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猴魁茶的來歷

猴魁茶的來歷

猴魁茶的來歷

王魁成為猴崗地區的一位茶農,擅長茶葉加工,之後在一處叫潑水凼的高山茶園選出壯挺的一芽二葉進行製作,製出的幹茶品形端正質量高,稱為王老二魁尖,因該茶品質為尖茶魁首,創始人叫魁成,產於太平縣猴坑、猴崗,故此茶稱為太平猴魁。

猴魁茶,又稱“猴魁子”,是一種中國傳統名茶,產於福建省福州市南平嶺一帶。

其產地,歷史上是中國福建茶葉的發源地之一。

猴魁茶的名稱源於福州南平山區中的一個小村莊猴坑,當地村民乘以當地自生的猴子採茶的特點將茶葉加工,因其充滿生機、粗獷、淳樸和原始感而名為“猴魁子”。

猴魁茶的製作傳統絕技是“發酵輕揉”,在鮮葉擺開後,會經過發酵和輕揉兩個獨特的工藝,這種工藝是獨特的福建白茶工藝傳統。

猴魁茶則以其微醺、濃厚、順滑、綿長、飽滿、花香、茶味持久等特點而成為了福建白茶中的代表性茶種。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猴魁的相關故事

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莊,紛紛在太平產區設茶號收購茶葉加工尖茶,運銷南京等地。江南春茶莊從尖茶中揀出幼嫩芽葉作為優質尖茶供應市場,獲得成功。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由於猴坑所產魁尖風格獨特,質量超群,使其他產地魁尖望塵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太平猴魁的傳說

安徽省太平縣猴坑地方生產一種猴魁茶,說起猴魁茶,還有一段故事呢。傳說古時候,在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下一隻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獨自外出玩耍,來到太平縣,遇上大霧,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猴立即出門尋找,幾天後,由於尋子心切,勞累過度,老猴病死在太平縣的一個山坑裡。山坑裡住著一個老漢,以採野茶與藥材為生,他心地善良,當發現這隻病死的老猴時,就將他埋在山崗上,並移來幾顆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離開時,忽聽有說話聲:老伯,你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謝您。但不見人影,這事老漢也沒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漢又來到山崗採野茶,發現整個山崗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茶樹。老漢正在納悶時,忽聽有人對他說:這些茶樹是我送給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後就不愁吃穿了。這時老漢才醒悟過來,這些茶樹是神猴所賜。從此,老漢有了一塊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嶺去採野茶了。為了紀念神猴,老漢就把這片山崗叫作猴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從猴崗採製的茶葉叫做猴茶。由於猴茶品質超群,堪稱魁首,後來就將此茶取名為太平猴魁了。

茶史追溯

太平猴魁是中國歷史名茶,創制於1859年。關於太平猴魁的來歷,還有個小故事:清未,南京葉長春茶莊在太平縣新明茶區設茶號,收購茶葉。老闆為了賺取利潤,將成茶中的幼嫩芽葉單獨揀出,高價銷往南京等地。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借鑑茶商的做法,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一芽二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由於它在尖茶之中的魁首品質,故以產地猴坑所在地定名為猴魁。

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新中國建立後,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太平猴魁名字的由來?

太平猴魁產於安徽省太平縣猴坑,位於湘潭南面山麓,屬黃山山脈。境內獅形頭、鳳凰尖、南山東省頂三峰鼎立,海拔約1000公尺,湖漾溪流,山青水秀,頤然成畫。在十九世紀末年,此地產製"尖茶",尖茶中的極品"奎尖",以品質優異獲得讚賞,後來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提高,並冠上地名,稱為"猴魁"。

太平猴魁是黃山特有品種,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其中生產 於猴坑的品質尤為特佳,猴魁的色 、香、味、形,獨具風格,葉色蒼綠勻潤,葉底勻淨明亮。入杯沖泡香氣高爽,帶有明顯的蘭花香,味濃鮮 醇、回味無窮,沖泡四五次,滋味蘭香猶存。

太平猴魁在1912年南京南洋勸業會和農商部陳列優質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及“萬人品茶”專用茶等榮譽,並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並以50克陸萬壹仟元的價格拍賣成功。

名稱由來:

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莊,紛紛在太平產區設茶號收購茶葉加工尖茶,運銷南京等地。江南春茶莊從尖茶中揀出幼嫩芽葉作為優質尖茶供應市場,獲得成功。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由於猴坑所產魁尖風格獨特,質量超群,使其他產地魁尖望塵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太平猴魁是什麼茶葉?

