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在中國古代,定親是男女雙方確定婚姻關係、僅次於正式結婚的社會性的重要禮儀。定親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卻常有用信物來定情的做法;迫於禮教和社會壓力,交換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雙方私下進行,他人無從知曉。
古代定情信物包括:手鐲、纏臂金、戒指、耳環、香囊等,或者是家中祖傳的某種小物件、本人精心選購的某種紀念品等。不管信物為何、價值是否貴重,信物總會有一定來歷或與自己有特殊的關係,其精神上的含義肯定是不能用物品是否值錢來衡量的。贈上了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

方法


手鐲由來已久,起源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遺址,和位於山東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學家均發現了陶環、石鐲等古代先民用於裝飾手腕的鐲環。從出土的手鐲實物來看,有動物的骨頭、牙齒,以及石頭、陶器等。手鐲的形狀有圓管狀、圓環狀,也有兩個半圓形環拼合二成的。
隋唐至宋朝,婦女用鐲子裝飾手臂已很普遍,稱之為必須臂釧。初唐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周肪的《簪花仕女圖》,都清晰地描繪了手戴臂釧的女子形象。這不僅僅限於宮廷貴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熱衷。據史載,崔光遠帶兵討伐段子章,將士到處搶掠,見到婦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釧。可見當時戴臂釧的女子並非少數。
唐宋以後,手鐲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了高度發展,有金銀手鐲、鑲玉手鐲、鑲寶手鐲等等。造型有圓環型、串珠型、絞絲型、辮子型、竹子型等。到了明清乃至,以金鑲嵌寶石的手鐲盛行不衰。在飾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藝製作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手鐲雖然被認為是作為手臂的裝飾物,是人們最早萌生的一種朦朧的愛美意識,但也有許多科學家認為,手鐲最初的出現並非完全是出自於愛美,而是與圖騰崇拜、巫術禮儀有關。同時,也有史學家認為,由於男性在經濟生活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鐲等飾物有了一種隱喻拴住婦女,不讓其逃跑的蠻夷習俗。這種隱喻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存在著。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早期臂釧實物多出現於北方地區,通常將金銀條錘扁,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八圈,並有花、素之分:鏤刻有花紋的,稱“花釧”,素而無紋的,稱“素釧”。無論從什麼角度觀察,所見都為數道圓環,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釧”字的造形從“金”,從“川”,其中的“川”字即象形而來。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第2張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或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讓對面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
《太平廣記》裡說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曰:“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迴圈無終極”。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已憂思而死,二人遂神會於王氏宅中。
《云溪友議》寫韋皋與玉簫相戀,依依惜別時韋皋送給玉簫一枚玉指環,發誓五至七年後來娶玉簫。但後來韋皋違約不至,玉簫絕食而死。再後來韋皋成為西川節度使,知此事後悔恨不已,遂“廣修佛像”以贖罪,最後玉簫託生為歌姬,又回到了韋皋的身旁,再續一世的情緣。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第3張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安史亂起,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行人倉皇西狩,馬嵬坡六軍不發,唐玄宗犧牲了楊貴妃的生命,讓她獨自去承擔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被絞殺後,屍體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復西京以後,唐玄宗派人悄悄將她的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現貴妃的遺體只剩下瑩瑩白骨一架,唯有臨死時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覆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見到香囊睹物思人,當年驪山歌舞的歡樂宛在,伊人的濃愛只留下眼前這隻香囊!他把香囊裝入衣袖,不禁老淚縱橫。八十年過去後,詩人張祜感嘆此物此事,寫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詩:“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沒有人再能為玄宗解開這隻小小的香囊了,說不清楚是愛還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環誰人能解得開呢?
《晉書 賈午傳》中記載了賈充的小女兒賈午與她父親賈充的幕僚韓壽相戀的故事,幽會時賈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贈,不料上朝時韓壽身上的香味被賈充察覺,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後,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讓女兒嫁給了韓壽,並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這西域之香應該由賈午裝在自己親手做的香囊裡相贈,才不算辱沒了貴重禮物和女兒家的一番情意。
《紅樓夢》裡林妹妹也曾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她的情思。有一回寫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剪了,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麼會送人?當芳華不再、紅雨落盡的時候,見香囊猶見伊人,卻只怕寶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第4張

《詩源》裡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並送姜氏一枚百鍊水晶針為信物,姜氏啟履箱,取連理線,貫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素縷表示純潔,而針諧音同貞。 
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梁武帝蕭衍詩有“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宋代林逋有“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的詞。 
言為心聲,所謂“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結”這個漢字就象是一張“不捨心懷、情用牢結”的網,卻網不盡天下痴兒女故事的萬一,目睹神傷。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第5張

古代的絹稱為紈素,而裙是從“裳”演變而來。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稱。古代“裙、群”二字同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線群幅也。漢辛延年《羽林郎》詩:“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關於裙子的情愫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武則天這首《如意曲》,這詩是她為誰寫下的呢?一樣騫累於千丈紅塵和茫茫人海,人世間的女子哪怕豪氣干雲如武則天看到月光下的桂樹,仍舊沒逃過夜夜綿長的思念……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第6張

接發同心,以梳為禮。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欲與你白頭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輩子都要糾纏到老,有結髮、私訂終身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為其梳頭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願,也有愛意傳遞。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習俗。
送梳子有幾種說法: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著很想念很掛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頭髮也代表著密切性,代表著白頭攜老!
3.梳子還代表愛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樂!把煩惱一掃而過,把心結開啟,而且梳頭會給人精神,帶給人自信!
還有一種說法是梳子不能送朋友,代表絕交,若送情人代表白頭偕老!

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及寓意 第7張
標籤: 信物 定情 寓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60qk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