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甲骨文的上怎麼寫的

甲骨文的上怎麼寫的

1. 甲骨文的字怎麼寫

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

甲骨文的上怎麼寫的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龜腹甲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巨集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僅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蹟。

2. 甲骨文是寫在哪上面的

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其與埃及的紙草文、巴比倫的泥版文書等同為人類社會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紙草文字和泥板文書都已失傳,而中國的甲骨文幾經變異,一脈相承,終於成為現在中國通行的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不僅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且記錄了中華民族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史。

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認識這“千年神甲、文字始祖”,共同留住我們的文化之根。甲骨文,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

殷代人用龜甲、獸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後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最詳細的一條將近100字。

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甲骨文發現於安陽小屯村一帶,是商王般庚遷殷以後到紂王亡國時的遺物(公元前14世紀中期~前11世紀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文字的誕生是人類告別蠻荒走向文明理性時代的標誌——人類“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 漢字作為漢文化的載體,它的產生宣告了中華文明的開端,同時,漢民族特有的文化審美心理結構也使漢字本身蘊育出獨特的書法藝術。

3. 所有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你對文字沒有一個發展的認識。

甲骨文是一種極其形象的表意文字,能表示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一個字可以有幾種寫法,但卻沒有表現全部文字的可能,比如說電腦,那時的古人哪能想象得出這東西呀?這種情況一直到秦始皇時才結束——實行“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漢晉尤其是唐宋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大幅度發展,又造出了許多新文字,專指性極強,一個字就指一件事物。這在實際生活中顯得多此一舉,所以建國後國家實行文字改革,淘汰掉很多使用概率極低的文字。目前由於網路的產生,資訊交流成指數增長,低頻使用的文字就越來越限制了這方面活動的深入進行,所以目前國家新推出的名字用字指導方案就是基於漢字可以以堆砌的方法造詞、使用頻率低的文字的存在阻礙資訊的交流等原因。漢字是表意文字,其結構中的構成元素——筆畫、部首等限制了文字改革的程序,看來今後也會出現像外國,用一些固定的字組成新詞的趨勢。

有些字,《康熙字典》裡有,唐宋時期的就不一定有;隸書、小篆中有,金文甲骨文中卻不會有。你要寫出所有漢字的甲骨文,有些像“關公戰秦瓊”——顛倒歷史了。

4. 甲骨文是寫在什麼上面的

甲骨文是將文字刻寫在龜甲或者是獸骨上的文字。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公認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漢字最早期的形式,目前位置甲骨文最早出圖與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距今約3600多年,是商朝時期的文化產物,而此次考古出土的甲骨文可謂是震動了中外學術界。

甲骨文最早的發現時間在清朝末年,當時一位交王懿榮的金石學家偶然中發現的,據悉,王懿榮也是一位考古學家,而他當時因患疾病所以讓學生去抓藥,而學生抓的藥中其中一塊已經打碎的龍骨上有著不同的花紋,所以他變加以研究,至此甲骨文得以重現。

從甲骨文被發現後,全國各地的古董商人都在尋找甲骨文,也因此導致了數萬片的甲骨文流散到了全世界各處,據悉,到目前位置一共出土甲骨文十幾萬片,大多數都在中國,經過專家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從甲骨文上能讀出的字大約有兩千多個。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現在人類社會中珍貴的文化遺產,而甲骨文主要是中國古代商朝後期的王室用作占卜用的,由於甲骨文都是用刀刻成的,再加上龜甲本身的材質所以使得甲骨文可以保留至今。

而通過甲骨文也能看得出來中國古代雖然不像現在這般有紙筆,但是當時的人們對書法已經有答題的規格了,甲骨文上已經出現了筆,結字和章法。據瞭解,經過多位專家學者的共同考證研究發現,這些甲骨文書寫所用的龍骨在商朝時期實際上就是占卜用的工具,主要是龜甲和牛肩胛骨。

擴充套件資料:

甲骨文的文字特點: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它不僅是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統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重要的財富。從書法的角度審視,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一共三個基本要素。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型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

