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道泡茶12步驟

茶道泡茶12步驟

茶道泡茶12步驟

1. 洗手:先洗手,為了確保手的乾淨和衛生。

2. 準備茶具:包括茶壺、茶杯、茶船、茶筅、茶匙等。

3. 燒開水:將水燒開,在茶壺中將其降溫至適合泡茶的溫度。

4. 對茶:取出茶葉(茶葉的量和種類與泡茶時間和口味有關),並將其放入茶缸中洗淨並濾去水。

5. 茶杯加熱:在茶杯中加入熱水,使其達到合適的溫度。

6. 準備茶道具:將茶道具放置於適當的位置並且整潔。

7. 泡茶技巧:將茶葉放到茶壺中,並倒入適量的熱水,使茶葉浸泡;然後等待一定的時間(視茶葉種類不同泡茶時間不同),再用茶杯品嚐茶水。

8. 離飲:接下來,用茶匙將茶杯中的泡沫打落,並以適當角度向客人遞上茶杯。

9. 品嚐茶湯:首先,用鼻子聞一下茶水的香氣,然後略微喝一口茶水,品嚐味道,並享受茶水的香氣。

10. 讚美茶水:客人可以用輕鬆而客氣的話語來表達自己對茶水的稱讚。

11. 拂盤:對茶,即將茶匙和茶杯上的茶漬輕輕抹去。

12. 收拾茶具:把使用過的茶具清洗乾淨,並歸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道泡茶12步驟

茶道泡茶12步驟如下:

一,備具

將三隻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託內,三隻杯及託呈倒三角形在茶盤橫中心線前部位置,茶盤前方擺放已經置樣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壺。

二,備水

急火煮水至浮騰,衝入熱水瓶備用。泡茶前先用少許開水溫壺,再倒入煮開的水備用。這一點在氣溫較低時十分重要,溫熱後的水壺貯水可避免水溫下降過快。

三,布具

雙手(在泡茶過程中特別是女性強呼叫雙手做動作,一則是顯的穩重,二則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為顯大方,可用雙手。)將水壺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盤右側桌面。將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後方;將盤左上角的杯及託端至盤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後的斜線狀排列,將茶匙筒放到茶盤左側上方桌面上,再將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後方,雙手按從右到左的順序將茶杯翻正。

四,賞茶

將茶荷奉給來賓,請他們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及嗅聞幹茶香。

五,潤杯

經消毒櫃消毒後的茶具常帶有一些消毒的異味,故用開水潤杯,以消除異味,另一方面,乾燥的玻璃杯經溼潤後,衝跑時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霧,以保持杯的晶瑩剔透,以便觀賞,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開水壺,逆時針轉動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內壁衝入,約佔容量的1/3,右手轉碗斷水,逐個注水完畢後開水壺與茶巾復位。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壺沖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雙手手腕逆時針轉動,杯沿依向後,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順序回選,令茶杯各部分與開水接觸,然後雙手滾動茶杯,將開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 置茶

將茶荷中的幹茶分別投入3個茶杯中。一般茶與水的比為1:50,每杯用茶葉2-3克,沖水為100-150毫升。

七,浸潤泡

以迴轉手法向玻璃杯內注少量開水,目的是使茶葉充分浸潤,促使可溶物質析出。浸潤跑時間20--60秒,可視茶葉的緊結程度而定。

八,試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輕握杯身基部,運用右手手腕逆時針旋轉茶杯,左手輕搭杯底作相應運動,稱作搖香。此時杯中茶葉吸水,開始散發出香氣。搖畢可依次將茶杯奉給來賓,敬請品評茶之初香。隨後依次收回茶杯。

九,沖泡

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執水壺,左手以茶巾部位託在壺底,雙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高衝低斟,將開水衝入茶杯,應使茶葉上下翻動,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執水壺單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沖泡。

十,奉茶

雙手將泡好的茶依次敬給來賓,這是一個賓主融洽交流的過程,奉茶者行伸掌禮請用茶,接茶者宜點頭微笑表示謝意,或答以伸掌禮。

十一,收具

奉茶畢將不需之具收回,順序為先布的具後收回。放置原則先左後右,前低後高,即左前為茶荷,左後為茶匙筒,茶巾在盤中後,水盅在盤右前,水壺在盤右後。

十二,品飲

接過一杯春茗,觀其湯色碧綠清亮。聞其香氣清如幽蘭,淺啜一口,溫香軟玉如含嬰兒舌,深深吸一口氣,茶湯由舌尖漫至舌根,輕輕的苦,微微的澀,然而細品卻似甘露。

泡茶的12道步驟名字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的十三個步驟圖解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

第三道:馬龍入宮;

第四道:洗茶;

第五道:沖泡;

第六道:春風拂面;

第七道:封壺;

第八道:分杯;

第九道:玉液回壺;

第十道:分壺;

第十一道:奉茶;

第十二道:聞香;

第十三:道品茗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十二道茶道的程式?

