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日式茶具和中式茶具的區別

日式茶具和中式茶具的區別

日式茶具和中式茶具的區別

日式茶具和中式茶具的區別在於形狀、材質和使用方式。

1. 形狀方面:日式茶具通常為簡潔的自然風格,一般的茶具形狀比較圓潤,包括茶盤、茶海、茶碗等,外形看起來很柔和。中式茶具則比較華麗,造型複雜,多帶有象徵意義的紋飾,通常包括茶壺、沙瓶、茶杯等。

2. 材質方面:日式茶具的材質以陶瓷、石器為主,還包括竹木、漆器等自然材質。中式茶具的材質則以陶瓷、紫砂為主,也有以銀、玉、象牙等貴重材料製成的高檔茶具。

3. 使用方式方面:日式茶道注重精緻、雅緻與平和,茶器設定簡單,茶道具的搭配通常根據季節和活動而變化。中式茶道強調禮儀和傳統,茶器設定繁瑣,使用茶具和茶具的搭配必須嚴格遵循傳統的規則和禮儀。

總之,日式茶具和中式茶具的區別在於形狀、材料和使用方式,各自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魅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本朱泥和中國朱泥的區別

品牌不同,特點不同。

1、品牌不同。中國朱泥茶具屬於經濟型茶具,是我國本土的一線品牌,口碑不錯。而。日本朱泥茶具則是普通品牌。

2、特點不同。中國朱泥茶具具有可靠性好、重量輕、外形美觀等特點。而日本朱泥茶具則可靠性較差。

關於中國茶文化和日本差文化的區別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異

1、茶文化流派的差異。 中國茶文化雖然經過歲月的變遷和歷史的凝練,卻未出現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體現在文化的積澱上。日本的茶文化卻出現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審庵“表千家”、今日庵“裡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還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藪內儉仲創始的善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藪內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織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式不同。 中國的茶的烹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根據茶葉種類的不同,一份茶葉可以泡4至5壺茶水.但是後面的幾次應該略微多泡一會以儘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約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約45秒,以此類推。 日本茶道簡單說來包括了、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等步驟,其各個步驟耗時也不盡相同,分別為二十分鐘、二十分鐘、六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十分鐘、三分鐘、四小時、一小時四十分鐘等。

3、茶具不盡相同。 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所著的《茶譜》中記載中國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種,即茶爐、茶灶、茶磨、茶碾、茶羅、茶架、茶匙、茶筅、茶甌、茶瓶等,這還不包括後來文化變遷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廠風爐、柄杓、蓋置、水指、建水、棗(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濃茶用的茶罐)、仕覆、茶杓、樂茶碗、茶筅等。

4、茶文化的參與者不同。 茶在中國茶的栽培、銷售、飲用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中國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階層,其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大小城鎮廣泛興起的茶館、茶亭、茶室。這種場合中,士農工商都把飲茶作為友人聚會、人際交往的手段,成為生活本身的內容,民間不少地區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 日本遵循嚴格的世襲制,等級制度格外森嚴。茶初傳到日本時只在上層社會盛行。在日本茶道形成的初期,只有天皇、貴族、級別高的僧侶才有機會接觸茶。日本人崇尚茶道,茶道在民眾中也很有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

5、茶的作用及其演變不同。 茶在中國的使用首先經歷了藥用、食用到飲用的漫長髮展階段,可以說這是一種從物質領域上升到精神領域的過程。

茶作為一種先進的精神文化的載體從中國傳人日本其發展模式是從精神起步的。因為最初傳人日本的茶葉數量十分有限,所以日本高僧是把茶文化作為先進文化的一部分來傳播的,它一開始就帶有“精神文化”的濃重的宗教色彩。

中國和日本茶文化的區別

中國和日本茶文化的區別

一、內涵不同

日本茶道內容簡單,審美情趣要求不對稱,是以不平衡為前提,日本茶道更突出了中國禪宗的苦、寂。如在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以姿態不正者為上,其碗口歪斜,表面凹凸不平,圖案不對稱,陶釉也不均勻;日本的茶道室內,故意在地上地下,開一些不對稱的窗,著各樣的色彩。日本茶道既重精神又重形式,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規定程式,還很講究著裝,表現莊重、嚴肅。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主人與客人之間的和睦;“敬”,上下關係分明,有禮有節;“清”,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白;“寂”,茶事上恬靜的氣氛。茶人們莊重的表情。可見,日本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修身養性、參悟大道。

