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道的介紹

茶道的介紹

茶道的介紹

茶道的介紹:答案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的介紹:答案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文化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現如今,茶道文化已在日本流行。茶道的代表人物有唐朝《茶經》的作者茶。

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禮儀,也稱為“茶藝”、“茶宗”、“茶禪一味”等。它源於中國唐代的茶道文化,經過日本的本土化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以茶作為載體,倡導的是“和、敬、清、寂”的精神,強調的是“莊嚴、恬靜、自然、雅緻”的美學體驗。茶道的核心是茶席,泡茶的過程被視為“一種舞蹈”,將精心準備的茶具、茶葉、水和點心等擺設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茶道空間”。

參與茶道除了必須要有一定的茶道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在心境、儀態、禮儀等方面有高度的規範和自律。茶道是一種真正的修行,也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具有深刻的哲學和文化內涵,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道知識簡介

茶道知識簡介

  茶道知識簡介。我們中國的茶道歷史是非常悠久的,一些茶道的知識也屬於我們國家的一種文化傳承。那麼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的瞭解一下茶道知識簡介的相關內容。

  茶道知識簡介1

   茶道

  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例如自嘉茶的茶道“品嚐甘醇味道,享受天然滋養”,正是品鑑出了茶的自然甘醇之美感。

   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備的美德。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從中國傳播到日本、韓國等,豐富了這些國家的茶文化內涵。

   茶道精神

  當代中國茶思想或由於立場不同,或由於訴求物件互異,或由於理念差別,故旨趣相差甚遠,茲列舉四家略作說明中國的茶道精神:中華茶藝業聯誼會『靜、美』;中華茶藝協會『清、敬、怡、真』;陸羽茶藝中心『美律、健康、養性、明倫』;高雄市茶藝協會『中庸、儉德、養氣、品味』。

   六大茶系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幹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名茶有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紅茶:紅茶是全發酵茶,幹茶的色澤烏褐,沖泡之後茶湯和葉底都呈紅色。名茶有祁門紅茶、滇紅、正山小種,以及臺灣的鶴岡紅茶、日月潭紅茶等。紅茶的來源有一個故事。傳說一隊士兵行軍經過一個村莊,晚上土兵就睡在裝著綠茶鮮葉的麻袋上。士兵走後,茶場主人回來,看到茶葉都發酵了,他含不得丟掉,將這些發酵的葉子都烘製成茶。一泡,茶湯都是紅的,覺得茶質不好,乾脆拿到遠方去賣,沒想到洋人特別喜歡,現在紅茶反而成為世界生產量最多的一種茶類了。

  青茶:青茶是半發酵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花香,又有紅茶的醇厚。它有個文雅的名字叫做“綠葉紅鑲邊”,表示又紅又綠,介於兩種茶之間。福建的武夷巖茶、安溪的鐵觀音、廣東的鳳凰水仙都屬於青茶。臺灣的著名青茶則為包種、凍頂烏龍、高山烏龍、東方美人、木柵鐵觀音等。

  白茶:白茶是輕發酵茶,茶形纖細,選用嫩芽葉上白茸毛多的品種製成,品質特點是幹茶外表滿披茸毛,色白隱綠,湯色淺綠。它是一種珍貴稀少的歷史名茶,有許多美好的名字,如瑞雲樣龍、龍團勝雪、雪芽等等。

  黃茶:黃茶的製法與綠茶相近,唯需經過堆放悶黃的工序,黃湯黃葉是其特點,名茶有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芽等。

  黑茶:黑茶是後發酵茶,在採摘茶葉後,經過渥堆工序,使茶葉發生後發酵,造成茶麵顏色深暗,稱為黑茶。它是許多緊壓茶的原料,名茶有湖南安化黑茶、雲南普洱茶、廣西六堡茶等。安化黑茶是中國黑茶的始祖,在唐代的史料中記載為“渠江薄片”,曾列為朝廷貢品,明嘉靖三年就正式創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紀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國領先地位,萬曆年間被定為官茶,大量遠銷西北。安化黑茶主要品種有“三尖”、“三磚”、“一卷”。三尖茶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茯磚、黑磚和花磚;“一卷”是指花捲茶,現統稱安化千兩茶。安化黑茶特殊的製作工藝過程中會自然發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這種黑茶裡獨有的活性菌,富含18種氨基酸,45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