十二道茶藝 一、用具:脫胎漆器茶盤一個、白瓷茶壺一把、玻璃茶杯、香爐一個、香一支、開水壺兩個、錫茶葉罐一個、茶巾一條、茶道器一套、綠茶每人2—3克。

二、基本程式: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的氣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塵茶,致清致潔,是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須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一遍本來就乾淨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一塵不染。

第三道:玉壺養太和綠茶屬於芽茶類,因為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攝氏度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一會兒,使水溫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清宮迎佳人蘇東坡有詩云:“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潤蓮心好的綠茶外觀如蓮心,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為“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

第六道:鳳凰三點頭衝破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衝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沉入杯底,我們稱之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觀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傳說觀音菩薩場捧著一個白玉淨瓶,淨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茶藝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我們稱之為“觀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們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這道程式是綠茶茶藝的特色程式。杯中的熱水如春波盪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尖尖的葉芽如,展開的葉片如旗。一芽一葉的稱為旗,一芽兩葉的稱為“雀舌”。在品綠茶之前先觀賞在清碧澄淨的茶水中,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好像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十分生動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綠茶要一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春波展旗”之後,要聞一聞茶香。綠茶與花茶、烏龍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須用心靈去感悟,才能夠聞到那春天的氣息,以及清醇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雖然不像紅茶那樣濃豔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巖韻醉人,但是隻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從淡淡的綠茶香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

第十二道:自斟樂無窮瓶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面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巨集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一樂也;三曰:眾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眾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啟迪,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道德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在品了頭道茶後,請嘉賓自己泡茶,以便通過實踐,從茶事活動中去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功夫茶茶藝的十二道沖泡流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 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裡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茶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著壺熱再衝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鑑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為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泡茶流程是中國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簡有繁。泡茶流程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茶性而定。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一起來看看。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泡茶流程第一步:溫具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燙淋茶杯。隨即將茶壺、茶杯瀝乾。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這對較粗老茶葉的沖泡,尤為重要。

  泡茶流程第二步: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勺舀一定數量的茶葉入壺(杯)。如果用蓋碗泡茶,那麼,泡好後可直接飲用,也可將茶湯倒入杯中飲用。

  泡茶流程第三步:沖泡

  置茶入壺(杯)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除烏龍茶沖水須溢位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注重欣賞的`細嫩名茶,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沖水時,在民間常用“鳳凰三點頭”之法,即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賓客點頭,歡迎致意;二是可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泡茶流程第四步:奉茶

  主人要面帶笑容,最好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處,手指併攏伸出,以示敬意。若左手邊奉茶,則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請茶用茶姿勢;若右手邊奉茶,則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請茶姿勢。這時,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或微微點頭,以表謝意。

  泡茶流程第五步:賞茶

  如果飲的是高階名茶,那麼,茶葉一經沖泡後,不可急於飲茶,應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品其湯賞其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泡茶流程第六步:續水

  一般已經飲去 2/3(杯)的茶湯時,就應續水入壺(杯)。一到茶水全部飲盡時再續水,那麼,續水後的茶湯就會淡而無味。續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夠了。如果還想繼續飲茶,那麼,應該重新沖泡。

   茶道泡茶技巧

  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綠茶,沖泡中要避免出現“熟湯味”,因而水溫要略低,出湯要快。關鍵在於把握好其原料特徵,如茶樹品種、茶區特點、樹齡、生態等。原則上滋味濃強的水溫略低,浸泡時間要短,滋味清淡的則相反。

  新熟茶

  正常情況下,新茶與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茶湯不夠透亮,香氣不夠純正,滋味不夠醇厚,而且常帶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覺,比如“堆味”和較重的苦澀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儘量做到揚長避短,通過高溫洗茶以去雜味,略降溫衝飲,沖泡節奏略快以避免苦澀味和“醬湯”狀。完整地衝泡品飲新茶(從濃到淡到無味),可以確定茶的貯存價值,判斷其是否有潛力。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溫醒茶、高溫沖泡。相對來說,老生茶投茶量要低於老熟茶,而沖泡水溫老熟茶要略高。對於許多老生茶,在泡與泡的間隔開蓋,使葉底稍稍降溫後再續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不妨試試。

  歷經多年時光的沉澱,有的老茶因貯存不當而有異味,我們可通過高溫和多次洗茶來儘量排除,選用紫砂壺沖泡對雜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條索的鬆緊重實程度

  一般而言,較緊結重實的茶投茶量較小,而沖泡水溫略高,水溫高可以充分醒茶。緊結茶一散開,溶解速度就會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對要少。

  對於有些年頭的緊結重實的茶要注意控制沖泡的節奏,通常是“前緊後鬆”,洗茶慢,出湯快,經過出湯較快的數泡之後,可以緩一緩節奏,讓茶休息休息,你會驚喜發現,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粗老、細嫩程度

  較細嫩普洱茶(如宮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沖泡法”,即每泡茶湯不出盡,以保持其滋味的穩定性;水溫也要適當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絕高溫、多次、長時間洗茶而導致茶內有效成分的無謂流失,失去品味和飲用價值。

  粗老茶因內含物減少則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長沖泡時間,可採用高溫沖泡,甚至煮飲。

  發酵的程度

  發酵過度的茶葉滋味淡,需用沸水沖泡,並延長浸泡時間,反之則出湯要快,否則就濃如醬湯難以入口。

  勻齊整碎度

  茶葉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湯相對的就要快。

  儲存情況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儲存,這樣的茶品就是最好沖泡的,濃淡衝相宜,怎麼泡都好喝。

  若儲存中略有問題,如稍有雜味,則可適當增加洗茶次數。若是茶品因儲存不當發生了變質,就算再貴的茶也都不具備品飲的價值了。

  投茶量

  這是個相對的問題,根據飲者的飲茶習慣、飲茶人數、用具大小等相對而定。一般而言,生茶較熟茶少,新茶較老茶少,細嫩者較粗老者少。對於特別粗老的茶,取出出多的部分,繼續沖泡就可以了。所以在決定投茶量時,大可不必小心翼翼。

;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一、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沉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茶道全流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初學者泡茶的注意

  儀容禮表

  泡茶的時候,女性要把長髮挽起,以免頭髮掉落到茶湯裡,而且妝容要以淡雅為主,不要過於濃妝豔抹;手上不宜配到過多首飾,會影響泡茶的美感;服裝以配合茶會氣氛或者茶具茶席為主,穿得樸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勢