而中國的茶文化體現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多源合流,是以道家“五行和諧”與儒家“中庸原則”為前提,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廣博,有發揮創造的空間。中國茶文化重精神而輕形式,其基本精神可用四個字來概括,即“廉”,廉儉育德;“美”,美真康樂;“和”,和誠處世;“敬”,敬愛為人。中國茶文化的表現形式是茶藝,茶藝的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中國茶文化不太講究著裝,喝茶隨意,不嚴肅、不莊重。中國老百姓在家中會斟上一壺茶招待親朋好友或一大早,在餐館中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悠閒的喝早茶等等。

二、構成要素不同

日本茶道的構成要素有5個方面,即茶食、點茶、茶花、建築、道具。

所謂茶食是指一湯三菜,即大醬湯、涼拌菜、燉菜、烤魚。點茶是指風爐和地爐(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使用地爐,5月至10月使用風爐)。

茶花是指根據月份烹茶時插入的花。1月乙女椿,2月菜花(利休逝世紀念日2月28日),3月紅乙女椿,4月牡丹,5月谷空木和大山忘,6月木天蓼、薊,7月矢筈芒、女郎花、桔梗、秋海棠、御簾,8月玉紫陽花、金水,9月紅芙蓉,10月櫻蓼、秋海棠、秋麒麟草,11月白玉椿,12月藪椿。

建築是指茶庭和茶室,相當於中國等候和品茶的地方。

道具有壁龕、燒水、添炭、點茶、茶事等大類。這些大類又可以進一步細分:壁龕有掛軸、花瓶、香盒;燒水有風爐、地爐、茶釜、爐灰;添炭有炭鬥、釜環、火箸、釜墊、灰器;點茶有濃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貯茶盒、茶碗、茶勺、茶刷、清水罐、水注、水勺、水勺筒、釜蓋承、汙水罐、茶巾、絹巾、茶具架、濃茶小罐、茶罐囊;茶事又分茶庭和茶食兩類。

茶庭有熱水桶、水桶、水勺、露地斗笠、露地草鞋、露地木屐、圓座墊,茶食有食案、飯碗、醬湯碗、燉菜碗、清湯碗、飯器、飯勺、鍋巴湯壺、招待圓盤、招待長盤、冷盤碟、酒壺、酒杯、杯臺、烤魚盤、酒菜盤、勸菜缽、鹹菜缽、中節箸,兩尖箸,尾節箸、飯箸。

中國茶文化構成要素有茶藝、茶人、主題、程式、環境5個方面,所謂茶藝是指製茶、烹茶、飲茶的技術,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茶人是指烹茶人和飲茶人;主題是指“友誼”,友誼是永恆的主題;程式是指茶的全過程;環境是指品茶的環境。

三、製作工藝不同

日本茶道烹茶時講究精細的茶末,而中國講究茶葉,中國在製茶技藝方面很講究,講究“四要”和“三法”,所謂“四要”指的是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精茶,即色、香、味、形俱佳的茶;真水,即清———無色、透明,活———流動的水,輕———比重輕的軟水,甘———水味淡甜,冽———水溫冷、寒的水;活火,即指燃料潔淨,無異味,燃燒力強。

有火焰;妙器,即精美的茶具。所謂“三法”是指製茶法(有蒸青製茶法和炒青製茶法兩種)、烹茶法(有煮茶法、煎茶法、沖茶法三類)、佐茶法(有單純式和混合式兩種方式),而日本茶道只是注重過程禮儀化,在行禮方面分真、行、草三個級別。並不講究製作工藝,一般以煎茶法為主。

四、流派不同

日本茶道主要以三千家為流派的禪宗茶道。茶室設計各有風格:表千家(第三子江岑宗左)不審庵茶室、裡千家(第四子仙叟宗室)今日庵茶室、武者小路千家(第二子一翁宗守)官休庵茶室。這三千家都是千利休的兒子。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偉大的茶道藝術家,扞衛了茶道藝術理念,還創立了傳飲法。而中國茶文化有四大流派,即貴族、雅士、禪宗、世俗。貴族就是重在茶之品,旨在誇示富貴;雅士,就是重在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禪宗,就是重在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世俗,就是重在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

中國的“茶文化”與日本的“茶道”之間有哪些不同?

