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白茶第一泡為什麼不能喝

白茶第一泡為什麼不能喝

白茶第一泡為什麼不能喝

白茶的第一泡一般被稱為“洗茶水”,其主要作用是清洗、預熱和活化茶葉。在第一泡中,茶葉會釋放出較多的雜質和塵垢,而茶味也相對較淡。因此,一般認為第一泡不適合直接飲用,而應該倒掉,以保證後續泡出的茶湯的色香味更為優美。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泡茶為什麼第一次不要?

第一次泡的茶倒掉是為了清潔茶葉,可洗去表面的塵埃,醒潤葉片表面。泡茶時先用沸水燙壺保持溫度,再經過洗茶後,茶香和茶質的揮發析出都會更加有力,茶類的不用所需要的茶具和投茶量也有區別。

第一遍的水倒掉可以去除茶葉上的黴菌塵垢。茶葉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存放過程中容易受到黴菌汙染,所以泡茶第一次的水中會有很多死去的黴菌,或其他塵垢,所以一般第一次的水都是來清洗茶中的雜質塵垢用的,最好不要喝。

第一次泡的茶是用於清潔茶葉,通常更多的將其稱之為洗茶,使用沸水將茶葉淹沒後,輕輕搖晃茶杯片刻,將其中的茶水倒掉,這樣既可以洗去葉片表面的塵埃,還可以醒潤茶葉,使其更快的析出茶質。

泡茶時首先使用沸水將茶具燙洗一遍,保持溫度的同時放入茶葉洗茶,茶香揮發更加順暢,茶質析出更加快速,注水時沿杯壁從外向內轉動,注水至七分滿停止,浸潤10秒左右便可出湯。

所以,為了衛生起見,人們在泡茶時習慣性地洗洗茶,把第一泡茶倒掉不喝,久而久之,這一習慣成了功夫茶道的一道工序。在泡茶待客時,主人先沖掉一遍,用茶碗蓋颳去漂在上面的泡沫, 一是清潔茶表面的灰層,二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

茶具的不同適合的茶葉各不相同,投茶的分量也不一樣,玻璃杯適合綠茶和黃茶,取茶3g,蓋碗適合白茶、紅茶和青茶,取茶5g和8g,紫砂壺則更加使用香氣悠長持久,口感醇厚的茶類。

茶葉第一次泡可以喝嗎 茶葉第一遍可以喝嗎

1、茶葉第一泡最好不要喝。

2、從茶道的角度來說,第一泡茶的術語稱為“醒茶”。即:讓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接觸甦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以便於沖泡飲用。

3、不同茶種醒茶的方法不盡相同,沖泡黑茶、青茶、紅茶的時候,其方法是從儲存狀態取出,放入沖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來醒茶;相對嫩度較高的綠茶、白茶、黃茶醒茶方法是冷藏儲存取出,放入高溫燙過的沖泡器皿中,再用80℃左右的開水醒茶。

什麼茶第一泡不能喝 哪些茶第一泡不能喝

1、經過一定程度的發酵的茶,在衝第1泡時不能喝,例如黑茶、普洱茶、老白茶、陳烏龍茶等。此類茶品質飽滿,內含物質豐富,並且擁有一定的陳化過程,導致茶內物質處於一個休眠狀態,第1泡茶能夠快速激發茶葉的活性,喚醒茶葉內質。

2、茶葉衝第1泡洗茶時,需先將茶葉投入茶杯中,倒入適合此茶溫度的開水,用茶匙快速攪拌茶湯,3~10分鐘後倒掉茶湯就可以正常沖泡了,質地越老熟的茶,洗茶時間就越長。

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像黑茶和普洱茶這類發酵程度高,並且經過陳化的茶,則需洗2~3遍茶,才能徹底清除茶葉中的髒汙,保持茶湯的清澈和滋味的濃醇,以免茶湯在品飲之後有異味。

泡白茶時,第一泡要倒掉嗎?

