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宋史·王隨傳》原文及翻譯(二)

《宋史·王隨傳》原文及翻譯(二)

原文:

《宋史·王隨傳》原文及翻譯(二)

王隨,字子正,河南人。登進士甲科,為將作監丞、通判同州。為京西轉運副使,陛辭,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湯藥,聖主之澤也。”真宗因賜詩寵行,以羊酒束帛令過家為壽。遷淮南轉運使,父憂,起復。時歲比飢,隨救屬部出庫錢,貸民市種糧,歲中約輸絹以償。流庸多復業。徙河東轉運使。擢知制誥,以不善制辭,出知應天府。一日,帝謂宰相曰:“隨治南京太寬。”王旦曰:“南京,都會之地,隨臨事汗漫,無以彈壓。”改知揚州。周懷政誅,隨自陳嘗假懷政白金五十兩,奪知制誥,改給事中、知杭州。

乾興初,復降祕書少監,徙通州。以州少學者,徙孔子廟,起學舍,州人喜,遣子弟就學。母喪,起復光祿卿、知潤州,徙江寧府。歲大飢,轉運使移府發常平倉米,計口日給一升,隨置不聽,曰:“民所以飢者,由兼併閉糴,以邀高價也。”乃大出官粟,平其價。復給事中,為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秦卒有負罪逃入蕃部者,戎人輒奴畜之,小不如意,復執出求賞,前此坐法多死。隨下教能自歸者免死,聽復隸軍籍,由是多來歸者。又建請增蕃落卒,給廢陷馬地,募民耕種。坐事,徙河南府。

明道中,加吏部侍郎、知樞密院事,為莊惠皇太后園陵監護使,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頃之以疾在告詔五日一朝入中書視事為相一年無所建明與陳堯佐韓億石中立同執政數爭事會災異屢發,諫官韓琦言之,四人俱罷。隨以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陽。薨,贈中書令,諡章惠,後改文惠。

(摘編自《宋史·王隨傳》)

譯文:

王隨字子正,河南人。考中進士甲科,擔任將作監丞、通判同州官職。後來他擔任京西轉運副使,上殿辭別皇帝時,告訴皇帝說:“臣父母家住洛中,就在我所管轄地區,我能夠侍奉父母吃藥治病,這是聖明君主賜予的恩澤。”真宗於是賜詩示恩而送行,命令他拿著(朝廷賞賜的)羊、酒、五匹一捆的絲綢探訪家人,為父母賀禮。後來,王隨升遷淮南轉運使,遇到父親去世,服喪未滿就起用復職。當時連年饑荒,王隨救令部屬拿出官府的錢,借給百姓購買種子和糧食,年中折算交納絹來抵債。流民、僱工大多因此恢復產業。不久,王隨調任河東轉運使。再後來王隨升任知制誥, 因不推長製造寫作,而外調擔生應天府知,有一天,皇帝對宰相說:“王隨治理南京(應天府)太寬鬆。”王旦說:“南京,是大都會之地,王隨處理政事散漫,沒有辦法鎮守。”於是王隨被改任揚州知州。周懷政被誅殺時,王隨自己陳說曾經借給周懷政白金五十兩,朝廷因此免去知制誥官職,讓他改任給事中、杭州知州。

真宗乾興初年,王隨又降任祕書少監,調任通州。因為州中缺少學子,王隨就遷來孔子廟,建造學舍,州里人十分高興,送子弟入學。後來,王隨遇到母親去世,喪期未滿朝廷就起用他做光祿卿、潤州知州,接著調任江寧府。當年發生大饑荒,轉運使下發檔案,命令發放常平倉米,按照人口每天給一升,王隨擱置不執行,說:“百姓饑荒的原因,是大戶兼併糧食、買進囤積大米,來追求高價。”於是他將官粟大量售出,來均平價格。後來,王隨再任職給事中,並擔任龍圖閣直學士、秦州知州。有犯罪逃到蕃人部落的秦地士卒,戎人就把他們當作奴隸畜養,稍不如意,又將他們帶到官府求賞,以前這樣犯法的人大多處死。王隨下命令讓能夠自己回來的人免於死罪,任憑他們重新隸屬軍籍,因此有很多人回來了。王隨又建議增加蕃人部落地區士卒,撥給荒廢的陷馬地,招募百姓耕種。後來。王隨因事獲罪,調任河南府。

仁宗明道年間,王隨升任吏部侍郎、樞密院知事,他還做過莊惠太后園陵監護使,後來他被授予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職。不久,王隨因為疾病休假,皇帝下令可以五天一上朝,進中書省處理政務。王隨擔任宰相一年,沒有什麼建議倡導。他與陳堯佐、韓億、石中立一起執政,多次因事爭吵。恰逢當時災異屢屢出現,諫宮韓琦彈劾,四人都被免官。於是王隨憑著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身份通判河陽。他在任上去世,朝廷贈官中書令,諡號章惠、後改諡號文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0yn5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