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的故事和傳說

茶的故事和傳說

茶的故事和傳說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傳說在公元前2737年,有一位中國帝王神農嘗百草,發現一種植物葉子可以泡茶飲用,這就是茶的起源。神農也被稱作“中國茶祖”。

茶葉的傳說還有很多,比如唐朝時期有一個叫陸羽的人,他寫了一本《茶經》,把種茶、製茶和飲茶的方法總結在一起,被譽為“茶聖”,對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另一個有名的故事是關於碧螺春的產生。清朝時期,有兩個女孩子在陽光下采茶葉,忽然一隻蝴蝶飛進了其中一位女孩子的衣襟裡,另一位女孩子就被她邀請幫忙把那隻蝴蝶從衣襟裡放出來,結果兩人在採茶的時候眉目傳情,後來結為佳侶。為了紀念這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當地的茶農製造出了碧螺春這種特殊的茶。

茶文化不僅存在於中國,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獨特的發展。在日本,茶道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被視為一門藝術。在英國和印度等國家,茶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民族符號。

總而言之,茶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文化和傳統。從傳說和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茶對人類文明貢獻的深度和廣度。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有關茶的傳說或典故

1、神農嘗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說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裡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裡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嚐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裡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肚子裡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但是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說,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著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張一合地動著,他感到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裡慢慢咀嚼。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愛,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後人為了崇敬、紀念農業和醫學發明者的功績,就世代傳頌著這樣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2、陸羽煎茶的傳說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門)積公和尚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積公品嚐。積公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為何不飲,積公說:"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為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記在心裡,事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終於在吳興縣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並把他召到宮中。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說話有點結巴,但言談中看得出他的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製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去品嚐,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才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3、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峰巒秀美,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

傳說,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廟裡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中國十大名茶,具體都有什麼傳說?

中國十大名茶的起源和傳說。眾所周知,中國人喜歡喝茶。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基本上每個中國人都能說出一兩個名茶品牌。現在我們來調查一下中國十大名茶背後的傳說和故事。有多少人知道它們?讓我們一起學習吧。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臺灣東鼎烏龍茶是由一個叫林鳳池的臺灣人開發的,他把茶苗從福建武夷山帶到臺灣種植。林鳳池原本是福建省人。有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他想去參加,但家裡沒有錢去。村民們傾囊相助。當他離開時,村民們對他說:"當你到達福建時,請向我們的祖先問好,說我們臺灣人非常想念他們。" 幾年後,林鳳池決定回臺灣探親。他把36棵烏龍茶苗帶回臺灣,種在南投魯谷鎮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建起了一個茶園,採集的茶葉又香又好。後來,林鳳池被派往金國,並將茶葉獻給道光皇帝。皇帝喝完茶後大加讚賞。由於這種茶是在臺灣的凍頂山採摘的,所以被稱為凍頂茶。從此以後,臺灣烏龍茶又被稱為 "凍頂烏龍茶"。

黃山毛峰產於神祕的黃山風景區,給黃山增添了許多神祕色彩。黃山毛峰茶園位於黃山的山谷中,坡度為30°至50°。這裡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溼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種特殊條件下,由於茶樹整天沉浸在雲霧之中,茶芽特別肥大,茶葉特別肥厚,使其香氣悠長,滋味甘醇,成為最好的茶。低的傳說。明朝時,有位江南的縣令到黃山,住在一座寺廟裡。當和尚泡茶敬客時,縣令看到泡茶的熱水,熱氣一圈,變成一朵白蓮花。白蓮慢慢散去,清香滿室。得知,這就是黃山毛峰。臨走時老和尚給了他一袋茶葉和一盞黃山泉水,並請他用這泉水沖泡,以出現白蓮的奇觀。

縣令把茶葉放到皇帝面前,皇帝為這白蓮奇觀而疑惑,便對縣令說。"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赴任。" 但縣令並沒有去辦公,而是摘下錦衣玉帶出家了。黃山毛峰產於神祕的黃山風景區,為黃山增添了不少神祕色彩。

茶的起源與傳說

1、起源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

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2、傳說

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擴充套件資料:

茶的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12釐米,寬2-5釐米,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或初時有柔毛,側脈5-7對,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8毫米,。

