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園管理方案

茶園管理方案

茶園管理方案

1、垃圾清理

茶園中的垃圾應該被定期清理。任何在茶園中發現的垃圾,包括玻璃、瓶子、塑料等,應該被及時清理乾淨。

2、病蟲害防治

茶園中經常出現病蟲害,如茶藨子、茶毒蛾、茶翅大斑蝶等。因此,在茶果成熟期間,應該定期進行病蟲害防治。

3、修剪管理

修剪茶樹是茶園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可以促進茶樹的生長和茶葉的產量。branch的去掉有助於空氣流通、光線透過、有害物質排出等。

4、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在茶園中可以通過築堤、挖渠和種植木本植物等方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5、紫外線管理

陽光和熱量對茶樹生長有很大影響。因此,新增紫外線過濾網有助於茶樹的生長和茶葉的產量。

6、配套農業做法

配套農業做法指一些養殖和種植技術。茶園管理中應採取科學合理的配套農業技術,如旱作穴栽、溝壑田、排水系統等。

7、施肥

茶園管理過程中,施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施肥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病蟲害,抑制茶樹生長過程中的病害,同時也可以增加茶葉的營養含量,提高茶葉的品質。

8、做好賬戶管理

茶園管理也要理財,每一筆資金的流動都需要有賬戶記錄,避免亂花錢,做好賬戶管理就可以清晰掌握每一項流動資金。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園管理技術

良種新茶園建立以後,要使茶樹茁壯成長,根深葉茂,達到速生高產,持續增產的目的,關鍵在於全面落實茶園管理技術措施,每年進行經常性的管理工作。根據茶樹各個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外界環境條件的不同要求,採取適當措施,不斷改造茶園土壤和環境條件以及茶樹本身,使茶樹內因和外因互相適應,發展其速生高產作用。

一、保護全苗

1、耕鋤培土

新植茶園於當年10—11月間,在苗距三寸範圍內,用手撥草,以免鋤草傷根,影響成活,三寸以外的地方,淺耕1—2寸,在1尺以外的行間深耕4—5寸,並以茶行為中心理成1尺寬,1—2寸高的畦。

茶園管理技術

2、遮蔭護苗

在茶行的空處間種滿園花、苕子或高杆綠肥,能起冬季防霜防風保水的作用。

3、引水灌溉

有水源條件的地區,在乾旱嚴重的2—4月間,引水灌溉1—2次。

4、防止牲畜踩踏

發展新茶園的地方,要利用空地集中放牧,同時要固定專人管理等,嚴防牲畜踐踏。

5、防治地下害蟲

幼齡茶園1—2年生的茶苗,易遭蠐螬咬根、大蟋蟀及地老虎咬苗,發現有蟲危害,及時用殺蟲劑進行防治。

6、補植缺株缺行

對新植茶園進行檢查,缺株斷行嚴重的每畝不足800株的茶園,次年6—7月,進行補植。

茶園管理技術

二、茶園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樹生長的基礎,是供給茶樹必要的水分和養分的基地。茶樹生長髮育好壞直接取決於土壤的性狀。因此,為了要獲得茶葉速生豐產,就必須處理好茶樹與土壤的相互關係,處理好用地和養地的關係。

1、茶園耕鋤

①幼齡茶園的深耕:第一次在春茶生長4—5月進行,茶樹兩側-尺範圍內,淺鋤除草2—3寸,1尺以外中耕4—5寸深。第二次在夏季後7—8月,進行淺耕除草。第三次在秋茶後,10—11月間,進行中耕培土,近根-尺範圍內淺耕,1尺以外中耕。

②青年茶園的耕鋤:第一次在夏茶後期土板草旺的7—8月間,在茶蓬垂直下方範圍內,淺耕除草2—3寸,茶蓬範圍以外行間,中耕深5寸左右,鬆土埋草。第二次在10—11月間,茶蓬範圍內淺耕,茶蓬以外行間,深挖5寸以上,翻土埋草。

③成年茶園的耕鋤:第一次在7—8月間,茶蓬覆蓋範圍內中耕3—4寸深,茶蓬以外行間,中耕5寸以上,翻土埋草。第二次在10—12月間,進行深耕翻土,茶蓬範圍內中耕除草,茶蓬以外行間,深耕6—7寸翻土埋草。

2、茶園水土保持

在進行耕鋤的同時,必須注意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①改坡地為梯地。

②整修梯面。

③保護梯壁。

④開欄山防洪溝。

⑤對坡度大的茶園採用刈割雜草和化學除草。

3、採用化學藥劑除草

化學藥劑除草是茶園管理中的-項先進而又有效的措施,既可減少鋤頭鋤草損傷茶根,又可調節勞力,節省用工,促進茶樹生長。

化學除草必須選用人畜安全,高效、底毒、低成本、使用簡便的藥劑。

茶園管理技術

三、茶園施肥

肥料提供茶樹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是茶樹有機體新陳代謝的物質基礎,也是進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物質基礎。因此施肥對茶樹生長髮育,產量,品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茶樹需肥的特點

①對肥料需要的連續性。

②茶樹需肥的階段性。

③營養需要的多樣性。

④營養需要的集中性。

2、茶園施肥技術

茶園施肥技術與肥料種類、施肥次數和時期、數量、方法、土地條件等有密切關係,現分別敘述如下:

①肥料種類

有機肥常用的是:廄肥、堆肥、糞尿、綠肥、餅肥等。無機肥常用的有:尿素、過磷酸鈣、鈣鎂磷、複合肥等。

②施肥次數和時間

茶樹施肥分為施基肥和追肥兩種。每年施基肥一次,在茶樹茶葉接近停止生長的11月進行。追肥一年施2次,第一次在夏茶萌發前5月施用,第二次在夏茶後期7—8月間施用,春茶前還施一次催芽肥。

③施肥量

根據茶樹樹齡大小、產量不同決定施肥量,n、p、k三要素配合使用。樹齡1——2年,畝施純氨2—4千克,n:p:k比例為1:2:1。3—4年生茶樹,畝施純氮5—6千克,n:p:k比例為2:2:1。5—6年生茶樹,畝施純氮7—9千克,n:p:k比例為3:1:1。

④施肥方法

茶園施肥,一般採用開溝施肥,復土埋蓋的方法,施肥溝開在樹冠邊緣垂直的地方。施肥溝深度為:基肥6—7寸,追肥2—3寸深。

⑤茶樹根外追肥

把肥料按濃度兌入清水,配好的液體肥料,用噴霧器噴酒在茶樹葉片背面,以噴溼為度。目前普遍使用的肥料有:尿素、銨、過磷酸鈣、生物肥料等。

茶園管理技術

四、茶樹修剪

茶樹修剪能培養良好的樹冠和廣闊的採摘面,是獲得茶葉高產優質的基本技術措施之一。茶樹修剪,根據茶樹的不同生育階段和目的,分別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主要指幼齡茶園的修剪,臺刈更新後的茶樹也要進行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當茶苗高達25公分以上,從離地15—20公分處剪去上部主軸。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基礎上,當樹高達50—60公分時,在離地30—45公分處剪去上部枝葉,主枝留30公分高,側枝留45公分高。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後,當樹高達75——90公分時,在離地60—70公分處剪去上部枝葉,主枝留60公分高,側枝留75公分高。

2、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對青、壯年茶樹而言,分為淺修剪和深修剪。淺修剪:每年在採摘面上剪去突出枝,有時將採摘面剪去3—4寸。深修剪:每隔4—5年進行一次,從樹冠表面7寸—1尺處剪掉。

3、更新修剪

按茶樹的衰老程度,分別採用重修剪和臺刈兩種方法。重修剪:凡茶樹生長逐漸衰退,病蟲害逐年增多,產量下降,但骨幹枝還有生產能力的茶樹。剪去樹高的1/2或2/3。臺刈:凡是茶樹極度衰老,加強肥培管理,已不能恢復產量的茶樹。從離地面6寸高處,剪去所有枝葉。

4、修剪時間

定型修剪最好在5月份。整形修剪在11月份,更新修剪在春茶結束後進行。

茶園管理技術

五、茶葉採摘

1、幼齡茶園採摘技術

①少採多養:待新梢長到4—6片葉時,採去頂芽,多蓄養建壯分枝。

②採高養低:修剪的剪口以上的新梢留2—3葉,採去頂芽。低於剪口的-律留蓄不採。

③採頂養邊:採摘新梢頂端-芽二、三葉,新樁上留2—3片大葉。

④採弱養壯:生長力弱的對夾三葉留-葉採二葉,單片葉和對挾二葉全部採摘。

⑤採密養稀:在新梢較密處要少留葉片,適當蔬芽。新梢稀處留2—3葉採去頂芽。

2、壯年茶樹採摘

①及時採:待新梢有10—15%長到合乎採摘標準時開採。

②分批多次採:根據茶樹正常新梢的大小,做到先發先採,後發後採,達到標準的先採,達不到標準的下次再採,停止生長的單葉、對夾葉全部採下。

③合理留葉:春夏季留-葉,秋季留魚葉採摘。

茶園苗圃怎麼管理?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應該注意哪些技術環節?

茶產業是中國傳統產業,茶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朝代更替,時代迭變,茶的文化內涵不斷豐富。下面我們簡要介紹一下茶園苗圃的管理方法和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應該注意的技術環節。

茶園苗圃的管理方法:

①澆水遮蔭。扦插完後應立即澆水和用遮蔭密度為75.0%~85.0%的塑料網遮蔭,遮蔭棚架高1.5m~1.7m。入冬前用塑料薄膜覆蓋畦面,膜架高度40~50cm。②保水防澇。從扦插到生根階段的畦面土壤含水量應達70.0%~85.0%,新芽長到1芽2葉後的土壤含水量為70.0%~80.0%,雨天要注意排水。③注意施肥。插穗長出新根時(通常為60d) 第- -次施肥,以後每10d~ 15d追肥一次,全年追肥8~10次,每次畝施尿素5 kg左右,兌水施用或撒施後淋水。④注意溫度和光照。應於4~5月新梢第一次生長結束前後揭去覆蓋薄膜,遇晴天高溫應透氣降溫。8月份應撤去遮陽網,增加光照。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應該注意的技術環節:

①做好澆水抗旱工作。移栽後必須及時澆水,以後必要時每隔1~2周澆一次水。 ②注意遮陰防晒。有條件時可以用稻草、麥稈等紮成束插在茶麵的西南方向擋住陽光。③間作綠肥。合理間作綠肥不僅可以解決肥源問題,還可增加土壤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如套種百喜草、圓葉決明等)。④進行根際覆蓋。採用稻草、麥稈、綠肥等進行根際覆蓋,可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冬季覆蓋還可以起到抗寒保溫的作用。⑤藥劑處理。可用50mg/L的NAA黃泥漿蘸根可以提高運輸茶苗移栽成活率。⑥假植。對於當日未能移栽和裝運的茶苗,應在陰涼的泥土溝裡進行假植或包紮根部。

茶園管理如何才能提高茶葉品質 如何提升茶葉的質量

1、加強冬季施肥工作:冬季施足基肥,增施氮肥,充分發揮肥料的春季效應,使春茶優質高產。通常氮肥多集中在春茶採摘前作為催芽肥施用,冬季不施氮肥。據有關資料介紹,春茶所需的營養,特別是氮素營養,有80%以上是來自茶樹上年冬季所吸收和貯存的氮素。所以冬季施足肥料是春茶增產的基礎,而春茶採摘前的催芽肥,被茶樹吸收利用的不到13%。因此,為了提高春茶質量,必須把春茶採摘前作為溝施的氮肥,抽出一部分放在上年冬季結合基肥施下。這樣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配合增施部分氮肥,再將一部分氮肥進行春季葉面噴施,從而提高春茶對氮肥的利用率,增產效果明顯。

2、改春季修剪為秋季修剪,促進春季茶芽早發多發:春茶採摘前輕修剪,茶樹受到的創傷一時難以癒合,生長受到抑制,使茶樹發芽推遲,發芽點減少,影響春茶產量,尤其是高檔春茶的產量。而改為秋茶採摘後輕修剪,茶樹有充裕時間癒合傷口,恢復生機,可促進春季茶芽早發多發和芽頭肥壯,有利於多產高檔春茶。生產實踐證明,將春茶採摘前的輕修剪改為秋茶採摘後輕修剪,春茶開採期可提早5~7天,春茶產量提高10%以上。秋茶採摘後輕修剪,必須在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後進行。

3、實行細嫩採摘,見芽就採,直接提高高檔茶葉產量:傳統的採摘方法是當茶園中的芽葉有10%~15%,達到採摘標準後才開始採摘,並要蓄養一段時間後再採摘1次。為了提高高檔茶葉的產量,要打破傳統的採摘模式,不搞“養大采”而實行細嫩採摘,見芽就採,即“芽頭冒出一個及時採下一個”,捨得多投勞動力每天在茶園巡迴採摘,儘量多生產一些高檔名優茶葉,這樣雖然茶葉產量比以往粗採的要下降一些,但產值和收益大大增加。

4、切實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秋末冬初清理茶園,噴施石硫合劑封園,降低病蟲越冬基數,預防早春茶小綠葉蟬、茶蚜、茶尺蠖等對嫩梢危害。如有病蟲害發生,結合勤採及時給予控制,避免農藥防治。

夏季做好茶園管理方法

  當前茶園進入夏季管理,茶樹經過春茶採摘後,樹體消耗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樹勢減弱,同時隨著氣溫的升高,茶樹病蟲種群數量迅速增加,茶園雜草快速生長,如果管理不及時或不到位,將會直接影響到茶樹的生長和夏、暑、秋三季茶葉產量和質量。為確保全年茶葉增產增收,夏季茶園管理必須抓好以下管理措施:

   幼齡茶園管理

  幼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後一至二年內這段時間的管理。

  1、抗旱、補苗和除草:夏季茶園在無雨或乾旱季節,要及時澆水抗旱,可在茶苗兩旁各30釐米以內,蓋草10釐米厚,既保溫又能抑制雜草生長。若有缺株,須在建園1-2年內將缺苗補齊,最好補上同齡同大的茶苗。拔除畦內雜草,或根據土壤板結情況進行淺耕除草,一般不使用除草劑,若要用也只能用克蕪蹤除草劑。幼齡茶園可套種印度豇豆、綠豆、花生等綠肥,並及時數次刈青及埋青。

  2、肥水管理:茶苗種後約1個月,當萌芽或長新根時,距茶苗13-15釐米處,挖7-10釐米深的'淺溝,澆稀薄水肥,隨即蓋土。以後每隔15-30天施一次水肥,並逐漸增加施肥量。也可在夏季茶芽萌發前畝施6-10千克尿素。

   投產茶園管理

  1、土壤耕作技術。結合施肥畦內進行淺耕除草,深度約10釐米,茶園一般不使用除草劑,而用人工除草,梯壁宜用生草法管理,保留適當高度的草層。夏初茶樹行間鋪草防旱,厚約10釐米。低窪積水地塊,應開設排水溝,防止茶園積水。高溫乾旱季節,連續7-10天不下雨或中午嫩葉輕度萎凋時及時澆溉。藥劑除草選用克蕪蹤250-300倍液,噴藥時噴頭配置防護罩,預防藥液噴到茶樹上。

