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養生保健

> 假如小天體撞擊地球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假如小天體撞擊地球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從這次俄羅斯墜落隕石來看,若是真的能攔截,反而後果更嚴重。因為隕石爆炸的高度越高,對地面影響範圍越大,下落分速度越少,即下落地面時速度產生的衝擊更大。相比之下自然爆炸,範圍小,下落分力使下落速度減小,危害就相對校這次隕石能在上

如果小天體直徑小於50米的話,基本不用擔心;50米到1000米之間,就可能造成地區性的災難;超過了1公里,其產生的威力幾乎可以與超級核爆相當,可能造類毀滅。

科學家估計,小行星的碰撞並不足以消滅地球上的生物,不過,碰撞所產生的一連串事件,如大量的火山爆發、海水水位上升、海水的氧氣減少及氣候急速改變,才導致大量生物死亡,地震的力量相等於芮氏震級十二級,是地球最強烈的地震的一百萬倍,火

假如小天體撞擊地球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一般來說,如果這個小天體直徑小於50米的話,基本不用擔心。因為它們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摩擦產生的熱,足以把它們燒得僅剩一點殘渣,成為供人們許願的一顆流星。

行星撞地球會給人類帶來什麼 http://www.cyol.net 2008-02-01 管晶晶 1月29日,一顆直徑約250米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據最新訊息,該行星已經繼續它的旅行,目前離地球越來越遠。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通報說,這是該小行星2000

如果它的直徑再大些,大概在50米到1000米之間的話,就可能造成地區性的災難;特別是如果正好撞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則會造成更嚴重的死傷。不過,最麻煩的就是它的直徑如果再大一些,比如超過了1公里的話,其產生的威力幾乎可以與超級核爆相當,會引發自然“核冬季”,地球的氣溫會在短暫的升高後,再下降5-15攝氏度左右。亞洲的季風氣候會因此消失,數百萬人因饑荒死亡,最終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0億,就和恐龍可能經歷過的一樣。

前面有一個靠譜的答案。 木星和土星相撞不會產生恆星,因為其質量達不到恆星點燃的最小臨界質量。另外核融合發生的可能性也不大,溫度壓強很難維持。 地球的影響不一定,兩者碰撞的話都是巨行星所以估計會雙雙瓦解。另一方面我記得兩者都是主要

假如小天體撞擊地球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第2張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如果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地球會有大量的火山爆發、海水百水位上升、海水的氧氣減少,氣溫急速改變。由於大量火山爆發,導致地球溫室作用,引發大量動植物死亡,生物鏈被破壞。度

我剛剛才做的,說給你聽吧! 還有,你也是七年級的吧~

聽說未來幾年後有小行星撞擊地球請問大概是什麼時候

據英國《每日快報》8日報道,科學家相信,一顆名叫“阿波菲斯”的390米寬小行星將可能在2036年和地球相撞,釋放出比廣島原子彈爆炸高10萬倍的能量,數千平方公里的地區將受直接影響,而釋放到大氣中的灰塵可能將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科學家上週在英國倫敦召開專家會議,共商在未來的31年時間裡“拯救地球”的有效方法.

命名埃及神話中的惡魔

在埃及神話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和毀滅之魔,它的目的是讓整個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最近,天文學家將一顆正從外太空直奔地球而來的小行星也命名為“阿波菲斯”,正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將對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這顆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它於去年6月被科學家發現,直徑約有390米寬.

上個禮拜,科學家在英國倫敦舉行了“近地天體”專家會議,共商“末日救地球”之法.英國開放大學隕星專家莫尼卡·格拉迪說:“近地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許多更小的太空物體都在衝入地球大氣層時融化了,所以沒能和地球發生碰撞.然而,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將每隔數十萬年和地球相撞一次,直徑大於6公里的小行星將每隔數億年和地球相撞一次,這樣的撞擊將會引發滅絕性災難.這次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遲到的大傢伙.”

威脅危險等級史上最高

NASA科學家進行軌道驗算後發現,“阿波菲斯”2029年將和地球擦肩而過,但卻將在2036年重新光臨地球,並可能衝破大氣層和地球相撞!

據悉,“阿波菲斯”目前已經名列“托裡諾等級”第4級,10級意味著必然的全球毀滅性碰撞.“阿波菲斯”的危險等級在有史以來發現的小行星中是最高的,它和地球在2036年的相撞概率高達37分之一!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天文學家艾倫·菲茨西蒙斯說:“當它在2029年4月13日經過地球附近時,地球引力將改變它的軌道……它會在2036年再次光臨地球,並和我們相撞.”

