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道的步驟是什麼

茶道的步驟是什麼

茶道的步驟是什麼

1、溫杯,把茶壺放入茶洗中,用沸水燙洗,再用茶夾將茶杯放入茶洗中,接著用沸水燙洗;

2、洗茶,取出茶壺茶杯,用茶匙將茶葉投入茶壺中,注入開水,3~10秒後倒掉茶湯;

3、泡茶,繼續往茶壺中注入開水沖泡,蓋上壺蓋燜泡3~7分鐘。

1、溫杯,把茶壺放入茶洗中,用沸水燙洗,再用茶夾將茶杯放入茶洗中,接著用沸水燙洗;

2、洗茶,取出茶壺茶杯,用茶匙將茶葉投入茶壺中,注入開水,3~10秒後倒掉茶湯;

3、泡茶,繼續往茶壺中注入開水沖泡,蓋上壺蓋燜泡3~7分鐘。

茶道的基本步驟通常是:

1. 準備工作:清潔茶具,準備茶葉和開水。

2. 招待客人:主持人向客人問候,引領客人入席。

3. 準備炭火:主持人用火鉗將木炭置於茶爐中,點燃並控制火勢。

4. 泡茶:主持人把茶葉以特定的方法放入茶碗中,並加入開水,用茶筅攪拌。

5. 遞茶:主持人提起茶碗,雙手遞給客人,客人接碗後微微傾斜三次,品嚐茶湯。

6. 清洗茶具:主持人清洗茶具並整理。

7. 結束招待:主持人向客人告別,引領客人出門。

這些步驟是茶道儀式的基本流程,不同流派和場合所進行的細節和形式會有所不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道的順序

茶道的順序是:洗壺、沖泡、分杯、分壺、奉茶、聞香和品茗。

洗壺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分杯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分壺是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奉茶是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聞香是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品茗是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茶道文化的歷史發展:

中國飲茶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秦漢時期,飲茶之風逐漸傳播開來,而到三國時,不僅上層權貴喜歡飲茶,而且文人也以茶會友。當時的飲茶方式,是將做好的茶餅灼成赤,然後打碎成末,過篩入壺煎煮,加上調料,然後煮透飲用。

南北朝時,由於僧侶們提倡坐禪的時候飲茶,使飲茶日益普及。當時,不僅一些文人墨客習慣於用茶來幫助思考,而且上層統治者也把飲茶作為一種高尚的生活享受。隋唐時期,不僅士大夫和貴族階層喜愛飲茶,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把茶作為日常飲料。

唐代的飲茶方式比早先的飲茶方式更加講究,那時的人們喝的是經蒸壓而成的餅茶。在煮茶前,先用高溫持以火,並經常翻動,烤好的茶爰趁熱包好,以免香氣散失,當餅茶冷卻後再研成細末。在元代,飲茶的形式和方法大致沿襲了宋代的習俗,待客用茶提倡清茗伴茶點和茶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道

                        百度百科-中國茶道

茶道茶藝的幾大步驟是什麼

茶道的步驟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藝茶道的步驟,一起來看看。

茶藝茶道的步驟

  1、備具候用:將所用的茶具準備就緒,按正確順序擺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

  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葉嘉是茶葉的代稱,這是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用紫砂壺裡的水燙洗品茗杯,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溫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中。

  14、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淋在紫砂壺表,養壺作用的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將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抹去壺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勻。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香茗程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杯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麵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通過介紹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可讓客人自己添茶續水,體會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茶道的步驟

  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

  沸水衝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衝入,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位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

  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

  第一壺茶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稱“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壺茶,就可以準備斟茶了。

  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壺” 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 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佛道茶藝的步驟

  (一)蓮步入場

  在平和優雅的佛樂聲中,住持師和大師兄、二師兄、兩位沙彌尼身著佛裝,穿海青,披幔衣,輕移蓮步,進入禪房。眾尼拐彎走的是直角,佛家認為無方不圓,要修到功德,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禮。行走坐臥,皆有佛理。

