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導課怎麼寫

導課怎麼寫

1. 木蘭詩的導課詞怎麼寫

第一環節:匯入

導課怎麼寫

播放歌曲《花木蘭》,讓學生結識巾幗英雄-----花木蘭。這一環節主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激發學生對木蘭的興趣。 第二環節:花木蘭介紹

將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放給學生看,初步形成對花木蘭的感性認識。

第三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首先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後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課新字詞。)然後教師範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接著讓學生齊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反覆的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的語言特點,並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第四環節:默讀詩歌,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因為詩歌文字比較簡單,學生可以藉助工具書,自行完成這一環節。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言文的能力。

第五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初步形成花木蘭的印象。

選3位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複述時可以參照老師事先給出的圖片。其餘同學評點。採用說評結合的方法,主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六環節:賞析人物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覺得木蘭是一個﹍﹍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只要言之成理,教師都應該給予表揚。這一環節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共同形成對木蘭的深刻認識。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七環節:合作探究

抓住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這兩個重點段落,讓學生了解繁簡相宜、詳略得當的構思。 木蘭詩的情節安排非常巧妙,既刻畫了木蘭的英雄形象,更突出了木蘭的女兒情懷,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巧妙的情節對於人物刻畫成功的重要性。

2. 曹劌論戰的導課怎麼寫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止於魯悼公四年(前453年),記載這一時期(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書中儲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優美,尤善於描寫戰爭及複雜事件,又善於通過對話和行動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書名原為《左氏春秋》,後人把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作,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作者寫這部書的目的,並不全是為解經而作,而是從歷史家的角度,採取《春秋》的大綱,再參考當時的許多史籍而寫成的。

因此,《左傳》大大豐富了《春秋》的內容。有些內容與《春秋》的記載是一致的,有些則與《春秋》不一致,並比《春秋》多寫了十三年。

《史記》和《漢書》都認為它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編輯本段]【原文】 《曹劌論戰》 [1] 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公將馳之。

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編輯本段]【譯文註釋】【註釋】 (1)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攻打。 (3)師:軍隊 齊師:齊國的軍隊。

齊,在今山東省中部。我,指魯國。

魯,在今山東西南部。《左傳》傳為魯國史官而作,故稱魯國為“我”。

(4)公:魯莊公。 (5)曹劌(guì):春秋時魯國大夫。

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這裡指居高位,當權,享厚祿的人。 (7)間(jiàn):參與。

(8)鄙 :淺陋,無知.這裡指目光短淺。 (9)乃:於是,就。

(10)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麼作戰。以:用,憑,靠。

(1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服食物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這裡是‘養’的意思。

弗,不。 專,獨享,個人專有。

(12)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13)徧:遍及,普遍。

徧,同“遍”。 (14)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玉,玉器;帛,絲織品。

(15) 加:虛報 誇大。 (16)信:實情。

(17)必以信:一定如實稟告神。信,信用,指對神說實話。

(18)小信未孚(fú):(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為人所信服 (19)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20)獄:訴訟案件。 (21)察:明察。

(22)情:實情。 (23)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

(24)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 (25)戰則請從:(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行。

(26)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同乘一輛戰車。之,指曹劌。

(27)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萊蕪東北。 (28)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

(29)馳:追趕。 (30)馳之:駕車馬追逐。

(31)轍(zhé):車輪碾過的的痕跡。 (32)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

此指車前的橫木。 (33)既克:已經戰勝。

(34)盈:滿,充沛。這裡指士氣旺盛。

(35)測:估計,預料。 (36)靡(mǐ):倒下。

(37)雖:即使。 (38)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

作:振作。 (39)遂:於是,就。

(40)敗績:大敗。 (41)屬:類。

【譯文單句對照】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魯莊公十年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魯國,魯莊公準備應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

伐:進攻,攻打 齊師:齊國的軍隊。將:將要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來策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間:參與。

謀:謀劃。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問:“何以戰?” 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於是就拜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藉什麼作戰?” 肉食者:高官厚祿,此指當權者。