好茶不用洗,劣質茶洗了也沒用

將茶葉的第一衝湯水倒掉,一般將這種做法稱為“洗茶”。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茶葉是比較髒的,所以為了洗掉附著在茶葉上的灰塵、雜質,第一泡茶湯需要倒掉。

但實際上只要的理解十分片面。

以福鼎太姥山的高山白茶為例

這些茶樹生長在遠離人煙的高山之上,空氣清新,本身沾染的灰塵就不多。

更何況在食品安全規範越發嚴格的今天,茶葉作為一種食品,其生產、製作過程中自然要嚴格按照衛生標準。

所以來源可靠、品質有保障的優質白茶,第一衝大可以放心飲用。

換個角度,白茶的芽頭、葉片、茶梗上都生長著細密的白毫,這些白毫富含茶氨酸,而在沸水的刺激下,白毫會大量脫落掉入茶湯,從而提供鮮爽感。

第一沖茶湯,作為白茶與沸水的首次接觸,白毫數量也是最豐富的,如果倒掉,不是浪費了如此鮮爽的茶湯嗎?

至於劣質茶,生長環境惡劣,比如公路兩邊的茶園,每時每刻都被尾氣所圍繞,確實會附著很多雜質、灰塵。

這些雜質極其頑固,不是一次沖泡就能洗掉的,除非將每一顆芽頭、每一片葉片、每一根茶梗都泡開,然後仔細刷洗,但這樣一來,白茶的內質也將釋放一空,又有什麼喝下去的意義呢?

所以還是開頭那句話,好茶不用洗,劣質茶洗了也沒用。

無論是白茶、綠茶、紅茶、青茶,都是如此,喝茶還是要選品質好的,喝著更加放心。

剛採回來的白茶可以泡著喝嗎?

剛採回來的白茶可以泡著喝嗎?

一般來說,剛採回來的白茶並不適合直接泡著喝。新採摘的茶葉含有較多的水分和揮發性物質,需要經過一定的加工和貯存才能達到最佳的飲用狀態。

如果您非常想品嚐剛採回來的白茶,可以先將茶葉放置在通風乾燥的地方,等待茶葉中的水分慢慢揮發,一般需要幾天到一週的時間。然後再進行烘焙等加工步驟,等到茶葉質量達到要求後,才可以泡著飲用。

總之,剛採回來的白茶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工和貯存才能達到最佳的飲用狀態,建議不要直接泡著喝。

什麼型別的茶第一泡需要喝的?

茶葉的第一泡是否能喝,與茶葉品種、個人習慣、飲茶場景有關,並沒有絕對關係,如沖泡綠茶、紅茶、黃茶,其茶第一泡為茶葉的精華,因此第一泡能喝,而沖泡烏龍茶,第一泡為洗茶,所以可以不喝,沖泡陳年白茶、普洱茶、黑茶等,第一泡為醒茶,亦可以不喝。

第一泡茶不喝的理由

第一泡茶湯通常被稱為“洗茶水”,很多茶友在品茶時都會直接倒掉不喝。

至於“倒掉不喝”的理由,有的茶友認為茶樹在生長過程中會噴打農藥,製成茶葉後有農殘,所以第一泡茶倒掉不喝是為了個人的健康考慮。

還有的茶友認為,茶葉在製作、運輸和儲存時會沾染灰塵,“洗茶”的目的就是為了洗掉灰塵;

此外,“第一泡幹茶還沒有充分甦醒,茶葉內含物質溶出較少,喝起來沒有味道”等說法也比較常見。

第一泡茶到底喝不喝

第一泡茶喝不喝,本身並不做規定,完全取決於喝茶的人。

大部分的茶葉第一泡我都不會倒掉,因為茶葉是有物質組成,它的每一泡都會有大量的物質析出,所以對於大部分茶品,我都不會倒掉,從第一泡至最後一泡,充分感受滋味、香氣的微妙變化,每一泡都不容錯過。

