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如何培養幼兒獨立

如何培養幼兒獨立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戴南博愛實驗藝術幼兒園柳時元【摘要】有一句教育名言:“愛孩子母雞都會,關鍵是怎麼樣愛孩子。”我們的愛,不是溺愛,那隻會讓幼兒變得無能;我們的愛,必須是智慧的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必須用先進科學的教育

孩子的自立對於他們今後自己的生活有莫大的幫助。所有的父母都明白這一點,都希望孩子做一個自立的人,卻不知道自己具體應該怎麼做。總想幫助孩子多一點,卻總是過了頭。

當孩子步履蹣跚走路時免不了會摔跟頭,聰明的父母會顯出不以為然的表情,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的能力,希望給他一個戰勝自己的機會;當孩子嘗試做家務、第一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明智的家長會裝做很平常,或者及時表揚,決不會因為孩子暫時做得不夠好,而伸出自己幫助的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聰明的家長會說:“你覺得該怎麼辦?”而不是說:“你應該這樣,或者那樣”;面對挑食的孩子,理智的家長會毫不留情的把飯碗端走,決不遷就孩子,更不會再次下廚為他調製他想吃的飯菜……因為這些家長清楚地看到了:過分的遷就溺愛孩子,會防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導致孩子養成凡事依賴別人的習慣。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關心的事情。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幼兒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促進其身心發展,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我們可能經常A看到這種現象,幼兒衣服脫了自己不能穿上去,或者是衣服釦子

因此,要培養一個自立的孩子,作為家長的您就要學會:把愛藏起一點。鄭州最好的右腦機構

一、讓寶寶自己走路 寶寶學步時就應該適時的讓他自己走路,時間也不用太長,只要頻繁的讓寶寶下地自己行走就好,寶寶可能會喊累,家長不要忙著心疼寶寶,抱寶寶,這樣寶寶很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二、在安全的範圍內支援寶寶“自己來” 寶寶能自己做

如何做到把愛藏起一點,其實很簡單。

首先我們的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雖然,幼兒還小,但他們並不是什麼都不懂,什麼也教不會。他們反而是可塑性很強的。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給他們一個行為準則的框框,並用這個框框來規範他們的行為。那麼,長大後,不用我們教育,孩子也會自動用

如何培養幼兒獨立

方法

首先,父母要有清醒的頭腦,相信孩子的能力。

許多家長一面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一面又總是抱怨孩子依賴性太強,獨立性太差,怕孩子長大後不能面對競爭激烈未來社會。其實家長的認識和教育行為都至關重要。1、在思想上要明確認識,高度重視3歲前的孩子,可塑性最

孩子只有在逆境中不斷的鍛鍊,才能學會堅強、學會自立。當然,對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愛,父母的愛會滋潤他們健康成長。現在的孩子不怕“沒人愛”,而是怕“愛過剩”,家長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把愛藏起一點。

每次進行手工活動、數學操作活動的時候,我總會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會說:“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我做”,“老師幫幫忙”,其實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兒卻只是站在邊上,臉上帶著悲傷、惶恐的神情看著其他在做的幼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問題的專家。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繫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夫人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溼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夫人稱是。

幼兒的獨立性是在父母養育過程中逐漸培養成的,它對幼兒心理髮展 起積極作用,能夠促進幼兒獨立能力的發展。但是有些家長讓幼兒獨立活動的意識淡薄,什麼事都想替孩子做,這樣反而減緩了幼兒的成長速度。幼兒園教師要多與 家長溝通,與家長一起

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一個小時,你嫌他笨手笨腳,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了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這位母親更是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近了專家說:你怎麼知道的?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夫人問,以後我該怎麼辦?右腦開發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1、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孩子獨立性需要從小開始培養。1—3歲的孩子對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興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歡模仿,所以當他看見大人在幹什麼他也學著幹什麼。如大人在疊衣服,他也要來幫忙;大人在掃地,他也搶著要掃

如何培養幼兒獨立 第2張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著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這是那些過分愛孩子、不會愛孩子的父母親手挖掘的,孩子的能力一直沒有得到鍛鍊,因此他也就失去了自立的可能。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兒童所面對的社會生活空間日益擴大,社會環境日益複雜社會價值觀念也日益複雜,而現代幼兒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較低,原因是: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不少父母把所有的愛都集中到孩子身

