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太極拳講究“沉、勻、連、緩”

太極拳講究“沉、勻、連、緩”

太極拳因其動作舒展輕柔、動中有靜、圓活連貫、剛柔相濟、形氣相隨,同時對百姓來說容易掌握、效果明顯,所以創立至今廣受大眾歡迎,也是較為普及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
  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學哲學分會理事、西南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楊玉輝介紹,太極拳是以自我體肢鍛鍊為主的養生方法,講究形神一致、動靜結合,意氣相依,內外兼修,身心並重。他從太極拳的養生原理、特點及其要領方面為記者介紹了太極拳養生保健的方法和要領。

太極拳講究“沉、勻、連、緩”

方法

“以意領氣,以氣運身”
  楊玉輝說:“中醫認為,氣為人體各功能活動的源泉和動力,併為人體各部分溝通協調樞機。所以氣的調理應放在鍛鍊的重要地位,強調調理氣機,以養周身。”太極拳以呼吸協同動作,氣沉丹田,以激發內氣營運全身。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源泉之根。肺、腎協同,則呼吸細、勻、長、緩。這種腹式呼吸不僅可增強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同時可益腎以固護元氣。丹田氣充,則鼓盪內氣周流全身,臟腑、皮肉皆得其養,內外上下皆得其調。
  同時,楊玉輝認為形體是氣和神產生存在的物質基礎,所以養生還須保養形體,使之健全並與氣和神相協調,因此形體的也是很重要的。動形體,以行氣血。動以養行是太極拳的一個基本特點。氣經任、督、帶、衝諸經脈上行於肩、臂、肘、腕,下行於胯、膝、踝,以至於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後,氣復歸于丹田,所以周身肌肉、筋骨、關節、四肢百骸均在氣的推動下得以運動,從而使其功能得到鍛鍊,達到活動筋骨、疏通脈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太極拳講究“沉、勻、連、緩” 第2張

太極拳的七大特點
  楊玉輝認為太極拳是涉及人體全方位鍛鍊,並將其特點歸納為七點。
  神情安詳、意識主導。練習時要保持神情安詳,排除思想雜念,避免情緒干擾,以神領氣,以氣領形。這樣做是因為只有神靜才能以意導氣,氣血才能周流暢通。
  氣沉丹田、含胸拔背。含胸,即胸略內含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拔背,氣則更能沉于丹田。
  全身放鬆。身體自然放鬆到上要沉肩墜肘,下要鬆胯放腰。體鬆則可使經脈暢達,氣血周流。
  形氣神協調、渾然一體。要求外動於形,內動於氣。在外在的形式上,太極拳強調根在於腳,發於腿,軸於腰,形於手指,只有手、足、腰協調一致,渾然一體,才能上下相隨,流暢自然。
  以腰為軸。太極拳中,腰被作為各種動作的中軸,要求始終保持中正直立,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所以腰宜鬆,宜正直,腰鬆則兩腿有力,正直則重心穩固。
  連綿自如。太極拳動作要輕鬆自然,連綿不斷。不得用僵硬之拙勁、宜用意不用力。動作連綿,則氣流通暢;輕鬆自然,則意氣相合,百脈周流。
  呼吸深勻。太極拳要求神、氣、形的統一和協調,神、氣、形的統一協調關鍵在於氣的作用,而氣的作用的發揮依賴於呼吸。呼吸深長均勻則意味著氣能達於根,氣機和調。通常,吸氣時,動作為合;呼氣時,動作為開。呼氣均勻,氣沉丹田,則氣血舒暢,開合有度。
  動作講究“沉”、“勻”、“連”、“緩”

太極拳講究“沉、勻、連、緩” 第3張

楊玉輝提醒練習者掌握四大要領。
  動作連貫,柔和纏繞,勁力完整。太極拳要求手、腳、頭、眼神配合一氣,保持上下相隨,節節貫穿,連續圓活,輕鬆自然地做好每一個動作。在每一個動作的轉換過程中不能有停頓和斷續的感覺。似停而非停,在似停的一瞬間,動作表現得極緩,但仍要保持所有的動作能纏繞不斷地進行。整個一套太極拳的勁力配合也較講究,自始至終盡力均勻。動作的速度須保持大致相等,不能妄動拙力,要快均快,慢均慢。尤其是初學者開始速度要慢,反覆練熟後,再逐漸加快。
  呼吸配合,意念集中,以意導動。太極拳在準備開始時,首先要調整呼吸,初練時用自然呼吸,循序漸進後用腹式呼吸。練習中呼吸應配合動作。一般呼氣時間稍短,此時動作均在推、展等末段部分;吸氣時間稍長,此時動作處於收、提等動作的開始階段。
  保持體位,以身帶臂,自如舒展。起勢後,架式的高低根據練習者的身體條件和掌握程度決定。初學者可略高點,熟練後可把身體逐漸放低,越低運動量越大。動作以腰為軸,帶動四肢。腰用力得當,可加強發力,提高發力的速度。腰部須豎直,才能堅強有力。
  動作協調,剛柔相濟,柔中寓剛。一般來說,動作的終點,定勢為“實”,動作的轉變過程為“虛”。實的動作和做動作的部位,用力要求沉著、充實,各動作體現出鬆沉、穩定、有力;虛的動作和做動作的部位,要求輕靈、含蓄。太極拳的鍛鍊要點體現在“由鬆入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柔剛相濟”。柔與剛始終貫穿在各式太極拳的運動之中,也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

太極拳講究“沉、勻、連、緩” 第4張
標籤: 太極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l2vk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