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臘月24掃房日的日記 臘月24日的日記怎麼寫快

臘月24掃房日的日記 臘月24日的日記怎麼寫快

1.臘月24掃房日的日記

臘月二十四“掃房”的習俗由來已久,有資料說: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臘月24日的日記怎麼寫快 臘月24掃房日的日記

還有個傳說: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經常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話。在很短的時間內,玉皇大帝就收到了zhidao他99999張密報,說人間要謀反天庭。

玉帝看後大怒,立即召見三尸神,命他把說玉帝壞話的人家牆上寫上他們的罪行,再讓蜘蛛結張大網,掛在屋簷下。玉帝又命王靈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見到三尸神做了記號的人家,就滿門抄斬。

三尸神見陰謀內將要得逞,自己可以獨佔美好的人間了,就飛快下凡,將每戶人家的牆上都做了記號。灶君發現了三尸神的陰謀,急忙找來各家的灶王爺商量對策:從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掃得乾乾淨淨。

等王靈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時,發現家家戶戶都很乾淨,沒有任何標記,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勞動。玉帝從王靈官和灶君嘴裡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萬丈,將三尸神永押於牢。

從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容到大家的擁戴,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掃塵也隨之成為漢族民間的習俗。

2.臘月二十四日記敘事

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儲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麵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儲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

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裡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西方一般一個村莊只有一個麵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

爐灶。

由於每家都有爐灶,所以由此產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以監督考察這一家

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彙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來繼續監督

這家的作為。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

3.高一寒假作文 臘月24日~正月15日 內容儘量豐富點,文學點

每當我看到人們過春節那喜洋洋的照片和節目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乾的一件“傻事”。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傳統的送年也要吃餃子,而且餃子裡還要包上錢、棗、糖,每樣包上6個。意思是:如果吃到帶錢的餃子,這一年就會發財,如果吃到帶棗的餃子,這一年就會好運早來;如果吃到帶糖的餃子,這一年就會過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會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數字。雖然這只是人們對新年的期望,但我們家還是繼承了這種傳統。

初五晚上,我們吃餃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個餃子時,只聽見“咯噔”一聲,第一個錢被爸爸吃著了,他露出了得意地笑容。這時,媽媽也學著爸爸的樣子說:“你猜這個餃子裡有沒有東西?”我想:媽媽一向愛開玩笑。自信地說:“沒有!”結果第一塊糖又被媽媽吃著了。現在就我還沒有吃著東西呢!我非常著急。最後,我吃了20個餃子,只吃出了3塊糖,媽媽吃了25個餃子,吃了4個錢,2塊糖,爸爸吃了30個餃子,吃出了2個錢,1塊糖和3個棗,現在只剩下了10個餃子,我不甘心落後想:這10個餃子裡肯定有3個棗,雖然,我已經吃的很飽了,但還是抵不住棗餃子的誘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兩個餃子,可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看了看一向爭強好勝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悠閒的吃著別的菜,好像並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我不管那麼多,又吃了5個餃子,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了?我看了看他們的“戰利品”沒有多呀?就在這時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夾這3個餃子,我看了他們的動作,想:這最後的3個棗,一定就在這三個餃子裡!我連忙拿起筷子夾起這三個餃子就往嘴裡送,一咬,怎麼一個棗也沒有。這時,爸爸笑著說:“廚房裡還有一盤餃子沒煮。”我跑到廚房一看,果然還有一盤餃子沒煮呢,我後悔不已。恰好這3個棗就是不在這10個餃子裡。

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我就會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幹什麼事都要考慮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4.臘月二十四日記敘事

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

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儲存,必須隨時烹煮。

不像西方食用麵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儲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裡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

西方一般一個村莊只有一個麵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灶。 由於每家都有爐灶,所以由此產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以監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彙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

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

5.寒假日記七年級臘月二十日的怎麼寫

現在正是春季來臨前夕,是冷熱交替繁多之時,上呼吸道感染等極易發作,作為健康,一向身強力壯的我,不幸得了感冒,病得不輕。我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垂頭喪氣,穿了一件老厚的外衣在沙發上一個勁的發抖,我咳地利害極了,差點把肺咳出來,腦袋昏乎乎,時而暈沉沉,時而頭痛欲裂,我就吃了糖漿和一篇感冒沖劑。