其次,父母要保持理智的心態,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獨立性是孩子終身發展的重要素質。在我國,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是持著含著嘴裡,捧在手心的態度,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想要什麼就滿足他們什麼,在這樣的發展下,孩子必然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以至於在上活動課的時候,我會發現有幾

作家北野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民族的較量實際上是年輕女人的較量。有一次,他在中國農村看到幾個小孩在一起玩,一個被另一個欺負了。那個被打的孩子的母親聽見哭聲趕過來,厲聲吼道:“你幹嗎打他,再打他我揍死你!”這使他想起在英國曾見過的同樣一個場景,那位被欺負的小孩的母親卻對另外幾個孩子講:“你們為什麼欺負他呢?難道你們不友好嗎?”

一、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2-3歲的幼兒,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了萌芽階段,言語和動作都有了迅速發展,對周圍世界的認知範圍也在逐漸擴大。他們的獨立意識也在點滴間逐步培養起來,喜歡自己去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

孩子的成長誰也代替不了,將來的風風雨雨必須要親自經歷,未來的路也必須是靠自己走出來。因此,我們應該給孩子的成長創造條件、創造鍛鍊的機會,而不是凡事包辦代替、做孩子的“代言人”,所以這需要父母理智的愛。

獨立性在幼兒身心發展中有重要意義。獨立性強的孩子常常表現為:做事有明確的目的,並能按照目的去行動,不指望別人幫助,不屈服於別人的強迫,不受別人的暗示,不從事違反目標的活動,能主動地做事,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善於思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父母要學會正確表達愛的方式。

愛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的孩子需要直接的愛,但更需要科學的愛。為了孩子將來能自食其力,做一個自立的人,在父母有能力培養他們的時候,就要儘自己的努力,把我們的愛藏起一半在心底,讓孩子適當的吃點“苦”,受些“累”,忍受一些挫折,這是人生的必修課,我們切不可忽視這重要的一課,不要等到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再想著去改變什麼。

引領右腦提醒父母:為了孩子能做一個自立的人,為了孩子將來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挑戰困難和挫折,我們現在就要學會如何愛他們,適時地把愛藏起一點。

如何培養幼兒獨立 第3張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幼教專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獨立性,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重點培養自百理生活能力。獨立性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

1、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孩子獨立性需要從小開始培養。 

2、瞭解孩子的發展過程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前提。

3、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放手讓孩度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4、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5、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培養初步知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6、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7、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能力

8、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

9、採用適道當的教育方式。

10、從興趣上培養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首先我們的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雖然,幼兒還小,但他們並不是什麼都不懂,什麼也教不會。他們反而是可塑性很強的。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給他們一e79fa5e9819331333365653837個行為準則的框框,並用這個框框來規範他們的行為。那麼,長大後,不用我們教育,孩子也會自動用這些準則來約束自己。我們的幼兒教育雖然不像高中、大學教育那樣能讓學生獲得許多的知識,但我們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為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的教育。當然,這件事不是我們自己努力就可以做好的,因為孩子還有很長的時間是和父母親呆在一起的,我們要做好家校聯絡,與家長多溝通,讓家長了解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配合,儘可能讓他們和我們教育保持一致。

其次,我們要加強學習,認真研究每一個幼兒。這話聽起來似乎太過嚴重,其實不然。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具有獨立的個性。我們只有對他們進行了充分的瞭解,才能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其在幼兒園裡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一個活潑、健康、獨立的孩子。社會在發展,我們的孩子也在不斷地變化,不能老是按照經驗來教學,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更充分的瞭解學生的心理、身理,在教學中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在幼兒教育中,我們要相信幼兒通過培養能夠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我們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如:在選擇遊戲區域進行遊戲時,我們不要干涉他們,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遊戲角色、遊戲環節、遊戲方式,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同樣,在孩子間發生矛盾時,我們也不要作為權威者去評判誰對誰錯,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給予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在他們自己實在解決不下去的時候,我們在給予幫助,給他們一些建議,讓他們選擇,而不是直接的安排和處理,這樣做除了培養他們的獨立性,還能讓他們學會尊重,變得民主。

