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一套完整的茶具使用順序

一套完整的茶具使用順序

一套完整的茶具使用順序

1. 準備茶葉和熱水

2. 清洗、烘乾茶具

3. 先用開水沏熱茶壺和茶杯

4. 把泡好的茶葉放入茶壺中

5. 待水溫適中後,先注入少量熱水,讓茶葉浸泡片刻

6. 再一次注滿熱水

7. 蓋上茶壺蓋子

8. 把已沏好的茶逐個倒入每個茶杯中

9. 喝茶時,先聞香,再品味味道

10. 喝完茶後,清理茶具,放回原位,以備下次使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怎樣用一套茶具泡茶

“嫩茶杯泡,老茶壺泡”,當所泡茶葉不具有觀賞價值時,可以選擇瓷壺或紫砂壺、蓋碗泡茶。如忽略賞茶舞步驟,所有茶都可以用壺沖泡。

壺泡時應依茶葉的型別和特點調整沖泡細節,如綠茶應掌握水溫,沖泡白茶應適度延長泡茶時間,功夫茶講究淋壺和巡、點的分茶方式等,黑茶類沖泡注意水溫要高等。

下面操作為壺泡熟普洱茶。

①備具:準備茶壺、茶杯、茶葉罐、茶匙、隨手泡、茶巾、水方。

1 備具

②賞茶、賞具:介紹並展示茶葉、茶具。如果茶葉不具備欣賞價值,賞茶的步驟可以省略。展示餅介紹所使用的主要茶具。

2 賞茶

2 賞具

③溫壺:將開水衝入茶壺,溫燙後倒去廢水。

④置茶:用茶匙將茶荷中備好的茶撥入壺內。茶葉用量按壺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克茶衝50~60毫升水的比例置茶。

3 溫壺,倒去溫壺的水

4 置茶

⑤潤茶:沖水入壺,之後迅速將水倒入公道杯,再依次將公道杯內的水注入茶杯中,最後將茶杯中的水旋轉倒入水方。如用紫砂壺沖泡,餘水可澆淋茶壺用以養壺。

5 沖水潤茶

將潤茶的水先倒入公道杯

再倒入茶杯溫燙

之後倒掉潤茶水

⑥沖泡:將75~80℃的開水先以順時針方向旋轉高衝入壺,待水沒過茶葉後,改為直流沖水,最後用將壺注滿,蓋好壺蓋。

⑦出湯:按照各種茶需要的時間泡好茶後,倒入茶海。將茶海中的茶湯斟人茶杯。應採用迴圈傾注法,一般以茶湯入杯七成滿為標準。看茶葉情況決定要否加過濾網。

6 沖泡

7 出湯

7 分茶

⑧奉茶:應用雙手捧杯奉茶,示意“請用茶”。

⑨品飲:聞香、觀色、品飲。

8 奉茶

9 品飲

茶具的具體使用方法步驟

茶具使用方法視訊,掌握基礎茶具的用法,泡出功夫茶

茶具怎麼使用?方法步驟舉例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發展到現在,許多消費者朋友們也都喜歡選擇各種各樣的茶具,自己在家中靜靜享受茶文化的薰陶,那麼關於茶具方面的選擇以及使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項呢?有興趣朋友可以綜合下文進行提前的瞭解。今天小編為大家舉例說明的就是關於茶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措施和建議,大家可以參考自己的具體條件進行選擇性的瞭解和嘗試操作。

一、茶具怎麼使用

泡茶的基本步驟:

1、溫具

用熱水衝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同時衝淋茶杯,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這對較粗老茶葉的沖泡尤為重要。

2、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壺(杯)裡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置入茶葉後,可以觀賞壺(杯)裡的茶葉形狀與顏色。如果你所用來泡茶的是白色蓋碗,則茶色與白色相映成趣,極具觀賞價值。

3、沖泡

置茶入壺(杯)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衝入壺中。沖水時,除烏龍茶沖水須溢位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可以特別注重欣賞的細嫩的茶葉,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沖水時有“鳳凰三點頭”的講究,就是將水壺下傾上提三次,這既是主人向賓客點頭致意,也能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稱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時候,主人還須用空餘的手做出請茶的姿勢,此時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併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以表謝意。

6、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賞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如此反覆二三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通過上文可以得知,購置了一款標準的茶具以後,並不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和古人一樣享受茶文化帶來的美好。相反的,還有很多朋友可能會因為不知道如何正常使用茶具而鬧笑話。今天為大傢俱體說明的就是關於茶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綜合這方面的步驟措施入手,對比實際的需求進行嘗試性的動手操作,相信這樣子就可以儘可能和家人朋友一起陶醉在茶文化中。