當然,對於老茶如陳年普洱、陳年白茶、黑茶等,這類茶葉還是建議洗一遍,因為這類茶葉經過時間常年的積澱,茶葉的內部物質處於一個沉睡的狀態,所以第一泡的狀態不會太好。

而洗茶,準確的來說應該稱其為醒茶。

對於此類茶品,第一泡洗茶,可以更好使茶葉甦醒,煥發茶葉本身活力,從而使得香氣、滋味更好的被激發。

有的茶友說,洗茶的主要目的是農殘、雜質。

現代製茶的技術,已經經過多次的更新迭代,工藝早已不是以前,乾淨清淨的無塵環境,機器的多次篩選,以及嚴格的農殘檢測,所以大部分的正規茶品,都是合格的,品質優良的。

尤其對於一些高山茶樹,或荒野茶樹,由於生長環境良好,無需過多的人工參與,大部分也沒有打農藥。

所以對於這些品質良好,工藝合格的茶品也是不用洗茶的。

如購買的小作坊,三無劣質茶品,洗茶也無法達到洗去農殘,洗去雜質的效果,只是自我安慰罷了。

當然,洗茶與否,喝與不喝也沒那麼絕對。

例如,有客自遠方來,招待好友、至親,一杯好茶自然是少不了,這個時候洗一次茶,還是有點尊重、待客之道的意味。

所以,喝茶這件事要靈活變通,自己喜歡就好。

茶葉第一道水能不能喝

第一道茶葉水能喝嗎,其實,第一道茶水也並沒有嚴格的喝與不喝的說法,也需要依據不同的茶葉來判斷,我們簡單把茶葉分為以下三類,再來斷奪。 暱茶網提醒:如果是在招待客人的情況下,一般第一道茶儘量倒掉,這也是對客人尊重的體現。 第一類:自然狀態或者做型程度較低的茶 這裡的“自然狀態”指的是像花茶、白茶(新茶)這種以本身狀態呈現的茶品;而“做型程度較小的茶”則如大多數以芽頭為主的綠茶、紅茶、黃茶。 對於它們來說,喝的是茶葉本身鮮爽味道,所以不必將頭道茶倒掉,特別像一些綠茶,茶葉最美的香氣與鮮爽感全在第一泡茶湯裡。 第二類:做型程度較高的茶 例如球形烏龍或者普洱茶、沱茶、磚茶等,因為特殊的形狀,茶葉在浸泡時會有一個“慢慢舒展”的過程,因此往往會採取頭道茶溫潤茶葉,而這一泡是完全可以喝的,當然也可以不喝。 提示:以上內容來自本站整理加原創,今天重點為大家推薦的本文話題是:茶葉幹泡法和溼泡法,下面我們來繼續深入介紹。 只是在正式場合,由於茶湯並沒有達到品飲的最佳狀態,溫潤泡不會給客人飲用而已。

喝茶的時候第一泡水為什麼要倒掉,難道是有毒嗎?

作為有五年茶齡的年輕茶客,曾經也研究過這個問題。

很多茶友在泡茶時,不管什麼茶,總是習慣性地倒掉第一泡。我也詢問過一些茶友,理由無非是這幾個方面:

第一, 想祛除農藥殘留;

第二, 洗掉灰塵、雜質;

第三,第一泡沒有達到最佳的飲用口感,不好喝,倒掉也無妨;

暫不說這些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我們先來看看洗茶這個司空見慣的步驟,到底是誰潛移默化傳達給我們的,我們為什麼就習以為常地接受了這種方式呢?

一、古時人們對茶葉的潔淨問題的認識

在古代,生產條件落後,製茶工藝和環境的沒有潔淨標準,再加上肩挑馬馱式的長途運輸,少數茶葉的確存在衛生問題(好在那個時候不存在農藥殘留的問題)。所以當時的人們為了洗掉灰塵、雜質,在沏茶時倒掉第一泡是有必要的,而這樣的習慣也不知不覺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人們對此也沒有過多的考慮。

二、被某些商家的演示誤導

在選購茶葉的時候,商家一般會親自泡一杯給顧客品嚐,頭道茶也一般都是倒掉的,我遇到過甚至有些好的綠茶,也這麼幹。從商家的角度來講,有可能是出於尊重,因為有些顧客可能並不知曉哪些茶第一泡不能喝,哪些茶的第一泡又是能喝的。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索性就全部先洗茶一遍。

當然如果只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那還算比較好的情況,最怕的是有些商家是為了掩飾茶葉的不良資訊而採取的洗茶行為。例如對一些陳年普洱採取洗三遍、洗四遍的情況,其目的不排除是為了消除一些灰塵味、因倉儲環境受潮而產生的黴味或是炒茶過度產生的焦味糊味等等,並且還告訴你這樣洗茶才能讓你喝到最好的口感。