  泡茶時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處,身體要坐正、腰桿要挺直,在泡茶過程中也要保持身體的端正,不要因為倒水、持壺而把身體歪到一邊。另外在泡茶過程中要放鬆全身的肌肉,不要因為緊張而顯得過於拘謹,當你心情和身體都放鬆下來的話,泡茶的動作才會顯得優美,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清潔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潔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經清洗過了,還是得當著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潔茶具時不要用手觸控茶杯,而是用茶夾夾取茶杯用沸水進行清潔。

  賞茶聞香

  清潔完茶具後,把幹茶倒進茶荷中,雙手端起茶荷遞給客人,讓客人觀賞一下幹茶的外形香氣。在茶藝表演中,一般會有聞香這一步,讓客人聞香的時候,也是用雙手拿起聞香杯優雅地遞給客人進行聞香。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時候,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茶壺的壺嘴、公道杯的杯嘴還有隨手泡的壺嘴都是不能對著客人的,一般都是橫放;泡茶的過程動作不能太大,不要發出過大的碰撞聲。

  在倒茶的時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後再倒給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滿就好,而且要按照輩分來倒,長者為先。泡茶者左側為德高望重的人,然後依次為長者 敬者,千萬別坐錯了 倒茶依次從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講究的,雙手三指護墊又稱”三龍護鼎“不僅僅是雙手端給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時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時候手要平而且要穩,確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勢是舒服的。當客人杯裡的茶空了的話,得及時添上,不能讓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倒茶時還有一個細節特別要注意,“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世間有天地 人間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這就是所謂7分茶水3分情義.

  自己品嚐

  泡茶並不是只能讓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嚐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茶湯若是淡了或者濃了,可以適當改變沖泡的時間,以沖泡出最佳品質的茶湯。

  更換茶葉

  當茶葉泡得很淡,沒有味道的時候,就需要及時更換新的茶葉了,否則客人會認為你在下逐客令。除非你接下來真的有事,而客人又一直不走,那就可以以不更換茶葉來暗示客人該離開了。

泡茶怎麼泡,茶道的步驟

你好,泡茶是一種學問,每一種茶的的泡法都會有些差別,但大體的步驟還是基本一致的。

泡茶的基本步驟:溫具-置茶-沖泡-沖泡-倒茶-品茶

溫具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衝淋茶杯,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

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置入茶葉後,可以觀賞壺(杯)裡的茶葉形狀與顏色。

沖泡

置茶入壺(杯)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除烏龍茶沖水須溢位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可以特別注重欣賞的細嫩的茶葉,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沖水時有“鳳凰三點頭”的講究,就是將水壺下傾上提三次,這既是主人向賓客點頭致意,也能使茶葉和茶水

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稱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倒茶還有一個順序,以左為尊,依次為每個人倒茶,倒茶時需注意把握量,一次倒茶須每位客人都能有,最後留給自己。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時候,主人還須用空餘的手做出請茶的姿勢,此時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以表謝意。

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最後

祝您生活愉快!望採納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那麼你知道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都有哪一些嗎, 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1

1、淨手和欣賞器具;

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

2、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裡,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彷彿也開始甦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將茶湯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沖泡;

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如果比較嫻熟的茶人,或者處於茶道表演的需求,會有所謂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驟要注意泡的茶類以及浸泡時間,別把茶燜熟了。

8、分杯;

用茶夾把品茗杯分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9、玉液回壺;

此時就該公道杯出場了,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了,茶道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其實簡單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滿,客人燙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雙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則用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12、聞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聞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勢: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並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蘭花指了)。這樣的持杯手勢稱作三龍護鼎,三根指頭譽為三龍,茶杯如鼎。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2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為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為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佔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為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為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採用煎煮茶,並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史有關。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採用沖泡法。

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為1∶50。總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階綠茶或黃茶,以75℃—85℃為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大量漬出,並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

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後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對於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可漬出40~45%;泡第二次,能漬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漬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漬出10%,泡第五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茶葉以沖泡四次為宜。

當然茶葉沖泡的次數也是因茶而異,沖泡烏龍茶時,因為壺小茶葉量多,故一般沖泡七次仍有餘香。而云南的普洱茶,沖泡十二次仍有餘香,甚至更長些,較耐泡。不同的茶葉由於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沖泡時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為一名愛茶之人應熟練的掌握不同茶葉的沖泡技巧。

茶道入門泡茶知識

溫杯

包括蓋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讓茶具具有一定的溫度,以利於茶香揮發。部分人會在溫杯後,將茶葉置於蓋碗內,蓋上蓋後上下搖幾下,然後開蓋聞幹茶香氣如果說的.矯情點,就有點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時要求碟子的溫度類似,不過其實對於入門者來說,這並不是必須的一個步驟,直接將茶葉放在蓋碗裡泡也可以。

洗茶

這是一個有許多爭論的步驟,以目前茶葉精製水平來說,“洗”茶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茶葉中的雜質早已在精製過程中剔除,而農殘又無法洗掉,所以就衛生而言,洗已經沒什麼意義,不過有部分老茶,的確會有呈味物質難以有效溶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洗這一過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於後面幾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這一過程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置茶

從放茶的容器中將茶葉置於蓋碗內,主要是根據控制置茶量,根據蓋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電子稱之類的量一下當然好,沒有也沒關係,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麼多,剛開始時候原則是寧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夠濃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來改善

沖泡

水燒開,倒進去就好,什麼高斟低斟不用考慮,別燙著就行,剛開始時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滿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燙手。洗茶的話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謝掌櫃視訊裡的那樣。之後將濾網置於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湯,以後每一泡延長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後,如果繼續沖泡,則需要延長更長的時間