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從章法上看,卜辭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錯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雖有疏密變化,但全篇能行氣貫串、大小相依、左右相應、前後呼應的活潑局面。並且,字數多者,全篇安排緊湊,給人以茂密之感,字數少者又顯得疏朗空靈,總之,都呈現出古樸而又爛漫的情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甲骨文

5. 上的甲骨文是怎樣的

什麼上的?你沒說清楚嘛甲骨文字記載的是後來被稱為漢字的中國漢朝隸書文字的淵源。

為與宋書(體)、明書(體)、楷書、。形式上一致,可以稱甲體(書)、骨體(書)、金體(書)、帛體(書)、竹體(書)。

為與“漢字”對應,可以稱為商(夏、殷)字。 對比漢字與商字(甲骨字)、周字(金字),才好理解字本義。

(與《說文》不同,本網站把字形成淵源分為象形、象聲、象事.這*分類要素的進一步分化的象形[可見;靜態]、象聲[目不可見;耳聞]、象事[可見;動態]、象意[不可見;思考]..是後來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詞類的淵源)甲骨文字打開了觀察3000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戶。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一四○○)的文字。

這些文字因為刻在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獸骨龜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劃的,故又名「契文」「契刻」。

文字的內,除極少數屬於紀事外,大部分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人們使用毛筆和小銅刀,把文字書寫、刻畫在龜甲或獸骨上,當時所用材料大部分是烏龜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後人於是合稱為「甲骨文」,也稱為「卜辭」或「貞卜文字」。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陽縣,原來是殷代古都,所以又稱為「殷墟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大約在十五萬片以上。

這些甲骨一般都是破碎的,只有極少一部份是完整的。已經整理出來的甲骨文單字,除去重複的和異體的 約有四千五百個左右。

其中,能夠準確認識的約有九百 多字,這些大多數是比較常用的字。此外,不能確認的 約三千五百字,大多數是人名、地名等專名字。

甲骨文的內容是什麼呢?甲骨文距離現在雖然已經有了三千多年,但是它已經是一種相對地定型。並且書寫得熟練,很成熟的文字了。

它的文辭的內容除了關於占卜某時某日的吉凶、祭祀(常卜要殺多少人、多少牛、羊、犬等牲畜)、征伐、狩獵和年成的豐欠以外,還有占卜天氣風雨、出行、生育、孩子、疾病等等。 甲骨文最先是在河南安陽附近的小屯村裡被發現的,當時,無意中讓它們重見天日的農夫們,把這些為數不少的骨頭當作藥材,賣給藥鋪。

清末時,一些骨片傳到劉鶚手中,劉鶚立刻發現到這些骨片上的文字比周朝青銅器上的鐘鼎文年代更早。後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學者也開始著手研究這些文字,並進一步確定這些文字的年代是商朝。

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紀錄。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是天氣晴雨,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求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問了!所以甲骨文的內容可以隱略瞭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歷史發展的狀況。

甲骨文的發現最早時間,是在清末光緒二十五年以前。發現地點,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莊。

村人於耕種時,在土層中掘出一些龜甲獸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奧難辨的文句。當時,村人當作龍骨轉售藥店為藥村。

直至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經考古學家王懿榮發現,確定了它在研究歷史資料上具有珍貴的價值後,就開始被介紹到了學術界。復經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葉玉森諸家的先後蒐集考究,其中羅振玉更瘁全力以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學」的地位。

甲骨學的著述,最早問世的是劉鶚的「鐵雲藏龜」,時在清光緒二十九年(一九 ○二)出版,續有孫詒讓的「契文舉例」、羅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待問編」。商承祚的「殷墟文字類纂」、王國維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王襄的「簠室殷契類纂」、葉玉森的「殷契鉤沉」、「說契」、「研契譚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編」、孫海波的「甲骨文編」、董作賓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釋」、金恆祥的「續甲骨文編」、嚴一萍的「殷商編」、「甲骨文 斷代研究新例」、繞宗頤的「甲骨文續編」、「殷墟文字甲乙編」。