  茶道知識簡介2

  一杯好茶需要水、茶葉、茶具才能構成,但是怎麼樣才算得上好茶呢?這就沒有定義了,覺得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茶,品質好的茶雖然可以說是公認的好茶,但是不適合自己口味那依然是一般的茶,但是如何泡好茶是有依據的.,泡茶的功夫到家,自然就能呈出靚的茶湯。

  要衝泡一壺好茶需要留意的事項有茶葉、水、溫度、時間、茶具等,只要把握這些要素,必能沖泡出一壺好茶。

  一、茶葉好,茶量適中。要衝泡一壺好茶,選擇高品質的茶葉是必要條件,沖泡一壺茶的量根據茶葉容量的大小決定。

  二、水質要上佳。自古飲茶即注重水質,好的水可以讓茶益加發揮甘醇美味。一般而言,無色無味且含氧量高的水最適宜用來泡茶,又以泉水、井水及溪水最佳,市售的礦泉水若是純水或自然水亦可代替。

  三、如何泡好茶?時間最關鍵。泡好後茶葉需與茶湯分離,此時沖泡時間的把握便成為關鍵。若沖泡時間過久,茶湯變得苦澀。反之,沖泡時間過短,則泡不出茶的香馨,茶湯會帶有明顯的水味。若無法控制時間,則可根據茶湯的光彩來判定,只要茶湯顏色正確,必可泡出一杯好茶。由於不同茶葉的茶湯光彩不同,必須憑經驗加以判定,但大體來說,茶湯要明亮清澈,不可有渾濁狀。

  知道如何泡好茶是不夠的,還要知道什麼時候喝什麼茶。夏天出汗多,鉀、鈉也會隨著汗液流失,而鉀流失過多,更容易中暑、渾身無力,甚至心臟不好的還好出現不適。這時候就要多飲這些茶:

  金銀花茶: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夏季常見的各種癰腫瘡毒、熱毒血痢及溫熱病。

  菊花茶:由白菊花和上等烏龍茶焙制而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觸電子汙染的辦公一族應必備的一種茶。因為茶中的白菊具有去毒的作用,對體內積存的有害化學或放射性物質,都有低抗、排除的功效。

  普洱茶:剷除脂肪平小腹 中國茶多數都有促進脂肪代謝的效果,普洱茶更是消除多餘脂肪的高手。茶中含有的元素,有增強分解腹部脂肪的功效。

  蘆薈茶:好煙如命的倩女俊男們,為了健康還是趕快戒菸吧。想抽上一口的時候,泡一壺蘆薈茶,那與香菸相似的獨特苦味,是嘴饞時最好的替代品。

  枸杞茶: 如果一個人連續三天沒有排便,就買點沒特別苦味的枸杞茶喝一喝了。

  荷葉茶:古代減肥祕藥。一種用荷花的花、葉及果實製成的飲料,不僅能令人神輕氣爽,還有改善面色、減肥的作用。

  夏天到了,早晚溫差大,不僅要預防中暑,還要預防感冒,同時家裡、辦公室都備著茶葉、花茶,閒暇時候給自己泡一杯,提神的同時,還能消暑,如何泡好茶現在大家都瞭解,夏天是個不斷給自己補水的時期,以茶代水更健康。

  茶道知識簡介3

   茶藝知識介紹

  高溫能促使茶葉內部物資產生化學紡暌鉤,溫度越高,紡暌鉤速率就越快。以是茶葉儲存保管,必須注意控制溫度以及溼度。溫度對於茶葉的噴香氣、湯色、滋味、形態均有很年夜的影響。要使茶葉穩定或少變質,應接納低溫或者恆溫貯藏。實驗證明,貯藏茶葉的最佳溫度為0-5℃。以是,夏季酷熱氣溫,於茶葉儲存不利。