品飲

先聞香、後品茶,茶湯溫度降低,會使得茶香變得不明顯,所以需要趁熱聞香,然後品飲茶湯,沒必要非得像許多老茶友那樣,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讓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後正常嚥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覺以及嚥下後舌根兩側和喉嚨的感覺。

茶的種類

1、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裡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湧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毛尖。

2、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1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1種。普洱茶又分2種《一是傳統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晒青毛茶,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1種也《就是現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過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1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6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乾燥製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3

溫具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

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

  友情似茶,味雖淡,卻回味無窮,沁人心脾。泡出一杯好茶,是需要工夫和耐心的。首先,茶葉要好。茶葉從茶樹上被摘下後要經過日晒、烘焙、炒乾等多種步驟才能完成。其次,泡茶的步驟同樣也很講究,下面我為你講解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讓大家對於日常的泡茶步驟有個簡單基礎的瞭解。

   泡茶 要素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泡茶 的步驟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

  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祕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泡茶 的步驟二: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鬆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階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泡茶 的步驟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鐘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製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豔。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鐘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鐘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鐘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鐘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鐘後,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鐘,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泡茶 的步驟點四:沖泡次數

  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沖泡4~6次,甚至更多。

   茶 道知識:各類茶的品飲

  茶類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質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側重點不一樣,由此導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階細嫩綠茶的品飲

  高階細嫩綠茶,色、香、味、形都別具一格,討人喜愛,品茶時,可先透過晶瑩清亮的茶湯,觀賞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態,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滲透和湯色的變幻,然後端起茶杯,先聞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間來回旋動,如此往復品賞。

  2.烏龍茶的品飲

  烏龍茶的品飲,重在聞香和嘗味,不重品形。在在實踐過程中,又有聞香重於品味的(如臺灣),或品味更重於聞香的(如東南亞一帶),潮汕一帶強調熱品,即灑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遠及近,使杯沿接脣,杯麵迎鼻,先聞其香,爾後將茶湯含在口中迴旋,徐徐品飲其味,通常三小口見杯底,再嗅留存於杯中茶香。臺灣採用兵是溫品,更側重於聞香。品飲時先將壺中茶湯趁熱傾入公道杯,爾後分注於聞香杯中,再一一傾入對應的小杯內,而聞香杯內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們品烏龍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時,先將聞香杯置於雙手手心間,使聞香杯口對準鼻孔,再用雙手慢慢來回搓動聞香杯,使杯中香氣盡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至於啜茶方式,與潮、汕地區無多大差異。

  3.紅茶品飲

  紅茶,人稱迷人之茶,這不僅由於色澤紅豔油潤滋味甘甜可口,還因為它品飲紅茶,除清飲水思源外,還喜歡調飲,酸的如檸檬,辛的如肉桂,甜的臺砂糖,潤的如乳酪。

  品飲紅茶重在領略它的香氣,滋味和湯色,所以,通常多采用壺泡後再分灑入杯。品飲時,先聞其香,再觀其色,然後嘗味。飲紅茶須在品字上下功夫,緩緩斟飲,細細品味,方可獲得品飲紅茶的真趣。

  4.花茶品飲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於一體,茶的滋味為茶湯的本味,花香為茶泌之精神,茶中學教師與花香巧妙地融合,構成茶湯適口、香氣芬芳的特有韻味,故而人稱花茶是詩一般的茶葉。

  花茶常用有蓋的白瓷杯或蓋碗沖泡,高階細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沖泡,高階花茶一經沖泡後,可立時觀賞茶在水中的飄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滲出和茶泡色澤的變幻。當沖泡2~3分鐘後,即可用鼻聞香。茶湯稍涼適口時,喝少許茶湯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相結合的方法使茶湯在舌面來回流動,口嘗茶味和餘香。

  5.細嫩白茶與黃茶品飲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製作時,通常將鮮葉經萎凋後,直接烘乾而成,所以,湯色和滋味均較清淡。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通常製作是示經揉捻,因此,茶汁很難浸出。

  由於白茶和黃茶,特別是白茶中的白毫銀針,黃茶中的君山銀針,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是以觀賞為主的一種茶品。當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黃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賞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品飲前,可先觀茶幹,它似銀針落盤,如松針鋪地,再用直筒無花紋的玻璃杯以70℃ 的開水沖泡,觀賞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動,最終個個林立的過程,接著,聞香觀色。通常要在沖泡後10分鐘左右才開始嘗味。這些茶特重觀賞,其品飲的方法帶有一定的特殊性。

;

茶道泡茶12步驟

茶道泡茶12步驟如下:

一,備具

將三隻玻璃杯杯口向下置杯託內,三隻杯及託呈倒三角形在茶盤橫中心線前部位置,茶盤前方擺放已經置樣的茶荷及茶匙筒,左下角置水盅,中下方置茶巾,右下角放水壺。

二,備水

急火煮水至浮騰,衝入熱水瓶備用。泡茶前先用少許開水溫壺,再倒入煮開的水備用。這一點在氣溫較低時十分重要,溫熱後的水壺貯水可避免水溫下降過快。

三,布具

雙手(在泡茶過程中特別是女性強呼叫雙手做動作,一則是顯的穩重,二則表示敬意,但男士泡茶為顯大方,可用雙手。)將水壺水盅,一一提端到茶盤右側桌面。將茶巾端放到茶巾水盅後方;將盤左上角的杯及託端至盤左下角,使3只杯呈右前左後的斜線狀排列,將茶匙筒放到茶盤左側上方桌面上,再將茶荷端放在茶匙筒後方,雙手按從右到左的順序將茶杯翻正。