更有歐美傳教人士及日本學者等,亦先後於民國十七年中央研究院繼續發掘時,在我國蒐購甲骨甚豐,並多有專著發表。 近三十年來,對甲骨學最有貢獻的,應推董作賓先生。

董氏曾親自參與發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據殷代卜辭,將過去甲骨學的研究階段,分成前後兩期,前期從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到民國十六年丁卯(一八九九到一九二七),共為二十八,後期自民國十七年戊辰,到民國三十八年己丑(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九),共二十二。 甲骨文字風格衍變:甲骨文字有契刻體與筆寫體兩種書體互用發展所造成,大體上說,是由契刻體向筆寫體方面發展的。

董作賓氏據殷代卜辭,把貞卜人群,分為五個時。以甲骨文字變化,書體變遷,追錝時代,以十干十二友常用字為例,闡明其字形。

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變化過程中,發現了各期甲骨文書寫風格不同,各有其特徵。 第一期(武丁時)的書法風格,至為巨集放雄偉,以甲骨大版大字為代艱作。

此類大字常是強力的,雕的筆劃很粗壯,並填有朱墨(硃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麗的小字,都極為精彩。

這些都是承受中興英主武丁風格,其氣魄之巨集放,技術的熟練,頗為驚人。其書家有韋、永、賓。

第二期(祖甲、祖庚時代)。

6. 甲骨文怎麼寫

若問正宗的甲骨文怎麼寫?先要了解甲骨文主要特點: 一是形體不固定,筆畫有多有少,寫法有正有反。

二是行文的程式不統一。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都有,所以現代人讀起來也有相當困難。

三是因為文字是用銅刀和石刀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所以筆畫細而硬,而且多用方筆,圓筆很少。 ★樓主問正宗的甲骨文怎麼寫?那必須對現有的甲骨文有所瞭解: 一、熟研甲骨文成果。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到現在,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臺灣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總計我國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國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為止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 4500個,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

二、前輩所寫的著作引來參考:1.光緒二十九年,劉鄂《鐵雲藏龜》。2.孫詒讓(清·同治年間的舉人)在55歲完成的《契文舉例》。

3.郭沫若1931年完成的《甲骨文字研究》。4.解放前羅振玉著《增訂殷墟書契考釋》。

5.現代學者所研究的成果書藉,如於省吾著《甲骨文字釋林》(1979年)、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2008年上海大學出版社)、楊寒梅編寫的《圖說漢字五千年》(2009年武漢出版社)、左民安著《漢字例話》(1984年10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和他的《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2009年7月北京九州出版社)等等。只有掌握了這些,你才能在書寫甲骨文時做到遊刃有餘。

若不對以上那些文字有深刻的閱讀、記憶、臨摹、默寫,怨怕很難“正宗”地書寫出甲骨文來。 ★又見樓主有問:問“正宗”二字如何寫的。

現引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第0106、0566條: ★註明:①字例中的“期數”是指該字應用時期。如“一期”是“武丁”時期;“五期”是指“帝乙”、“帝辛”時期,即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湯-紂辛)。

②字例中的“甲、鐵、前”是指該字出處。如“甲”出自《殷墟文字甲編》;“鐵”出自《鐵雲藏龜》;“前”出自《殷墟書契前編》等。

7. 漢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漢字”二字均無甲骨文寫法。此二字最早見於金文。如下圖所示: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商朝時期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擴充套件資料: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

從結構字型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8. 甲骨文是寫在哪上面的

寫在龜骨上啊! 最早的文字出現於商代。

當時人們尊尚鬼神,遇事占卜。所以把卜辭刻在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上,塗上紅色標示吉利,黑色標示凶險。

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約一寸見方,小字如穀粒,或繁或簡,非常精緻。它們經過幾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才被發現。

發現地是河南省安陽城西北五里處的一個村子,那裡是當年殷商(第二十代國君盤庚)的故都。由於洹水決堤,衝出許多甲骨,人們以為是龍骨,用來當藥材治病。

翌年,一個叫王懿榮的商人對這些甲骨發生了興趣,他趕到河南收集了許多,帶回去研究。後來,劉鄂又繼續收集,達到五千多塊。

於是一些學者將其定名為“甲骨文”。

標籤: 甲骨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909y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