  2、施肥技術:早施催芽肥,夏茶催芽肥一般以速效性氮肥為主,促進茶樹營養生長,新梢萌發整齊。一般於春茶結束後儘早進行。主要使用速效性化學氮肥,氮、磷、鉀之比為2:1:1,用量依樹齡及茶樹鮮葉產量而定,約佔全年的30%。施肥量,畝施碳銨30千克或尿素15千克或硫酸鉀三元複合肥15千克+尿素5千克。當25%茶芽一芽一葉展開時,噴0.5%尿素或0.5%-1.0%過磷酸鈣或植物動力1000倍液。施肥方法可施在茶樹樹冠滴水線垂直下位置,溝施或穴施,溝深8-10釐米,穴距30釐米,施後覆土。

  3、夏茶葉面噴肥技術:夏季氣溫高,常遇乾旱,茶樹根部受水分條件的,吸收能力弱,根部施肥效果差。進行葉面噴肥,可提高茶葉產量,增強新芽的持嫩性,有利於夏茶品質的提高。試驗證明,茶樹葉面噴肥,能夠增產茶葉10%左右。

茶樹繁殖|茶園管理

茶學基礎。

茶樹栽培:茶樹繁殖,茶園管理:

1.茶園耕鋤。

2.茶園施肥。

3.茶樹修剪。

茶樹繁殖:茶樹繁殖分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種方法,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進行播種,也叫種子繁殖。

無性繁殖亦稱營養繁殖,是利用茶樹的根、莖等營養器官,在人工創造的適當條件下,使之形成一株新的茶苗,如扦插、壓條。

有性繁殖的方法有兩種,即:苗圃育苗和茶園直播。

苗圃育苗便於苗期管理和培育出優良的苗木,茶園直播就是將經催勞處理後的茶籽,採用條式穴播的方法直接播種在新闢茶園內。茶樹無性繁殖一般採用扦插繁殖的方法,苗木能保持母樹的特徵和特性,苗木的性狀比較一致,有利於茶園管理,有利於擴大良種的數量。

茶園管理:茶園管理是茶葉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直接關係到茶葉的產量和茶葉的品質。

茶園管理包括:耕鋤、施肥、茶樹修剪等工作。

1.茶園耕鋤:茶園耕鋤可消除雜草、改良土壤結構、殺蟲滅菌等。

茶園耕鋤大致分春、夏、秋3次,春夏進行線耕深度約為10cm;秋季進行深耕,深度為20~30cm。

2.茶園施肥:

茶園施肥是茶園管理中重要的一環,每年要從茶樹上多次採摘大批鮮葉,營養消耗多,這就需要不斷地給茶樹補充養料,否則會導致茶樹樹勢衰退,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茶園施肥的原則是:

以有機肥料為主,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施用;以氨肥為主,磷、鉀肥料相配合;在秋末冬初結合深耕施基肥(施有機肥料),在採摘季節施追肥(施用化肥)。

3.茶樹修剪:

茶樹修剪是培養茶樹高產優質樹冠的一項重要措施,合理修剪不僅能提高茶葉產量,增進茶葉品質,而且使得樹冠適應極械化采采茶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

修剪的方法有:

幼年茶樹定型修剪、淺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等。

延伸: 茶樹種植。

茶樹種植時期在每年11二3月下旬之間,雨季前後均可種植。不同茶區種植時期稍有不同,如南方,應以1月底為宜,否則2月以後,白天日照強,氣溫高,幼苗容易枯死。北方或高山茶區,氣溫較低,為配合雨季,可延至3月底種植。

茶樹的種植密度,受土壤、地形、氣候及品種影響,不盡相同。目前,我國採用的多叢密植栽種方式,大行距為1.5米:小行距為33釐米,共三小行;叢距為20釐米,每從移苗兩三株,每畝約2萬株。種植茶苗前應先施基肥,規劃好行距,最好選擇下雨後或微雨、濃霧、土壤溼潤時,儘量避免在烈日下種茶。

茶苗移植儘量就近起苗,帶土移植、隨挖隨種。種植後為減少葉片水分蒸發,應於離地面20釐米左右處行水平式剪枝,宜在幼苗兩側覆蓋稻草或其他乾草,以防止乾旱,保護幼苗。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茶種植,早在20世紀60年代,有學者對南茶北移進行探索研究,但未突破北緯38°。

經相關技術人員反覆試驗,目前在北緯38.45°河北太行深山區已有少量茶樹種植成功。

太行山區屬於種茶的次適宜區,但氣候特徵也具有優質茶葉生產不可多得的天然優勢:

茶葉生產季節氣溫低,光照較弱,晝夜溫差大,茶樹新梢生長緩慢,營養物質積累多,鮮葉中氨基酸、葉綠素含量高,這就決定了太行山區茶葉的良好品質,具有南方高山茶特點,河北發展茶葉生產有地理位置上具有南方茶區無可比擬的銷售優勢,經濟效益顯著。

因此在太行山區發展茶葉經濟可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能有效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在茶葉生產良種化、標準化、綠色化和產業化的同時,可有力地推動區域生態旅遊產業、茶文化產業、包裝運輸等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茶樹種植方法和管理