久而久之,大家就以為這才是喝茶的正確方式,殊不知這其實是商家的一些銷售套路。

話說回來,我們再來看看前面提到的幾個問題。

1、 農藥殘留

現在大規模的茶樹種植打農藥,是普遍現象,不可否認,就像大部分瓜果蔬菜都在打農藥,難道就不吃了嗎?有些茶種和茶區基本全部打如鐵觀音,也有打的比較少的如普洱。但是需要明白,“有農藥殘留”和“殘留量超標”是兩個概念,“茶葉中的農殘量”和“茶水中的農殘量”又是兩個概念。

2017年6月18日,由國家衛計委、農業部和食藥總局聯合新發布的《GB 276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正式實施,茶葉農殘限量由原來的28種增加至48種,許多限量要求加嚴,如甲拌磷、氯噻林、特丁硫磷的限量指標均為0.01mg/kg。新標準是國內茶葉和進口茶葉必須符合的安全技術指標,能進一步提高茶葉質量安全水平。當地監管部門對茶葉產區也有嚴格控制,根據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茶葉農殘合格率都在96%以上。

而且我國現行推廣的茶葉農藥大都為脂溶性物質,多吸附在茶葉組織上,難溶於水。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年人均飲茶量是770克,除以365天,平均下來,人均每天飲茶量才有2克。只要符合國標的茶葉,2克茶所含農藥殘留量是微乎其微的。況且絕大多數農藥都是不溶於水的,多數農藥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小於0.001克/升的。據資料瞭解,溶解度小於0.01克/100克就屬於難溶於水,幾乎可以看成不溶。

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講,茶葉的安全風險其實是很低的。從正規渠道購買的茶葉,只喝茶水不吃茶葉,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況且在我國也一般都很少有人會吃茶葉,不像日本盛行的抹茶吃法。

2、 灰塵、雜質

這個主要是針對一些需要陳放時間的茶(如黑茶、普洱等)來說的,洗茶的確可以起到清潔作用,但是別急著倒掉,其實可以先嚐嘗味道。因為第一泡茶包含了很多關於茶葉的優劣資訊,甚至一些不良資訊,如之前所說的可能有淡淡的黴味、焦味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第一泡其實是很有價值的,可以幫助你分辨茶葉品質的好壞。

另外有些茶第一泡的時候會產生很多泡沫,不是因為髒,而是因為茶皁素引起的。這東西的確對紅血球有溶血作用,但前提是茶皁素必須直接與血液接觸,所以口服是沒有毒的。相反,茶皁素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但是沖泡茶葉產生的茶皁素量是相當微小的,其實作用也不大。所以如果覺得影響美觀,直接抹去就行了,沒多大好處也沒什麼壞處。

3、潤茶或醒茶

這個步驟的目的在於針對一些做型程度比較高的茶,如普洱茶餅、磚茶、球形烏龍等,這些茶在加工製作過程中脫水比較厲害,造型比較緊實,扔到杯中還叮噹作響。第一泡潤茶的話,可以讓緊實的茶幹在開水中慢慢舒展開來,讓茶葉充分吸收水分。除了陳茶、老茶,其實這第一泡是可以喝的,只是這個時候的茶湯並沒有達到一個最佳的口感和狀態,第二泡或第三泡的時候才會比較好一些。

醒茶對於綠茶、紅茶、巖茶等來說其實不太必要,因為這些茶的第一泡富含的價值是最多的,而且一般本來就只能沖泡3-4次,倒掉第一泡實在有點暴殄天物,切不可因小失大。

總結一下:第一泡茶怎麼處理,分三類。

第一,綠茶、白茶、黃茶、紅茶等大多數呈自然狀態或壓緊程度比較低的茶不用洗,第一泡能喝到最好的口感和物質,口味淡點的就另說;

第二,球形烏龍、普洱、磚茶、沱茶等壓緊程度較高的茶,需要洗茶或者潤茶,但因為口感和浸出物質沒達到最佳狀態,不建議喝第一泡,可以倒掉;

第三,陳化時間比較久的茶,以普洱為代表的老茶、陳茶,必須要洗茶,洗去灰塵雜質並潤茶讓茶葉舒展開。第一泡不能喝,但倒掉之前,建議淺嘗一下味道,來分辨品質優劣。

在飲茶的時候,茶葉的第一泡水到底髒不髒?