鄙 :鄙陋.這裡指目光短淺. 乃:於是,就。 以:用,憑,靠. 遠謀:深謀遠慮。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魯莊公說:“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身邊的人。”

專:獨自專有。 人:身邊的官員等人、在古代百姓是不被稱為“人”的。

安:有“養”的意思,此指養生的東西。 衣:衣服。

食:食物。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回答說:“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 徧:通"遍",遍及,普遍。

惠:恩惠。

3. 說課的教學過程怎麼寫

數學說課稿模板關於 的說課稿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說教材):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數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內容。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 中,佔據 的地位。

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2. 教育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資訊,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 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二、教學策略(說教法)1. 教學手段: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 應著重採用 的教學方法。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影象訊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

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

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3. 學情分析:(說學法)(1) 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2) 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 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3) 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教學程式及設想:(1)由 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2)由例項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3)講解例題。

在講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4)能力訓練。

課後練習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7)板書(8)佈置作業。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教學程式:(一)課堂結構:複習提問,匯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佈置作業等五部分。

4. 說課教案怎麼寫

怎樣寫教案——《教師教案怎麼寫》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

(

1

)分析《課程標準》的要求。

(

2

)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準中和每個模組(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

作用。

(

3

)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國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絡。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

(

1

)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

(

2

)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

3

)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

(

1

)確定知識目標。

(

2

)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

3

)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

、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

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

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一般在寫教學目

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

“通

過……學習,能說出……”

,

“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

,

而不是“使學

生掌握……”

“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

“通過

收集資料”

“通過觀看影片……”

“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

知道、歸納、列舉、感

受、參加等等

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

用以評價學習表

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

(行為條件)

,

能夠背寫出

(行

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

瞭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

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

、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

根據《標準》

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

到難,

設計具有不同要求、

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

5. 如何寫好匯入語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對課堂匯入語都十分講究,好的匯入語猶如樂曲的前奏、戲劇的序幕,它會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好的匯入語就是一堂課良好的開端。它是一堂課開始時,教師為新課講授而說的話,它可以引發學生興趣,調適教學氣氛,是切入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可以為一節課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匯入語中,應充分展示:“情、趣、疑”。

一、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語文教學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一上課,教師就要用深情並茂的開場白,把學生很快帶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意境中去。若要學生的心,教師必要先動情,如:在教學《十理長街送總理》一課時,我先出示**遺像,然後用幻燈放映一組組感動人心的“十理長街送總理”畫面,讓學生整體感知,再配以如訴如泣,極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最後,教師啟發學生放開歌喉,唱唱有關**的歌,有了初步感知後,師發言:“同學們,這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叫人悲痛,令人心碎的日子。但是,” 《十理長街送總理》這一課,會讓我們瞭解當年的情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此深情並茂的匯入,一定會引起學生的共鳴。

“情”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有經驗的登上講臺,往往不是匆匆開講,而是用親切的目光,關切的詢問架設一座信任理解的橋樑,給這堂課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樂中求知。教師如果能根據課堂的需要精欣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如臨其境。這樣,以“情”促學,以“情”促教,我們的教學就不至於乾癟了。

二、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教師一上課需要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性講述,牢牢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我準備了一篇生動有趣的解說詞,畫了一幅桂林山水圖。上課時,讓學生根據我的解說詞扮演導遊,帶領其他同學一起遊覽,適時還對學生進行饒有興趣的點撥,在語情、語態上也進行了渲染,學生頓感歡樂,興趣盎然。這時候,我趁機吟頌了自寫詩──《醉了,桂林》“桂林是一窖陳酒╱不小心╱落在大地的杯中╱山醉了╱水醉了╱我也醉了……學生聚精會神的聽著,接著,我唱起了韓曉的《我想去桂林》,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迸發無限神往的渴盼之心。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老師說得唱得都好聽,下面不如跟著老師在課本中去尋覓桂林的美吧。

三、疑

疑就是設定疑問。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始。好奇心是國小生最顯著的心理品質之一,出奇制勝乃孫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規,巧設疑問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設疑有一定講究,提出的問題要匠心獨具,具有獨創性、科學性、規範性。如果教師在課前就緊扣教學內容設定懸念,提出疑問,且語調、語勢、語音都很講究,讓他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無疑,將為下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鋪墊。比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一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了近期正在電視播放的科幻片《外星人的故事》接著,巧借學生好奇心,提出了系列他們關心的問題。

問題一:宇宙是無限的嗎?你還知道那些星球?