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他們對看到的事情有時都會問上一個為什麼?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應很耐心地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進行探索,來得到問題的答案。我們要給幼兒創設一個寬鬆、民主的氛圍,讓他們勇敢地去嘗試。在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不必擔心失敗,可以大膽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而不是教師把答案直接告訴給幼兒。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幼兒,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的傾聽孩子,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商量的語氣對孩子發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氣來要求,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這並非是嬌慣孩子。事實證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媽媽都想要保護好孩子免受任何傷害,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更需要媽媽的放手,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和成長。

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強迫孩子做他能力未達到的事。

我們想讓孩子嘗試新的東西,變得更獨立自主。可是如果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就去強迫。這可能會事與願違,讓孩子感到挫折和失敗,而不敢進行新的嘗試,他們就會更加依賴我們。

可以先讓孩子選些簡單的任務來做,比如說收拾玩具、鋪7a6431333433623135床,或者把書放進書包裡等等。

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想讓孩子更獨立自主,可以讓他們參與做一些家務,比如擺放餐具,給植物澆水等。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會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參與和貢獻是很重要的,這會讓孩子在不同的角色裡成長。

給獨立訓練設定固定時間

固定的日程安排會幫助孩子成長,在學習獨立時也不例外。每天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段來讓孩子嘗試新的技能,比如說疊紙巾,擦桌子等。

當孩子做好後,父母一定要及時讚揚孩子,但是要讚揚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做的嘗試和努力,而不是讚揚結果,這會讓孩子更願意嘗試。

讓孩子來做決定

根據孩子的能力情況,你可以逐漸嘗試讓孩子做一些決定,這樣孩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是被重視的。比如,你可以讓孩子決定是要吃蘋果還是香蕉?出門時是要穿紅色還是藍色的鞋子?

准許孩子做決定會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更會鼓勵他們願意獨立思考。

給孩子適時的支援

讓孩子獨立並不意味著不管孩子,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一定要及時幫助他。比如孩子受傷了,或者孩子感到害怕,提供幫助並不會阻礙他變得獨立。

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靜的時候,會去嘗試更加獨立。讓孩子感到舒適,給孩子關心,這些不是鼓勵獨立性的敵人,恰恰是走向獨立的最好支援。

當然,支援孩子也並不意味著當孩子感到沮喪時馬上衝進去把事情變得完美,而是要去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

不再使用寶寶語

人們接受到什麼樣的語言對待,就會決定他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況。孩子也是這樣。

所以,不要再用寶寶的呀呀學語和他們說話了,用正常*之間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比如說,不要問“要不要喝水水”,而是問“你喝水嗎?”。

尋求孩子的幫助

大多數時候孩子都要依賴父母。佳禾早教師建議,你也可以請孩子幫你。

比如拿個東西,或者研究一個玩具怎麼運轉的,你可以說,“我不知道怎麼做這個。你有沒有主意?” 或者簡單的說“你可以幫我嗎?”,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他們也會為此而驕傲,這會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更願意獨立自主~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提升孩子獨立性的五大建議

1.平時給予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3363433孩子獨處的時間

獨立性從小就可以開始培養,而促進孩子獨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讓他學習獨處。但是在另一方面,孩子在能獨處前也必須要有一些先備能力,像是能獨自執行一些適齡的活動,例如拼圖、玩玩具、畫圖或看書。所以先協助孩子學習獨立從事一些活動,示範獨處的樂趣,從過程中孩子將更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是一個個體。會獨處的孩子不會任何事都要依賴爸爸媽媽,當家長的幫忙無法再「隨手可得」,他們也將學會要靠自己。

2.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做

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讓他們自己來。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往往大人尋求快速,沒時間等小孩,乾脆就直接幫孩子做完還比較省事,就如一般家庭平時的早晨,終於大家都準備好出門,當小孩還在拖拖拉拉,這時心急的媽媽寧願幫孩子穿好襪子和鞋,也不願浪費時間讓孩子自己做。

我曾經在訓練幼稚園的老師時,認識了一位四歲多的小朋友,他的婆婆都會讓孩子坐推車來學校,孩子一下推車,他什麼事都不必做,因為婆婆一定會幫他把外套、鞋子脫掉,下課回家時也是一樣的場景,由此可見,這個孩子在家應該也是受到一樣的待遇,任何事都幫他做好。表面上我們看到孩子是被疼愛的,可是事實上他的學習力是被剝奪的。幼稚園的老師曾跟我說,那個孩子在學校什麼事情都依賴老師,常常說:「我不會!」同時學習動機也很低。很明顯地,孩子不想獨立是被養成的,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獨立,就要常提醒自己要適時地放手,只要觀察到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爸爸媽媽就該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並多加鼓勵孩子主動的意願。