  茶葉極易接收水份,特別在氣溫較高、溼度較年夜的條件下,會使茶葉很多內含物氧化、分解,終極引起發黴變質,不堪飲用。南邊各產茶省區,夏季7-8月份間,氣溫高達40℃,相對溼度又較高,縱然乾燥避光儲存,茶葉也會很快變化,稍不注意,便會產生"綠茶不綠,紅茶不紅,花茶不噴鼻香"的結不美觀。

  茶道六正人是茶道或是茶藝演出中所必需的,它們各有各的用途,也各有各的寄義,如其名一樣平常,宛若是六名茶意境中走出的翩翩正人,風采斐然,心胸軒昂,讓咱們來看看茶道六正人是甚麼?它們有甚麼用途吧。

  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以是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 壺內茶葉,茶葉沖泡事後,每每會牢牢塞滿茶壺,加之一樣平常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利便也不衛生,故皆利用茶匙。

  茶漏: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備茶葉掉落壺外。

  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器具。

  茶夾:又稱「茶鏟」茶夾服從與茶匙雷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蔥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p>

  茶針(茶通): 茶針的服從是疏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維持水流流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通,或者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要知道在茶道的演練中的器具、服飾、禮儀等方面的要求,及各種茶道流派。

茶道入門的基本知識:

1. 茶道的定義:茶道是一種涉及茶藝、禮儀、建築、花道、哲學等多個領域的文化藝術。

2. 茶道的發展:茶道最初發源於中國唐代,隨著唐代文化的傳入,日本開元寺的圓仁大師學習茶道並將其傳到日本,日本人在此基礎上不斷髮展完善茶道。

3. 茶道中的器具:茶道中使用的器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茶葉罐、水指、炭盆、手巾等等。

4. 茶道的流派:茶道有多個流派,其中以千利休創立的千家流派最為著名,其他流派還有武者小路流、表千家流、裡千家流等等。

5. 茶道的步驟:茶道的演練包括製茶、點茶、獻茶和清掃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禮儀和要求。

茶道簡介:

茶道強調自然、簡樸、虛靜、和諧的精神,通過茶道的演練來達到身心的平和、舒適和放鬆。在茶道的演練中,有嚴格的器具、服飾、禮儀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參與者在賓主之間的互動中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學素養,使茶道成為一種精神上的體驗。

茶道的演練包括製茶、點茶、獻茶和清掃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禮儀和要求。茶道的器具包括茶碗、茶杓、茶筅、茶葉罐、水指、炭盆、手巾等等。茶道的流派有多種,以千家流派最為著名,其他流派還有武者小路流、表千家流、裡千家流等等。茶道需要長期的學習和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茶道的定義是什麼

茶道的定義什麼,不同的名家對於茶道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茶道的定義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茶道的定義

  (一)茶道:金剛石認為,茶道是表現茶葉主題思想所賦予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向或 方法 ,也是指明人們在品茶過程中修習出的人文思想或處事哲理。

  (二)茶道:吳覺農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三)茶道: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 飲茶 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 教育 、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

  (四)茶道:周作人認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五)茶道:劉漢介認為,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六)茶道:日本谷川激三認為,茶道是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

  (七)茶道:日本久鬆真一認為,茶道 文化 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

  (八)茶道:日本熊倉認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是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九)茶道:峨眉茶道認為,茶道是攬天地山水和人文思想於一體空間概念,因茶而形成一種生活格律,具有形為學本位特徵,無需要求他人技藝或手法的專門表現,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思考和感悟。

  (十)茶道:日本茶道認為,茶道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過程中的清、寂,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煩悶,用以達到和、敬的目的。

  (十一)茶道:大多數中國茶人認為,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通過選茶、選水、選器、選環境、選人再到沏茶、賞茶、飲茶、談茶等方式,用於增進友誼、修養身心、互學禮法。達到品茶能靜心、靜神、靜思、靜欲的哲學空間。

