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日月潭教學反思改進措施

日月潭教學反思改進措施

日月潭教學反思改進措施

1. 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教育水平、專業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 加強團隊合作:建立教師之間的交流平臺,促進教師團隊合作,共同探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的問題。

3. 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之前,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課程時間和教學內容,確保教學計劃有系統性、連貫性和全面性。

4. 合理分配教學資源:分配教學資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教學資源,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受到適當的關注和指導。

5. 實行個性化教育: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實行個性化教育,創設多種教學形式和方式,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的匹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月潭教學反思推薦度:《貓》的教學反思推薦度:教學反思推薦度:比的意義的教學反思推薦度: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推薦度:相關推薦

有關《日月潭》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日月潭》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月潭》的教學反思1

《日月潭》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今天這節課主要帶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三第四小節,描寫日月潭清晨和中午風光的內容。學生品讀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麗風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感知疊詞

《日月潭》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像“圓圓”“彎彎”這樣的疊詞,是學生感知疊詞這一新概念的好的素材,因此,先出示“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這兩個詞,讓學生讀準的基礎上,概括出“疊詞”這一概念;接著通過老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比如學生讀“圓圓的太陽”,我適時評價:我好像看到了這太陽好圓呀等等,讓學生感知到,疊詞能更加生動形象地描摹物的形狀、人的形態這一特點;最後,也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體會疊詞是很有節奏感的,富有音律美。

二、想象朗讀

學生品讀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麗風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先讓學生聽範讀,想畫面,初步感知。接著,我運用多種方法逐句品讀,使每個景物在學生頭腦中的形象飽滿起來。比如引入學生的生活經驗,想象“薄薄的霧”的畫面及帶來的感覺,或是通過圖片的展示,讓抽象的文字變得形象起來、生動起來。這篇課文介紹的日月潭對這個班級的學生來講,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時,他們的生活經驗也不是特別的豐富,提供相關圖片,補充學生生活經驗不足,感性積累不足的弊端,幫助學生實現把文字讀成畫面的目標。最後,迴歸畫面整體,通過學生的朗讀把他們腦海中的形象呈現出來。

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想象畫面品讀文字這一環節中,可能今天我自己沒有走進這種情境中,所以學生也無法很投入,很難想象出畫面。

  《日月潭》的教學反思2

《日月潭》的第二課時,原本計劃讀課文後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感受日月潭的美景,但在實際教學時,課堂上出現了沒有預測到的一幕。

朱經緯上臺來介紹日月潭的由來,完全擺脫了課文的束縛,介紹了一個他從地理書上看到的一個關於日月潭的傳說:傳說一條公龍和一條母龍因為飢餓吞下了太陽和月亮,後來一個勇敢的人殺死了公龍和母龍,太陽和月亮升上了天空,他們原來居住的湖就成了日月潭。

朱經緯講完以後黃韻潔上臺,她先說:“我跟朱經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她講得更細膩、更生動,讀了土地神、姐妹倆等角色,臺下的同學聽得津津有味。

在兩個同學講完以後,我組織同學對他們倆的表現進行了一個評價:朱經緯講得大刀闊斧,有很強的概括力;黃韻潔講得生動。然後我告訴學生,其實一個景點往往都會有很多傳說,正是自然傳說賦予了自然景點以生命,比如阿詩瑪、黃山奇石。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看起來很平常的`景物,如果有美麗的傳說相伴,也會顯得格外不同。

這時教室裡還有高高舉起的手,考慮到時間因素,本不想再請了,但實在不忍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於是我請了第三位同學。

熊聽儀上臺後先說了一段話:“你們想知道這個地方為什麼叫日月潭嗎?我也有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是我自己編的。”於是她開始繪聲繪色的講起來,內容是在前兩個同學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平常看的童話、神話的內容進行的再創作。有時可以發現她思考的痕跡,但很快她又能自圓其說講下去,我真是佩服八歲孩子的思維力、想象力和表達力。

熊聽儀講的故事中有兩點讓我很欣賞:

一是她想到了把公龍、母龍肚子裡的日月取出來但不要傷害它們;

二是她賦予了故事中的人物以現代色彩,姐妹倆得到了玉皇大帝賜給她們的一臺電話,只要撥通123就可以得到幫助。

我著力表揚了熊聽儀的創造精神和善良心地。

從這樣一個過程,我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潛力。這節課學生聽得出奇的好,他們喜歡這樣的故事。

要著力培養這樣一批能說回道的學生,關鍵是要給他們提供這樣鍛鍊的機會。

要有意識的提供一些複合的語言訓練,讓學生在親身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真正提高語文能力。

  《日月潭》的教學反思3

一、引學生細細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裡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和多媒體畫面,再來體會哪裡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蹟”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師的示範品讀意在情激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

二、讓學生真正地“活”

小語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為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教學應是沒有強制的活動,禁錮的要解放,潛在的要誘發,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地活起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重在引導。相信學生能把書讀好,一次沒有讀出來沒關係,讓他們繼續讀,直到能讀出來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這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覺著美,可是到底怎麼美卻感受不到。這時我就讓學生再讀,並且邊讀邊看圖體會。果然學生自己通過讀、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綠”很美,我及時肯定了他們的讀法,並鼓勵他們再讀看能不能又有新的體會。於是,學生又通過自己讀感受到了“很深”也說明日月潭美。就通過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一個結果。這種過程就是一種活。

新世紀,人們疾呼,要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 #二年級# 導語】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

  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裡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和畫面,再來體會哪裡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蹟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師的示範品讀意在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還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導讀。如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就通過拼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教學中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湖,讓學生們想像究竟有一個什麼樣的島,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學生們經過嘗試後,雖不得其解,但卻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必竟還是小有收穫的。 【篇二】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兩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這裡有所瞭解。課前我佈置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並拓展文字,課後開展“寶島臺灣知多少”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件媒體創設情境

  1、匯入:

  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到臺灣,再引出其風景名勝──日月潭,帶領學生去遊覽日月潭的美麗風光。

  2、課文講解:

  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飄蕩著薄薄的霧是什麼樣子?看到“濛濛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

  二、多種形式朗讀、感悟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採用問讀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與情感進行個性化朗讀,注重了學生對文字的多元化感悟,增強了他們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讀:

  教學時,有默讀、自由讀、小組讀、個人讀、老師讀等多種形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2、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後,想象畫面──美麗的日月潭風光。

  看著課件──日潭、月潭,日出,給畫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語言

  整節課採用師生平等、激勵的語言。如:願意讀讀課文嗎?老師有幾個字想請教同學們。老師也來組個詞,行嗎?怎麼不給我一點掌聲呀?