茶具怎麼使用 茶具的使用步驟

1. 恆溫器。用熱水沖洗茶壺,包括壺嘴和壺蓋,同時沖洗茶杯,然後放幹茶壺和茶杯。溫茶器的目的是提高茶器的溫度,使茶葉沖泡後的溫度相對穩定,溫度不會下降太快。這對於沖泡較粗的老茶尤為重要。

2. 集茶。根據茶壺或茶杯的大小,在茶壺(茶杯)中加入適量的茶葉。放好茶後,可以觀察茶在壺(杯)中的形狀和顏色。如用白蓋碗泡茶,茶色與白色相匹配,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3.釀造。將茶倒入壺(杯)中後,按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倒入壺中。沖茶時,除烏龍茶必須溢位壺嘴外,一般以衝滿八倍為宜。如果您用玻璃或白瓷杯沖泡,您可以特別注意您欣賞的細膩的茶。7點到8點,水也滿了。沖水時有“鳳三點頭”,即壺向下傾斜,再向上提起三次。這不僅是主人向客人點頭致意,而且是將茶和茶上下調和,使茶的濃度一致。

4. 端茶倒水。煮好的茶應先倒入茶海,再從茶海中倒入客人的茶杯(品茶杯)。茶海也被稱為公平杯,這意味著茶是公平的。

5. 奉茶。端茶時,你需要把茶放在茶盤裡,放在客人的右手前面。上茶時,主人也要用空閒的手做一個請茶的手勢。這時,客人可以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彎曲在一起,輕輕敲打桌面,表示感謝。

6. 茶品嚐。茶泡好後,你不應該匆忙喝掉。相反,你應該先觀察湯的顏色和形狀,然後拿一個杯子聞香味,然後啜飲湯享受味道。品鑑時,要讓茶湯從舌尖流到舌根,再流回舌頭。重複這樣做兩到三次,讓茶湯餘味甘甜。

如何正確使用茶具_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具是我們日常喝茶所必備的用具,那麼茶具怎麼使用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具的使用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茶具的使用方法

  1.蓋碗的使用方法: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託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衝一次。

  2.茶挾的使用方法:又稱茶筷,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3.茶針的使用方法: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

  4.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種類、大小應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的茶杯,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為便於欣賞茶湯顏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內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淺色。對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適,"入口"順暢。

  5.茶盤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6.茶船的使用方法: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茶壺裡塞入茶葉,衝入沸開水,倒入茶船後,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又稱茶池或壺壺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位的茶水、保溫。

  7.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自動電爐。

  8.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9.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稱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0.茶葉罐的使用方法:儲存茶葉的罐子,必須無雜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馬口鐵、不鏽鋼、錫合金及陶瓷。

  11.茶則的使用方法: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

  12.茶海的使用方法: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

  13.茶匙的使用方法: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14.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與茶則、茶漏類似,皆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賞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主要有竹製品,既實用又可當藝術品,一舉兩得。沒有茶荷時可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

  茶具的保養方法

  茶具紫砂壺是喝茶人的珍寶,但要使紫砂壺表現出真正的個性,就要有正確的養壺方法,泡壺是最好的養壺方法,具體可分以下六點:

  徹底將內外洗淨

  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汙、茶垢等清除乾淨。

  切忌沾到油汙

  紫砂壺最忌油汙,沾一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泡茶

  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擦與刷要適度

  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將壺中積茶銷銷刷洗,用開水衝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使用後清理晾乾

  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乾淨,以免產生異味,又需重新整理。

  讓壺休息

  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乾燥,再使 用時才能更吸收。按這六步養亮的壺,雖養成的速度較慢,但亮度可經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氣觸控。

  紫砂壺的保養方法

  1. 將壺與壺蓋分開,放置在盛滿水的乾淨的容器中,容器要足夠大,水要蓋沒整個壺。

  2. 容器中同時放入一些茶葉(您想用此壺來泡的茶葉),放在小火上慢慢煮開,小心看護,防止壺與壺蓋或容器壁互相撞擊而造成破損。

  3. 慢慢的煮1小時左右,移去火源,讓壺仍靜置在有水覆蓋的容器中,慢慢冷卻,放置1天。

  4. 次日,取出壺,倒去留在壺內的泥沙,清水小心淋壺洗滌。重複以上1-3步驟一次。

  5. 次日,取出壺,用熱水小心淋壺洗滌。經過此番處理,壺中的氣孔均已開啟,以待使用。

  茶具的配件介紹

  1.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 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4.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