“茶文化”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內容。日本與我國相鄰,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在唐朝時候,茶葉從我國傳入日本,我國的茶文化與日本的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日本也形成了其本國的“茶道”。我國的“茶文化”與日本的“茶道”具有同源關係,但兩者卻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具體如下。

1、日本的“茶道”是以茶葉為載體所形成的一種單一的文化現象,而我國的“茶文化”則是以茶葉為載體所形成的一種全方面的文化現象。我國的“茶文化”兼具雅和俗兩種特徵,雅表現在文學藝術中,俗表現在市井生活中。基於此,我國的”茶文化“沒有形成專門的“道”。日本的茶文化與禪學結合,則形成了專門的“茶道”。即是說,我國的“茶文化”的文化外延要大於日本的“茶道”。

2、我國和日本的茶文化均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影響,但我國的“茶文化”最終沒有形成專門化的宗教主題文化。日本的“茶道”實質上就是茶文化與宗教文化的合二為一,屬於專門性的禪宗主題文化。

3、我國的“茶文化”具有明顯的世俗性,日本的“茶道”則是一種精英文化。在我國,茶樓、茶館等飲茶的場所就處在鬧市的街頭,這些飲茶場所是人們休閒娛樂、買賣交易、悠然閒談的地方,普通老百姓都能夠參與其中,而日本的“茶道”則屬於上層社會,在古代的時候與普通民眾的關係不大。

4、我國的“茶文化”始終沒有離開茶葉這一實體,就是一種以茶為載體的文化,不管是種茶、採茶、製茶、飲茶等都不能離開茶葉。而日本的“茶道”更像是一種修行,其實質是禪宗文化的體現,修行的最高境界可以剝離茶葉這一實體。

 5、我國“茶文化”具有極強的外延性決定了其博大卻難以精深,日本“茶道”的內證性決定了其只能精沈卻難以博大。

上述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區別

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有以下區別:

首先是“茶”不同。日本茶道用的是綠茶粉(日語叫做“抹茶”);中國茶道用的茶的種類很多(紅茶,綠茶,普洱茶,花茶......等)。

然後是中日的茶道的“場地”不同。日本茶道的地點是在日式建築和房間內(日語叫做“和室”),房間內是草甸(日語叫做“榻榻米”)人們席地而坐;而中國茶道則在中式傢俱的茶室內,有桌子又椅子,又茶几,人們是坐在椅子上泡茶品茶的。

接下來是中日的茶道的“茶具”不同。具體可參考圖片。

中日的茶道的“儀式”不同。這個解釋起來篇幅過長,網上有映像資料可查。

最後是“品茶氛圍”不同。日本的茶道更“鄭重”,更有“禪意”;中國的茶道更能體現出“中國博大而悠久的歷史和儒雅的文人氣息”,比日本茶道更“悠然”“高雅”。

中國茶具設計與西方的各種飲具有哪些異同

中國茶具設計與西方的各種飲具有哪些異同,主要有這樣幾個地方的區別:外形、造型取材、製作材料、歷史意義、製作方式等等。這些方面造就了中國茶具設計與西方的各種飲具有明顯的特點區分,但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茶具餐飲器還是有一些相同之處,茶具和西方各種飲具的不同和相似之處。.

1.文化情懷的不同,中國古代的茶具設計,主要被文人和一些有地位的人追捧的。在飲茶盛行的時期裡面,有很多的人為了表達文化的情懷,就在茶具上面做上比較能夠代表情操的水墨畫作之類。西方茶具主要是一些圖案和花紋,在這個方面,兩個不同風格的茶具是不一樣的。

2.造型的特點不同。中國從古至今的茶具設計,都是偏中庸一些。茶具上面很少有滿幅的圖案,這些地方有一個明顯的區別。西方的茶具更加的高達,實用一些,而且外面的圖案設計是追求有完美的顏色搭配,豔麗一些。中式茶具是一種中庸之道,是受到社會的傳統影響的,不誇張也不沉悶,舒適之中帶有一些豪放

3.歷史意義不同。中國的茶具設計是多出自於民間,由民間的工匠設計打造,後來被壟入貴族皇室得到了發展。中式茶具中的文化元素較多,典故清潔較多一些。西式的餐具多是始於各貴族,貴族的奢華享受,漸漸的傳入到下層民眾當中去。由此,兩種不同風格的器皿代表的文化歷史意義是不同的

4.材料都相似。中西方的茶具餐具,大多都是瓷器為主,而瓷器還是有中國傳出的。西方大多是使用的金屬器皿,後來我國古代也漸漸有所興起。兩種文化背景下的東西,材料的運用都比較相似,根據各自的生活特點再有所進行一次加工創作。

