才能夠真正的達到藥用價值,而有的就算長出來也不具備藥用價值,只能夠自己帶回家自己品嚐。

而東北的人蔘就是很珍貴的藥用材料,所以說東北的人蔘一般被人們叫做“百草之王”,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人蔘的藥用價值是很高的,它的價值很高這就意味著人蔘很難找,所需要的生活環境也是很苛刻的,人蔘的高營養讓大家對於人蔘的產生了很高的興趣,如果你在山中發現了人蔘,我相信你肯定會高興的跳起來或者歡呼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因為人蔘在市場上面的價格是很昂貴的,並且根據不同人參的體型和跟人類的相似程度,所估價出來的價格也是有高有低的,而最便宜的人蔘也是幾百以上,所以說人蔘在人群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人蔘在東北並不止一個叫法,還有很多人喜歡叫人蔘為“人蔘娃娃”,主要是有的人蔘長的很像人類的外形,所以這就獲得了這個稱號。不管它的稱呼多麼的奇怪,都難以掩飾人們對於人蔘的好感和喜愛。

蕁麻為什麼會被稱為“百草之王”?它有什麼強項?

蓖麻原產於非洲東部,有專家認為,早在公元前4000年,蓖麻便從非洲東部傳入埃及,之後又從埃及傳入印度,再傳入我國。

如果按蓖麻的莖稈的顏色,可以分為紅莖蓖麻和青莖蓖麻。據考證,青莖蓖麻的傳入時間更早。蓖麻具有一定的工業價值、藥用價值以及農業價值。

不過,說蓖麻是“百草之王”似乎並不準確,很多植物都被冠上了“百草之王”的名稱,這其中有一定的人為因素,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從現代用途來看,蓖麻最大的價值,或者說強項,在於其工業價值,這也是推動蓖麻需求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

蓖麻的種子含油量高,最高的比例超過50%,大概在57%左右,主要成分是三甘油酯。由於蓖麻油具有粘度係數高,凝固點低的特點,即抗凍,又耐高溫,零下8~10度不會結冰。燃燒點也高,即便是600度的高溫也不會燃燒,不變質,其他油類無法比擬的。

蓖麻油摩擦係數也很低,因為這個特點,蓖麻油變成一種天然的高階潤滑油。尤其是經過精煉加工之後的蓖麻油,更是航空寒天領域相關機械裝置不可或缺的理想保護油。

舉個例子,石油做成的潤滑油,當汽車行駛5000公里之後,便會因為降解而變得形態稠密,這個時候就必須換油。而如果使用蓖麻做成的潤滑油,即使行駛8萬公里,也不用換油,是不是很神奇?

此外,蓖麻油還可以用作耐寒增塑劑。

通常來說,普通塑料在低溫下容易變脆,老化,如果新增增塑劑之後,便可以使硬且剛的塑料,變得軟而堅韌。

而市場上的增塑劑主要是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酯類,這種物質對人體新陳代謝有一定的影響,如果使用蓖麻油提取的增塑劑則更加安全。

蓖麻油還可以作為航空燃料,中國南開大學的團隊,以蓖麻油作為原料,通過催化反應,實現蓖麻油加氫,成功製作出生物航空煤油。

蓖麻油提煉的癸二酸,也是優質工程塑料尼龍-9,尼龍-11的原料。癸二酸主要源自蓖麻油的裂解,目前世界上工業造出的癸二酸,幾乎都是用蓖麻油為原料進行生產。由此可見蓖麻油的工業地位。

總之,蓖麻油作為一種天然的,對環境友好的油脂,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不過,目前蓖麻在我國的種植量仍然有限,蓖麻油主要靠進口,這很大程度了蓖麻油工業的發展。隨著綠色化工的興起,蓖麻油的使用比例勢必將越來越高。

誰被稱為百草之王?

艾,乃“百草之王”

艾草,被古人稱為“百草之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艾在醫藥方面的使用就很普遍。《孟子》一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莊子》中有“越人薰之以艾”的記載;《春秋外傳》中也有“國君之艾,大夫知艾”等記載。

現代研究發現,艾草特殊的芳香氣味,可起到止咳、平喘、化痰、溫經、散寒、鎮痛、止血、安胎、驅蟲、殺菌等作用。

現代研究也證實,艾葉燃燒產生的煙氣有抑菌殺菌、抗病毒的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播,避免病菌入侵呼吸道,從而起到預防流行性疾病的作用。

薰艾,給角落殺菌消毒

瘟疫蔓延時節,可通過艾條煙燻進行消毒。此外,艾煙還有清除室內異味、驅滅蚊蟲的功效。

具體做法:關閉室內所有門窗,取半條艾條,置於蚊香架上點燃,人關門離開,以確保其煙霧擴散到室內各個角落。半小時左右,艾條燃燒完畢後,方可開門窗通風。

注意,在薰艾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防火,點燃的艾條周圍不能有易燃物質。

艾能入藥,亦可入膳

艾入藥,有良效

藥用的艾,既可內服,也能外用。

內服:溫經、暖宮、逐寒

◆婦科聖手

中醫將艾作為婦科要藥,用於治療女性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以及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等證。故,艾有“女性保護草”“婦科聖手”之稱。

對於虛寒體質導致的白帶量多,可將艾葉與乾薑、鹿角霜、煅龍骨、煅牡蠣等一起配伍煎服,有止帶之功;

對於虛寒體質導致的胎漏,可以艾葉與阿膠、桑寄生、白朮等組方使用,具有固衝任、止血安胎的功效。

◆呼吸道衛士

艾葉還可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結核等。

日常預防傷寒感冒,可用幹艾葉與生薑、紅茶配伍煎煮,加入適當紅糖,可起到暖腹驅寒的功效。肚子發脹、拉肚子等消化不良,可用艾葉煎水喝,亦能消炎止痛。

外用:艾灸、沐浴、泡腳

艾葉煮水沐浴,可促進血液迴圈、溫經暖宮、安神助眠,同時能祛溼止癢,對溼疹、疥癬、面板瘙癢等有一定療效。

在我國閩南以及臺灣地區,流行“艾草浴”,即用晒乾的艾草熬水泡浴。產婦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以驅散風寒,促進身體恢復。夏日,用艾草熬水給小孩洗澡,還可驅散蚊蠅,預防和治療痱子、癤瘡。

用艾葉熬水泡腳,則能防治感冒、暖宮驅寒、去虛寒之火,調理陰陽、促進迴圈,改善睡眠,對防治腳氣也有一定輔助療效。

綜上所述,艾草不愧是百草之王。

標籤: 百草 之王 草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lq0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