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竹蓀幾月份長出來的

竹蓀幾月份長出來的

竹蓀幾月份長出來的

竹笙是一種菌,也叫做“竹菌”、“竹蓀”、“竹鬆”、“竹萼”、“竹筍菌“,生長在竹林中,一年只有一季生長期,為夏季,在我國四川、福建、重慶、浙江、湖南、貴州等地有分佈,其中中國西南的地區最名貴。在農曆的6-9月份,竹筍菌幼時會看到白色絲狀的條紋,後期會形成白色的卵狀球體,之後不斷生長為稍大的球體。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竹蓀長在哪裡

竹蓀生長在老竹林內

竹蓀屬於的中溫型菌類,一般生長在腐竹葉下的土壤表層,不容易發現,竹蓀菌球呈蛋形,白、灰褐色或淡紅色,有一菌索深入土層內吸收營養。野生環境下的竹蓀,經過大自然的優勝劣汰考核,不乏一些極耐寒或耐熱的品種。例如福建省順昌縣2018年3月發現的野生竹蓀,生長髮育速度正常,而當地2月份的平均氣溫都低15℃。

竹蓀生長適宜的氣溫:

生長在竹林裡的竹蓀一般都在上午9點左右開裙,9:30-10:00菌球開張度最寬,10點以後菌球開始收縮。竹蓀菌絲的生長溫度為4℃-28℃,最適合竹蓀的生長溫度為20℃-23℃,當溫度低於16℃或高出36℃時,竹蓀的生長速度明顯變緩。

最適合竹蓀子實體形成的溫度為20℃-24℃,若溫度高於28℃,子實體形成的速度變慢,生長速度變弱,當溫度低於15℃,竹蓀蛋萎縮或者後期出現畸形。竹蓀最適合生長在半陽半陰的散射光竹林內,生長竹蓀的竹林一般光線都比較暗,光線強或者太暗的地方不利於竹蓀生長,這是因為竹蓀的菌蕾和子實體生長過程中都需要散射光。

竹蓀是怎麼長出來的

竹蓀,初時菌體呈卵球形,白色或淡紫褐色,成熟時包被破裂,伸出筆狀孢託,菌蓋鐘形,有顯著網路,頂端平、有孔口,上有暗綠色粘液狀微臭的孢體,菌幕白色,似如長裙。

生長在溼熱地區的竹林落葉層下,常於夏秋季節採摘食用。

竹蓀又名竹笙、竹參,常見並可供食用的有4種,長裙竹蓀、短裙竹蓀、棘託竹蓀和紅託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乾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竹蓀的生長環境?

竹蓀秋季生長在潮溼竹林地,色彩豔麗、具有菌裙,分長裙竹蓀和短裙竹蓀。主要分佈於中國的福建、雲南、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廣西、海南等地,其中以福建三明、南平以及雲南昭通、貴州織金、四川長寧縣最為聞名

原野生採集的竹蓀,價等黃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譽。而

竹蓀

已有人工栽培。竹蓀於20世紀80年代由福建省古田縣首先馴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類、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進行組織分離,用馬鈴薯培養基,pH值4.5~5,置於15~20℃培養15~20天得純母種,純種菌絲白色,見光會變淡粉紅色或紫紅色。再用栽培原料製成培養料接入母種,在同樣溫度下培養30~45天即得原種。原種可直接使用,也可進一步擴製成栽培種。早春氣溫回升至15℃以上進行栽培,接種完畢需覆土3~5cm,以便保溼和產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溼潤和栽培場地空氣潮溼。子實體發生的適溫為23~26℃,若栽培條件適宜,1個月覆土中長出菌索,2個月出現菌蕾,3個月左右就可採收。採收後洗淨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乾或烘乾便成商品。色白、體大,無蟲蛀者為上品。

竹蓀菌10月份會長嗎?

不容易生長,五月份生長情況比較好。雖然溫度合適,但空氣溼度太低了。會發育不良然後迅速衰敗的,食用價值也變低很多。

標籤: 幾月份 竹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q4om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