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長4-6毫米,有時稍長;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闊卵形至圓形,長3-4毫米,,宿存;花瓣5-6片,闊卵形,長1-1.6釐米,基部略連合,背面,有時有短柔毛;雄蕊長8-13毫米,基部連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先端3裂,裂片長2-4毫米。

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釐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

求一些有關茶的故事來歷。

1、烏龍茶

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坑鄉南巖村裡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

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著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

2、鐵觀音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3、六安瓜片

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資訊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製,並起名“封翅”(意為峰翅)。

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衝,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4、廬山雲霧茶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嚐嚐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駕著祥雲向下一望,見九洲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

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採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群多情鳥,見到猴王后便問他要幹什麼,孫悟空說:“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採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採得。”

眾鳥聽後說:“我們來幫你採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裡,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裡銜著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

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它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著唱和。茶籽便從它們嘴裡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群峰的巖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5、君山銀針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中國各地十大名茶傳說

(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裡。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裡,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二)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三)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四)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叢集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五)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裡。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裡,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二)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三)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四)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叢集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五)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茶的起源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葉生產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的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裡記載了茶葉的起源和傳說。

《神農本草》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記載的:“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為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經·六之飲》)神農即炎帝,與黃帝同為中國上古都部落首領。然而《神農食經》據今人考證成書在漢代以後飲用始於上古原始社會只是傳說,不是信史。

擴充套件資料:

茶的起源與傳說:

一種傳說是,神農為人們治病,親身去嘗試各種草木治病的功效,在煮水的時候,偶然有茶葉從枝頭飄入鍋裡,因此發現了茶葉可以作為治病的飲料。

第二種傳說就是,神農為人們嘗試草木治病的時候,嚐到了金綠色滾山珠中毒,死在茶樹下,茶樹上的水流入神農的口裡,因此而得救。

不管是哪一種傳說,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到,茶樹是神農時期被發現的。根據《神農本草》的記載,茶具有解毒的功效。經過歷代醫藥學家的證實,茶一直都用作解毒劑,因此被人們視為珍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茶史

西湖龍井茶的民間傳說故事

  西湖龍井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清乾隆遊覽杭州西湖時,盛讚龍井茶,並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下面是我整理的有關龍井茶的 傳說 故事 ,歡迎大家閱讀。

  龍井茶的傳說故事一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來到杭州龍井村獅峰山下,胡公廟老和尚陪著乾隆皇帝遊山觀景時,忽見幾個村女喜洋洋地正從廟前十八棵茶樹上採摘新芽,不覺心中一樂,快步走入茶園中,也學著採起茶來。

  剛採了一會,忽然太監來報:“皇上,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聽太后有病,不覺心裡發急,隨即將手中茶芽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宮中向太后請安。其實,太后並無大病,只是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中不適。忽見皇兒到來,心情好轉,又覺一股清香撲面而至,忙問道:“皇兒從杭州回來,帶來了什麼好東西,這樣清香?”乾隆皇帝也覺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帶東西,哪來的清香?仔細聞聞,確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來自袋中。他隨手一摸,原來是在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來的一把茶葉,幾天後已經乾燥,併發出濃郁的香氣。

  太后想品嚐一下這種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撲鼻,飲後滿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氣爽。3杯之後,眼腫消散,腸胃舒適。當時太后可樂了,稱杭州龍井茶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自己也樂得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自己親手採摘過茶葉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專門採製,進貢太后。從此,龍井茶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八棵御茶雖經多次換種改植,但這塊“御茶園”卻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龍井茶的傳說故事二

  說在宋代時,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村裡住著一個靠賣茶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葉質量欠好,賣不出去,老太太簡直斷炊。一天,一個老叟走進來,他在宅院轉了轉,說要用五兩銀買下放地牆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沒錢,便爽快地容許了。老頭十分高興,通知老太太別讓其他人動,一瞬間派人來抬。老太太想,這輕易地就能得5兩銀子,總得讓人家把石臼乾乾淨淨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塵土、腐葉等掃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樹下邊。過了一會,老頭還真帶著幾個牛高馬大的小夥子來,一看乾乾淨淨的石臼,忙問石臼的雜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實相告,哪知老頭沮喪地一跺腳:“我花了五兩銀子,買的就是那些廢物呀!”說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手邊溜走,心進而著實煩悶。