  5.茶夾:又稱「茶鏟」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6.茶針(茶通):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具的相關發展

  茶具古代 飲茶 茶具主要指盛茶、泡茶、喝茶所用器具。這一概念與今所說的茶具基本相同。唐宋以來的飲茶茶具在用料上主要是陶瓷,金屬類飲茶茶具在唐宋以來是少見的。因為金屬茶具泡茶遠不如陶瓷品,所以是不能登上所謂茶道雅桌的,唐以來主要變化較大的飲茶茶具有:茶壺、茶盞(杯)和茶碗。而這幾種茶具與飲茶 文化 的興起有直接關係。

  茶壺

  茶壺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壺稱“注子”,其意是指從壺嘴裡往外傾水,據《資暇錄》載:“元和初(公元806年,唐憲宗時)酌酒猶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罌,而蓋、嘴、柄皆具。”罌是一種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壺類似瓶狀,腹部大便於裝更多的水,口小利於泡茶注水。約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歡“注子”這個名稱,甚至將茶壺柄去掉,整個樣子形如“茗瓶”,因沒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壺”叫“偏提”。後人把泡茶叫“點注”。就是根據唐代茶壺有“注子”一名而來。

  明代茶道藝術越來越精,對泡茶、觀茶色、酌盞、燙壺更有講究,要達到這樣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創新。比如明朝茶壺開始看重砂壺,就是一種新的茶藝追求。因為砂壺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損,所以砂壺被視為佳品。據《長物志》載:“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熱湯氣。”說到宜興砂壺幾乎無人不知。而宜興砂壺正是明朝始有名聲。據史料記載說,明朝宜興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興砂壺享譽的第一人。

  《陽羨名陶錄》記載說:“供春,吳頤山家僮也。”吳頤山是一位讀書人,在金沙寺中讀書,供春在家事之餘,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製做砂壺。結果做出的砂壺盛茶香氣很濃,熱度保持更久,傳聞出去,世人紛紛效仿,社會出現爭購“供春砂壺”的現象。供春真姓“龔”。所以也寫成,‘龔春”砂壺。此後又有一個名叫時大彬的宜興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顏色的硇砂土製作砂壺。開始,時大彬模仿“供春”砂壺,壺形比“供春”砂壺更大,一次時大彬到江蘇太倉做生意,偶在茶館中聽到“諸公品茶施茶之論。”頓生感悟,回到宜興後始作小壺。其壺“不務妍媚,而樸雅堅粟,妙不可思……前後諸名家,並不能及。”《畫航錄》說:“大彬之壺,以柄上拇痕為識。”是說世人以壺柄上識有時大彬拇指印者為貴。從此宜興砂壺名聲遠布,流傳至今,還是人見人愛的精製茶具。

  茶盞、茶碗

  古代飲茶茶具主要有“茶椀”(碗)、“茶盞”等陶瓷製品。茶盞在唐以前已有,《博雅》說:“盞杯子。”宋時開始有“茶杯”之名。見《陸游詩》雲:“藤杖有時緣石瞪,風爐隨處置茶杯。”現代人多稱茶杯或茶盞。茶盞是古代一種飲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大家知道,中國茶文化興起於漢唐、盛於宋代。茶盞也隨同茶文化的盛起而有較大的變化。

  宋代茶盞非常講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盞”的質地、紋路細膩和厚薄均勻。據宋蔡襄《茶錄》載:“茶白色、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紂黑,紋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依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葉茶,就選用黑色茶盞,說明當時已經注意到茶具的搭配關係。搭配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更好的茶色與茶香。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甌)製造的一種稍帶紅色的黑茶盞,被時人看作是佳品,其次可以看到,當時評賞茶盞的質量,還有茶盞表面的細紋,如建安的紺黑茶盞已經精製到“紋路兔毫”的地步,足見陶藝水平很高。再者看“熁火”。“熁火”之意見《廣韻》曰“火氣上”,又《集韻》“火通也”,熁音協,含燙意。這裡“熁火”實指茶杯中熱氣的散發程度,明清時期,江蘇的寶應、高郵一帶把“熁火”稱為“燙手”。宋代建安生產的“紺黑盞”比 其它 地區產品要厚,所以捧在手中有“久熱難冷”的好處。因此被看作是宋代茶盞一流產品。