太平猴魁屬於綠茶類尖茶類。

太平猴魁成品茶挺直,兩端略尖,扁平勻整,肥厚壯實,全身白毫,茂盛而不顯,含而不露,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蘊有誘人的蘭香,味醇爽口。

擴充套件資料

太平猴魁其實是茶葉的名茶,是產於安徽省黃山地區的一種綠茶類的尖茶性茶品,屬於我國的歷史名茶。由於黃山地區雨量充沛常年雲霧繚繞,土壤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以及有機成分,使的出品的太平猴魁別有一番風味。

太平猴魁芽葉挺直細嫩,形狀肥碩,茶葉呈翠綠色,同時還伴有白毫。太平猴魁沖泡出拉力的茶湯呈現翠綠色,茶香十分的香濃,品飲起來滋味甜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太平猴魁

我要關於茶的故事或傳說

(一)

在美麗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獅峰山,山上林木蔥蘢,片片茶園碧綠蒼翠,九溪十八澗蜿蜒其間,流水潺潺,雲霧繚繞,土層深厚,氣候溫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著亨譽世界的“四絕”佳茗——西湖獅峰龍井茶。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前,有用欄杆圍起來的“十八棵御茶”,在當地茶農精心培育下,長得枝繁葉茂,年年月月吸引著眾多遊客。

說起這18棵御茶,還有一段美好的傳說。相傳在清乾隆時代,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乾隆皇帝不愛坐守宮中,而好周遊天下。一次,他來到了杭州,在飽覽西湖湖光山色之後,就想去看看自己平時最愛喝的茶葉。乾隆和太監一說,這可忙壞了地方大小,也忙壞了胡公廟的老和尚,因為根據安排,乾隆要在廟裡休憩喝茶。

第二天,乾隆帶領大小隨從巡遊獅峰山。一路上,高聳的獅峰雄姿,清澈的龍井泉水,碧綠的連片茶園,村姑們肩背茶簍,穿梭園間忙著採茶,樹上路旁到處鳥語花香,乾隆深為大自然的景色所陶醉,久久徘徊山間,在太監催請下,始來到胡公廟。老和尚恭恭敬敬地獻上最好香茗,乾隆看那杯茶,湯色碧綠,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啜飲之下,只覺清香陣陣,回味甘甜,齒頰留芳,便問和尚:“此茶何名?如何栽制?”和尚奏道:“此乃西湖龍井茶中之珍品——獅峰龍井,是用獅峰山上茶園中採摘的嫩芽炒制而成。”接著就陪乾隆觀看茶葉的採製情況,乾隆為龍井茶採製之勞、技巧之精所感動,曾作茶歌贊曰:“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乾隆看罷採製情況,返回廟前時,見廟前的十多棵茶樹,芽梢齊發,雀舌初展,心中一樂,就挽起袖子學著村姑採起茶來。當他興趣正濃時,忽有太監來報:“皇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聽急了,隨手把採下的茶芽往自己袖袋裡一放,速返京城去了。不幾日回到皇宮,見太后坐在床邊,趕忙上前請安。太后本無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後,肝火上升,眼睛紅腫,今見皇兒回朝,心裡高興,病也去了幾分,遂問起皇上在外情況,談著談著,太后聞到似有陣陣清香迎面撲來,便問乾隆:“皇兒從杭州帶來了什麼好東西?如此清香?”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趕回,倒是忘了帶些禮品孝順母后,然仔細聞聞確有一種清香散發出來,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獅峰採下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去,已經幹了。一邊取出茶葉,一邊回答道:“母后,這是我親手採下的獅峰山龍井茶。”“哦,這茶真香我這幾天嘴巴無味,快泡來我嚐嚐!”乾隆忙叫宮女泡了一杯來,太后接過香茶,慢慢品飲,說也奇怪,太后喝完茶湯,感到特別舒適。其實這茶,一來品質好,清香可口,去膩消食;二來見到皇兒,心情舒暢,加上茶葉是皇上親手所採,所以如此連喝幾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紅退了,腸胃也舒服了,太后滿心歡喜地告訴皇帝:“兒啊,這是仙茶哩,真像靈丹妙藥,把為孃的病也治好啦!”乾隆聽了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封胡公廟前茶樹為御茶樹,派專人看管,年年歲歲採製送京,專供太后享用。因胡公廟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樹,從此,就稱為“十八棵御茶。”

(二)

凍頂烏龍是臺灣省出產的烏龍茶珍品,與包種茶合稱姐妹茶。其製法近似青心烏龍,但味更醇厚,喉韻強勁,高香尤濃。因產於凍頂山上,故名凍頂烏龍。

凍頂山是臺灣省鳳凰山的一個支脈,海拔700多米,月平均氣溫在20℃左右,所以凍頂烏龍實不是因為嚴寒冰凍氣候所致,那麼為什麼叫“凍頂”呢?