四,賞茶

將茶荷奉給來賓,請他們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及嗅聞幹茶香。

五,潤杯

經消毒櫃消毒後的茶具常帶有一些消毒的異味,故用開水潤杯,以消除異味,另一方面,乾燥的玻璃杯經溼潤後,衝跑時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霧,以保持杯的晶瑩剔透,以便觀賞,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提開水壺,逆時針轉動手腕,令水流沿茶杯內壁衝入,約佔容量的1/3,右手轉碗斷水,逐個注水完畢後開水壺與茶巾復位。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桌沿,右手提壺沖水即可,右手握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雙手手腕逆時針轉動,杯沿依向後,向右、向前、向左、向右、扶正的順序回選,令茶杯各部分與開水接觸,然後雙手滾動茶杯,將開水倒入水盅,杯入茶托。

六, 置茶

將茶荷中的幹茶分別投入3個茶杯中。一般茶與水的比為1:50,每杯用茶葉2-3克,沖水為100-150毫升。

七,浸潤泡

以迴轉手法向玻璃杯內注少量開水,目的是使茶葉充分浸潤,促使可溶物質析出。浸潤跑時間20--60秒,可視茶葉的緊結程度而定。

八,試香

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輕握杯身基部,運用右手手腕逆時針旋轉茶杯,左手輕搭杯底作相應運動,稱作搖香。此時杯中茶葉吸水,開始散發出香氣。搖畢可依次將茶杯奉給來賓,敬請品評茶之初香。隨後依次收回茶杯。

九,沖泡

雙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執水壺,左手以茶巾部位託在壺底,雙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高衝低斟,將開水衝入茶杯,應使茶葉上下翻動,不用茶巾時,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執水壺單手用“鳳凰三點頭”手法沖泡。

十,奉茶

雙手將泡好的茶依次敬給來賓,這是一個賓主融洽交流的過程,奉茶者行伸掌禮請用茶,接茶者宜點頭微笑表示謝意,或答以伸掌禮。

十一,收具

奉茶畢將不需之具收回,順序為先布的具後收回。放置原則先左後右,前低後高,即左前為茶荷,左後為茶匙筒,茶巾在盤中後,水盅在盤右前,水壺在盤右後。

十二,品飲

接過一杯春茗,觀其湯色碧綠清亮。聞其香氣清如幽蘭,淺啜一口,溫香軟玉如含嬰兒舌,深深吸一口氣,茶湯由舌尖漫至舌根,輕輕的苦,微微的澀,然而細品卻似甘露。

泡茶的12道步驟名字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的十三個步驟圖解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第二道:燙杯溫壺;

第三道:馬龍入宮;

第四道:洗茶;

第五道:沖泡;

第六道:春風拂面;

第七道:封壺;

第八道:分杯;

第九道:玉液回壺;

第十道:分壺;

第十一道:奉茶;

第十二道:聞香;

第十三:道品茗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通過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十二道茶道的程式?

十二道茶藝 一、用具:脫胎漆器茶盤一個、白瓷茶壺一把、玻璃茶杯、香爐一個、香一支、開水壺兩個、錫茶葉罐一個、茶巾一條、茶道器一套、綠茶每人2—3克。

二、基本程式: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的氣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塵茶,致清致潔,是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須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一遍本來就乾淨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一塵不染。

第三道:玉壺養太和綠茶屬於芽茶類,因為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攝氏度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一會兒,使水溫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清宮迎佳人蘇東坡有詩云:“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潤蓮心好的綠茶外觀如蓮心,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為“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

第六道:鳳凰三點頭衝破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衝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沉入杯底,我們稱之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觀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傳說觀音菩薩場捧著一個白玉淨瓶,淨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茶藝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我們稱之為“觀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們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這道程式是綠茶茶藝的特色程式。杯中的熱水如春波盪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尖尖的葉芽如,展開的葉片如旗。一芽一葉的稱為旗,一芽兩葉的稱為“雀舌”。在品綠茶之前先觀賞在清碧澄淨的茶水中,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好像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十分生動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綠茶要一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春波展旗”之後,要聞一聞茶香。綠茶與花茶、烏龍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須用心靈去感悟,才能夠聞到那春天的氣息,以及清醇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雖然不像紅茶那樣濃豔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巖韻醉人,但是隻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從淡淡的綠茶香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

第十二道:自斟樂無窮瓶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面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巨集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一樂也;三曰:眾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眾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啟迪,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道德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在品了頭道茶後,請嘉賓自己泡茶,以便通過實踐,從茶事活動中去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功夫茶茶藝的十二道沖泡流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嫋嫋的香菸,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鑑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歎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淨。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 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裡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茶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乾淨後,乘著壺熱再衝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鑑賞雙色,喜聞高香

  鑑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為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豔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泡茶流程是中國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簡有繁。泡茶流程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茶性而定。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一起來看看。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泡茶流程第一步:溫具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燙淋茶杯。隨即將茶壺、茶杯瀝乾。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這對較粗老茶葉的沖泡,尤為重要。

  泡茶流程第二步: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勺舀一定數量的茶葉入壺(杯)。如果用蓋碗泡茶,那麼,泡好後可直接飲用,也可將茶湯倒入杯中飲用。

  泡茶流程第三步:沖泡

  置茶入壺(杯)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除烏龍茶沖水須溢位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注重欣賞的`細嫩名茶,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沖水時,在民間常用“鳳凰三點頭”之法,即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賓客點頭,歡迎致意;二是可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泡茶流程第四步:奉茶

  主人要面帶笑容,最好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處,手指併攏伸出,以示敬意。若左手邊奉茶,則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請茶用茶姿勢;若右手邊奉茶,則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請茶姿勢。這時,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餘四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或微微點頭,以表謝意。