一、播種

1、播種方法

以中小葉種栽培為主的地區,主要有單條栽和雙條栽兩種

(1)單條栽:一般的種植行距1.3-1.5米,叢距25-33釐米,每叢種植2-3株,每畝用苗2500-4000株。在氣溫較低或海拔較高的茶區,行距可適當縮小到1.2-1.3米,叢距縮小到20釐米左右。

(2)雙條栽:在單條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植方式,每2條以30釐米的小行距相鄰種植,大行距為1.5m,叢距為25-33釐米,每叢種植2-3株,每畝用苗4000-6000株。與單條栽相比,雙條栽具有成園和投產較快但同時保持了日後生產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漸成為北方中小種地區主要的處植方式。

2、種前整地與施基肥

茶樹能不能快速成園及成園後持續高產,首先是以種前深墾、種前基肥來決定的;種前深墾既加深了土層,直接為茶樹根系擴充套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又能促進土壤進行一系列的理化變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為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深墾結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更能發揮深墾的作用,種前未曾深墾的必須重行深墾,已經深墾的,則開溝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園的要求,應有大量的土雜肥或廄肥等有機肥料和一定數量的磷肥,分層施入作基肥。生產實踐中的種前基肥用量相差較大,按大多數豐產栽培經驗,種前以土雜肥為基肥應不少於15-25噸,磷肥50-100公斤,結合深墾,分層施於種植溝中。平整地面後,按規定行距,開種植溝

3、茶籽直播

(1) 播種時間 :南方地區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種,而北方地區則因土壤封凍,宜在3月中下旬播種,一般不要延遲到4月中旬以後播種。春播時應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適當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汙染和鼠、蟲害。適宜的儲存溫度為5-7度和60%-65%的相對溼度。

(2) 層積催芽 :催芽可達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將浸水飽和的茶籽和溼潤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為宜)按一層沙子一層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於60cm,否則透氣性差,容易漚爛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隨時檢查茶籽發芽情況,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時就可播種

(3) 播種密度和深度 :整好地以後,開好種植溝,澆足水。採用條式等距離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種深度3-5釐米,覆好土。

(4) 加強苗期管理 :主要有及時除草、抗旱、防凍、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4、苗木移栽

(1) 移栽時期 :田間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選擇茶苗地上部處於休眠時期進行移栽,有利於茶苗成活。同時,還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避免在乾旱和嚴寒時期移栽。根據我國茶區的氣候與生產情況,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時進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於茶苗的成活,這是由於此時地上部雖然已經停止生長,而根系生長還在繼續,茶苗越冬後,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較早進入正常生長。但是在冬季乾旱或冰凍嚴重的地區,以選在春初進行較好,這時溫度低、雨水足,栽後澆水數量和次數都可減少。

(2) 移栽技術 :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種植的茶園內開好溝,溝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後選擇無風的陰天起苗定植。實生苗的主根太長,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澆溼圃地,以減少取根苗時傷根。從外地調運的茶苗,要注意包裝與通氣,並澆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黃泥漿沾茶根來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後覆土踩緊,防止上緊下鬆,使泥土與茶根密切結合。移栽後若連續晴天,一般隔3-5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澆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溼潤。

(3) 做好保苗、補苗工作 :茶苗移栽後,一般生長幼弱,根系淺,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護苗工作。一般可採用鋪草或淺耕來提高抗旱能力,以採用鋪草防旱效果較好,比未鋪 草覆蓋的茶園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應該及時補苗,必須是同齡茶苗,一般就地間苗補缺,或用“備用苗”補缺。補缺的方法和補後的管理,與移栽茶苗一樣。

(4) 及時防治病蟲害 :幼齡茶園由於苗木移栽前後生態環境改變,加上初期苗木生長勢較弱,對病、蟲的抵抗力不強,因此應加強病蟲害防治。

二、成年茶樹的週期修剪

為了維持茶樹的旺盛生長,長期保持樹冠的良好群體結構,方便操作管理,使茶樹延長高產年限,除了加強肥培管理外,還必須通過年度修剪來進行。

1.常規茶園的週期修剪

(1)輕修剪。主要目的是平整樹冠面,使發芽部位相對一致,調節芽數和芽重,控制樹高,刺激下輪茶萌發,提高鮮葉質量等。輕修剪的深度應依據茶樹品種、樹齡、氣候條件、茶園管理水平及樹勢狀況而定。樹勢強健的修剪宜淺,只要剪去3~5釐米即可,樹勢較弱的修剪稍重,以剪去5~10釐米為宜。修剪偏重可使單芽重明顯增加,但芽的密度減少,修剪較輕的則有利提高發芽密度,修剪時需根據茶園具體情況靈活掌握。輕修剪可以每年秋末冬初(11~12月)進行,也可隔年修剪一次。如在高寒山區為了早發春茶,多采春茶,輕修剪最好延遲到春末夏初(5月下旬)時進行。修剪的茶樹以弧形為好,可增大發芽面和採摘面。修剪工具都採用綠籬剪(杭州、四川生產),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用電動整枝機修剪(日本零件,杭州組裝)。