5.功能都是一樣的。不管是中國古現代,還是西方的什麼時候,這些器皿總歸是要被用於生活當中來的。這些使用中就體現了這些東西的實際意義,這些實用器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才最終被製作生產出來的。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藝有何區別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藝在用處、出現年代上面有區別。

1、茶的用處。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

中國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充套件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3、出現年代。

日本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

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區域性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

擴充套件資料:

茶藝萌芽

茶藝是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括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式和技藝。杜育的《荈賦》挹彼清流”,擇取岷江中的清水;選器:“器擇陶簡,出自東隅”,茶具選用產自東隅(今浙江上虞一帶)的瓷器;煎茶:“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

煎好的茶湯,湯華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燦爛;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用匏瓢酌分茶湯。荈賦》所描述的,是中華茶藝的雛形,且茶藝發源於巴蜀。隋唐五代時期——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茶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文化深遠,跟中國茶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經過千年的傳承和不斷改進,茶道是已然成為一門藝術。茶道不僅是享受喝茶的過程,更是修心養性、培養審美的活動。茶道起源於我國,並在我國和周邊國家尤其是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對人們有很大的教育意義。茶道經歷多年的演化,雖然在各國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但仍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我國和日本的茶道文化幾乎同出一轍,隨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在茶道文化的起源國,茶道文化作為一種很好的待客之道,傳入了日本和韓國,並在中、日、韓三國得以傳承和演變,最終形成了亞洲茶文化,成為了專屬於亞洲人的待客之禮。如今的茶道,不僅融合了佛家文化,更結合佛教、哲學和社會科學,匯聚了各種文化的精華,可以說茶文化無孔不入。茶道最基本的行為就是品嚐茶的馨香以及苦而甜的滋味,進而追求茶的藝術化,這也是我國茶道和日本的茶道的另一個共同點。

我國茶道和日本茶道雖同出一脈,但也有一些區別。我國的茶道精神源於《茶經》,匯以儒家思想,形成了茶道精神“怡,清,和,真”。 而日本的茶道文化則是歸於佛教,融匯了禪道,是以“和、敬、清、寂”為特點。

日本茶道雖源於我國,後期融合了日本的待客之道,最終形成了日本特有的茶道禮儀文化。日本茶道也是以品茶的特殊文化,同我國的茶道文化儀式感大同小異。但現在的日本茶道從早期的抹茶道,發展成立了現在的兩個分支,即抹茶道和煎茶道。日本茶道結合了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並與日本宗教和美學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活動。

中國和日本的茶文化在歷史上各自之間有什麼異同之處?

中國與日本之間貿易往來日漸頻繁,中日自古以來就是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文化往來也是自古就非常的密切。而談到兩國的文化交往就不得不提起兩個的茶文化了,日本引以為傲的特色茶文化一直以來都被世人所稱讚,而我國的茶文化更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說到底日本的茶文化從最開始就受到了我國茶文化的影響,並且在我國茶文化的影響下逐漸的結合本國特色,最終形成了如今的獨特的日本茶道。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談談中日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密切的茶文化交往歷程。

(茶農剛採摘的嫩差)

中國古代茶文化的歷史沿革

其實說到底根據史料記載,古代中國才是茶的發源地,可以說中國是茶的故鄉也不為過。茶其實在我國經歷了三個明顯的階段,首先是用做藥用,我國古代有個著名的神醫,人稱神農嘗百草,據說當年神農在山間採藥並不斷親口嘗試,其中額不乏吃到一些有毒的植物,而這時神農就遇到了一種神奇的植物吃了之後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後來人們稱這種植物為茶,這是最初的人們用茶做藥用的時代。

後來到了春秋時期,據史料記載,當時就有人將茶放入菜餚當中用來食用。等到西漢的時期,就陸陸續續的開始有人將茶泡水喝,並且用專門的器具來烹煮,此時人們對茶的認識就發展到了飲用的階段。從此之後茶便廣泛的開始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佛教僧人用飲茶來達到修身養性、打坐悟禪的目的。

(古人在燒茶)