茶樹種植,一般大多數都會遠離城市,遠離其他農作物,選擇環境好、汙染少的地方。茶樹受到汙染的情況,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但是洗茶真的是一步必須要做的環節嗎,茶葉的第一泡水真的髒嗎?其實不然,有不少人對“第一泡茶水很髒”懷有遲疑的態度,他們認為洗茶這一步驟有些浪費茶葉的精華了。就以白茶中的珍品“白毫銀針”為例,銀針貴在白毫,因為白毫是富有營養的。

靜謐、典雅、文化等等詞彙被關聯起來,飲茶、品茗也往往透著一絲市井和文雅並存的奇妙氣息。但是哪怕是不太常喝茶的朋友,基本上也聽說過第一泡的茶水被稱為“洗茶”,而茶葉“第一泡不能喝”的說法也是由此而來。而且如今病蟲害多,農藥少不了施用,此其一。好茶要人工手採,窈窕淑女採摘還好說,摳腳大漢就會留下味道在嫩葉上。進入炒茶,怎會少了手汗?如此一整套下來,要說茶葉多幹淨,咋說也不信。

其次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也見過茶葉後期製作過程。從他們小心謹慎的態度、以及嚴格的製作工藝要求來看,其實防塵等措施還是做得非常好的。茶葉的生長環境是非常好的,都是無汙染的,生態環境上佳的山區,在根本上,沒有城市中的環境差。我們城市中的人對所處的環境都能夠接受,那麼,對茶葉第一泡水髒不髒的問題就可以忽略不計,除非是,有潔癖的人,不洗茶不舒服的那種。

因為綠茶是要在茶芽最多一芽兩葉的狀態下完成採摘,如果葉子長太多,品質就不好了。所以,這種茶芽的狀態,本身就堆積不了汙染物。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洗菜的時候都重點洗菜葉,沒人會傻到重點洗很乾淨的菜心吧。

茶葉泡第一遍不能喝是嗎?

泡茶

沖泡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衝泡得法,並非易事。茶葉沖泡大有學問,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異非常明顯。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沏茶)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唐代,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就總結了煮茶用水的經驗:“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說:“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惡,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雖佳弗佳也。”可見,要真正泡好茶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要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既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

所謂“實用性”,就是要從實際需要與條件出發,可以是沖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沖泡一壺高貴的名茶;所謂“科學性”,就是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所謂“藝術性”,就是要選用合適的器皿以及優美的、文明的沖泡程度與方法等。總之,要掌握好茶葉的沖泡,重點是要選擇適宜的泡茶用水與器皿;同時,要學會科學的沖泡技術。

用水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明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談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葉八分耳。”可見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品質。水質不好,就不能正確反映茶葉的色、香、味,尤其對茶湯滋味影響更大。杭州的“龍井茶,虎跑水”,俗稱杭州“雙絕”。“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名揚遐邇。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歸納起來,其要點如下:一是水要甘而潔。宋蔡襄在《茶錄》中說:“水泉不甘,能損茶味。”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指出:“水以清輕甘潔為美。”王安石還有“水甘茶串香”的詩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鮮。宋唐庚的《鬥茶記》記載:“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明代張源在《茶錄》中分析得更為具體,指出:“山頂泉清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於黃石為佳,瀉出青石無用。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水無香。”

三是貯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羅山介茶記》中指出:“養水須置石子於甕……”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進一步指出:“水性忌木,鬆杉為甚,木桶貯水,其害滋甚,潔瓶為佳耳。”明代羅廩在《茶解》中介紹得更為具體,他說:“大甕滿貯,投伏龍肝一塊,即灶中心乾土也,乘熱投之。貯水甕預置於陰庭,覆以紗帛,使晝挹天光,夜承星露,則英華不散,靈氣常存。假令壓以木石,封以紙箬,暴於日中,則內閉其氣,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敗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來源可分為朱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也是通過淨化後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種為好,自古以來,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興趣。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我國泉水(即山水)資源極為豐富。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百餘處之多。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觀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濟南趵突泉,號稱中國五大名泉。