  老太太想,這輕易地就能得5兩銀子,總得讓人家把石臼乾乾淨淨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塵土、腐葉等掃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樹下邊。過了一會,老頭還真帶著幾個牛高馬大的小夥子來,一看乾乾淨淨的石臼,忙問石臼的雜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實相告,哪知老頭沮喪地一跺腳:“我花了五兩銀子,買的就是那些廢物呀!”說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手邊溜走,心進而著實煩悶。

  龍井茶的 典故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當今虎跑的小寺院裡。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

  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都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孩這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猛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

  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猛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裡,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成"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18棵御茶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獅峰山,山上林木蔥蘢,片片茶園碧綠蒼翠,九溪十八澗蜿蜒其間,流水潺潺,雲霧繚繞,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著享譽世界的“四絕”佳茗——西湖獅峰龍井茶。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前,有用欄杆圍起來的“十八棵御茶”,在當地茶農精心培育下,長得枝繁葉茂,年年月月吸引著眾多遊客。“茶鄉第一村”

  龍井村,因盛產頂級西湖龍井茶而聞名於世。東臨西子湖,西依五雲山,南靠滔滔東去的錢塘江水,北抵插入雲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疊翠,雲霧環繞,就如一顆鑲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寶石。

  村內旅遊資源豐富,御茶園、胡公廟、九溪十八澗、十里琅璫、老龍井等景點點綴其中,為茶鄉增加了濃郁的 文化 氛圍。整治工程重塑了龍井村山澗溪流景觀,再現了茶鄉農居溯溪而上、擇水而居的山地景觀風貌,基本恢復了富有西湖龍井茶鄉特色的自然村落風貌。

  龍井茶的級別品種

  以往,西湖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級至十級共11個級,其中特級又分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餘每個級再分為5個等,每個級的“級中”設定級別標準樣。隨後稍作簡化,改為特級和一至八級,共分43個等。到1995年,進一步簡化了西湖龍井茶的級別,只設特級(分為特二和特三)和一級至四級;同年,浙江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至五級,共6個級別樣。

  特級 一芽一葉初展,扁平光滑

  一級 一芽一葉開展,含一芽二葉初展,較扁平光潔

  二級 一芽二葉開展,較扁平

   一芽二葉開展,含少量二葉對夾葉,尚扁平

  四級 一芽二、三葉與對夾葉,尚扁平,較寬、欠光潔

  五級 一芽三葉與對夾葉,扁平較毛糙

  龍井茶的品種

  群體種

  群體種是龍井茶最早的品種,也是當前來看茶葉品質最好的,如今人們常說的獅峰山上的西湖龍井茶就是這個品種。一般來說,群體種採摘的時間較 其它 品種要晚一些,大約在 清明 左右。該品種的 種植 面積僅限於西湖產區,面積十分有限。

  龍井43

  龍井43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國家級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張,分枝密。特早生種,在青島地區一芽一葉期為4月中、下旬。育芽能力特強,發芽整齊密度大,芽葉短壯少毛,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兒茶素總量12.1%、咖啡鹼4.0%。適制雀舌、龍井、玉葉等扁形名優綠茶。

  特點:香味和濃度都適宜,回甘持久,龍井43一般適合炒製成綠版,湯色清綠明亮。

  平陽特早

  中葉類、灌木型、特早生種。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期4月中、下旬,發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強。特點:香氣高是它顯著的特點,同一時期採的茶葉,平陽早品貌上要好些,但口味稍微清淡。

  浙農117

  浙江大學選育的優質、高產、早生的紅綠兼用的無性系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鑑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持嫩性強、適制扁形與針形茶、芽壯色綠。發芽時間早、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時間在5月上旬、育芽力強、抗逆性強,特別是抗寒性突出、製成的綠茶香高持久、滋味濃鮮爽口。

  浙農139

  浙江大學選育優質、高產、早生的無性系良種茶樹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鑑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春茶開採期比早生種福鼎大白茶早7天左右,適制名優綠茶,香氣高而持久、味鮮醇有回甘,並有耐貯藏的特點,單產比福鼎大白茶增27%。葉色翠綠、產量高.優點是持嫩性好、抗寒性強,缺點是抗病性稍弱。

  烏牛早

  該品種成熟最快,一般 立春 一到就開始發芽,公曆3月上旬就可以開摘。由於烏牛早外形和西湖龍井相似,產量也很大,所以在春茶上市的早期,市場上有些不法商販用它來冒充西湖龍井。

猜你喜歡:

1. 關於太陽的傳說故事

2. 桂林的傳說故事

3. 日月潭的傳說故事

4. 風水傳說故事

5. 萬聖節的故事_

西湖龍井茶的民間傳說故事

每一種名茶都有一個優美的傳說,西湖龍井茶也不例外,但是人們對西湖龍井的歷史傳說的說法不盡相同,下面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們口中常說兩個關於西湖龍井茶的歷史傳說!