到了唐朝的時候,飲茶更加成了人們的日常飲品,除此之外,茶文化開始逐漸的形成並趨於完善,甚至人們開始研究煎茶的方法,許多文人志士開始從品茶當中參透人生哲理,抒發自己的閒情雅緻。唐代中期出現了一位熱衷於茶道之人,人們稱他為茶聖,名叫陸羽。他編撰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有關茶葉的書籍《茶經》,對我國的茶文化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到了宋代,我國的茶文化算是發展到了巔峰,喝茶的已經成了風靡全國的一件事情,對於統治階級和貴族他們注重茶的造型和外表,龍團鳳餅層出不窮,而中產階級的文人雅士則是看重的是喝茶的意境,並留下了無數篇讓我們當代人都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對於那些平民階級的人們,則將那些價格低廉的散茶作為每日的必備飲品。可以說宋朝的時候,基本上全國上下都是愛茶,飲茶,茶樓茶館遍地開花。

而明朝的時候,人們對於茶的喜愛程度絲毫沒有減退,但是茶卻變得更為簡單實用,飲用方式就是沖泡而已,而茶的品種卻是更加豐富多樣了起來。

古代中國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的茶文化也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但追溯其根源,還要說是唐宋時期,那個時候,日本與中國的佛學交流極為的密切,也這正是通過那些僧侶的往來促進了日本茶文化的發展。

唐代804年,日本僧人最澄來到中國浙江天台山學習佛法,在他第二年回國之時將天台山的春茶種子帶回了日本,並種在了京都的日吉神社,至此,日本的種茶歷史開啟了,除此之外,他還把我國的《茶經》帶回到日本翻譯給國民聽。

對此,日本天皇嵯峨天皇高度的給予讚賞。同年,另一位日本僧人都永忠在中國修行了二十餘年,在他回國之時學會了製茶餅和泡水的方法,並給天皇獻茶,此種方法同樣被嵯峨天皇大力稱讚,並向日本全國開始推行,形成了風靡日本的''弘仁茶風''。

(日本僧人——最澄)

其實這一時期的日本茶文化還沒有自己的特色,基本上就是照抄照搬中國的飲茶和製茶方法。後來到了鎌倉時代,日本有一位榮西禪師從大宋留學回日本之後,帶領了日本茶文化的發展,他將大宋的茶種帶回日本,並送給了高山寺的惠明上人,將茶種種在了㟂尾茶園。自此㟂尾茶成為了日本的本土茶,在日本具有很高的地位。除此之外,他還將在中國學習的佛法和茶道相融合起來,並著作《吃茶養生記》。

(《吃茶養生記》 書影)

南宋開慶年間,另一位日本僧人名叫南浦紹明來訪我國浙江的徑山寺修行,長達十數年,在修行期間除了鑽研交流佛法之外,還研究我國茶道,誦讀各種茶典文獻,至其歸國之時,帶走了七部茶典和一套茶具。其中一部茶典《茶堂清規》傳入日本之後獲得了日本各界人士的認可,其中''和、敬、清、寂''被日本人視為了茶道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最後日本人將茶典進一步的總結精煉,編撰出《茶道清規》一書。到了明朝,又一日本僧人,將日本特色的詩歌模式引入到茶道中,也頗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古代中國與日本在茶文化上有何不同

通過以上介紹,我想我們大家應該明白日本茶文化究竟與我國古代茶文化有何密切聯絡了,但是,經過後來人們的研究和發展,日本的茶文化逐漸的顯現出了與我國茶文化不同的一面。

(日本人在飲茶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兩者的受眾就有很大的區別。在我國古代茶的飲用首先就是發跡與普通的百姓人家,北宋詩人王安石曾說過:茶的使用相當於人們的米與鹽,不能一日沒有。自古我國就有俗語,柴米油鹽醬醋茶之稱,可見茶的重要性在百姓之中有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說在中國古代,平民百姓是能夠喝的起茶的,甚至像日常必用品那樣。

而對於日本來說,由於日本的茶文化從根本山來說就是由在中國修行的日本僧人所帶回的,而且在帶回日本之後,首先是作為稀罕物品得到的是日本天皇和貴族階級的享用,而平常百姓是無法獲得的,所以在日本飲茶並不普及,甚至是上層階級人士的權利的象徵,直到很久之後,才慢慢的在底層人士中普及。