晚上,我感冒似乎越來越嚴重了,媽媽就在床邊耐心的照顧我,自己的事情也不顧自己的事情。爸爸也是,聽了我餓了,就馬上上廚房給我弄吃的,回來時弄的滿頭大汗,但是卻一句也沒說。這時的我感到親情是如此的溫暖,我更本就不後悔自己的這場感冒,因為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忙,因此忽略了我,有時本就沒空理我,這樣我又得到了爸爸媽媽的疼愛。

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早上,因為我感冒了爸爸媽媽特意請了假來照顧我,吃完了早飯我就去了醫院,量了體溫,我呆呆坐在那兒,時間一分一秒顯得那麼漫長。體溫終於出來了,心臟“碰碰跳”38°燒快退了,我真感謝爸爸媽媽,要不是昨天爸爸媽媽這樣的照顧我我的燒就沒有這麼快退了,我要謝謝爸爸媽媽。

這是的我有時希望自己能快點好起來,讓爸爸媽媽少忙點。

6.臘月二十七的日記怎麼寫

星期五 雪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七,根據以前的風俗,今天應該“宰只雞”,但由於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已經不養雞,所以這條習俗只有在農村的某些地方才實行。

即使今天不殺雞,但我的三餐也一樣豐盛!下面就是我的一日三餐: 早餐——煎餅果子 由於其他因素和自身原因(其他因素是媽媽不起床給我做飯,自身原因是我想吃煎餅果子),我早晨7:30就起床,從家拿了兩個雞蛋,去門口買煎餅果子當早餐。 午餐——米飯、白菜、土豆片 上完英語課,回來也就該吃飯了。

在我的要求下,媽媽給我炒了白菜和土豆片。這兩樣菜都是我在“媽媽家常菜好吃榜”上排名前十的菜品呢! 晚餐——土家香醬餅 土家香醬餅,只能用一個單詞來形容:perfect 這種餅上面抹著一層祕製醬料,有些甜,也有些辣。

好吃極了! 接著,我們又買了一個“旺旺大禮包”。每年買它的時候,都令我有喜有憂——喜是可以吃好吃的,憂是必須等到大年七年級才能開啟吃。

不過,晚吃總比沒得吃好,我毫不猶豫的把它裝進了購物車。 接著又買了一些物品後,我們便掂著大包小包回家了。

7.關於臘月二十三的日記

祭灶節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

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

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

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

“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

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

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

在我國封建社會裡,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為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

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灶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

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

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

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

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

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往往是男人們的事情。

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在《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

在這裡,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在晉北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

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家,清理箱、櫃、炕蓆底下的塵土,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二十三,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

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

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在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

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於四進土,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的說法,體現了民間對戲劇故事的偏愛。

有新媳婦的人家,新媳婦要帶上自己剪制的各種窗花,回婆家糊窗戶,左鄰右舍還要前來觀賞。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

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梢。

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

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

8.臘月日記200字左右(國小生)

臘月,就如那一串串紅辣椒,把一些日子穿成串打成結編成辨, 掛在記憶的屋簷下。 臘月,媽媽要做很多的美食:臘八粥的清香,蒸年糕的滿屋子的蒸氣,嫩嫩的雪白的豆腐,圓圓胖胖的肉丸。。這一切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裡。薰豬頭肉、豬肉燉粉條,還有豬下水做的放上芥末的精美小菜,現在想起來還垂涎欲滴。

臘月,可以忘記學業和小夥伴們瘋玩。我們做錯事,說錯話,都會得到大人的原諒。最好的遊戲是捉迷藏,牆角旁、草垛堆都是我們藏身的好去處。 臘月,很冷。可是有了這麼多的期盼,也就不覺得那麼難過了,高掛的太陽早已溫暖了臘月裡每一個人的心房…… 又是臘月了,人們更加的忙碌了。臘月的每一天,彷彿都是黃道吉日,酒香的氣息染醉了這個月份。農家把一年四季的企盼和期待都濃縮在這個月份。彩電披紅、冰箱掛彩、摩托叫、汽車唱,商家開始促銷;工廠開始盤點;遊子們開始打點行裝。 臘月,家家戶戶散發著喜慶的氣息和芬芳,春的播種、夏的耕耘、秋的豐碩、冬的收藏一起釀成臘月濃釅的喜悅與香甜!臘月恰是一罈溢漫的醇酒,是一掛歡跳的響鞭。

標籤: 掃房 臘月 寫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yml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