  泡茶流程第五步:賞茶

  如果飲的是高階名茶,那麼,茶葉一經沖泡後,不可急於飲茶,應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品其湯賞其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泡茶流程第六步:續水

  一般已經飲去 2/3(杯)的茶湯時,就應續水入壺(杯)。一到茶水全部飲盡時再續水,那麼,續水後的茶湯就會淡而無味。續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夠了。如果還想繼續飲茶,那麼,應該重新沖泡。

   茶道泡茶技巧

  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綠茶,沖泡中要避免出現“熟湯味”,因而水溫要略低,出湯要快。關鍵在於把握好其原料特徵,如茶樹品種、茶區特點、樹齡、生態等。原則上滋味濃強的水溫略低,浸泡時間要短,滋味清淡的則相反。

  新熟茶

  正常情況下,新茶與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茶湯不夠透亮,香氣不夠純正,滋味不夠醇厚,而且常帶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覺,比如“堆味”和較重的苦澀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儘量做到揚長避短,通過高溫洗茶以去雜味,略降溫衝飲,沖泡節奏略快以避免苦澀味和“醬湯”狀。完整地衝泡品飲新茶(從濃到淡到無味),可以確定茶的貯存價值,判斷其是否有潛力。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溫醒茶、高溫沖泡。相對來說,老生茶投茶量要低於老熟茶,而沖泡水溫老熟茶要略高。對於許多老生茶,在泡與泡的間隔開蓋,使葉底稍稍降溫後再續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不妨試試。

  歷經多年時光的沉澱,有的老茶因貯存不當而有異味,我們可通過高溫和多次洗茶來儘量排除,選用紫砂壺沖泡對雜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條索的鬆緊重實程度

  一般而言,較緊結重實的茶投茶量較小,而沖泡水溫略高,水溫高可以充分醒茶。緊結茶一散開,溶解速度就會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對要少。

  對於有些年頭的緊結重實的茶要注意控制沖泡的節奏,通常是“前緊後鬆”,洗茶慢,出湯快,經過出湯較快的數泡之後,可以緩一緩節奏,讓茶休息休息,你會驚喜發現,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粗老、細嫩程度

  較細嫩普洱茶(如宮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沖泡法”,即每泡茶湯不出盡,以保持其滋味的穩定性;水溫也要適當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絕高溫、多次、長時間洗茶而導致茶內有效成分的無謂流失,失去品味和飲用價值。

  粗老茶因內含物減少則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長沖泡時間,可採用高溫沖泡,甚至煮飲。

  發酵的程度

  發酵過度的茶葉滋味淡,需用沸水沖泡,並延長浸泡時間,反之則出湯要快,否則就濃如醬湯難以入口。

  勻齊整碎度

  茶葉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湯相對的就要快。

  儲存情況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儲存,這樣的茶品就是最好沖泡的,濃淡衝相宜,怎麼泡都好喝。

  若儲存中略有問題,如稍有雜味,則可適當增加洗茶次數。若是茶品因儲存不當發生了變質,就算再貴的茶也都不具備品飲的價值了。

  投茶量

  這是個相對的問題,根據飲者的飲茶習慣、飲茶人數、用具大小等相對而定。一般而言,生茶較熟茶少,新茶較老茶少,細嫩者較粗老者少。對於特別粗老的茶,取出出多的部分,繼續沖泡就可以了。所以在決定投茶量時,大可不必小心翼翼。

;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茶道初學者泡茶步驟

  一、溫壺:用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以免泡茶時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沉澱雜質。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茶道全流程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初學者泡茶的注意

  儀容禮表

  泡茶的時候,女性要把長髮挽起,以免頭髮掉落到茶湯裡,而且妝容要以淡雅為主,不要過於濃妝豔抹;手上不宜配到過多首飾,會影響泡茶的美感;服裝以配合茶會氣氛或者茶具茶席為主,穿得樸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勢

  泡茶時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處,身體要坐正、腰桿要挺直,在泡茶過程中也要保持身體的端正,不要因為倒水、持壺而把身體歪到一邊。另外在泡茶過程中要放鬆全身的肌肉,不要因為緊張而顯得過於拘謹,當你心情和身體都放鬆下來的話,泡茶的動作才會顯得優美,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清潔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潔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經清洗過了,還是得當著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潔茶具時不要用手觸控茶杯,而是用茶夾夾取茶杯用沸水進行清潔。

  賞茶聞香

  清潔完茶具後,把幹茶倒進茶荷中,雙手端起茶荷遞給客人,讓客人觀賞一下幹茶的外形香氣。在茶藝表演中,一般會有聞香這一步,讓客人聞香的時候,也是用雙手拿起聞香杯優雅地遞給客人進行聞香。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時候,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比如茶壺的壺嘴、公道杯的杯嘴還有隨手泡的壺嘴都是不能對著客人的,一般都是橫放;泡茶的過程動作不能太大,不要發出過大的碰撞聲。

  在倒茶的時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後再倒給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滿就好,而且要按照輩分來倒,長者為先。泡茶者左側為德高望重的人,然後依次為長者 敬者,千萬別坐錯了 倒茶依次從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講究的,雙手三指護墊又稱”三龍護鼎“不僅僅是雙手端給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時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時候手要平而且要穩,確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勢是舒服的。當客人杯裡的茶空了的話,得及時添上,不能讓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倒茶時還有一個細節特別要注意,“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世間有天地 人間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這就是所謂7分茶水3分情義.