據說因為這山脈迷霧多雨,山陡路險崎嶇難走,上山去的人都要繃緊足趾,臺灣俗語稱為“凍腳尖”才能上山,所以此山稱之為凍頂山。相傳在100多年前,臺灣省南投縣鹿谷鄉中,住著一位勤奮好學的青年,名叫林鳳池,他學識廣博,體健志高,而且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記不得是哪一年,他聽說福建省要舉行科舉考試,就很想去試試,可是家境貧寒,缺少路費,不能成行。

鄉親們喜歡林鳳池為人正直,有學識,有志氣,有抱負,得知他想去福建赴考,就相約跑來對他說:“風池,你想去考是好事I去吧,有困難,大家幫你,你別發愁,趕快做好準備吧!”說罷大家就慷慨解囊,給

林鳳池湊了足夠的路費。林感激萬分,第三天即拜別鄉親上路了。臨行時鄉親們到海邊送行,七嘴八舌地再三叮囑:“祝你一路順風,路上多加小心啊!”不管考得怎樣,可要回來呀!”別忘了故鄉和鄉親,我們盼你回來呢!”林鳳池感動得流下淚來,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為鄉親們爭光。

不久,林鳳池果然金榜題名,考上了舉人並在縣衙內就職。一天,林風池決定回臺灣探親,在回臺灣前邀同僚一起到武夷山一遊。上得山來,只見“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萬壑皆美景,”山上巖間長著很多茶樹,又聽說樹上的嫩葉做成烏龍茶,香高味醇,久服有明目、提神;利尿、去膩、健胃、強身等作用,便想能帶些回臺灣多好啊,於是向當地茶農購得茶苗36棵,精心帶土包好,帶到了臺灣南投縣。鄉親們見風池錦衣還鄉,喜出望外,又見他帶來福建祖家傳種的烏龍茶苗,格外興奮,他們推選幾位有經驗的老農,仔細地把36棵茶苗種植在附近最高的凍頂山上,並派專人精心管理。加之臺灣氣候溫和,茶苗棵棵成活,不斷吐著綠油油的嫩芽,可愛極了。接著,人們按照林風池介紹的方法,採摘芽葉,加工成了烏龍茶。這茶說來也怪,山上採製,山下就聞到了清香,而且喝起來清香可口,醇和回甘,氣味奇異,成為烏龍茶中風韻獨特的佼佼者,這就是現今臺灣省“凍頂烏龍”的由來。

(三)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說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佇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裡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嚐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裡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但是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說,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著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張一合地動著,他感到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佇慢慢咀嚼。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愛,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後人為了崇敬、紀念農業和醫學發明者的功績,就世代傳頌著這樣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四)

去福建省崇安縣武夷山遊覽的人們,無不以一睹大紅袍為快,但要看到大紅袍茶樹也確非易事,因為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天心岩附近的九龍窠,地勢險峻,只有不畏艱險的人們才可到達。大紅袍生長在山壁高聳的石罅間一小塊茶地上,只有幾叢茶樹,有的從巖間伸出,有的散落其間,地旁巖壁上刻有“大紅袍”三個大字。峭巖之上有股山泉,淙淙而下,終年不絕。再看茶叢長相,類似萊茶,葉質稍厚,芽頭微微泛紅,雖然外觀並不奇特,但採製而成的“大紅袍”茶,卻是武夷巖茶中的極晶,不僅香高雋永,而且“巖韻”特強,久負盛名,馳譽中外。由於產量極微,每年春降大地,芽梢萌發之際,富貴之家爭相搶購,均以先得為快。

大紅袍怎麼會種在石罅巖間?是誰發現和利用的?這種烏龍茶為何有“大紅袍”這一美名?對此,在武夷山區廣為流傳著這樣三則美妙動人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北麓的慧婉村裡住著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婆婆,丈夫早亡,無兒無女,孤身一人,靠砍柴種萊和幫助鄉親們縫縫補補為生,她人勤心好,樂於助人,是全村聞名的好人。人們不知她姓甚名誰,都親熱地叫她“勤婆婆”。