(2)深修剪。茶樹經過幾年輕修剪和採摘後,樹冠面的枝條會變得密集而瘦弱,為使採摘面上的枝條得到更新就需進行比輕修剪重的修剪,這種剪法稱為深修剪。深修剪程度一般是剪去樹冠面綠色層10~15釐米,即基本上剪掉上一年留下的全部枝葉,對大葉種茶樹則需剪去20~30釐米才能達到目的。深修剪對當年產量有一定損失,不宜短週期進行,通常每隔3年搞一次較恰當。貴州省各茶區大多在春茶採後進行深修剪,這對當年產量的損失會相對少一些,而夏季高溫多雨又有利於快速恢復。

2.密植茶園的修剪

密植茶園成園投產後,樹冠已密接鬱閉,下部葉片受光較差,茶蓬採摘面積,生產枝密度等均已保持穩定,提高產量的潛力受到一定。為使茶芽多發快長,在需要利用群體頂端優勢而保證芽重的基礎上加快新梢的生長速度,增加採摘輪次,從而提高生產率。這就需要在年度輕修剪時儘量減少對萌動芽的損害,充分利用秋冬季形成的越冬頂芽和上位肥壯腋芽的生長優勢,從而實現繼續增產。為此可採用抽枝修剪法,即只剪去蓬面的雞爪枝和徒長枝。這種修剪法,綠色葉面損失極小,枝條受傷少而輕,越冬芽完好無損,既保證了芽的數量又增加了芽的重量,並且可以比一般輕修剪提早5~7天萌發,春茶提早10天以上開採,增產達二成以上。抽枝修剪不受時間和季節,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進行,對密植茶園來說也是協調個體、群體矛盾的有效手段。連續抽枝修剪幾年之後,若樹高增長太快可用深修剪進行調節。密植茶園因樹冠面大,往往使人行走道密接而影響農事操作,也影響茶園的通風透光,放在每年秋冬季(也可在春茶前)修剪一次邊腳枝(也可用鐮刀割)。

立夏茶園農事管理要點,茶園應該怎麼澆水施肥

夏初到了,這意味著從春天到夏天萬物開始繁茂生長。與此同時,大部分農作物已進入快速生長期。如初夏適宜的光、熱、水等生長條件有利於茶樹嫩芽的旺盛生長。此時,如果忽視對茶園的管理,可能會影響茶樹的生長,最終導致產量下降。那麼歷下茶園的農業經營重點是什麼呢?讓我們瞭解一下。

注意節水排灌

初夏氣溫較高,適時灌水有利於保持茶樹的正常生理代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溝灌或噴灌的方式對整個茶園進行徹底灌溉,以滿足茶樹的生長需要。在節水方面,有清理、修建茶園排灌系統、開建蓄水溝池、在茶園行間種草等多種方法,有利於減少茶園淨流,提高蓄水效果。另外,夏季雨水較多,要及時做好排灌工作,避免內澇的影響。

除草和追肥

同時,麗霞茶園可滋生大量病蟲害。因此,春茶結束後,應及時進行淺耕,鬆土除草。對於幼齡茶園,建議適當使用除草劑,並儘可能全園覆草,既能抑制雜草再生,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夏茶後秋茶前的追肥量應占全年追肥總量的20%。一般每畝成熟茶園施用40-50公斤茶葉專用肥。

種植綠肥

如果入夏後出現乾旱,導致茶樹缺株、起壟,可根據密植茶園的種植規範,在深秋補苗,並澆足生根水,保證成活。此外,為增強幼齡茶苗正常生長的抗旱抗凍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秋冬兩季綠肥可在大排茶園間套種,明年4月上旬綠油油的。

適當修剪

夏季氣溫高,雨水充足,葉片成熟快,芽葉容易衰老。在春夏茶和夏秋茶的間隙期進行適當的修剪,可以促進茶芽的萌發,提高名茶的產量。

病蟲害防治

經常防除雜草,保持茶園通風通透;修剪時,要小心地把病蟲害的枝條剪掉;適時、分批、頻繁收割,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保證茶葉的綠色和無汙染,應積極推廣應用誘捕、人工清除等方法。

以上是麗霞茶園農業經營的要點。一般來說,夏季是茶葉生殖生長旺盛的時期,夏季茶葉管理直接關係到茶葉的整體產量和品質,因此對於茶農來說,要更加重視並積極實施。

茶園管理的階段性 茶園的維護與管理

茶樹是多年生的經濟作物,在它漫長的一生中,既有從幼年到衰老不同的年齡時期,又有往復迴圈一年四季的發育週期,這些大小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生物學特性。

如在幼年階段,營養生長十分繁茂,自然生長髮育的特性表現為主幹與側枝生長的矛盾;在青、壯年階段,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互相制約,但營養生長超過生殖生長,為生產收穫的主要時期;到衰老階段,更新與衰老不斷鬥爭,但總的趨勢是衰老與更新越來越失去平衡,衰老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直至失去生長的價值。可見各個階段有著各自的特點。