  (二)焚香頂禮

  進入禪房後按次序站於拜墊前,住持師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後,將香在燈上點燃,二指夾香,雙手頂禮,心中默唸:弟子恭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頭點繞小圈,焚香行禮。小圈代表十 方法 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間,三世是佛教中的時間,佛、法、僧是佛教“三寶”,焚香頂禮,表達虔誠之意。

  (三)禮佛三拜

  焚香之後再拜佛,這是標準的佛教拜佛儀式。兩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彎腰,右手按於拜墊代表佛,左手按於拜墊左上方代表法,右手從移至右上方與左手並齊,兩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蓮花掌,五體投地,心中想著為眾生接福接壽,左手接福,右手接壽。收掌虛握,手心向下,心想將福壽施於眾生。古時的五福為長命、富貴、健康、道德、和平。禮佛三拜,為眾生祈求福壽雙全,與中國茶德的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相處、敬愛為人一脈相承,意蘊相通。

  (四)普施甘露

  住持師到供桌前,合十行禮,取淨杯上一柱香點燃,擺放於供桌。右手持淨杯繞香三匝,左手仰豎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於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於杯上,豎二指靠杯邊,走到拜墊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寫佛字,在左手腕處寫佛字,並用柳枝蘸水點灑。然後長跪拜墊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中、右點灑甘露。再繞四周向四方普灑甘露。佛教教義含普施甘露,普渡眾生。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悟之佛,而迷與悟,惑與覺,只在吾人方寸之間。而茶也古稱甘露,先苦後甘,其滋味在於自我品嚐,而難以明示。可見茶佛一理,茶佛一味很有道理。

  (五)打坐禪定

  禮佛三拜後,住持師、大師兄、二師兄便要打坐參禪入定。禪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禪是靜慮之意,定是指心專注一境而不散亂。坐禪要半跏趺而坐,頭背正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且“過午不食”。茶葉性淡,醒腦提神,利於佛教修練禪定。所以佛家把茶葉稱為“神物”,歷來倡導 飲茶 ,達到止息雜慮,安靜沉思,靜心自悟。

  (六)抽衣淨手

  在住持師、大師兄、二師兄禪定之時,沙彌尼即做泡茶的準備工作,脫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於操作。按照佛教的習俗,將衣服整齊有序地摺疊起來,放於墊上,默唸“阿彌陀佛”,虔誠認真。然後淨手,不僅為了衛生,也是一種禮貌。

  (七)燙杯泡茶

  兩沙彌尼擺放好茶几。二師兄為主泡,兩沙彌將茶具放在二師兄茶几上,然後生火燒水。五臺山佛茶用的是佛地聖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泡茶的佳品,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稱。煮水用的是五臺山千百年來傳統的粘土火爐和無煙硬木木炭,有“聖火煮聖水”之說。壺是山西傳統的泥沙壺,保留著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鮮作用。

  二師兄溫壺燙杯,注入茶海,靜心分茶,將茶三次分撥,置於壺內,默唸“阿彌陀佛”。接著以“銀河落天”手法注水入壺,然後以“菩薩點化”和“普渡眾生”的妙法沖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佛”的含意。

  (八)敬茶獻茶

  敬茶的順序是先敬佛、再敬師,然後獻賓客。第一杯敬佛、敬法,第二杯敬師、師兄。佛教講究功德,主張清心寡慾,明心見性,品茶悟道。敬師之後,沙彌尼將茶奉獻給各位來賓,賓客接茶時,端坐平視,雙手合十,行合十禮,不需用手去接茶。茶放桌上要等住持舉杯示意,才可端杯品嚐。心靜平和慢慢細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領略情趣。佛茶品茶講究寧靜清逸的情趣,不僅僅是感觀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樹。

  (九)收杯接碗

  要細心品茶之後,沙彌尼按順序收杯。陸羽在《茶經》中說:飲茶者,應是“精行儉德之人”,佛教也規定“五戒”、“六度”,推崇精神的修養和生活的簡樸,貫穿在茶 文化 和佛教文化之中。

