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寶塔詩茶賞析

寶塔詩茶賞析

寶塔詩茶賞析

寶塔詩茶,是浙江寧波出產的一種名茶。下面是寶塔詩茶的賞析:

1. 香氣濃郁:寶塔詩茶香氣清香幽雅、芳香濃郁,入口後能感受到其濃郁的茶香。

2. 茶湯醇厚:寶塔詩茶品質高雅,因其選料精細且製作嚴格,所以茶湯醇厚細膩,入口後舒適順暢。

3. 韻味悠長:寶塔詩茶滋味醇和,韻味悠長,回味甘甜,脣齒留香。

4. 茶底清亮:寶塔詩茶的茶底清亮透明,富有彈性,葉底嫩綠。

5. 茶葉形態美觀:寶塔詩茶芽嫩葉嫩,形態完整,呈捲曲狀,條索肥壯,色澤清亮,葉面光滑。

總之,寶塔詩茶具有美妙的香氣、濃郁的韻味、清亮的茶底和美觀的茶葉形態,是一款體驗優秀的名茶,備受茶客們的喜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一七令·茶原文_翻譯及賞析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唐代·元稹《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寫茶

註釋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羅織紅紗:茶篩是紅紗製成的。

銚:煎茶器具。

麴塵花:指茶湯上面的餑沫。

鑑賞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 *** 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享受著神仙般快樂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痴絕翁》)。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說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元稹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描繪了茶的形態、功用和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825篇詩文

猜您喜歡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唐代·元稹《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寫茶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 *** ,雪濺紫甌圓。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頻相顧,餘歡未盡,欲去且留連。——宋代·米芾《滿庭芳·詠茶》

滿庭芳·詠茶

宋代:米芾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 *** ,雪濺紫甌圓。

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頻相顧,餘歡未盡,欲去且留連。 詠物 ,寫茶 ,寫人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唐代·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展開閱讀全文∨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寫茶 ,友人愉悅

急!尋 元稹 寶塔詩《茶》賞析、

(1)融情於景。在春風的到來下,桃花頓時開滿了商山。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旖旎美好的花景。景色如此好,襯托出作者的好心情,即要升遷的得意,和志向將得到實現的喜悅之情。

(2)“臨水讀”:作者面臨江水,春江水暖,正是水奔騰之時,這好比作者未來的仕途,將一帆風順。二來,作者讀到京書,“臨江讀”可顯示作者迫不及待地想一施作為的心情。三來,作者面臨大江,江河壯麗,顯示了作者得到重用的博懷。

至於“艙內讀”或“燈畔讀”,地點截然不同,所見之景也不同,艙內、燈畔,地點狹小,環境清冷,完全不適合作者此時春風得意的心情。

具體的範文模板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0SUXAf30y9h2OPZT00GwWA

?pwd=pzsx 提取碼: pzsx

   

寶塔詩·茶 賞析

香葉,嫩芽。

茶詩客,愛僧家。

碾碉白玉,羅織紅紗。

銚鐺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談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此詩格局構思巧妙,而且把茶與詩人、僧人的關係,飲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賞茶的過程都寫了進去。雖因受格局,不及盧仝茶詩的深刻和氣魄,也算難得的巧詩。

元稹茶寶塔詩的意境

《寶塔詩茶》意境

這首唐代茶詩,具有形式美、韻律美、意蘊美,在諸多的詠茶詩中別具一格,精巧玲瓏,堪稱一絕。在形式上,全詩巧用漢字形體,搭造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令人耳目一新。在韻律上,全部押的是險韻,一氣呵成,展現了高超的駕馭文字的功力。

在意蘊上,用明月、朝霞、羅織、紅紗諸意象,給人華而不奢、色彩斑斕而不目眩、纖巧清麗的視覺享受。在寓意上,“慕詩客,愛僧家”,又定出了茶與禪的相通緣由,以“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作結,頌茶葉之功,為古今之人洗心滌慮,不知疲倦;惟醒時可贊,醉後則不能表達清楚。

全詩妙在似是精心堆砌,又似漫不經心;即似深思熟慮,又似隨手揮灑;即似文字遊戲,又似精妙之作;即有深邃意境,又是平白如話。

《寶塔詩茶》

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寶塔詩茶》譯文

茶,分為清香的葉和細嫩的芽;詩人喜歡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脫俗;烹茶時用精緻的茶碾和細密的紅紗茶篩;煎出柔和美麗的,再小心的撇去茶末;深夜泡上一杯可與明月對飲,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從很久之前人們就在飲茶,茶不僅能提神醒腦,消除疲倦,還能緩解酒醉,實乃佳品。

《寶塔詩茶》作者簡介

元稹[zhěn](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宰相。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

寶塔詩茶怎麼解讀

寶塔詩:顧名思義是寶塔形狀的詩,底大頂細,雜體詩的一種。詩為“一七體”,即詩的第一句為詩題一字,以下逐句遞增字數,由二、二,三、三至七、七。唐代詩人元稹的《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前黃蕊色,婉轉麴塵花

醉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兮。

解讀:這首詩是一首寶塔形送別詩,因為白居易要升任東都洛陽,作者與王起諸公舉行歡送會。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詠物詩,標題限用一個字。白居易本人也當場寫了一首《竹》詩作答。 《茶詩》作者從自然可見的茶葉外形描寫起,生髮到茶道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態,從茶自身視角以擬人化手法寫它與外界關係: “香葉嫩芽”又專愛與“詩客僧家”為伴,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忘卻塵世的煩惱,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與“羅織”則寫茶葉的炒制與篩選步驟,“銚煎”與“碗轉”兩句,寫出“銚子”煮茶、用“碗”轉動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塵花之類。 末四句是全詩題旨所在,“夜後”與“晨前”說茶與晨昏相伴,與朝霞明月相處,誇張手法運用恰到好處。

望採納!追問怎麼讀,我不懂,賜教噢

追答其實都一樣,你正常著讀就OK了啊~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詩》及賞析?