  平緩地和學生交流。如:你們讀得真認真,那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想對他們的朗讀說些什麼呢?……

  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

  1、課件的銜接不緊湊。

  2、課堂氣氛活躍,但不嚴謹,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 【篇三】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這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使他們不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麗,還大大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寶島臺灣的情感。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裡有所瞭解。課前我佈置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使文字的學習得以拓展,並有利於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夥伴讀一讀並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採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三、拓展延伸,歌頌美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麼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於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於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日月潭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學反思(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是因為它“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那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然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被光華島分成兩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尊重學生的讀書體驗,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書與形象的圖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並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體現學習的主體性。

  1、合作學習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於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如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抓住“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為什麼?”這個問題,讓各學習小組學生分組學習交流,再請代表發言,根據學生的回答確定教學內容。通過合作學習,變傳授為自學、變講為導,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是在彙報學習成果時如果我能多請幾名代表交流會更好。

  2、學會交流表達。《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我讓學生想象黃昏時日月潭的美景,接著給他們欣賞幾幅黃昏時的日月潭圖片。讓學生欣賞後進行說話訓練黃昏時的日月潭怎麼樣?有的說:“黃昏時,日月潭變成金黃金黃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輕紗。”有的說:“黃昏的時候,金色的陽光照在湖面上,銀光閃閃,美麗極了!”還有的說:“黃昏,日月潭和周圍的建築變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動人。”隨著孩子的回答,不時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掌聲。這樣的設計不但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能力,還讓學生學會表達交流,正確運用詞語。

  3、重視朗讀教學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上,採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默讀、指導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例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由學生默讀,理解本段內容,再讓學生看課件,讓學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然後帶著感受再讀課文,逐步引導學生將課文的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在讀中使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學

  在本課教學中,多次利用了圖片,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充套件。充分利用好圖片,把看圖與朗讀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語言。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處。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老師在教學中,體現了這一理念,例如:在教學3、4自然段時,讓學生小組自由讀書思考,讀自己喜歡的景色,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同進步,在解決疑難中大膽創新,從低年級就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及主動探究的能力。併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6、總結全文時:分層作業,既有基礎部分:讀(有感情地讀課文)、抄(摘抄好詞好句);也有課外拓展部分:查(查詢有關日月潭的傳說)。

  7、教師的過渡語和體態語言的運用得加強。俗話說:上好一節課容易,但要上好每一節課很難。我們應關注細節,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備,多思,多學。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2

  在識字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而且難度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慢慢的由認讀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後的認字,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遊戲中就把文中的字認識了。

  在課文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

  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運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更象形的知道了為什麼這個湖會叫日月潭,並讓學生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這樣較好的`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夥伴讀,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並在老師適時的點撥下,體會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導學生在讀熟、讀美的基礎上,練習了背誦。

  最後,帶領學生欣賞了我製作的日月潭風光,在學生觀察圖片及教師的敘述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我把蘇軾讚美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作為了拓展,幫助學生更多的積累古詩。

  可是,上完了這堂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在本堂課中,我重複性的語言較多,今後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3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兩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這裡有所瞭解。課前我佈置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並拓展文字,課後開展“寶島臺灣知多少”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件媒體創設情境

  1、匯入:

  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到臺灣,再引出其風景名勝──日月潭,帶領學生去遊覽日月潭的美麗風光。

  2、課文講解:

  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飄蕩著薄薄的霧是什麼樣子?看到“濛濛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

  二、多種形式朗讀、感悟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採用問讀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與情感進行個性化朗讀,注重了學生對文字的多元化感悟,增強了他們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讀:

  教學時,有默讀、自由讀、小組讀、個人讀、老師讀等多種形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2、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後,想象畫面──美麗的日月潭風光。

  看著課件──日潭、月潭,日出,給畫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語言

  整節課採用師生平等、激勵的語言。如:願意讀讀課文嗎?老師有幾個字想請教同學們。老師也來組個詞,行嗎?怎麼不給我一點掌聲呀?

  平緩地和學生交流。如:你們讀得真認真,那誰願意讀給大家聽?想對他們的朗讀說些什麼呢?

  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

  1、課件的銜接不緊湊。

  2、課堂氣氛活躍,但不嚴謹,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4

  日月潭令人神往,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臺灣,因為它“群山環繞、樹木茂盛”,更因為它有著別具一格的“日潭”和“月潭”。教學兩課時的分割中,我是這樣考慮的:第一課時在通讀課文的同時,重點學習了課文的第1、2自然段,主要了解一些關於日月潭的資訊,比如“是我國臺灣省的一個湖”“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湖的美麗小島——光華島,‘日潭’、‘月潭’名字的由來”等。第二課時圍繞課文第3、4自然段感悟日月潭的美。通過“畫一畫、讀一讀、品一品、說一說”來感受日月潭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呈現出來的不同的美。

  【“碧綠”的感悟】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學生對“碧綠”一詞發生了興趣,理解也層層深入:

  (1)從“碧綠”讀出了日月潭的水非常清澈。

  (2)因為第1自然段中說“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而大樹是綠色的,它的樹影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變得碧綠碧綠的。

  (3)它說“日月潭很深”,所以水就特別綠。

  【這個地方學生的發現非常好,但可惜的是我在課堂上沒有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加以提升,就這麼過了。現在想想,我應該再啟發孩子往深處想想:水深跟“碧綠”又有什麼關係呢?】

  【美的解讀】

  1、“仙境”:讓孩子們充分自讀,畫一畫美的句子後交流,第一個孩子(金典)找到了描寫“濛濛細雨”的那句話,並對“仙境”作了解釋,認為仙境就是腳踩白雲,很美很美的。於是引導孩子比較細雨中的日月潭是如何像仙境的,孩子們也能從“濛濛細雨”中體會到“仙境”的感覺。但在讓孩子們美美地讀這句話時,我非常隨意地問了一句:你還讀出了什麼呢?