  (十)問訊退場

  在欣賞享受完禮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後,住持師和眾沙彌尼要向佛問訊、向賓客問訊,然後按順序退場。希望禮佛茶以獨特的魅力,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和無窮的回味。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入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茶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用開水把所有的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即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容易入味。

第三道:放茶。把茶葉放到茶壺裡,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第四道:洗茶。將熱水倒入壺中,開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也彷彿開始甦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呢就是迅速地把茶湯倒掉,這茶就算洗好了。

第五道:沖泡。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茶壺中,倒水過程中壺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所謂的“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上下提壺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第六道:春風拂面。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沒有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撫去茶沫,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把上面的茶沫喝到嘴裡邊。

第七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要注意茶的種類和浸泡的時間,不要把茶悶熟了。

第八道:分杯。用茶夾將品茗杯分別分給客人,切記不要用手直接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第九道:玉液回壺。此時公道杯出場,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的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十道:分壺。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給客人。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茶道講究的是茶道七分即為滿,留下三分是人情,簡單的理解就是避免倒得太滿燙到客人的手。

第十一道:奉茶。常用的奉茶手法一般都是雙手。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的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第十二道:聞香。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其口先聞其香。

第十三道:品茗。持杯收拾,右手持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這叫做 “三龍護鼎”,三根手指譽為“三龍”,茶杯如鼎,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的身份。

茶藝流程的五個步驟

茶藝流程具體可細分以下步驟: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

第三道:馬龍入宮;

第四道:洗茶;

第五道:沖泡;

第六道:春風拂面;

第七道:封壺;

第八道:分杯;

第九道:玉液回壺;

第十道:分壺;

第十一道:奉茶;

第十二道:聞香;

第十三:道品茗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茶道的全步驟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那茶道的全步驟有什麼?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道的全步驟,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的全步驟

  第一道 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 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 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 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 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 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 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 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 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 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 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 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 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全流程

  泡茶過程有簡有繁,隨著飲茶嗜好、茶葉年份、地方風俗等等都有不同的方法和講究。如雲南滇紅因其本身重實,香氣鮮爽,泡茶時需用沸水衝入活用沸水煮沸,即可得到棕色或者黃鮮亮的茶水,品味之時香濃入口,味醇清香;再比如普洱茶,最重要的步驟便是潤茶這一步,第一道沸水衝入茶壺中,快速倒去以醒茶,更加突出普洱茶的鮮甜之味。

  但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泡茶技藝如何變化,除了針對茶葉不同性質所需要的竅門之外,泡出一杯好差都需要遵守共同的泡茶流程:

  第一步:溫具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燙淋茶杯。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這對較粗老茶葉的沖泡,尤為重要。

  第二步: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勺舀一定數量的茶葉入壺。

  第三步:沖泡

  沖水時,在民間常用“鳳凰三點頭”之法,即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賓客點頭,歡迎致意;二是可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而除烏龍茶沖水須溢位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注重欣賞的細嫩名茶,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

  第四步:奉茶

  主人要面帶笑容,最好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處,手指併攏伸出,以示敬意。若左手邊奉茶,則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請茶用茶姿勢;若右手邊奉茶,則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請茶姿勢。這時,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或微微點頭,以表謝意。

  第五步:賞茶

  如果飲的是高階名茶,那麼,茶葉一經沖泡後,不可急於飲茶,應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品其湯賞其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第六步:續水

  一般已經飲去 2/3(杯)的茶湯時,就應續水入壺。一到茶水全部飲盡時再續水,那麼,續水後的茶湯就會淡而無味。續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夠了。如果還想繼續飲茶,此時應該重新沖泡。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那麼你知道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都有哪一些嗎, 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1

1、淨手和欣賞器具;

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

2、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裡,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彷彿也開始甦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將茶湯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沖泡;