3.避免挑剔或糾正

當孩子有意願自己做、自己嘗試,有一個必須要持續提醒自己的關鍵,就是別做個完美主義者。孩子還在學習,他們一定沒有家長做得好,達不到家長想要的標準,但只要孩子有動機去做,那麼就算是做得不夠好,也不要太過於挑剔或糾正,以免孩子挫折太多,還沒機會練習就已經選擇放棄。

我曾經接觸過幾位家長,他們的內心很矛盾,口口聲聲說希望孩子能獨立,但是卻又常常干涉,東挑西挑,認為孩子可以再加強。家長也許不知道,孩子若是常常從父母那接收這樣的訊息,他們對自己的自我觀感一定是負面、缺乏自信的。因此,我們都要學習扮演支援性的角色,多多支援孩子,並花心思注意孩子的努力,就算是犯了錯也不責罵,把這個經驗當做是一個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孩子才會勇於嘗試並得到成就感。

4.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

有時候,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真的會讓人驚訝,我們做父母的千萬別低估了孩子的潛力!重點在於,我們做父母的是否給予孩子機會去解決問題,還是我們擔心孩子不會解決,於是我們最後選擇幫他解決或是直接給他答案?

一個可以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就是示範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常常會在兒子Aidan面前故意營造遇到問題的機會,像是刻意把物品放在拿不到的地方,或是在帶他出門遊玩時,故意錯失搭公車的機會,並在這些時候,把遇到的問題描述給兒子聽,再把解決的方案說出來。當孩子累積久瞭解決問題的概念,接下來我會在兒子遇到問題時,問他可以怎麼辦,引導他學習思考。引導時有一個小提醒,就是要切記給予孩子一些時間去思考,提供越少的協助越好,倘若孩子還是有困難,家長可以技巧性地問一些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的方向,例如孩子的玩具擺在高處而他又想玩時,可以試著問孩子:「有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站得更高?」或是「現在玩不到這個玩具,是不是有其他玩具可以現在玩?」

5.給孩子一個責任

因為常常進入家庭輔導父母,我一般看到的畫面就是媽媽為了家事忙碌,於是小孩就玩著自己的玩具或是看著電視,媽媽雖然口頭上抱怨孩子什麼都不做,但還是自己撐著,把一切家務都往自己身上扛。我看到許多現象,孩子已是個青少年,但卻有很多事都不會做,也許是整理自己的房間或是幫自己準備個簡單的餐點,都無法自己獨立完成。要孩子學習獨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就是:孩子是一家的成員,他有權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給他的,也有責任要為家裡付出。因此,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及能力,幫他安排適合他的任務,比如倒垃圾或是幫忙收衣服,讓孩子學習獨立外,還能從小培養責任感。

