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嗎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嗎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嗎

今日立夏,很多人以為今天之後便是夏天了,不過,也有人表示在他們那還比較冷,沒有夏天的感覺。那麼,究竟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嗎?到底立夏後是不是就是夏天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嗎

夏天

說是“立夏”,但或許一些人體感上並不會覺得炎熱,因為全國大部分地區還不是氣候學意義上的夏天。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已經達到氣候學上的立夏標準,即平均氣溫連續5天大於或等於22攝氏度——通常來說,全國大部分地區可能距該標準還有少許差距。

為何這一天在二十四節氣裡會被稱為“立夏”?

這要從二十四節氣的形成說起。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古人最終形成了二十四節氣這一時間知識體系,並以此指導實踐。雖然古人對世界的經驗認知和現代的科學標準之間有一些差距,但最終它們在時令變化方面卻精妙貼合,且與農時、物候緊密聯絡,顯示出現代統計學的意義。

就說立夏,此時北半球隨著太陽高度角的抬升,氣溫明顯回升,晝長夜短更加明顯。顧名思義,“立夏”之後,春天結束,夏天開始。自此,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開始北移,江南正式進入雨季。

立夏

其實,二十四節氣中有很多反映季節、氣溫、降水、天氣現象等的節氣,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節的變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氣溫的變化。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變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氣現象。至今,二十四節氣仍對現代氣候學具有很大借鑑意義。

夏季6個節氣跨越3個月,人們由此認識了全年最熱的季節,並可以根據節氣提示的氣候規律,適應高溫潮溼天氣進行作息,加固堤壩防範洪澇災害,安排農事活動。

比如,小滿節氣時,北方的大麥和冬小麥灌漿飽滿,南方江河水滿;芒種節氣時,我國南方主汛期已經開始,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這段時間天氣最是變化莫測,高溫天氣、對流性天氣頻發。小暑節氣的標誌就是“出梅”和“入伏”,即長江中下游梅雨季節終結,伏旱天氣開始;大暑則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這時,華北一帶已經進入俗稱“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是華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時段,再加上氣溫高,“桑拿天”成為這個時段的“標配”。針對夏季的氣候,各地需適時開展防汛備汛等相關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溫。

立夏農事活動:

立夏農事

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製。華北、西北等地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立夏時節主要防治番茄早疫病、灰黴病、葉黴病等,黃瓜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等,茄子褐紋病、綿疫病,豇豆鏽病、根腐病等。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蟲、菜青蟲、跳甲、潛葉蠅等。

立夏風俗活動: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深層次上,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係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鬥蛋遊戲

“立夏蛋,滿街甩”,鬥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遊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後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裡,讓孩子掛在脖子上。鬥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鬥破了殼的,認輸,然後把蛋吃掉,而最後留下的那個鬥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至於為什麼要鬥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標籤: 入夏 立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w41g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