唐代元稹《一七令·茶》原文: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譯文:

茶。

味香,形美。

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

白玉雕成的碾用來碾茶,紅紗製成的茶羅用來篩分。

烹茶前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然後盛載碗中的浮餑沫。

夜深之後與明月作陪飲茶,早上起來獨自面對著朝霞也要飲茶。

飲茶能夠清除古今人身上的疲倦之感,特別是在醉酒後飲茶效果甚是好。

賞析

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

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詩,因為白居易要升任東都洛陽, 詩人與王起諸公舉行歡送會,宴席上要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詠物詩,標題只能用一個字,於是元稹寫下了這首《一七令· 茶》,白居易也當場寫了一首《一七令·竹》。

這首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以寶塔詩寫作的詩歌,並非少數,但以寶塔體所寫的茶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彌足珍貴。

白居易與元稹是當時唐代齊名的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理論觀點相近,共同提倡新樂府,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並稱為“元白”。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併發明瞭“郵筒傳詩”。

一次,元稹出使到東川,白居易與好友李建同遊慈恩寺,席間想念元稹,就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而此時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寫了一首《梁州夢》。

後來兩人都先後遭貶,分別被放置外地做官,於是他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說的那樣,兩人終其一生都是友情極其深厚的“文友詩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

元稹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詩·茶》中的“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一句該如何理解

夜後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這句要整體來分析,意思就是:夜裡,邀請明月來陪伴。這裡邀陪明月,並不是作者陪明月,而是邀請明月來陪,有一個賓補的用法,但將陪字前置了。理解了這句話,就不難分析下句晨前命對朝霞了。早晨,命朝霞來與我(作者或者旁人)對飲。命對不是一個詞,而是作兩個字來看,同上聯作“夜後,邀明月來陪;晨前,命朝霞來對。”

關於元稹的寶塔體詩<茶>

這個是詞...不是詩~~

詞牌名《一七令》

我讀過的最後一句是“將知醉亂豈堪誇”

此詞是元微之和白居易在興華亭為送別而聚會時,共同為題而填的

此詞按內容可以分為3個層次,前五句為第一層,概括介紹茶葉的來源、性格和受人喜愛,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次,寫烹茶飲茶,不僅細膩刻畫了煮茶的方法,而且描繪了經過煎煮後茶的顏色和芬芳,最後四句為第三個層次,用擬人化的手法刻畫茶的功效並予以讚揚。

單說最後一句~我覺得可以用“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來解釋

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講解、賞析

這首《一字至七字詩·茶》是由唐代詩人元稹所創作的全唐詩、雜言詩,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比較少見,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

寶塔詩最有名的一首

寶塔詩最有名的一首是:元稹所作的《茶》。

寶塔詩,雜體詩的一種,是一種摹狀而吟、風格獨特的詩體。顧名思義,它形如寶塔。從一字句或兩字句的塔尖開始,向下延伸,逐層增加字數至七字句的塔底終止,如此排列下來,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

寶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也叫“—七體詩”。又稱一七令,詞牌名。唐白居易分司東都時,群賢會興化亭送別。酒酣,各賦詩,自一字至七字為句,除第—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後譜為詞,即以《—七令》。

寶塔詩從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數,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疊成兩句為一韻。直至從一至七字,對仗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聲韻和諧,節奏明快,有如“鯤鵬展翅,扶搖直上”之感。像這樣字數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詩橫寫,外形就像古代的寶塔一樣,底寬上尖,中間逐層收縮像等腰三角形。

寶塔詩的起源:

寶塔詩最早的雛形始見於隋朝,隋·釋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詩》為證。其中從一言至七言的,又稱為“一七體”詩,如是寶塔詞則稱《—七令》(詞牌)。這種“一七體”詩(有的從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題又押韻,指物為題,以題為韻,一韻到底。

詩人或狀物賦形,或託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對。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題目,又是音韻,同時也規定了全詩描寫的物件和範圍。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複。其他六對,都是隔句押韻。這中“一七體”詩的特點是扣題緊湊,對仗工整,形成詩歌獨有結構美。讀後使人玩味不已,其趣無窮。

寶塔詩的詩歌形式美,對後世新詩的發展影響極大。如現代文學史記載,像胡適、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詩人都曾經在創作新詩時採用過像寶塔、階梯等詩行排列的形式,顯得新穎別緻。

聞一多先生曾提出關於詩歌的“三美”理論,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其中,“音樂美”強調詩的律動,“繪畫美”強調詩的意境,“建築美”強調詩的形式。這是值得推廣和遵循的。就拿寶塔詩來說,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不同場合的確發揮了無比的藝術魅力,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詩歌樣式。

標籤: 寶塔 賞析 詩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5o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