  中國茶道的歷史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

  道作為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一般指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動的總體規律、萬物的本質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盡一致。中國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補",[隋唐]以降又趨於"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儒道佛,即使道士、佛徒,也往往是旁通儒佛、儒道。流傳最廣,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一派,便吸收了老莊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的一大特點便是融通儒道,調合三教;宋明新儒學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謂"朱子道,陸子禪"之說;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詩云:"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釋道從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為儒家之道、可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為禪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茶道中所修之道為綜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來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理想結果,是茶道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證道則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極高明而道中庸,無為而無不為。

  考察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泡四類,形成茶藝的有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依茶藝而言,中國茶道先後產生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三種形式。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飲茶普及,茶藝完善之後。[唐代]以前雖有飲茶,但不普遍。[東晉]雖有茶藝的雛型(見杜育《荈賦》),還遠未完善。晉、宋以迄盛唐,是中國茶道的蘊釀期。

  中唐以後,中國人飲茶"殆成風俗",形成"比屋之飲","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唐朝肅宗、代宗時期,陸羽著《茶經》,奠定了中國茶道的基礎。又經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實踐、潤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時期,蔡襄著《茶錄》,徽宗趙佶著《大觀茶論》,從而形成了"點茶道",[明代]中期,張源著《茶錄》,許次紓著《茶疏》,標誌著"泡茶道"的誕生。

  中國古代沒有茶道專著,有關茶道的內容散見於各種茶書及茶詩文繪畫中。下面是從古代茶書及茶詩文的東鱗西爪中,筆者所披尋出的中國茶道形成與發展的脈絡。

什麼叫茶道?幫忙介紹一下

[tea ceremony;sado] 烹茶飲茶的藝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39397.htm?ss=16F4695F49BAC58F4F97395423FDCCA41948C6AB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茶道入門基礎知識有:

一、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唐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宋代。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二、工夫茶道

清代 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

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茶道特點:

廉、美、和、敬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餘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道

中式茶道的介紹

  在中國古典文化中,茶道藝術是經久不衰,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中式茶道的介紹,希望對您有用。

  中式茶道的介紹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中國茶道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朝或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做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是以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方法。“怡”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如在華北、東北,老年人來訪,宜沏上一杯濃醇芬芳的優質茉莉花茶,並選用加蓋瓷杯;如來客是南方的年輕婦女,宜衝一杯茶葉淡雅的綠茶,如龍井、毛尖、碧螺春等,並選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蓋;如來訪者嗜好喝濃茶,不妨適當加大茶量,並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湯味濃,經久耐泡,飲之過癮;如來客喜啜烏龍茶,則用小壺小杯,選用“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招待貴客;如家中只有低階粗茶或茶末,那最好用茶壺泡茶,只聞茶香,只品茶味,不見茶形。

  我國有“淺茶滿酒”的講究,一般倒茶或沖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衝滿茶杯,不但燙嘴,還寓有逐客之意。泡茶水溫也要因茶而異,烏龍茶需用沸水沖泡,並用沸水預先燙杯;其他茶葉沖泡水溫為80℃~900℃,細嫩的茶末沖泡水溫還可再低點。

  出於禮貌,一定要洗淨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湯上不能漂浮一層泡沫和焦黑黃綠的茶末或粗枝大葉橫於杯中,茶杯無論有無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盤,敬茶時溫文爾雅、笑容可掬、和藹可親,雙手托盤,至客人面前,躬腰低聲說“請用茶”,客人即應起立說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茶托。

  做客飲茶,也要慢啜細飲,邊談邊飲,並連聲讚譽茶葉鮮美和主人手藝,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飲。主人陪伴客人飲茶時,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時即新增開水,使茶湯濃度、溫度前後大略一致。飲茶中,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的功效。