  自己品嚐

  泡茶並不是只能讓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嚐每一道茶湯的滋味。茶湯若是淡了或者濃了,可以適當改變沖泡的時間,以沖泡出最佳品質的茶湯。

  更換茶葉

  當茶葉泡得很淡,沒有味道的時候,就需要及時更換新的茶葉了,否則客人會認為你在下逐客令。除非你接下來真的有事,而客人又一直不走,那就可以以不更換茶葉來暗示客人該離開了。

泡茶怎麼泡,茶道的步驟

你好,泡茶是一種學問,每一種茶的的泡法都會有些差別,但大體的步驟還是基本一致的。

泡茶的基本步驟:溫具-置茶-沖泡-沖泡-倒茶-品茶

溫具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衝淋茶杯,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

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置入茶葉後,可以觀賞壺(杯)裡的茶葉形狀與顏色。

沖泡

置茶入壺(杯)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除烏龍茶沖水須溢位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可以特別注重欣賞的細嫩的茶葉,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沖水時有“鳳凰三點頭”的講究,就是將水壺下傾上提三次,這既是主人向賓客點頭致意,也能使茶葉和茶水

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稱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倒茶還有一個順序,以左為尊,依次為每個人倒茶,倒茶時需注意把握量,一次倒茶須每位客人都能有,最後留給自己。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時候,主人還須用空餘的手做出請茶的姿勢,此時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以表謝意。

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最後

祝您生活愉快!望採納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自古國人愛喝茶,常常以茶會友,那麼你知道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都有哪一些嗎, 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吧,希望能幫助到你。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1

1、淨手和欣賞器具;

淨手是衛生所需,也是出於對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

2、燙杯溫壺;

用開水把所有茶具沖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殺菌,同時也給茶具預熱,這樣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葉放到茶壺裡,如果是比較熟悉茶道的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放茶手法,看起來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將熱水倒入壺中,水與茶接觸的一瞬間,茶葉彷彿也開始甦醒了。這是頭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將茶湯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沖泡;

洗好茶後,再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如果比較嫻熟的茶人,或者處於茶道表演的需求,會有所謂鳳凰三點頭,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姿態優雅。

6、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7、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此步驟要注意泡的茶類以及浸泡時間,別把茶燜熟了。

8、分杯;

用茶夾把品茗杯分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著杯口遞給客人,否則不衛生,也不禮貌)。

9、玉液回壺;

此時就該公道杯出場了,把壺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於均勻茶湯濃度,讓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

將公道杯中的茶分別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時要注意,千萬不要倒滿了,茶道講究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情,其實簡單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滿,客人燙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雙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禮表示請品茶,而客人則用右手伸掌禮進行對答,表示謝謝。奉茶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

12、聞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會先聞聞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聞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勢: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夾杯,中指托住杯底,並舒展開蘭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蘭花指了)。這樣的持杯手勢稱作三龍護鼎,三根指頭譽為三龍,茶杯如鼎。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2

一、茶量

茶葉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壺中放入適當分量的茶葉。要想泡出一杯(壺)好茶,首先必須掌握茶葉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葉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根據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大小以及飲茶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1、因茶而異:茶葉種類繁多,茶葉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單飲法沖泡綠茶、花茶、黃茶、白茶時,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為宜,即每杯約置3克茶葉,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飲普洱茶時,茶水比例一般為1∶30~1∶40,即5~10克茶葉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葉中,投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茶葉體積約佔壺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異:投茶量的多少與飲茶者的飲用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葉便成為他們補充維生素的最佳途徑。他們飲用的茶葉多為緊壓茶類,如金尖、康磚、茯磚和方包茶等,茶葉原料較粗老,所以普遍採用煎煮茶,並且在茶中加入糖、乳、鹽或其他調味品,茶葉用量較大。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或蓋碗泡茶,茶葉用量較少。

3、因人而異:茶葉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史有關。一般常年飲茶的中老年人喜飲濃茶,茶葉用量較多;初學飲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飲較淡的茶,茶葉用量較少;而原料較細嫩的茶則可採用沖泡法。

煮茶時,茶水比例可用1∶80,沖泡法茶水比例約為1∶50。總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要掌握好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

二、水溫

1、水溫高低: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是長時間加蓋悶泡,也會造成茶湯色澤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也是俗稱的“熟湯熟葉”。一般而言,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也就愈淡。

2、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異。細嫩的高階綠茶或黃茶,以75℃—85℃為宜。茶葉愈綠、愈嫩,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也不會被破壞;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大量漬出,並且維生素C也被大量破壞。

一般的紅茶、白茶、花茶以及烏龍茶,宜用正沸的開水沖泡。如果水溫較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漬出,茶味淡薄。烏龍茶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淋燙茶具,沖泡後在壺外用開水澆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對於原料較老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餅茶或磚茶撬好,高溫沖泡,也可放在壺中熬煮,可使茶葉在沸水中保持較長時間,充分提取茶葉的有效成分,以便獲得濃度適宜的茶湯。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可漬出40~45%;泡第二次,能漬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漬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漬出10%,泡第五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茶葉以沖泡四次為宜。

當然茶葉沖泡的次數也是因茶而異,沖泡烏龍茶時,因為壺小茶葉量多,故一般沖泡七次仍有餘香。而云南的普洱茶,沖泡十二次仍有餘香,甚至更長些,較耐泡。不同的茶葉由於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沖泡時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所以作為一名愛茶之人應熟練的掌握不同茶葉的沖泡技巧。

茶道入門泡茶知識

溫杯

包括蓋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讓茶具具有一定的溫度,以利於茶香揮發。部分人會在溫杯後,將茶葉置於蓋碗內,蓋上蓋後上下搖幾下,然後開蓋聞幹茶香氣如果說的.矯情點,就有點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時要求碟子的溫度類似,不過其實對於入門者來說,這並不是必須的一個步驟,直接將茶葉放在蓋碗裡泡也可以。