對策核彈炸燬並不明智

如何改變撞地小行星的軌道,目前科學家已經提出了許多理論性的方法.歐洲宇航局“先進觀念小組”設計出了用一排人造衛星或火箭推動小行星偏離撞地軌道的方法.科學家最感興趣、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和小行星猛烈碰撞,從而改變它的方向.歐洲宇航局計劃在下個10年發起“堂吉訶德”計劃,派兩艘太空船前往一顆測試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達爾戈”,它將和這顆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則將在附近測量小行星的軌道改變情況.

在好萊塢電影《世界末日》中,演員布魯斯·威利斯曾帶人到太空中用核彈去炸小行星,但在真實的科學世界中,核爆炸是最難得到天文學家支援的“下策”.菲茨西蒙斯說:“如果小行星快靠近地球時爆炸,那麼地球就不是被小行星擊中,而是被好幾塊大碎片擊中了,受害地區將變得更多.”

據悉,明年春天,科學家將擁有一次良好的觀測機會,可以更精確地測定“阿波菲斯”的軌道.如果到時仍然無法排除“阿波菲斯”撞地的可能,下一次觀測機會將要等到2013年.

事實上,要到2029年,科學家才能完全確定“阿波菲斯”是否會撞地球.一名專家稱:“如果我們等到2029年才行動,那麼2036年的撞地災難將很難避免.”

小行星撞地球的時間被鎖定在2071年

方網訊 一顆巨大的太空星體帶著耀眼的火光撞向地球,激起驚天巨浪瞬間吞沒海岸城市……這就是美國*《天地大沖撞》中演繹的慘烈景象.這種不幸的遭遇或許真會發生在人世間.日前有天文學家宣佈發現迄今為止最危險的近地小行星,它在2071年的部分執行軌道與地球重合.兩星相撞的機率為千分之一.

2071年天地大沖撞?

1小行星忙壞專家

小行星專家可能是本年度最吸引媒體關注的科研人員了,他們一次次釋出“天地大沖撞”的警報,一次次引起世人的焦慮和恐慌.今年9月,美國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突然宣佈,一顆代號為2000QW7的小行星於一周前“擦”過地球,科學家是在它飛臨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覺的.一場虛驚之後,科學家又得出一個足以令人慶幸不已的結論,如果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則可能毀滅15億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3日,夏威夷一個天文小組在天體聯合會宣佈一顆代號為2000SG34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0年撞擊地球,它的撞擊能量相當於100顆廣島原子彈,一時間*譁然.但僅在一天之後,天文學家又緊急更正了此前的判斷,認為它與地球“碰面”的可能性約為千分之一,而且是在更為遙遠的2071年.

儘管如此,關於小行星撞地球的討論並未結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發生“天地大沖撞”的可能性,英國科學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政府必須積極努力採取預防措施.而中國紫金山天文臺也決定投資2000萬元建設國內最大的小行星望遠鏡站.

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北京天文臺得到證實:這顆小行星的確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危險的小行星.它的執行軌道與地球極為近似,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為354天(地球週期為365天).中科院惟一的小行星觀測研究員朱進告訴記者,這顆危險小行星不會與地球“迎頭相撞”,因為它的轉向是與地球一致的.最新觀測表明,2071年它執行的軌道將與地球軌道區域性“重合”,但兩星是否會相遇還很難說.

隨著對其更進一步的探測,也許這種可怕的結論也會被排除.

據朱進研究員介紹,國際天文學界對這顆小行星還不甚瞭解.天文學家只是從它的亮度判斷其直徑大約為30到70米,這種判斷的前提條件是它必需是一個普通的小行星.但如果它是金屬物體,那麼它的體積就要小得多.目前觀測者還“看不清”它的物質結構,它也許是塊石頭,也可能是70年代人類宇宙飛行器的推進器殘片.

2老地球傷痕累累

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像地球一樣圍繞太陽運轉、但體積太小而不能稱之為行星的天體.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只有1000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則7a6431333361326361只有鵝卵石大小.據中科院北京天文臺小行星觀測研究員朱進介紹,人類發現的近地小行星有1106顆(截止2000年9月18日),其中直徑超過240公里的有16顆,它們都位於地球軌道內側到土星軌道外側的太空中.