  中式茶道的茶服介紹

  泡好一壺茶,茶、器、水三者缺一不可,然而,更重要的還是泡茶之人。茶人服(茶服),可說是茶藝審美的前奏曲。

  茶人服,始於漢,有著千年歷史,一種適於茶事活動的職業服裝。

  縱然史上對茶人服著墨不多,但在一些古代繪畫中,都能尋找到茶事活動中的服飾之美,歷史精髓的沉澱最能彰顯茶人衣事的深厚底蘊。

  男式茶人服,通常樣式相對簡單樸素,此時,材質便是體現茶人服氣韻的重要載體。茶人服,材質一般以苧麻、粗布製作。

  女式茶人服,同樣遵循素雅風,寬簡、質樸、舒適、大方,但在裁剪形式、顏色上都更為豐富。

  靜

  女子如花,微風中,舞姿曼妙,淺香低出,靜靜地開在一水之間。

  清

  茶服之美,是她透著的那股東方神韻,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時光深處,就這麼清雅著,那麼莊重著。

  柔

  若有緣,陽光下便能見到它以淚滑下的姿勢悄然委地,猝不及防的入了心。

  女子如花,脈脈不語,但仿若心事萬千,細探卻又不著痕跡。

  和

  茶服女子,如一朵青蓮。

  茶服女子,似晨間一露清珠。

  陽光下,照見前塵作雲,隔世為霧,今生只在某一天,以圓潤的樣子示人。

  茶服,歷經千年,各種衣料在一次次翻新中,並沒改變內涵,只是承合了時代的需求,映了當代茶人的心境,永葆那顆對茶文化的本真之心。

關於茶道,介紹一下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藝的指導思想,是我們祖先以茶為物質媒體,在長期的茶事實踐中,融入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形成的,有關茶藝的理論體系。在茶道中既包含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以身許國、窮通兼達”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天人合一、寧靜致遠、道法自然、守真養真”的道家哲學理念,還包含了“茶禪一味、梵我一如、普愛萬物、見性成佛”的佛法真如。可以說茶道即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去體道悟道。茶道的理論淺到“不過是燒水點茶”,深到“思接千載,學貫三教,視通萬里”。在茶道中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平和敦厚、崇尚自然、重生樂生、追求怡真的民族個性。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靜、怡、真”。其中“和”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下面我想著重談談中國茶道與民族傳統文化及其現實意義。

茶道四字的介紹

  茶為國飲,已深入中國人心,茶道四字是和、敬、清、寂。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道四字的介紹,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四字的介紹

  和

  和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學理念。儒家“和為貴”是中國人基本的人生倫理。《周易》的和則指萬物皆由陰陽兩要素構成,陰陽協調,才是宇宙大道。陸羽《茶經》指出,用來煮茶的風爐,因為是用鐵鑄成,所以是“金”;爐子放置在地上,是“土”;爐中燒的是木炭,有“木”;木炭燃燒起來,是“火”;風爐上煮的是茶湯,是“水”。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並達到和諧的過程。

  禪宗明心見性,使內心的對立觀念調和、化解,達到天人合一、圓融無礙的大同。禪宗的“和”有三個維度:人類自心的和,人與人的和,人與環境的和。有了心靈的和諧,才有社會的和諧;有了心靈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才有自然的和諧。

  僧團被稱為“和合眾”,自古以來就有“六和敬”的準則。六和敬是:一、身和同住,是身體的和平共處;二、口和無諍,是言語的不起爭論;三、意和同悅,是心意的共同欣悅;四、戒和同修,是戒律的共同遵守;五、見和同解,是見解的完全一致;六、利和同均,是利益的一體均沾。

  敬

  敬是對自己謹慎,對他人尊敬。在茶道中,對一切器皿,如裱掛的字畫、茶的道具,都抱著敬意接觸。將這種心境擴大,就可對一切事物都保持著尊敬的態度。

  在品茶時,為表示尊敬,一般先要焚上一炷香,洗乾淨手。在敬茶時,用一種尊敬、尊重的態度來進行。在茶道中,重要的是一絲不苟地用恭敬的心情,來做好每一件事。日本茶道的完整程式有上千道步驟,做下來要8小時。簡化的也有3小時。看起來極其複雜、繁瑣,但是在恭恭敬敬的行為中,體現了茶道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萬物的精神。

