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詩元稹

茶詩元稹

茶詩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

今夜悠悠哉此景,

燈光闌珊照楚囚。

乍尋樓閣千重色,

忽見江湖一片流。

茶意濃濃笛聲響,

月華皎皎松風秋。

嬋娟歸夢難相稽,

誰共神仙作伴遊?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的元稹詩

元稹的《茶》詩內容如下: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詩歌賞析: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享受著神仙般快樂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痴絕翁》)。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說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元稹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描繪了茶的形態、功用和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茶 香葉嫩芽..是誰的詩句?

這是唐代元稹茶詩《一字至七字詩·茶》,全詩原文如下:

茶,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白話文釋義:茶,分為清香的葉和細嫩的芽;詩人喜歡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脫俗;烹茶時用精緻的茶碾和細密的紅紗茶篩;煎出柔和美麗的,再小心的撇去茶末。

深夜泡上一杯可與明月對飲,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從很久之前人們就在飲茶,茶不僅能提神醒腦,消除疲倦,還能緩解酒醉,實乃佳品。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一字至七字詩”,也叫“一七體詩”。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或疊兩句為一韻,很有規律。俗稱寶塔詩,雜體詩的一種,是一種摹狀而吟、風格獨特的詩體。從一字句或兩字句的塔尖開始,向下延伸,逐層增加字數至七字句的塔底終止,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

首唐代茶詩,具有形式美、韻律美、意蘊美,在諸多的詠茶詩中別具一格,精巧玲瓏,堪稱一絕。在形式上,全詩巧用漢字形體,搭造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令人耳目一新。在韻律上,全部押的是險韻,一氣呵成,展現了高超的駕馭文字的功力。

在意蘊上,用明月、朝霞、羅織、紅紗諸意象,給人華而不奢、色彩斑斕而不目眩、纖巧清麗的視覺享受。在寓意上,“慕詩客,愛僧家”,又定出了茶與禪的相通緣由,以“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作結,頌茶葉之功,為古今之人洗心滌慮,不知疲倦;惟醒時可贊,醉後則不能表達清楚。

全詩妙在似是精心堆砌,又似漫不經心;即似深思熟慮,又似隨手揮灑;即似文字遊戲,又似精妙之作;即有深邃意境,又是平白如話。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詩》及賞析?

唐代元稹《一七令·茶》原文: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譯文:

茶。

味香,形美。

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

白玉雕成的碾用來碾茶,紅紗製成的茶羅用來篩分。

烹茶前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然後盛載碗中的浮餑沫。

夜深之後與明月作陪飲茶,早上起來獨自面對著朝霞也要飲茶。

飲茶能夠清除古今人身上的疲倦之感,特別是在醉酒後飲茶效果甚是好。

賞析

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

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詩,因為白居易要升任東都洛陽, 詩人與王起諸公舉行歡送會,宴席上要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詠物詩,標題只能用一個字,於是元稹寫下了這首《一七令· 茶》,白居易也當場寫了一首《一七令·竹》。

這首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以寶塔詩寫作的詩歌,並非少數,但以寶塔體所寫的茶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彌足珍貴。

白居易與元稹是當時唐代齊名的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理論觀點相近,共同提倡新樂府,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並稱為“元白”。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併發明瞭“郵筒傳詩”。

一次,元稹出使到東川,白居易與好友李建同遊慈恩寺,席間想念元稹,就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而此時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寫了一首《梁州夢》。

後來兩人都先後遭貶,分別被放置外地做官,於是他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說的那樣,兩人終其一生都是友情極其深厚的“文友詩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

茶 唐·元稹 這首詩的意思

釋義:茶,分為清香的葉和細嫩的芽;詩人喜歡茶的高雅,僧家看重茶的脫俗;烹茶時用精緻的茶碾和細密的紅紗茶篩;煎出柔和美麗的,再小心的撇去茶末。

深夜泡上一杯可與明月對飲,早上泡上一杯可以笑看朝霞;從很久之前人們就在飲茶,茶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同時還能緩解酒醉,真的算是佳品。

原文: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出處:出自中唐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

《一字至七字詩·茶》中第一個從茶的本性說到了人們對茶的喜愛;第二個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第三個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

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茶的作者

茶的作者是元稹。

唐代著名的茶詩,應當一提的還有元稹,元稹與白居易同期,號稱元白。元詩形式有巧思,茶詩也不例外。他曾寫過一首寶塔詩,從一字到七字,頗為新奇,題目即《茶》:

香葉,嫩芽。

茶詩客,愛僧家。

碾碉白玉,羅織紅紗。

銚鐺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談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此詩格局構思巧妙,而且把茶與詩人、僧人的.關係,飲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賞茶的過程都寫了進去。雖因受格局,不及盧仝茶詩的深刻和氣魄,也算難得的巧詩。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後代,隋朝兵部尚書、益州總管長史、平昌郡公元巖六世孫。父元寬,母鄭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元稹十五歲明經及第,授校書郎,後又官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貶謫。