問題二:動、植物要生存,需要那些條件?

問題三:“天上人間”“天堂”究竟在什麼地方?

問題四:“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是真的嗎?能不能說出他們在哪裡?

問題五:假設火星上有生命,說說其存在的可能性,為什麼不存在?

讓學生帶著疑問循序漸進地去學習,在學習中,要求他們多思多想,也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誠然,國小兒童猶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智慧去開啟它,讓它在和煦的春風中綻放。雖然教學匯入只是整堂課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但我們不能忽視,要謹慎待之,它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6. 語文教法學法如何寫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複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遊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複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遊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樑)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現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鬆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一、什麼叫閱讀? 閱讀:是一種通過文字媒介,來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創造資訊的過程.閱讀本質是對話。 1、閱讀是一種複雜的心智活動 2、閱讀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活動 3、閱讀是一種複雜的語言技能活動閱讀的功能:資訊解碼、文化浸潤、心靈溝通。

閱讀的型別:積累型閱讀;理解型閱讀;鑑賞型閱讀;研究型閱讀。閱讀的方式: (一)語義學閱讀; (二)文體論閱讀; (三)社會學閱讀; (四)文化學閱讀; (五)接受美學閱讀; (六)綜合性閱讀。

閱讀的方法:默讀與朗讀;略讀與精讀;慢讀與速讀。 二、閱讀教學的任務: (一)激發閱讀興趣(廣泛、專一、濃厚、高尚) (二)培養閱讀習慣(心理、行為習慣) (三)教會閱讀方法(泛讀—略讀—精讀—研讀等) (四)提高閱讀能力: 1、認讀能力; 2、理解能力; 3、概括能力; 4、質疑能力; 5、評判能力; 6、鑑賞能力; 7、攝取能力; 8、積累能力。

三、閱讀教學的內容: (一)寫作四系統(主體、客體、載體、受體) (二)文章六要素(中心、材料、結構、語言、表達方式、文體) (三)古人讀文六要旨(識字、釋詞、品句、析段、求旨、探法) (四)今人讀文“新八股”(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朗讀課文—正音釋詞—劃分段落—分析課文—歸納中心—總結特點)。 四、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梳理教學思路; (二) 調控教學節奏; (三)控制教學情緒; (四) 活躍課堂氣氛 五、閱讀教學的技能: (一)匯入的技能 1、文學手段匯入法; 2、藝術手段匯入法; 3、現代技術匯入法; 4、活動遊戲匯入法; 5、實物實境匯入法; 6、複習預習匯入法; 7、設疑質疑匯入法 (二)提問的技能 1、記憶型提問; 2、瞭解型提問; 3、理解型提問; 4、評價型提問; 5、運用型提問 (三)板書的技能 1、錘鍊文字; 2、借用符號; 3、運用線條; 4、製作表格; 5、創造圖形; 6、調諧色彩 (四)結束的技能 1、小結評價 ; 2、練習作業; 3、引申拓展; 4、聯想想象。

六、閱讀教學的模式: 1、教師示範解讀 2、師生對話討論 3、學生撰寫筆記 4、多媒體閱讀教學 七、閱讀教學的型別: 1、強調雙基型(串講與評點;段序式;單元教學:提示-通讀-比較-總結-訓練) 2、利用情境型(帶入情境,感知表象;憑藉情境,理解詞句;運用情境,訓練語言;體會情境,指導朗讀) 3、發展思維型(問題教學法:設疑-讀議-解疑-語言訓練) 八、閱讀教學的方。

7. 如何更好的引入課堂內容

如何更好的引入課堂內容 課堂匯入的方法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課如何開頭,也沒有固定的方法。

由於教學物件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開頭也不會相同。即使是同一內容,不同老師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下面介紹一些課堂匯入設計的型別和方法,可作為老師設計課堂匯入參考。 1、開門見山,揭示新課 這是針對教材特點,直接揭示學習目標。