幼兒園怎樣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每次進行手工活動、數學操作活動的時候,我總會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會說:“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我做”,“老師幫幫忙”,其實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兒卻只是站在邊上,臉上帶著悲傷、惶恐的神情看著其他在做的幼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是持著含在嘴裡,捧在手心的態度,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珍藏著,為孩子包辦著一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不用頭腦而怯懦的人。而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在幼兒時期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為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關鍵詞]:幼兒 獨立性 幼兒園 家庭 每次進行手工活動、數學操作活動的時候,我總會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會說:“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我做”,“老師幫幫忙”,其實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兒卻只是站在邊上,臉上帶著悲傷、惶恐的神情看著其他在做的幼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是持著含在嘴裡,捧在手心的態度,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珍藏著,為孩子包辦著一切,孩子想要什麼就滿足他們什麼,而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就是不要生病、要聽話。這就導致了在報紙上所揭露的那些可笑的現象:孩子進中學了,父母還要為他們收拾書包,送他們上車。有的孩子考大學了,考什麼專業都是父母選擇的,沒有一點自我的意願。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不用頭腦而怯懦的人。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孩子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判斷、選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溫馴的工具是會被社會所淘汰的。而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在幼兒時期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為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一、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2-3歲的幼兒,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了萌芽階段,言語和動作都有了迅速發展,對周圍世界的認知範圍也在逐漸擴大。他們的獨立意識也在點滴間逐步培養起來,喜歡自己去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漸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斷提高,他們開始了嘗試,於是從不會做到學著做到學會做,從做的不象樣到做的井井有條。在這個必然的規律和必經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自身的發展。於是我們就可以要求幼兒從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讓他們學著自己吃飯、穿*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覺等等。雖然有時他們吃飯的速度很慢、他們的衣服穿的並不是很整齊,玩具收拾的不是很乾淨,但是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放手讓幼兒自己做主,給他們一種小主人的感覺,讓他們在活動過程感受獨立做事的樂趣,以此來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同時對他們做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和要求他們去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獨立做事,為幼兒的自主、獨立發展創造民主、寬鬆、愉快的氣氛。 二、在教育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幼兒的獨立性的培養,她說:"教育者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她認為,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如:在選擇遊戲區域進行遊戲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遊戲角色、遊戲環節、遊戲方式,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在孩子間發生矛盾時,不是作為權威者的來評判誰對誰錯,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給予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他們對看到的事情有時都會問上一個為什麼?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應注意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進行探索,來得到問題的答案。在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不必擔心失敗和批評,可以大膽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而不是教師把答案直接告訴給幼兒。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幼兒,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的傾聽孩子,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商量的語氣對孩子發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氣來要求,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這並非是嬌慣孩子。事實證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三、在因材施教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之間是存在能力差異的,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幼兒,我們應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周圍世界,並在主動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獨立意識較弱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記得我們進行摺紙活動《小鋼琴》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把雙三角形翻壓出來了,而那些能力差的孩子在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時我們就要求能力強的孩子對著範作自己探索最後兩個步驟的完成,而對能力差的孩子就先學會翻壓雙三角形,等到孩子都學會翻壓雙三角形了我們再把最後兩步驟教給孩子。能力強的孩子尤思芸就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學會了折鋼琴的本領,做起了小老師幫助其他幼兒完成摺紙活動。所以說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就如畫畫來說,我們的孩子剛開始對塗色練習不是很能力很強,經常塗的到處都是,後來經過反覆的練習,不斷的提升要求,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均勻的進行塗色練習了。如果我們對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做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孩子就會產生恐懼心理,然後產生依賴心理,尋求教師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差異及時的調整教學過程與環節,讓每個孩子都在學習中進行獨立性的培養。 幼兒的獨立能力並不是只在幼兒園中經過教師教育鍛鍊就行的,他們生活中更多的時間是呆在家裡的,如果家長總是幫著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兒的自理能力就會很差,這也會給老師培養幼兒自理能力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因此,我們需要讓家長了解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長統一思想,以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需要家園合作,齊心協力。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會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會相應得到發展,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一、對孩子要放手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只有經歷過失敗的洗禮才會看見成功的彩虹。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e799bee5baa631333365633861應放手讓孩子在他生活的小範圍內自理,讓他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有些家長認為幼兒生活中的小事如自己學會穿*服、自己疊被子等等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大人隨手幫助就可以,不必讓孩子自己去做,就是讓孩子去做也做不好,或者認為讓孩子做太費神,還不如自己做省力。這些看法當然是不正確的。因為幼兒獨立生活能力主要是通過逐漸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而發展起來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必然妨礙孩子未來的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果從小,一切都由父母包辦,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賴父母,形成一種“安全感”,那樣反而容易出大事。 二、讓孩子學會勞動 有些大人認為那麼小的孩子怎會勞動呢?還是我自己來做吧!其實從小讓孩子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教育,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的勤勞習慣,為孩子日後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基礎。如當父母回家了,為他們拿拿拖鞋;吃飯時,發發碗筷;父母在掃地、洗衣時,可以幫忙拿拿簸箕、肥皂之類的東西。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我們父母可以及時的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謝謝”,“你真棒!”,“孩子,你做的真好!”孩子聽到讚揚的話語後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三、模仿效應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行為楷模,作為父母不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理由拒絕和孩子進行親子間的遊戲,我們應多抽一些時間陪孩子玩,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接觸模仿機會,這樣對幼兒獨立品質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未來是屬於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家長和教師應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幼兒,多給幼兒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在培養過程中積極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標籤: 幼兒 培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o6x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