【西湖龍井茶的民間傳說一】

據說,清代乾隆年間,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

廟裡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

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

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

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乾隆龍心大悅。於是想到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位!那茶又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

從此,龍井茶由著西湖龍井的傳說而名聲遠揚!

【西湖龍井茶的民間傳說二】

據說,清代乾隆年間,風調雨順,國力強盛,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

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

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

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

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

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

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茶中之美數龍井”,而龍井茶又尤以西湖龍井為最美。西湖龍井的傳說也很優美。清朝年間,乾隆帝六次南巡,先後四次駕臨龍井茶區看茶農採茶、製茶。

傳說,這位嗜茶的長壽之君曾親自動手採茶。他把在胡公廟老龍井寺採的一些茶芽夾在書中帶回京城,獻給皇太后觀賞。太后看了被書夾扁了的茶芽甚是喜歡,並指定要這樣的貢茶,從此,龍井茶就保持了獨特的書籤外形。

如今,到杭州旅遊還可以看到胡公廟山門外生長著的當年乾隆帝採摘過並賜封為"御茶"的18棵老茶樹。

以上這兩個就是茶之典故里面,人們常說的關於西湖龍井茶的歷史傳說,到底哪個為真哪個為假,至今無人能考證!只是一個傳說而已!我要一些茶的故事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縣品嚐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間,湖廣益陽知縣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黃昏,來到芙蓉山下。想尋農家住宿,見迎面來了一個和尚。王知縣迎上施禮並求借宿之意。長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長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請隨我來。"一路上,長老身挎的竹簍裡裝的翠嫩茶不時散發出陣陣清香。到了芙蓉寺,長老領著知縣進禪房,親自泡茶敬客,王知縣接茶一看恰似松樹針葉,待沸水沖泡,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然後自碗中心升起,約莫二尺來高時,又在空中轉一圓圈,變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頃,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熱氣飄蕩開來。頓時,幽雅清香充滿禪房。知縣看得目瞪口呆,連聲稱讚:"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長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請用茶"。王知縣雙手捧碗細細品嚐,覺得這茶香純濃高,味醇鮮爽,松針在湯中豎立,欣欣向榮。笑道:"請問長老,這茶叫什麼名稱?"長老長嘆:"此乃芙蓉山特產,叫芙蓉茶。它的來歷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長老講述芙蓉茶傷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著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邁的母親種茶為生。她種的茶特別香,遠近的人都喜歡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給窮人喝,不給財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採茶,山下財主王員外帶了一幫狗腿子上山,她做茶。脾氣倔強的芙蓉姑娘堅決拒絕,氣得王員外猴臉鐵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樹林中。村裡一個名叫智明小夥子上山來幫芙蓉姑娘採茶,發現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樹林中,因傷重只說了一句話:"智哥,就將我埋在這塊茶園裡。"便離開了人世。智明按照遺囑,在茶園裡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氣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墳上長出一株茶葉苗,下端出現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託夢智明,要他穀雨那天,採她墳頭的那棵苗,喝了會長命百歲。智月依夢中指點採回茶葉一泡,熱氣升騰後,變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覺味醇鮮濃……長老含淚續說:"我就是那個智明,發誓終身不娶,削髮為僧,在芙蓉姑娘墳墓邊修了這個寺廟。"