  2、“輕紗”:聽完曉琪的一番話,我的腦海中馬上閃現出這麼一句話:孩子的能力真的是不可限量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孩子是如何體會的:

  我覺得“輕紗”這裡也寫得非常美,就像我們在《找春天》一課中講到的: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日月潭被濛濛細雨披上了一層輕紗,就變得像春天的小姑娘一樣,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似的,非常神祕。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5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的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在這次教學中我們主要採用的是“先學後教”的模式,它也是我們在以後教學中所應用的重要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我們學年主要採用先預習,再通過小組內學習交流彙報完成識字教學,而在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時,我們主要利用讀,標,圈,劃,打的形式讓學生提前完成預習,在第二課時時展示小組合作交流彙報等小組自學識字過程。之後在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達到教學目標,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貼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匯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遊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活躍起來。

  (2)讓學生當小老師完成識字教學的初步過程,在在點撥的過程中完成整個識字。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

  (3)通過品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隱隱約約”、“朦朧”等詞語,同時感受日月潭的秀美風光。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這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覺著美,可是到底怎麼美卻感受不到。這時我就讓學生再讀,並且邊讀邊看圖體會。果然學生自己通過讀、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綠”很美,我及時肯定了他們的讀法,並鼓勵他們再讀看能不能又有新的體會。於是,學生又通過自己讀感受到了“很深”也說明日月潭美。就通過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一個結果。這種過程就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由於“先學後教”這種新的模式,對於我們來說這個詞語在心裡雖然是根深蒂固,但在模式的教學過程只是一個初始階段,有些地方還是把握的不好,所以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為了完成教學內容丟掉了朗讀,結果還是缺少朗讀而使整個教學脫節。

  2、有些小細節不夠注意。比如當學生說話出現語病時,我沒有指出。如果從小就訓練學生的語言規範,以後學生說話就會很有邏輯性,很規範。當學生說出了好詞好句時,應該馬上把這些詞語板書,並讓大家跟著這個學生齊讀,營造用好詞很光榮的氛圍。

  3、在板書過程中貼上的生字不應提早摘掉,而導致沒有板書。

  總之在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和提高的,爭取努力鑽研學習新的教學模式,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文課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6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的代表性風景名勝,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上課時引導學生積累課後所列詞語外,還請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的佳句,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寫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狀、名稱的由來,描繪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學時教師主要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藉助錄影,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相信學生能夠理解詞句,如臨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風光。本課的教學主要以朗讀為主,朗讀本文要懷著無限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讀出對日月潭的由衷讚美之情。邊讀邊想象描述的景物,讀出景物的美。讀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狀特點,使人明瞭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據它的形狀特點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霧的特點,“薄薄”、“隱隱約約”讀得輕一點。讀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時,音調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豔麗之美,第二句要舒緩,聲音較虛,突出下雨時日月潭的朦朧之美。

  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這堂課我藉助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日月潭,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如,“薄薄的霧”這個詞語,學生通過看圖感悟到霧的美、薄、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設想問學生:“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為什麼?”同桌討論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7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在讀書前,學生已經針對課題進行了質疑,所以他們迫切地想通過學習來領略日月潭的秀美風光。一開始,我讓學生自己來提出學習要求,在第一次讀書中解決了生字新詞和讀通課文。第二次讀書時,我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閱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理清了課文脈絡。第三次,我讓學生帶著一定的感情,配上音樂來讀書,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課文。

  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彷彿真正地置身於文中所描繪的情境中。《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讀書,讀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閱讀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的讀書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同時,通過反覆的閱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分層次的朗讀中教師都為孩子提出讀通讀順,感悟內化,背誦積累等不同的要求。讓每一次讀書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從而避免了學生空讀書,傻讀書的不合理現象。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8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嘗試了許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像集中識字,隨文識字等常用的識字方法,但在《日月潭》一課的教學中,我並沒有採用這些方法。當時想,能不能換一種獨特的方法來識字,讓學生有新鮮感,更能激發孩子識字興趣呢?於是我認真研究了《日月潭》一課,覺得《日月潭》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使人入情入境,我便有了大膽的設計。從日月潭優美的景色入手,讓學生理解、感受、體會文中華麗的詞語。再從詞語中識字,更能使學生掌握字、詞、意。所以這節課我設計了配樂欣賞日月潭,在課堂上這一環節,一下子便把所有的同學都帶入了風景優美的日月潭中,然後同學們觀看了日月潭不同地方的美,不同時間的美,再來找合適的詞語來概括自己所看到的畫面,此時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興趣更加濃厚。在教學“清晰”“朦朧”時,我也用了兩幅鮮明的畫面來幫同學們理解詞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課的每一個生字我都是在同學們理解詞意的基礎上來認識掌握的,並同時設計了形近字練習題進而鞏固生字。這節課上同學們都能在愉悅的課堂上掌握了字詞,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積累的興趣和願望。

  本課識字教學方法的嘗試使我深有感觸,雖然識字教學有些枯燥,但只要自己用心研究每一篇課文的特點,就能找到適合這篇課文的識字教學方法,能讓孩子更有興趣、更喜歡、更接受,才能在識字教學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9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裡有所瞭解。課前我佈置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使文字的學習得以拓展,並有利於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夥伴讀一讀並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採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層層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也正是由於他們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想到只有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我藉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著一層紗。之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著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麼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悅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著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抓住“建築”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並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聖孔子、及武聖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宣揚中外文化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瞭解到那裡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三、拓展延伸,歌頌美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後,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著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誇誇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麼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後,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臺灣的什麼,學生通過課前查詢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臺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臺灣產生了美好的嚮往。這時,老師導語“在臺灣也住著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裡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臺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臺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麼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於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到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於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再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當今大力提倡感性語文教學的同時,就更應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反思自己,由於我的語言比較枯燥,沒有把孩子們帶入到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當中,孩子們沒有充分地感受到日月潭秀麗的風光,更何談讀出美呢?

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1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是因為它“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那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然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被光華島分成兩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尊重學生的讀書體驗,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書與形象的圖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並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體現學習的主體性。

   1、合作學習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於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如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抓住“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為什麼?”這個問題,讓各學習小組學生分組學習交流,再請代表發言,根據學生的回答確定教學內容。通過合作學習,變傳授為自學、變講為導,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是在彙報學習成果時如果我能多請幾名代表交流會更好。

   2、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我讓學生想象黃昏時日月潭的美景,接著給他們欣賞幾幅黃昏時的日月潭圖片。讓學生欣賞後進行說話訓練黃昏時的日月潭怎麼樣?有的說:“黃昏時,日月潭變成金黃金黃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輕紗。”有的說:“黃昏的時候,金色的陽光照在湖面上,銀光閃閃,美麗極了!”還有的說:“黃昏,日月潭和周圍的建築變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動人。”隨著孩子的回答,不時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掌聲。這樣的設計不但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能力,還讓學生學會表達交流,正確運用詞語。

   3、重視朗讀教學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上,採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默讀、指導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例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由學生默讀,理解本段內容,再讓學生看課件,讓學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然後帶著感受再讀課文,逐步引導學生將課文的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在讀中使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4、注重情境教學