  在佛教《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他不管見什麼人,都要行禮致敬,說到:“我對你們抱有深深的敬意,從來不敢有所輕視。為什麼呢?不管你們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以後都可以成佛的,因此我對你們懷著深深的敬意。”

  對於茶事來說,重要的是心。不管多麼漂亮的點茶、多麼高貴的茶具,沒有誠敬之心,則毫無意義。茶道忌諱哪怕是一絲一毫的高傲自大,謙虛是茶道的根本要素之一。

  清

  清是清潔、清廉,在茶道中指外物和內心的清淨狀態。在茶道中,保持環境的清淨是必要的。茶道中的“外露地”,是“野庭落葉鮮”式的清美如畫的外部環境。茶道中的“內露地”,是指茶室內部環境。字畫,插花,茶具的清潔。聽著茶具在沸水中翻滾,如同置身於萬壑松濤,也好似聆聽懸泉飛瀑。

  在茶道中,從庭園的清掃,到茶室的掃除及佈置都要清淨。插花時使用的是新花,擦拭茶杯時使用的是新茶巾。不但對外物要求清淨,心靈也應該淨化,不能起雜念,毫無拘束地以清淨的心情來做茶事。眼睛觀看到的是清淨的環境,耳朵聽到的釜中茶湯如松風拂過,鼻子聞著茶香,舌頭品嚐著茶的妙味,身體接觸到的是清幽潔雅的器具,這樣就能得到幽的感覺。這就是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就是禪道,也是茶道。在茶道中,社會上有關俗事的話題,皆屬大忌。參加茶會的人要放下俗塵觀念,才可進入清淨的茶禪世界。坐在僅有幾平方公尺的茶室中,卻有居住在深山幽谷裡的感覺。不斷響起的壺中滾水聲,宛如松風吹動的大自然的天籟,心與大自然融而為一,這就是茶的三昧境,也是禪的三昧境。

  寂

  寂是涅槃寂靜。是熄滅了心中諸般慾火之後寧靜安祥的狀態。參禪首先要去除人生的。人人皆具有本來清淨覺悟之心。由於有了分別計較,產生了執著,迷失了本心。參禪悟道,就是要參破分別計較的虛幻,去除,放下執著。除去,放下執著後,就回到了本來清淨無染的心的原點,見到了本來面目。

  要想擺脫人生的痛苦,達到解脫的彼岸,必須熄滅之火。熄滅諸般情慾的心,就是“寂”的禪心,就是涅槃。但寂的禪心又並非一潭死水。否則就成了枯木禪。菩薩為了眾生而不進入最後的涅,“娑婆往來八千度”,充滿愛心、不辭辛苦地往返這個紅塵喧囂的世界,為普度眾生而辛勤地工作著。這便是茶道的“多情乃佛心”的心境。

  茶道的形式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簡介茶道也叫作茶湯,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簡介,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簡介

  和、敬、清、寂,日本茶道的四諦、四規、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無”,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生了日本茶道藝術成千上萬種的表現形式,如茶室建築、點茶、道具、茶點等。

  一期一會,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井伊說: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

  獨坐觀念,出自井伊弼的《茶湯一會集》。面對茶壺一隻,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此刻茶人的心裡不禁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為“主體的無”。茶事成了佛事,茶人成了僧人,茶室成了佛堂。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第十五代傳人、裡千家流派家元千宗室先生在其所著《“茶經”於日本茶道史上的意義》一書中指出:“中國的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被後世尊為‘茶聖’的唐代陸羽的《茶經》,是中日兩國人所共奉之最早和最高的經典著作。不僅日本的茶種、種茶、製茶、煮茶、飲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於中國,而且中國的文人、僧侶於飲茶時所形成的‘他界觀念的意境’,那種對幽潔、高遠情趣的體味和追求.也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的原型。中國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均對日本茶道的理念和世界觀有深刻影響。