洗茶

這是一個有許多爭論的步驟,以目前茶葉精製水平來說,“洗”茶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茶葉中的雜質早已在精製過程中剔除,而農殘又無法洗掉,所以就衛生而言,洗已經沒什麼意義,不過有部分老茶,的確會有呈味物質難以有效溶出的問題,因此,通過洗這一過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於後面幾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這一過程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置茶

從放茶的容器中將茶葉置於蓋碗內,主要是根據控制置茶量,根據蓋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電子稱之類的量一下當然好,沒有也沒關係,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麼多,剛開始時候原則是寧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夠濃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來改善

沖泡

水燒開,倒進去就好,什麼高斟低斟不用考慮,別燙著就行,剛開始時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滿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燙手。洗茶的話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謝掌櫃視訊裡的那樣。之後將濾網置於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湯,以後每一泡延長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後,如果繼續沖泡,則需要延長更長的時間

品飲

先聞香、後品茶,茶湯溫度降低,會使得茶香變得不明顯,所以需要趁熱聞香,然後品飲茶湯,沒必要非得像許多老茶友那樣,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讓茶湯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後正常嚥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湯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覺以及嚥下後舌根兩側和喉嚨的感覺。

茶的種類

1、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裡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湧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毛尖。

2、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1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1種。普洱茶又分2種《一是傳統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晒青毛茶,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1種也《就是現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過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1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6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通過萎凋、乾燥製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步驟3

溫具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

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

  友情似茶,味雖淡,卻回味無窮,沁人心脾。泡出一杯好茶,是需要工夫和耐心的。首先,茶葉要好。茶葉從茶樹上被摘下後要經過日晒、烘焙、炒乾等多種步驟才能完成。其次,泡茶的步驟同樣也很講究,下面我為你講解茶道知識——泡茶的步驟,讓大家對於日常的泡茶步驟有個簡單基礎的瞭解。

   泡茶 要素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泡茶 的步驟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

  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祕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泡茶 的步驟二: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鬆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階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泡茶 的步驟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鐘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製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豔。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鐘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鐘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鐘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鐘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鐘後,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鐘,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泡茶 的步驟點四:沖泡次數

  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沖泡4~6次,甚至更多。

   茶 道知識:各類茶的品飲

  茶類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質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側重點不一樣,由此導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階細嫩綠茶的品飲

  高階細嫩綠茶,色、香、味、形都別具一格,討人喜愛,品茶時,可先透過晶瑩清亮的茶湯,觀賞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態,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滲透和湯色的變幻,然後端起茶杯,先聞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間來回旋動,如此往復品賞。

  2.烏龍茶的品飲

  烏龍茶的品飲,重在聞香和嘗味,不重品形。在在實踐過程中,又有聞香重於品味的(如臺灣),或品味更重於聞香的(如東南亞一帶),潮汕一帶強調熱品,即灑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遠及近,使杯沿接脣,杯麵迎鼻,先聞其香,爾後將茶湯含在口中迴旋,徐徐品飲其味,通常三小口見杯底,再嗅留存於杯中茶香。臺灣採用兵是溫品,更側重於聞香。品飲時先將壺中茶湯趁熱傾入公道杯,爾後分注於聞香杯中,再一一傾入對應的小杯內,而聞香杯內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們品烏龍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時,先將聞香杯置於雙手手心間,使聞香杯口對準鼻孔,再用雙手慢慢來回搓動聞香杯,使杯中香氣盡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至於啜茶方式,與潮、汕地區無多大差異。

  3.紅茶品飲

  紅茶,人稱迷人之茶,這不僅由於色澤紅豔油潤滋味甘甜可口,還因為它品飲紅茶,除清飲水思源外,還喜歡調飲,酸的如檸檬,辛的如肉桂,甜的臺砂糖,潤的如乳酪。

  品飲紅茶重在領略它的香氣,滋味和湯色,所以,通常多采用壺泡後再分灑入杯。品飲時,先聞其香,再觀其色,然後嘗味。飲紅茶須在品字上下功夫,緩緩斟飲,細細品味,方可獲得品飲紅茶的真趣。

  4.花茶品飲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於一體,茶的滋味為茶湯的本味,花香為茶泌之精神,茶中學教師與花香巧妙地融合,構成茶湯適口、香氣芬芳的特有韻味,故而人稱花茶是詩一般的茶葉。

  花茶常用有蓋的白瓷杯或蓋碗沖泡,高階細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沖泡,高階花茶一經沖泡後,可立時觀賞茶在水中的飄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滲出和茶泡色澤的變幻。當沖泡2~3分鐘後,即可用鼻聞香。茶湯稍涼適口時,喝少許茶湯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相結合的方法使茶湯在舌面來回流動,口嘗茶味和餘香。

  5.細嫩白茶與黃茶品飲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製作時,通常將鮮葉經萎凋後,直接烘乾而成,所以,湯色和滋味均較清淡。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通常製作是示經揉捻,因此,茶汁很難浸出。

  由於白茶和黃茶,特別是白茶中的白毫銀針,黃茶中的君山銀針,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是以觀賞為主的一種茶品。當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黃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賞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品飲前,可先觀茶幹,它似銀針落盤,如松針鋪地,再用直筒無花紋的玻璃杯以70℃ 的開水沖泡,觀賞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動,最終個個林立的過程,接著,聞香觀色。通常要在沖泡後10分鐘左右才開始嘗味。這些茶特重觀賞,其品飲的方法帶有一定的特殊性。

;

標籤: 泡茶 茶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0e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