(三) 湘陰知縣邀功請賞失敗 王知縣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縣衙。臨行前,長老贈給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蘆泉水。並再三囑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沖泡,才會出現芙蓉奇蹟。" 王知縣回縣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陰知縣求訪。王知縣立即命書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見沸水沖泡茶碗內,芙蓉奇蹟便出現了。湘陰知縣連稱:"仙茶,仙茶!"王知縣又將其來歷告訴了他。臨行時,王知縣把芙蓉茶送一半給同窗好友。卻說這湘陰知縣是個官迷心竅之人,得了芙蓉茶後,如獲至寶,連夜趕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請賞去了。皇上聞奏即宣獻茶人上殿,問明底細後,命馬上泡茶試驗。湘陰知縣急忙沖泡,誰知開水入杯後,茶葉上下沉浮,並不見芙蓉奇觀。龍顏大怒:"小小知縣,竟敢戲弄寡人,罪該萬死!"湘陰知縣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說道:"此茶乃好友益陽知縣王守仁所獻,我不過是跑腿而已,乞望萬歲寬容。可傳王守仁進京來便知分曉。"

(四) 王知縣試芙蓉茶現奇觀 皇帝聽了,傳旨命王守仁火速進京。王知縣接到聖旨,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日夜兼程趕來京都。金鑾殿上,皇上怒髮衝冠,禁軍上前要綁王知縣。王知縣挺立殿上說:"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這時,皇帝從龍案上拋下一包茶葉說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斬。"王知縣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聖潔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現奇觀。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來泉水,定會出現奇觀。"皇帝聽了,準他一個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滅他九族。王知縣日夜兼程趕往安化芙蓉寺,將經過情況告訴長老,長老將盛著芙蓉泉水的一個葫蘆交給知縣,他拜謝長老後趕來京城。知縣一手提葫蘆,從容上了金鑾殿試茶,他親自取葫蘆中泉水燒開,將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內,一衝芙蓉奇觀出現了,百官們翹首踮腳觀望,齊聲祝福皇上洪福齊天。皇帝高興地說:"念你獻茶有功,升為江南巡撫。"王知縣回到驛館,感慨萬千,芙蓉茶品質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辭官為僧,拜智明和尚為師。一直活到一百歲時才圓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2、鬆羅茶的傳說

安徽省休寧縣有座鬆羅山,山上產茶頗為有名,叫鬆羅茶。鬆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真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一帶的老中醫開方用鬆羅茶的仍然很多。鬆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至於鬆羅茶的來歷,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鬆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有兩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遠,裡面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後來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淨搬到廟內。三日後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淨,便說寶氣已淨,沒有用了。老和尚極為懊悔,但為時已晚。香客走出廟門又轉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鬆羅茶"。二百年後,到了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方丈便給來者每人一包鬆羅茶,並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薑、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制止了瘟疫流行。從此鬆羅茶成了靈丹妙藥,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3、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峰巒秀美,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

傳說,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下胡公廟休息。廟裡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說:“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群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峰,都似乎預兆著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另一版本)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裡.和尚告訴他倆,這裡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裡,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4、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5、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6、大紅袍的傳說(閩北烏龍茶)

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叢集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7、君山銀針的傳說(綠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裡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8、白毫銀針的傳說(綠茶)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9、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裡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採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晒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

茶葉的起源及歷史

神農發明茶之說,究竟由誰提出,今已難確考,但最先將此說形之於文字,並加以闡述者首推陸羽。相傳為神農所撰的《神農食經》雲“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以證其說。

提到茶的《本草》,其經歷代傳承,由《唐本草》——《開寶本草》——《嘉祐本草》——《政和本草》一路發展完善,在距今約900年前終於有了里程碑式的定本。但從《神農本經》起至《政和本草》,均無神農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的片言隻字。

從考古發現來看,上世紀以來出土的東漢茶具上已刻有“茶”字,晉、唐碑刻上亦多出現“茶”字。眾所周知,專用茶具總比茶飲略晚些問世,據陶瓷史專家頗為一致的研究成果,我國已出土的茶具可確證最早為東漢時燒造,亦可為上述戰國或秦漢茶起源說提供有力的佐證。

擴充套件資料:

宋代茶文化的鼎盛,是毋庸置疑的。文學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茶詩的盛衰就頗能說明問題。盛唐前期的玄宗開元末之前,很少有茶詩,李白、杜甫等天才詩人僅有茶詩寥寥數首;唐中期,即元和末以前,茶詩大增;唐後期即穆宗至唐亡,茶詩盛行。

見於《全唐詩》者55人,存茶詩233首。宋人茶詩則數以萬計,文士幾無人無之,陸游一人就有茶詩320餘首之多。

參考資料:人民網-茶究竟起源於何時 中國出土最早茶具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xp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