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古代茶葉品種

古代茶葉品種

古代茶葉品種

六大茶類齊全於清朝,公元1725年青茶工藝的成熟,標誌著六大茶類的齊全。六大茶類基本形成於唐宋時期,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烏龍茶,亦稱青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古代茶葉的種類

古代茶葉的種類很多,下面列舉一些主要的:

1.碾茶:最早的茶葉,又稱“磨茶”,起源於漢代,是將茶葉碾成粉末直接飲用。

2.把茶:又稱“白茶”,起源於唐代,是指將剛採摘的嫩芽晒乾或微火焙制後成品。

3.炒茶:又稱“青茶”,是指將採摘的鮮茶葉經過揉捻、晾晒、炒制等工序製成的茶葉。

4.蒸茶:又稱“綠茶”,是指將採摘的鮮茶經過殺青、揉捻、蒸制、形成等工序製成的茶葉。

5.普洱茶:起源於唐代。它是一種特別的壓制茶葉,現在主要產於雲南。

6.黑茶:又稱“紅茶”,是指經過發酵、堆積和壓制等工序製成的茶葉。茶味濃郁,適合油膩食品配合飲用。

7.花茶:是將茶葉和花卉一起製作的茶飲,以茉莉花茶為代表。

8.其他茶:如百合茶、薄荷茶、玫瑰茶等。

古代有名的香茗(好茶)(貴族喝的)

1、雲霧茶

雲霧茶因產於南嶽的高山雲霧之中而得名,古稱嶽山茶。從唐代以來就作為向皇帝朝貢的“貢品”。主要生長在海拔800-1100米高度的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峰等地帶。這裡氣候溫和、溼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適宜茶葉生長。

雲霧茶,外形緊細,捲曲秀麗,開水衝後以色綠香濃、味醇、形秀著稱。在湖南省名茶評比中被評為優質茶,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2、雀舌茶

雀舌茶(湄潭翠芽),因形狀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氣極獨特濃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主要產於貴州湄潭。貴州省是我國產茶大省,湄潭位於中國西南部,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稱,是我國名茶之鄉,也是中國最好的綠茶出產地。

3、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

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

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4、鐵觀音

鐵觀音,福建安溪當地茶農發明於1725-1735年間。發源於安溪縣西坪鎮堯陽山麓(王說)。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純種鐵觀音植株為灌木型,樹勢披展,枝條斜生,葉片水平狀著生。

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面呈波浪狀隆起,具明顯肋骨形,略向背面反捲,葉肉肥厚,葉色濃綠光潤,葉基部稍鈍,葉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廠下垂,嫩芽紫紅色,因此有“紅芽歪尾桃”之稱,這是純種特徵之一。屬於半發酵茶類。

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會。

5、東方美人茶

東方美人茶是臺灣獨有的名茶,又名膨風茶,又因其茶芽白毫顯著,又名為白毫烏龍茶,是半發酵青茶中,發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發酵度為60%,有些則多達75-85%,故不會產生任何生菁臭味,且不苦不澀。

主要產地在臺灣的新竹、苗栗一帶,近年臺北坪林、石碇一帶亦是新興產區。東方美人茶名字的由來,據聞是英國茶商將茶獻給維多利亞女王,黃澄清透的色澤與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讚不絕口,既然來自東方福爾摩沙,就賜名“東方美人茶”了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雲霧茶

百度百科——雀舌茶

百度百科——黃山毛峰

百度百科——鐵觀音

百度百科——東方美人茶

茶經中茶葉有多少種?分別產自哪裡?

《茶經》是中國古代茶學的經典著作之一,其中記載了不少茶葉的品種和產地。然而,由於《茶經》成書時間較早,記錄的內容也有一定的侷限性,有些茶葉品種和產地並未被記載,也有一些已經失傳了。以下是《茶經》中記載的一些茶葉品種和產地:

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龍井村一帶;

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嶽陽君山;

祁門紅茶:產於安徽祁門;

武夷巖茶:產於福建武夷山;

普洱茶:產於雲南普洱地區;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六安;

黃山毛峰:產於安徽黃山;

太平猴魁:產於安徽太平;

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廬山;

峨眉山茶:產於四川峨眉山。

需要注意的是,《茶經》中只是記錄了當時的一些茶葉品種和產地,並不代表現在所有的這些茶葉品種和產地都存在。此外,中國茶葉品種繁多,不止以上這些。

古人喝點什麼茶?

古代人喝什麼茶?