有一年,武夷山區遭到史無前例的大旱,山上的草木枯黃了,田裡的莊稼旱死了,巖間的流泉也幹竭了……。人們只好越嶺爬坡,剝樹皮,剜草根,挖觀音土等充飢,吃得肚子越來越脹,臉越來越黃。這天,勤婆婆從老遠老遠的山上採集野菜回來,又飢又渴又累,她放下籃子,隨手取出剛從樹上採下來的鮮嫩葉子,坐到灶前想熬一碗湯吃。她把嫩葉放入鍋中,加上水就引火煮熬,她邊燒邊想:“這點點野菜來之不易,可得省著吃哩。往後這苦日子可怎麼過呀!”水沸了,勤婆婆用碗舀了一碗,正想喝下,忽聽門外傳來陣陣痛苦的聲,勤婆婆忙放下湯碗,出門一看,只見石墩上坐著一位白髮老翁,正困難地喘著粗氣。她過去急忙把老人扶進屋裡。老人張開的嘴脣上千裂得一道道口子,有的口子已流出血來,勤婆婆心酸了,她不假思索地端起剛燒好的樹葉湯,送到老人手裡,說:“大早年頭,沒什麼好吃的,這碗樹葉湯,趁熱喝了吧!”老翁感激地接過湯碗,咕嚕嚕地幾口就喝光了,頓時氣喘好多了,精神振奮了,老人遞過碗來問:“還有嗎,再給一碗。”勤婆婆毫不吝嗇地又給他倒了一碗,老人喝完笑呵呵地舉起手中的龍頭柺杖,對勤婆婆說:“好心的婦人呀,你救了我,老漢沒什麼可報答你,這根龍頭柺杖就送給你吧!”說著把柺杖遞給了勤婆婆,但見這柺杖油黃閃亮,龍頭嘴裡還含著顆珠子,勤婆婆心想不管珠子是真是假,看這般精細做工,也是貴重之物,喝碗樹葉湯,怎能收入家禮物呢,於是推辭不受,老人又從口袋裡摸出兩顆種子遞給勤婆婆說:“念你心好,我再送給你兩顆種子,你可用柺杖在地上挖個坑,把種子撒下去,蓋好土,澆些水,以後把柺杖靠在樹上,它會給你帶來幸福的!”說完,但覺身邊颳起一陣香風,老人離地而起,飄然逸空而去。勤婆婆看呆了,她想,莫非遇到神仙了吧,於是半信半疑地按照老人的吩咐,在院中挖了坑播下籽澆了水,不幾天,果見一棵綠油油的嫩苗出土了,一看是株茶樹。說也奇怪,把柺杖靠在苗邊,這棵茶樹像從柺杖中吸取水分和養料似的,居然瘋長起來,不多時已變成枝壯葉茂的茶叢了。樹上新梢簇簇,春風吹來,縷縷清香,引來了村裡的百鳥,引來了溪邊的蝶蜂,也引來了村裡村外的男女老少。

勤婆婆高興極了,張羅著採摘芽葉,加工烏龍,並把茶葉熬了一大鍋濃濃的茶湯,分送鄉親們。說奇也真奇,那茶樹新梢團團簇簇,邊採邊發;那茶湯喝起來清香沁脾,直覺得蕩氣迴腸,身心輕快,心口痛的居然不痛了,肚子脹的逐漸消腫了,人們驚異地稱這茶叢為“神茶”,大家樂呵呵地圍著茶叢和勤婆婆跳起舞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不久就傳到了皇帝那裡。皇帝是個既貪又狠的人,在他眼裡人間仙草瓊花、奇珍異寶都得姓“皇”,神茶當然也不能例外。於是他派出大臣兵卒,搶來了這叢神茶,植於御花園中,並召集文武百官,舉行隆重的盛會。在鼓樂聲中,皇上挽起衣袖,伸出蒼白的尖尖手指準備親自採茶,誰知那茶樹像有意作弄人似的,一個勁地忽啦啦往上長,任憑皇上蹺起腳,站在凳上,爬上梯子……茶樹還是長呀長呀,始終長得比皇上高一大截,惹得皇上大怒,下令砍掉茶樹,連根剷除。