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如果比較嫻熟的茶人,或者處於茶道表演的需求,會有所謂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驟要注意泡的茶類以及浸泡時間,別把茶燜熟了。

8、分杯;

用茶夾把品茗杯分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9、玉液回壺;

此時就該公道杯出場了,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了,茶道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其實簡單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滿,客人燙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雙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則用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12、聞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聞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勢: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並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蘭花指了)。這樣的持杯手勢稱作三龍護鼎,三根指頭譽為三龍,茶杯如鼎。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2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為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為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佔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為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為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採用煎煮茶,並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史有關。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採用沖泡法。

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為1∶50。總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階綠茶或黃茶,以75℃—85℃為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大量漬出,並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

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後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對於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可漬出40~45%;泡第二次,能漬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漬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漬出10%,泡第五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茶葉以沖泡四次為宜。

當然茶葉沖泡的次數也是因茶而異,沖泡烏龍茶時,因為壺小茶葉量多,故一般沖泡七次仍有餘香。而云南的普洱茶,沖泡十二次仍有餘香,甚至更長些,較耐泡。不同的茶葉由於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沖泡時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為一名愛茶之人應熟練的掌握不同茶葉的沖泡技巧。

茶道入門泡茶知識

溫杯

包括蓋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讓茶具具有一定的溫度,以利於茶香揮發。部分人會在溫杯後,將茶葉置於蓋碗內,蓋上蓋後上下搖幾下,然後開蓋聞幹茶香氣如果說的.矯情點,就有點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時要求碟子的溫度類似,不過其實對於入門者來說,這並不是必須的一個步驟,直接將茶葉放在蓋碗裡泡也可以。

洗茶

這是一個有許多爭論的步驟,以目前茶葉精製水平來說,“洗”茶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茶葉中的雜質早已在精製過程中剔除,而農殘又無法洗掉,所以就衛生而言,洗已經沒什麼意義,不過有部分老茶,的確會有呈味物質難以有效溶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洗這一過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於後面幾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這一過程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置茶

從放茶的容器中將茶葉置於蓋碗內,主要是根據控制置茶量,根據蓋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電子稱之類的量一下當然好,沒有也沒關係,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麼多,剛開始時候原則是寧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夠濃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來改善

沖泡

水燒開,倒進去就好,什麼高斟低斟不用考慮,別燙著就行,剛開始時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滿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燙手。洗茶的話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謝掌櫃視訊裡的那樣。之後將濾網置於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湯,以後每一泡延長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後,如果繼續沖泡,則需要延長更長的時間

品飲

先聞香、後品茶,茶湯溫度降低,會使得茶香變得不明顯,所以需要趁熱聞香,然後品飲茶湯,沒必要非得像許多老茶友那樣,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讓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後正常嚥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覺以及嚥下後舌根兩側和喉嚨的感覺。

茶的種類

1、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裡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湧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毛尖。

2、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1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1種。普洱茶又分2種《一是傳統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晒青毛茶,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1種也《就是現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過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1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6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乾燥製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3

溫具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簡單的茶道過程

簡單的茶道過程

  簡單的茶道過程,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那麼你知道簡單的茶道過程是什麼嗎,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簡單的茶道過程吧。

  簡單的茶道過程1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簡單的茶道過程2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簡單的茶道過程3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解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二、關於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範,為發揮各類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傳統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

   4、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傳統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茶匙、茶則、茶盞、公道杯、茶托、茶巾、蓋碗、茶漏、茶盤、煮水器、茶針、茶荷、茶夾等等。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後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四、如何挑選好的茶葉

  1、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2、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

  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4、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

   五、新鮮茶葉的儲存方法

  (1)利用乾燥箱儲存:因為乾燥箱溫度穩定,也隔絕空氣,將茶葉放在乾燥箱中儲存不會潮溼或氧化。

  (2)利用冰箱儲存:要維持茶葉的新鮮與香味,最好低溫貯存,尤其是較細嫩的茶葉如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更要冷藏。必須注意的是,儲存茶葉的冰箱必須衛生、清潔、無異味,更不能儲存茶葉以外的東西。