穆宗登基,官職不斷升遷。長怯鄴年(八二二),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為同州刺史,最後任武昌軍節度使,卒於任所。元稹詩作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

元稹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

一字至七字詩茶元稹注音

《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稹)注音版:

茶,(chá)

香葉,嫩芽。(xiāng yè,nèn yá)

慕詩客,愛僧家。(mù shī kè,ài sēnɡ jiā)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niǎn diāo bái yù,luó zhī hónɡ shā)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diào jiān huánɡ ruǐ sè,wǎn zhuàn qū chén huā)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yè hòu yāo péi mínɡ yuè,chén qián dú ì zhāo xiá)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xǐ jìn ɡǔ jīn rén bú juàn,jiānɡ zhī zuì hòu qǐ kān kuā)

香葉,嫩芽。

元稹寫給白居易的寶塔形送別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首著名的寶塔茶詩是因為白居易要升任東都洛陽,元稹與王起諸公舉行歡送會。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詠物詩,標題限用一個字。

作者從自然可見的茶葉外形描寫起,生髮到茶道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態,從茶自身視角以擬人化手法寫它與外界關係:

“香葉嫩芽”又專愛與“詩客僧家”為伴,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忘卻塵世的煩惱,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與“羅織”則寫茶葉的炒制與篩選步驟,“銚煎”與“碗轉”兩句,寫出“銚子”煮茶、用“碗”轉動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塵花之類。

末四句是全詩題旨所在,“夜後”與“晨前”說茶與晨昏相伴,與朝霞明月相處,誇張手法運用恰到好處。最後兩句,點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夠“洗盡古今”,又能展望“醉後”的未來;既能拂去過去的不稱心事,又會在忘卻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覺日後行為的指向,鞭策前進。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青年時家境貧困,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授翰林院學士,先後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貶為江州司馬,改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倡導新樂府運動,強調“風雅比興”。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齊名,世稱“元白”。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元稹在上並不得意,雖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留下的千古名句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白氏愛茶,與元稹結成了莫逆之交。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併發明瞭“郵筒傳詩”。一次,元稹出使到東川,白居易與好友李建同遊慈恩寺,席間想念元稹,就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時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寫了一首《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後來兩人都先後遭貶,分別被放置外地做官。於是他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說的那樣,兩人終其一生都是友情極其深厚的“文友詩敵”。白居易有詩寫道: “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這樣評價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並說他們之間的友誼是“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而元稹對白居易關心,更凝結成了千古名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解析唐朝詩人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

唐朝詩人元稹的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是一道饒有趣味的詩,在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痴絕翁》);而茶可洗盡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十首最出名的茶詩

十首最出名的茶詩如下:

1、《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2、《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3、《望江南·超然臺作》(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4、《山泉煎茶有懷》(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5、《採茶詩》(明)高啟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搞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6、《臨江仙試茶》(宋)辛棄疾

紅袖扶來聊促膝,龍團共破春溫。

高標終是絕塵氛。

兩廂留燭影,一水試泉痕。

飲罷清風生兩腋,餘香齒頰猶存。

離情悽咽更休論。

銀鞍和月栽,金碾為誰分。

7、《蕭員外寄蜀新茶》(唐)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8、《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唐)李白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宗英乃嬋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9、《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唐) 皇甫冉

採茶非採芽,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玉孫草,何時泛宛花。

10、《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唐)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急!尋 元稹 寶塔詩《茶》賞析、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寶塔形送別詩,因為白居易要升任東都洛陽,作者與王起諸公舉行歡送會。宴席上各以“一字至七字”作一首詠物詩,標題限用一個字。白居易本人也當場寫了一首《竹》詩作答。

《茶詩》作者從自然可見的茶葉外形描寫起,生髮到茶道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態,從茶自身視角以擬人化手法寫它與外界關係:

“香葉嫩芽”又專愛與“詩客僧家”為伴,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忘卻塵世的煩惱,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根雕”與“羅織”則寫茶葉的炒制與篩選步驟,“銚煎”與“碗轉”兩句,寫出“銚子”煮茶、用“碗”轉動漂去水面上的茶沫塵花之類。

末四句是全詩題旨所在,“夜後”與“晨前”說茶與晨昏相伴,與朝霞明月相處,誇張手法運用恰到好處。最後兩句,點出茶道最高理想境界是:既能夠“洗盡古今”,又能展望“醉後”的未來;既能拂去過去的不稱心事,又會在忘卻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覺日後行為的指向,鞭策前進。

標籤: 元稹 茶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ql0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