再說自神茶被搶以後,勤婆婆哭得淚人兒似的,她認為自己未能看管好神仙所賜的茶叢,是有罪之人,因此天天向天神請罪,請求天神賜福於神茶,她愁白了頭髮,哭紅了眼睛,最後病倒了。一天,她睡在床上,忽聽喜鵲在視窗喳喳地叫個不停,就拄著柺杖出門看個究竟。只見幾個男人正扛著一顆樹根走來,她定睛細看,這不是神茶嗎?原來好心人把皇宮丟棄的神茶根給送回來了,這一喜非同小可,勤婆婆愁也消了,眼也明瞭,病也沒了,她跑過去著茶樹枝幹笑了,親切地說:“神茶啊神茶,我對不起你!我是個苦命人,沒有這個福份得到你的恩賜,你還是走吧,留在這裡他們還會來殺你。”說罷把龍頭柺杖靠在樹幹上。誰知龍頭柺杖忽然變成了一片紅雲,載著那叢神茶在院子上空打了三個圈,似在感謝勤婆婆,也像戀戀不捨當地的鄉親們,然後冉冉地飛走了,這片紅雲掠過慧婉巖,飄過流香澗,飛進了九龍窠,落在半天腰的山岩間。第二年當人們再去看時,那茶樹已抽發新梢,綠油油的逗人喜愛,那巖壁上又有一股清泉涓涓流下,猶如白髮老人龍頭柺杖上夜明珠滲滴的仙水。白髮老人所以要讓茶樹紮根在九龍窠的半天腰巖上,就是因為這是片“寶地”,而且當時沒有上山的路,攀登這樣的絕壁去採摘神茶,只有那些勇敢勤勞、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做到,只有這些人才配獲得幸福和歡樂。

以後,茶樹發芽,又長成了三叢,這就是最早的三棵“大紅袍”的來歷。

1、神農嘗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說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裡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裡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嚐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裡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肚子裡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但是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說,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著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張一合地動著,他感到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裡慢慢咀嚼。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愛,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後人為了崇敬、紀念農業和醫學發明者的功績,就世代傳頌著這樣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2、陸羽煎茶的傳說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門)積公和尚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積公品嚐。積公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為何不飲,積公說:"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為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記在心裡,事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終於在吳興縣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並把他召到宮中。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說話有點結巴,但言談中看得出他的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製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去品嚐,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才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上述的傳說,雖說難辨真偽,但從此也可見陸羽精通茶藝之一斑。

3、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僮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斜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沸水沖泡下去,只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後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幽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即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知縣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端,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的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4、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直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無數。在東方雲遮霧擋的洞宮山上有一口龍井,龍井旁長著幾株仙草,揉出草汁能治百病,草汁滴在河裡、田裡,就能湧出水來,因此要救眾鄉親,除非採得仙草來。當時有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剛,二哥叫志誠,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見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見回,則由三妹尋找下去。這一天,大哥志剛出發前把祖傳的鴛鴦劍拿了出來,對弟妹說:"如果發現劍上生鏽,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著就朝東方出發了。走了三十六天,終於到了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白髮銀鬚的老爺爺,問他是否要上山採仙草,志剛答是,老爺爺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可上山時只能向前千萬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身後傳來喊叫聲,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這一天志誠兄妹在家中發現劍已生鏽,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於是志誠拿出鐵簇箭對志玉說,我去採仙草了,如果發現箭簇生鏽,你就接著去找仙草。志誠走了四十九天,也來到了洞宮山下遇見白髮老爺爺,老爺爺同樣告訴他上山時千萬不能回頭。當他走到亂石崗時,忽聽身後志剛大喊"志誠弟,快來救我",他猛一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志玉在家中發現箭簇生鏽,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老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給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背著弓箭繼續往前起,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拿出弓箭射死了黑龍,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立即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過亂石崗時,她按老爺爺的吩咐,將仙草芽葉的汁水滴在每一塊石頭上,石頭立即變成了人,志剛和志誠也復活了。兄妹三人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於是這一帶年年採摘茶樹芽葉,晾晒收藏,廣為流傳,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5、太平猴魁的傳說

安徽省太平縣猴坑地方生產一種猴魁茶,說起猴魁茶,還有一段故事呢。傳說古時候,在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下一隻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獨自外出玩耍,來到太平縣,遇上大霧,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猴立即出門尋找,幾天後,由於尋子心切,勞累過度,老猴病死在太平縣的一個山坑裡。山坑裡住著一個老漢,以採野茶與藥材為生,他心地善良,當發現這隻病死的老猴時,就將他埋在山崗上,並移來幾顆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離開時,忽聽有說話聲:"老伯,你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謝您。"但不見人影,這事老漢也沒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漢又來到山崗採野茶,發現整個山崗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茶樹。老漢正在納悶時,忽聽有人對他說:"這些茶樹是我送給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後就不愁吃穿了。"這時老漢才醒悟過來,這些茶樹是神猴所賜。從此,老漢有了一塊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嶺去採野茶了。為了紀念神猴,老漢就把這片山崗叫作猴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從猴崗採製的茶葉叫做猴茶。由於猴茶品質超群,堪稱魁首,後來就將此茶取名為太平猴魁了。

這些都是最經典的茶的傳說與故事了,這都是我精心挑選的,希望對你又幫助!

