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反裘負芻文言文翻譯 反裘負芻文言文道理啟示

反裘負芻文言文翻譯 反裘負芻文言文道理啟示

【文言文】

反裘負芻文言文道理啟示 反裘負芻文言文翻譯

魏文侯出遊,道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裡盡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裡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選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

翻譯

魏文侯外出遊玩,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說:“(你)為什麼反穿著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說:“我喜歡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從官員和百姓那徵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註釋】

魏文侯:戰國時魏國的國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襖。

道:路上。

負:背。

芻:喂牲口用的草。

胡為:為什麼。胡,通“曷”

東陽:魏國邑名,在太行山以東,廣平縣以北。

上計:戰國時,每年年終,地方官員將本地全年的賦稅收入的帳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錢幣。

譬:打比方。

夫:表示實指,這個或那個。

加:更

士:官員

若:你,你們。

耶: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嗎”。

恃:依靠,憑藉,文中意為“附著”。

盡:完。

說“臣”“臣”上文“臣愛其毛”中的“臣”,相當於“我”,是“負芻”者的自稱,句意為我愛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

愛:喜歡。

居:坐(安坐享樂)。

【道理啟示】

魏文侯出遊,看到路人背柴草,他們為了保護皮襖的毛而反穿皮襖,魏文侯從中認識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國之道。本文向我們闡述的一個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規律,應遵循自然規律,不能捨本逐末,否則最終只能起到相反的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805p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