(1)鎮江中冷泉又名南零水,早在唐代就已天下聞名。劉伯芻把它推舉為全國宜於煎茶的七大水品之首。中冷泉原位於鎮江金山之西的長江江中渦險處,汲取極難。“銅瓶愁汲中冷水(即南零水),不見茶山九十翁”。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描述。文天祥也有詩寫道:“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如今,因江灘擴大,中冷泉已與陸地相連,僅是一個景觀罷了。

(2)無錫惠山泉號稱“天下第二泉”。此泉於唐代大曆十四年開鑿,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張又新《煎茶水記》中說:“水分七等……惠山泉為第二。”元代大書法家趙孟和清代吏部員外郎王澍分別書有“天下第二泉”,刻石於泉畔,字跡蒼勁有力,至今儲存完整。這就是“天下第二泉”的由來。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水質最佳;中池為方形,水質次之;下池最大,系長方形,水質又次之。歷代王公貴族和文人雅士都把惠山泉視為珍品。相傳唐代宰相李德裕嗜飲惠山泉水,常令地方官吏用壇封裝泉水,從鎮江運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全程數千裡。當時詩人皮日休,借楊貴妃驛遞南方荔枝的故事,作了一首諷刺詩:“丞相長思煮茗時,郡侯催發只憂遲。吳園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3)蘇州觀音泉為蘇州虛丘勝景之一。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將蘇州虛丘寺石水(即觀音泉)列為第三泉。該泉甘冽,水清味美。

(4)杭州虎跑泉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和尚遊方到虎跑,到此處環境優美,風景秀麗,便想建座寺院,但無水源,一籌莫展。夜裡夢見神仙相告:“南嶽衡山有童子泉,當夜遣二虎遷來。”第二天,果然跑來兩隻老虎,刨地作穴,泉水遂湧,水味甘醇,虎跑泉因而得名。名列全國第四。其實,同其他名泉一樣,虎跑泉也有其地質學依據。虎跑泉的北面是林木茂密的群山,地下是石英砂岩,天長地久,岩石經風化作用,產生許多裂縫,地下水通地砂岩的地濾,慢慢從裂縫中湧出這才是虎跑泉的真正來源。據分析,該泉水可溶性礦物質較少,總硬底低,每升水只有0.02毫克的鹽離子,故水質極好。

(5)濟南趵突泉為當地七十二泉之首,列為全國第五泉。趵突泉位於濟南舊城西南角,泉的西南側有一建築精美的“觀瀾亭”。宋代詩人曾經寫詩稱讚:“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溫常早,潤澤春茶味至真”。

一般說來,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爽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汙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礦泉水已失去飲用價值。

泡茶用水,雖以泉水為佳,但溪水、江水與河水等長年流動水,用來沏茶也並不遜色。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寫詩描繪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詩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處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也,澄之既淨,香味自發。”說明江河之水,儘管渾濁度高,但澄清之後,仍可飲用。通常靠近城鎮之外,江(河)水易受汙染。唐代《茶經》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也就是到遠離人煙的地方去取法水。千餘年前況且如此,如今環境汙染較為普遍,以致許多江水需要經過淨化處理後才可飲用。

井水屬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論。有些井水,水質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東傳心殿內的“大庖井”,曾經是皇宮裡的重要飲水來源。一般說,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汙染少,水質潔淨;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汙染,水質較差。所以深井比淺井好。其次,城市裡的井水,受汙染多,多鹹味,不宜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汙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當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長沙城內著名的“白沙井”,那是從砂岩中湧出的清泉、水質好,而且終年長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譽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視。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起》詩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六么令》詞中的“細寫茶經煮香雪”,還有元代詩人謝宗可《雪煎茶》詩中的“夜掃寒英煮綠塵”,都是描寫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一回中,更描繪得有聲有色:當妙玉約寶釵、黛玉去吃“體己茶”時,黛玉問妙玉:“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回答:“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清淳?”雨水一般比較潔淨,但因季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秋季,天高氣爽,塵埃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節,和風細雨,有利於微生物滋長,泡茶品質較次;夏季雷陣雨,常伴飛砂走石,水質不淨,泡茶茶湯渾景,不宜飲用。