同時,各個階段又是互相聯絡互相制約,前一階段的生長髮育,關係到後一階段的生長髮育。因此,從茶樹的總的生長髮育週期的各個階段的矛盾分析,對於茶樹的培育管理,要根據其不同的年齡時期、不同生產季節、不同氣候和土壤特點,抓住各發育階段的主要矛盾,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如幼年茶園的培育,在於護理幼樹,加強營養,加速骨幹枝與主根的生長,培養樹冠,為加速成園和建立穩產、高產、優質茶園奠定基礎。而成年茶園的管理是根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長規律,調節好光、溫、水、肥等條件,使茶樹保持旺盛的、生長勢,並不斷更新樹冠,整理樹冠面,清除病蟲枝、枯枝和細溺枝,儘量延長茶葉生產所持續的年限,以最大限度地獲得高產、優質的茶葉。

茶廠需要制定的制度 措施辦法有哪些

前言

:

茶葉質量管理體系是個系統工程,作為直接被人飲用的飲料,茶葉的

質量狀況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

結合最近爆出的茶葉農殘超標事件,

茶葉企業

加強質量管理方面的措施尤為必要。

作為龍頭企業,

茶廠要樹立起一個茶葉質量

安全的標杆,

消費者利益為第一要求,

在此基礎上去獲得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們主要從茶園管理、

鮮葉處理、

茶葉初加工、

茶葉產品清潔等幾個方面調查分

析茶廠的管理體系及施行的具體措施。

茶廠通過了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ISO9000

是以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

理體系,其目的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建立和實施這一質量管理體系,

會使企業相關管理制度更趨完善,要求企業領導和員工均以身作則,互相信任,

共同創造企業價值。

1.

茶廠質量管理方面的基本資訊

1.1

茶園管理方面

茶廠茶園

3500

畝左右,地處海拔

580

米的山上,遠離市區、土壤呈酸性、

氣候環境優良、適宜種植茶樹。茶園專業管理人員一人,據其介紹,茶園沒有設

立專門的質量管理制度,茶園管理大都依據經驗進行,包括除草、殺蟲、鮮葉採

摘等。除草方面主要靠噴施“草幹靈”

“死得快”等除草劑,幼年茶園不噴施除

草劑而採用人工除草。茶園病蟲主要有尺蠖類和蟎類,除蟲一般茶園噴施農藥,

一年平均噴施

3.—

4.次;無公害茶園用黃板除蟲。因所用農藥是符合國家規定的

低毒農藥,

而非三氯殺蟎醇、

氰戊菊酯等國家明令禁止的茶樹禁用農藥,

故其成

品茶中農藥殘留量理應符合國家標準,

但要得出確切結論還要去國家認可的正規

部門去檢測。

對茶葉噴施農藥主要噴在茶樹新梢部位,

鮮葉採摘也是這個部位;

新梢纖薄

柔嫩,

葉片單位重量的表面積比其他作物要大;

在噴藥量相同的情況下,

茶樹的

農藥殘留量要比其他作物要高。

茶樹一年要採摘多次,

高峰期噴施農藥次數也較

多,

農藥來不及降解就有可能採摘,

且採摘後的鮮葉未經過清洗即進入加工流程。

所有的這些步驟都為茶葉的農藥殘留埋下了隱患。

茶廠在農藥的噴施方面沒有建

立具體的噴施標準,應多增加管理人員根據相應的國家標準適時適量噴施農藥,

保證加工成的茶葉綠色健康對人體無害。

1.2

茶葉初加工

通過實地觀察並走訪初制車間的操作工人,總體來看,茶廠初制車間大致

可以實現清潔化生產,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下

:

加工大宗綠茶時,採摘的鮮

葉沒有進行清洗、

鮮葉內的粗老葉片及其他雜物沒有挑揀出來,

鮮葉收青後直接

進入攤青過程;

茶廠初制車間的鮮葉加工有具體的操作流程,

工人可以按照步驟

進行作業生產,

但沒有形成一定的操作規範,

在按件核算工人工資的制度下,

多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無論是殺青、揉捻、還是烘乾等過程均追求快,當

然這與洪峰期鮮葉採摘量過多要及時加工生產有關,

但這容易造成的一個後果是

加工的成品很難保證質量一致且成茶品質較低。

1.3

茶葉精製

精製車間主要對毛茶進行再加工,

通過對茶葉分級、

拼配等手段提高茶葉品

質。

在精製車間觀察瞭解了大宗綠茶及定心繫列的精加工流程。

這一生產環節因

主要靠機器加工,

均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規範,

工人按要求進行操作,

可以保證

經精加工的茶成茶品質一致。

且精加工車間衛生狀況良好,

能保證加工環節的清

潔。

1.4

茶葉的審評

在審評室,

通過走訪相關工作人員瞭解到茶廠茶葉加工成成品後均要進行相

應生化指標的測定分析,

如茶葉內多酚類等物質的含量、

灰分等可直接在茶廠的

實驗室進行測定。

農殘、

重金屬等一些指標要送樣到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

試中心進行檢測。

在這一環節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

因茶葉地域性較強,

茶廠

主要執行的是市相關的標準,

發現有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即上報處理,

操作人員也

能按相關要求執行,

因這是茶葉出廠較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故工作人員的責任心

尤為重要。

對茶葉質量影響最大的兩個指標是重金屬含量和農殘含量。加工過程的不清

潔是造成茶葉中鉛、

銅等重金屬超標的的主要原因,

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不合理利

用是造成茶葉中農殘超標的主要原因。

茶葉加工成茶後審評人員應及時測定分析

茶葉中重金屬和農殘含量,

對不合格茶葉進行相應處理,

對加工生產環節提出相

應的改進建議。

2.