就是在上課開始後,老師開門見山地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各個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學程序等,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或要解決的問題,以此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這種匯入式特點是“短、頻、快”。

即省時,接觸新課主題迅速,能及時起到組織學生進入學習角色的作用。 教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我們天天讀書,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以至進入大學。

這是為的什麼呢?就是為了中華的崛起,為了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了使我中華繁榮富強。這是我們讀書的目的。

**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就給我們樹立了典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板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請同學們開啟書,認真自讀。 教例是教師直接將本堂所講的課文《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主題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給同學們,使同學們意識到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個人,不是為了父母,更不是為了親戚朋友,而是為了“中華崛起”這個大目標,只有如此才有無窮的動力。

學生們平時聽到的一些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學習,為了給父母爭面子;為了光宗耀祖而學習這種非健康意識,或者說非主流意識,一定會受到撞擊。教師舉出了**的例子,對學生是很有說服力的。

一是**的偉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起“**”三個字,無不肅然起敬。二是看**是怎樣立志的,怎樣學習的,並通過艱苦革命實踐,成為國家卓越的領導人。

這樣就在學生心中首先樹立起一個“楷模”或“豐碑”。那麼,以後的教學內容也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山”來進行了。

2、聯絡舊知,提示新課 它是指教師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以複習提問舊知識為手段,在舊知識裡面帶出新課內容的線索,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順理成章地進入新知識領域,併產生強烈求知慾,去探求新知識的一種導課方式。這是最常見的課堂教學匯入方式。

其特點是以複習已經學過或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瞭解的知識為基礎,將其發展、深化,引匯出新的教學內容,既給學生複習鞏固舊知,又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積極思維。“溫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兩者有機結合並自然過渡。

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新知識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發展與延伸,學生是從舊知識中起步邁向新知識的掌握。老師要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精心設計,匯入新課。

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到舊知識不舊,新知識不難,建立起新舊的聯絡,明確學習的思路,增強學習的信心。它既給學生複習鞏固舊知,又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積極思維。

如政治老師在講“事物發展的趨勢”時,教師可先提問學生:“什麼是發展?”在學生回答了“發展”之後,教師可這樣引渡到新課:“同學們,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發展,而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那麼,新事物為什麼會代替舊事物?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否一帆風順? 如果不是一帆風順那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思索片刻後,教師接著講:“今天,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 例如,一位歷史課老師在講《三國鼎立》一課時,首先問學生“黃巾大起義的意義是什麼”,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匯入新課: “黃巾大起義瓦解了東漢政權。

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大小地方實力派和豪強擁兵自立,進行分裂割據。至於具體情況,就是今天我們這堂課要學習的內容。”

這樣的導課,一下子就能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從舊知牽引到尋求新知的情境中,使導課簡短、恰當、自然。 複習舊知識的匯入方式重在恰到好處地選用與新授課內容關係密切的知識。

這種匯入有4種具體方式: (1)從總結舊課入手匯入新課。又稱為歸納匯入式。

其運作方法與要求是:老師提出要講授的新課題之後,首先對上節課所講的內容概括地小結一下,扼要複述出與此有關的新知識,講課時使學生把新舊知識連貫起來思考。這樣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較好地鞏固已學的知識。

如歷史課《唐朝的衰落》,可以這樣開頭: “自從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建唐以後,經過太宗、唐宗、武則天到唐玄宗統治前朝,這是唐朝歷史的前期。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唐朝前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但是今天我要告訴同學們,到了後期,唐朝逐漸走向衰落了。這強盛和衰落之間有一轉折點,那就是‘安史之亂’”。

這樣的導語,既使學生複習掌握了舊的基礎知識,又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再如講“秦滅六國”,先提問:“商靶變法開始在哪一年?”“這項變法起了什麼作用?”然後老師指出:秦國自商軟變法100多年來,封建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為兼併六國作好了準備。

由此匯入新課。這種匯入方式,有利於知識銜接和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關。

標籤: 導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6yxr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