自來水,一般都是經過人工淨化、消毒處理過的江(河)水或湖水。凡達到我國衛生部制訂的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自來水,都適於泡茶。但有時自來水中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和之泡茶,嚴重影響品質。為了消除氯氣,可將自來水貯存的缸中,靜置一晝夜,待氯氣自然逸失,再用來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樣。所以,經過處理後的自來水也是比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選擇泡茶用水時,還必須瞭解水的硬度和茶湯品質的關係。天然水可為硬水和軟水兩種:凡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含有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這種水稱暫時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鈣和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這種水叫永久硬水。暫時硬水通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鹽而沉澱。這樣硬水就變為軟水了。平時用鋁壺燒開水,壺底上的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鈣1毫克的稱為硬度1度。硬度0-10度為軟水,10度以上為硬水。通常飲用水的總硬度不超過25度。

水的硬度與茶湯品質關係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當pH大於5時,湯色加深;pH達到7時,茶黃毒就傾向於自動氧化而損失。其次,水的硬度還影響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而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過高,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層“鏽油”,簡直無法飲用。這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一鐵作用的結果。如水中鉛的含量達0.2ppm時,茶味變苦;鎂的含量大於2ppm時,茶味變淡,鈣的含量大於2ppm時,茶味變澀,若達到4ppm,則茶味變苦,由此可見,泡茶用水以選擇軟水或暫時硬水為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於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為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的軟水,但成本高,不可能作為一般飲用水。

器皿

我國茶具,各類繁多。各種茶具的結構、特點及其藝術價值,包含極豐富的內容。

日常生活中用什麼茶具呢?這要根據茶葉的種類、人數的多少以及各地飲茶習慣而定。

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歡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壺的大小視人數多少而定。江南一帶,普遍愛好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福建、臺灣和廣東等省和東南亞華橋,對烏龍茶特別喜愛,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一般也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然後倒入杯中飲用。品飲各種名茶,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則以選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最為理想,品飲綠茶名茶或其他細嫩綠茶,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使茶葉容易“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種保溫杯,這種杯只適用泡烏龍茶或紅茶等,不適宜泡綠茶,尤其不適宜泡高階綠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還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碗託3部分組成。個人泡飲或多人泡飲都適宜。

以上介紹的各種茶壺、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此還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盤、茶托和茶罐等。

茶船:又叫“茶池”,供放茶壺之用,分盤形與碗形兩種,其作用一可保護茶壺,二可盛熱水保溫並供燙杯之用。

茶盅:又叫“茶海”,供盛放茶湯之用。待茶泡至適當濃度,先將茶湯從茶壺倒茶盅,然後再斟入每個茶杯中,這樣至少有3個作用:一可使茶湯濃度均勻;二可使倒出的茶渣、茶末沉於茶盅底部,不至於倒入茶杯;三可避免茶湯到處滴落。

茶荷:供賞茶時盛茶用。品茶的第一步是“賞茶”,即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聞嗅茶葉的幹香。先將茶葉從茶罐倒至茶荷,其數量依客人多少而定。賞茶之後再將茶葉倒入茶壺。

茶巾:常用乾燥的小毛巾作茶巾。用來吸乾茶壺與茶杯外的水滴和茶水;其次,將茶壺從茶船提取倒茶時,先將壺底的茶巾上沾一下,以吸乾壺底水滴。

茶匙:舀茶葉用。有人常用手直接從罐或茶荷中取茶,既不衛生,也不文明。用茶匙舀茶是值得提倡的。

茶盤:放置茶杯用。先將茶杯放在茶盤內,倒茶後,主人端盤奉茶,客人從茶盤中取用靠近自己的一杯。如賓主人數不多,大家促膝圍坐,則可將茶盤放在,各人自行取杯享用。

茶托:放置茶杯用,每個茶杯配一茶托。茶托質地有陶瓷的,也有用竹、木或其他材料製成的,其大小與茶杯要協調。用茶托可以避免沾溼桌子或燙杯桌面,而且端杯奉茶時可避免手指直接觸杯口。