  日本茶道的程式

  日本茶道是必須遵照規則來進行喝茶活動,而茶道的精神,就是蘊含在這些看起來繁瑣的喝茶程式之中。進入茶道部,有身穿樸素和服,舉止文雅的女茶師禮貌地迎上前來,簡短地解說:進入茶室前,必須經過一小段自然景觀區。這是為了使茶客在進入茶室前,先靜下心來,除去一切凡塵雜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開宗明義的一番話,就能領略到了正宗茶道的不凡。

  然後在茶室門外的一個水缸裡用一長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後將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將體內外的凡塵洗淨,然後,把一個乾淨的手絹,放入前胸衣襟內,再取一把小摺扇,插在身後的腰帶上,稍靜下心後,便進入茶室。日本的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榻榻米”為度,小巧雅緻,結構緊湊,以便於賓主傾心交談。茶室分為床間﹑客﹑點前﹑爐踏等專門區域。室內設定壁龕﹑ 地爐和各式木窗,右側布“水屋”,供備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床間掛名人字畫,其旁懸竹製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種和旁邊的飾物,視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須和季節時令相配。

  每次茶道舉行時,主人必先在茶室的活動格子門外跪迎賓客,雖然進入茶室後,強調不分尊卑,但頭一位進茶室的必然是來賓中的一位首席賓客(稱為正客),其他客人則隨後入室。來賓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主客面對而坐,而正客須坐於主人上手(即左邊)。這時主人即去“水屋”取風爐﹑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賞茶室內的陳設佈置及字畫﹑鮮花等裝飾。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後,跪於榻榻米上生火煮水,並從香盒中取出少許香點燃。在風爐上煮水期間﹐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這時眾賓客則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園中散步。待主人備齊所有茶道器具時,這時水也將要煮沸了﹐賓客們再重新進入茶室﹐茶道儀式才正式開始。主人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嚐一下甜點心,大概是為避免空肚喝茶傷胃,而且抹茶可能會比較苦,所以先品嚐一下點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澀。

  敬茶時,主人用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後舉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飲畢將茶碗遞迴給主人。主人隨後可從裡側門內退出,煮茶,或讓客人自由交談。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絕不允許談論金錢、等世俗話題的,更不能用來談生意,多是些有關自然的話題。

  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

  裡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裡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裡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

  新石流派:石州流屬於日本茶道“江戶諸流派”中“石州流系”,對後世影響頗大,並曾佔據過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創始人片桐貞信,片桐本家,在江戶時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風而建立的流派。

 

重慶茶道的介紹

  中國是茶的故鄉,那重慶茶道的知識你們知道嗎?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重慶茶道的介紹,希望對您有用。

  重慶茶道的介紹

  重慶其實是一個有很多歷史故事的城市,而茶文化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文化,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已經不是對比濃厚的程度那麼簡單,而應該是每一座城市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北京的大碗茶,南方的功夫茶,重慶的蓋碗茶,茶已經是一種生活必需品,且對身體有益,無論是心理還是科學上,茶對人體都是有益的,對於女生來說,茶可以減肥,烏龍茶去身體的脂肪,而原來網普洱茶則可以去血液裡面的脂肪,起到降脂排毒的作用,而重慶,你會看見很街頭茶館,便宜隨和,一張方桌,一把竹椅,再加一碗蓋碗茶,這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茶道的簡介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最高階的茶道服務由茗泉郵驛的運泉來為茶道提供原生態泉水的服務,這種服務近乎於奢侈,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講究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茶道的傳播歷史

  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禪師來中國交流,歸國時攜回茶籽試種;宋代的榮西禪師又從中國傳入茶籽種植。日本一些茶業繼承中國古代蒸青原理製作的碧綠溢翠的茶,別具風味。

  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以遠。

  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

  而荷蘭人約在公元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至了西歐,1650年後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十七世紀時傳至美洲。