  在本課教學中,多次利用了圖片,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充套件。充分利用好圖片,把看圖與朗讀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語言。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處。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老師在教學中,體現了這一理念,例如:在教學3、4自然段時,讓學生小組自由讀書思考,讀自己喜歡的景色,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同進步,在解決疑難中大膽創新,從低年級就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及主動探究的能力。併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6、總結全文時:分層作業,既有基礎部分:讀(有感情地讀課文)、抄(摘抄好詞好句);也有課外拓展部分:查(查詢有關日月潭的傳說)。

  7、教師的過渡語和體態語言的運用得加強。俗話說:上好一節課容易,但要上好每一節課很難。我們應關注細節,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備,多思,多學。

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2

  在識字環節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而且難度遞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慢慢的由認讀加拼音的字到去掉拼音後的認字,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遊戲中就把文中的字認識了。

  在課文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

  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運用了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更象形的知道了為什麼這個湖會叫日月潭,並讓學生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這樣較好的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夥伴讀,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並在老師適時的點撥下,體會和感悟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第三段,指導學生在讀熟、讀美的基礎上,練習了背誦。

  最後,帶領學生欣賞了我製作的日月潭風光,在學生觀察圖片及教師的敘述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我把蘇軾讚美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作為了拓展,幫助學生更多的積累古詩。

  可是,上完了這堂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在本堂課中,我重複性的語言較多,今後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計劃及教學反思

【 #二年級# 導語】教學工作計劃是科學地安排教學工作,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教學檔案,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有助於教師全面主動地考慮和安排教學工作,正確處理教材、課次之間的關係,便於經常、客觀地檢查和總結教學工作,逐漸掌握學校教學工作的客觀規律。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教學計劃】   教學目的

  1.學會12個生字,掌握生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日月潭在什麼地方,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練習默讀課文。

  3.能聽寫課後作業中的詞語。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練習默讀課文,體會文中在描述中表達出的熱愛日月潭,熱愛寶島臺灣的感情。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準確背誦全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責任

  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日月潭在什麼地方,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並練習默讀課文。

  一、亮責任

  藉助漢語拼音讀字音,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日月潭在什麼地方及它名字的由來。

  二、落實責任

  1.範讀課文,劃分段落。

  2.指名讀第一段

  問:日月潭在什麼地方?

  理解詞語:

  樹木茂盛:樹木長得又多又壯。

  群山環繞:本課說日月潭周圍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懷抱之中。

  名勝古蹟:有優美風景或古代遺蹟的地方。古蹟,多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建築物。

  3.默讀第二段。

  問:日月潭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提出默讀課文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

  4.齊讀第三段。

  問:本段寫什麼時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還未隱去的星星。

  隱隱約約:本課指看起來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燈光映在湖中。

  5.問:這段寫了日月潭的哪些時候的景色?

  (太陽高照和濛濛細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隱隱約約相對。

  展現:完全顯現出來,讓人看。

  輕紗:輕飄飄的紗。本課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讀本段第二句:

  問:拿什麼比喻什麼?

  (1)拿輕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圍的景物。

  指導。

  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6.由於風景優美,許多中外遊客都來遊覽。

  7.練習分段背誦。

  三、驗收責任

  背誦課文。

  第二節

  教學責任

  熟讀課文,學會12個生字,掌握生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一、亮責任

  學會本課的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並能熟練讀課文。

  二、落實責任

  1.學生分段讀課文。

  (讀清生字讀音,看準字形)

  2.複習舊字。

  雀急勺健沙

  3.學習新字。

  省隱約建紗

  左中右結構:附

  半包圍結構:跡

  左右結構:稱

  稱獨體字:升

  上下結構:秀築照

  4.重點指導。

  隱:注意右邊“彐”橫都不出頭。

  建:注意“廴”的捺要出頭。

  秀:上部最後一筆為捺。

  5.擴詞

  省:臺灣省  省區  省市

  附:附近  附加  附和

  跡:古蹟  跡象  水跡

  稱:對稱  稱職

  升:升起  公升  升旗

  隱:隱約  隱藏  隱蔽

  約:相約  約束  和約  約定

  照:照相  照片  照顧

  建:建築  建設  建國

  築:築壩  泥築

  紗:薄紗  紗巾  細紗

  秀:秀麗  優秀  秀美

  6.指名讀詞。

  三、驗收責任默寫生字。

  第三節

  教學責任通過課後練習,鞏固本課的所學知識。

  一、亮責任通過課後的練習,鞏固本課的所學知識。

  二、落實責任

  1.讀P47/2讀讀寫寫,理解每個詞的意思。

  2.聽寫這些詞語。

  3.讀句子。

  4.抄在練習冊上。

  5.指導背誦。

  (1)分段背誦。

  齊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組背齊背指名背

  (2)連段分別背誦。

  三、驗收責任檢查背誦

【教學反思】

 一、給學生濃濃的“情”

  記得李吉林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麼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衚衕。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雖有靈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靈魂和細膩情感相結合的生命才是豐富的。所以,作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個豐富的生命。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地給學生最濃的“情”。

  這裡的“情”首先指我對學生的關愛之情,我對課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沒有我的拋磚引玉,又怎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這裡的“情”還具體指為學生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在匯入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精心創設了“乘飛機旅遊,聽導遊介紹”的場景。這個情境再現的是兒童生活中的場景,當學生進入了這個情境時,必然會激起情感,進而激發起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他們體會到課文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這裡的“情”還具體指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對日月潭之美的讚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讚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要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覺得什麼美?”是我教育的主線,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麼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二、引學生細細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裡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和多媒體畫面,再來體會哪裡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

  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蹟”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師的示範品讀意在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還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導讀。如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就通過拼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讓學生真正地“活”

  小語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為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教學應是沒有強制的活動,禁錮的要解放,潛在的要誘發,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地活起來,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開課匯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遊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活躍起來。

  2、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重在引導。相信學生能把書讀好,一次沒有讀出來沒關係,讓他們繼續讀,直到能讀出來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這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覺著美,可是到底怎麼美卻感受不到。這時我就讓學生再讀,並且邊讀邊看圖體會。果然學生自己通過讀、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綠”很美,我及時肯定了他們的讀法,並鼓勵他們再讀看能不能又有新的體會。於是,學生又通過自己讀感受到了“很深”也說明日月潭美。就通過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一個結果。這種過程就是一種活。

  新世紀,人們疾呼,要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

【 #二年級# 導語】《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兩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以下是 整理的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知識點

  字:湖、潭、薄

  詞:附近、茂盛、碧綠、倒映、清晰、朦朧、風光秀麗、名勝古蹟

  重點句子:

  1、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2、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3、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4、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主要內容:

  《日月潭》首先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美風光,接著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然後描繪了它在晨午時分、晴雨天氣的不同情狀,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日月潭的由衷讚美。

【篇二】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案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熱愛祖國寶島臺灣、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會認會寫生字,理解課文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言引入課題:

  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三單元的課文,這組課文是圍繞祖國、愛家鄉的專題來組織的。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山河壯美。現在我要領你們去祖國的第一寶島臺灣,臺灣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同學們請看圖:這就是臺灣的日月潭。板書課題。你想知道那裡到底怎樣嗎?那我們趕快去遊覽那裡好嗎?