人們對小行星的恐懼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較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也會帶來災難.1908年,一顆直徑約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上空爆炸,摧毀了大約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飄浮在空中的塵土高達一萬米.而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一公里的小行星的撞擊,曾毀滅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地球上的多種生物.專家指出,在地球誕生的四十多億年中,危險的“天外來客”給地球留下累累傷痕.目前人類找到的天體撞擊坑就有一百多個.最大最老的是南非伏利德佛坑,直徑達140公里,已有19億7千萬年歷史.科學家分析,一顆直徑100米的隕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其撞擊力相當於100萬噸級的原子彈.

但天文學家也指出,由於每顆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軌道,交叉相撞這類宇宙“交通事故”並不常見.專家分析,直徑兩公里以上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機率,大約是50萬年左右才發生一次;直徑超過100米的小行星的撞擊,每一萬年才有一次.

3監測網兩大漏洞

人類對危險小行星的大量監測還是在近幾年開始的.1994年,蘇梅爾—利維9號彗星與木星發生“世紀碰撞”,這被稱為本世紀最大的太空“交通事故”.此後聯合國曾先後三次召開防範小行星及彗星的會議.從1995年開始,天文學界逐漸掀起一股小行星探索熱.中科院北京天文臺研究員朱進告訴記者,國際上重大的小行星監測計劃就有6家,其中包括中國的施密特計劃.但最有成效的還數美國的spacewatch計劃(太空監測計劃).這一計劃從1985年開始.使用位於亞里桑那州基特峰上的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專門搜尋、發現近地天體.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行星觀測計劃,平均每兩個月可以發現兩三個近地小行星.中科院北京天文臺的“施密特CCD小行星計劃”則是從1995年開始,使用位於河北興隆觀測基地的施密特望遠鏡.先後發現2000多顆小行星,其中有5顆近地小行星.在1997年和1998年期間,北京天文臺的成績還排在國際前五位,但隨後由於各國都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的組織超過了北京天文臺.

SpaceguardFoudation(太空防衛基金會)被認為是目前最成功的國際間合作監測計劃.該組織於1996年在羅馬成立,由各國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目的是保護地球環境、防範來自彗星和小行星的撞擊.

NEAT“近地小行星追蹤”計劃.由美國國家宇航局和美國空軍合作,使用美國空軍在夏威夷的地面電子—光學深空監測站的1米口徑望遠鏡.除了上述這些觀測計劃,還有與美*方有關的LINEAR、LONEOS等觀測計劃.但由於各監測計劃都各自為政,望遠鏡佈局不均,尚留有許多“死角”,因此出現2000QW7小行星“擦”地而過才被發現的驚人局面.

朱進認為,目前的近地小行星監測網存在兩大漏洞:一是南北不均.上述幾大監測計劃的站點都設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的望遠鏡數量相當有限.因此,人們做不到全空域監測危險的小行星.二是存在“死角”.最大的“死角”是太陽光照區域.當小行星從太陽方向飛來時,由於“逆光”,地面望遠鏡看不到它們.這就需要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軌道上也架設一個空間觀測望遠鏡,以避開太陽光的干擾.這一計劃早有人提出,但目前尚無實現可能.儘管科學家都已認識到建立一個更嚴密的監測體系的重要性,但是給人類投下這個重大人壽保險需要太多的錢,人們只能耐心等待.

4大沖撞全球防禦

專家認為,一旦發現小行星有撞擊地球可能,人類需要有充足的時間用於防衛準備,而準備的時間一般要在十年以上.像美國*《天地大沖撞》那樣當宇宙星體很接近地球時才採取措施是很難奏效的.因此預警時間越長也就越有利.

一般來說,小行星的飛行速度可能會超過目前人類現有的飛行器速度.當它不是迎面撞來而是同向靠近時,人類發射的飛行器短期內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類只能早早地發現它們,並將飛行器發射到外空“等候”,然後再想辦法將它推偏軌道.這一“戰場”離地球越遠,人類就越安全.所以監測是第一位的.

朱進認為,目前人類能改變小行星軌跡的手段極為有限.由於人類還沒有掌握向外空直接發射武器的能力,人類所能想到的方法只是用裝載核彈的太空梭在外空攔截小行星,用核導彈將它炸碎或推偏它們軌道.但這種方法也不一定有效.因為對於一些鬆散結構的星體,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而且當小行星很遙遠時,人們無法觀測到它的物質屬性.

剛剛發現的最危險的小行星2000SG344,人們尚不知它是何物,只不過從它的反光度判斷它大概直徑為30至70米.因此從發現到描繪軌跡到分析物性再到選擇防範措施,這需要很長時間.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另有一些更危險的長周期彗星的觀測難度更大,一旦人們發現它將與地球相撞時,通常只有4個月的準備時間了.而這個準備過程,真像和流星賽跑.