  印度尼西亞於1684年開始傳入中國茶籽試種,以後又引入中國、日本茶種及阿薩姆種試種。歷經坎坷,直至19世紀後葉開始有明顯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速了茶的恢復與發展,並在國際市場居一席之地。

  十八世紀初,品飲紅茶逐漸在英國流行,甚至成為一種表示高雅的行為,茶葉成了英國上層社會人士用於相互饋贈的一種高階禮品。

  1780年印度於由英屬東印度公司傳入中國茶籽種植。至19世紀後葉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於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產、出口、消費大國。

  17世紀開始斯里蘭卡於從中國傳入茶籽試種,復於1780年試種,1824年以後又多次引入中國、印度茶種擴種和聘請技術人員。所產紅茶質量優異,為世界茶創匯大國。

  1880年,中國出口至英國的茶葉多達145萬擔,佔中國茶葉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1833年,在帝俄時代從中國傳入茶籽試種,1848年又從中國輸入茶籽種植於黑海岸。1893年聘請中國茶師劉峻周並帶領一批技術工人赴喬治亞傳授種茶、製茶技術。

  1888年土耳其從日本傳入茶籽試種,1937年又從喬治亞引入茶籽種植。土耳其的茶農在為茶樹剪枝。

  1903年肯亞首次從印度傳入茶種,1920年進入商業性開發種茶,規模經營則是1963年以後。

  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中國傳入茶籽種植於北部地區,並相繼擴種。以後旅居的日本與蘇聯僑民也闢建茶園。50年代以後茶園面積與產量不斷提高,成為南美主要的茶生產、出口國。

  20世紀20年代幾內亞共和國開始茶的試種。1962年中國派遣專家赴幾內亞考察與種茶,並幫助設計與建設規模為100公頃茶園的瑪桑達茶場及相應的機械化製茶廠。

  1958年巴基斯坦開始試種茶,但未形成生產規模。1982年,中國派遣專家赴巴基斯坦共和國進行合作。

  20世紀50年代阿富汗共和國試種茶。1968年,應阿富汗邀請,中國派遣專家引入中國群體品種,成活率90%以上。

  1962年中國派遣茶專家赴位於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馬裡共和國,通過艱辛的引種實驗,取得了成功。1965年應該國總統的請求,中國分批派遣了茶農場專家幫察設計與建設附有的自流灌溉設施的錫加索茶農場和經過熱源改革具有國際水平的年產100噸的綠茶廠。此專案農業部認定為中國援助亞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區一百多個農業工程專案中最成功的三個專案之一。

  20世紀60年代玻利維亞共和國最初從祕魯引進茶種試種。70年代臺灣農業技術團赴玻考察設計與投資,開始規模種植茶園。1987年應玻請求,中國派遣茶專家赴玻,幫助建設200公頃的茶場及相應的機械化製茶廠。

  1983年,中國向朝鮮民主共和國提供茶種試種,並在黃海南道臨近的西海岸的登巖裡成功種植。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種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紀20年代,經過千年滄桑,至今茶葉生產初具規模。

  中國茶葉已行銷世界五大洲上百個國家和地區,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引種了中國的茶籽、茶樹,茶園面積247萬多公頃,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有飲茶習俗,飲茶人口20多億。中國的茶葉年產量達286多萬噸,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用於出口。

  茶葉誕生於中國。而今日世界各地都在飲用的茶葉是通過怎樣的圖徑傳播的呢?想了解“茶葉之路”一般人們是通過查閱各國的文獻,按年代和區域,繪製出一幅茶葉傳播之圖,來解明它的傳播之徑的。

  茶葉的發祥地位於中國的雲南省,但茶葉之路卻是通過廣東和福建這兩個城市傳播於世界的。當時,廣東一帶的人把茶念為“CHA”;而福建一帶的人又把茶念為“TE”。廣東的“CHA”經陸地傳到東歐;而福建的“TE”是經海路傳到西歐的。

  外國人都稱中國茶葉為CHINA TEE...中國人的始祖為女媧,中國女媧故里的女媧茶葉也被譽為"國茶"。

標籤: 茶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xm05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