  二.師範讀課文,生看圖欣賞:

  1.瞭解"潭"的意思?

  2.聽後《日月潭》給你什麼感覺?

  三.自主初讀,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圈出本課的生字,注意要讀準字音。

  2.師生交流,檢查初讀效果。

  3.讀含有生字的詞語,鞏固生字。

  例:群山環繞樹木茂盛隱隱約約一片朦朧

  建築仙境

  4.變換語言環境識字。讀詞語,找出生字:

  花環、五環旗、圍繞、茂密、築路、環境、明晰

  5.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認識"朦、朧、境"。

  6.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壞——環鏡——境

  整體感知:你感覺到日月潭哪些地方很美?

  四.朗讀感悟:

  1.自讀感悟,可圍繞以下幾個問題理解感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想象。

  (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麼來的?讀讀有關段落。

  (2)你最喜歡日月潭什麼時候的景色?多讀幾遍有關段落。

  (3)讀課文,想想作者在這篇課文裡想告訴我們什麼?

  2.合作交流,給小組同學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背自己喜歡的語句。

  五.寫字指導:

  1.鞏固讀音:

  要求會寫的字中有六個翹舌音的字(展、紗、繞、勝、省、盛)

  2.發現規律:

  同結構:六個字是左右結構,三個上下結構,三個半包圍結構。

  同偏旁:紗繞約

  新舊聯絡:島——鳥紗——沙繞——燒、澆

  偏旁比較:建——邁迷跡追

  3.示範講解,提示易寫錯的字。

  隱茂展省

  六.實踐活動:

  查詢日月潭的資料,進一步瞭解日月潭,爭做"小導遊"。在給同學作介紹時,力爭用上積累的好詞佳句。

【篇三】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

  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裡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和畫面,再來體會哪裡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蹟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師的示範品讀意在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還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導讀。如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就通過拼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教學中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湖,讓學生們想像究竟有一個什麼樣的島,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學生們經過嘗試後,雖不得其解,但卻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必竟還是小有收穫的。

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 #二年級# 導語】《日月潭》描繪了臺灣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首先介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美風光,然後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最後介紹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異的秀麗風光。以下是 整理的(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希望幫助到您。 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原文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的一個湖。它在臺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

  這個小島把湖面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們稱它為日月潭。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中外遊人。

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咱們的祖國可美了。你們以前都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呢?

  2、我一直都聽說臺灣島上有一處景色特別美,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這個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你們想同我一塊去欣賞那兒的美景嗎?(板題,讀題)

  (二)情境體驗,整體感知

  1、請各位小旅客們繫好身邊的安全帶,我們的飛機就要起飛了。今天我們前往的目的地是臺灣省的日月潭,請大家觀看大螢幕,聽導遊小姐為我們介紹日月潭的美麗風光。(多媒體畫面及音樂,師朗讀)

  2、同學們,剛才聽了導遊小組的介紹,有什麼感受嗎!你們想親眼去看看嗎?請小朋友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讀準。

  3、生字詞反饋。(多媒體出示生字詞)

  (三)細細品讀,理解課文

  品讀第一段

  1、小聲自由讀,想想你看到了什麼美麗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體會1、2句。(板書:大湖高山)

  (2)體會第3句。聯絡畫面理解“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用動作演示理解“群山環繞”(多媒體輔助)

  3、指導朗讀。

  品讀第二段

  1、自由小聲讀,想想你又看到了什麼美?

  2、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再有感情地讀出來。

  3、全班交流,並指導朗讀。(利用多媒體和模具演示的方式體會日月潭形狀的美。)

  4、指導背誦。(由四人小組成立為一個導遊團,向遊人介紹。)

  (四)學習生字。環”“繞”“跡”(用多媒體輔助)

  (五)結束:今天的旅程到此結束,明天我們再接著去觀賞日月潭。

國小二年級語文《日月潭》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請學生在自己讀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後問:“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為什麼?”各學習小組熱烈討論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如臨其境。

  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形象,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夥伴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老師適時的點撥和示範下,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九課《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描述了我國臺灣省日月潭的美麗的風景,介紹了日月潭的具 *** 置,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熱愛日月潭、熱愛祖國寶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感情。

課文的重點是第二、三節,它具體描寫了日月潭美麗的景色。第二小節中連用了幾個比喻,先告訴大家日月潭的名字和它的形狀有關:小島把湖分成兩半,一邊像圓圓的太陽,一邊像彎彎的月亮;再進一步寫出日月潭的美景,把整個湖比作大玉盤,把小島比作明珠。

課文的語句準確、優美。教學中,我結合多媒體影象,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引導、幫助學生學習和領會語言文字。

學習第二小節時,我請學生們把人們為什麼把這個大湖叫做日月潭有關的句子找出來。並用多媒體出示:在日月潭的圖片下出示句子:日月潭裡有個小島,把潭分成兩半,一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一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讓學生們圖文結合幫助理解。兩潭湖水相連,像碧綠的大玉盤,小島就像玉盤中的明珠是一個難句,我利用媒體的優勢,把日月潭和大玉盤,小島和明珠的圖象同時出示,使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他們的共同點領會日月潭的美。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1

  一、以讀為本,自主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形象,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夥伴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老師適時的點撥和示範下,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互相合作,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請學生在自己讀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後問:“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為什麼?”各學習小組熱烈討論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2

  我在第二課時預設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隱”、“築”、“晰”等6個字,會寫“展”、“建”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3—5自然段,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用上積累的好詞佳句看圖介紹寧波的一處景色。

  根據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首先談話匯入,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然後自然地過渡到學習3、4描寫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記號標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然後用一個大問題貫穿整堂課“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感受。在講第三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問題,自己解決一個難點“隱隱約約”,教師只做引導。在學習中午太陽高照時,抓住“清晰”這個詞進行理解、感悟。在學習濛濛細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時,抓住重點詞“朦朧”,讓學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然後遷移運用,把書中的好詞好句用到看圖說話中,介紹寧波的景色。最後一個環節的寫字指導中,我出示的是兩個同是半包圍結構的字,但在書寫中又有所不同。