猴韻是什麼意思

題記:黃山有大美。千美萬美,離不了太平猴魁。

在茶為“國飲”的中華國度,詩意地棲居著綠、紅、黃、白、青、黑六大茶葉家族。有一位“綠金王子”,生於“夢裡江南”黃山區,長在“太平人家”三合村,他,就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猴韻”叫絕於世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頗具“猴韻”。該茶平扁挺直,魁偉重實;色澤蒼綠,白毫隱伏,葉脈略顯“紅絲線”;湯色清綠,蘭香高爽;滋味甘醇,回味悠長。沖泡時,龍飛鳳舞、騰雲駕霧,繼而蘭花初綻、刀雲集;品飲時,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仍津齒留芳,如餘音繞樑。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猴韻”的確切意蘊,只可意會,實難言傳。以我一個土生土長的三合人,一個讀過四年大學茶學專業,在家鄉茶業技術崗位上與猴魁茶打過多年交道的人看來,“猴韻”融貫於猴魁茶的生長習性和栽培、製作、鑑品全過程,浸潤著豐富瑰麗的地域特色文化。茶學有個說法:起承轉合的茶藝展現章法和禮儀,“和、清、怡、真”的茶道則深入到精神的核心。由此推演,猴魁茶是憑藉“猴藝”掀開“紅蓋頭”的,又是從“猴道”的源頭汩汩流淌出來的。“好山好水出好茶”,以當地山泉水沏之,“猴韻”才會嫣然露臉,發出心有靈犀的詠歎,給人以純美的震撼和如聞仙樂般的享受。我揣摩:晨曦中,那深山密林,那億萬年的滴水巖崖,那青苔、幽蘭,那撲閃著狐狸眼睛一般舒展著碩大葉片的野茶樹,一個人置身其中,嗅到的那股氣息,大概就是“猴韻”吧?

猴韻,來源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黃山區南聳黃山之雄奇,北臥太平湖之嫵媚,西承九華山之佛光,集名山、勝水、茂林、修竹、仙洞、幽谷於一體,境內山清水秀,雲蒸霞蔚,鳥語花香,好一塊鑲嵌在皖南腹地的稀世翡翠,好一幅美不勝收的夢筆畫卷,好一處沁心透肺的天然氧吧。太平猴魁核心產地三合村,依山枕湖,形如鳥巢。藍水河蜿蜒而來,綿延而去,像一條潤碧飄逸的綢帶。天光雲影,煙雨迷濛,綠風浩蕩,瓊枝搖曳,溪水潺潺,蟲鳥和鳴,漁歌唱晚,三合村成了煎煮自然永珍的“通靈葫蘆”。猴魁茶原產地猴坑、猴崗一帶,山高林密,泉流瀑濺,青蛇出沒,靈猴攀躍,野趣橫生。日照時間短,“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茶園多坡向偏東北,半陰半陽。茶園多斑塊狀,分散依偎於密林濃蔭懷抱,可抵禦暴雨、烈日、寒風、病蟲的侵擾。茶園多烏沙土,土層深厚,周圍落葉提供天然腐殖質。常年不施化肥和化學農藥,重施綠肥、餅肥、專用複合肥,基本保持茶園的有機狀態。優越的生態,孕育了太平猴魁這一茶中奇葩。難怪三合村流傳著有關猴魁茶來歷的美麗動人的傳說。傳說有三、四個版本,講的都是太平縣猴坑,山猴感應於茶農的勤勞、淳樸、善良,代人攀崖採茶。以山猴採回的鮮葉製成的茶葉,香氣、滋味絕佳,堪稱眾茶之魁,故起名“太平猴魁”。

猴韻,來源於優異的柿大茶品種。柿大茶,樹冠半張開,葉片大而柔軟,葉色深綠,芽頭肥壯,茸毛多,節間短,嫩梢兩葉抱一芽,蘭香撲鼻,炒制時有粘手感,成品茶多酚類、氨基酸、維生素、芳香成分豐厚。通過扦插、移栽、補棵和修剪、深挖、施肥、“坡改梯”等方式,進行品種改良和茶園改造,確保了猴魁茶品質獨領,經久不衰。