  古今茶具的區別與聯絡

  古代茶具與現代茶具的概念稍有不同。唐宋時期所言的“茶具”似有大概念與小概念之分。如唐、宋、元、明許多詩人筆下的“茶具”主要指與飲茶有關的茶罏、茶壺、茶杯等器具,所以是小概念的。從大概念來看,依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所指出的有十大件,其中包括製茶、盛茶、 烘焙 茶具、飲茶有關的器具,甚至包括茶人、茶舍。又按《云溪友議》提到有“二十四種”茶具,顯然,後兩者是大概念的茶具,這一概念與今有許多不同。

  「茶」、「壺」兩者在中國的飲茶文化上,是有著相當大的關聯性且密不可分。喝茶講究茶湯之香氣、韻味,而茶壺的欣賞在於外觀的視覺、內在骨胎質料的堅潤性及吸收茶湯後的肌理變化。茶壺的把玩、鑑賞,亦隨著每個人欣賞的角度與層次而異,不論是具有歷史年代價值的古壺、宜興壺、手拉坯壺或是具有臺灣文化色彩的陶壺,都各有其吸引人之處。茶壺的好壞也不是以價格的高低去衡量,璞石之中含有璧玉,從一個創作者的作品,可看出其所下的苦心和它的精神內涵,這是需要慧眼者與其產生共鳴的。選購時,應考慮其實用性及藝術性兼具,但最重要的還是茶壺的原料、燒成。茶壺的造型變化多

  端、層出不窮,由於市場的變革,使得許多茶具徒有外形,而根本談不上基本的實用要求。許多人趕著「玩茶壺」的風潮,盲目搶購,至於什麼是好玩的茶壺?還是要您用「心」來體會。

茶具怎麼用,茶具套裝使用方法圖解

現在人們為了提高生活品位,都喜歡購買成套的茶具套裝,但有些人購買了這些茶具,以後回家卻不知道他們應該怎麼用,今天小編就對成套的茶具做一個具體介紹,大家對他們多一些瞭解,可以清楚知道每一種茶具應該怎麼使用。

茶具怎麼用茶具套裝使用方法圖解

1、茶杯

茶杯是茶具中最重要的存在,它大小應有盡有,而且在喝不同的茶時,應該用不同的茶杯,而且在一些高檔茶具套裝中,除了品茶用的茶杯以外,還有蚊香用的專用聞香杯。這些茶具都是盛茶湯的主要茶具。

2、茶漏和茶盤

茶漏是置茶的專用工具,平時人們置茶時需要把它放在壺口上,再把茶葉放入壺中,這樣能防止茶葉落在壺的外面。茶盤則是存放茶具的盤子,它也可以盛放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的茶水。現在市場上出售的茶盤有多種不同材質,以木質和不鏽鋼材質最為常見。

3、茶挾和茶巾

茶挾的功能類似於茶匙,這種茶具的主要作用是把沖泡以後的茶渣從茶壺中取來,有時人們也會用把它茶杯夾起來清洗,這樣既衛生又能防止燙傷。茶巾也是所有茶具很常見的存在,這種茶具主要用來幹壺,也可以用擦拭泡茶時滴落在外面的水珠。

4、茶海

茶海是茶具套裝中必備的存在,這種茶具也叫公道杯或者茶盅,平時人們泡茶時,在茶壺中的茶湯泡好以後會直接倒入到茶海中,然後及時續水,而茶湯中的茶湯會再分別倒入到小的茶杯中,方便多人一起品飲。茶湯在倒入茶海時,還可以在它的上面放一個濾網,這樣能防止茶葉殘渣進入茶海中,能讓得到的茶湯更純淨。

功夫茶具的使用順序 越來越講究

1、茶壺:功夫茶具使用中的茶壺用潮人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的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

2、茶杯:功夫茶具使用中對茶杯的選擇也有四字訣:小,淺,薄,白。

3、茶洗: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4、茶盤: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