  整堂課上下來,自己也有所感悟反思。我覺得有幾點還是上得比較成功的:

  1、由於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寫得很美,是鍛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讓學生自由讀,讀出感受,讀出問題,讀的層次比較清楚,讀通讀順——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讀——背誦積累。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時,採用文字聯絡生活場景的方法,如“隱隱約約”、“朦朧”。

  2、學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用語文。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也希望學生能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用到自己的語言中。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這樣幾個環節:幫助學生理解好詞的詞義——引導學生背誦積累——看圖說話,遷移運用。但是可能我對學生能力的估計不足,僅僅讓他們背了自己喜歡的幾句話,其實完全可以放手讓他們把3、4段都背下來,應該不會太困難。

  當然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從整堂課的重點上講,應該是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麗景色。但在學習“朦朧的日月潭”的文字時,我突然要求學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學生精確地說“什麼時候的日月潭像什麼”。本身這個題目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有點困難,另外一個,也沖淡了已經營造起來的感情基調,以致於再讓學生談感受時興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讀時,可以用上輕音樂,幫助學生激發感情,促進感悟。

  2、有些小細節不夠注意。比如當學生說話出現語病時,我沒有指出。如果從小就訓練學生的語言規範,以後學生說話就會很有邏輯性,很規範。在看圖說話時,第二張圖出示的是東錢湖的湖光山色,學生只想著怎樣把我出示的詞語用進自己的語言中,而沒有顧及其他,在這裡,其實我應該指導學生看圖的順序。當學生在看圖說話說出了好詞好句時,應該馬上把這些詞語板書,並讓大家跟著這個學生齊讀,營造用好詞光榮的氛圍。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3

  1、在時間準備中不夠充足,也沒有提前試講,當真正上課的時候,感覺有點緊張,特別是當課件亂了的時候,變得慌亂起來,心理素質不過關,這點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因為作為一個老師緊張是要不得的。

  2、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嚴謹,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3、教學目標沒有完全落實,尤其是有感情朗讀、背誦這兩個目標上引導得很少。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語文課需要花大部分時間在朗讀上。在整堂課的學習上,我讓孩子們進行朗讀的環節比較少,目標中的有感情讀,似乎在整堂課中都有所忽視,沒有真正落實目標。

  4、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

  5、在自主感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引導過多”等問題,在讓孩子主動認知方面還沒有真正放開。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大膽“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後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而沒有“會學”。

  6、沒找到著重點進行訓練,沒有注意到運用抓關鍵詞的方法還不是低年段教學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點詞語上,我更多的是灌輸給孩子們“這詞語什麼意思”上,我覺得老師應該引導孩子們去理解,並相信他們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孩子們。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4

  (一)教學理念

  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詮釋策略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詮釋策略中“提取關鍵詞語”是閱讀教學中掃除閱讀障礙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實際閱讀中,教師可以通過聯絡上下文來幫助學生理解有疑問的詞語。

  (二)教學思路

  提取關鍵詞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閱讀基本功,是一種十分必要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會關鍵詞語的意思,深入領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使之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效果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個:

  一、在課文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同學們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不僅運用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們更形象的知道了為什麼這個湖叫日月潭,並給同學播放一段關於日月潭名字由來的傳說的視訊,這樣更加激發孩子們的求知。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讀重點,我通過提取關鍵詞語簡單放手,讓學生來感受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日月潭景色的變化,同時老師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讓同學在讀熟讀美的情況下聯絡了背誦。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5

  我個人比較喜歡“活”的課堂,因為灌輸的教學只會讓孩子在機械的、沉悶的氛圍中接受。他們沒有主動的去學習,享受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們不要忽視了他們的能量,把主動權交還給孩子。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展孩子的主體意識呢?我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希望不對的大家指正。

  1、導語,教師生動、有趣、富有的導語,是激發孩子參與興趣的“催化劑”,為下面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一個富有的老師,相信他的孩子也不會那麼的死氣沉沉吧。所以,我比較注意課堂上自己的情緒,有時回想自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丑,但從我“假天真”的話語中,孩子們參與的興趣非常高,這也就足夠了吧。

  2、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我們很多時候會把他們當成“小不點”,可你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走進孩子,你會發現他們是那麼的有主見、有思想。還記得這學期我們開展的“心裡話”班隊活動,孩子們不僅說了許多暖暖的話,讓我在辦公室滿足了好久。可也有孩子給我提意見:a、可以象一年級那樣,偶爾出去上課嗎?b、中午可以出去玩嗎?c、邱老師可以在教認字時,不那麼凶嗎?看吧,他們是多麼的有想法。就這個情況,我們之間有了一些約定。誒,我驚喜的發現,以前重複強調的規則或事情,就那樣達到了。原來孩子需要的是“學習的過程有一個盼頭,而不是每天只是坐在教室裡。”在教學本課時,我將認字這個任務,交給組長帶領組員自主解決,然後我抽考。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由尋找學習夥伴。讓孩子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讓孩子在自主參與、自主選擇中張揚個性,增強自信,真正實現學生自主發展。嘿嘿,效果還不錯。

  3、拓展思維,讓孩子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裡,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即創造了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平臺,又可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薰陶。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6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描繪了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作者是按照這樣的遊覽順序描寫的:首先介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美風光;然後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最後介紹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異的秀麗風光。語言流暢優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文中還配有一幅日月潭風景的照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1、給學生濃濃的“情”。

  記得李吉林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麼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衚衕。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雖有靈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靈魂和細膩情感相結合的生命才是豐富的。所以,作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一個豐富的生命。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地給學生最濃的“情”。

  這裡的“情”首先指我對學生的關愛之情,我對課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沒有我的拋磚引玉,又怎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呢?