猴韻,來源於精湛的傳統採製工藝。猴魁鮮葉是塊天生麗質的璞玉,細加雕琢方能成器。猴魁茶採摘要求“凌晨上山,午前下山”,遵循“四揀八不要”標準,製作有殺青、烘乾兩大工序,殺青連帶理條做形,烘乾分為子烘、二烘、拖老火三個步驟,每道工序、步驟間均要攤晾。製作工藝獨特、考究,已形成國家標準。鑑於其歷史文化淵源,憑手感、經驗掌握火候和師徒傳習的特點,以及傳統技藝瀕危狀況,太平猴魁手工製作技藝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予以特別保護。

猴韻,因偉人領袖和茶界精英的際遇與恩澤而流光溢彩、愈加雋永。1939年,因抗戰機緣,周恩來親赴皖南新四軍軍部,在葉挺軍長陪同下,兩次途經三門(今三合村),受到村聯保主任、開明紳士劉敬之的熱情款待。周恩來感佩劉敬之深明大義,為國捐資出力,協和安民,興辦教育,多次救助仁人志士,遂欣然題詞:“綏靖地方,保衛皖南,為全聯導,為群眾倡”。正是劉敬之,當時在本村和南京、揚州等地開設茶莊,生意興隆。得知猴坑茶農王老二創制上等奎尖茶,他慧眼識珠,立即購得數斤,命名為“太平猴魁”,親自運往南京參展獲獎,1915年又選送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新中國,劉伯承元帥等開國元勳對猴魁茶情有獨鍾,曾多年託人專程來三合茶站購買品嚐。太平猴魁還常被選定為招待外國元首的國宴禮賓用茶。2007年,訪俄,太平猴魁作為國禮茶之一贈送普京總統。垂青於茶,寄情於茶,相期以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茶,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成就了國茶精品太平猴魁,使太平猴魁走出山門、國門,香飄四海,飲譽中外。

猴韻,因改革開

朋友送了罐這個牌子的太平猴魁茶葉,不知道是什麼來歷,什麼價位,質量如何,請哪位大俠指點一二!

普通的太平猴魁大概一百元左右吧,主要就是有地方特色,是歷史名茶。創制於1900年。曾出現在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中。該茶價位不是很高,一般一斤價格在200-300直接

猴魁哪裡產的最好

安徽省黃山市北麓的黃山區新明產的猴魁最好。

新明一帶低溫多溼,土質肥沃,雲霧籠罩。主產區位於新明鄉三門村的猴坑、猴崗、顏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製的尖茶品質最優。太平猴魁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

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蘭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綠明澈,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獨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

猴魁的來歷

據說古時一位太平縣的山民去採茶,行至山間,忽然聞到一股奇香,環顧四周,終於發現在懸崖峭壁上有幾棵老茶樹,香味正是從那飄來。無奈山高無路可循,只能離去。但始終忘不了那茶葉的異香。

於是這位山民就開始訓練猴子,每到採茶季節,就會給猴子帶上布套,讓它們代去攀巖採茶,猴魁的名字由此而來。還有一說家住猴崗的茶農王魁成,人稱王老二,具有豐富的茶葉生產經驗,特別精於茶葉加工。

他用精心選出又壯又挺的茶鮮葉,製出的幹茶質量高,稱為“王老二魁尖”。且由於該茶的品質位於尖茶的魁首,首創人又名叫魁成,產於太平縣猴坑、猴崗一帶,故此茶稱為“太平猴魁”。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葉的來歷

根據太平猴魁茶葉的易吸異味、易吸溼等特性,儲存太平猴魁茶特別注意:太平猴魁茶葉不能接觸異味,避光和樟腦球、香皂、空氣清新劑等放在一起;太平猴魁茶葉含水量不能太高,保持周圍環境清潔乾燥;切忌擠壓太平猴魁茶葉,保持好太平猴魁茶葉的完整,這樣才不影響美觀和口感。家庭儲存茶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石灰保藏法:利用石灰塊的吸溼性,使太平猴魁茶葉充分乾燥,以延緩變質。方法是採用口小腰大,不會漏氣的陶壇作為盛放器。

陶罐儲茶法:在現代生活中,這一方法也比較適用,先用容量嬌小的儲茶具或其他較厚的紙包好,把茶包沿著陶罐內壁四周擺放,中間放上石灰包。

也可以用冰箱報存。

中國十大名茶是哪十種

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

中國品茶的歷史非常久遠,且茶葉的種類很多,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的區分,關於中國十大名茶的說法也非常多。

