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隸書的豎怎麼寫

隸書的豎怎麼寫

1. 書法中豎著寫的格式是怎麼樣的

書法中豎著寫的格式是:自右向左,從上而下,上頭齊平,下頭不一定齊尾(可齊可不齊);落款可長可短,視剩餘空間而定,但上不可與正文齊平或高出,下不可與正文齊平或低出。印章大小與落款字相仿為妙。

隸書的豎怎麼寫

豎寫,自右向左。如果篆、隸、楷、行、章草或今草等書體,要注意行直;通常行距大於字距;楷書重在莊重協調、隸書可字距加大,章草酌情而定。若是大草(狂草),要注意筆劃之間、字之間、行之間的揖讓、穿插等,行中不必拘謹,字的疏密、輕重、墨色的濃淡也要錯落有致。

主要是為了關照整體的平衡,筆劃應當自然順勢,要不牽強又儘量少雷同,注意字與字、行與行間的小呼應以及整篇中的大響應。落款要小於主體,上端低於主體、末端稍高與主體,具體要根據主體的字的大上多寡及款的長短處理。

印章一般啟首一枚、異型較佳,尾章通常一陽一陰,與落款不重複為妙。以上只中基本要求(精神),終究還是要根據具體情形,不要太拘泥。

擴充套件資料:

常見格式

1、寫成兩行或三行

兩行的格式。左右兩行均靠紙的左右兩邊寫,中間留出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聯絡節奏,以及兩行間的彼此呼應。落款通常寫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應略高於第一行末一個字。

款字可寫一行或兩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間的相互關係,穿插映帶及節奏變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於一、二兩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寫款,款字應短於正文,上下不宜與正文平行。

2、居中寫一行(少字數)

書寫內容一般為格言、警句或一句詩詞等。字數較少,寫時要注意字的開合及節奏變化,以求生動。落款可分單款、雙款。單款一般寫在左側中間的位置。款字內容包括書寫時間、作者的名號,也可只寫作者名或號。

印章蓋在款字下方,一般以兩方為宜,印與印之間要適當拉開距離。落雙款,上款寫在作品的右側中間偏上的部分,一般寫創作作品的時間,若是贈送作品,則需寫明被贈者的名或號,稱謂及雅正、惠存,清賞等字樣。

2. 隸書的大字怎麼寫

隸書“大”字的寫法是

隸書簡介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是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的起源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又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型。分“秦隸”和“漢隸”。

隸書的創作要點

1、要取法漢碑和秦漢竹木簡。所謂取法,就是認真刻苦地解讀、體會,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當代人的作品,看當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點和不足。

2、恰當把握主體的創作狀態。“書寫性”其實就是將書寫過程和創作情緒紙面化。行筆重複,會形成慣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趨生。

3、正確對待風格問題。風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論。風格面貌不強,不必耿耿於懷;已經形成風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迴避。

隸書的主要代表作品

隸書的代表作品分別是,唐代隸書歷來有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韓擇木列四家之首,其隸書代表作是《祭西嶽神告文碑》。史惟則,人稱“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禪師碑》。而蔡有鄰、李潮鮮有作品傳世。此外,唐代隸書作品,著名的還有徐誥的《嵩陽觀記》,唐玄宗的《石臺孝經》,李白的《上陽臺》,杜牧的《張好好詩》等。

3. 書法中的豎法書寫有哪幾種

書法中的豎法書寫有: 1。

下圓豎(垂露) 豎的形狀亦多變化,大體可分“下圓豎”和“下尖豎”兩種,二者均系自下而上運筆。所不同者,下圓豎下端為圓形、藏鋒;下尖豎下端尖形、露鋒。

下圓豎端莊正直,亦稱“直豎”。下端圓如露珠,似露水下垂,故有“垂露”之稱。

下圓豎寫法是:橫入筆鋒(豎以橫起),逆鋒起筆(欲下先上),頓駐轉鋒,提筆中鋒直下,至末端頓駐回鋒向上收筆。寫豎用筆欲疾,疾則力勁。

如此,則筋強力足,正直不倚。起筆須用力,方能正直到底。

否則,豎雖短亦不直。豎應正直,但不可若以尺畫線,呈筆直狀。

唐柳宗元曾言:“弩過直而力敗。”寫豎必須注意字的整體結構作相應變化。

要直中見曲勢,方不致呆板。 。

2。腰粗豎 又稱“鐵柱”,因其形若鐵柱,故名。

亦為下圓豎的一種。居字中而下不出頭,或只上出頭,用勁筆寫,粗而稍短,如“王”“生”等。

此“永”字八法中“努”法異勢的一種。 清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運筆捲第四》雲:“鐵柱者,首搶上蹲鋒,借勢捷下。