5、茶墊:功夫茶具使用中的茶墊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

6、水瓶與水缽: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

茶具如何使用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從茶壺而來,倒進茶杯,之後給客人品嚐茶水。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亦叫品茗杯,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於高階細嫩名茶的品飲。二、茶漏:常用沖泡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三、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漢族茶具。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衝一下碗,然後放入茶葉盛水加蓋,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在清雍正年間,盛行使用蓋碗。四、茶盤:茶盤就是放置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線,排出盤面廢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五、茶則:茶則是漢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漢族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取出置於茶荷或茶壺時,需要用茶則來量取。六、茶挾: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幹壺,於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乾,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八、茶針:一般是木質、角質材料製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習慣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針,茶夾,茶則,茶海,連同茶筒,六個器具又稱為茶道六君子。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十、茶葉罐:茶葉是一種幹品,極易吸溼受潮而產生質變,它對水分、異味的吸附很強,而香氣又極易揮發。從質地上區分,茶葉罐的一般有錫制、鐵製、陶瓷、玻璃、紙製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製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為佳,用陶瓷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十一、茶船: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始於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後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位的茶水、保溫。十二、茶海: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後,茶湯倒至茶海,再分倒於各小茶杯內,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沒有專用的茶海時,也可以用茶壺充當。其大致功用為:盛放泡好之茶湯,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沉澱茶渣。十三、茶匙: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具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有好多愛喝茶的人群,對於愛喝茶品茶的人來說茶具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對於現代人來講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其實就算這樣茶具在使用上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麼茶具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1、 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2、 蓋碗的使用方法: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託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於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後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衝一次。

3、 茶盤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茶盤有塑料製品、不鏽鋼製品,形狀有圓形、長方形等多種。

4、 茶則的使用方法: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一般為竹製。茶挾的使用方法: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以上就是茶具的使用方法有哪些的介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功夫茶具怎麼擺放在茶桌上 功夫茶茶具使用順序

有一套功夫茶具的人,一定是喝茶非常講究的人。使用功夫茶具不僅要注意泡茶的方式,擺放也是有一些門道的。那麼功夫茶具該怎麼擺放呢?另外,茶具使用的順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於功夫茶的沖泡十分重要!

功夫茶具怎麼擺放在茶桌上

1、功夫茶具的擺放佈局一定要合理、美觀,且還需要講究層次感和線條的變化。每次使用完畢都應擺放整齊,各類茶具茶杯洗刷乾淨,切忌凌亂無章哦。

2、擺放功夫茶具時,茶壺和茶杯要有序,遵循平衡的原則,避免有遮擋。倘若有遮擋,則要按從低到高的順序依序擺放,把低矮的功夫茶具如茶杯擺到客人的面前。

在茶道禮儀上來說,如果把高的茶具擺到客人面前,不僅有失待客之道,同時也會造成客人拿東西的不便。

3、擺放功夫茶具還要注意套裝茶具中各個茶器使用的先後順序和手法。通常情況下,功夫茶具擺放的順序是先左後右,茶器的高度則按前低後高的原則來擺放。

4、在擺放功夫茶具中的茶壺、水壺、公道杯等茶具時,茶具的壺嘴不能對著客人,以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同時,還應把茶具如茶壺、茶杯上的圖案正向客人擺放整齊。

5、必須擺放完好無損的功夫茶具,切勿擺放有瑕疵或者破損的茶具來招待賓客,不僅待客有失禮貌;從風水學上來說,還會對茶主不利。

6、擺放功夫茶具的地方如果有沙發,需以沙發為主,茶几為次。茶几不得大於或高於沙發,應選擇的低於膝蓋的茶几。坐在沙發上,茶几高不過膝,是最合乎理想的。此外,茶几的擺和沙發之間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若距離太近,會造成諸多不便,也不美觀嘛。

功夫茶茶具使用順序

1、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2、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3、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4、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5、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6、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7、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8、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9、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10、關公巡城:迴圈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11、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12、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13、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14、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15、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16、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17、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18、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

茶席佈置擺放的三二一法則

一箇中心

首先我們所講究一箇中心原則,這個中心主要是指主泡器蓋碗,蓋碗要在整個茶席的中間部分,茶藝師的正中間所對的地方就是茶席的整個中心位置所在。

兩個邊界

再一個兩個邊界原則,泡茶時左手邊界是隨手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煮水器,或者是用來盛裝熱水的茶壺,放在左手的邊緣位置易於我們拿取同時又不失美觀性。泡茶時手部右側的邊緣則是茶則,茶則大家都知道主要用來觀賞幹茶,也可以用來從茶葉罐中取茶。這兩種泡茶常用器物,左右各成兩個邊界,所以這是擺放的兩個邊界所在。

三條直線

三條直線的原則,究竟是哪三條直線呢?在最前面,蓋碗的最前面應該擺放一排品茗杯,數量以3-5個為佳,整個品茗杯的擺放應該呈現一條直線,而蓋碗跟公道杯以及水盂呈一條斜向直線。而水盂和茶巾又成為一條豎直的線。也可以說蓋碗、水盂、茶巾形成一個三角形。而這三條直線相交叉匯合,可以是一個箭頭的形狀。

標籤: 茶具 完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lrk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