對茶廠茶葉質量管理體系的評價

茶廠基本建立了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相應的操作流程清晰明瞭,但距離

規範化、

清潔化生產還有一定的距離。

具體存在的問題如下:

茶園管理的不規範,

對除草劑、

農藥等沒有相應的具體施用標準;

初制加工的不規範,

對鮮葉沒有及

時的清潔作業,

初制車間機械裝置沒有及時清潔保養等;

加工成茶後的檢驗,

廠只能進行一些基本生化成分的測定,

對複雜成分的測定還沒有相應的裝置。

通過了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

QS

等認證,但茶廠相關領導和工人沒有嚴格

去執行,

可能因茶廠管理方面的原因致使工人的生產積極性較低,

因工人是茶葉

加工生產環節最重要的要素,直接關係到加工成茶的質量狀況和最後的成茶品

質,故茶廠應實行一定的措施提高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3.

對茶廠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議

3.1

提高茶園管理標準,增加茶園管理的規範性

茶園是一個茶廠生存發張壯大的關鍵,茶園的管理在現代茶葉企業中越來

越重要,

茶廠應成立專門的茶園管理團隊,

根據過往經驗和科學分析制定相應的

茶園管理標準,何時施肥、何時除草、何時噴施農藥、何時採摘應形成相應的制

度,

在不斷的摸索總結中制定出使效益最大化的茶園管理標準並嚴格去執行。

時茶廠茶園應按照現代化茶園的要求對茶園重新規劃,並嘗試進行機械化作業,

茶園的機械化是現代茶園的一個發展趨勢,

一方面可以降低茶廠成本,

另一方面

可以是茶葉品質保持穩定。

3.2

增強工人責任意識,實現車間的清潔化生產

鮮葉收青分級後,應將鮮葉中的雜物挑揀出;進行名優茶的加工生產時鮮

葉要及時清洗。

在加工階段,

應制定每個生產流程的具體標準,

並讓工人嚴格執

行,

實行崗位責任制,

對工人進行工資核算時不採用計件的方式,

而應在保質保

量生產的前提下按生產銷售額對工人增發獎金,

提高工人生產的積極性。

按時清

潔車間,

保證車間的衛生狀況符合相應的標準,

同時對加工機械也應進行保養清

潔工作,逐步形成車間生產的清潔化。

茶樹種植生長期應該如何管理?

您好

茶樹種植生長期管理具體包括土壤管理、樹冠的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三個方面。

一、土壤管理的中心是儘量減少水土流失,進行合理施肥不斷提高土壤肥力。一是根據茶樹對養分的基本要求以及樹齡、產量和土壤肥力確定施肥量。每採摘1000千克芽葉,一般約消耗氮12.5~15.0千克,磷2.0~2.7千克,鉀5.0~7.0千克;二是按茶類、樹齡和茶園類別確定氮、磷、鉀比例。一般綠茶為3:1:1或4:1:1,紅茶為2:1:1或3:1.5:1。磷鉀比重幼苗期與幼年期要高於成年期,採種園要高於採葉園;三是施肥時需基肥與追肥、有機肥與無機肥、根部與葉面相結合。高溫乾旱季節進行茶園噴灌,有利於改善小氣候,對提高茶葉產量與品質有顯著作用。茶園鋪草或地膜覆蓋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二、樹冠管理包括修剪、採摘等。一般在幼年期進行2~4次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高度離地15釐米左右,以後每次提高15釐米定剪,以培育乾枝,控制樹冠高度。單條植樹高控制在70~90釐米,矮化密植樹高控制在55~65釐米。成年期每1~2年在樹冠面上進行一次深度約2~3釐米的輕修剪,剪去表層青梗小葉,使新梢生長旺盛並便於採摘。老年期每隔約20年進行一次重修剪,離地30~40釐米處剪平,可使樹冠更新復壯。對衰老的茶樹在離地約10釐米處進行臺刈,使樹冠徹底更新。喬木型茶樹臺刈高度約為20釐米;對頂端生長優勢強的品種,可採用彎枝法與分段修剪來培養樹冠。採摘也是培養樹冠的重要手段,要與修剪密切配合。定型修剪、重剪或臺刈後的茶樹宜少採葉,多留葉,使樹冠迅速成長;輕剪的則可多采少留,只留魚葉或一葉,使產量持續增長。

三、病蟲害防治。較常見的病蟲害有炭疽病、茶毛蟲、茶尺蠖、茶麗紋象甲、假眼小綠葉蟬、茶橙癭蟎等。

防治措施:一是加強茶園管理,做好積水茶園的開溝排水;二是秋冬季清除園間枯枝落葉,摘除卵塊,以減少第二年病菌數量及蟲卵數量;三是增施磷鉀肥,增強茶樹抗病蟲能力;四是藥劑防治。可選用70%甲基託布津1000-1500倍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等進行噴施;每年11月-12月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封園防治炭疽病;用10%吡蟲啉畝用15-20克或35%賽丹畝用50-60毫升防治蟲害。

供您參考

標籤: 茶園 管理 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vq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