尾乃殺筆上搶。如‘山’‘由’等字用之。”

3。上尖豎 下圓豎的一種。

居字左下的短豎,宜上尖稍斜,以接上應右,如“白”“何”等字。 4。

相向豎 下圓豎的一種。左右有豎而中間筆畫較多,呈全包圍結構或半包圍結構者,宜左右相向彎曲,作拱揖之情狀,即兩豎同時相向的寫法。

清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卷四《八法化勢》雲:“曏者,首左搶右,右搶左。尾搶,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駐,側鋒側過。

分五停,上二下三。如‘固’‘幽’等字。”

5。相背豎 下圓豎的一種。

凡字左右有豎而中間畫少者,或兩豎居中,兩旁均有筆畫者。兩豎相背,左略細短,右稍粗長。

與相向豎相反。如“山”“業”等字。

6。下尖豎(懸針) 其勢若針之懸芒鋒,故亦稱“懸針”。

其畫極為正直,不稍彎曲。其寫法是:寫豎畫時,運筆至下端,不用頓轉,而是提筆作收,筆鋒露出,則成尖形。

唐張懷灌《玉堂禁經•垂針異勢》:“‘丨’,此名懸針。 古無此法,右軍書《曲江序》,‘年’緣向下頓筆。

‘歲’字三畫藏鋒,與‘年’頓相逼,遂改為垂露頓筆直下垂針。後人立懸針相承,遵此也。”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直法》雲:“懸針,首搶上,尾搶下。空出分五停,上二下一。”

7。曲腳豎 曲腳豎的寫法是:起筆時像寫豎一樣,欲下先上,藏鋒入筆,然後中鋒下行,寫到下面要曲筆時,速度放慢,仍然用中鋒,沿弧線向右運筆,到筆畫終點時向上提筆,向右下轉鋒,最後回鋒收筆。

注意這個曲腳豎的弧線要寫出內在的張力。

4. 如何寫毛筆字的一豎

你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就自然會寫的好了:

一、先練握筆姿勢

大指——大指的作用是從裡向外用力頂住筆管。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寫字型的大小、懸肘或懸腕,以及坐立姿勢來決定。

食指——食指壓住筆管,指甲左側和第一關節同時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壓。

中指——向內壓住筆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筆管的內外兩側同時內用力壓緊。

無名指——無名指是協助大指從內下方托住筆管。

小指——小指在無名指後面加強了託頂的力量。功力濃厚時,單獨使用中指和無名指即可鉗住筆管。

二、從筆劃開始練起(橫豎丿丶點折),不要認為簡單而覺得好笑,這是練毛筆字打好基本功。然後再循序漸進,穿插帶筆劃的字進行練習。如“三、王”練的是橫劃;“十、川”練的是長橫,懸針豎,豎彎丿,垂露豎。以此類推!

三、中楷練熟後可以穿插練大字,把中楷放大幾倍寫,也就是練膽。再練小楷,練心。這樣都練得差不多了,可以臨古詩帖。之後練行書、隸書、篆書。穩步進行練習!

另:剛開始練習用宣紙太浪費了,用學生用十五格紙最好,報紙也行。毛筆最好天天練,實在忙,兩三天練也可以,不要間隔時間太長,否則會荒廢!回答得夠詳細吧!!

5. 隸書的本怎麼寫

隸書“本”字的寫法是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是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的起源

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又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型。分“秦隸”和“漢隸”。

隸書的創作要點

1、要取法漢碑和秦漢竹木簡。所謂取法,就是認真刻苦地解讀、體會,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當代人的作品,看當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點和不足。

2、恰當把握主體的創作狀態。“書寫性”其實就是將書寫過程和創作情緒紙面化。行筆重複,會形成慣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趨生。

3、正確對待風格問題。風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論。風格面貌不強,不必耿耿於懷;已經形成風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迴避。

隸書的主要代表作品

隸書的代表作品分別是,唐代隸書歷來有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韓擇木列四家之首,其隸書代表作是《祭西嶽神告文碑》。史惟則,人稱“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禪師碑》。而蔡有鄰、李潮鮮有作品傳世。此外,唐代隸書作品,著名的還有徐誥的《嵩陽觀記》,唐玄宗的《石臺孝經》,李白的《上陽臺》,杜牧的《張好好詩》等。

標籤: 隸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zkrn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