好在全球的小行星學家都已認識到全空域監測的重要性,一個更加周密的監測體系正在規劃中.據悉,最近美國的CatalinaSkySurvey監測計劃正準備在南半球佈置一批大望遠鏡,以補嚴人類這一尚存缺陷的外空防禦網.

2036年小行星真的會撞擊地球嗎?概率有多高

1998年,美國國會曾經敦促NASA探索所有的直徑在半英里以上的近地天體,他們的發現令人不安,有超過850個近地天體在我們附近,這些小行星是太陽系裡靠我們最近和最危險的鄰居。天文學家Donald Yeomans帶領著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裡的近地天體專案組,他的團隊搜尋著埋伏在太陽系裡的潛在殺手,把它們列入通緝目錄裡。

Donald Yeoman表示,發現近地天體有點像跟蹤颶風,隨著日復一日的追蹤,會得到其軌道的較好的概念,就能預報其會到哪裡,有多大,以及加入它撞擊地球會議什麼樣的速度。靠著望遠技術,NASA的防衛監測已經探測到90%以上的疑似有害的近地天體,這些令人恐懼的天體會撞擊地球,其能量超過地球上現有的核武器,這樣的撞擊會引發毀滅。

我們無法預測數百數千或者數百萬年裡發生一次,但一旦發生,就會是個毀滅性的災難,所以那是個概率很低但後果嚴重的事件。如果撞擊地球就是全球性的事情,真的發生沉重的打擊,不僅會抹去*,還會把陸地拋進大氣層,然後掉下來覆蓋地球;大氣層溫度會達到大約1000度,所有地面上的植被會瞬間燃燒。所以美國國會要求NASA定位所有直徑500英尺的近地天體,像羅馬大劇場那麼寬。大的天體會消滅首度甚至小的州。

科學家最擔憂的不是已經發現的小行星,而是那些還沒有被發現的那些,我們還無法排除其對地球的影響。前宇航員Schweickart更進一步地看到了近地天體的威脅,他曾經去美國國會,要求政府委派專員負責保護公眾,對付太空隕石。

如今人類已經具備技術終止近地天體在今後撞擊地球,我們現在能夠開始逐步區域性地改造太陽系,這樣我們的生存機會就會得到提高,問題是:我們會是或我們會步恐龍的後塵嗎?但是Schweickart沒有等待NASA國會解決問題,他有自己的方案,在下一個小行星撞擊時解救地球。

Schweickart拒絕小行星的威脅,如今他準備為地球對抗有害的小行星進行辯護。Schweickart發現這些近天體時刻都在飛近我們,但我們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能力來改造我們的生存環境。

Schweickart特別關注過編號為2004MN4的小行星,它有個更熟悉的名字叫做阿波菲斯,有著近750英尺的直徑,在2004年掠過地球,如今預計會再次危險地經過地球附近,時間會在2029年4月13日。屆時阿波菲斯會靠近我們,比地球的同步衛星更近,它是如此的接近,有的地方的人們甚至用肉眼就能看到阿波菲斯,甚至可以閉上眼睛想象那個小行星將會多麼的近。

在2029年阿波菲斯有很大的機率會錯開地球,但是如果阿波菲斯在離地球精確的距離,也就是18893英里的地方經過,可能會通過一個引力眼(一個太空的狹窄區域,有半英里寬),地球的引力會干擾阿波菲斯改變它的軌道,會引發它返回,在那7年後撞擊地球,也就是在2036年4月13日。

地球的引力作用會征服它,造成阿波菲斯的軌道擴大到正好在7年後回到並撞擊地球。現在阿波菲斯有四萬五千分之一的機率在2036年給地球致命一擊,然而甚至這些機率都是科學家的打賭。那是一件已經知道可能是四萬五千分之一的機會的事情,沒人願意去知曉,但如果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如果就是百分之百會撞擊地球,會怎麼樣呢?