最早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時候,就將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到了1959年中國的十大名茶評比的時候,又將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是《香港文匯報》,它將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評為中國十大名茶。

各類茗茶

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

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裡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

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黃山茶的採製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

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

安溪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

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採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製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

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西部的溮河港、董家河、吳家店鄉的深山區、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裡橋以及平橋區的平橋鎮等鄉鎮的部分高山區和淺山區。

清光緒末年(1903-1905),原是清駐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

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洞庭山。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

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瀰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

都勻毛尖,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都勻毛尖“三綠透”的特徵: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

武夷巖茶為烏龍茶類,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產於福建“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著名的以大紅袍享譽世界。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

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

南京雨花茶屬綠茶類,是南京的特產,主要產於南京的雨花臺、中山陵一帶的風景園林名勝處,以及江寧、六合、溧水、高淳一帶,創制於20世紀50年代末,是中國經典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雨花茶以碧綠的茶色,清雅的香氣、甘醇的滋味聞名。

其外形似松針,細緊圓直。雨花茶衝上開水,水面頓顯白毫,茶入水即沉沖泡後茶色碧綠、清澈,香氣清幽,品飲一杯,沁人肺腑,齒頰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色、香、味俱全,是上等佳品。

祁門紅茶,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植於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採收的品質最佳。

湧溪火青產於涇縣榔橋鎮湧溪村的珠茶,曾屬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起源於明朝,產於安徽省涇縣城東70公里湧溪山的楓坑、盤坑、石井坑、小石坑一帶。湧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貢品。外形獨特美觀,顆粒細嫩重實,色澤墨綠瑩潤,銀毫密披。

太平猴魁,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產於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

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1859年,猴魁先祖鄭守慶就在麻川河畔開出一塊茶園,此處山高土肥,雲蒸霧蔚。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指新鮮的茶葉採摘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過人工“發酵”、“渥堆”處理,但經過加工整理、修飾飾形狀的各種雲南茶葉(餅茶、磚茶、沱茶,餅茶最早)。

茉莉花茶(Jasmine Tea),又叫茉莉香片,屬於花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茉莉花茶產於福建省福州市及閩東北地區,其茶香與茉莉花香互動融合,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各種茶葉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各種茶葉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

2.普洱茶的由來:源於古、興於唐、稱名於子明、極盛於清,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揚名天下”。

3.大紅袍: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

4.葛雷伯爵:相傳在清朝時有位名叫GRAY的伯爵外交官,曾至中國內陸游歷訪問,返回英國時,福建的紳士送了一罐茶葉與佛手柑油給這位伯爵,當伯爵先生返回英國倫敦時,在一次的宴會裡,不小心地把佛手柑油滴到茶葉中,沒想……散出的馨香竟使賓客大為讚賞,有人就建議何不就以伯爵之名來命名,EARL GREY之名從此名聲遠播。

茶的分類方法有很多,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這裡介紹兩種比較常見的分類:

第一種,根據其歷史分析進行分類。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傳統名茶,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太平猴魁、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等;另一種是恢復歷史名茶,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行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的茶名,如休守松蘿、湧溪火青、敬亭綠雪、蒙頂甘露、鑄雪芽等;還有一種是新創名茶,如南京雨花茶、無錫毫茶、臨海蟠毫、幹島玉葉、高橋銀峰、安化松針、峨嵋毛峰,黃金桂等。

第二種,根據茶的發酵程度進行分類。大體可以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再加工茶。

一、綠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綠茶,綠茶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佈於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代表茶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

二、紅茶:

又稱發酵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故得名。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代表茶有滇紅、宜興紅茶、祁門紅茶:

三、烏龍茶:

亦稱青茶,半發酵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有綠茶的清芬香,並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代表茶有文山包種茶、安溪鐵觀音、凍頂烏龍茶、 武夷大紅袍。

四、白茶:

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主要產區在福建省(臺灣省也有少量生產)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五、黃茶:

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於殺青揉捻後乾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 --黃茶。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

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代表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六、黑茶:

是我國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類。在加工過程中,鮮葉經渥堆發酵變黑,故稱黑茶。黑茶既可直接沖泡飲用,也可以壓制成緊壓茶(如各種磚茶)。主要產於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因以銷往邊疆地區為主,故以黑茶製成的緊壓茶又稱邊銷茶, 代表茶有普洱茶:

七、再加工茶:

以基本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的原料經再加工而成的產品稱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分別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緊壓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綠源牌速溶茶。

標籤: 猴魁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9lkx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