茶罐:專門存放茶葉用。要求無味、防潮、不透光。常用的有馬口鐵罐、不鏽鋼罐、錫合金罐和陶瓷罐等。

茶葉品質審評用的器皿與日常飲茶用的器皿不同,有嚴格的統一規格,以儘量減少客觀上的誤差。

常用的評茶用具有:審評盤、審評杯、審評碗、葉底盤、樣茶秤、砂時計、網匙、茶匙、湯杯、吐茶筒、燒水壺等。

審評盤:又叫“樣茶盤”,用無氣味薄木板製成,分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專供審評茶葉外形之外。正方形盤的規格是23×23×3釐米(長×寬×高);長方形盤的規格是25×16×3釐米。盤的一角,開一缺口,供倒出茶葉之用。作塗白色漆,待漆味全部揮發之後才能使用。

審評杯:用來泡茶與審評茶葉香氣。國際標準審評杯規格為:杯高65毫米,內徑62毫米,外徑66毫米,杯柄對面杯口有一鋸齒形小缺口,杯蓋外徑72毫米,內徑61毫米。杯蓋上有一小氣孔。審評杯容量為150毫升。我國審評紅、綠毛茶用的審評本容量為200或250毫升,其杯口上為弧形小缺口。審評烏龍茶的審評杯為容量110毫升的有蓋茶碗。

審評碗:為特製的廣口白色瓷碗,審評茶葉湯色與滋味之用。國際標準審評碗規格為:外徑95毫米,內徑86毫米,高52毫米,容量為150毫升。我國毛茶審評碗容量為200或250毫升。

葉底盤:有木質方形葉底盤和長方形白色搪瓷盤兩種,均為審評葉底之用。

本質葉底盤的規格為10×10×2釐米(長×寬×高),白色搪瓷盤的規格為22×15×3釐米。

樣茶秤:為特製稱樣茶的衡器。也可用1/10的粗天平稱取樣茶。

砂時計:專門記茶葉沖泡時間之用。審評室堂用5分鐘砂時計,也可用定時鐘代替。

網匙:用細密銅絲網製成,作撈取審評碗內茶渣之用。

茶匙:取茶湯評滋味用。

湯杯:放網匙、茶匙用。

吐茶筒:審評時吐茶用,其規格為:高80釐米,口徑35釐米,半腰徑20釐米,通常用鍍鋅鐵皮製成。

==================================

泡茶技法

(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位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準備聞香杯。

溫壺、溫杯:溫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溫杯時裡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階茶一般儲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後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滿。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外溫度,開水衝入後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縣西,產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三):潮州泡法

潮州式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製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說話,儘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到統一的境界。對於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於日本茶道,只比其遜於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溫壺、溫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再倒入茶盅。

幹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後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乾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乾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後,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並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溫烘烤,如此能使粗製的陳茶,黴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位。(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溼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後,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外溫度配合均勻,然後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溫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後,迅速提起,至於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後,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後,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上下溼度均勻。抖壺的次數與搖次數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後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後,才可如釋重負與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四):宜興泡法

宜興式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溫壺:將熱水衝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後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並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於更好的泡製茶葉。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衝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幹壺:執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衝八水將剩餘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五):詔安泡法

詔安式泡法:

1.特色:用於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摺疊整齊,放在泡者習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於紙方巾上,摺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鑑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後,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後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迴圈,主人喝的留在最後,水溢杯後,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後,香味盡去,皆不取。

清潔茶具:以備後用

===================================

泡茶三要

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茶葉種類繁多,水質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

泡茶,首先得選茶和鑑茶,只有正確鑑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差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幹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淨,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除以上六大類以外,還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類茶的基礎上經再次加工製成的茶葉品種,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綠茶中的烘青茶、紅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葉和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等。緊壓茶以黑茶、紅茶為原料,並經蒸壓工序做成一定形狀,如“青磚”、“康磚”、“六堡茶”、“沱茶”、“米磚”等。

其次是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汙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淨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汙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岩斷層涓涓細流彙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淨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但泉水在地層裡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遊歷南北名山大川之後,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僅水質好,還因為當時京師多苦水,宮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靜佳麗,泉水從高處噴出,瓊漿倒傾,如老龍噴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榮。看來好水除了要品質高外,還與茶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關係。“天下第一泉”的美名,歷代都有爭執,有揚子江

標籤: 白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xm8ol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