  (3)利用熱水瓶儲存:將熱水瓶整理乾淨,再將要儲存的茶葉倒入瓶內,塞緊塞子存放。

  (4)利用罐子儲存:先用小罐子分裝少量茶葉,以便隨時取用,其餘的茶葉則用大罐子密封起來儲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藥罐,因為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點。

   適合儲存的罐質材料有:

  錫罐或鐵罐:具有不透光的功能,是最適合的材質,包裝前罐內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且必須保持罐內清潔、乾燥、無異味。

  鐵皮罐:最好用雙層蓋的,包裝前罐內要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蓋口的縫隙可用膠紙封緊。

  密封罐:市面所賣的密封罐通常會透光,使用時最好先用鋁箔袋將茶葉包裝好再放入密封罐,另外也可以放入乾燥劑,加強防潮的功能。

茶藝的步驟有哪些?

  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十二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茶藝的泡茶步驟是什麼

  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茶藝的泡茶步驟,一起來看看。

  茶道茶藝的泡茶步驟

  一,備具

  將三隻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託內,三隻杯及託呈倒三角形在茶盤橫中心線前部位置,茶盤前方擺放已經置樣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壺。。

  二,備水

  急火煮水至浮騰,衝入熱水瓶備用。泡茶前先用少許開水溫壺,再倒入煮開的水備用。這一點在氣溫較低時十分重要,溫熱後的水壺貯水可避免水溫下降過快。

  三,布具

  雙手(在泡茶過程中特別是女性強呼叫雙手做動作,一則是顯的穩重,二則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為顯大方,可用雙手。)將水壺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盤右側桌面。將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後方;將盤左上角的杯及託端至盤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後的斜線狀排列,將茶匙筒放到茶盤左側上方桌面上,再將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後方,雙手按從右到左的順序將茶杯翻正。

  四,賞茶

  將茶荷奉給來賓,請他們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及嗅聞幹茶香。

  五,潤杯

  經消毒櫃消毒後的茶具常帶有一些消毒的異味,故用開水潤杯,以消除異味,另一方面,乾燥的玻璃杯經溼潤後,衝跑時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霧,以保持杯的晶瑩剔透,以便觀賞,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開水壺,逆時針轉動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內壁衝入,約佔容量的1/3,右手轉碗斷水,逐個注水完畢後開水壺與茶巾復位。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壺沖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雙手手腕逆時針轉動,杯沿依向後,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順序回選,令茶杯各部分與開水接觸,然後雙手滾動茶杯,將開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 置茶

  將茶荷中的幹茶分別投入3個茶杯中。一般茶與水的比為1:50,每杯用茶葉2-3克,沖水為100-150毫升。

  七,浸潤泡

  以迴轉手法向玻璃杯內注少量開水,目的是使茶葉充分浸潤,促使可溶物質析出。浸潤跑時間20--60秒,可視茶葉的緊結程度而定。

  八,試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輕握杯身基部,運用右手手腕逆時針旋轉茶杯,左手輕搭杯底作相應運動,稱作搖香。此時杯中茶葉吸水,開始散發出香氣。搖畢可依次將茶杯奉給來賓,敬請品評茶之初香。隨後依次收回茶杯。

  九,沖泡

  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執水壺,左手以茶巾部位託在壺底,雙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高衝低斟,將開水衝入茶杯,應使茶葉上下翻動,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執水壺單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沖泡。