中國是茶樹的故鄉,也是野生茶樹發現最早,最多的國家。據考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樹生長於中國西南地區。

茶因各地方言不同以及生長階段不同而在古代曾有舛,葭,葭萌、蘚詫、橫、荼、茗等不同的名稱。

唐代以前的茶

早在西周時期中國茶業就已出現了萌芽周初武王伐紂後,巴蜀等西南小國就曾以茶葉作為“貢品”。當時人們常將茶葉作為蔬菜食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用茶葉做羹飲(類似菜湯)。秦惠王攻滅巴蜀後,秦人方知茗飲。

西漢為中國茶業的起步階段,從漢起中國茶事文獻逐漸增多。西漢辭賦家王褒到成都購買家僮時立了一份《僮約》,規定家僮要“武陽買茶”、“烹茶盡具",說明當時文人、士大夫階層已有飲茶之習,並且開始講究茶具。漢武帝的侍者出使境外,也會攜帶茶葉當做贈禮。

三國時期魏國張揖的《廣雅》是中國古代製茶、飲茶方法最古老的文獻。當時的方法是:將茶葉製成餅狀,烤成赤色、搗成碎末放入瓷器,再伴以蔥、姜等調味。

晉至南北朝是中國茶葉發展較快的時期,在當時,茶已成為一種人人都在喝的普通飲料。西晉的士大夫、文人崇尚品茗清淡,逃避現實,寫詩作賦。茶不僅是清高超脫的象徵,更是文人們吟詠的題材。東晉已有用茶當飲料出售的記載。南北朝時城鎮開始出現茶寮,可供人喝茶、住宿。

唐代茶

唐代、製茶業及茶葉研究獲得了極大發展,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推崇茶葉,加上佛教興茶,使得茶文化興旺發達。

在此時,還誕生了一位畢生研究茶葉的大師--陸羽,他撰寫出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茶葉起源、歷史、產區、品種、栽培、採製、煮茶、用水、用具、品飲、茶事、文獻等內容。陸羽也被世人尊稱為“茶聖"。

唐代各產區名茶輩出,其中以四川蒙頂茶為最好。唐人還推崇湖州(浙江長興顧渚山)、常州(江蘇宜興)的紫筍茶、浙江天台山華頂雲霧、安徽宣城敬亭綠雪、福建武夷巖茶、河南信陽毛尖等。飲茶的習俗,已遍及大江南北。

唐人飲茶開始講究好水、調味,湯候、精具。傳說陸羽可辨嚐出南濡水與揚子驛江邊水之區別。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將全國可用來煮茶的水分為二十品,以"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雪水第二十。”而唐刑部侍郎劉伯芻則將揚子江南濡水列為全國七大煎茶水之首,號稱"天下第一泉"。

唐人飲茶分為淹茶,煮茶兩種。茶具也十分講究。貴族多用金屬茶具、民間則喜用青、白釉陶瓷茶碗。

宋代茶

宋代,茶業又有新的發展。宋初,餅茶生產達到最高水平品質以龍鳳團茶為最佳、龍鳳中又以福建建寧北苑、壑源茶為最。一斤十枚、飾紋龍騰鳳翔、栩栩如生。中期團餅茶銷路逐漸下降,後期以散茶,末茶為主工藝仍屬團茶工藝的省略著名品種有雁蕩毛峰、花果山雲霧茶、峨眉山茶、武夷巖茶、紹興日鑄茶等。宋代還創造出香茶,即在茶葉中加入香料。

宋代帝王嗜茶甚於唐代,宋徽宗常在大宴群臣時親烹而賜還將研究心得寫成《大觀茶論》。

名茶產區則出現了“鬥茶”這種評茶方式。參加者各傾獻所珍藏的名茶,輪流品嚐定優劣,那些名山寺院中不僅舉辦茶宴、坐談佛經。更是常舉行"鬥茶"。

宋代各地茶坊林立。字號又極別緻,杭州城內茶坊有“八才子”、“珍珠”、“二與二”等,大的茶坊頗為講究,茶坊內有名人書畫、四季鮮花、梅花鼓樂,且兼賣酒水,喧鬧者如教館,聚集了學琴學戲的梨園子弟,混雜者如交易所,聚集了三教九流,有謀業者、僱工者、經紀人等,最有名者為清河坊、獅子巷一帶的“清樂”、“八仙”等茶坊,常權貴盈門。

宋以後的茶

元代,是主流製茶、飲茶方法更迭的過渡時期,此時蒸青綠茶工藝已基本定型,鬥茶風俗也已深入民間。雖然沒有一本論茶的專著,不過元人詩文中涉及飲茶的還不少,詠餅茶者有之,詠散茶者亦有之。

明清時期,從茶的加工方法到品飲方法,都煥然一新。鬥茶之風消失了,研、拍、焙而成的餅茶,也被揉、炒、焙而成的散條形茶所取代。與唐宋將茶研成粉末再喝的形式不同。明代人飲茶與現代基本相同,不碾碎茶葉,而是直接沖泡飲用。

明代的名茶,品目繁多,屠隆《考察餘事》列出了最為人們稱道的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六安茶"、"龍井茶"、“天目茶”,並一一加以品評。“虎丘茶”產在蘇州虎丘山。“最為精絕,為天下冠。”

清代炒青綠茶的名品大量湧現,而花茶也形成了固定產區和名品,同時,又出現了紅茶和烏龍茶這兩種新茶類。

紅茶和綠茶的不同 主要在於炒焙之前是否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紅茶的製作工藝主要有四個步驟,即:萎凋、揉捻、發酵、烘焙。

烏龍茶 清代又稱“巖茶” 因最早產於福建武夷山峰巖上而得名。烏龍茶的製作,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所以也有人把這種茶叫做“青茶”。

清代的白茶,傳統的緊壓茶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創新從而形成了我國茶葉結構的六大種類-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白茶、緊壓茶奠定了至今我國茶類總體結構的基本格局。

標籤: 茶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nxlo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