另外兩者所蘊含的精神內涵也不相同,我國古代至今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在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儒家、道家、佛家,獨佔有一席之地,茶文化也漸漸的加入了不同的道德思想觀念。它既有儒家的中庸,也有道家的無為而治,還有佛家的清心寡慾,是集大家為一身的包容,而且我國古代的茶文化並不注重外在的茶藝、茶具之類的。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文化由於其傳播者就是僧侶,所以自然他們的茶文化中新增的只有濃厚的闡教色彩,重視在飲茶的過程中去參悟佛道,頓悟人生。除此之外,日本對於茶道的儀式感極為看重,具體到茶道的每一個流程和動作都要經過嚴格的設計和訓練,來不得半點的馬虎大意。再有就是他們對茶具的燒製也非常的看重,融入進了很多的日本本民族的特色。

(日本人在燒茶)

結束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日本的茶道茶文化,歸根結底是來源於我國古代唐宋時期,然而他們沒有一味的只是模仿和搬用,在後續的發展中。日本人又在茶文化中加入了很多的民族特色,以及自己對茶道的感悟和理解,經過許多年的積澱之後,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一種完善的茶道體系,不僅極具特色,更是在世界上都別具一格,令人賞心悅目。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由來

唐玄宗時期,日本最澄禪師從中國帶回的茶種種在日吉神社旁,建立日本最早的茶園。同時永忠禪師則把中國禪宗飲茶方式學會並帶到日本。現在學術界的“弘仁茶風”就是唐代盛行的餅茶煎茶法。經過數百年日本人將飲茶這一日常行為發展為參修佛法,修行得道的活動。同時形成日本獨特佛教宗派“茶道”。

在公元1500多年,日本人千利休又將茶道文化規範,發展,從此形成了日本獨特的茶道體系。千利休的三個兒子,又分別發展成三個茶道流派。就是現在成為的“三千茶道”。但是他們都屬於“抹茶道”。僧人元隆琦(1592-1673)將流行明清中國的壺泡茶藝傳入中國。他結合日本茶道發展為“煎茶道”。

日本茶道核心

日本茶人舉行茶道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茶會,應為一期一會,即使同樣的主人和客人反覆舉行同樣的茶會,也不可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會實際是我一生中獨特的茶會。這就要求主人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要以此世不再相聚的心情赴約,真心感受領悟主人之用心,以誠相待,這便是“一期一會”。津門茶花匯認為:日本茶道的目的就是在茶室中創建出一個理想的社會。

日本茶道要求

日本茶道對茶室,茶具,選茗,擇水,環境,情緒,修養,乃至主題都有要求。日本有“差事七事”即早晨茶事、佛曉茶事、正午茶事、夜晚茶事、飯後茶事、專題茶事、臨時茶事。除此還有開壇茶事、惜別茶事、賞雪茶事等,總之每次茶事都應有主題並且要記錄。茶室是專門為茶道服務的建築,進入茶室不論主人和客人應跪行而入。水要求山泉水。茶具是茶道中最具表現力的載體,他需要與季節相適應,同時還要與茶室的佈置協調一致。燒水用的壺全部用手工製作,需為當今唯一。茶入是盛茶的小罐,他是主人身份的象徵。茶碗是茶道用具中最為考究的一個,茶碗是陶製的,是“樂窯”、“志野窯”生產的極品。

日本茶道禮儀

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然後確定陪客。一般茶會為四小時。太長或太短都無法領會到茶道的真諦。正式茶會由初座,中立,後座組成。

茶會之前主人精心準備名茶,茶具,好水,茶花,茶點心,茶飯等,還要把庭院和茶室打掃乾淨,精心佈置。

客人到達後,首先在庭院中坐下來,觀賞庭院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一起跪行進入茶室,主人再次迎接表示歡迎,接著跪在壁龕前行最高禮。佛龕供奉達摩佛祖。並拜讀掛在壁龕的禪宗墨跡,觀賞鮮花。按先主客後陪客順序就坐。這是“初座”。

之後,主人表演添炭技法(茶會應用櫻樹木炭)。過後,主人送上“懷石料理”(即茶食)。用完茶食後客人要到茶庭休息,這叫“中立”。

再次跪行至茶室後,才是“後座”。後座是茶道的主要部分,在嚴肅的氣氛中,主人先為客人表演茶藝,動作要舒緩規範。再點濃茶(濃稠如粥),茶湯到達七分滿。主人須用右手舉杯託,恭敬的將茶端至賓客面前,主人捧起自己的茶杯,向來賓行注目禮,對來賓說“請用茶。”來賓須鞠躬回禮,並回答“辛苦了。”同時主人要備上茶點。再次添炭後,再點薄茶(濃度近似咖啡)。最後主人與客人道別,茶會結束。

標籤: 中式 日式 茶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9lwz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