  十,奉茶

  雙手將泡好的茶依次敬給來賓,這是一個賓主融洽交流的過程,奉茶者行伸掌禮請用茶,接茶者宜點頭微笑表示謝意,或答以伸掌禮。

  十一,收具

  奉茶畢將不需之具收回,順序為先布的具後收回。放置原則先左後右,前低後高,即左前為茶荷,左後為茶匙筒,茶巾在盤中後,水盅在盤右前,水壺在盤右後。

  十二,品飲

  接過一杯春茗,觀其湯色碧綠清亮。聞其香氣清如幽蘭,淺啜一口,溫香軟玉如含嬰兒舌,深深吸一口氣,茶湯由舌尖漫至舌根,輕輕的苦,微微的澀,然而細品卻似甘露。

  十三,續水

  奉茶者應該留意,當品飲者茶杯中只餘下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水了。虛水前應將水壺中未用盡的溫水倒掉,重新注入開水。溫度高一些的水能使續水後茶湯的溫度仍保持在80度左右,同時保證第二泡的濃度,一般每杯茶可續水2次,續水仍用“鳳凰三點頭”手法。

  十四,復品

  綠茶的第二,第三泡,如果沖泡者能將茶湯濃度與第一泡保持相近,則品者可進一步體會甘甜回味,當然鮮味與香味略遜一籌。第三道茶淡若微風,靜心體會,這個淡絕非寡淡,而是沖淡之氣的淡。

  十五,淨具

  每次沖泡完畢,應將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對茶壺、茶杯等使用過的器具一一清洗,提倡使用消毒櫃進行消毒,這一點對於營業性茶藝館而言更為重要,以後各種沖泡法均同,不再復屬述。

  茶道茶藝的泡茶要點

  一、溫壺:以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才不至於在泡茶的時候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二、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裡,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放入茶則。這時可以請賓客賞茶,也借這個機會與客人交流,介紹他們認識此茶的特色,香氣?顏色?外觀?賞完茶後再放回原處。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等待醒茶的時間可用茶海中的熱水溫聞香杯。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鐘,有些需要一分半鐘,這段時間用可以用來溫飲杯。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沈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慮,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將聞香杯中的茶倒入飲杯中,此時可品聞茶香。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後,將茶壺中的茶葉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時可請客人賞茶底。洗壺分兩次,先注水後清一下湖蓋,再把壺中的水倒掉。再來做第二次洗壺,水量要比較多,將茶海與茶杯一起用熱水燙過清洗。

  將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從右邊開始回收,歸位以後開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將多餘的茶湯與水可以倒入水方,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茶藝流程的具體步驟

茶藝流程的具體步驟

茶藝流程的具體步驟,茶藝表演是通過各種茶葉沖泡技藝的形象演示泡飲過程。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下面一起來看看茶藝流程的具體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

茶藝流程的具體步驟1

茶藝的具體步驟:

第一道:淨手

在給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沒有髒泥,一定要先淨手,更要讓客人知道你洗過手了,這不僅是一個喝茶衛生問題,更是表現主人對客人的尊重。

第二道:燙器

在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還必須要進行的步驟便是“溫器”,即將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

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衛生的需要,也是為了給茶具預熱,使茶的味道更香濃。更重要的是,讓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第三道:

請茶

在茶道里,人們往往將第三個步驟稱為“馬龍入宮”,即將茶葉放到茶壺裡。雖然過程比較簡單,但從這個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來,茶道體現的是對客人的尊重。

第四道:洗茶

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經過“洗茶”這一步驟,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清潔茶葉表面的雜質,讓客人得以放心的飲用茶水。

第五道:泡茶

前面幾個步驟,可能大家平時在斟茶的過程中,都能做到。而泡茶這個步驟,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後,在倒入沸水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壺嘴“點頭”三次,這也是茶道文化裡所謂的“鳳凰三點頭”,以示向客人致敬。

第六道:拂蓋

這個步驟,體現的是主人的用心。“拂蓋”的意思是,泡茶時,沸水

要高出壺口一點,然後,主人要用壺蓋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兒,防止客人喝茶時喝到漂浮著的茶沫。

第七道:封壺

“封壺”指的是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這個步驟為的是儲存茶水的濃香,保證客人的口感。