  這裡的“情”還具體指為學生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在匯入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精心創設了“乘飛機旅遊,聽導遊介紹”的場景。這個情境再現的是兒童生活中的場景,當學生進入了這個情境時,必然會激起情感,進而激發起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他們體會到課文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

  這裡的“情”還具體指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對日月潭之美的讚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讚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要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覺得什麼美?”是我教育的主線,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麼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2、引學生細細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讚美都蘊含於文章之中,隱藏於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裡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讚美之情,我採用了“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如品讀第一段的第三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裡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再讀,讀後看看圖和多媒體畫面,再來體會哪裡美,學生就能感受到“樹木茂盛”很美、“群山環繞”很美、“許多名勝古蹟”也很美。並且學生還能用動作演示的方法來理解“群山環繞”這個難點詞。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情中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品”中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在“品”中培養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還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導讀。如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就通過拼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3、讓學生真正地“活”

  小語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為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教學應是沒有強制的活動,禁錮的要解放,潛在的要誘發,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中真正地活起來,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貼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開課匯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遊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活躍起來。

  (2)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重在引導。相信學生能把書讀好,一次沒有讀出來沒關係,讓他們繼續讀,直到能讀出來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這句話,剛開始學生只覺著美,可是到底怎麼美卻感受不到。這時我就讓學生再讀,並且邊讀邊看圖體會。果然學生自己通過讀、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綠”很美,我及時肯定了他們的讀法,並鼓勵他們再讀看能不能又有新的體會。於是,學生又通過自己讀感受到了“很深”也說明日月潭美。就通過這樣短短的一句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讀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一個結果。這種過程就是一種活動。

  (3)為學生創造活動的時空,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要讓每個學生動起來,四人小組無疑是較好的一種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實處。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將他們的學習任務制定為:成立一個四人導遊小組,用自己的方式為“客人”介紹日月潭。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指導背誦的過程。最後讓他們上臺介紹時效果相當不錯。

  新世紀,人們疾呼,要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部編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篇7

  《日月潭》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寫景的美文,文中首先介紹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接著介紹了它名字的由來,最後介紹了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風光。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這些優美的詞句值得品讀和積累。在教學第一課時的時候,我主要是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並寫會生字;根據插圖和練習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四字詞語的含義;優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夠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有9個。教學時,我採用由句到詞再到字的順序呈現生字,變換語境再現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課堂上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和歸納了多種識字方法。例如:學生用編字謎的方法記住了生字“朧”、形近字比較法記住了“繞”、換偏旁記住了“環”等。

  讀文時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聯絡上下文,甚至是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理解詞語“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名勝古蹟”這些詞語。

  課前的預設是好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總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出現,總有許多的遺憾:

  1、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教學時,不僅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更重要的是學會積累並運用。這一點我做得還不夠。其實,課堂上,學生在識記生字了教師可以順勢讓學生口頭組詞或是用詞說一句話。這樣生字的鞏固識記效果會好一些。

  2、指導寫字可以引導學生先按結構歸類,再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生字。寫字的時間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書寫完畢之後進行展示評價,使學生書寫更加美觀。

  3、課堂上的評價還是應該以激勵性語言為主,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年級下冊日月潭教學反思

  日月潭教學反思_篇一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教過之後有一些體會如下:

  一、以讀為本,自主感悟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將文字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形象,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夥伴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老師適時的點撥和示範下,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互相合作,學會交流表達

  《 語文 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 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請學生在自己讀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後問:“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為什麼?”各學習小組熱烈討論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三、合理想象,拓展文字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我讓學生看圖,想象一下,什麼時候的`日月潭也會很美很美?孩子們在文字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合理想象。有的說:“日月潭的傍晚很美,天上星星閃閃,山上燈光閃閃,水中也是一閃一閃,真迷人。”“大霧天的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整個天空一片朦朧,對面的山、水、天空都看不出了。”……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

  此外,實踐積累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標,它能為學生以後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日月潭》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勵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雋文。在教學中,我激發學生的積累興趣,教給他們積累的方法,同時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實踐運用。相信,學生的“好詞佳句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本節課環節的設計應該是很清楚的,條理是很明朗的,但是因為離我們這裡比較遙遠,有的景色學生的體會還不到味。

  日月潭教學反思_篇二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描繪了我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日月潭是臺灣省的一個大湖。那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作者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日月潭的瑰麗風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日月潭的環境、形狀、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話,概括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第二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的形狀,通過兩個形象的比喻句:“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寫明瞭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清晨,日月潭被晨霧包圍著,朦朦朧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陽高照”、“清晰”寫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濛濛細雨”、 “輕紗”、 “朦朧”幾個詞語點明瞭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這樣的對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讚美日月潭風光秀麗、是旅遊勝地。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插圖,看圖與朗讀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語言。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處。但是很遺憾,由於課前上不去網,沒有蒐集到日月潭的圖片,只憑課本上的插圖,學生的興趣沒能大大調動起來,學生的想象能力沒能拓展開來,說得也不理想。

  再講第三、四節時,我請孩子們自由地放聲讀一讀,你覺得怎麼讀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你就怎麼讀。讓學生在小組內談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

  然後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清晨,日月潭被晨霧包圍著,朦朦朧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陽高照”、“清晰”寫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濛濛細雨”、 “輕紗”、 “朦朧”幾個詞語點明瞭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這樣的對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這一環節由於讀得到位,同桌又討論了,有幾個同學說得特別好。可惜,還是有同學不敢站起來說,怎樣調動學生的發言積極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增強學生熱愛寶島臺灣的感情和期盼祖國統一的意識,對於這個目標,我覺得還沒能很好的完成,只是在最後我說:“日月潭如此美麗,希望早一點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到那時,我們就可以親自領略一下這秀美的風光了。”我想,應該讓學生多蒐集一些臺灣的知識會好一點。

  日月潭教學反思_篇三

  《日月潭的傳說》講述的是關於我國臺灣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個動人的傳說。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歷盡艱險,降服惡龍,最後又化作青山守衛在日月潭兩邊的故事。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上完了,回顧自己的教學設計、對照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審視著自己的教學過程。有獲得:

小三年級語文《日月潭的傳說》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 #三年級# 導語】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律與特定語言詞彙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以下是 整理的小三年級語文《日月潭的傳說》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三年級語文《日月潭的傳說》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臺灣島上有一對年輕的夫婦,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他們住在一條大河旁,以打魚為生。

  有一天,紅彤彤的太陽掛在湛藍的天空,大尖和水社正忙著收網。忽然,天空轟隆一聲巨響,地動山搖。一眨眼,太陽不見了,大地頓時一片黑暗。大尖和水社摸著黑,好半天才回到了家。

  晚上,一輪明月升上了天空,夫妻倆藉著月光補網。突然,又一聲轟隆巨響,月亮也不見了。

  從這天起,天上沒有了太陽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花不開,草不綠,鳥不叫,莊稼也不長了。

  大尖和水社決心去找回太陽和月亮。他們點起火把,翻過一座座高山,越過一條條河流,穿過一片片密林。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換了多少火把,終於來到一座大山下。他們向前一看,啊,不遠處忽明忽暗!“太陽和月亮一定在那裡!”他倆想。

  夫妻倆往前跑去,路上碰到一位老爺爺。老爺爺告訴他們:那邊有個很深的水潭,水潭裡有兩條惡龍,公龍吞了太陽,母龍吞了月亮。它們倆像玩兒球似的,把太陽和月亮,一會兒吞進去,一會兒吐出來。