Schweickart認為我們必須關注阿波菲斯,就像對待其他自然災害一樣,他甚至繪製了阿波菲斯可能撞擊的地圖。按照Schweickart的說法,阿波菲斯撞擊點會沿著“冒險小路”,開始在西西伯利亞,掠過太平洋降下,在加利福尼亞附近接著它橫穿美國中部,結束在西非。

Schweickart提出了一個阿波菲斯可能擊中之地的令人恐懼的假設,小行星會在太平洋盡頭的加利福尼亞海灘登陸,能量超過一百萬兆噸TNT,這樣一個撞擊會造成5英里寬,9000英尺深的彈坑,這會引發海嘯,50英尺高的海浪將拍打海岸線,造成不計其數的人員上死亡。 科學家目前做的事是靠技術對這樣的宇宙打擊提前行動。一個想法是介入炸燬小行星,然而可能會把問題搞得複雜化,小行星會碎成幾大塊,仍然會威脅地球的安全。

因此Schweickart的新主意是改變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的軌道。所要做的惡事非常非常細微地改變小行星的基本軌道,把它的速度由每小時一萬英里改變為一英里,這樣它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不會撞擊地球。科學家已經構思了太空船的概念設計,用來偏轉小行星,獨特的阿波菲斯。它將把小行星脫離地球,不是像牛崽表演套牛那樣套7a64e58685e5aeb931333363356531住小行星,而是盤旋在小行星前面,用地球引力作為拖繩。

如果能夠停在小行星前面足夠長的時間,充分靠近它,但不接觸它,就會增加它的速度,或者如果在它的背後停留,當它往前跑的時候,就會很細微地讓它慢下來,我們就可以改變一顆小行星的軌道,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提前掌握小行星的動態。

儘管太空探測器已經在過去登陸過小行星,最具挑戰性的想法是發射載人飛船,宇航員在登陸過的小行星上裝上無線電傳送器,來跟蹤小行星。當然也可以使用機器人前往小行星,進行登陸,取得樣本後返回,這並不困難。而載人任務的好處是宇航員可以對小行星表面感興趣的地方作出反應,他們不必依靠遠端導航。

人類如何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危害?

為了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危害,美國宇航局啟動了“太空警衛”計劃,與歐盟和其他國家密切合作,對近地天體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43639進行觀測。科學家們開始監測尺寸超過1千米的近地天體,趙海斌表示,發現並觀測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們首先要把它們發現出來,然後跟蹤觀測,精確地確定它的軌道。最後評估小行星有多大的可能性,或者多大的概率來撞擊地球。如果確定了某一小行星會撞擊地球,或者說是必須得去做一些規避的措施的話,趙海斌坦承,這些方面的研究還是處於一個比較早期的階段,很多甚至還處於一些概念性的研究。

今年2月,我國作為正式成員加入了聯合國批准成立的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紫金山天文臺的近地天體望遠鏡作為我國該領域的主幹裝置,在國際近地天體監測研究領域中有一定的國際地位,相關觀測研究為我國系統開展近地天體監測預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國將要開展的小行星深空探測提供了地基觀測保障。

趙海斌介紹: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就是把近地天體的搜尋、發現、監測以及研究作為主要的科學目標。因為近地天體你是看不完的,有的近地天體消亡了,但會有新的近地天體補充進來,是動態的過程,所以這個工作本身就是會長期做下去的。

假如有小行星(或彗星)要撞擊地球,用這種方法攔截是否可行?

不管2100年的科技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這在現在看來太不現實。彗星的主要成分是堅冰和岩石,如果像所說的“即使把全世界所有核彈加起來,也無法將其動搖”,那這顆彗星基本上不可能穿透了(人類上世紀70年代初的核儲備就足夠將地球表面反覆摧毀16遍了)。

火箭穿透主要靠強大的推力為慣性提供保障。火箭越大則慣性越大,但也越難加速。火箭越小則壓強越大,但會使核燃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6376439料攜帶不足。美國五角大樓方面宣傳的中國祕密研製的“北星之光”洲際導彈攜帶21組共63枚彈頭,其中21枚為鑽地彈頭,最大深度為50米。如果訊息屬實,即使在未來的十幾年這也是世界頂尖水平。如果研製單個的鑽地導彈,針對一般的岩石土層結構,最多打入不到100米深(還得是特殊條件),2100年能否穿透至少100公里厚的彗星?我看難說。

就算屆時人類突破了技術障礙,要擊入其核心,速度起碼不少於第二宇宙速度(還得保證導彈足夠狹長),導彈體積、質量、核載荷、速度等因素又相互制約,方案還是行不通。

其實直徑數百公里的彗星,以人類目前的核能力,將其迫離軌道還是可以的,成本也不高(2100年運載技術應該很先進了),讓彗星和我們擦肩而過,是最好的辦法。否則即使將其擊碎,萬一這些碎塊進入地球軌道,滿對如滿天流星般的打擊,我們恐怕想防都來不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yangsheng/y6re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