第八道:分杯

這個步驟,更體現“茶道”的文化。主人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

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為客人加茶。

這個步驟一定要注意,分杯時,先把杯子一字排開,而不是直接分到每個客人的面前。

第九道: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這個步驟也是體現著茶道“公正、公平、公道”的文化。

第十道:分茶

這個步驟就是把茶湯均勻的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中,一般而言,斟茶只需七分滿,以免客人飲用時茶水溢位,燙傷客人。

並且,斟茶時,每個杯子的茶量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

第十一道:奉茶

這個步驟,是茶道里主人的最後一步,等到泡茶、斟茶步驟都完成後,主人需雙手把杯子送到客人面前,這也是中國“以茶奉客”禮儀的根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聞香過後,客人便可以品茗了。品茗前,客人需用三指取拿起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品茗杯,顯示對主人的尊重和禮節,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無論是茶道文化,還是中國禮儀文化,體現的都是對客人的尊重。而對他人的尊重,不僅是體現人的一種修養,更是合作的前提。

因此,茶道流程

也許會漸漸被人們遺忘,但茶道文化

裡“尊重”、“公正”的待人接物之道,卻是我們必須要學會並且傳承下去的。

所以,千萬別因茶道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影響了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這才是茶道文化裡流傳至今的精髓。

茶藝流程的具體步驟2

功夫茶怎麼泡呢?

功夫茶

沖泡之前要將茶具、沖泡用水等準備好。在用水的選擇上一般選擇山上的泉水、井水等自然活水來沖泡是最好的,這樣才能使沖泡出來的茶湯更加的.鮮醇。沖泡前還要將茶具用熱水沖洗一下,洗具,同時溫杯。

功夫茶怎麼泡

第一泡:將茶葉倒入茶杯之中衝入開水,泡上兩三秒,然後將茶湯倒去,第一泡茶湯一般不喝,這樣是為了除去茶湯中的雜質和殘留物。然後衝入開水進行沖泡,水量差不多達到八分滿為宜。待茶葉舒展開來,茶湯撲鼻,茶就差不多泡好了,就可以品飲了。(對於不同的茶葉在沖泡溫度上有所要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二、第三泡在沖泡的時間上相比前一次要多個十來秒,這樣才能泡出茶湯的味道。以此類推,待茶湯差不多沒有什麼味道時就可以將茶渣倒去重新沖泡。

夫茶包括白茶嗎?

功夫茶其實並不是茶葉或者茶的名稱,從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指的是茶的功夫,即指的就是泡茶時的一種技法,一種泡茶的功夫。在泡茶的一整個流程中,都包含了功夫在裡面,從泡茶的品茶的流程,其中所包含的學問和講究等,組成了功夫茶。

因此白茶作為茶中的一類,在沖泡和品飲的過程中也是有功夫可講的,因此功夫茶也是可以包括白茶的哦,其他任何茶類都是可以包括的哦,這點大家要理解,不要將功夫茶與工夫茶相混了。

茶藝流程的具體步驟3

茶人茶道茶禮儀

茶既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從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幾乎無處不無茶人,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新的茶人和愛茶人!

在茶館裡,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傢俱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準。

茶聖陸羽的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淨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處的道又以儒為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裡的佳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告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準,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藉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自己。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鬆,目光祥和,舉止從容。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調心:目定意閒、除區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調睡: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過“五調”就可以進入“心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與完善。:

日本茶道對茶人要求很嚴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藝能,並已納入大學家政系必修課程,以致於一般日本婦女少學習3年才能勝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瞭解本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道德觀念。按此要求,茶人須是茶專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時只能要求實事求是,事實上很難作到。

當今社會,世人求和平,國人將講文明。茶人既要繼承發揚本民族的傳統道德和文化教養,又應融入當代精神文明和科學知識。1982年9月成立的臺灣茶藝協會,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藝基本精神。我國已故著名茶學家莊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許茶、一心為茶,他倡導的以“廉、美、和、敬”為中心的茶德可謂現代茶人之標準,他本人也是我們茶人努力學習的楷模。

標籤: 茶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kk0k2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