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土茯苓和茯苓什麼區別

土茯苓和茯苓什麼區別

土茯苓和茯苓什麼區別

茯苓和土茯苓是兩種不同的中藥:。1. 植物來源不同:茯苓為一種多孔菌科真菌的乾燥菌核,土茯苓為一種百合科植物的乾燥根莖。2. 功效主治不同:茯苓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等功效,適用於水腫、脾虛食少、失眠等症狀,不適用於陰虛火旺者;土茯苓有解毒、除溼、通利關節等功效,適用於肢體拘攣、溼熱淋濁、癰腫瘡等病症,不適用於肝腎陰虧者。3. 中醫治療須經辨證論治,不建議自行用藥。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

土茯苓和茯苓從外表上看極為相似,從名字上看也是相類似的兩種存在,但土茯苓和茯苓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中藥材,雖然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也很明顯,想知道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有哪些,就看看下面對它們做的對比介紹吧。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

1、來源區別

土茯苓和茯苓在來源上就有明顯區別,土茯苓來源於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是這種植物的地下乾燥莖,它的葉子個頭比較大,而且跟連在一起生長像雞蛋那麼大,而茯苓則是多孔菌和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2、生長環境

土茯苓和茯苓的生長環境也有所不同,土茯苓在自然界中是多年生常綠攀援灌木,這種植物多生長在山坡或者林下,而茯苓則是一種菌類植物,它主要寄生在松樹的根部,這也是兩者之間最重要的不同。

3、口感區別

土茯苓和茯苓在口感上也有明顯區別,土茯苓是一種味道比較苦的中藥材,而茯苓則是一種味道甘淡的中藥材,它的口感比較容易被人接受。另外土茯苓多以藥用為主,而茯苓既可藥用也可食用,人們食用它以後能吸收到特別豐富的營養。

4、功效區別

土茯苓和茯苓在功效上也有明顯區別,土茯苓多用於人類肩骨疼痛和溼熱淋濁以及面板疥癬等常見疾病的治療,而茯苓則多用於人類小便不利和水腫脹滿以及噁心嘔吐,還有失眠,健忘等症狀的治療,它寧心安神和利水消腫的功效比土茯苓要高很多。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土茯苓和茯苓的區別,能讓大家瞭解兩者之間的不同,能為大家正確用藥打下基礎以後,人們在需要使用他們時刻根據它們的區別做出正確選擇,能讓它們發揮好的藥用功效。

土茯苓與茯苓的區別是什麼?

一、根部的不同:

前者為菌類,不是植物,所以沒有根的存在,是寄生在松類樹木根部的真菌物質。

後者是藤蔓植物,有根葉等植物的特徵,葉子厚大且光滑。根部形狀為一節一節的,可以看到明顯的節狀,同時還有一些小鬚根長在上面。

二、形狀的不同:

前者形狀是圓形的或者長圓形的,呈現圓球狀,外表上像甘薯一樣,外表是黃棕色,切開之後可以看到裡面的物質是白色的,類似於豆腐的顏色。

土茯苓雖然長相上與前者略微相似,外表顏色呈黃褐色,切開之後裡面物質顯示為淡。

三、功效的區別

茯苓歸心脾腎經,性味甘淡平,有利水滲溼的功能,還可健脾安神,咀嚼的時候會粘牙

土茯苓歸肝胃經,甘澀且偏於味苦,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溼熱淋濁,帶下。土茯苓除了清熱解毒,還有除溼作用,《內經》所謂溼氣害人皮肉筋骨是也。

擴充套件資料:

土茯苓,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乾燥根莖,其為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入藥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

常於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後乾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藥。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溼,通利關節之功效,主要用於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溼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

茯苓,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於7~9月採挖,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土茯苓

百度百科——茯苓

茯苓和土茯苓有什麼區別

茯苓和土茯苓都是中藥材,但兩者大不相同。茯苓是一種寄生性真菌,而土茯苓是一種草本植物。今天我們介紹一下茯苓和土茯苓有什麼區別,以及茯苓對生和環境的要求有哪些。

一、茯苓和土茯苓有什麼區別

土茯苓和茯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中藥材,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茯苓和土茯苓的成分不同

茯苓屬於一種寄生菌,經常寄生在松樹的根部,呈白色,沒有任何氣味。土茯苓則是一種植物,是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的乾燥根,是多年生常綠攀援狀灌木,多生長在山坡和樹林中。

2、茯苓和土茯苓的功效不同

茯苓是屬於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土茯苓經常可以用來治療中毒、緩解肌肉關節疼痛,效果比較好。

3、茯苓和土茯苓的泡製方法不同

泡製茯苓需要先浸泡,然後清洗、煮蒸一下、削掉外皮,切成塊狀,或者切成厚片晒乾。土茯苓的泡製:未切片者,需浸泡,洗淨,潤透;切薄片者,簡單幹燥即可。

二、茯苓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1、溫度:茯苓菌絲的生長溫度為18~35℃,以25~30℃生長最快且健壯,35℃以上菌絲容易老化,10℃以下其生長十分緩慢,0℃以下處於休眠狀態。子實體則在24~26℃時發育最迅速,並能產生大量孢子。

2、水份:以宿主(樹根、段木)含水量在50%~60%時為最適宜,土壤含水量則以25%~30%為最好。

3、土壤:土壤酸鹼度以ph5~6為適宜。研究表明,在年平均溫度17℃左右,無霜期280天左右的山地栽培茯苓較為有利。

三、茯苓生長髮育的兩個階段

人工栽培的茯苓,生長髮育可分兩個階段:

1、菌絲生長階段

菌絲從樹根或人工段木中吸取營養,同時分泌酶,用來分解和轉化樹根或段木中的有機質,蔓延生長。

2、菌核階段

菌絲生長到後期,聚結成團,形成菌核,亦稱結苓。結苓的大小與菌種的優劣、營養條件(即宿主情況)、溫度、溼度及其他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

標籤: 茯苓 土茯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kqn6.html