  大尖和水社說:“我們翻山越嶺,就是來找太陽月亮。惡龍再凶,我們也要跟它們鬥。”

  老爺爺說:“好,有志氣!你們先到阿里山去,那裡埋著金斧頭和金剪子,有了這兩件寶物就能降伏惡龍。”

  大尖和水社一口氣跑到阿里山,把山底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子挖出來,又馬上回到大水潭邊。兩條惡龍正好又在玩兒太陽和月亮。大尖馬金斧頭往水潭裡一扔,公龍的腦袋被劈開了;水社把金剪子一扔,母龍的腦袋被剪掉了。太陽和月亮從它們的嘴裡滾了出來。

2.小三年級語文《日月潭的傳說》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尖和水社不畏艱險、捨己為人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1、2

  三、教學難點:3

  四、教學準備:圖片、光碟、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猜謎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出個特殊的謎語,讓大家猜猜,謎面是幾幅風光秀麗的畫面,謎底是地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圖。

  放日月潭風光圖片,生看圖猜。

  師:這就是我國臺灣省的風景區日月潭,那裡湖面遼闊,潭水清澈,一年四季景色美如畫卷,人們為什麼把它叫日月潭呢,這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放課件,生聽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師:聽了這個傳說,你能說說傳說中的誰讓你感動呢?他們做了一件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生自由說說

  2、師:那你覺得大尖和水社是一個怎樣不平凡的人?

  生說:有畏艱苦、捨己為人、英勇頑強

  3、師:課文按事情的了展順序寫了這個傳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有哪些問題?生質疑

  4、師歸納法問題:

  (1)大尖和水社為什麼要找回太陽和月亮呢?

  (2)他們是怎樣找回太陽和月亮的?

  (3)找回太陽和月亮後,他們又做些了什麼?結果怎樣?

  (三)帶問深入學習課文

  1、默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找出原因,勾出相關句子。

  全班交流:生說原因

  師:太陽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地間一片漆黑,大尖和水社的心情怎樣?那我們應該朗讀這一段呢?指導生帶著悲痛的心情讀第二自然段,節奏放慢些,語調低沉些。

  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導:太陽和月亮與人們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大尖和水社為了千千萬萬的人決定尋找太陽和月亮,他們心地多善良,那他們是怎樣找到太陽和月亮的呢?

  2、自讀3—6自然段,思考:他們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勾畫相關句子。

  全班交流:

  師指導:他們找到太陽和月亮了嗎?從哪些句子知道的?找到太陽和月亮容易嗎?哪些詞告訴我們的?(千辛萬苦)“千辛萬苦”是什麼意思?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引導想像:當他們翻山越嶺時,當他們趟大江大河時,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他們一路上還會經歷哪些辛苦?生充分展開想像。

  生1:吃不飽、穿不暖,忍受著極度疲勞。

  生2:忍受著日晒雨淋的痛苦。

  生3:隨時都有可能被豺狼猛獸襲擊。

  生4:走過一座座危險的獨木橋,跨過一條條溝溝渠渠……

  師:儘管困難重重,但他們沒有退縮、屈服,可見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目標終於出現了,他們看到了什麼?為了弄個明白,他們四處打聽,現在就請你們來噹噹大尖和水社,我來噹噹路邊的一個老爺爺,我們來分角色讀讀。

  分角色讀對話

  3、重點學習7、8自然段。

  (1)大尖和水社是怎樣找到我斧頭和金剪刀的呢?

  師:現在關鍵的時候到了,你們心情緊張嗎?我們來看看大尖和水社是怎樣救出太陽和月亮的,怎樣制 服惡龍的?

  (2)自讀8自然段,交流。

  讀,用=線標出表示聲音的詞。

  生:轟隆轟隆、咔嚓咔嚓。

  師:你猜猜“轟隆轟隆”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咔嚓咔嚓”是什麼聲音?讓我們幫幫忙,拿起鐵錘錘打惡龍、拿起剪刀用力剪這窮凶極惡的壞傢伙。

  生表演動作

  師:有這麼厲害的金斧頭和金剪刀,惡龍被制 服沒有?從哪些句子知道的?(生再讀)同學們,太陽和月亮得救了嗎?你又從哪句話知道的?現在我們盡放心了,不必再懸著那顆心了。

  引導生想像:你們猜此時此刻,大尖和水社心情怎樣?會說些什麼?生自由發言。

  師:從這又可看出大尖和水社是怎樣的人?

  指導朗讀,讀出大尖和水社不畏強敵的精神。

  4、學習9—11段

  指名讀,說說結果怎樣?

  師:也許後來,又有很多猛獸來把太陽和月亮當玩物,你們誰又來過,大尖和水社又是怎樣保護太陽和月亮的?

  展開想像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日月潭名字的來歷了嗎?讀了這個動人的傳說,我深深地被打動了,讓我們也一起來講述這個動人的傳說吧!今天回家,我就打算講給我的小孩子聽,你想講給誰聽呢?

  師:好,那就讓我們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嗎!複述時要注意些什麼呢?請你回憶一下怎樣複述一篇課文?

  生:複述課文時,應按敘述順序,抓住重點詞句,加上自己的體會和想像用自己的話來複述。

  (四)複述課文。

  先讀課文,自由複述,再主動上臺複述。

  (五)拓展延伸

3.小三年級語文《日月潭的傳說》教學反思

  教學《日月潭的傳說》一文,我就是本著這種教學思想,力圖體現自己對語文的認識。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以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於準備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譬如《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三四小節,這樣,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就得到了有效保證和落實。

  在全面推進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注重向學生傳授文化基礎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進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那麼,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創造。《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描寫日月潭名字來歷的傳說故事。這篇傳說故事很生動,學生也很感興趣,所以課文中幾個地方只用輕輕幾筆帶過了的許多情節,學生讀了以後往往會有文雖盡而意未窮的感覺,這就給學生充分聯想、想象、思維的餘地。例如第八自然段:當大興與水社跑到潭邊,看見兩條惡龍正在潭邊游來游去,把太陽和月亮吐出吞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當大興與水社看到兩條惡龍這樣放肆在玩太陽和月亮時,他們心理會怎麼想?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A:你們這倆個畜生,只顧自己快樂,不顧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殺了你們。

  生B:該死的惡龍,看我怎麼收拾你們。

  生C:很會找樂子嘛,讓我的金斧頭和金剪刀陪你們樂吧。

  生D:大興和水社看到兩條惡龍會有點害怕,但當他們想到百姓和萬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來,就掄起金斧頭和金剪刀。

  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大尖和水社歷盡了什麼千辛萬苦?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1lg9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